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花茶有多少种

找到约555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中国茶到底有多少种?看不完请收藏!

先告诉小编,你知道多少种茶名。


有茶友说,我想知道中国所有的茶。


中国的茶名,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种,而市面上常见的茶也有一百种左右。要记住这些茶名可不简单呀!有没有什么归纳总结方便我们认识这些茶呢?


答案当然是有!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最后会附上中国各地产茶名录哦~)

绿茶

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自产自销。


白茶

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只有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

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

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

乌龙茶

哪里就有功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功夫茶,说到功夫茶,是指用小壶小杯冲泡饮茶的方式。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功夫茶文化和乌龙茶起源于福建,后引种并传入广东潮汕地区和台湾。

功夫茶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

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附录:全国各省产茶名录


本文列举茶类不尽详细,主要参考自《中国茶品鉴图典》《品茶图鉴》《舌尖上的中国茶》,部分未收录的茶欢迎留言补充。


浙江

西湖龙井 大佛龙井 余杭径山茶 顾渚紫笋 金奖惠明茶 安吉白茶 松阳银猴 临海蟠毫 开化龙顶 遂昌银猴 江山绿牡丹  武阳春雨 平阳黄汤 莫干黄芽 越红功夫 九曲红梅


四川

峨眉毛峰 峨眉雪芽  蒙顶甘露 石花茶 广安松针 香山贡茶 竹叶青 万源巴山雀舌 早白尖  锦城露芽 蒙顶黄芽 川红功夫 雅安康砖茶 雅安金尖茶 都江堰方包茶


重庆 

巴山银毫 江津翠芽 龙佛仙茗 雾都香茗 沱茶



江西 

庐山云雾 狗牯脑 上饶白眉 信川龙翠 大沽白毫 武化云雾 井冈碧玉 井冈翠绿 云雾仙茶 婺源婺绿 婺源茗眉 修水双井绿 修水宁红   


安徽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老竹大方 休宁松萝 敬亭绿雪 涌溪火青 舒城兰花茶 皖西早花 天柱剑毫 岳西翠兰 齐山翠眉 霍山黄芽 休宁屯绿 皖西黄大茶 祁门红茶 


江苏

碧螺春  阳羡雪芽 南京雨花茶  太湖翠竹 无锡毫茶  二泉银毫   南山寿眉 金坛雀舌 花果山云雾茶 江宁翠螺  天池茗毫


福建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寿眉 宁德天山绿茶 政和白毛猴  安溪铁观音 安溪色种 武夷岩茶 闽北水仙 闽北肉桂 漳平水仙 大红袍 八角亭龙须茶 永春佛手 正山小种 金骏眉 闽红功夫 



湖南

安化松针 古丈毛尖 沩山毛尖  高桥银针 湘潭韶峰 君山银针 湖红功夫 湖南黑茶 安化黑砖 花砖 茯砖 湘尖茶 千两茶 


广东

古劳茶 和箩茶 广东大叶青 凤凰单丛  岭头单丛 石古坪乌龙  英德红茶  


湖北

恩施玉露 远安鹿苑  车云山毛尖 仙人掌茶 邓村云雾剑毫 武当绿羽 蒲圻松峰茶 蒲圻玉露茗 咸丰瀑泉茶 麻城黾山岩绿 松滋碧洞茶 兴山高岗毛尖 大梧双桥毛茶 湖北老青茶


广西

南山白毛茶 凌云白毫  桂平西山茶 象棋云雾 凌云金毫 梧州六堡茶


云南

南糯白毫 宜良宝洪茶 大理苍山绿雪 勐海佛香茶 德宏大叶剑峰 思茅绿海银毫 保山春绿 龙岭龙眉 滇红 云南红碎茶 普洱茶 



贵州

都匀毛尖 贵定云雾茶 遵义毛峰  云针绿茶 龙泉剑茗 湄潭翠芽 绿宝石 梵净山雪芽 青山翠芽 大方海马宫茶 遵义红茶


海南

海南大白毫 五指山绿茶 白沙绿茶 白沙红茶


河南

信阳毛尖  仰天雪绿 太白银毫 信阳红茶


陕西

紫阳毛尖 午子仙毫 汉水银梭 秦巴雾毫 八仙云雾 商南泉茗 泾渭茯茶


山东

莲山翠芽 莒南松针 莒南雪芽 龙泉翠芽 胶南海青峰茶 日照雪青 沂蒙碧芽 临沭玉山茗芽 崂山绿茶


台湾

三峡龙井 冻顶乌龙 文山包种 阿里山高山茶 白毫乌龙 日月潭红茶

花茶,是花和茶完美结合。

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茶,是初制毛茶和采摘的香花按一定比例拼配窨制,茶叶吸收花的香气所制得的茶,它是六大茶类之外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

