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花茶有前景吗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疫情对茶叶出口影响大吗?来看2017年至今出口数据变化

  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国内茶叶种植面积和干毛茶产量猛增。

  2019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茶园面积4597.87万亩,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

  当下,内销市场增长缓慢,国内茶叶产销矛盾突出。茶叶出口是破解之道吗?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我国茶叶出口有哪些变化?

  今天的文章,来看看近3年茶叶出口概况和2020年1—4月茶叶出口相关数据。

  茶叶出口(2017—2019年)

  近3年,我国茶叶出口概况如何?

  1.茶叶出口量

  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55,258吨,较2016年茶叶出口量增加8.08%。同期,我国茶叶产量为2,496,411吨,茶叶出口量占产量比例为14.23%。

  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4,742吨,较2017年茶叶出口量增加2.67%。同期,我国茶叶产量为2,616,002吨,茶叶出口量占产量比例为13.94%。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6,552吨,较2018年茶叶出口量增加0.50%。同期,我国茶叶产量为2,793,382吨,茶叶出口量占产量比例为13.12%。

  近3年,我国茶叶出口量在虽有增加,但增加比例是显著降低。此外,与我国茶叶产量的增加比例相比,茶叶出口量增加幅度稍小些。

  总的来看,短期内我国茶叶出口量不会大幅增加,消化茶叶产能主要还得靠国内消费。但国内茶叶产量结构性过剩的现状,会倒逼出口业态创新。

  2.各茶类出口量

  我国茶叶出口量从大到小的茶类依次为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和普洱茶。

  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5.53万吨。

  其中,绿茶出口量为29.46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56万吨,乌龙茶出口量为1.62万吨,花茶出口量为0.61万吨,普洱茶出口量为0.27万吨。

  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48万吨。

  其中,绿茶出口量为30.29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30万吨,乌龙茶出口量为1.90万吨,花茶出口量为0.69万吨,普洱茶出口量为0.30万吨。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65万吨。

  其中,绿茶出口量为30.39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52万吨,乌龙茶出口量为1.81万吨,花茶出口量为0.65万吨,普洱茶出口量为0.28万吨。  

  注:2017—2019年各茶类出口数据

  从各茶类出口量来看,绿茶依旧是主流,2017—2019年绿茶出口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2.93%,83.03%,82.92%。

  3.茶叶出口金额和均价

  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609,955千美元,茶叶出口均价为4.53美元/kg。其中,2017年较2016年茶叶出口金额增加8.42%,出口均价增加0.32%。

  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777,861千美元,茶叶出口均价为4.87美元/kg。其中,2018年较2017年茶叶出口金额增加10.43%,出口均价增加7.56%。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2,019,594千美元,茶叶出口均价为5.51美元/kg。其中,2019年较2018年茶叶出口金额增加13.60%,出口均价增加13.04%。

  近3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和出口均价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出口均价有明显的提升。

  在笔者看来,这主要是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倒逼国内茶叶提高质量,进而出口茶叶成本有所增加,出口茶叶均价自然有所提升。

  茶叶出口(2020年1—4月)

  因为海关合并公布2020年1月和2月出口数据,茶叶出口数据也是合在一起。

  1.茶叶出口

  2020年1—2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84万吨;2019年1—2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5.21万吨。对比来看,茶叶出口与去年同期呈下滑态势,减少比例为26.30%。

  2020年3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37万吨;2019年3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2.77万吨。对比来看,茶叶出口与去年同期呈上升态势,增加比例为21.66%。

  2020年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63万吨;2019年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3.06万吨。对比来看,茶叶出口与去年同期呈上升态势,增加比例为18.63%。

  总的来看,2020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10.84万吨;2019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量为11.04万吨。对比来看,茶叶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0.20万吨,减少比例为1.81%。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4月,绿茶出口量为9.07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83.7%;红茶出口量为8603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7.9%;乌龙茶出口量为5967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5.5%;花茶出口量为2182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2.0%;普洱茶出口量为959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9%  

  注:2020年1—4月各茶类出口占比

  2.各茶类出口

  2020年1-4月,红茶出口量下降较多,绿茶基本持平,其它茶类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绿茶、红茶出口量同比减少,红茶降幅较大。

  中国绿茶出口量为9.07万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83.7%,减少738吨,降幅0.8%;红茶出口量为8603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7.9%,减少1875吨,降幅17.9%。

