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全球第一品牌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英德打造 红茶第一品牌 抢滩海外 香飘世界

  历经60余年发展跻身世界四大高香红茶,品牌价值达23.63亿元

  10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即将在英德市开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业品牌将集聚英德,开展国际性交流与探讨。

  成长于1956年的英德红茶,凭借“浓醇鲜爽”的优异品质特点,一度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为国创汇,广受好评。

  历经六十余年风雨洗礼,如今的英德红茶再度起航,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同时,英德红茶积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飞向了太空,被评为世界四大高香红茶之一。未来,英德将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香飘世界。

  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图为英德举办“千人采茶创世界纪录”活动。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

  起步迎辉煌:
  英国女王用英德红茶待客

  “英德红茶虽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起步,但英德是个古老茶区,种茶和产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制茶大师”、英德红茶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袁学培表示。

  斗转星移,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英德茶叶生产已经有迹可循:据研究认证,英德是韶州(今韶关)三个产茶县之一。明代以前,英德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德一直是“中国茶路”的重要节点。国内茶叶专家陈栋曾评价道,当时经过英德北江茶路每年出口的红茶达到10万吨,北江茶路价值远远超过茶马古道。

  而英德红茶真正起步是在1956年。彼时,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正鼓励茶叶生产,学生干部和农民被安排前往指定的山坡上种茶。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广东省农业厅调入茶籽在国营广东省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现为英红华侨茶场)试种成功,并开始规模种植。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后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出口外销。“当年出口、当年出名,英德红茶因品质优异,好评如潮,在国际上的反响很热烈。”袁学培回忆起首批英德红茶出口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

  时年21岁的袁学培刚刚踏出校门,作为省农业厅派遣到英德茶叶试验站的科研技术人员之一,有幸参与了首批英德红茶的试制过程。据他回忆,首批出口的英德红茶约700担(7万多斤),出口价格为1800—2500美元/吨,主要销往西欧国家。

  “当时普通红茶出口价格约为1500美元/吨,英德红茶的出口价格更高,均价达到2000美元/吨。”袁学培自豪地表示。

  在国际上“一炮而红”的英德红茶(红碎茶),被苏联专家评价为“世界上的高级红茶”。国内茶叶专家则表示,英德红茶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1963年,英德红茶首次在英国成功拍卖。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盛大宴会上,用来招待宾客的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并用作皇室礼品用茶。英德红茶遂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

  1964年,英德红茶通过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四部共同鉴定,从此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金帆”牌红茶品牌,专供出口创汇和制定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5万担左右红茶出口,年创汇400万—500万美元。

  “在计划经济时期,英德茶厂只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冠以‘金帆牌’商标的英德红茶,统一由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也是英德红茶在国际上能快速提升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阵痛后重生:
  英红九号跻身红茶品牌前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发展市场经济,取消了对英德红茶统销统购政策。受此影响,英德红茶出口外销受阻,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期,全市茶园面积从10万多亩锐减到不足2万亩。

  为尽快度过“阵痛期”,英德红茶决定把英红九号作为突破口。“由于大叶种是个群体品种,品质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一,所以要在这个群体里选择一个产量高、品质好的产品。”袁学培说,英红九号就是基于这个初衷通过单株选育出来的,它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特性和浓醇鲜爽的品质特点。

  为培育适合英德红茶发展的优良茶树品种,1961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启英红九号的品种选育,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于1988年育成,并被审定为省级良种。

  随后,英红九号开始在英德落地开花,大规模推广种植。以英红九号制成的红茶产品陆续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特别是2000年以后,很多人跑来问我,英红九号哪里买得到?”袁学培回忆,英红九号形成品牌推出市场后,反响特别好,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品牌的本质是品质,英德政府和企业深谙此道。为此,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英德红茶,狠抓品质管理,制定实施了《英德红茶》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3002006),构建了清晰的英德红茶质量标准体系。并大力建设高标准茶园和茶叶良种繁育场,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引入中央智能化的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英德红茶整体加工水平等。

  英德红茶产业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开始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从2008年开始,英德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英德茶产业发展。2018年,英德市成功申报建设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在英红九号的带动下,英德红茶产业发展迅速回暖。截至2019年春,全市茶园面积达13.2万亩,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均为生态茶园,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8年干茶产量8300吨,实现综合产值36亿元,创造了“一个品种带动一个产业”的佳话。

