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第一个发现茶的人

找到约5,052条结果 (用时 0.044 秒)

茶叶是谁发现的?漫话茶史上的三个“第一”

茶是中华民族最早发明且享用的饮料,“始于神农时代,闻于周公时期,繁于唐代,荣于宋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饮茶、种茶、制茶,皆渊源于我国。

第一个发现茶的人:“中华茶祖”神农氏

神农氏是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奉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相传出现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曾发现五谷,教先民农业种植,被尊为农业之神。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就是茶。远古时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那时苍茫的大地上长满了奇花异草,但良莠难分,一不小心就会误食有毒的花草而中毒。神农氏决心亲采百草,以身试毒。

神农尝百草

据说有一天,神农氏因误食毒草,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此时正巧一阵风吹来几片落叶,神农氏随手拣起咀嚼,没想到吃下后顿感精神振奋,中毒引发的不适被一扫而空。于是神农氏把这种树叶拿回去细细研究,称其为“荼”,后成为当时人们解毒的草药。因为是神农氏最早发现的茶,所以后人尊称神农氏为中华茶祖。

当然,远古时代的传说不一定能当做信史,但它起码说明,早在神农时期,茶的功效就被人们所认知。毫无疑问,是我国先人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逐渐发现并了解了茶。只不过,他们把这一集体发现和智慧的结晶,浓缩在神农氏浪漫的传说中了。

第一部茶叶专著的作者:“茶圣”陆羽

陆羽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公元733年,(唐开元23年),被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门市)龙盖寺主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捡拾,带回寺庙养育,起名陆羽。

陆羽在龙盖寺习诵佛经之余,还学会煮茶等艺茶之术,对茶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愿学佛,在12岁那年逃出龙盖寺,到一个戏班里作了优伶。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偶然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当即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经史子集”。陆羽在邹老夫子门下受业7年,19岁时下山,立志于对茶事的研究考察。他结识了当时的竟陵司马崔国辅,遂成忘年之交。

天宝15年,陆羽决心到巴山峡川考察茶事,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书箧相赠,陆羽遂开始了茶学研究的实地踏访之路。他一路上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口不暇访,笔不暇录,寻方问经,锦囊满获。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陆羽随关中难民南下过江。此后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搜集种植和采制茶叶的资料。公元760年,陆羽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公元775年定稿。

《茶经》包括制茶的本源、采制、产地等十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茶的发展演变,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具有百代开创之功,陆羽因此被后人誉为“茶圣”。

人工种茶第一人:“植茶始祖”吴理真

吴理真,西汉严道(四川省雅安名山区)人,号甘露道人,道家学派人物,先后主持雅安的蒙顶山各观院。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53年,吴理真在雅安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被后人称为“种茶始祖”。

清代《名山县志》记载,吴理真亲手种植的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被后人称作“仙茶”。因而“蒙山雀舌茶”自唐至清,一直是朝廷祭天祀祖的专用茶,留下了“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千古名句。

为彰表吴理真事迹,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朝廷在蒙山建“石屋俸祀”,并在甘露井侧立“甘露祖师像并行状”石碑。1984年,著名茶学家陈椽在《茶业通史》称“蒙山植茶为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要。该山原任僧正祖崇于雍正六年(1728年)立碑记其植茶史略,石碑至今尚在,是我国植茶最早的证据。”

作者为民盟北京市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嵇立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好客山东,齐鲁茶韵

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山东是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之一,不仅齐鲁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同样丰富动人。

作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产茶大区,山东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物候特点,赋予了茶叶“叶片肥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丰富内涵,其中黄酮、儿茶素、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同类南方茶叶。

跟国内其他产茶大省比起来,山东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山东各大茶叶主产区,茶叶产业也已成为当地政府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在正史中虽然没有关于齐鲁大地种茶、产茶的确切记载,但是,从文学作品、人物传记和生活札记等资料中,不难发现山东饮茶、种茶和产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茶圣陆羽所着的《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而鲁周公则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茶已经存在于山东人的生活中,但关于山东当地产茶的记载是在唐朝以后。

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在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附近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这一记述对于北方、对于济南茶文化影响深远,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济南已故着名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均有引用。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僧人圆仁西渡入唐求法,曾经游历山东,其所着《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专门记载了在山东饮茶的情况:“从海州直到登州来,山村县人,食物粗硬,爱吃盐茶粟饭”。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种种史料表明,山东虽不产茶,但茶叶贸易繁荣,饮茶品茶之风早已蔚然。


南茶北引,大器晚成

茶树喜湿、喜暖,喜酸性土壤,本为“南方之嘉木”。一代代茶人接力奋斗,克服成活率低、抗旱防冻等技术难关,产自南方地区的名优茶种不断拓展生存极限,开始在西部高原、北方地区落地生根,年年吐绿,形成了如今中国茶区覆盖东起台湾,西至西藏,南至海南岛,北到辽宁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当代山东茶产业起源于的“南茶北引”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山东对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致使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南茶北引”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引种试验下,山东自然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城市青岛、日照、临沂相继试种茶树成功,拉开了北方种植茶叶的序幕。从此,国人的茶杯中有了山东茶。