  乌龙茶、花茶和普洱出口量同比增加,乌龙茶增加量最多,普洱茶增幅最大。

  乌龙茶出口量为5967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5.5%,增长214吨,增幅3.7%;花茶出口量为2182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2.0%,增长216吨,增幅11.0%;普洱茶出口量为959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9%,增加192吨,增幅25.1%。

  3.茶叶出口金额和均价

  2020年1—2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2.11亿美元,出口均价为5.50美元/kg;2019年1—2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2.33亿美元,出口均价为4.47美元/kg。

  2020年3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62亿美元,出口均价为4.79美元/kg;2019年3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44亿美元,出口均价为5.22美元/kg。

  2020年4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2.10亿美元,出口均价为5.78美元/kg;2019年4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1.53亿美元,出口均价为5.01美元/kg。

  总的来看,2020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5.83亿美元;2019年1—4月,我国茶叶出口金额为5.31亿美元,出口金额并未出现下滑,增加幅度也未有明显下降。

  此外,茶叶出口均价在1—3月较为低迷,但4月份茶叶出口均价有较大幅度提升。  

  小结

  对比2个阶段茶叶出口数据来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茶叶出口并没有造成巨大冲击。

  总的来看,茶叶出口短期内将继续以不发酵的绿茶为主,全发酵的红茶出口面临较大挑战,后发酵的普洱茶、再加工的花茶和半发酵的乌龙茶类将是茶叶出口增长的破局点。此外,茶叶深加工产品,诸如抹茶之类可能也会有较大增长潜力。

  疫情作为外部因素,不会改变茶叶出口趋势变化方向,只是在原方向上加速趋势的变化。在笔者看来,影响茶叶出口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产业供求关系现状,国际贸易规则和快速变化的用户消费习惯。

  对照咖啡产业全球扩张来看。咖啡,本质上还是西方国家文化输出的产品载体。此外,西方咖啡在全世界的流行还依赖于国际级“咖啡”品牌在全球的商业布局。

  国盛茶兴,“茶”蕴含的健康和文化不止是让国人受益,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载体之一。

  当前,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8成以上)。并且基本都是干毛茶原料,高附加值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匮乏。此外,与西方咖啡相比,我国茶叶产业最大的痛点就是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茶叶企业品牌。

  你怎么看茶叶出口前景?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来源:茶届小学生

中国茶业市场到底有多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叶是我国消费者日常的主要消费品之一,近日,一家茶业贸易的国企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递交了招股书,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本次IPO中国茶叶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9,375万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募集资金5.4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

  中国茶叶是我国茶产业的先行者,前身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 2006 年还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

  这家公司还吸纳了很多中国茶界的前辈专家,时任农业部副部长、被尊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同志出任第一任经理,还有胡浩川、方翰周、张天福、庄任、施云清、王树文、唐政、王贵卿、危赛明、陈志雄、邹广田等茶学家、制茶专家。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茶叶先后成功研发了白茶加温萎凋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炒青绿茶窨制花茶工艺、速溶茶加工技术等,现在已经为茶行业所广泛应用。

  目前,中国茶叶主营业务为各类茶叶及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定位于全品类、一体化运营的品牌消费品公司,旗下拥有“中茶”核心品牌及“海堤”“猴王牌”“蝴蝶牌”“百年木仓”等子品牌。

  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中国茶叶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2,887.29万元、148,968.22万元、162,832.04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 7,960.73 万元、13,063.54 万元及14,420.10 万元。

  中国茶叶的实际控制人为中粮集团,中粮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土畜持有中国茶叶 40%的股权,除此之外,厚朴投资通过旗下投资实体Polystone持有25%的股份,国寿财险持有7%股份,三井物产持有3%的股份,鲲信茗羽持有3%的股份。

  一公斤普洱毛利92元

  中国茶叶主要产品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其中乌龙茶、普洱茶、红茶及花茶是中国茶叶的主力产品,报告期内,上述四大茶类销售占比合计均超过 70%。招股书也显示,2019年,按销量计算,该公司在不同茶类的市占率分别为:黑茶1.15%,乌龙茶1.74%,红茶1.67% ,白茶0.77% 。

  中国茶叶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38.68%、38.96%及 40.58%。分产品来看,白茶和安化黑茶毛利率最高,约为50%。

