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际市场

找到约11,055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中国茶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李荣民先生出生于茶乡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自幼受茶文化的熏陶,对中国茶有着特殊的情结。工作后,因长期在对外经贸部和商务部工作,曾出任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外商务领事(办事处主任),一直关注着中国茶在国外市场的发展。恰逢第23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又称9·8投洽会)期间举行“2023国际茶业合作发展论坛”,李荣民先生凭借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对中国茶的深刻理解发表了《海峡两岸携手同行 让中国茶香飘世界》的演讲,引起与会听众的反响。今天特发此文,与业内同仁分享!

——编者

李荣民

商务部经济合作局原局长

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顾问

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健康饮料之一,目前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喜欢喝茶,这意味着每五个人里面有两个人喜欢喝茶。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大多有喝茶的习惯,茶叶需求依赖于进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给中国茶叶出口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中国茶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应当立足国情,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认清当前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虽然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还没有太多话语权,相对于古丝路时代的辉煌,目前中国茶叶出口所处的境地颇为尴尬,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国际知名品牌缺少。中国有1000余个县产茶,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茶园分布广泛,茶叶多为粗放经营,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低,缺少国外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品牌,难以获得创建品牌的资本支持。

二是茶叶品质标准缺失。标准是贸易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个硬条件。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红茶、绿茶等茶类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专家发起主导。多年来,经多方努力,我国国际茶叶标准化工作虽然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生产水平亟待提高。中国的茶叶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出口的茶叶基本是原料、散装为主的初级产品;虽然在原叶茶加工手法上面,我们有更多的手段,但在生产方式上则以传统加工方式和个体经营为主,在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化种植、制茶的工业化技术、茶饮精加工水平上面,跟日本、欧洲甚至印度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是流通方式需要改进。拍卖是国际茶叶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当前我国茶叶流通主体以茶农为主,构成复杂,流通渠道多样,有的茶叶直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有的茶叶需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未形成有市场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流通主体,出口贸易方式单一,一些大型茶叶龙头企业在国际各大区和主要国家缺少工厂与销售网络。

五是消费偏好存在差异。从消费类别来看,中国以消费绿茶为主,出口也是绿茶占大多数,而许多西方国家以红茶消费为主。不同地域喝茶习俗各有千秋,中国消费者追求色、香、味、形的平衡,茶叶叶片相对完整,喝茶是品其最纯正的茶香,而国外消费者更注重汤色和滋味,对外形要求不高,有在茶中加奶、糖、柠檬片或蜂蜜等调味品的习惯。

六是文化认同有待增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的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语言、生活喜好也不尽相同,除了受中国茶文化影响比较大的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外,其他国家较难接受和理解中国的茶文化,中国人的泡茶方法,在国外大范围推广比较困难,很多国家普通老百姓对中国茶还不了解,没有喝中国茶的习惯。

七是绿色贸易壁垒严苛。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盛行,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环境和健康保护为由,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推行严苛的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检疫标准,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削弱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八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有60多个国家产茶,茶叶出口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中国茶叶虽然出口至 126个国家和地区,但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竞争优势,就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茶出口来看,也面临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茶叶生产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竞争,特别是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绿茶出口方面发展迅速。

讲好中国茶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2020年他在致信祝贺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时指出:“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我们应当通过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展示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中国茶文化地位,塑造中国茶良好国际形象,扩大中国茶国际影响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非常密切,无论是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七大雅事 ,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孕育并赋予了茶的丰富性,中国茶叶已形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系,成千上万个品种,每一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在口感、香气和功效上各具特色。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艺,也就是所说的茶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习俗,它不仅已深深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也体现出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喝茶,注重一个“品”字,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中国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茶具有养生的功效,常喝茶有益健康,这是人们的共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曾经说过:“喝茶一分钟解渴,喝茶一小时休闲,喝茶一年健康,喝茶一辈子长寿”;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也有个“金句”:“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喝茶太少”。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清、敬、和、美”,精髓是“和”,代表着和谐、和平、融合、合作。兼容并包、开放交流的中国茶文化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在沟通中西文化、增强各国交流、构建和谐世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都曾经把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近年来,茶叙外交频频出现于重大国际双边和多边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先后多次与外国元首进行茶叙,将“和而不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世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推动下,一杯“中国茶”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讲中国茶的故事,要讲好中国茶的发展历史和茶文化。中国茶的故事包括茶与生活、茶叶的种类及特色、茶的制作工艺、茶道、茶与健康、茶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把中国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外国老百姓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的同时,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讲好中国茶的故事,要让外国老百姓听得懂、能理解、可接纳。要注意找准外国人的关注点、兴趣点和他们喜欢了解的东西,在相互尊重中增进相互了解、增进各国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凭借丰富题材、新颖视角和独特风格,以纪实影像、新媒体等方式,讲得精彩、生动、鲜活。