  此外,由于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优质英德红茶消费群体日益扩大,英德红茶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吸引社会资本不断涌入。目前,英德全市茶叶类企业从原来的十几家发展到286家。其中,清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扶贫资金入股茶企、茶园的项目超过16个,金额达8668万元。

  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如何让英德红茶真正“走出去”?英德给出的答案是——不遗余力推进品牌推广,运用“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出访推荐+跨界融合”的联动模式,多渠道扩大宣传,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茶事活动,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发展“体育+红茶”,推动“新会陈皮”和“英德红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度合作等。

  至此,英红九号从一个茶树品种名发展成为红茶公共品牌名,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类品牌中名列前茅。

  探索中收获:
  回归国际舞台拓展新市场

  进入21世纪,英德红茶一直积极探索品牌发展的新道路,加强对外推广,成功再次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舞台,甚至冲出世界,飞向太空。

  2016年,英德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广东清远·英德红茶(北京)推介新闻发布会”。著名茶叶专家、原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岗位专家陈栋评价英德红茶品质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认为“英德红茶”可评为世界高香红茶。

  同年,清远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访莫斯科、德国、意大利推介,并在莫斯科中国城会议大厅举行“俄罗斯英德红茶推介会”,受到好评。

  2016年9月15日,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茶树种子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并于11月18日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

  “红茶种子进入太空是英德红茶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引起的反响也特别大,世界上的许多人因为此次事件知道了英德,知道了英德红茶,知道了英红九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2019年9月21日至23日,清远市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组织八百秀才、龙润、老一队3家企业参加2019第15届马来西亚食品酒店展,在这个国际级展览会上推广英德红茶。

  除了宣传推广发力,怎样推动英德红茶再次走出国门,是英德红茶“复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东风在2016年吹来了,清远市正式出台《清远市鼓励创业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支持和扩大清远农产品出口,重点对清远地区特色产品如红茶等产品进行宣贯,对有意向出口的企业大力帮扶。

  2016年9月30日,一批由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英德红茶样品经清远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境,标志着英德当地最具特色的“红茶”产品从种植基地到加工厂,正式具备了出口资格。

  2017年,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10吨英德红茶出口合同。该公司首批500斤茶叶在2018年通过海关出口到德国。

  英德紧抓机遇,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目前已有10家茶企获得HACCP认证,7家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英德红茶正逐步销往俄罗斯、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虽然目前茶叶出口价格偏低制约了部分当地茶企的出口意愿,但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看来,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他表示,在建立一套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以降低成本,同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加以宣传推广等方面,“英德非常有经验,也有基础,做起来并不会很难”。

  在政府层面,英德市提出,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红茶产区的交流,重点塑造英德红茶的品牌影响力,让英德红茶香飘世界。

  蓄势待突破:
  深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走过六十余载岁月、洗去铅华再次归来的英德红茶,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一步,如何深入打造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让英德红茶成为中国红茶第一品牌”逐渐提上当地政府重要议程,行业内对打造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9年5月22日,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与英德市人民政府就“英德红茶品牌提升战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计划。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在上述协议签订仪式上表示,英德红茶作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要积极向农业部门申报列入我国农业公用品牌目录;要加强培育,做大做强区域品牌,稳步提升品牌价值。

  袁学培也提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意义重大,英德红茶产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因此,他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茶业各界共同推动,让英德红茶这个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政府能否组织成立一个机构,对英德红茶定级别、定价格、定产地,让行业更加规范的发展,从而更利于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袁学培建议。

  对此,英德家优品互联网有限公司CEO李结林也有过类似的思考。作为目前新兴行业电商领域的领头人,去年以来,在李结林团队的带领下,英德红茶走出了一条电商突围打造区域品牌的新路子,并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不小反响。

  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知名电商平台先后开设“英德红茶旗舰店”,同时,与阿里经济体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打通,在天猫英德红茶原产地官方旗舰店首发了全球首款区块链追溯红茶。

  据英德电商部门统计,2016年以来,英德全市农特产品网销总额超过14.5亿元,其中英德红茶是电商销售的主力军。

  “一个品牌的建设,最重要是产品。”李结林说,英德家平台主要做的是结合平台电商、社群电商、新零售为孵化路径,逐步孵化“英德红茶”地标产业品牌。对于英德红茶怎么深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李结林建议,成立一个办公室或者工作小组,再或者组建一家英德红茶股份公司,统筹处理英德红茶有关事项,以提高公用品牌打造的整体效率。

