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功夫小茶壶图片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了解土耳其以后,我终于知道中华还不算世上最爱喝茶的民族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数据统计,中国一年消费16亿磅(约7.3亿千克)的茶叶,茶叶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以人均来算的话,中国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在全世界排名仅在19位,而茶叶界的真正扛把子是:土耳其。

 

 

土耳其人喝茶有多夸张呢?据统计,土耳其人均每年茶叶消费量高达3.16kg,也就是说每个人年均喝茶达到1250杯,简直是恨不得泡在茶汤里!

 

 

土耳其与茶  

 

几百年前的土耳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16世纪时几乎横扫欧洲,扩张达到巅峰时期,国土面积跨越了欧亚非三洲,控制住东西方贸易路线。在帝国时期,土耳其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茶叶,那个时候茶叶对于土耳其来说是一种进口的贡品,土耳其咖啡才是主打饮料。

 

 

到了19世纪末,土耳其开始种植茶叶,直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大力扶持里泽(Rize)地区的红茶产业,才使得茶叶种植面积实现大规模,并且红茶很快就取代了土耳其咖啡,成为国人必需饮品。

 

 

凯末尔摄于1933年

 

 

土耳其人对茶的热爱  

 

土耳其人对茶有多狂热?可以用嗜茶如命形容。

 

首先,土耳其人起床第一件事是喝茶,接着才开始洗漱。到了土耳其,你会听到土耳其人经常说“ÇAY! ÇAY! ÇAY!”这句口头禅,翻译过来即是“茶!茶!茶!”。

 

其次,茶馆和茶摊在土耳其是无处不在的,对当地人来说,喝茶不讲究仪式感,更不在乎地点,只要想喝茶了,就能喝到,为此还产生了送茶人这一职业。假如你去土耳其旅行,会在城市小镇的大街小巷里看到送茶人提着茶盘穿梭着,还不停地吆喝:“刚煮的茶!”“Afiyet Olsun!”(吃好喝好)

 

 

不仅是城市街道里,就连在车站码头都能随处可见背着巨大茶壶,端着一次性茶杯的茶水小贩,并且他们独特的民族服饰能让你一眼就看见。若是你想喝茶,只需招呼一声,他们就能麻利地为你倒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

 

对于土耳其国人来说,喝茶宛如喝水。公司、机关单位、工厂、都会有专人负责煮茶、卖茶和送茶;学校则是专门设置了叫茶电铃,老师可以在上完课后及时来一杯热茶润润嗓子;学生也可以在课间时间,聚集在茶室里喝茶。

 

 

土耳其的茶文化  

 

首先说说土耳其独特的茶具。

土耳其的茶杯,材质是玻璃的,中间还特意设计了腰线,显得格外苗条。泡好红茶倒进玻璃小腰杯中,将它放在阳光底下,晶莹剔透,美翻了,很适合拍照发朋友圈哦。

 

 

极具特色的还有双层子母壶,它的设计极为讲究。小茶壶放在大茶壶上,相当于大茶壶的壶盖。泡茶时,先在大茶壶里放水开始煮,小茶壶里放茶叶,等到大茶壶的水开了之后,就直接倒进小茶壶中,泡成浓茶。然后继续煮,有点像熬浓汁,煮到小茶壶的水沸腾后,就根据个人喜好将小茶壶中的浓茶汁按不同量倒进小玻璃茶杯中。最后,才是将大茶壶的开水冲入盛有浓茶汁的茶杯里,加入白糖搅拌几下,就可以喝啦。

 

 

其次聊聊土耳其人喝茶的习惯。

喝茶种类上,在土耳其,Tekel这个红茶品牌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由政府管理,土耳其人喝茶的种类也只有红茶,非常专一。

 

喝茶的方式上,土耳其人喝的茶不是沸水泡的,而是煮的,尤其是煮茶功夫是茶叶匠人能力的体现;并且土耳其人煮茶喜欢用铜壶和木炭,这样煮出来的茶汤才会色泽红艳透明,香味浓,滋味也甘甜醇厚。

 

