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礼茗茶四川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综合产值要实现两年翻番 四川达州“百亿级”茶产业如何破局?

7月17日,四川省达州市茶叶协会召开2023年理事会,公布的一组数据备受关注。2023年以来,达州全市茶园总面积达39.827万亩,春茶毛茶产量0.684万吨,产值达27.81亿元,同比增长13.56%。

大巴山茶文化原乡

此前,达州官方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产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50亿元。按照规划,达州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实现茶产业综合收益达100亿元。

在四川茶叶生产“两带两区”区域布局中,达州是“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习惯和健康生活理念加速重塑的当下,茶产业面临新的变革期和发展机遇期。未来两年,达州的茶产业综合产值要实现翻番,如何才能破局?

成长之路历经坎坷

万源茶叶推开品牌建设大门


“巴山雀舌”相关产品

30年前,提及达州的茶叶,不少人都会想到“巴山雀舌”。1991年,在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上,“巴山雀舌”斩获金奖,从此声名鹊起。此后的20多年里,“巴山雀舌”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70余项,2011年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鼎盛时期,“巴山雀舌”似乎有成为达州茶叶代名词的趋势。

在达州土生土长的“巴山雀舌”,自此推开达州茶叶品牌化建设的大门。不过,一路走来,这一茶叶品牌的成长之路,却经历了不少坎坷。

2000年7月23日,“巴山雀舌”被达州企业智强集团并购,2003年,智强集团因经营不善破产,“巴山雀舌”被以抵债的方式贱卖给成都市瀚海设计有限公司。2004年,巴山雀舌被万源市国投公司赎回。2005年,其商标使用权被转让给四川天府建设,因备受冷落于当年被收回,其所有权被交给万源市茶叶局。2006年,万源市茶叶局又将所有权转让给四川巴山雀舌名茶实业有限公司,由该公司拥有“巴山雀舌”专利。

据万源市茶叶局已退休的高级农艺师薛德炳回忆,就在“巴山雀舌”品牌被多次转让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看准商机迅速崛起。“到2005年,仅仅是万源市,就已有生产经营茶叶的注册商标13个,名茶年产销量超过3万斤,万源城区设有6家专营茶叶门市、18家茶叶土特产综合门市。‘巴山雀舌’后来编制了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不断升级,还参与了万源特种旅程标准制定。”

“当年,省领导带队视察万源草坝茶场时,品尝了‘巴山雀舌’后不住地说‘好茶!好茶!’并向陪同考察的达州市领导说,要打广告宣传,多让人知道万源有这样的好茶。”薛德炳介绍,到2010年,“巴山雀舌”已获得“中国文化名茶”“中国农博会金奖”“四川十大名茶”等多个有分量的荣誉。

茶叶产品遍地开花

标准化茶园建设成效初显



达州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

今年5月,作为四川省唯一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主宾县,万源市突出“万源富硒茶”和达州市“巴山青”区域公共品牌,在展区重点宣传推介了“巴山雀舌”“巴山毛尖”“巴山毛峰”“巴山富硒绿茶”等产品。

近年来,万源依托“生态、富硒、有机、绿色”优势,引进黄茶、白茶等40多个新品种,培育出大批的茶叶品牌;同时在绿茶的基础上推出红茶品种,依托高新技术研发出茶酒、冻干闪萃等新产品。据万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道勋介绍,目前,万源已建成3个现代茶叶万亩示范区,茶园总面积25万余亩,年产干茶近7600吨,茶叶综合年产值超过17.5亿元。

2018年,浙江舟山与四川达州建立东西部协作战略伙伴关系,从此达州万源与舟山普陀成为兄弟地区。结合万源的资源禀赋,普陀先后投入对口支援专项资金9360万元,帮助万源新建茶叶产业基地3万余亩,推动万源市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同步引入硒都嘉木、西乡贡茗等浙商茶企进驻万源,种植安吉白茶、乌牛早、奶白茶、黄金叶等特色品种,带动蜀韵、巴山云叶等一批万源本地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达州各地的茶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除了万源市以外,达州市的宣汉县、开江县、达川区、大竹县、渠县均建有标准化茶园。2020年,四川粟茗茶业有限公司在通川区碑庙镇锣鼓村流转土地670余亩种植白茶,规划打造“巴山茶文化主题公园”,经过两年发展,如今的白茶年产值可超100万元。大竹县观音镇高河村于2016年引进浙江安吉白茶品种,成立大竹高升堂茶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白茶1400余亩,并建设占地50余亩的茶叶加工厂,专合社年产值约1600万元。