  在几种茶品中,普洱和白茶是卖得最贵的茶,报告期内,中国茶叶普洱茶销售均价230.84元/kg、289.83 元/kg及218.44 元/kg,按照同期的毛利率计算,一公斤茶业毛利分别为100元、124元、92元。

  报告期内,中国茶叶白茶销售均价分别为 205.78 元/kg、259.88 元/kg 及 276.53元/kg,按照同期的毛利率计算,一公斤茶业毛利分别为138元、129元、110元。

  茶业股—A股稀缺标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在世界茶业贸易历史中,中国的茶叶一度成为垄断商品,统治了世界茶业市场长达200年的时间,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喝茶有着天然的热爱。

  发展至今,中国仍是茶叶产销量最大的国家,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18年,中国,其产量分别为 261.6 万吨,占世界产量比例分别为 44.36%,消费量达 211.9 万吨。同时中国茶业不乏精品,有十大名茶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闻名于世,品质皆处上乘。但是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千亿茶产业却孵化不出一家"立顿",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茶叶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发展粗放等问题。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但全球最大的茶类公司却没有诞生在中国市场。欧睿数据表示,2018年,茶类的全球销售额比上年增长6%,达到4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1亿元)。英荷联合利华占据了10.6%的全球市场份额,以明显超越第二名一大截的优势排名第一广阔的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茶产业,但却无法寻找到可投的标的,在上游,因为茶叶行业门槛低,导致茶叶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绝大多数以作坊式的粗放茶叶生产模式为主,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行业整体难以做大。在下游,茶叶是一个高利润产业,但是却存在无名牌、品牌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而茶企要想上A股更是难上加难,国内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华祥苑、信阳毛尖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多家知名茶企IPO均以失败告终,茶企上市只得纷纷绕道A股转战港股或新三板,目前真正以茶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真正意义上的“内地茶叶第一股”仍未出现。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刘纪恒曾公开指出,中国茶企难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工业化体系。茶业产品缺乏统一标准,亦无法将高品质茶类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茶企如果想要发展壮大着实不易。我国茶行业规模虽大,却无法像酒业拥有一个茅台一样的品牌,中国茶产业做大做强,尤其需要真正的龙头企业,中国茶叶会成为迟到的A股茶业第一股吗?值得期待。

  文来源:吕梁市茶文化协会,文章贵在分享,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共循未来,犇腾向前!2021燕赵茶行业趋势论坛圆满落幕!

中国茶从历史中走来,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经走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时代和市场不断对我们做出新要求。逆境前行,如何重塑茶行业“免疫力”?丰厚的茶文化如何继承及发扬?大健康热,茶行业如何转型升级?都是茶行业亟待思考和解决的关键课题。

7月16日,《2021燕赵茶行业趋势论坛》在华巨臣石家庄茶博会现场隆重举办,茶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共循未来,犇腾向前”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的融合形式,深度探讨茶行业发展趋势、剖析行业痛点、交流创新经验,为广大与会观众提供了前沿的方法论思考和崭新的机遇洞察。

嘉宾致辞

深圳市华巨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向飞致辞:

燕赵形胜,雄踞华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作为燕塞重地,河北省肩负着南北文化融合的重任,牵动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作为中国茶文化历史的资源大省、禅茶精神的发源地,河北在构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上拥有先天的优势。今天,各位专家老师、茶企代表齐聚燕赵大地,按迹循踪,剖析行业痛点,解码产业趋势,相信本次论坛定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思考、新思路。

北方茶文化艺术中心副理事长、铭道茶书院创始人万长铭致辞:

京津冀是一家,京津冀茶人更是一家。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先生说过,“茶的质量是产茶区人民种植、制作出来的,茶的文化是由喝茶的人来进行书写和传播的”,天津和河北都是茶叶销区,我们不产茶,但京津冀一直都是是茶文化书写和传播的一员。希望大家广泛合作,相互交流学习,让京津冀茶产业共同发展!

