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放养型古茶树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让古茶树资源的“金字招牌”更铮亮

古茶树资源有了保护“神”

目前,云南有古茶资源的地方,为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其资源,已相继出台了“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对古茶树概念形成一定的共识。

“古茶树是指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古茶树资源是指古茶树,以及由古茶树和其他物种、环境形成的古茶园、古茶林、野生茶树群落等。”当然“树龄在一百年”的提法没有具体时间起点,是动态的,定义不是非常精准。如再过三四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面积种植的茶园树龄也将有一百年,到时这些算不算古茶树。

所以今后还需修改完善条例。茶树品种较多,按树型分有乔木型茶树和灌木型茶树。在中国西南地区自古就生长着很多乔木型茶树,只是后来人为的影响和自然气候的变化,目前很多地方的野生乔木茶树已消亡,而云南的气候、土壤条件适于乔木型茶树的生长,因此云南成为世界茶叶原产地;在普洱市有一条完整的以景谷县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为代表的茶树化石(茶树一始祖)——镇沅县千家寨 “世界野生茶树王”为代表的野生型古茶树(茶树二始祖)——以景东县大柏村“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活标本”(茶树三始祖)——澜沧县邦崴“世界过渡型茶树王”为代表的过渡型古茶树(茶树四始祖)——景迈山为代表的栽培型古茶树的生物链,而被国际茶叶协会授以“世界茶源”的称号。

《茶经》留下最早的古茶密码

唐代陆羽写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开篇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

当时的云南属于大理国,加之那时的大理国与大唐双方交战,陆羽没有到达云南,所以《茶经》里没有云南茶叶方面的只言片语,非常遗憾。但从1250多年前的文献记述,与目前云南茶叶发展及趋势又是如此相似,用现代科学实验证明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以及在茶叶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在唐代以巴蜀为代表的南方就盛产茶叶,估计很多为野生大茶树。自普洱茶热以来,古树茶倍受追捧。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类型,根系发达,可长成参天大树。

在云南民间有“树的主干有多高,主根有多深;树幅有多宽,须根有多长”流传。所以乔木大树茶根深柢固,利于向土壤深部生长,吸收更多矿物质等养分,茶树通过稀疏种植,养分充足,光照均匀,易形成高大乔木树型。

今天我们所说的古树茶,百年前都是稀疏种植的乔木茶,是以吸收土壤深层矿物质为主,这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品种的古树茶品质更好的原因。当然很多大茶树后来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被台刈,主干虽然被台刈但树根还在。目前人们所说的台地茶,是指开台地种植,密植、矮化、丰产的茶园。台地茶因密植、矮化、求丰产,人工施肥较多,主根较浅,须根发达,是以吸收人工增加的养分为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茶区推广;而无性繁殖的茶叶良种,上世纪90年代在普洱、版纳、临沧等地推广,多为台地茶。

至于有“专家”说无性繁殖茶树没有主根,寿命短,品质不好,我看没有科学依据,过去我也信以为真。但目前从新华国茶公司进行乔木稀疏留养的试验来看,其实无性茶叶的主根也很发达,我用了几年的时间,只是改变留养方式的,放养的部分主根已近二米长,而密植、矮化的主根只有一米多长。这里我举个实例:今年雨量大,很多茶地坍塌,黄龙山的曼歇坝茶厂的台地茶种于1963年,品种是勐库大叶种,坍塌下来的树根有1.5米左右长;而新华国茶公司的茶叶种于2008年,用无性系良种种植,2016年开始留养,树高2米多,树主根很粗壮,经测量有1.8长,目前两个标本样还放在公司。茶树的树龄一千年相当于人的一百岁。茶叶无性繁殖技术的推广只有30多年,未来茶树的寿命有多长?只有我们的子孙才知道。过几年市场上又推出“无性良种乔木茶”也完全可能。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茶叶生长的好次取决于五个要素:土壤成分;自然环境(海拔、光照、降雨等);茶叶品种;种管模式;加工工艺。茶树生长在杂石中(烂石),土石壤间有空隙,积累的各种矿物质成分更丰富,更利于根系生长,茶质就更好,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都抬高了“岩茶”的身价;栎壤也就是我们习惯称的土夹石,土壤透气性好、保水性强,茶树吸收的矿物质成分丰富,茶质好些也就自然;纯黄土的壤土容易板结,透气性不好,茶树根系长得浅,吸收深层土壤的矿物质少,茶叶品质会更次些。所以茶树越大、树龄越久的根系就相对越长;土壤疏松的更有利于根系生长,更多吸收自然物质养分,古茶树不需要人为施肥也能旺盛生长上数百年乃至千年,道理也在于此。

茶适“阳崖阴林”

“阳崖阴林”我理解的“阳崖”指向阳的坡地;“阴林”应同“荫林”,遮荫的树木。植物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茶树需要阳光,也喜一定的遮荫度,遮荫度在40——50%为宜。同等条件下,向阳面的茶叶品质会好于背阴面的,有合理遮荫度的品质好于整天太阳暴晒的。