为推进达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州市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茶叶生产技术。如今,达州茶园亩均产鲜叶提升至275公斤,亩均鲜叶产值突破7000元。截至2022年底,达州全市茶产业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50亿元。

立足优势重塑品牌

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发展



万源茶叶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园区

年综合产值50亿元,在四川省的茶产业“大盘”中,达州茶产业的产值,体量仍然较小。来自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2年,川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8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这是川茶产值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大关。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综合产值总量不大,但达州的茶叶品质并不差。截至目前,已有“万源富硒茶”“宣汉漆碑茶”“大竹白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巴蜀玉叶、秀岭春天等6家企业茶产品获12个绿色、有机茶产品认证。2022年7月,“巴山青”首次获得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熊猫奖,17个茶业单品获得金奖;“‘国礼’白茶”和“巴山雀舌牌众妙绿茶”入选第一批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

来自达州市茶叶协会的相关资料显示,达州市已初步形成茶产业“一带两核四区”,即达陕高速沿线富硒茶产业带,万源、宣汉两大核心茶区,大竹县、渠县、达川区、开江县四个片区茶叶示范园,已建成基地规模上万亩的精品茶园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茶叶园区6个,茶产业投产面积达28万亩。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研发有富硒绿茶、黑砖茶、红茶等产品,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0%以上。

“产业规模庞大,但茶叶品牌‘多而散、小而弱’特点突出,缺乏知名品牌的统领,制约了本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2月,达州正式发布全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青”,而注册“巴山青”区域公用品牌,就是为了对达州茶叶品牌进行重塑,快速提升达州茶产品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引领全市茶产品行销全国乃至海外。

锚定100亿元目标

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大竹县茶旅融合基地——云峰茶谷

今年6月,达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达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富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改造提升低产茶园10万亩,实现毛茶产值6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振兴达茶产业,推动茶叶畅销天下,为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集群贡献10%的力量,需要茶企共同努力,共享发展良机。”达州市政协副主席、市茶产业专班负责人廖清江表示,希望达州市茶叶协会勇担责任,抱团发展,引领茶企深度融入“巴山青”品牌中来,积极参展国际茶博会、西博会和国际国内各项重大茶事活动,共同擦亮“巴山青”品牌影响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义。”廖清江希望全市茶企紧扣时代脉搏,以提升品质为目标,在产业转型升级、链条延伸,新功能开发、融合发展、工艺改进,以及溯源管控等方面,坚持科技赋能、用力深耕,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在产品研发、园区建设、夏秋茶开发等方面与头部茶企开展深层次合作,不断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达州隆重举行了首届“巴山青”茶文化节,万源市作为主宾市参加了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国宾馆举行了万源高山茶冻干茶粉发布会,召开了全市夏秋茶开发利用现场会。廖清江认为,这是达州在品牌为王、流量为王的新时代背景下,为擦亮“达茶”品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当前,达州“春茶—夏秋茶”双轮驱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茶产业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转变。

着眼未来,达州市茶叶协会会长廖红军表示,将按照达州市茶产业专班的要求,坚持科技引领、坚持开拓立市、持抱团取暖,努力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增强达州茶叶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开展营销推介、品鉴交流活动,认真研究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新型营销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锚定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为达州建设茶业强市添砖加瓦。

来源:封面新w记者 曾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茗茶四海 世园飘香——记北京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