  “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能操之过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海涛则认为,英德红茶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之路仍任重道远。

  胡海涛提到,英德红茶作为后起之秀,历史并不算很长,加之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部是以红碎茶出口国外,属于“国内开花国外香”,国内市场对英德红茶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他建议,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也需要各个茶企自身的努力,包括加大资本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产品宣传推广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带动下,目前,积庆里、八百秀才、英九庄园、鸿雁、德高信、英州红、上茗轩、龙润、英红农夫、英茶王等一批英德茶企正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建设,致力提升英德红茶市场竞争力,最终让英德红茶香飘世界。

  英德红茶品牌发展大事记

  ●2005年8月

  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英德市“中国红茶之乡”称号。

  ●2006年

  英德红茶获“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

  ●2010年

  英德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以来,英德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3年10月

  英德市获评“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

  ●2014年10月

  英德市获评“2014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

  ●2015年

  英德红茶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并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茶业品牌馆品牌茶叶。

  ●2017年

  英德红茶被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英德红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2018年

  英德市荣获“2018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和“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在2018中国茶叶县域生产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第九。

  ●2019年

  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

  摘自:南方日报

中茶剑指高端红茶市场,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

红韵盛世,国饮茗传!8月1日,2023年中茶红茶大会暨中茶红茶品类新战略发布会盛大启幕。

本次大会在滇红茶发源地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以及世界红茶发源地的福建省武夷山市分设主会场,同时在我国名优红茶原产地安徽黄山、湖南长沙、陕西紫阳、浙江杭州设立分会场,六大会场共襄盛举,见证“金中茶”高端红茶系列产品的发布亮相,共同开启中茶红茶品类新战略的序幕。

传承四百余年

再迎发展良机

中国的红茶,世界的红茶。1610年,诞生于福建武夷山,被誉为“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传入欧洲后,便在英国及西方国家广泛流行,掀起风靡至今的“下午茶”风尚。时光荏苒,经过四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红茶这一瑰宝再次迎来发展的又一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表示,红茶是我国的第二大茶类,近年来红茶的国内市场份额也一直保持着增长,特别是名优红茶,如福建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和金骏眉、云南凤庆的滇红工夫、安徽黄山的祁门红茶、湖南安化的湖红工夫等,成为了市场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作为唯一茶叶行业央企,中茶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一直肩负着将红茶品类做大做优的使命。核心产区,传承工艺,品质保障,是中茶红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表示,中茶在云南的辉煌历史不能被忘记,也不会被忘记。凤庆大叶种品质优良,是加工红茶的上好原料。作为云南茶产业的唯一央企,中茶为云南茶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新时期,中茶洞察红茶市场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品质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抓机遇、占先机,不仅有利推动了中茶公司发展,而且推动了云南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祝愿中茶公司继续领军,再创辉煌,为中国茶产业再立新高。

△云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

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裴福海表示,世界红茶,源于武夷。本次大会选址武夷山召开,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武夷山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红茶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带动全国红茶产业发展。武夷红茶一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优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都是武夷山奉献给大家的瑰宝。未来,武夷山将继续保持与中国茶叶的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同把武夷山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

△中共武夷山市委副书记裴福海

未来,中茶将继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在茶叶供应链打造和乡村振兴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促进中国红茶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增强,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贡献品牌力量。

布局核心产区

做红茶品类大成者

从全球市场上看,红茶是目前全球产销量和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从内销市场看,近年来我国红茶内销量不断增长,量额并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红茶产量48.20万吨,保持连续11年上涨。

洞若观火。近百年来,中茶公司坚持以“好茶在中茶”理念,精选全国各地优质红茶产品,打造“中茶红茶地图”,为消费者奉上生态、健康、绿色、安全的高品质红茶产品。

从1915年的惊世“湖红”,到1938年的“滇红”问世;从19世纪50年代中国红茶出口创汇,到1954年祁门茶厂的红茶精制技术实验;从1984年武夷山正山小种的超额采购,到2009年代表“海堤精神”的中茶海堤红火爆上市……中茶公司全面布局核心产区,推动红茶整合营销模式,将自身的发展和红茶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会现场,主办方通过溯源各红茶品类原产地,带领大家走进中茶红茶地图,领略不一样的红茶风采。据悉,截至目前,中茶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包括滇红、小种红茶、金骏眉、海堤红茶、祁门红茶、湖红、紫阳红茶、开门红、英德红茶、高山红茶等在内的十余种红茶产品,并在云南凤庆、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安徽黄山等红茶主产地布局建厂。毫不夸张,中茶公司既是红茶市场的开创者,又是红茶品类发展的引领者、探路者、排头兵。