讲好中国茶的故事,要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传播载体,提高对外传播效果。除了透过国内的媒体、从业人员、专业交流平台、驻外机构和企业人员、海外华侨华人讲,还要培养和通过了解、喜欢中国茶的外国驻华机构、来华的留学生、媒体记者、访问学者、企业界人士,以及其他外国友人,由他们来讲。

促进海峡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

海峡两岸茶出同源,茶文化一脉相承,茶叶产业在大陆、台湾地区都具备较广泛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互利性,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中国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台湾茶产区分布很广,由于各产地的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环境不同,以及业者在茶园管理、品种改良、生产技术、加工配备、食安监控、茶品研发制造、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茶农做茶功夫深厚,逐渐发展出各地区的特色茶,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和喜好,在全球市场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但是,台湾岛内土地资源有限,茶生产规模不大。例如:2021年茶叶种植面积18.45万亩,茶叶产量只有1.5万吨。近年来,台湾地区每年茶叶消费量有3万多吨,茶叶出口在1万吨左右,为弥补不足,需大量从境外进口,每年茶叶进口在3万吨以上,进口大于出口。台湾茶产业属于小农经营型态,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力缺乏、工资和生产资料上涨,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等因素制约,进一步发展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大陆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合理的土地成本、丰沛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内需市场,有政府对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支持等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两岸在茶产业基础、消费需求、创新资源、茶文化弘扬等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近三十多年来,不少台湾业者为突破发展瓶颈、寻求更好发展机会,“登陆”打拼,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取得了丰硕成果。

当前,由于民进党当局对两岸茶叶贸易和投资合作实行限制,大陆业者无法赴台交流,一些大型的活动都在大陆进行,两岸制茶技术交流、茶叶标准研究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茶艺师与评茶师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合作难以有效开展;尽管台湾地区每年需要从岛外进口大量茶叶,但大陆茶叶除了普洱茶无法销往岛内。

促进海峡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要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往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针对茶产业相关议题加强沟通、协商解决,排除台湾当局设置的障碍,让台湾业者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要加强两岸茶行业的信息沟通和人才交流,共同开展茶叶品牌建设和茶产业链合作的研究,深化两岸在茶树品种、茶园管理、制茶技术创新、茶叶营销、茶业投融资、茶文化传播、茶叶标准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要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两岸共同拓展茶叶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市场,共同将中国茶以及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共同谱写茶产业国际合作发展新篇章。

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

振兴茶产业,拓展茶叶国际市场是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面临的时代机遇与挑战。提升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茶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扩大中国茶叶出口规模,要在认清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讲好中国茶故事、促进两岸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以政策为引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制定、完善促进茶叶出口政策措施,推动茶产业科技、产品、营销创新和绿色转型,发挥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茶叶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之间标准互认和标准体系相互兼容。

坚持以文化为载体。卖茶叶不单单是卖原料、卖产品,而应提升到推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层次上。对中国茶企来说,“走出去”要坚持打文化牌、健康牌,用中国茶文化去影响国外消费者,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实行本土化营销,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国际社会在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的同时知中国茶、爱中国茶、喝中国茶。

