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一定要讲究茶具吗

找到约222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用紫砂壶泡茶要讲究,用紫砂罐存茶呢?

壶友几乎都是爱茶之士,因为喜欢喝茶,所以对泡茶的器皿有讲究,才选择了泡茶利器紫砂壶。

而想要获得好的饮茶体验,泡茶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存茶亦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壶友用紫砂壶来泡茶,用紫砂罐来存茶,可谓是相当的讲究。

不过用紫砂壶泡茶要讲究怎么养壶,用紫砂罐存茶,其实也有不少的门道,今天,我就来讲讲怎样用紫砂罐存茶,让你的茶叶存得更好。

1、各类茶叶罐特点

茶叶是一种干燥制品,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所以茶叶也可以当做除味剂使用,放在冰箱里可吸附异味。)

茶叶如果保存不当,就会导致变质,所以存放时,用什么样的盛具、摆放的地点等都有讲究。茶叶罐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存茶的需求,应运而生。

对茶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茶叶在存放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仓味,如使用完全密封的茶叶罐进行储茶,异味无法散出,从而影响整罐茶叶的品质。

说起茶叶罐,你知道各种材质的茶叶罐存茶的特点吗?

竹木材质的存储容器适合存储焙火重的茶类,这类容器适合随身携带,并不适合长期存储。容器要选用味道淡不刺激的,避免茶叶吸附其味道。

锡器密闭性强,隔热、隔湿效果很好,是绝大多数茶类都适合的居住地,尤其对于藏茶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

漆器容器在日本及台湾使用比较广泛,外观比较精美。漆器茶罐一般用于盛放抹茶、白茶。

银器茶仓器身打磨精致,品茗、把玩、摆设均佳,和锡器茶仓相似,一般也用来盛装青茶、黄茶、绿茶、白茶,实用与收藏价值兼备。

而相比其他材质的茶叶罐,紫砂茶叶罐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利于茶叶的后期转化,又可防止潮气进入,特别适宜存放需要后期轻微转化的茶类,例如,普洱茶、白茶等。

2、用紫砂罐存茶要注意什么?

紫砂罐跟紫砂壶不一样,紫砂罐是用来存茶的,最好不要水洗,紫砂的多气孔特性会吸足水分,即便后期阴干,干燥程度也没有刚出窑的好;

平时没事可以用干布进行擦拭,内部则用刷子将里面的灰尘刷干净,将湿布拧干擦拭几遍,晾干即可;


长期不用的闲置紫砂罐,需放在干燥的通风口的地方,使用前少许部分活性炭,隔上几天后,确保无水分残留后方可存放茶叶;

新入手的紫砂罐,并不适合立刻存茶。

3、紫砂罐的日常摆放

避免一切湿度较大的地方,比如:刮到雨的窗边、湿度较大的墙角、容易受潮的仓库、厨房和卫生间等地方;

固定位置摆放后,紫砂罐口记得一定密封好;

若是放在靠墙的位置,要离墙10-20厘米;

我国北方天气较干燥,湿度低,因此不用过多担忧受潮,相反南方的朋友们,你们马虎不得。

4、紫砂罐,不只用来存茶

如果你把紫砂罐仅仅当做存储茶叶的一个罐子那就大错特错了。紫砂罐的职责不光是为了专门贮存茶叶,它还是茶人的雅器和把玩之物,是一件工艺品。

紫砂罐多采用泥绘或彩绘装饰,与壶不同的是,罐体无需装嘴、把,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清朝时,宫廷造办处定制紫砂器,其中就有紫砂茶叶罐。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中仍旧藏有当年皇室御用的紫砂茶叶罐。

一个装饰精良的紫砂罐,绝对是点亮生活之美的工艺品,即使不用来存茶,单单作为装饰也值得入手。

用紫砂罐存茶,只要方法得当,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紫砂的双气孔结构,较好促进茶品的陈化,且不夺取茶香。

相信了解了这些关于存茶的知识,你的茶叶会保存的更好,也会得到更好的饮茶体验。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爱茶狂魔”的“怪癖”,戳中你了吗?

爱喝茶的人和不爱喝茶的人有很大不同,

例如爱喝茶人常有的以下这四条“怪癖”,

是不喝茶的人难以理解的。

你是感同身受的那个人吗?

“怪癖”一:不可一日无茶

“宁可三餐不食,不可一日无茶”,这是爱喝茶的人在喝茶时的原则,且坚定不移,不可改变。

不爱喝茶的人一定会很奇怪,食物给身体带来的饱腹度可比茶水多了,为什么这些爱喝茶的人竟然会在吃饭和喝茶之间选择了后者?

