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古时的茶等级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宫廷”属于技艺的传承还是匠心的标准?

  “宫廷”--原指古代帝王生活办公的处所,但随着封建帝制的消亡,宫廷也逐渐成为了高大上的代名词了。皇家御用的东西会差吗?所以林林种种的宫廷产品跃然市上。

  宫廷产品究竟是什么?大概有以下几类,首先是按照古时皇家御用的样式制造出来的,如宫廷衣饰、宫廷家具;其次是因为产量稀少且珍贵因此冠以宫廷二字以显其贵;最后便是真正从古代宫廷流出的产物。

  提起宫廷,在茶人的脑海中估计都会显现出“宫廷普洱”,那现代的宫廷普洱就是按照以前贡品普洱茶的生产方式制造的吗?

  云南普洱茶在清朝作为贡品最早可以溯源到康熙五十五年,以土贡的形式上呈。到雍正七年,在思茅设立宫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从此岁贡天朝,云南普洱茶才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贡茶采制严谨,讲究“五选八弃”,即选日子、时辰、茶山、茶丛、茶枝,弃无芽、叶大、叶小、芽瘦、芽曲、色淡、食虫、色紫。制作前要先祭茶祖诸葛亮,掌锅揉茶师傅要沐浴斋戒,这才“请锅”。揉茶师傅用双手在热锅内提、翻、抖茶等,身边有人专门为其擦汗,因为御用贡茶是不许滴半点汗水进去的。

  贡茶制成后,县、府、道的官员们要会同“恭选”,好中选好。把选好的团茶、饼茶、蕊茶之类,用黄包袱包好;散茶盛入瓶中、茶膏盛入锦缎木盒,也用黄布包好。

  贡茶从现在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到元江共经过17个“栈口”,到昆明后,巡抚衙门销差验交,再由督抚大吏派人恭送进京。

  百年贡茶路,千年茶马道,只为皇家一杯饮。那么作为贡茶的普洱茶会受到皇帝青睐吗?还是如电视剧所演,皇家只饮龙井茶、六安瓜片这些名优绿茶呢?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来足夸雀舌”、“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嗜茶一生的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评价。然而在清朝皇帝中谁是普洱茶的铁杆粉丝,那当属光绪帝了,据档案记载光绪年间“皇上用普洱茶,每日用一两五钱,一个月共用二斤十三两,一年公用普洱茶三十三斤”(古代一斤十六两)。末代皇帝溥仪也曾回忆到“清宫生活习惯,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

  皇帝每年都不放过品茗普洱头贡茶的良机”。清宫品重普洱茶的风尚得以扬播,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之说和“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历史记载。

  那么现在我们熟知的宫廷普洱也就是如此吗?目前市场上的宫廷普洱是普洱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后的普洱茶。宫廷普洱熟茶最早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专门筛了特别细嫩的料,取名“宫廷普洱”,后来市场就把这种级别的普洱熟茶称作“宫廷级”。

  宫廷普洱熟茶茶菁细嫩,芽头多且饱满,显金毫。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有粘稠感。按照普洱茶精制工厂以往的做法,宫廷普洱的级别高于特级(普洱散茶)1-2个级别。等级之高,芽头之多,产量之少,始为宫廷级普洱熟茶。

  古时的“宫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意味着最高质量;现代的“宫廷”是原料等级的标准,蕴藏着普洱醇香。当贡茶不再重现,我们当惜宫廷旧景,品赏金芽,把挽樽杯,当尽饮熟茶陈韵。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梁瑞祥

  责编:周文龙

  原文标题:“宫廷”属于技艺的传承还是匠心的标准?

