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中国的茶

找到约7,667条结果 (用时 0.059 秒)

“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 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以及“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茶博会举行

茶博会作为宣传展示云茶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在展会第一天举办了诸多活动,其中“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 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以及“三茶”统筹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活动

10月13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后,普洱市作“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普洱市暨景迈山茶产业专场推介。

(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中兴)

活动伊始,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中兴致辞,杨中兴表示:“品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品世界文化遗产。一壶煮尽千秋事,半盏茶香荡古今。普洱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是全球唯一的“茶”主题世界遗产所在地。喝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喝健康美好生活。做普洱的普洱茶,就是做成功事业。”今后,普洱市将把握普洱景迈山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全面推进目标市场开拓、名企名牌培育、有机茶园建设、茶旅融合发展“四大战略”,做强做优做大普洱茶产业。

(陈耀华副教授)

随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陈耀华副教授作为此次景迈山申遗文本编制团队的总负责人、景迈山申遗技术资讯主要专家,分别从“景迈山古茶林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以及“景迈山古茶林的时代价值认知”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此次景迈山申遗的过程以及申遗成功的意义与价值。

“三茶统筹” 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

下午14:00,“三茶统筹”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论坛也在滇池会展中心拉开了帷幕。本次论坛由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绿色发展中心共同承办。论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云南省丰富古茶树资源和多彩民族茶文化,邀请政府领导、茶界院士、专家学者、协会代表等共话云茶、共商对策、共谋发展,为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

论坛伊始,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赖轶咏首先进行了“走进澜沧江 共享普洱茶——绿色有机引领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演讲。他为云南茶产业梳理了自然生态、人文文化的优势,并提出未来云茶产业发展的几条可行性路径,如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大力推动标准化种植生产;推动修订普洱茶国家标准;持续提升云茶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茶文化;做好边销茶供应工作等。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为大家解读了《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通过宏观概述、生产情况、国内市场情况、外销市场和云南茶产业情况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云茶产业优势和痛点,引发大家对云茶产业更好发展的深度思考。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江用文也就“茶叶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助力云茶产业以茶科技赋能进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为大家解读了《全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通过宏观概述、生产情况、国内市场情况、外销市场和云南茶产业情况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云茶产业优势和痛点,引发大家对云茶产业更好发展的深度思考。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江用文也就“茶叶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进行了主题演讲,助力云茶产业以茶科技赋能进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也在现场进行了重磅分享,他以“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为主题,剖析中国茶产业整体情况、盘点云南茶产业的优势、提出云南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他提出,云茶产业想要高质量发展,应进行科技创新、营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品牌的价值;同时还应协调好“古树茶与台地茶”“普洱茶与红绿茶”“普洱茶消费与收藏”“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四大关系;最后,刘仲华也为云茶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七大措施,包括实施以安全为导向的生态栽培——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实施以品质为导向的生态栽培——茶树与土壤营养精准调控,实施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依托茶叶深加工高效利用云茶资源,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茶旅融合发展彰显云茶魅力,实施云茶标准化工程等。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卢水生)

最后,江苏省政府研究室顾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卢水生也进行了“茶旅电三结合是致富法宝”专题演讲。他建议积极发展推动“茶园建设、观光旅游、电商营销”融合发展,助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茶统筹”引领云茶高质量发展论坛结束后,“古茶树保护我们再行动——景迈山申 遗成功为云茶产业带来的新机遇”论坛又继续开讲,专家学者共同就景迈山成功申遗的意义、如何传承普洱茶文化、如何更好保护古茶树资源主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的茶到底有多少种?别说喝全,茶名都记不完

中国的茶名,据不完全统计不止上千种,而市面上常见的茶也有一两百种之多。别说要品鉴完这些茶,就是仅仅要记住这些茶名就是不简单的事情了!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最后会附上中国各地产茶名录哦~,不过,也仅仅仅仅是一部分,请理解)