品牌引领

再造红茶新热潮

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十四五”时期,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茶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将向高质量转变,茶叶品牌也将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把握风向,中茶公司全新开启红茶品类新战略。会上,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芃从明星产品带动品类发展、销售协同系统化、发展战略一体化、业务模式消费化、持续加大红茶品类投入等维度详细解读了《中茶红茶品类新战略》。沈芃表示,未来,中茶将肩负红茶发展使命,为消费者奉献品种齐全、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并引领中国高端红茶走向世界,再造世界红茶新热潮。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芃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平原,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成浩在武夷山与凤庆两大活动主会场同步讲述了中茶公司接下来的策略所在,近年来,针对红茶市场情况,中茶公司围绕产业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统一大市场三大路径,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红茶品牌。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平原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成浩

为深入践行《中茶红茶品类新战略》,积极推动红茶战略高质量落地,中茶公司全新打造的金中茶·滇红、金中茶·金骏眉、金中茶·祁门红茶三款高端红茶产品也在大会现场隆重亮相,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其揭牌。

“金中茶”是中茶公司推出的高品质系列产品,由三十余位茶行业资深专家秉承“在传承中创新”的研发理念,历时打磨研制而出,每款产品都凸显了“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作为中茶公司的标杆产品,“金中茶”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便成为口碑、销量双丰收的高端精品。

2023年,为满足市场对高端红茶的需求,“金中茶”在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白茶、黑茶、六堡茶等产品基础上,新增三款红茶品类产品,以“高价值+高品质+高标准”的红茶高端形象,撬动中国红茶高端市场,引领中国红茶品类发展,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

科技赋能

助力茶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第一品牌,中茶公司一直致力于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优茶文化,以“好茶在中茶”为品牌主张,持续深耕茶叶领域。

为进一步践行总书记“三茶统筹”指示要求,提升中茶公司科技实力,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农业大学在凤庆会场举办了战略意向合作签约仪式。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大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危赛明上台签约。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战略意向合作签约仪式

李大祥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针对当前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呈现高度融合发展态势,校企合作在构建现代茶叶体系中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加快高校高素质茶学人才的培养,助推企业茶经济、茶文化的新发展。此次战略合作意向的签订,意味着安徽农业大学与中茶公司将在人才培养、平台共建共享、科技创新、成果示范与转化等产学研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动中国茶产业朝着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健康化等产业目标前进,让茶叶这片神奇的小叶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用科技和人才为茶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大祥

展望未来,中茶公司将用实际行动坚守“为国谋茶”的初心,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奋力谱写中国茶叶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凤庆主会场

△武夷山主会场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滇红第一仓”:开启红茶大规模仓储陈化时代

2016年12月初,我应蒲门茶业之邀,到滇红原产地凤庆开展滇红产业深度调研。这个时间节点很关键,一方面滇红原有的礼品茶盈利模式风光不再,加上滇红茶深陷同质化竞争,经销商缺乏忠诚度,也缺乏引爆市场的题材股,企业运作品牌难,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追捧,资本的青睐;另一方面,自2014年起,古树红、野生红、晒红、年份红等,突破传统滇红之新概念层出不穷,成为市场最新热点,渐有燎原全国之势。2016年的滇红产业无疑处于一个阵痛与希望并存的局面,感慨良多的我,于是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做普洱茶的说,从易武出发,回到易武。故我的一个朋友一定要在易武建厂,他的品牌叫“山青花燃”。现在,我从昆明来到凤庆,是想感受一下“滇红,从凤庆出发,回到凤庆”之轮回。凤庆,这个古哀牢国的腹地,南诏、大理的蒲蛮之地,徐霞客喝过太华茶的地方,冯绍裘在这里燃起了滇红之光,邓时海老先生将之作为福禄圆茶的原料基地,还可以在大健康、大消费时代创造哪些全新奇迹?蒲门茶业,能否撬动新滇红的财富之门。一切都是假设,我们在愿景中小心求证而行!

图为引领大滇红产业的蒲门茶业

 

仓储开启新滇红财富之门?