162天,108家参展单位,182件文物艺术品,396场活动,210多万进馆游客……在刚刚落幕的北京世园会上,一座中国茶文化体验馆给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茗茶四海 世园飘香”为办馆主题,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茶文化,在北京世园会举办期间,数十位国际政要在茶文化体验馆参观、品茶、学茶艺、制作紫砂壶、参与茶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并深入了解中华茶文化。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先生,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副主席提姆·爱德华先生,北京世园会梵蒂冈馆副总代表托马斯·特服尼,北京世园会阿联酋馆负责人萨义德·阿尔克比,北京世园会坦桑尼亚国家馆馆长盖图德·内谢米等数十位国际政要先后多次到访茶文化体验馆。在萨摩亚、阿联酋国家馆日等多次重大活动中,茶文化体验馆也将蕴含中华茶文化的礼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

坐落于北京世园会生活体验馆内的这座茶文化体验馆,分为茗茶历史文化展区和茗茶互动展区两个独立片区。作为北京世园会中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同时又是“最好玩”的场馆之一,游客在这里可以识茶、品茶,可以通过图片文字、展品陈设、知识讲堂及体验活动等,在这里“学习茶文化 爱上中国茶”,亲身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有趣。

超过100家参展单位,先后进驻北京世园会茶文化体验馆进行展示,祥源茶、宁红集团、下关沱茶、中茶、川茶、武夷星、华祥苑等行业百强品牌为代表的茶业企业,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斯里兰卡斯中友协等海外机构,具象文化研究中心、蒋蒋茶书院、北京碗泡茶研究中心等艺术或文化研究机构……各具特色的百家参展单位,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树叶”的神奇魅力。在为期162天的展期中,茶文化体验馆组织举办了396场茶文化活动。西藏酥油茶、四川长嘴壶、云南三道茶、内蒙古奶茶等各显中华茶文化之广博,英式下午茶、日韩茶道、斯里兰卡红茶等尽展中国茶文化之流长。

在“酒香茶韵”“茶沁书画”“香道与茶”“茶与花香”等中华优秀文化与茶文化融合的分享活动中,在“白茶之约”“黑茶之约”“金花之美”“茶与器”等详解中华茶文化内涵的讲座活动中,在“手作小青柑”“绿茶炒制”“压制白茶饼”“压制漳平水仙”“压制下关沱茶”“手绘白瓷版”“紫砂体验”等茶文化体验活动中,在一场场斗茶大赛、产业论坛、新品发布、名茶推介等各类茶事活动上,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漫步茶文化体验馆,品香茶、赏茶器、穿茶服、吃茶点、学茶道,手绘白瓷杯、压制茶饼、绘制兰花纸扇,各种好玩的茶文化体验活动层出不穷。亲身体验着数百种茶品和各具特色的体验。茶艺师还在现场为来宾传授茶叶知识、品茶技巧,重新找回潜藏在中华民族深处的文化记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带动了每一位来宾的热情,再度焕发了世界对于茶文化的兴趣。

竹叶青,为什么在高端绿茶中一枝独秀?

导语:品牌“搭车”品类,竹叶青绿茶做得最为极致。直接把品类注册为商业品牌,单一主体运营,品类品牌一起做。高端绿茶品牌竹叶青,如何从四川卖到世界?

这两年茶叶市场有两个名字很火。一个是金骏眉,一个是竹叶青。

区别在于,前者是茶叶品类,后者是茶叶品牌。

品类,品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差别巨大。

前者只是一个有着昂贵标价的产品,而后者却是有着引领行业发展意义的旗帜。

不止金骏眉。在中国白茶、黄茶、乌龙茶等都曾经风靡一时,但都逐渐没了声音。其背后根源性的原因即在于缺乏领导品牌。

在“茶叶”市场中,绝大多数都是品类品牌,但竹叶青走了一条单品产品品牌的思路。

而竹叶青是茶叶行业第一家敢吃螃蟹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在中国茶叶行业敢去做品牌的企业。

此外,规范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也不可忽缺。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07至2017十年间,竹叶青在全国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始终位居第一,销量遥遥领先其他绿茶品牌,甚至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梅德韦杰夫,摩纳哥阿尔贝亲王,已然成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者。

