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益茶道艺术中心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旅融合”巨大发展潜力如何释放?日本“茶旅胜地”静冈这样做

编者荐语:

茶旅融合是近些年来的热词,但真正要做好茶旅融合,却不能仅凭一时头脑之热。现实中的茶旅融合,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来统筹考虑和务实推进,否则容易陷入“看景很美,做事很累,算账很苦,回顾很悔”的状况。

今年伴随着乡村振兴局成立、《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乡村发展的落实有了组织机构和法律的保障。而市场对乡村文旅度假产品的需求近年正呈井喷之势。因为在经历高速工业化经济发展后,返璞归真与回归自然成为市民摆脱城市牢笼的最爱之一,而乡村的淳朴文化与宁静的自然条件则是他们的首选。

乡村茶园 (图源:摄图网)

但囿于土地政策、基层治理、人才不足等多方面社会深层次原因,近年中国乡村文旅深陷低端化、同质化、城市化的泥潭,长期在结构性供需不平衡中挣扎,市场上成功的乡村文旅创业案例寥寥。其中在茶旅融合这一细分市场,在过去几年虽取得长足发展,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

北京天下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增永对新旅界(LvJieMedia)指出,“茶旅融合要结合当地实际来推动,不能流于搞形象工程。茶企毕竟不是专业旅游企业,所以从茶企角度而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茶旅有机融入企业整体经营,比如,是作为独立盈利项目来运营?还是作为品牌推广窗口和招商手段?或者仅仅是希望卖点茶叶?”邓有二十余年食品与茶叶行业工作经历,曾先后担任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总经理、大益集团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日本静冈茶园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新旅界解剖了世界著名茶旅圣地——日本静冈茶园案例,其茶旅景观化产品化、销售组织化系统化和深加工产业链化,相信会对中国乡村文旅同行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茶旅力促老经济“发新枝”

静冈县位于日本中央部,地处东京和大阪之间,旅游可进入性强,气候温和适合四季旅游,以富士山和伊豆地区闻名,富士山、伊豆和绿茶已成为静冈旅游的三大吸引物。该县茶园面积近30万亩,占日本茶园面积42%以上,日本70%的茶叶销售在静冈县完成,⽇本主要的茶叶研究机构、茶叶机械设备制造商和大型茶企也都聚集在静冈县。

在日本静冈茶园可以看见富士山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而自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静冈县“茶草场农法”认证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以来,经过长时间系统性的传承发展,至今静冈已经成为日本茶文化旅游的圣地,各类古老的茶文化元素都被运用到旅游开发中,传统经济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所谓“茶草场农法”,即是将茶埂附近的草、叶子等割下来铺在茶埂上,既能使茶叶地接受更好的阳光照耀,同时提高土壤肥沃度、保湿保温能力的耕作方法。这种农业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传统耕作方式不仅可增产和提高茶叶质量,还能保护环境,符合自然规律,代表着农耕文明和生态农业的沿袭。

静冈县产业振兴科代表世卓在接受爱奇艺视频采访时回忆,“事实上全世界95%的绿茶都产自中国,作为小量绿茶农业产地静冈县想在国际上生存,必须把‘农草场法’作为宣传重点,通过茶叶周边产品来开发拓展产业链 。”静冈县牧之原茶工厂代表屿崎治利补充,“早在2014年,从日本国内来看,年轻人已不再喝叶子茶,茶叶销量不断下降,于是我们考虑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从这一角度出发一点点增加项目,包括采茶、品茶、学习沏茶的方法……”

日本静冈茶园 (图源:日本国家旅游局官微)

如今置身静冈茶园,游客能享受到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首先,能看到景观化的绿茶种植,除了种植规模,静冈尤为重视种植的景观化,采用机械化种植,适用统一的模式,以保证种植的整齐美观。美丽的茶田成为静冈的绿色基底,改变了原有的景点式旅游,增加了静冈的整体魅力。据《茶周刊》记者杜海川实地考察看到,茶园确乎是静冈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乘坐新干线或在高速公路开车经过,常常被漫山遍野的大片茶园所吸引。邓增永在实地考察静冈茶园时也不胜惊叹静冈茶园之“曼妙”,而此种景观是建立在统一规划和适合机械化高效种植作业基础上,而中国茶园多是适合人工种植作业,在效率方面大相径庭。