茶汤搭配上,土耳其人喜欢在茶汤里加方糖,或者爱喝淡茶的人会加柠檬,让柠檬的鲜酸冲走茶叶的涩味。

 

希望大家有机会到土耳其去看看,亲自感受那里的茶文化~

 

(图片来自百度,仅用于交流茶文化

如有疑问请随时联系)

tea’stone:成都街头当代“茶铺”,喝出中国茶“背后功夫”

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无论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学作品中,历史学者王笛、袁庭栋的学术研究中,还是老成都的街头巷尾中,饮茶之风一直与巴蜀文化相伴相随,难怪有民谚不无夸张地说:“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

而即便底蕴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过去,人们聚在小茶铺里喝茶谈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爱去大商圈里的新式茶饮店打卡拍照,形式虽然改变,不变的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

来自深圳的tea’stone便是纯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品牌创立4年以来在深圳、上海、武汉等城市引发了一场“纯茶的消费革新”,如今,西南首店终于落户成都万象城,为传统的饮茶之都带来了一股新风。

从空间到器物,再到喝茶方式,tea’stone全面又系统地营造出了一个“茶的道场”,不仅开创了“沉浸式体验新零售模式”,也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找到了落脚点。

打造沉浸式、情景化空间体验,

“让中国茶年轻3000岁”

在过去的成都街头,茶馆随处可见,甚至街边搭一个棚子就能坐下谈天说地。到了现代,街头的景观和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茶文化依然藏在成都人的精神世界中。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强调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将之与西方的广场、教堂、咖啡馆相比较,可以说,茶馆这个空间承载了传统成都人的精神生活。

如今的成都街头依然有这种传统茶铺,摄影:忧忧

时至今日,随着成都生活方式的变迁,成都人对茶馆也有了新的期许,除了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域之外,他们还希望在这里收获更多的生活美学体验。

tea'stone成都店的外观设计便以茶铺的“斜撑凉棚”为创作灵感,轻盈灵动的浅色方木撑,结合tea'stone空间DNA中经典的纯白无饰大招展棚面设计,形成兼具中国记忆与当代美学的标志性空间符号。

tea'stone成都店门头及室外花园,图片由tea'stone提供

走入tea'stone的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长达16米的大型情景化冲泡吧台,从汉唐炭火煮茶,到宋代盏泡,到明清紫砂壶冲泡和盖碗泡,再到现代智能化萃茶科技依次排列,是汇集古今经典茶法的专业泡茶台,也是一座展现中国千年泡茶史的情境舞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专业冲泡,现冲现泡,是tea'stone的一大特色。以吧台冲泡区使用的6种不同的紫砂壶为例,按照轻发酵茶、中发酵茶、重发酵茶的梯度分类,每种壶只对应冲泡一类茶,在利用紫砂材质优良的呼吸性充分萃取茶汤的同时不串味,保证每款茶口味的纯正与稳定。

在谈及设置情景化冲泡吧台的初衷时,tea'stone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石头解释道:“泡茶讲究的是‘温度’,这不仅指茶汤的温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无论是传自唐代的炭火煮茶,还是具有现代感的冰茶萃取,现场冲泡的感受都是不可取代的。而用不同的壶和冲泡方式做不同的茶,也是tea'stone专业度的体现。”

tea'stone情景化冲泡吧台,图片由tea'stone提供

在tea'stone,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不会遥远,在观看完情景化冲泡后,立马就能在另一侧的零售区找到这108种来自全国18个核心产区的纯茶。

茶客们不仅可以在茶柜上阅读到每一款茶有关历史、风土、风味的专业资料,在茶山装置墙上找到茶叶对应的产区,看到茶园伴生植物的实体样本,了解到茶叶产地的气候地貌,还能在茶叶展示台细细品鉴茶的外观、色泽与气味,沉浸式地体验到中国茶丰富而多元的魅力。

精益求精,

近乎执拗的产品观

成都人爱茶,峨眉山的竹叶青、碧潭飘雪,蒙顶的黄芽,宜宾的雀舌,都是成都人在凉棚下竹椅上的心头好,泡在盖碗里一遍一遍喝透,茶香佐着花生瓜子,采耳麻将,爱茶,爱的是茶气升腾的气氛,茶味儿笼着的巴适。