这实在是“怪癖”啊。

此言差矣。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一天不喝茶,生活虽然不至于天塌下来,但会让人觉得无论怎么样都习惯不了。

对于他们来说,每天生活里最向往的时刻,就是冲泡一杯茶,闻着香喷喷的茶香、品尝着醇厚的茶汤,感受着茶里热气扩散至全身。

让他们一天不喝茶,实在是煎熬。

“怪癖”二:泡茶犯强迫症

爱喝茶的人在泡茶时会不自觉犯强迫症。

例如,泡茶时如果没有合适的茶具,别人可能会认为将就一下没关系,喝茶图的就是聊天开心,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将就。

他们会立刻去买茶具。

反正茶具、茶水这些泡茶条件都一定要很完美,他们觉得舒服了,才会开始泡茶,否则又要开始折腾了。

这在外人看来很事儿,很强迫症。

但他们不懂,其实这个所谓的“怪癖”只是爱喝茶的人对于喝茶这件事的尊敬。

对于他们来说,喝茶、泡茶很有讲究,一旦茶具、水温、泡茶步骤其中一项出错了,茶叶味道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让爱喝茶的人去将就喝一杯没那么好喝的茶,这让他们如何忍受?

“怪癖”三:茶叶不离身

爱喝茶的人还有一项“怪癖”,那就是茶叶离不开身。

即使是出门下馆子,有些饭店会提供免费茶水,但他们还是要拿一小份茶叶,冲泡自己的茶叶,而不是喝饭店里的茶水。

这对于不爱喝茶的人来说就很奇怪了。

同样是茶,为什么你偏偏要喝自己带的,这是不是傻?

但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喝茶一定要喝最好的。万一外面的茶水不合口味呢?

而且,这也有可能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怪癖”四:家里囤很多茶

这个“怪癖”应该说中不少茶客了吧?

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茶友们是不是很想出手买茶叶呢?

客官请稍等!买茶之前,请先看看自己家里囤积的茶,是不是已经堆积如山了呢?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家里很容易不自觉囤很多茶。

囤茶大多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收藏所需。

像是黑茶这类后发酵茶,存放时间越长,茶叶滋味越好。所以爱喝茶的人会不自觉买茶就买两份,一份现喝,一份收藏。

第二个原因,博爱所致。

长期喝同一种茶未免觉得太单调,爱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害怕尝试,他们不定期想要试试其它茶叶的滋味。

各种茶都买一份,家里的茶自然越堆越多。

虽说这点“怪癖”无可指摘,但大家囤茶时一定要注意,有些茶例如绿茶不适合长期存放,会流失香气和味道的。

爱喝茶的人常有的四条“怪癖”,那么爱喝茶的你被说中了几条呢?

被说中不可怕也不羞耻,因为这恰好证明了你对喝茶爱得疯狂,是正宗的“爱茶狂魔”!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围炉煮茶火了,这首唐代茶诗写尽煮茶之妙

这个冬天,“围炉煮茶”的生活方式火了——用小火炉煮一壶茶,其间烘烤着干果零食,谈笑间饮下一杯杯热茶。围炉煮茶据说源于云南地区的火塘烤茶,与古代的煮茶法、煎茶法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品茶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仪式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唐代的茶诗《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这首诗从碾茶、点火写起,细细描摹了茶色与味道,饮下此茶,诗人说“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当然,围炉煮茶虽好,安全第一,饮茶者在煮茶时可要注意通风哦。

孟郊像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cuàn)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chuò)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八。)

图片

图片

1

这首诗的题目信息量很大,涵盖了人物与地点。

首先,与刘言史一起喝茶的人是大诗人孟郊。很多人提起孟郊,会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千古名句。但很少有人知道,孟郊也是茶圣陆羽与诗僧皎然的好朋友。他的《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等作品,都是非常精彩的茶诗。

至于孟郊与刘言史,更是倾心相交的好友。现遍查刘言史的诗作,有两首反映与孟郊的友谊,即《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及《初下东周赠孟郊》。考虑到刘言史的作品在明清时曾大量散佚,那么推论他与孟郊交往唱和的诗作,应该还远不止此两首才对。刘言史去世后,孟郊作《哭刘言史》,可谓情真意切,表达了对于挚友离世的伤悼之情。

其次,刘、孟二人一起喝茶的地点是在洛北的郊外。唐宪宗元和初年,孟郊曾在洛阳为官,想必是刘言史访友而至,这才有了二人郊外泉边饮茶的故事。

2

茶诗共九十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讲的是煎茶活动的起因。越笋芽,直译就是越地的细嫩芽茶。老哥俩拿到了这样的好茶,决定要“野煎寒溪滨”。这里的寒溪,即洛中溪,孟郊此时居于洛阳立德坊,门前溪水萦回。孟郊还写有《寒溪》九首。

唐代流行的是煎茶法,说白了也就是煮茶。为了让茶中内含物质更好地析出,所以要先将茶弄得“粉细”。又因为是户外泡茶,所以自然要在家碾茶备用。刘言史先谈“粉细越笋芽”,后写“野煎寒溪滨”,道理就在这里了。

这么好的茶,可不敢让粗笨的童儿伺候。二人怕辜负了“灵草性”,于是决定茶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力亲为。吃火锅的乐趣,一半在于吃,另一半在于涮,假借他人之手涮出来的肉,怎么吃都觉得不香。其实喝茶这件事,与吃火锅有相似之处。