坚持以产品为抓手。形成一个大品牌的基础是产品。在市场竞争加剧和茶产业发展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要秉承匠心精神、实施特色精品战略,强化技术体系支撑,实现产品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根据茶产品需求变化,推动企业逐步实现由初级产品加工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保障出口茶叶适销对路、优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对国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针对出口目的国和地区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和消费者的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习惯和偏好,选择市场目标,实施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构建国际化的茶叶营销、贸易平台,探索在海外开设“茶驿站”“茶庄”“茶客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体验店和品牌连锁店,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茶叶交易市场、期货市场和茶叶拍卖市场,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营销模式转型升级。

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秉持“生活方式营销”的品牌建设思路,坚持“客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经营理念,精准分析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打开思路,处理好产品传承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多做广大顾客乐意买喜欢喝的茶,瞄准现代生活需求,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推动跨境电商新媒体运营,与海外顾客建立更便捷、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让中国茶更快、更好地融入国外老百姓的生活。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各界茶人在早春里相聚——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热议全球茶情


3月18日至20日,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在宜宾临港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茶业代表齐聚宜宾,探讨茶业行情,交流茶文化,合力推动世界茶产业大发展。


本届年会以“长江首城,茶和天下”为主题,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国际茶叶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宜宾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宜宾市茶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本届年会的主宾国为尼泊尔。



本届年会同期还举办了“世界著名茶乡茶展”,共吸引13个国家的30家国外企业,港台地区22家企业以及国内共160家企业参展,参展企业比去年增长55%。



世界各国茶人共襄盛举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尼泊尔共产党中央常委、农业与畜牧业发展部部长查克拉帕尼·卡纳尔,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曾清华,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让·卢克·马斯塔基,国际茶委会主席伊恩·吉布斯等领导、国内外茶叶行业组织负责人、企业家等近千人出席开幕式。年会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等三十一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官员、茶业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茶企代表参会。


开幕式由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杜紫平主持,中共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秘书让·卢克·马斯塔基,尼泊尔共产党中央常委、农业与畜牧业发展部部长查克拉帕尼·卡纳尔,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茶产业联盟秘书长刘天金,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波先后致辞。



宜宾市喜提“世界(中国)早茶之都”称号


国际茶委会授予四川省宜宾市“世界(中国)早茶之都”称号,授予北京老舍茶馆、成都竹之韵茶艺馆等十家茶馆“国际交流典范茶馆”。


此外,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和天下·功勋人物”称号,授予美国茶叶协会主席彼得·高吉等10位国内外茶叶界人士“茶和天下·友好使者”,授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等7位国内外茶叶界人士“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授予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中国茶叶卓越企业”称号,授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等4家单位“国际茶业年会茶文化传播奖”。




图一: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宜宾市“世界(中国)早茶之都”称号

图二: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组委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和天下·功勋人物”称号

图三:授予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川茶集团、竹叶青茶业等10家企业“中国茶叶卓越企业”称号

图四:授予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等7位国内外茶叶界人士“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图五:授予北京老舍茶馆、成都竹之韵茶艺馆等十家茶馆“国际交流典范茶馆”

图六:授予美国茶叶协会主席彼得·高吉、刘仲华等10位国内外茶叶界人士“茶和天下·友好使者”

图七:授予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等4家单位“国际茶业年会茶文化传播奖”

图八:授予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国际茶业年会特别贡献”



本届国际年会宜宾招商引资105.8亿



宜宾作为本次年会的主办城市向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茶业代表展现出其作为世界著名茶乡的独特魅力。3月19日,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招商引资项目推荐与签约活动举行。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本次推荐会共收集签约合作项目70个,签约总金额105.82亿元。



本届国际茶业年会上,独具魅力的优质宜宾茶备受瞩目,而宜居宜业的宜宾城亦吸引了众多中外投资者的目光。活动现场签约项目包括:长宁县人民政府与崇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筠连县人民政府与浙江浙南茶叶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双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ETS阿卜杜拉耶科塔公司、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五茗茶业控股有限公司、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全安隆茶叶有限公司、宜宾市源江酒业有限公司与派克利公司等15个项目。