或许正因为这种坐得住,容得进,放得开的气质,近年来各种新式茶饮和精品咖啡纷纷落户成都,或从成都生长出来,同时,也可能成为专业多品类茶品牌落地生长的优良土壤。

茶是tea'stone的基本。tea'stone汇集了涵盖全部六大茶类的108种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而多元的风味选择。

为了在浩如烟海的数千种中国茶中臻选出108种好茶,tea'stone团队经历了2300余次考量风土和制茶工艺,累计74000公里寻茶,亲口尝过11200余种茶味。

同时,tea'stone成立了茶的智能化供应链,在深圳大鹏落地一个集茶研发、生产、观光、体验、消费为一体的「茶产业现代综合体」——数字化智能观光工厂,并与中国唯一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茶产业研究院以及深圳分中心。

联合国际领先的茶科学家级别的产品研发团队,开创茶叶数据化与深度标准化先河。同时已完成了全品类茶叶生产SC资质认证,每款茶都会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通过国标安全检测后才能上市,保证每一杯茶的安全和品质。

“身体的感受胜过千言万语。”在tea'stone团队内部的表单上有约20多项严苛的评审条件,包括香气持久度、茶汤洁净度、入口回甘度等细致的要求,以确保选出来的每一款茶都是精品。

图片由tea'stone提供

有了茶叶,下一步自然是茶器,在这方面,tea'stone同样处于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地位。从最基础的一壶一杯,到“月亮瓶”、“窈窕杯”、“欢喜杯”等创意茶器,再到成都特供的“欢心杯·滚滚熊猫”,tea'stone的茶器呈现着既传统又现代的奇妙协调感。

tea'stone的茶器归根结底是为茶服务的,在靓丽的外观下,团队最看重的还是功能性,“好用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茶器-欢喜杯·抱抱虎,图片由tea'stone提供

tea'stone颇具代表性的“陶渊茗的壶”,团队花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以河北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砂器”为器型灵感,为达到流畅利落的断水效果,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壶嘴倾角定为47°;为了让这把专业的明火煮茶壶在烹茶时不串味,克服大量工艺难度进行内外双面施釉;在研发阶段摔破上千支样品之后,才达成一把兼具美学器质、东方意蕴与强大功能的专业茶器。

在喝茶方式上,tea'stone通过体验和创新来改变年轻人对纯茶的固有印象,让喝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杯纯茶就是从tea'stone开始的。”原来纯茶也可以年轻化,也可以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tea'stone招牌首创冰茶t'xo系列,使用独家拼配技术,精选香醇清冽的茶叶调制而成,推出以来备受都市年轻人喜爱,成为茶饮市场现象级产品。低温下的茶香激发与萃取一直是行业难题,tea'stone通过拼配、萃取等一系列独家技术,让茶汤在保证冰爽口感的前提下拥有丰富而精彩的香气。

“这个冰茶的香气真好,低温下茉莉、兰花、桂花香的细微层次都出来了,而且融合得很不错。”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权威专家品鉴后,对t'xo小香槟赞不绝口。

即便是传统的纯茶,tea'stone也在遵循既有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器物、饮用方式等变化打破常规。

使用“陶渊茗的壶”呈现的乌龙茶“千里香”,是事茶人使用经典小壶冲泡的方式将茶叶最好的几泡茶汤保留下来,茶水分离保证不过分萃取,再用持续燃烧的蜡烛保持壶身温度,做到了“人走茶不凉”,入口都是最好的风味。

用源自宋代的高足盏呈现霸气馥郁的“花王牡丹”,用原创玻璃器“水经注&竹节杯”呈现鲜爽翠嫩的绿茶,用独具现代与异域情调的“月亮瓶&山河杯”呈现洋酒范儿的冰茶......