1

绿茶

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2

白茶

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3

黄茶

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4

红茶

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5

乌龙茶

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6

黑茶

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附录:全国各省产茶名录

本文列举茶类不尽详细,主要参考自《中国茶品鉴图典》《品茶图鉴》《舌尖上的中国茶》,还有很多很多中华好茶未罗列,请茶友在文后留言补充自己家乡的好茶哦

浙江

西湖龙井 大佛龙井 余杭径山茶 顾渚紫笋 金奖惠明茶 安吉白茶 松阳银猴 临海蟠毫 开化龙顶 遂昌银猴 江山绿牡丹  武阳春雨 平阳黄汤 莫干黄芽 越红功夫 九曲红梅


四川

峨眉毛峰 峨眉雪芽  蒙顶甘露 石花茶 广安松针 香山贡茶 竹叶青 万源巴山雀舌 早白尖  锦城露芽 蒙顶黄芽 川红功夫 雅安康砖茶 雅安金尖茶 都江堰方包茶


重庆

巴山银毫 江津翠芽 龙佛仙茗 雾都香茗 沱茶 


江西 

庐山云雾 狗牯脑 上饶白眉 信川龙翠 大沽白毫 武化云雾 井冈碧玉 井冈翠绿 云雾仙茶 婺源婺绿 婺源茗眉 修水双井绿 修水宁红   


安徽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老竹大方 修宁松萝 敬亭绿雪 涌溪火青 舒城兰花茶 皖西早花 天柱剑毫 岳西翠兰 齐山翠眉 霍山黄芽 休宁屯绿 皖西黄大茶 祁门红茶 


江苏

碧螺春  阳羡雪芽 南京雨花茶  太湖翠竹 无锡毫茶  二泉银毫   南山寿眉 金坛雀舌 花果山云雾茶 江宁翠螺  天池茗毫


福建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寿眉 宁德天山绿茶 政和白毛猴  安溪铁观音 安溪色种 武夷岩茶 闽北水仙 闽北肉桂 漳平水仙 大红袍 八角亭龙须茶 永春佛手 正山小种 金骏眉 闽红功夫 

 

湖南

安化松针 古丈毛尖 沩山毛尖  高桥银针 湘潭韶峰 君山银针 湖红功夫 湖南黑茶 安化黑砖 花砖 茯砖 湘尖茶 千两茶

 

广东

古劳茶 和箩茶 广东大叶青 凤凰单丛  岭头单丛 石古坪乌龙  英德红茶

 

湖北

恩施玉露 远安鹿苑  车云山毛尖 仙人掌茶 邓村云雾剑毫 武当绿羽 蒲圻松峰茶 蒲圻玉露茗 咸丰瀑泉茶 麻城黾山岩绿 松滋碧洞茶 兴山高岗毛尖 大梧双桥毛茶 湖北老青茶

 

广西

南山白毛茶 凌云白毫  桂平西山茶 象棋云雾 凌云金毫 梧州六堡茶

 

云南

南糯白毫 宜良宝洪茶 大理苍山绿雪 勐海佛香茶 德宏大叶剑峰 思茅绿海银毫 保山春绿 龙岭龙眉 滇红 云南红碎茶 普洱茶 


贵州

都匀毛尖 贵定云雾茶 遵义毛峰  云针绿茶 龙泉剑茗 湄潭翠芽 绿宝石 梵净山雪芽 青山翠芽 大方海马宫茶 遵义红茶

  