其次,茶旅全方位融合,静冈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产品系统、成熟。其中工业旅游上构建了三大工厂体验,包括:1、现代化茶叶工厂观光;2、专业化、趣味化的茶相关课程学习;3、创意性、精品化的茶及茶周边商品选购。而在乡村旅游上构建了六大农家体验,包括:1、茶园观光;2、茶叶采摘体验;3、日本茶道、茶艺学习;3、正宗的茶席体验;4、传统茶厂观光,学习日本茶传统的加工与制造顺序;6、住宿茶农家,特色美食品尝及制作,听茶农们讲过去的故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旅产品的重要空间载体“茶叶博物馆”,于1994年由静冈县政府补助经费着手筹建,后在1998年开馆营运,占地18900平方米,分为停车场、展示楼、商业楼、茶室和日本庭院。其中,茶博馆还恢复建造了江户时代的大名茶人小掘远州的茶室和庭园。至今邓增永依然清晰记得,在参观静冈茶叶博物馆时,同行的同事几乎每个人都买了包括茶香皂、茶袜、茶毛巾等茶深加工商品。在邓看来,茶叶目前在日本人生活中的融入度要比中国高得多,其茶深加工产业发展得较早,目前已经形成完整且较成熟的产业链,而中国在深加工环节虽早有探索和一定深入,但就系统而言尚需持续的发育,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他建议,中国茶旅经营者要考虑清楚自己该类产品的本质定位是茶叶销售或品牌体验,还是旅游产品售卖,两者有着行业本质的截然不同。

游客在茶园品茶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至今,静冈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

第三,加强对新式茶饮的创造和传播,同时花大力气开发茶周边产品。与专家合作创新喝茶方式,使之适应现代西式饮食习惯和简便生活;鼓励开设绿茶咖啡馆,并导入研讨会和讲座功能,培养消费习惯;推广围绕茶器、茶食、茶叶进行创意研发的新式茶饮用方法。

抹茶 (图源:摄图网)

杜海川至今忘不了静冈县以茶为主题的“丸尾原”餐厅,其特色是所有菜品都选用当地茶叶制作,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茶叶天妇罗,此外,茶叶面条、牡蛎茶豆芽、抹茶涮肉、融入茶叶成分的茶盐和茶甜点……将茶完美融入到日本传统的怀石料理中去。用餐时,头发花白的奶奶级服务员一丝不苟地为每一位食客更换餐碟、上下菜品的样子令人印象深刻。当时一位中国同行者回忆说,看到门口迎接他的“银发族”服务员行跪拜礼,有些不知所措,腿一软差点也跪了下来。

丰富体验背后“有文章”

“茶文化遗产旅游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其发展规划涉及政治、人文、经济等多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参与,离不开相关的政策扶持,且同时要带动参与各方之积极性。”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张灿强曾如上分析。

挂川茶田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静冈茶旅圣地之形成首要得益于当地政府较早制定出可落地的科学规划,2014年3月,静冈县制定“富士之国茶之都静冈构想”,为了充分运用本县与茶有关的资源,建立静冈茶品牌,实现有茶的健康而富裕的生活,决定推进“茶之都静冈”的建设。杜海川回忆,静冈茶之下还有不少地域品牌,包括挂川茶、菊川茶、牧之原茶、袋井茶等,各市都在交通要道竖起当地茶叶品牌的大字招牌。

而据睿途旅创研究发现,“富士之国茶之都静冈构想”集中体现在四大核心举措:1、占领国家品牌高位,构建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地方茶品牌的集聚地;2、茶旅全方位融合:茶+乡村旅游,茶+工业旅游;3、产业精细化发展,传统茶叶产业+茶叶衍生产业;4、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能够学习茶的历史与文的环境,加强对新式茶饮的创造与传播,从小重视对孩子们茶文化的教育。

坐在蒸汽机车内可以看到茶田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另据一诺农旅规划研究显示,在日本各级政府以科学规划为依托,建立“区域旅游开发平台”,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产业融合打造休闲农业产品,以区域旅游开发为实现平台,以整体营销为推动手段,最终实现休闲农业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促进,将有效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和产业聚集区。