自己冲泡出来的茶汤,总是觉得更加甜美。那是因为从注水到等待,从出汤到品饮,我们全身心投入在一杯茶汤当中。饮茶的乐趣,不只体现在茶汤里,也体现在过程中。

[明]谢环《香山九老图》卷(局部)

第二部分,“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讲的是煎茶活动中的水火。

现代人习惯了用电,所以一到室外就傻眼了。点火煮水,总是户外茶事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比古人方便多了,既有打火机,也有桶装水。而刘言史与孟郊,则只能是敲打火石才能点燃薪火,接着再寻找清泉,细细撇取以避腥鳞杂质。

荧,即微弱之光。铛,即是烧水之器。当年的煎茶,宛如今天的煎药,是一件十分细致的活计。现如今有些药店,也提供代煎中药的业务,可最终的药汤,怎么也不如家里小火慢煎的浓稠有效,究其原因,恐怕还是缺少“用心”二字。刘言史煎茶一丝不苟,水烧开之后便转以文火,慢慢地煮,慢慢地煎,火绝不能大,不然水很快被熬干,可味道却没出来。所以诗人用“荧荧”之火,煎煮铛中的越地芽茶。

老哥俩一个人看着火,一个人再去拣一些坠巢之薪,用以增进火力。这当然不一定真的要用鸟窝上的树枝,而只是比喻所添的柴火不能太过粗大。柴添多了,火变大了,茶也就煎砸了。我们现如今考究每一泡茶的浸泡时长,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火候的把控。有时候一冲茶,出汤时间前后差个几十秒,味道就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古今茶事都丝毫马虎不得。

第三部分,“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讲的是煎茶的核心。

洁色,即指汤色。浮氲,则指香气。这样细心煎煮的茶汤,自然是汤色明快香气持久。诗人经过一番操作之后,不仅获得了美味的茶汤,那纷繁的心绪也不由得安静了下来。

我曾前后写过《茶经新解》与《茶经新读》两册小书,意在呼吁现代爱茶人重视《茶经》的意义。诚然,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已经和陆羽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当你仔细研读《茶经》时,便能体会到陆羽对于烹茶器具的一丝不苟,以及对烹茶流程的极致讲究。由此我们可知,陆羽所倡导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对待茶的方法,更是一种对待茶的态度。那是一种全身心认真侍茶的态度。奉行这种态度的人,将会在茶事中得到心灵的超越。这便是刘言史在《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中“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两句更深层次的意义了。

第四部分,“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讲的是饮茶的享受。

歠,音同辍,可解释为品饮。一杯馥郁鲜浓的茶汤下肚,不由得将饮茶人带回到了茶山的场景。我们握着的是茶器,茶器中盛放的是茶汤。可这哪里只是茶汤?分明是春季的芳华。不得不说,“指下春”三个字,真是茗茶极好的别称了。

[明]文徵明《茶具十咏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茶的神奇之处。我们吃西瓜时不会想起瓜地,吃苹果时很难想起果园,但是喝茶时,却似乎在感受山场带来的气息。龙井的香甜,让我们想到了江南的花草;岩茶的骨鲠,让我们想到了闽北的坑涧;六堡的厚重,让我们想到了南洋的岁月。一杯茶汤,在带给我们美好风味的同时,也无限延展了我们的精神享受。诚如刘言史在诗中所讲,茶真乃“灵草”也。

第五部分,“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讲的是饮茶的回味。

从敲石取火,到撇泉打水。从扇风煎茶,到拾柴添火……刘言史与孟郊一番忙活之后,不仅昏渴尽消,而且趣味盎然。

二位诗人是心满意足了,可现代人读到这里不禁要问:这样喝茶,是不是太麻烦了?有些人认为,现如今都市生活的节奏这么快,哪里还有时间喝茶?于是乎,便有一些“聪明人”开始简化喝茶的流程,没两年的光景,连人工智能泡茶机器人都要上市了。可机器人泡茶,真的会流行吗?

3

喝茶这件事,总是要有点仪式感。我在写《凤凰单丛》一书时,数次前往广东的潮州。我心中潮州城的魅力,不止于牌坊街与开元寺这些景点,更在于老城区的街头巷尾。因为我总能在潮州城大街小巷的商户那里,看到浸染了茶渍的壶承上,摆放着一个盖瓯和三只茶杯。大家是边卖肉边饮茶,边杀鱼边饮茶,边称菜边饮茶……反正是随时泡茶,随时奉茶。一圈转下来,感觉这才是真正浸泡在茶汤里的城市呢。

潮州城里的人嗜茶如命,但恐怕泡茶机器人在那里是卖不出去的。因为中国人的泡茶法,其精髓在于“游戏感”与“趣味性”。这两点,才是中国茶独特的魅力所在。看着机器人泡茶,算是游戏吗?看着机器人泡茶,有什么趣味呢?不能做游戏,没有真趣味,那还是中国茶文化吗?

喝茶一定要这么麻烦吗?

没办法,“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喝茶必须要这么麻烦吗?

没办法,“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看来,喝茶总要“麻烦”一些才好。(上文节选自《茶的味道》,标题为编者所拟)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