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短视频时代茶的新场景

演讲嘉宾:UA城市书院创始人谢晶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北京开了一个新文化空间,截止今天已经开业十天了,在这十天当中,我发现了几件事情:①我们精心挑选的文化产品销售很差,我们只能卖出冰箱贴类似的产品;②所有的客户走到茶吧前问的一句话是你们有咖啡吗?有饮料吗?③客人会特别不自觉的在门口停留一下,探着脑袋问可以进来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文化产业、文化空间和用户之间是有很大距离的。

于是我对空间做了如下调整:①红色阅读的专架前面,会看到客人在前面流连,不知道拿起哪一本,于是我在上面贴上了“二十岁必读”“三十岁必读”“来北京必读”;②在可以坐下来休息的阅读区,每个角落上都竖了一个牌子,上面说“每一页书上面都有茶香”,反复暗示客户这是一个喝茶的地方。另外,我把原来茶单上的大佛龙井、奶茶改成了鲁迅的茶、胡适的茶,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应是鲁迅的茶是什么茶,并在与店员对话互动之中,对茶产生兴趣。调整之后,我们的茶饮品从开始一天只能卖几杯,到昨天卖出去93杯,数据有明显提升。③我发现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会去买文创产品,他们看见琳琅满目的壶和杯子跟走进博物馆是一样,所以我给主要的想去推的文创产品录制了短视频,消费者在看到有不懂的东西时可以扫码了解,现在文创产品的销量是上个星期的三倍。

实际上我做的所有动作和行为,它都是互联网用户运营的思维。①给用户贴标签,用一个标签与用户进行链接②用户心理暗示,也叫用户故事的包装,其实没有一个用户想要知道你的产品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客户只关心背后的故事,用故事占领用户心智。③给每一个文化产品配了一个讲解员,用短视频做了一个一次性的成本投入,实际上是长期停留在我店里的“销售员”,它告诉用户我的产品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茶文化也好,茶具也好,都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缺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叫体验场景。短视频时代的茶产业有五种场景:①短视频,纯粹的线上场景。我认为做短视频内容输出和做线下空间是一样的,都需要定位、选题、长期的内容输出和对用户行为的分析。②直播。用社交平台直播,最早看你直播的人都是你朋友圈的人,他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互动压力,这些人是你长期沉淀和运营的私域流量。③VR场景。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做的茶产品号称是原产地的好茶,如何让用户体会到呢?你可以用VR、AR、虚拟直播间、虚拟影像等方式进行黑科技赋能。④线下活动的体验场景,在今天依然适用。⑤茶文创产品。很多人是为了茶买单,更多的茶人是为了茶以外的内容买单的,茶本身的消费是内容消费,茶以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内容可以跟它进行链接和分享。用茶链接社群和服务社群,比如我们可以给空间里面主推的每一本书配一个茶,因为每一本书背后都是读者的社群,告诉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喝这种茶就可以了。

实际上我们做事情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线上的场景是标签、故事和电商,线下的场景是体验、服务和产品。新时代的茶空间,也就是新时代的茶场景一定是融合线上,赋能线下。

演讲主题:河北茶文化的历史与未来走向

演讲嘉宾: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舒曼

今年3月国家领导人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把茶文化放到了第一点。刘仲华院士认为茶文化在茶产业链上的作用体现在五方面:弘扬历史文化,传播科技知识,促进茶业消费,打造茶业品牌和提升产品价值。

河北省茶文化历史资源丰厚,许多文人在河北留下了不朽的茶文化诗篇,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反复传诵,成为燕赵大地的茶文化招牌,“中国茶仙”卢仝的一首《七碗茶歌》更是成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千古绝唱。此外,万里茶道的核心路段就在河北张家口,叫张库大道,也叫草原茶叶之路,而燕赵大地还有四座古窑——磁州窑、邢窑、定窑、井陉窑。

站在文化大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具有辉煌历史的河北茶文化进行梳理、挖掘、研究,使河北茶文化历史资源重新浮出水面,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按照领导人的指示精神,用心做好茶文化,统筹安排、统筹发展这篇文章,切实担负起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开创燕赵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充分发挥茶文化和茶叶在全面小康、国民身心大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按照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条路走下去,茶产业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演讲主题:大健康形势下的茶行业转型升级

演讲嘉宾:石家庄茶业协会会长霍玉平

现在中国人尤其是岁月大一点的人,慢性病比例已经达到23%。河北属于中原地区,历史是以五谷为主,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摄入比例提高,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加之京津冀地区因雾霾等因素导致氧气摄入不够,及河北粮食本身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河北本土人慢性病比例超出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占到60%。