 

 

一、花茶的种类

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1、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是花茶之上品。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胚,多数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是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具浓,轻之别,和而不猛。

 

3、金银花茶

 

市场上的金银花茶有两种,一种是鲜金银花与少量绿茶拼和,按金银花茶窨制工艺窨制而成的金银花茶;另一种是用烘干或晒干的金银花干与绿茶拼和而成。这两种金银花茶,前者花香扑鼻,以品赏花香为主;后者,茶香味较低,但可保持金银花的药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金银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待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

 

4、菊花茶

 

菊花是指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菊花的品种多姿。有时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叶,起到调味的作用。菊花茶具有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二、花茶的生产工序

 

1、窨花拼和

 

 

就是将鲜花和茶拼配在一起,让鲜花吐放的香气直接被茶叶吸收,需掌握配花比例,鲜花的开放度要香气鲜浓才可付窨,茶坯的温度要低于4℃茶叶香气才能鲜灵,茶坯水分控制在4.5%左右有利吸收花香,厚度和时间视情况而掌握;

 

2、散热降温

 

通风散热降温分次窨制至花呈萎凋状,色泽由白至微黄起花,起花要迅速,做到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保新鲜;

 

3、及时烘焙

 

窨品要及时烘焙,控制好烘干热风的湿度和茶叶水分的含量,焙后的茶叶必须充分摊凉,但要避免强风吹,以免香气的散失而降低花茶品质。

 

在具体操作中,高档茶坯,为增加花香浓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艺与以上基本相同,只是用花量和温度、时间、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窨花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茶、单窨次花茶。

 

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4、提花

 

提花是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经摊凉后即可匀堆装箱,称提花,目的是提高产品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的鲜花,要选择晴天采的朵大饱满的优质花,鲜花的开放度略大些。

 

三、花茶的功效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具有排出宿便,调节肠胃循环,排毒等。具有美容护肤、美体瘦身、排毒除臭的功用,帮助瘦小腹最佳。也是饮食油腻者,应酬多的族群首选,防止油性大便对肠道的粘连。

 

四、花茶的历史

 

源于宋朝

 

中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始型。

 

始于明朝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成于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发展于现代

 

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工艺不断发展沿革:

 

1、在窨花方式上:从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2、方法上:从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3、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五、花茶的冲饮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的外观形态

 

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烘青、炒青、晒青及嫩度、产地等),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

 

花茶泡饮,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

 

对于冲泡茶胚特别细嫩的花茶,如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东风茶一类特高级名茶,因茶胚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花茶二三克入杯,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

 

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水中上下飘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堪称艺术享受,称为“目品”;

 

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充分领略愉悦香气,称为“鼻品”;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花茶的真香实味。

 

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兮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

 

 

一开茶饮后,留汤三分之一时续加开水,为之二开。如是饮三开,茶味已淡,不再续饮。通过三开茶汤的鼻闻、口尝,综合领略茶味的适口度和香气的鲜灵度、浓度、纯度后,三香具备者为“全香”,茶形、滋味、香气三者全佳者为花茶高品、名品、珍品。

 

六、花茶的保存

 

买回家的花茶如果不注意保存很容易受潮、虫蛀等,那么要如何保存花茶呢?保存花茶有什么讲究呢?

 

1、密封包装是最佳的方式

 

 

密封罐是花茶最好的保存器皿,可避免花茶受潮变质。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花茶放在密封罐中,并将罐口密封好,以免受潮;如果用原来的袋装,要将空气挤出,用夹子夹好,保持密封。

 

另外,可以放在保鲜盒中,这样可以叠起来,方便收藏。

 

2、避免阳光直射

 

要将花茶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是因为光线、湿气与温度都容易让花茶变质。若将花茶放在冰箱中,则可以延长保存期限,一般可存放2年左右。但平时保存的花茶并不需要冷藏于冰箱中,只需用密封的玻璃罐保存即可。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找到约53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