从云南各地的古茶山如普洱市的景迈山、金鼎山古茶、凤凰窝,版纳州的易武、布朗山,临沧市的冰岛、昔归等名茶山即可得到验证。云南解放后种植的茶园模式为高产密植型,连片规模化发展,也就形成把树林清除,以开台地种植的现代茶园模式(即台地茶)。

但近几年来普洱、版纳、临沧等茶叶主产区都在实施生态茶园改造,也就是在原来单纯只有茶树的茶园中重新种植适当的遮荫树,逐渐恢复生态系统,有条件的地方提倡进行稀疏生态留养,说直白些,就是恢复老祖宗的种养模式。

茶“紫者上,绿者次”

在云南众多的茶叶品种中“紫茶”一直有些纠葛不清。紫茶是茶叶自然进化或人类栽培茶叶的漫长过程中,受地理环境、气候、阳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引发茶叶基因突变而成的变异品种,因茶叶中花青素含量高于其他茶叶,茶叶颜色呈现紫色,人们把这类茶叶统称“紫芽茶”。陆羽的“紫者上”,用现代科学解释为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高,花青素被称为“植物软黄金”,具有非常好的抗氧化等功效。

紫鹃茶因为花青素含量比传统的紫芽茶高,整棵树都显示紫色,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普洱茶从诞生起“大树茶”就是它的标配普洱茶名字始于1729年雍正皇帝的封赐,但这个茶之前就存在着。民国以前人们种植茶树一般采用“满天星”式,即自然随意的开塘种植,放养成高大的茶树。

所以目前普洱茶界推崇古树茶,是长期市场形成的,只要普洱茶还存在于市场,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共知不会轻易改变。无论是在北京故宫里幸存的“万寿龙团”贡茶,还是印级茶、号级茶、88青、001、奥运国茶等,都离不开古树茶(大树茶)的身影。都在讲古树茶更好喝,但为什么古树茶比台地茶和小树茶好喝?综合上述,古树茶好喝是因为其树根扎的深,更多吸收了土壤深层的矿物质。所以我认为如果树茶留养方法不得当,即便茶树树龄过了百年也不一定好喝;如果留养方法得当,即便茶树树龄只有几十年也会好喝。古树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财富,同时我们又留给后人什么?

新华国茶茶室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圆通街58号连云宾馆内

古茶树的概念需要正本清源!

古茶树的定义,以什么时间点来划界?都存在着争议。

首先需理清古茶树、古树茶、古茶山之间的关系,有了古茶树才有古树茶和古茶山。

什么是古树茶?

目前云南省产普洱茶的主要州市、县许多都出台了《古茶树保护条例》,已形成以下共识。

“古茶树是指茶树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大茶树的总称”。但单纯用“一百年”来介定也有瑕疵。

如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大量种植的茶树已有六七十年、近百年的树龄,这类茶树全省面积在百万亩以上,这些不应是条例保护的范围和目的。  

我斗胆来修改一下定义,以供参考。

“古茶树是以民国元年(1912年)为分水岭,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以人工栽培和自然生长的稀疏乔木型种养模式的茶树总称。”

选择民国元年为划分的时间点。

一是大家方便记忆;

二是民国时期有部分留洋学者从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带回茶树高产密植的栽培技术(台地茶)和机械加工技术;

三是稀疏乔木型种养模式是中国传统的种植方法。茶树树型长得高大,树根会长的更深,是以吸取土壤深层矿物质为主;

釆用矮化密植栽培的茶树,树根长的浅些,以吸取人工增肥为主,这有点像放养的跑步鸡和圈养鸡。

茶树是一种大型乔木树种,其祖先生长在西南地区的原始森林里,能长数十米高,树干要数人才能合抱的大茶树。

目前在无量山、哀牢山、大雪山等自然保护区还生长着许多。

任何植物都有生命周期,中国知名茶学专家虞富莲老师认为“茶树的生命高龄在1000岁左右,这与人类生命高龄100岁相当”。

各地茶王“论证”的树龄都很高,这应该是文化宣传的需要吧!人工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釆摘茶叶,就不断需修剪和釆摘,茶树自然难长得太高大。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凤庆县香竹箐“世界栽培型茶树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茶树。

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我实地考察后作出的判断,这棵超大型茶树是过去当地人坟墓的后土神树。

因其生长的土壤肥沃,周围没有其他树与之争肥,又无人敢去修剪、釆摘,所以成就这棵枝繁叶茂的巨型大茶树。

关于古树茶的概念众说纷纭,我们要在汪洋大海中保有自己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

来源:新华国茶 作者:包忠华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尊重茶山,理解自然,才是对古茶树最好的保护。

茶山某农药推销:“古树要想长得好,松土除草少不了,试试这款新上市的除草剂吧,老班章寨子都在用,现在下单还送三幅生物诱虫板...”

某茶园管理专家:“茶园里不需要其他杂树,不仅会减少古茶树的单位数量,还会与古茶树争抢阳光,养分与生长空间...”