  作者:安益君   来源:大益茶饮

茶源普安:且将新火试新茶

黔茶第一春,另一角度的揭秘

山居无岁月、黔地春来早。


都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到,2021年的冬天似乎不冷,新茶来得又是格外早了些。就在2022年元旦,素有“黔茶第一春”之誉贵州省普安县,便在茶源街道联盟村“茶神谷”开采了今年第一缕新芽。

寻常年景里,立春、农历新年前后,普安茶便可开园,进入新茶采摘。茶神谷及至江西坡万亩茶园里的茶树陆续吐露新芽,当地布依族茶人也顾不上过完节,便已三五成群采摘新茶了。

“现在正是采独芽和一叶一芽初展最好的时候,茶叶长起来快得很,哪等人过节呢!”春茶季的普安,春水东流、云雾缭绕,尽管山顶尚有积雪,日间气温最高却已至15度,再望山腰茶园新绿,一边是节庆的欢歌笑语、一面是穿梭山林间采茶忙,正可谓是普安茶的一道奇景。


事实上,贵州省普安县是全国在春节前就能喝到新茶的极少茶区,普安茶园在清明前30—40天甚至更早时候即可采新茶。而进入秋冬,普安茶得采摘封园时间则可延续到11月中下旬。早开采和晚封园二者的时间差比国内其他茶区提前和推迟,这无疑是有利于抢占早春茶市场和出产高品质晚秋高香茶的。

而若探究普安茶早的特点,还是要从天时(气候环境)、地利(地理条件)、人和(茶之起源、历史)等几方面入手…

普安的地理气候环境:东经104°—105°、北纬25°—26°,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温度14℃左右、年无霜期290天、年均降水量1439毫米、年均日照1563小时……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长、气候湿润、区域暖冬、春回较早,致使普安茶冬季亦可生长、开春苏醒得也早!

中国茶学专业虞富莲曾说,“正是中国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多雨雾、寡日照兼具的地区,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由此可见,普安不仅是古茶树集中的保护区,更是一处打造现代茶产业的茶区。

普安茶不仅体现在“早”、更在于其“好”。

首先,除茶神谷、土司贡茶园等核心区外,普安茶园有数万亩选择种植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茶树品种。而普安茶的好品质,除精心的茶园管理,保证优质的水肥供给等人为因素(全区禁止使用除草剂、催芽素)外,更多得益于自然而然、造化天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茶、干净茶。

普安茶园大都生长于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的泥质砂岩,正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PH值在4.5—5.5之间)弱酸性、紫红色土壤。有研究表明,将贵州不同茶区茶园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碳、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及各种酶等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普安茶区的等级和含量最高。其中最为体现明显的正是硒的含量,硒在普安的地层分布面积较大,江西坡镇茶区土壤中硒平均含量就高达为1.77mg/kg、属高硒土壤,而在其茶场里引种的云南大叶种、黔湄601、白茶、乌牛早、龙井43等茶树种生长表现优异,以其制作的茶便为富硒茶。

早在北宋年间,便有宋徽宗硫磺催芽之说。而普安地下富含煤矿,其茶多长于矿脉之上,正所谓“煤山出好茶”,煤层矿脉不仅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有机腐殖质,天然催芽生长。此外,在普安境内还散落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亦成为茶叶早发的重要因素。

再者,普安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颇丰。而在黔西南,境内有大小河流46条纵横交错,被南北盘江环抱。区域内温度较高的河谷常使江河流水不断蒸发,而当蒸气漂浮至一定高度,遇冷空气冷却,便形成雨雾,使全州广大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由于空气湿度大,茶树光合产物糖类转化纤素缓慢,使茶树芽梢持嫩度增加,这有利于保持茶叶的嫩度、色泽、滋味等品质;并且空气湿度也是茶芽早发至关重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普安地处云贵东部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级斜坡地带,源于西伯利亚的寒流从我国北方长驱直入,越过蒙古草原,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中部的乌蒙山后成为强弩之末,正好在普安境内的上空便与暖湿的东南信风相遇,形成时而细雨蒙蒙、时而艳阳高照的割据战,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云贵准静止锋”。正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普安成为了一个冬春干旱少雨、较为暖和,夏秋多雨、气温回升快的“天然温室”,并造就了普安茶不仅“早开园亦晚封园”的独特茶业盛景。