注意这里的形容词,“高端”。在过去,没有茶叶品牌敢喊出这样的口号。一是没能力,二是没胆气。

这意味着,竹叶青已脱离了茶叶本身的产品属性,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文化和价值。


建议统一的品牌形象,渠道视觉形象,产品标准化,这些已不再只是一场单纯的生意,在茶叶背后贩卖的是一种专属的生活方式。为了营造这种美好生活,人们愿意支付溢价。

 

而这也正是长久以来中国品牌所欠缺的。

 

 

星巴克,这个创立于1971年的咖啡品牌,正在以每年500家店的速度在全球疯狂扩张,成为全球第一大连锁咖啡品牌。

 

星冰乐的味道固然不错,但是在创立之初,星巴克曾挑选重复消费的忠实顾客进行一对一采访,希望能够找到最理想的咖啡标准。可没想到的是,受访者对咖啡本身并不挑剔,反而大多谈及的都是感受和氛围。

 

在咖啡店安全舒适的氛围中所获得的放松、温暖和享受的感觉,相比于咖啡的口感和酸度而言更为重要。

 

在紧随其后的金融危机和市场大退潮中,各大企业高管更是意识到,必须让消费者认为自己的品牌代表着某种重要的意义。

 

这让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大受启发。他希望自己的产品是富足的象征,从此开始,公司将自己定位在品牌提升上。

 

苛求细节的消费者被尊重;拒绝有破坏星巴克门店镜头的影视合作;所印制的广告经常要“感谢”消费者帮助星巴克向救助基金提供人道主义服务,以此将自己和消费者心目中的正义画上等号。

 

而对于后来那些拿着星巴克杯子拍照的明星和白领来说,“品牌价值”远超过“产品价值”,真正重要的是杯子上美人鱼的标志,是品牌所传达出的小资、富足、时尚的讯息。

 

想要长久立足于世,产品绝对不能仅仅依赖于单纯的物质崇拜,否则必然会陷入普通商品间残酷的价格之战。

 

品牌和品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是可以帮助拥有它的人向外传递讯息。都是用来看时间,但戴劳力士的人和戴DW、戴Dior、戴Apple Watch的人是不一样的。

 

而“品牌升级”就是要脱离品类既有束缚,将人们的需求从物质层面拔高到审美的宣言,用迭代思维破茧重生。

 

竹叶青,亦是同理。

 

 

道理都懂,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

 

四川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其中峨眉高山绿茶更是世界中国绿茶之源。最早于2000年前的《华阳国志.蜀志》中就有记:汉有盐井,南安、武阳皆出茗茶。而汉代的“南安”即是如今峨眉山一带。

 

在古代,茶叶、丝绸、陶瓷甚至比黄金还要尊贵。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四川的茶叶市场极为深远。在这样的地方,做生意自然不难,但是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必须出现全球级的奢侈品品牌,而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在这些行业中。

 

而想要打破传统进行品牌升级,打造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品牌,需要的更多的是眼界和魄力。

 

一、产品品质层面革新

 

伴随着中产消费的崛起,市场环境亦渐趋理性,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产品品质。但品质的标准化始终是整个中国茶行业的软肋。

 

而竹叶青自成立以来就以 “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为品质基础。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科技创新加持品质提升:先后投入近亿万元,打造了数条全自动生产线,结合国际先进的微电子控制技术,从半成品茶叶生产到茶业精加工,全程全封闭,包装茶叶品质稳定如一。



20年来,一步一脚印地实现了行业标准化的提升,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赞誉为“茶界华为”。

 

二、深度的文化路线

 

中国从来不缺文人。缺的是文化的对外输出和有意识的代表塑造。

 

文可以载道,亦可以载商。竹叶青做得非常成功的一点就是将产品作为纽带,链接文化名人和品牌,从而营造出有底蕴、有内涵的形象。

 

一方面,长期跟国家围棋队合作。华人三代围棋大师吴清源、聂卫平和古力都是竹叶青茶的代言人,茶弈相通,利用关键领袖打造口碑,让品牌能够拥有消费者的信任感。赋予产品以历史和文化的深度;