而对于温度,tea'stone也很有讲究。泡茶时,绿茶使用85°C水温冲泡,保证鲜爽;红茶使用95°C水温冲泡,保证甜润不涩;白茶、黑茶、乌龙则用100°C沸水冲泡,以激发高香醇厚。喝茶时,热茶用加温烛炉保持茶汤在60°C最佳适口温度,冰茶则保持在8-10°C的最佳入口温度。

不同的茶叶搭配不同的器具和品饮方式,不同的茶品对应不同的温度,使得tea'stone真正实现了“百茶百味”,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与优质好喝的茶相配的是tea'stone自主研发的“东方新茶食”,东方食材加上西方糕点做法,入口清爽、姿态优雅。从川菜中汲取灵感的甜品“落花生”更大胆地将巧克力、花椒、海椒相融合,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走进一座爱茶的城市,

探索一种新鲜的茶生活

1935年的成都有街巷667条,茶铺总计599家,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彼时的成都人口不到60万,茶铺每日接待茶客达16万,一市居民半茶客。

当代茶品牌tea'stone走出深圳之后,陆续在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出新店,如今走入成都。在带来美好的茶空间和时尚专业的茶体验同时,也在融入并探索在地城市的茶生活可能性,但无论何时,无论在哪,不变的是一杯纯正、专业、好喝的中国茶。

tea'stone落户成都后,不少成都本地的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都率先前去“尝鲜”,并带回了第一手的探店感想。

RUYI·OFFICIAL主理人如一用“ 深入浅出”来形容tea'stone,说其在“符合当下年轻人风格的‘年轻躯壳’ 里,竟然藏着一副扎根严究的学者灵魂。”

“对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周到设计的表达,好让饮茶的人都体验到,了解到好茶的美妙,这在当下是很难得的事情。”

VOIMENT吾們品牌联合创始人雨蔓则为看到国内有这么用心做实体店,做茶文化的品牌感到开心,称tea'stone之旅“温暖了我的胃觉”。

事实上,近几年在传统领域推陈出新的品牌并不少,但做到如tea’stone这么全面且具有创新价值和引领作用的却不多。“在传承和专业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专业、创新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这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品牌价值,使得tea’stone无论是空间的感官体验,还是细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在塑造一个新的消费与文化场景,并试图探索出茶文化的当代精神。

tea'stone对谈

成都生活方式品牌主理人

Q:可以聊聊您第一次接触到茶文化的契机吗?

如一:自幼家中就有喝茶的习惯,虽多数饮用西南地区的本地绿茶,但茶香清冽干净,滋味悠然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去到宇治,看了茶山种植采摘等步骤,也是成人后第一次认真思考要面对这一份打小就存在的日常媒介。《长物志》中关于茶寮的记载也成了我后来研习中华茶道和钟情于置茶席的缘由,这样的方寸之地、日用之美,和滋养人身心的饮用文化,深得我心。

雨蔓:接触到茶是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深深地被英国红茶“种草”,加奶巨好喝。学会喝咖啡之前,其实先学会的是喝英国红茶。加上百年品牌包装做的好好,各种分装和礼赠的限量版,每次回国之前也会给亲朋好友买来作为伴手礼。

Q:您认为与过去相比,成都的茶文化氛围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一:我们以前把喝茶称之为“ 吃茶” ,和长辈在一起吃吃茶,晒晒太阳,是我们的慵懒惬意时间,也是小孩子与长辈之间无代沟的一种交流方式。现在喝茶,我感觉年轻这一辈更能结合其中之美,将吃茶的香,赏茶席氛围的美融合在一起了,这份美意对我来说更加顺手。

雨蔓:我心目中的茶文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且不说家中的日常不变。小时候印象中,长辈有去公园或者文殊院喝茶的习惯,现在,我们的朋友来成都玩也会想要找地方喝茶、采耳,依旧是男女老少,一盘花生、一地瓜子壳、一杯盖碗茶。外出喝茶就像是晒被子,也晒晒自己。

Q:您认为如tea’stone这样的品牌对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什么积极作用吗?