普安茶早,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茶源远流长,土司茶事的印迹

在普安和晴隆交界处的云头大山,发现了距今至少164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而除了化石之外,此地还有生息延绵了数千年的“四球古茶”群落,有布依族世代相传的“土司贡茶园”,有20世纪80代开垦的“万亩茶场”,陆续引种了多种优良茶种,普安不仅是茶源,更是茶的百花园。


先说说这一枚四球茶籽化石。1980年,一次野生茶树调查活动中,晴隆县农业局茶叶技术员卢启明在茶树种质资源考察中,在晴隆和普安交界处的云头大山普安一侧,意外发现了一块茶籽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双兴鉴定,为新生代第三纪四球古茶籽化石。这枚世界上目前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有力支撑了学界争议良久的茶的“三角地起源说”——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台向云贵高原大斜坡是茶发源、演变、传播的摇篮。

历史上,滇、黔、桂三省这一区域由于河谷下切和高原抬升,形成了独特的三叠纪地质风貌和多样的小气候区。此处的茶树原种,被逐渐分置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中,向西南发展成乔木型大叶种茶,向东南发展成高脚茶、毛萼茶,向东北发展成灌木型中、小叶种茶。而该地域土壤正是三叠纪地层,河流、沼泽陆相沼积紫红色弱酸性泥质砂岩、并夹有煤矿,是最适宜茶树的生存、生长环境。加之此地由于受到冰河期灾害较轻,因此该地域被保存下来的古茶树也最多。茶在该地域的起源、传播、发展带际清晰呈现。

普安四球古茶,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主要集中于马家坪村、普白林场等地,且在县境所有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共有两万多株。四球茶为野生型、小乔木茶树,目前被归并为五室茶系中大厂茶种之内,是茶在进化上最原始的种之一。在普安四球古茶树最集中的青山、新店,已发现古人类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4处;并且在此区域内有着很多以茶命名的地方,至今仍在使用的就有茶花地、茶花岭、茶子凹、茶子林等20余处。这与普安原住民布依族先祖“择茶而居、植茶而居”的记载相吻合,也进一步说明生活于普安这块土地上的古濮人们很早便开始种茶制茶用茶了。

在普安,古茶也被称为“大箐茶”。普安当地人惯常将原始茂密的森林称之为“箐”,比如普白林场,当地人习惯性称为“普白大箐”,比如青山曾叫“箐山”,而从原始森林中古茶树采摘鲜叶制作而成的茶,便被称为“大箐茶”或“老箐茶”,四球古茶是“大箐茶”的一种。

而在普安茶源街道联盟村,在八寨至黄泥田一段约4公里长的地带,被称为茶神谷,因谷内有茶神庙、茶庵寺而得名,其间乱石林立、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从云头大山发源的溪水流经此处,常年雾气缭绕,谷内现存古茶树百余株,树龄最长的600年,老茶树数千株。


此处保留下来的古茶树和老茶树,和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关。据当地布依族的古籍记载,云贵高原中部,世居土著百濮人。宋皇祐初年,岑仲淑因功获封土司,以泗城州(今广西凌云县)为府治,统治和经略今广西、云南、贵州的南北盘江流域广大的西南地区长达674年,享有“百越推尊,两江上郡”之美誉。

岑氏土司为了管理好领地,分派族人到各地担任亭甲土目,随着领地扩大,在明代,普安州旧寨落业始祖岑世奋获贡生功名,受长官司委派到今联盟村购置田产茶园,其后世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世袭土木,管理、耕种土地田庄和茶园。