据悉,除了现场签约的15个项目外,本次年会还实行了线下签约。线上线下总共签约项目70个,签约总金额105.82亿元。主要包括茶产业项目50个,签约总金额57.49亿元,其他产业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48.33亿元。主要涉及投资类32个,签约总金额84.45亿元,购销类35个,签约金额19.83亿元;技术合作类3个,签约总金额1.35亿元。


活动现场,还对65个投资总额138亿元的项目进行了推荐,包括27个茶叶及茶衍生项目、10个乡村振兴项目、28个其他产业项目。



《全球茶情报告》在宜宾重磅出炉


作为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的重头戏,3月19日下午,国际茶情趋势和发展论坛在宜宾市恒旭国际大酒店举行,此次国际茶情趋势和发展论坛前半场由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持,后半场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秘书让·卢克·马斯塔基主持。



组委会邀请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欧盟茶与花草协会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马拉维、加拿大、法国、日本、泰国8个国家的茶叶协会主管分别做各国茶情专题演讲,全面呈现全球各国独特的市场消费特点、产业概览、进出口数据以及2019年市场及消费预测,聚焦全球茶业发展焦点问题的同时详细讲解了饮茶风俗与市场消费习惯,分析了2019年茶产业的发展趋势,最终形成了一份《全球茶情报告》。



本次会议产生的国际茶情无论对生产者、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了解目标市场,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第三届(宜宾)茶业年会组委会汇编的《全球茶情报告》,中英文对照全面呈现全球茶情,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深受与会各国代表的欢迎。


论坛上国际茶叶委员会(ITC)主席伊恩·吉布斯发表了题为《2019全球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全球茶业面临的焦点问题》的主题演讲。



根据ITC来源于全球有60多个产茶国和超过195个饮茶国的产量、销量、进出口量等相关贸易数据,全球的茶叶产量持续攀升——2018年,全球茶叶年产量接近600万公吨(5856414公吨),在20年内翻了两番,而2018年,全球茶产量增加了15.8万吨。假设所有人每天饮茶量相同,那么大家平均每天都会喝上一小杯,即理论上可满足全球约780克/人的需求。


更多现场分享请滑动查看。



2018年的国际总产量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在产量的提升上,中国和肯尼亚是主要驱动力,两国的茶叶产量分别增加了119588公吨(增幅5%)和53141公吨(增幅12%)。马拉维也创造了2010年以来的第一份傲人成绩,茶产量超过50000公吨,增幅11%(增加了5006公吨)。肯尼亚的茶叶产量不仅破历史最高记录,相比2015年还增加了10万公吨。而印度、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则在2018年出现略微下滑。



2018年肯尼亚产量同比大幅上涨,但17年的产量之于前年减少了3.3万吨,18年的产量仅比16年高出2万吨(增幅4%)。在2010年肯尼亚创造了399006的量产高峰之后有5个年份(2013、2014、2016、2017、2018)的产量超过了40万吨,十年来的平均年产量达到41万吨。种植计划的开展推动了产量攀升,2008-2017年期间,肯尼亚的茶田种植面积扩张了将近50%。


因为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所以ITC报告在此重点提及了该国的产茶情况。2018年,国际茶叶出口量增加了3.5%,这是自2013年来达到的最高涨幅;国际总出口量在总产量中的占比较低,仅占31.6%(2017年占比31.4%,2016年占比32.3%,2013年占比37.2%)。中国的茶叶出口增量略高于产量增量;俄罗斯、英国、北美、非洲的进口量全部下滑;一些独联体国家、其他欧洲国家、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进口量微增,引人注目;亚洲和茶叶主产区的进口增量最大,2018年合计增量36000公吨。拉丁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国家也渴望进军茶叶市场。


在消费方面,法国及意大利的茶叶进口量呈缓慢增长状态。两国是传统的咖啡国,茶叶进口量的增长表明,传统饮茶国以外还大有市场。茶已经渗透进了中国的文化,其中特色茶的根基稳固,从业者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而西方国家对原产特色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愿意花高价享受好手艺、高质量的茶,也越发有消费者追寻茶盏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市场全面开花的茶饮在国际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要与咖啡、可可、软饮、水和广受欢迎的花草茶、加味饮品、甚至是酒精竞争份额。比如单在墨西哥,非酒精饮料就包括玉米汁(atole)、香蒲瑞多(champurrado)、泉净水(aguasfrescas)、神之饮(tejate)等等。墨西哥的茶进口量10年内翻了4倍(2018年增幅近10%),年均销量从1杯/人增加至4杯/人。但要同前文提及的全球年均销量比(365杯/人),墨西哥还相差甚远。