 

为什么提“新滇红的财富之门”?因为我认为,滇红产业正处于爆发的临界点,古树红、野生红、晒红、年份红的出现,其实是“普洱茶共识”在滇红领域之体现。

 

普洱茶热起来之后,不但贡献了越陈越香经典体系,也摆脱以往茶叶重外形、轻内质之做法。以往的茶企往往在精制环节下工夫,也就是强调做出好看的外形,将茶叶的色香味激发出来,再用经典的拼配工艺降低成本以及拼出不同的风味。在这种外形与成本挂帅的理念下,茶企对初制是不太重视的,只强调严格按照鲜叶等级收茶,至于收的是古树茶,还是一般的茶,是不管的。而且也不强调仓储,因为茶叶要喝新的。

 

普洱茶的兴起,将原料、初制与仓储环节提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要做出好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原料要找古树料,至少也要是生态料;工艺方面对初制空前重视,因为初制没做好,后面的精制再牛B也是白搭;加工好的茶只是半成品,要放在专业仓库里接受时间的洗礼,慢慢变成成熟茶品,也因此年份茶体系得以构建。近年来,古树红、野生红、晒红、年份红的出现,无疑是学习普洱茶玩法之产物,古树红、野生红强调的是原料与初制工艺,而晒红与年份红强调的是通过工艺革新,让滇红也能越陈越香,其的出现喻示着红茶也能大规模仓储陈化。由于,这些新概念、新玩法突破了传统滇红之范畴,于是我将之命名为新滇红四大花旦——古树红、野生红、晒红、年份红。

为什么中国茶会形成“普洱茶共识”,通杀除绿茶之外的五大茶类,其实是消费升级倒逼产业升级使然,这是一场典型的供给侧改革,老百姓对物质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让中国茶进入了“品质时代”,而普洱茶不过是此时代的急先锋而已。“新滇红四大花旦”受到市场追捧,无疑喻示着从2016年起,滇红进入了“品质时代”,主打“匠心蒲门,品质滇红”的蒲门茶业,其撬动新滇红财富之门,靠的无疑是全新市场理念下之品质。其做“品质滇红”之底气,源自于其数年如一日深耕原产地,打造具备成本优势的品质供应链。而品质供应链的基石就是蒲门茶业正在力推的“滇红第一仓”。

 

有了“滇红第一仓”,就可以大规模收储包括古树红、野生红在内的优质滇红原料与成品,并通过时间的转化收获巨大的后期溢价价值,并向消费者提供不同年份的滇红茶,让其感受转化的魅力。前文我们说了,引爆滇红需要题材股。“滇红第一仓”就是极好的题材,一方面其是“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之绝佳体现,是打造“品质滇红”之关键一环,另一方面,其能通过大仓储建立稳固的供应链,解决合作商家与平台的后顾之忧,让其能放心做市场,并通过巨大的价值投资之预期,吸引资本的青睐……

 

下面将对滇红市场周期、仓储消费品牌体系的构建、工夫红茶的创新,做进一步阐述,敬请方家不吝指正!滇红大周期的到来

 

2017年的滇红市场,相当于2005年的普洱茶,正处于产业大热之临界点。众所周知,点燃疯狂普洱茶的是投资收藏热。从2003年起,普洱茶因越陈越香的特性受到市场的青睐,资本的追逐,成为中国茶叶新贵。其经过为期数年的培育,到了2006年10月份上演了一出疯狂普洱茶的大戏。

 

1、复盘普洱茶发展的大周期,我们可以发现:

核心概念:越陈越香、原生态、深度复合体验

推进剂:收藏投资属性、大健康概念、泛金融化

预热期:2003—2004

大热期:2005—2006.9

疯狂期:2006.10—2007.6

崩盘与低谷期:2007.6—2010

再次火热期:2011—2014.5

深度调整期:2014.5至今

 

2、普洱茶为什么会创造狂飙突进之奇迹,乃在于:

(1)丰富的市场概念带来的品牌运作空间(品牌打造)

其市场概念层出不穷,加上体验的丰富多彩,信息不透明,故市场运作空间大,便于不同的厂商切割不同的细分市场,创建品牌。

(2)越陈越香概念带来的投资洼地(资本运作)

越陈越香→投资收藏→泛金融交易平台

(3)原生态价值开启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

(4)深度复合体验开启茶产业综合体(茶庄园模式)