海南

海南大白毫 五指山绿茶 白沙绿茶 白沙红茶


河南

信阳毛尖 大宋官茶  仰天雪绿 太白银毫 信阳红茶


陕西

紫阳毛尖 午子仙毫 汉水银梭 秦巴雾毫 八仙云雾 商南泉茗 泾渭茯茶


山东

莲山翠芽 莒南松针 莒南雪芽 龙泉翠芽 胶南海青峰茶 日照雪青 沂蒙碧芽 临沭玉山茗芽 崂山绿茶


台湾

三峡龙井 冻顶乌龙 文山包种 阿里山高山茶 白毫乌龙 日月潭红茶


图文来源于网络

禅茶述说

禅卧一柱香,茶枕半瓯泉;寒门出桂子,恶水度花莲。

西天伴佛苦,东土遇仙难;芸芸众僧愕,禅茶一味闲。

我们中国人,常常以“博大精深”自诩。但是,我们中国人,不会以“博大精深”自欺。说到“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总是盛气十足。但盛气归盛气,这一盛气之中,绝不含凌人的意思。因为,我们中国人的盛气,是有容乃大式的,是兼善天下式的。不像小气的东洋鬼子,吃人家饭,穿人家衣,却虚伪奸诈,不敬衣钵。也不像流气的西洋鬼子,干海盗事,发战争财,却厚颜无耻,横行霸道。在我们中国的“博大”里,有属于自己的基因(科学的说法),也有来自外部的宿命(佛家的说法)。我们因“外来”而“博”,“外来”也以我们为大。这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盛气的“博大”,在数千年里,在许多地方,都留下过难以磨灭的,深刻的印迹。其中最尽人皆知的,就是在我们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禅茶”。有时候,人们又会管它叫做“禅茶一味”。

“禅”是舶来之物。“禅”字在梵语里的意思是“静思”(“梵”字在佛教典籍中,是传说创造文字的人。“梵语”是古印度的书面语,佛经原著,都是用“梵语”来书写的)。佛教传入我们中国四百年后的公元520年,一个天竺和尚(“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来到中国,正好赶上,中国历史上文化发达却思想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这个和尚,鸿运当头,南朝的梁武帝,以高规格礼遇,将他“迎至金陵”。因为此时的南梁王朝,正值“处处见庙宇,家家有僧尼”,举国上下,一派佞佛景象。梁武帝是个会立法的皇帝,更是个会立佛的皇帝。他还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以“儒释道”三教精神,治国,治官,治民,并把佛教当成国教的皇帝。这个时候,这个和尚,带着佛家禅宗思想到中国来,真可谓赶上了天时,碰对了地利,凑准了人和。这位来得巧的和尚,就是天竺禅宗第二十八祖,天竺人,“菩提达摩”。中国正宗心印派“禅”缘,就是从他“菩提达摩”开始的。之后,有了“二祖”。“二祖”之后,又有了“三祖”。“三祖”之后,又有了“四祖”。“四祖”之后,又有了“五祖”。“五祖”之后,又有了“六祖”。还有了“五家七宗”。还有了“南宗”、“北宗”。他“菩提达摩”做了“东土初祖”。也有人管他叫做“中华初祖”。

“茶”是我们中国的土产,是土生土长的土货。“土”的意思,指的是“乡土”的“土”,指的是“故土”的“土”。因为我们中国,是“茶”的原生地,是“茶”盛气的家园。

关于“茶”的原生地,有个西洋鬼子,另有一番“高”见。十九世纪初,这个西洋鬼子在印度服兵役时,见到那里有树高叶大的野生大茶树。他以“高”,以“大”,以“野”为根据,得出印度茶树的树种,就是茶树的原种,印度即茶树原生地的结论。很显然,这个西洋鬼子犯了一个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的错误。作为一个军人,如此错误犯在枪杆子上,就算跑靶,大方向总还不至于错。但作为一个学者,如此错误犯在笔杆子上,所失毫厘,恐怕除了千里之谬,还有千年之差。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一部释词述物的小书,书名叫做《尔雅》,书中就有关于野生大茶树的文字。由此可见,这位西洋鬼子,还犯了孤陋寡闻的错误。其实,距离他所见印度野生大茶树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相同纬度的东方,正有着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在那里,生长着很多参天的野生大茶树,不仅如此,还有又古又老,树野叶大的“茶树王”呢。那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云南与四川。