亚健康、慢性病的基数如此之大,搭建绿色有机食品供应体系,茶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茶的保健作用早已得到科学验证,茶叶不仅可以补充纤维素、矿物质,还可以补充氧气,而百分之六七十的慢性病都是由细胞缺氧造成。

真正的解决问题,人们才能对茶叶感兴趣,大健康行业将为茶行业提供一条转型发展的出路。“茶业+”按渠道划可分有三种商业模式:①茶健康服务店,健康服务+茶叶(+安全食品)供应;②康养体验中心;③把茶叶和慢性病防治科技融入到中西医院,现在国家正在推进健康医院项目,要求医院把50%的医疗资源转型,以预防为主,而无论是在预防,还是控制型病例中,都有茶叶的身影,且已经很成熟。

圆桌对话

1把握新消费红利,激活茶行业全局增长

对话嘉宾:天津市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姜琦、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牛、石家庄怀特古文化茶城副总经理赵东、石家庄福建茶城董事长李琳、石家庄百茗茶楼茶城经理刘亚杰

姜琦:张总,您是怎么管理您的企业的?六堡茶在燕赵大地上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

张金牛:十年时间,从无到石家庄每个茶叶市场都有六堡茶专卖店,变化之大,主要有三个原因:①六堡茶祛湿的独特功效;②六堡茶文化内涵——乡愁文化;③石家庄本地和六堡茶原产地苍梧之间的渊源,古苍梧王国的建国者就是河北人赵光。

姜琦:经历了去年疫情期间的封“城”(茶城),赵总,您认为茶城优势在哪里?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

赵东:疫情之下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线上购物趋势越发明显,抖音等消费渠道逐渐在茶行业兴起,未来,互联网与茶行业的相互结合也会越来越多。

姜琦:作为怀特古文化茶城的高管,这几年,您带领您的企业为我们京津冀地区的茶文化做出了哪些积极的助推?

刘亚杰:我就从我们茶城现在的经营状况说一下。①经营方面,我们有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比如说大型仓库等;②商品方面,我们能更便利的让商户把商品销售出去,不用耽误太长时间;③广告推广,我们有在书刊、报纸上推广,也有在做新媒体,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

姜琦:李总,石家庄福建茶城创建至今,是如何建设起来的?您又是如何管理的?结合中国茶市场的新红利,未来福建茶城的管理模式会有哪些改善和创新来助推我们北方的茶文化市场?

李琳:福建茶城今年创建十周年,在石家庄也算小有名气。从管理福建茶城至今,我感觉我们的客户源、客户群体越来越年轻了。服务好商户是我们的根本宗旨,疫情期间,有不少商家在家直播带货,但货在茶城,为此我们迅速组建了一个群,团结起来,值班的保安瞬间变成了兼顾做库管、文化传播和店员,配合着“跑腿”,帮忙装货和邮寄。

姜琦:茶城还是有优势的,因为茶城是线下的,我们要给它无限的赋能。我们在直播间里看到这么多好茶,喝不到,品不到,还是靠大家走进店面,走进茶城来品,来切身的感受,结合实际来学习。因为茶是很小众的,专业性很强,不是光靠看书、看短视频解决的,所以我们要线上、线下完美结合。

随着“九零后”、“零零后”等小茶人的涌现,现在茶行业越来越年轻态了,客户群体也逐渐小龄化、大众化。就此,我想请教张总,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和专家,像六堡茶等黑茶类,口感比较浓重且需要品其陈香和古朴年代韵味的,您觉得应该如何抓住年轻群体呢?

张金牛:中国很多茶业店还是在做传统行业,一个熟人社会的空间,就是你去一个传统的茶楼、茶叶店往往是因为你认识这个店的老板或服务员。一个成熟的商业空间,如星巴克,包括现在新的茶饮空间,消费者的选择是不会考虑店长和服务员是谁的。而年轻人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认识那么多老茶友,他们想要的是解压、放松和幸福感。中国传统茶行业要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喝茶不一定非要把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搞清楚,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体现,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正如谢晶老师所说现场体验是文化产品最好的翻译。

姜琦:我们大家做的都是共同热爱的事情,我们热爱的是新中式茶文化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推出创新的经营理念,共同努力传承国粹茶文化。我们要抓住疫情后的市场情况,尤其是文化兴国的大时代背景,再赶上今年建党一百周年,抓住最好的时机,抓住中国茶业市场上新的消费红利,一起把茶文化事业助推到更加高峰的辉煌。