目前,普洱茶产业综合体的最佳代表就是茶庄园经济。其以茶为主题,原产地精品品牌为抓手,融合一二三产,走茶产业、旅游、休闲养生一体化发展道路。

3、普洱茶热席卷中国六大茶类(中国茶玩法的“普洱共识”)

这轮惊天动地的普洱茶热潮,可谓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革命,于是其以“普洱共识”之名义向其他茶类输出核心价值观,并相继在黑茶、乌龙茶、白茶、红茶领域掀起了类似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之革命。

 

普洱共识,是以“越陈越香、原生态、深度复合体验”为三大核心价值,以收藏投资属性、大健康概念、泛金融化为推进剂,在品牌打造、资本运作、大健康产业与茶庄园模式四个维度创造发展奇迹,并向其他茶类输出发展模式。于是我们发现,六大茶类都相继变得越陈越香,都在很大程度上重复普洱茶的套路,从而开启了各自的大周期。

 

4、滇红大周期已经走过了预热期,即将进入大热期

2008年,滇红发力高端礼品市场,以经典58、中国红为代表的明星产品相继出现,喻示着滇红大周期的正式开启。2008—2016年其实是滇红的预热期,其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传统滇红开启高端礼品市场(2008—2013)

其时代背景是,金骏眉冲击波、高端礼品市场之红火带来的滇红高端市场热。其通过迎合市场消费观念变迁,主动开发中国红、经典58、金芽等创新茶品从而激活了高端礼品市场。

 

二是新滇红时代的降临(2014至今)

新滇红,是指传统工夫红茶、红碎茶之外的滇红,其深受普洱茶与金骏眉观念的影响,以古树红、野生红、年份红、晒红四大新滇红当家花旦为代表。其选料与工艺大幅度突破了传统滇红的范畴,而且越陈越香观念盛行,故曰新滇红。

但是大热期之前的滇红是非常阵痛的。

 

5、滇红大热期之前的阵痛

目前,滇红产业面临三个最严峻的挑战:

(1)礼品茶风光不再

(2)茶企很难做品牌

滇红产业结构单一,信息透明,导致茶企很难做品牌。由于在价格透明、原料透明的魔咒下,规范茶企因要分摊管理成本、营销成本与基地建设成本,许多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反而面临小作坊、代工型茶企的低价恶性竞争,而经销商往往不愿意代理品牌茶品,要不去跟小厂合作,要不将大厂作为贴牌基地,即便推销品牌货也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主。

 

(3)很难形成资本投资洼地

礼品市场风光不再,消费茶市场江湖一片混战,市场缺乏足够的题材股吸引资本的关注。

 

6、四大花旦开启新滇红时代

古树红、野生红、年份红、晒红等新滇红四大当家花旦,深受普洱茶与金骏眉观念的影响。我们知道普洱茶与金骏眉都创造了经典的资本与品牌运作模式,滇红的泛普洱茶化、金骏眉化,其实给滇红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理念与空间,从而推动滇红的投资与品牌建设热潮。

 

7、未来的滇红市场特征

(1)大滇红时代的到来

大滇红包括传统滇红、新滇红与衍生化滇红茶品

(2)大滇红时代的核心关键词

新工艺、新品类、大仓储、大健康、大消费、大金融、大交易、原产地庄园

发力“大滇红”,剑指仓储消费品牌

茶企怎样应对“滇红大周期的到来”?蒲门茶业掌门人杨家全想到的是,构建“大滇红”体系,围绕“滇红第一仓”做滇红仓储消费第一品牌。

 

“目前滇红大周期处于预热期向大热期过渡阶段,蒲门茶业要主动深度接轨行业新趋势,做大滇红领先品牌。亦即,在夯实传统滇红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滇红,通过实施新品类、新工艺、大仓储、大健康、大消费战略,做新时代的引领者。”蒲门茶业掌门人说。

 

其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各种滇红新概念层出不穷,这显然是传统滇红体系很难概括的,故我们要与时俱进打造“大滇红”产业。

 

蒲门的做法是,加大科研与产品研发力度,在弘扬传统滇红工艺的基础上,发力新品类、新工艺,构建“大滇红”体系。其分为四大板块:

传统滇红:工夫红茶、红碎茶;

新滇红:古树红、野生红、年份红、晒红四大当家花旦;

时尚养生调配茶:原味调配、花式调配;

深加工衍生品:滇红日化产品、滇红茶膏、滇红速溶茶等。

 