在当地人的传说里,“每岁清明,苗岭山壑间茶树嫩芽抽发,濮人遣女入山摘之,以秘法酿制成,曰娅雅洛(汉意译福娘茶)”,组织马帮运送给上级长官司。正所谓“岁贡朝廷,余则远近鬻…以茶船载沿牂牁江下番禺,称贡春,易盐铁诸物,通外洋四夷……”由此可见距今至少300多年前,普安人、当地土著就有着人工种植繁衍茶树、从事茶叶制作销售等行业工作。

岑氏后人聚族而居于茶神谷,管理耕作于岑氏古茶园,到1988年,当地政府开发普安县茶场,并购岑氏古茶园,解放前最后一任土目岑吉荣(后曾担任联盟村支书),以200亩茶园作母本园入股国营茶场,其子岑祥辉为副场长兼第二初制厂厂长、茶区联防队队长,三子祥玉、四子祥付均成为茶场工人,并从事茶业至今。

2003年,县茶场退出历史舞台后,岑氏孙辈岑开文带领茶神谷乡亲成立了“布依人家茶叶合作社”,继续经营茶产业。岑氏世代事茶,后世族人亦多出制茶能手,年轻一辈业已连续多届夺得“普安红杯”制茶大赛第一名。


牂牁古夜郎,红绿辉映的味道

普安位于北盘江畔,而北盘江古称牂牁江,是夜郎故地。此地山高谷深,古时多有瘴气,清热解毒就靠茶。在普安民间,一直有“山上有棵千年树,树下有口清水井,那天如果不舒服,一片叶来一瓢水”的说法。

“过去年间,没有眼药水,山民们如遇眼睛发炎红肿,就都是用古树茶泡汤冲洗的。”据岑开文回忆,小时候肚痛腹胀,大人们也总会让他含嚼两片茶叶;而至逢年过节、荤腥吃多了些,也会有意识地喝些茶。


而茶在普安,古时就是当地人的生活支柱。据《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记载:“地瓜坡、江西坡之茶,亦农民衣食之源也。”《普安县志·风土志》中也有着关于“十二月三十日,鸡鸣争汲水烹茶祀灶谓之‘接灶’”的记载。按照本地惯例,新房上梁、婚丧嫁娶,招来唢呐班子吹拉弹唱,通常还要专门招待人家喝上一天一夜的茶。这些都说明在普安一带,自古种茶、饮茶、用茶之风甚为普遍,茶文化底蕴深厚。

说道制茶饮茶,还不得不说福娘茶。福娘是当地布依族群的精神领袖,掌管祭祀、医药等,汉译为“娅雅洛”,福娘茶则是由“娅雅洛”用青钱柳、车前草等药材与当地土司贡茶园中大叶种古树茶制作的茶,此茶以笋壳包裹悬于梁柱上陈化。村寨中若有人生病,会讨要一块自行熬煮服用。而后此茶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为日常饮用,只保留原先的多穗石柯甜茶与大箐茶,采用红茶工艺制作。而布依人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岑开文的祖母韦金亮,就是布依“娅雅洛”第十八代传承人,专事为族人消灾解难、治病祈福、茶叶加工制作等事宜。


旧时的“福娘茶”几经演绎传承,就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名茶”——“普安红”。

如今的高品质普安红手工茶,天晴采青,采用日光萎凋技术(如无日光采用人造黄光照射),而后经揉捻、自然发酵。尤需注意的是,发酵时须在日光下,由此产生自然花香,甚可误以为是真花盛开引得蜜蜂而至为宜,日光晒干后进入烘箱提香的为散茶普安红。遵循此传统方法制作而出的普安红,正可谓了“香如玫瑰芬芳、色如琥珀红艳、味道甜润如蜜。”

除了“福娘茶”红茶,普安绿茶制作亦源远流长。古时的“土毛茶”即为绿茶。春茶抽芽,山民们便上山去采些一芽二三叶的茶青,铁锅炒制。炒制此茶,火候至关重要,烧至锅底起灰泛白、水滴下去就能呼啦啦蒸腾干时,即可下茶青,一次性快速翻炒30-40分钟,就是俗称的“一锅起”。此种炒茶法,正是贵州本地“青毛茶”的制作方法,干茶高香,茶味浓厚。条件、环境所限,由于锅小投叶量有限,一次也就能炒2、3斤,所出干茶不过5两,每家一年也要炒制几斤,喝上一年。