随着古树茶的兴起,这些千百年来都静静生长在古茶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惦记着其叶片价值的人们,开始了无微不至的“呵护”。

更有甚者,盗伐茶园里的高大乔木植物,在古树茶园翻土、施肥、打农药,以为这样能增加古树茶产量,殊不知给茶园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

我们需要为古茶树除草吗?过去放养在茶园里的猪牛鸡是否应该被驱逐?到底应该怎么合理保护古茶树?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聊聊茶山的合理保护。


草地生态系统

相信做过农活的朋友,都知道除草对庄稼的重要性,但在古茶园里却完全没必要,一是养分来源不同,健康的古茶树,有着5000多条根系,会深深扎根于大地,而绝大多数杂草的须根深度还不到20cm,二者可以说井水不犯河水。

二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杂草,其实属于茶园生态系统里的草地生态,具有生命力顽强,涵养水分,自我调节的适应功能。

这些草类植物不仅不会与高大的古茶树争夺养分,而且具备优良的储水性,在雨季时会像海绵一般吸足水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防止了水土流失。

到了旱季时,灼热的太阳会迅速晒干土壤表层的水分,而有野草覆盖的土壤则能坚持很久,可以说只要草类还有存活,古树茶就不会因为缺水而死。

最让人赞叹的是,只要没有不合理的松土除草,或使用杀伤性强的化学除草剂,这些小草就会一直存活下去,默默充当着古树茶的贴身护卫,直到自身消亡。


而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其实也不需要我们去过多维护,之前有茶专家认为,可以通过施肥的方式促进古茶树的生长,其实这种用在扎根较浅的台地茶效果还可以,但古茶树却不适用,也不需要这种施肥方式。

不过对于扎根不深,天生地养的草系植被来说,很需要这些在古茶园放养猪牛鸡时留下的有机粪料,茶山人民的放牧之举,却为古茶园生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也算是无心栽柳了。

混农林型茶园

茶园里混种其他乔木类植物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至清代中期的混农林型茶园,不同的高大树种,小动物与微生物,带来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生态。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很多茶农不再满足于混农林型茶园的较低产量,开始将无收益的高大乔木植物清除出去,并增加种植密度,这种就叫做“纯茶园”。

这就是之前在森林保护未落实时,不断传出有茶农毁林种茶,甚至是屡教不改的恶劣现象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自己砍掉其他树木,为茶树留出空间的做法没错。


其实,且不论多物种共生的多样性好处,也不说古茶树喜湿喜荫喜温,喜欢与高大树木共生的生长习性,单是毁林开荒时造成的生态破坏,就是古茶树难以承受的。

尤其是近些年来,古茶树的被采摘频率大幅提高,已经达到了古茶树正常生长的临界点,遇到干旱及其他自然灾害,很容易出现连片死亡的反常现象。

在前两篇的专题文章中,陆离也介绍过古茶树强大的生命力,但那是建立在健康生长,生态和谐的基础上的,人类的过度参与,很容易让古茶树不堪重负。

因此,我们说保护古树茶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不去过度打扰现存的古茶树,并顺应其生长节律,自然栽种一批小树苗,开辟新的原生态茶园。

具体方式为,以现有的古茶园与名山名寨为中心,在周围挑选自然发芽的实生苗小树茶,并以满天星稀植方式,取代原先的台地密植法。

当然,只有小树还不够,还要用古茶树籽有性繁殖实生苗,栽种在适宜的荒坡,寨子边,百年后,这些小树苗就能长成大树,新茶园也会变成古茶园。

开辟生态茶园

茶友们有可能见过这样的古茶树图片:一株大茶树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上;或是在一片茂密生长的热带森林里,到处都是叫不上名的,长着苔藓的高大乔木。

其实当你真正走进古茶园时,才会发现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在一望无际的绿色宇宙中,古茶树如星辰般点缀其中,分布的十分零散。

套用形容我国少数民族同胞的那句名言,我们便得到了古茶树的第三个本质特征:茶园大聚居,分布小散居,树种上交错杂居。


古茶园中的茶树分布,绝不像台地茶园那般整齐美观,而是带有一种自由生长的狂野美,每棵树之间的间距都很大,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式的分散生长。

而且,这里也不止有古茶树,各种珍稀鸟类和动物都生于其间,香樟、水冬瓜、飞机草等林木丛生,这些“杂树”和茶树的整体数量几乎是持平的。

一方面,古茶树的散落分布确实为采摘带来了不便,过去也不乏茶农爬高采茶不慎摔伤的事情,近些年更是要在茶树周围打上手脚架,以方便采摘,不伤树干。

但另一方面,这种间距很大的散落分布,为茶树树冠的横向生长与异花授粉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每颗茶树所占有的面积更大,也利于养分积累,品质提升。

影响更深远的,是古茶树周围那些看似无用的乔木植物,却极大地提升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与这些邻居的交错杂居,形成了古树茶特有的生态力量。

这样一座具备植物多样化的自然秘境,符合如今农业界大力倡导的“自然农法”,也正是世界上最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理念的茶园布局。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交通成和而万物生焉”。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是对古茶树这一自然瑰宝的最好爱护。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