要玩转大滇红体系,仓储消费是核心关键。其一方面能建立行业差异化,另一方面能通过融大资,对优质原料进行战略性收储,建立“滇红第一仓”这个战略支点。有了这个大仓储支点,上游可以整合更多的优质茶园、初制所,收储不同山头的优质滇红与普洱茶原料,打造纯料、拼配茶(调配茶)与年份茶体系,其也可以对下游消费市场的开拓提供强大的供应链支持。同时,有了滇红与普洱茶大仓储,可以引入战略性投资,方便招大商、融大资、抓大单,可以深挖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给经销商更多的选择。

 

概言之,“滇红第一仓”具有三大战略性功能:整合原料与生产基地,激活投资市场,做大消费市场。

 

“蒲门茶业抓住2017、2018年市场低谷的机会,意欲融资数千万元,抄底优质原料,打造“滇红第一仓”,进行滇红、普洱茶原料与成品的战略性收储。这些原料与茶品摆放数年后,将收获巨大的价值投资价值,从而为蒲门一方面带来巨大的财富溢价,另一方面也拥有了极具成本优势的品质供应链,从而更好地开拓消费与收藏投资市场。”杨家全说。

 

据了解,蒲门茶业通过打造“滇红第一仓”这个聚焦点,实施具备成本优势的品质供应链工程,构建滇红仓储消费第一品牌,做大滇红时代领先企业。其营建的核心竞争优势为:“滇红第一仓”奠定企业发展根基;具备成本优势的品质供应链,支撑消费与投资市场做大;新品类、新工艺引领市场潮流;输出行业标准,搭建共享发展平台。

创新工夫红茶,引领年份滇红热潮

 

构建年份红茶仓储,蒲门茶业是有备而来的。其手握的终极武器就是工夫红茶的越陈越香技术!

 

由于战略重心放在仓储,我建议蒲门加大晒红的生产与收储力度,原因是晒红可以越陈越香。被誉为“滇红茶匠”的杨家全先生笑笑说,你先喝下滇红集团1998年生产的小红沱再说,其采用的是工夫红茶工艺,喝起来是不是非常甜、润、醇,比起新茶好喝多了?

 

一喝,果然如此!面对我的疑惑,这位“滇红茶匠”说:“只要控制发酵程度与火温,滇红是可以长期存放的。这是凤庆茶人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是以前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大家小范围试做一下,没有大规模推广宣传。”

 

我说,这样很好,“滇红第一仓”可以主打工夫红茶越陈越香之概念,其继晒红之后,掀起红茶的又一场越陈越香革命,即用实践经验与科研数据证明,传统工夫红茶只要经过技术处理,也能越陈越香,而且品质优异。

 

因此,能越陈越香的不只是晒红,传统工夫红茶只要不进行重发酵与高温烘焙,也能长期摆放,具备后发酵之特性,越放品质越好。以1998年生产,保留至今的小红沱为例,存放将近20年,开汤品鉴,让人惊艳,陈香馥郁,具备甜、润、醇之特性。

以前工夫红茶为迎合市场现喝需要,发酵程度深、烘焙温度高,活性物质保留很少,故不能长时间存放。随着越陈越香观念的兴起,传统工夫红茶通过对发酵程度、烘焙火温的调整,以求保留足够多的活性物质,留出后期转化空间。新工艺的工夫红茶,将与晒红一起成为年份红茶的双子星座。

 

众所周知,茶叶的后发酵机理非常复杂,滇红工夫的越陈越香目前还大都停留在制茶师傅的经验阶段,其真正要形成产业化,必须邀请科研力量来攻关,用科学数据来说话,用实证方式开启滇红工夫的大规模仓储陈化时代。

 

“滇红第一仓以滇红、普洱茶之原料与成品收储为主,打造科技型原产地仓储。与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开展红茶的后发酵机理研究,对原料、工艺及仓储等环节进行科技攻关。我们打算联合科研单位、院校、质监部门先出台红茶仓储企业标准,再上升为行业标准。”杨家全最后说道。

附:滇红第一仓七大优势

全球首家规模最大的红茶仓储基地;

工夫滇红越陈越香首倡者;

野生红、古树红大规模收储;

构建全球最大的滇红样品库,调配经典风味;

滇红后发酵核心科研基地;

科技型原产地专业仓储,推动滇红仓储行业标准建设;

后发酵从源头抓起,茶园、初制、精制、仓储一体化管控。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