2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的积极求变

对话嘉宾:华北农学报编辑部主编孙丽敏、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白耀亮、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丰、河北省茶产业促进会执行秘书长董刚、老舍茶馆企业管理中心主任王越

孙丽敏:大家都知道定窑产于河北,它有什么独到之处?白大师跟我们讲讲。

白耀亮:中国最早出现的是青瓷,南北朝时期,白瓷才开始出现,成熟的白瓷在唐潮末年才出现。最早的白瓷是没有任何装饰的,定瓷中虽然素白瓷很少,但自始至终都保持了素白瓷的主流概念,用雕刻作为装饰,使中国白瓷第一次有了非常精美的装饰工艺。定窑不似邢窑的单讲釉色,定窑的工艺是多种多样的。曾经定窑走民用路线,是中国五大名窑中产量最大的窑,但自从定窑脱离生活,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陷入了“成本高导致市场小,市场小又导致成本高”的恶性循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把定窑艺术化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才逐渐有了起色,我们现在一直在走怎么把精美工艺成本降下来的道路。

孙丽敏:茶与器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坚守传统和用于创新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

白耀亮:定窑现在产区的结构是99%做仿古瓷,真正做当代日用市场的定瓷少之又少,这导致我们的产品在各大瓷区中没有竞争优势。定瓷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是封闭的,产品根本没有流向民间,产品只是做给自己看的,而不是给消费者看的。定窑品牌太大,产品太小,特色太好,市场却根本没有开发,但也正因如此,定窑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定窑市场大有文章可做。

孙丽敏:北京老舍茶馆多年来都是北京茶文化的一张招牌,王越老师,是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它一路是怎么走来的?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

王越:1979年,我们国家刚刚有知识青年返城,但这些青年返城之后没办法解决就业问题,作为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先生就辞掉了当时的“金饭碗”,带领着这些青年卖起了大碗茶。到了1988年,尹先生考虑到全国暂时还没有代表中国文化的茶馆出现,于是他就在前门的位置成立了老舍茶馆,也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点。2008年,我们在前门位置中修建了一个空中四合院,让人在这里也可以体验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从这开始,我们也展开了更多元的内容,包括至今举办四百多期的小饮茶会、类似于艺术馆的非遗体验中心、老舍茶馆企业管理中心等等。未来,我们将围绕老舍茶馆,打造茶文化每个环节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成长的平台。

  

孙丽敏:您觉得做文化产业将会面临哪些痛点和机遇?对于石家庄乃至河北省,您有什么建议吗?

王越: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既有政策的助推,还有民心民意对传统产业的热爱和包容。在这个时候大家做以茶为底色的文化产业是有非常大的时代性机遇的,十四五最新纲要中关于整个文化产业的板块是有着重笔墨的,其中关于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中表示:①国家要拿出更多的福利政策来扶持能够做优质内容的人;②国家会拿出更多的扶持来给那些进行文化产业来进行创业的企业,给到他们一些实质的帮助;③国家会更多的考量怎么把文化链条上的每个散点串联起来发力。

河北省的文物资源与河南并列全国第一,文化遗产位列全国第二名。大家手里掌握的是资源和宝藏,挖掘手里的文化资源,任何一个层面,只要你挖掘得比别人深,比别人精良,你就会迅速的站到这个行业的前端。

孙丽敏:未来茶产业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向?

王越:在哪个时代都要吃时代的红利,接下来的发展时期是数字化实体经济,这代表着一种可能性,线上线下串联的可能性,怎么把线上的流量解决线下的销售问题,怎么把线下的空间打破原来只受人、货、场的关系,突破你的经济效益天花板,都是可以靠数字化实体经济解决的。

孙丽敏:董刚主任,以您对北方茶叶的了解,从事茶行业的企业家,如果要深耕北方市场,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董刚:①茶商要把握住北方饮食和社会结构的特点。茶行业的发展有很多错配,为什么花茶、铁观音受北方市场欢迎?是受饮食习惯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②推广要有方法。如果你自己是核心农产品,那就要继续推你的核心农产品,如果你做工业化进程的产品,就要做好标准化,在推广过程当中,要注意风险,要少一部分推广费用,多批次、多点尝试,总结经验以后再重点突破。

孙丽敏:中国茶有哪些可以借鉴和对标的案例,可以指引大家下半年的工作?