茶中新秀,名品众多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过多年发展,山东茶产业无论是面积、产量、品质还是效益均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山东茶遍布齐鲁大地。全省有10个市40个县(市、区)种植茶叶,茶园面积达到40余万亩,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达到4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鲁东南沿海、鲁中南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三大茶叶集中产区,孕育出日照茶、崂山茶、泰山茶等一批名优茶品牌。

日照市位于鲁东南部的黄海之滨,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较低,地形平缓起伏,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日照绿茶以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滋味鲜醇清香闻名,深受广大消费喜爱,被誉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之一”。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年产干毛茶1.9万吨,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


崂山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是我国海岸线上唯一海拔超千米的高山,山青海碧,云雾缭绕,气候适宜,有着茶叶生长的最优环境,生产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自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后,经一代代茶人的努力,目前,崂山茶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6亿余元,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

“泰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泰山西麓盛产泰山女儿茶,成茶由青桐嫩芽炒制而成,汤色剔透明亮,饮之回味醇美,有浓郁的泰山板栗清香,素有“茶中板栗”之美称。泰山茶制作技艺将齐鲁大地素有的礼仪文化融入泰山茶道之中,延续了好客山东、以茶为礼的待客之道。目前泰安市茶园面积达5万余亩,产值超10亿元。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9月10日开幕 景迈山古茶林审议倒计时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

Extended 45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时间:9月10日-25日

地点:沙特阿拉伯利雅得

中国唯一申报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01.大会基本信息

10-25September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将于9月10日至25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办。“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中国在本届大会中唯一申报项目。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主要议题是审议各国申报的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项目,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保护进行监督指导。此次大会也将是新冠疫情后首次于线下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

02.大会议程

来源:Unesco官网截图

本届大会在议程总量方面与上一届大会类似,将又是一年审议两年份额的加长版会议。会上将审议原定于2022年审议的25项提名以及2023年的28项提名,共计53项提名。

同时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青年论坛将于9月3日—12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和世界遗产地哈萨绿洲举行,主题为“展望: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下个50年”。

第五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线下论坛也将于9月11日-15日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与遗产大会同时举行。

本届遗产大会将审议的提名地名单及中文译文(2022年提名项目)

本届遗产大会将审议的提名地名单及中文译文(2023年提名项目)


03.中国相关议程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2022年的申遗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本届大会上接受审议,景迈山申遗项目于去年9月顺利完成ICOMOS实地考察评估,ICOMOS提交评估报告“符合标准(iii)(v),建议无保留列入”。意味着其有望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云南省的第6项世界遗产。

普洱景迈山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普洱市惠民镇景迈山。该地区所在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栽培茶的发源地和目前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茶树的分布中心,因而被称为“世界茶源”。公元10世纪开始,布朗族和傣族先民相继来到景迈山栽茶种茶,历经千年,创造了独特的景迈山茶文化景观。申遗的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1927.85公顷。

景迈山地形示意图来源:UNESCO官网

古茶林与森林相伴

景迈山现存5片保存完好的古茶林,景迈山古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250-1550米之间的山坡上、村寨周边、森林之中。由连接森林、古茶林、水源地森林和山下河流的垂直土地利用系统共同组成。

布朗族利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的特点,开发了“林下种植茶叶”这一农林系统,包括驯化并在高大乔木下种植野生茶树。古茶林形成了垂直分布的三层植物群落:高层的高大乔木、中间的茶树和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这一方式保护茶树,促进其勃勃生长。


蜂王树摄影/洪英喆

9个传统村寨

傣族传统村寨:景迈大寨、勐本、芒埂、糯岗老寨

布朗族传统村寨: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翁基、翁洼

这里的人们信奉万物有灵论、南传佛教和茶祖崇拜。帕哎冷是布朗族部落首领,是在这一地区第一个发现茶的人,因此被奉为布朗族茶祖。每个村寨由一座神山护佑,村寨照管古茶林。村寨均有一个寨心,用于宗教仪式和社交聚会。传统木构和瓦顶干栏式传统民居,虽世代演进,但是整体建筑风格依然保存。

糯岗老寨摄影/王文贵

环绕的防护林

在古茶林之间是3片分隔防护林,即景迈—糯岗、糯岗—芒景和景迈—芒景分隔防护林,总面积617.65公顷。它们用于保护古茶林免遭强风和病害侵袭同时作为村寨的界线。同时也是村落重要的水源林,有效地维护了古茶林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确保整个景迈山古茶林持续传承。

防护林摄影/洪英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视频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城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将会在本次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评估、审议。大会将讨论五项遗产的保护情况,并给出相关的保护建议。

世界遗产是过去的馈赠,是今日的生活,是我们留给后代的礼物,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都是不可替代的生命和灵感的源泉。

让我们共同期待景迈申遗成功!

来源:YNC自然与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79条结果 (用时 0.04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