茶在牂牁江畔的普安,红绿辉映,不管是时间很早的“黔茶第一春”普安绿茶,还是从福娘茶演变而来的“普安红”茶,都是茶源在历史演绎中奉给大家的绝佳饮品,品普安的茶,就是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生活,更是品味大自然。

文/公梓蒙

来源: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左国辉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尖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的名茶,古今中外负有盛名。普洱茶春茶有分为“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以春尖为最佳。春尖普洱,指的是谷雨前采摘的普洱茶。春尖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采茶青、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渥堆、晾干、筛选分级、紧压成型、包装等工序。

  1、采茶青

  普洱茶最佳的采摘时间在日出半小时后,这样可以避免其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

  2、萎凋

  这是要借着阳光或者热度让刚采收好的茶叶中的苦度、涩感挥发,让茶叶软化脱水。萎凋要恰到好处,除了时间的控制,空内温度大约在22一24℃左右最适合,因为假使温度太低茶的香味就溢发不出来,温度太高,味道则差。

  3、杀青

  其实普洱茶末在还没有紧压成型前还是绿茶,制作普洱茶杀青不可或缺,目的就是要让茶叶停止挥发,当茶等经萎凋失去水分但是尚未干透时,利用杀青的方式,也能够使茶叶的水分更均匀,杀青方式多采用锅式杀青或滚筒式杀青,古时为手工翻炒法。杀青完后,仍是将茶叶摊凉,准备进行揉捻,正常茶菁叶色由鲜绿转为深绿或墨绿。

  4、揉捻

  依据茶菁原料的老嫩程度不同,揉捻时需做轻重调整,嫩叶轻些,老叶重些,目的在于把片状茶叶制成条状或圆珠状。传统制茶以手工进行揉茶,并且依据茶菁的粗细,分粗揉与复揉二次,尤其针对梗枝部分特别首重二次复揉。

  5、晒青

  将揉捻后的茶著薄薄摊开,晒至茶叶含水量约为新叶的10%左右,如果干燥不完全,将会使茶著过度发酵,甚至可能发霉现象。如果没有阳光也可用烘干的方式,不过利用阳光会有特殊的香味,这是早期普洱茶味道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晒青毛茶”了。

  6、渥堆

  握堆是与古法最大的区别,这是1973年昆明茶厂最先发明的。具体过程是泼水在制成的晒青毛茶上,使茶叶吸收水分受潮,然后堆成一定厚度,再利用湿热的原理将茶叶加速熟化。这样做,也就使得普洱茶在短时间里有了古时普洱茶甘、滑、醇、厚以及陈香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加工的时间。

  7、晾干

  渥堆后,将茶叶薄薄的摊开,自然风化。过渡泥堆会使其茶性、茶质变坏,直接影响茶品香气感,且不利于陈化;可若是干燥不足则茶心附近最容易产生霉变。风干后的茶毛料可直接销售。也可依据需求蒸压加工。

  8、筛选分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度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9、紧压成型

  干燥的毛茶经高温蒸软后,依据需要再紧压成型,这里又可分为饼型、沱型、砖型等等。这也是普洱茶重要的分类方。

  10、包装

  普洱茶包装很特别,是用笋叶,用棍棒将茶条紧塞于内附笋叶的悠内,篮口覆盖笋叶,用细蔑缠牢。

  春尖外形条索紧嫩、峰苗挺秀、色泽绿润,其内质香气飘香持久、汤肥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匀齐。云南与国内众多名优绿茶,皆是用明前带芽的春尖烘青制成,而晒青制成的春尖是做普洱茶的上乘原料。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