 

另一方面,邀请茶学专家、美食评论家进行点评,尤其还有蔡澜、高晓松、吴晓波,乃至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型大咖进行产品互动,以此唤醒品牌的文化属性。

 

同时,联手Discovery探索频道推出纪录片等举措,更是加深了产品的内涵。

 

吴晓波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未来商品品牌的发展,最重要的优势是它有根,它要有文化的根、技术的根。我觉得竹叶青在这方面有它先天的优势。过去十多年以来,它的品牌打造上已经形成了经验,它未来在消费升级和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全面的市场运营思维

 

在市场方面,竹叶青做了两件事。

 

1、精准营销,区域打爆。在成都这样一个有着深远茶文化的“红海”,能够打爆一个点,就能激起一片浪。

 

因此竹叶青用高曝光的方式,通过在成都开展“全城请喝茶”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的竹叶青论道馆举办名人文化论坛等,霸占成都,利用局部深耕的优势,在互动中让品牌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代表之作。从地方到全国,再到海外,逐层建立起扎实的品牌口碑。

 

2、明星深度互动,将消费者心智和品牌进行连接。

 

刘嘉玲,冯绍峰,高晓松,一个月内竹叶青连邀三位明星品鉴官空降成都,一时间在蓉城名声大噪。



作为行业领导者,竹叶青有意识地打造品牌,拿出魄力打造峨眉高山春茶节,持续和高净值明星合作。通过深度专场互动,拓宽高消费能力的关注者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品牌的审美属性。

 

毕竟,当刘嘉玲说出“峨眉山的茶跟佛教有关系,打坐或者是修禅的时候可能会犯困,喝竹叶青会提神,我应该亲自泡一壶茶给王菲喝一下”时,茶叶就已不再是茶叶本身,而是一种被证言的生活方式符号了。

 

四、高度的国际品牌意识

 

正如江南春所说:“如果说,茶是中国名片,竹叶青就是中国的国礼之选。”

 

当一个商品变成了礼品,那它背后的价值就等于进入了另一个评价体系。

 

竹叶青不仅曾作为国礼,被先后赠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两任俄罗斯总统;还曾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品牌参加摩纳哥世界顶级奢侈品展,之后,更被当作国茶礼品赠予阿尔贝二世亲王。

 

世界绿茶协会评议员小泊重洋曾说过,竹叶青在全球广获赞誉,受到各国王室和外交大使的喜爱,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礼品,在日本也是知名品牌。

 


 

为什么我们要讲品牌升级的故事?

 

因为越接触到商业,就越觉得想要把一个品牌立起来实属不易。

 

众所周知,这一年是资本的寒冬,前所未有的难熬,不论是之前最被资本界看好的ofo小黄车,还是猝然离职的锤子老罗,一个品牌的兴起看上去风风火火,但是想要在风口中站稳,并不容易。

 

而对于传统的实体产业来说,想要在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厮杀拼搏的商场中争取到自己的地位,更是别有一番艰辛。

 

但,正是那些敢于在寒冬里投入的品牌,才能在春天到来后收获更多。

 

存量的问题要在增量中解决。这句话在这里用再合适不过。

 

传统品牌想要突破原有品类的限制,就必须进行精准的品牌升级。而想要实现有效的升级,就必须脱困于原有品类的局限,寻找新的注意力增长点。

 

随着消费升级来临和销售渠道改进,消费区域化壁垒有望被打破,茶饮消费也会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而转向品牌化消费。

 

而深植产业链整合和不断完善以确保品质标准化的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有风来摧,正确的应对不是不成长,而是让自己长得更大、更强。

 

具有高端品牌的基因的竹叶青能够借此东风一举成为国产茶叶品牌中的高端品牌,是文化的希望,也是实业的一点光。

 

“用心做好一件事,将它坚持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将制好茶变成心里的一种道。”

 

做茶如此,营销如此,做企业亦是如此。

(来源:神农岛、进击波财经)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