曾在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研修的宁波奉化区老科协会员、奉化林特总站茶叶专家、奉化曲毫创始人方乾勇指出,日本为农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要比中国高效得多。“在中国的管理体制内,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并没有紧密的利益联系,可以去乡下跑,也可以不去跑,可以多做一点也可以少做一点,完全看个人责任心。日本则有农协提供全方位服务,农协的工作人员干起活来尽心尽力。在日本,农民种茶、制茶不用伤脑筋,只要按照标准,规范操作即可,而且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就是农协的事情。”

据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粮食、农村、农业基本法》为依据,为该国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建立了健全的法规体系。同时结合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保证该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在技术支持、公共设施完善、财政支持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扮演了推动者角色;通过搭建合作框架,农旅携手合作,推广休闲农业,满足旅游的新兴需求,在促进城乡交流的基础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民间协会组织在休闲农业发展中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区域农业发展、农业活动宣传、农业产品研发、农业科普教育等方面推动农业发展,进行宣传、研究、培训等多种公益性工作。

茶园及楼群 (图源:日本静冈县国际经济振兴会上海代表处官微)

经新旅界梳理发现,静冈茶全产业之发达与其实用性、针对性的茶叶科研密切相关。据悉,日本茶叶科研重视程度高,在静冈县设有国立茶叶研究所和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两个茶叶科研机构。其中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08年,所内设有本场、富士分场和农林短期大学茶业分校,研究人员20多名(2016年前后)。主要开展栽培研究、育种研究、土壤肥料研究、病虫害研究、制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茶业技术培训等。

而在茶文化传承与创新上,静冈除了致力于创造能够学习茶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外,更是重视对年轻一代的茶文化教育。据了解,静冈茶园极其重视对相关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播:专业机构联合举办研讨会、茶文化讲座等;制作通俗易懂的茶文化、茶产业宣传册并广泛发放;广泛推广日本茶道,为学生、游客等创造体验日本茶道的机会。从2009始,静冈会议艺术中心每年都举行“世界茶节”,节上有丰富多彩的诸如茶叶展销会、茶学术会议等活动,这些活动为世界茶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仅提升了静冈茶园的知名度,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专业茶客,刺激了茶园旅游发展。

在对年轻一代的茶文化教育上,静冈还积极与茶叶协会、茶叶生产者等合作在学校举办茶文化讲座,以及提供采茶、制茶、泡茶等体验机会;推进学校提供饮茶的设施和环境,从小培养饮茶习惯;与茶文化体验设施生产机构合作,通过小、中、高中生的茶道体验,创造学习礼仪和款待礼节的机会。

云南普洱茶园 (图源:摄图网)

自2016年以来,一座座“茶叶小镇”在中国各大茶叶种植地区拔地而起,但在特色茶产业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均存在着明显短板,包括茶产业链条短,结构层次浅,产品附加值低,文化体验弱,文化传承重视程度不足,同质化高,体验场景少,客群单一等问题,不胜枚举。“中国茶旅发展是一个新业态,要取得长期发展,与中国经济息息相关”正如中山市大尖山红茶园总经理黎宇行如上所清醒洞察。相信静冈茶园对行业的启发或许不仅局限在“茶旅”这一单一命题上,文化IP化,创意化,产业精深化,多元化,场景多样化,体验化,产品时尚化,创新化都是文旅融合的关键命题。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引领·活力·融合 :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

10月25日,为期4天的国茶盛宴——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称为:2021华巨臣北京茶博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茶博会自筹备起,便受到各地茶企、专家学者、茶人、茶友们的高度关注。在这4天里,大家相聚帝都北京,一同品佳茗、淘雅器、赏赛事、听论坛、追溯源、探发展,共襄盛会!