如一:当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留意到tea’stone有很多精细又正统传承的用心,比如炭火煮茶,比如有专业事茶人将不同的茶用该茶适配的方法,期间事茶人还会为自己准备一个杯子,来评估自己的这碗茶是否泡得成功,都是令我惊叹的细节。而当人在饮用的时候,却不再需要繁琐步骤,轻松而美地饮用即可。我认为在tea'stone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和体验茶的滋味,喝到正确口感的茶汤,也会纠正人们对茶因泡不好而觉得苦涩燥气的刻板错误印象。让人发现茶的甘甜可口,唇齿留香。

雨蔓:我妈妈是老茶客了,常买茶饼,但我觉得每次撬着很麻烦。tea'stone的薄片mini茶饼让我印象深刻,泡起来很方便。还有tea'stone的茶书,有科普、有温度,也有礼赠仪式感,很适合买来和朋友们分享。

这次在tea'stone的线下体验完全戳到了我这个90后,相信更多年轻人可以在tea'stone品味到不一样的茶味。

来源:一筑一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 I 红茶鼻祖-武夷山正山小种

【为什么叫正山小种红茶?】

答:“正山小种”红茶一词在欧洲最早称武夷BOHEA,就是现在所说的武夷地名的谐音,在欧洲(英国)它是中国茶的象征,后因贸易繁荣,当地人为区别其它假冒的小种红茶(人工小种或烟小种)扰乱市场,故取名为“正山小种”,“正山”指的是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的统称“正山小种”,“正山”既指正确正宗的意义,而“小种”是指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且产地地域及产量受地域的小气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种”又称“桐木关小种”“星村小种”

【何谓“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

答: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据《中国茶经》介绍,正山小种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人工工夫烟小种),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和桐木小种”以区别武夷山以外所产之小种。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制定的《原产地保护标记管理规定》正山小种的原产地初步界定范围为东经117°38′6′′~117°44′30′′北纬27°41′35′′~27°49′00′′。方圆50平方公里,东至麻栗,西至挂墩,南至皮坑,古王坑,北至桐木关。

【正山小种品质特征】

当地传统的菜茶群体品种,经传统工艺制作,独具特有高山韵和桂圆干香味的红茶品种。它依靠感官指标的不同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烟正山小种红茶是正山小种红茶原料经过松茗薰焙后,形成正山小种红茶特有一股浓醇的松茗香和桂圆干香,二三泡后具桂圆汤味,称烟正山小种。而其它各县市仿小种制法所产的毛茶及工夫红茶,参照烟正山小种的熏焙工艺,熏制而成具有松茗香,均称为烟小种,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烟小种根据产品质量与不同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

从外形看它们条行状实,紧结,匀整洁净,色泽乌黑油润,干闻具有特殊的松脂香和桂圆干香。

从内质看,具有特有的高山韵和桂圆干味,而且它耐冲泡,四五泡后各种特征仍然明显;它的汤色橙红,明亮,清澈,滋味醇厚,甘滑爽口,不苦不涩,回甘持久,无论清饮或加糖加奶饮用都很适宜;尤其烟正山小种红茶汤中加入纯牛奶和糖后,香气十分独特,口感极其迷人,它还具有耐储藏的特点,在常温条件下,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品质能保持不变,滋味反而更加醇厚,松香味反而更纯爽。

【正山小种饮用方法】

答:首先建议使用它适于用大壶或大杯冲泡(就如北京的大碗茶),这样会更好的保持它的香味和滋味,有些茶待茶汤冷后会出现苦味或涩感,而正山小种茶汤冷后确会有甜味润口,且耐泡再浓也不苦的特点。

用红茶茶壶茶杯组泡,杯子选用白瓷杯。

如果确实要采用工夫泡法也可,最起码要用瓷类别的盖碗不能用紫砂壶冲泡的。即将5-10克红茶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先闻其香,再观其香,然后品味。

一杯茶叶通常可冲泡很多次(与乌龙茶的工夫泡法基本相同)。这种饮法,需要饮茶人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斟饮,细细品啜,在徐徐体味和欣赏之中,吃出茶的醇味,领会饮茶真趣,使自己心情欢愉,超然自得,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正山小种可以陈放吗?】

答:正山小种红茶保管很简单,只要常规常温密封保存既可。因为其是全发酵茶,一般存放一、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

所有原创文章,言论仅代表本人。

本刊转载文章及图片非盈利用途,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