我们中国“茶”的盛气,在西“禅”东进时,已经迎春秋,送冬夏,留香四千多年。而且还在花样翻新,步入精彩,走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古典“茶”辉煌的顶点。那就是西“禅”东进二百多年时的大唐盛世。那就是西“禅”东进六百多年时的北宋末年。那就是西“禅”东进八百多年时的朱明王朝。在我们中国“茶”业史上(也是世界“茶”业史上),这三个阶段,都是划时代的路标。在大唐盛世里,古典的中国“茶”,气象万千,繁荣空前。在北宋末年里,古典的中国“茶”,走火入魔,工巧绝后。在朱明王朝里,古典的中国“茶”,洗尽铅华,返朴归真。八百年间,古典的中国“茶”,创世纪,绝人寰,空前中外,绝后古今,顶封了“茶” 的古典,绝顶了“茶”的经典。

这八百年,是我们中国“茶”,脱胎换骨的八百年。这八百年,也是心印“禅”派,塑身造型的八百年。在这八百年间,“禅”意“茶”香,相视莫逆,相映成趣,相濡以沫,相得益彰。渐悟顿悟,物竞天择,藏于名山,传之其人。“茶”最解“禅”的孤诣,“禅”最服“茶”的盛气。“禅”“茶”相投一味,互志风情。“茶”香给“禅”意提神醒脑,去春困,解秋乏,驱夏暑,逐冬寒,推“禅”梦渐门,现“禅”灵化境。

“禅”境心法,在五花八门启迪心智,各种各样崇尚慧觉的心法中,个性最为鲜明。跟一些只见手段,不见目的,只谈方法,不论结果的心法相比,“禅”的表现:是单纯,是直接,是洒脱,是练达,是不多事,是少废话,是没有迷途,是不会迷失,是没有招式,是不会沉醉。就像我们中国“茶”的心法——法道,法天,法自然,见心见性,感天动地。

不过,“禅”又是柱无根的“香”,有的时候,如果不用缠着布条的小竹棍去杵上一杵,就无法做到名符其实,表里如一。这条小小的竹棍,后来功能放大了,成了法器。在造型上,更加庄严,在法力上,更加凝重,并且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禅杖。禅杖的故事,就是从它用来“杵”醒困禅人讲起的。禅杖最初的造型,只是一根头上缠着布条的小竹棍。任务是在参禅人打瞌睡时,派过去杵上一杵。

我们中国的“茶”,则是长流的水。在“禅茶一味”的深入浅出中,携来百侣,流者途殊,香者归同。讲究的是:苦去同源,甘来一体,苦尽甘来,甘苦轮回。因为,“茶”苦离心甜最近,离渴望最近,离唤醒最近,离理想最近。

我们中国的“茶”,生性少言寡语,从不僧面佛面,虽以苦口张本颜色,却令世人心生敬畏。所以说,我们中国人的含蓄像“茶”。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也像“茶”。我们中国人的觉悟更像“茶”。西周初年,“太公望”(也就是“姜牙”,也就是“吕尚”,也就是“姜太公”)随武王伐纣。占卜结果不吉,“太公望”不信邪,把不吉的龟甲兽骨拿过来,丢在地上,用脚踩碎。然后,“太公望”率领大军,打了胜仗,掀开了西周王朝数百年历史的扉页。“太公望”所表现出的觉悟,“太公望”所张本出的颜色,“太公望”所揭示出的敬畏,无不径自我们中国的“茶”:有入味的“香”(“香”是指“道”),有尽心的“苦”(“苦”是指“志”),有造型的“水”(“水”是指“势”),有法相的“神”(“神”是指“智”)。不输于芸芸众僧的善果,不逊于“恶水”之中的“花莲”。虽然没有取道“观音”的多面,但却道出了“观音”的“善”变。芸芸众僧说,“禅”的深入,令人成佛。芸芸众生说,“茶”的浅出,使人成圣。

我们中国的“茶”,就像一支镜子。一支恭人祺己的镜子;一支洗心革面的镜子;一支博大精深的镜子(又“博大精深”了);一支透彻数千年的镜子。对于我们中国“茶”的这一盛气,最为心知肚明者,洵属与之互为君子(“寒门”之“桂子”)又互为知己(“恶水”之“花莲”)的“禅”家也。

【摘自2008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罗向宇(北京),原题为“禅茶”】

找到约7,509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