在茶叶贸易中,我们都在努力争取更高的价格,以便在整个行业中工作的每个人,特别是那些在生产端工作的人,都会获得更好的报酬。然而,非洲产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蒙巴萨和林贝拍卖会的价格下降。 2018年交易价格有所下跌,许多生产商每公斤收入比2017年减少0.50美元至1美元。降价原因主要取决于品质和产地,价格的低迷状态波及各地,许多国家都承受了20%-50%的价格降幅。以制定一个能够带来更好价格的公式,并且随着2018年在非洲的价格降低,可能更迫切需要找到解决方案。由于2018年非洲的茶叶价格走低,人们对于寻找解决方案的愿望也更佳迫切。



2018年印度的产茶量接近2017年水平,总体价格也与去年持平;但其在科伦坡拍卖所的产量实际略微下滑,整体价格低于2017年均价。


供求向来决定价格。许多人提倡减少供给、提高价格;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产量过剩的问题上,伊恩·吉布斯表示将围绕这些问题另做详述。


爱德华·塔夫特(美国统计学家、耶鲁大学政治、统计、计算机学荣誉教授)曾说过,“如果你觉得数据索然无味,那一定是统计错了。”国际茶叶委员会在统计年报和网站上定期更新的统计数据和周密分析,给人们带来了世界茶行趋势和发展机会的宝贵信息。因此,伊恩·吉布斯呼吁全球茶行业的从业者,无论是生产商还是营销商,应当重视这些数据,将其视为伟大饮品行业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在国际茶情趋势和发展论坛上,除了国际茶叶委员会代表进行的国际茶叶行业趋势演讲之外,来自欧美、亚洲和非洲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协会主管也分别做各国茶情专题演讲。这些国际茶情无论对生产者、经营者还是管理者了解目标市场,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产业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重要的演讲内容也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汇集在《全球茶情报告》中。



图一:美国茶叶协会主席彼得·高吉 《2018年美国茶叶贸易及消费简况,2019年北美茶饮消费预测》

图二:俄罗斯茶咖协会主席拉马兹·恰图里亚《俄罗斯茶叶市场:现状和展望》

图三:英国茶叶委员会主席莎伦·霍尔《英国2018年茶叶贸易、消费简况及2019年消费趋势》

图四:马拉维茶叶协会主席桑瓦尼·哈拉《马拉维茶产业概览》

图五:加拿大茶与花草茶协会主席莎南·韦伯《加拿大茶叶贸易与消费》

图六:法国茶叶专家芭芭拉·杜福雷恩《法国茶叶市场》

图七: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日本茶产业2018年概况及2019年预测》

图八:泰国茶会主席刘培峰《泰国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图文来源:国际茶业年会组委会、茗边头条

你一定想不到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老对手是谁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口最多的是绿茶,共30.3万吨, 第二是红茶,3.3万吨,仅占绿茶的1/10,茶叶进口方面,以红茶为主,这些红茶主要来自斯里兰卡、印度等地。


而在国际茶叶贸易里,红茶依然是主要品种,这就有点意思了,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出口的绿茶能做到世界前列,但红茶却只有绿茶十分之一,还要进口其他国家的红茶,在红茶为主导的国际茶叶市场,却由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家占领主要份额。看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会有诸多疑问。


我们都知道,中国曾经也是红茶出口大国,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风头十足,自斯里兰卡、印度的红茶后来之上,中国的红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此之前,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斯里兰卡和印度,而是日本,这段历史是被许多人所忽略的。