董刚:未来,我们要注意工艺化发展。最近几年,中国茶行业的速度是达到每年10%左右的增长,无论是石家庄还是其他地方,喝茶的人和茶城越来越多。东方文明的工业文明崛起,必然带来东方文化元素的崛起,所以茶行业未来一定是大有可为,但一定是建立在老百姓喝得起、喝得明白极简角度来的。

孙丽敏:河北省的茶叶市场接下来如何发展呢?

董刚:河北市场喝懂茶的人越来越多了,越真实的茶叶越能够在河北市场、北方市场长期的持续的留下来。今天,我们通过茶博会体验沟通,茶友之间进行传递,什么是真正的一款好茶。未来,我们喝茶的人会抱团,形成一个茶圈子。

孙丽敏:杨丰老师,白茶近年来是大家公认的行业热点,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它火爆的背后有哪些内涵?未来它有怎样的发展?

杨丰:在近代史上,白茶是基本上都外销,现在国人为什么喜欢喝白茶?因为白茶已经走上了大健康道路,是人们对生活美学要素的追求,它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需求。以后怎么发展呢?环境自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茶的品质做好。

孙丽敏:您如何看待京津冀茶业市场?在这个市场有什么规划?

杨丰:茶叶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是必然的,有非常扎实的基础。①河北隶属于“首都经济圈”,经济圈的发展对我们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是一个触动作用,必然拉动国内经济发展;②有足够的人口红利,只要把每个人服务好,就不用去其他地方了。对于我而言,把茶叶做好,让更多的人能走到山里去,把山里的信息、山里的茶叶带到京津冀地区来,我认为这事情就做成了。

孙丽敏:您觉得茶行业要持续获得市场的增长,获得消费者的亲睐,要怎么创新和提升呢?

杨丰:品种自信和工艺自信,把品质做好,把本地所有的工艺,代表地方特色做好,市场的认可无非就是早和晚的问题。最美的风景往往在身后,而不是在前沿,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者来说,我会把传统产业做的更传统。传统的企业想做大很难,但是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以N叠加的方式是一秒钟的事,相信到2025年,百亿级的茶企一定会存在的。

孙丽敏:茶行业的未来营销模式是什么?

王越:就是数字化实体经济运行的方式,数字化实体经济运营的方式不仅代表着你借用数字化的一些渠道或者表达方式,它也代表着你要运用数字化或者说互联网化的一种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所以在未来这个营销模式的雏形,应该是深耕传统的,拥抱科技的,踏上时代红利的,在成全别人和成就自己同时进行的。

孙丽敏:白茶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丰:首先白茶是一个健康的产品和饮料,它的前景一定是越来越好。从一个数据来说,白茶初始的状态,在茶类的比例只占2.9%,所以说白茶的市场空间很大,从整个消费的比例过程当中,它会横向的到了绿茶的空间。

孙丽敏:茶文化与陶瓷文化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白耀亮:陶瓷文化和茶文化自始至终就是相通的,中国最早的茶书是《茶经》,记载陶瓷最早的就是《茶经》。陶瓷茶具是无可替代的,瓷文化与茶文化也是不可分开的,以后会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孙丽敏:河北省喜欢茶叶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年轻化。我想问董主任,您觉得河北省下一步在哪一块还有空间?

董刚:标准化。河北市场正在发展的趋势是更真实的茶叶,更真实的品饮,而且越往后真实的状况越明显,而如何更好的正确品饮、冲泡和存放,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契机的起点和临界点。当真实的茶叶和懂茶的人越来越多以后,这个市场就是会达到百花齐放的时代,也一定会出现千亿级、百亿级的茶行业,因为茶行业的低门槛、高壁垒一定会迎来寡头,一定会迎来像家电行业格力、美的、海尔这样的巨无霸品牌。推陈出新是一点,第二点我们很多人已经自带流量,有一定的影响力,谁说的是真知灼见,谁就会长久的存下来。所以既要短期,还要注意长期,长期的一定是真实的存下来。

至此,2021燕赵茶行业趋势论坛完美落幕。接下来,华巨臣石家庄茶博会还有更多精彩将陆续上演,欢迎广大茶友前来品茗、淘器,共襄盛举!

来源:昕 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