砖茶制作
上一篇,我们讲到多田元吉被派遣来中国学习红茶制作,说是学习,如果要用一个更准的词,实为窃取。日本政府决定在国际市场抢夺中国红茶出口份额之后,就一直对中国制茶工艺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多田元吉也只是其中一个角色,背后则是完整的调研链条。
日本政府选择第一站到湖北汉口的目的是他们看重俄罗斯市场,汉口是当时出口红茶至俄罗斯的重镇。他们不断在湖北购买茶种寄回日本进行种植实验,直接聘请中国茶师到日本传授技术,或者委派人员来中国学习,除了红茶,他们对乌龙茶的制作也在进行调查研究,但相比之下,日本最重视的还是对“汉口砖茶”制作工艺的调查和窃取。

砖茶制作
这里说的砖茶,是红茶压制的茶砖,最早是山西茶商发明,用于出口需要,能够适应茶叶大批量远程运输。此前由于茶农交给茶商的干茶都是散茶,体积大,重量轻,不便运输。于是茶商不断改进打包、储运方法,使茶叶体积缩小、保持干燥。
而在汉口加工集散的红砖茶,主要的出口地就是俄罗斯,要打开俄国市场,就必须深入到汉口各个制茶工厂。同时,日本对于中国茶叶和日本茶叶在俄国市场竞争情况的调查也非常重视,多次拿中国的红砖茶与日本制作的红茶向俄罗斯人对比展示,前几次都不被认可,但并未就此放弃。
之后政府还提供补助金,鼓励茶商探索机械制茶技术,对于外国,尤其是中国的相应技术千方百计搜求,不遗余力地进行对砖茶制作工艺的窃取,例如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就曾设法派人进入到严密保护的砖茶制作工场,并拍摄了照片带回日本。

日本纪录片摄影师T. Enami,在20世纪初拍摄了从种植园到包装绿茶的整个过程
调查,调查,还是调查
日本茶叶做出口贸易,最早是通过中国茶商之手出口至欧美各国,随着国际市场茶叶价格不断高升,日本自然希望摆脱中国商人中间商的控制,拓展自己的国际市场,所以非常重视对国际茶叶市场的调查,尤其是针对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调查。
1870年之后,中国茶叶在印度红茶和日本绿茶冲击之下,日本首先去相关机构调查分析华茶在国际贸易中衰落原因,取长补短,规避中国茶业的问题,再做进一步改善。日本出版的《中国的产业与金融》一书中就写到他们从 “生产、消费、交易、茶政、其他 ” 五个方面归纳分析出了19种原因。

日本纪录片摄影师T. Enami,在20世纪初拍摄了从种植园到包装绿茶的整个过程。
清朝对茶叶参与国际贸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很少在国际市场上使用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这也让日本有机可乘。他们调查发现在美国市场,「中国人没有采取任何促进销路的措施任其自然」从收购到贩运主要由外国人操控中国商人只是帮办而已而日本政府颇为注意广告推销外事官员积极参与新茶的推销宣传广告利用国际博览会推销宣传日本茶叶和日本茶道
中国茶叶在欧美市场呈现衰弱趋势,但是俄国市场并未受影响,日本则把调查关注的重点对象和最后市场抢夺目标定在俄国。他们认真研究俄罗斯人的口味和嗜好,反复将中国茶叶和日本茶叶的标本送给俄国人品尝比较,调查俄罗斯饮茶人的喜好,根据反馈的意见改良生产技术。
辛亥革命爆发后,影响了汉口的茶叶输出。中国对俄罗斯的茶叶输出减少,茶价格飙升。日本得知这一情况后,乘机扩大出口俄罗斯的茶叶,这成为日本进入俄国市场的一大契机。

日本纪录片摄影师T. Enami,在20世纪初拍摄了从种植园到包装绿茶的整个过程。
客观的讲,日本茶叶能够在国际市场挤占中国茶的市场份额,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信息的掌握和及时应对。他们调查各国茶叶进口的质检标准,对本国茶叶的出口进行品质管理。再比如,日本茶在美国取得优势,也是因为他们调查发现日本茶叶存在质量问题,并立即改善,而中国茶商却忽略对品质的提升。当然,这里面还少不了日本使用了一些令人不齿的手段。

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湖北大学 郝祥满 

晚清时期日本对华茶国际市场的侵夺

找到约10,88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