1名企荟萃,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25000㎡,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强势集结来自全国多个名茶产区原产地的800多家知名茶企品牌。展品囊括六大茶类、茶具、茶器、紫砂、陶瓷、红木、茶食品、茶服、茶包装等茶产业全产业链高端产品。

六大茶类品牌企业悉数登场,带来品牌经典热销产品,多家企业更在现场发布最新产品,为参展观众带来丰富的口感和体感体验。茶器品牌针对不同喝茶场景进行创新升级,带来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的高品位、高颜值茶器具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优选展商

普洱茶:大益、中茶普洱、天月老茶仓、福海茶厂、明泽藏香、云南龙泉、滇南古韵、普作号、干仓之味、昌泰、冰岛印象、元鸿、老曼峨、味茗堂、墨江米地、胜乐文化、崇然堂、古茗坊、坝糯、古茗道轩

特种茶:陈皮村、岁月陈皮、德定福、东甲堂、添喜事、华彤、会见、上广皮、优皮汇、甘云号、和德坊

黑茶:湖南中茶、中茶六堡、雅雨藏茶、天誉

红茶:云南龙泉、凤印、润思、天之红

绿茶/黄茶/花茶:安徽省茶业集团、闽榕茉莉花、徽甄堂、天润黄茶、正德号、王光熙·松萝、春伦

白茶:中茶蝴蝶、白大师、万氏留香、大与茶号、古御林

乌龙茶:中茶海堤、天池单丛、曲溪、珍仙岩、帝界、天甘、天号岽

茶器工艺品:景德镇陶瓷展团、三鼎陶瓷、坊巷香城、朋涛窑、陈氏定窑、隐玺堂、廖达、运增窑、博远堂、小马哥、道道一壶、隐廬、自在集

紫砂:范建荣、吴芳娣、史志鹏、周荣金、周寅福、刘根林、海派紫砂、匠兴之路、徐燕、许学军、戴春华

老茶一条街:老茶号、尚品陈、佳韵、雅品汇、宏鑫、老六安、普园春

2人气高涨,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京津冀,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2021华巨臣北京茶博会基于茶业全产业链的平台优势,广泛深入京津冀、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茶叶市场,吸引了十余家专业买家团体、知名茶叶组织机构,以及茶叶经销商、投资商、茶楼茶馆、集团大客户等大型采购团体前来参观、洽谈,贸易效果显著,推动深化互利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创造展销对接的良好契机。

4天的展会,每一天都人气爆棚,茶情不减!展馆内热闹的气氛与馆外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管是专业采购商还是普通市民朋友,采购热情高涨,呈现出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好的参会服务,此次展会组委会还联合多个品牌茶企策划了“一人一杯·百佳品鉴会”。茶友不仅在品鉴会上品尝到了品牌优质好茶,更与参展企业现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到更多产业资讯和品牌信息,获得更好的参展体验,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饮茶需求。

3国茶正潮,推动产业融合多元化

2021华巨臣北京茶博会倾力打造2021“最也国潮”传统文化大会,联合京津冀商协会、茶文化培训单位、茶馆等机构,云集百位茶人,推动茶文化与不同行业文化的多元融合,创新演绎东方诗意美学,带来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和互动性的活动,缔造一场国潮嘉年华!

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

10月23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获得《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支持的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成功举办。论坛以“顺势而为”为主题,汇集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索新趋势与疫情之下中国茶馆的蜕变之路,从传统到跨越,促进茶馆行业的互助交流,推动茶馆多元化融合发展,通过行业大咖“共振”,助推茶馆业“共赢”。

汇聚茶业精粹,探索茶馆未来!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圆满落幕!

CTE2021中国(北方)茶教育论坛

10月23日,由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天津市茶业协会、万铭道茶书院、北方茶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CTE2021中国(北方)茶教育论坛圆满落幕。论坛以“传承与创新,茶教育助力三产融合”为主题,邀请北方茶教育领域权威专家齐聚北京,分享教育新思想,解读新形势下茶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茶教育未来的革新之路!

兰亭序·曲水流觞

展会期间,啸月薰风醉、织梦·红楼梦中人沉浸式文化体验、文人四季·生活美学、一盏白茶洗尘心、品大益滋味,观茶道之美、在茶饮、申时茶会、“又见兰亭”小茶人诗茶会、北京古岩芳茶业“清秋茗醉”岩茶品鉴会、大音希声曲水流觞—国音雅乐琴筝专场雅集、"我持阳羡一丸土、紫玉金砂.原矿泥料展"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在曲水流觞区成功举办!以茶为媒,寄山水之情,展现极致浪漫的茶美学生活,吸引了众多茶友观赏驻足,与“茗”共舞!

2021中国非遗茶文化盛典

10月22日,“2021中国非遗茶文化盛典”在茶文化活动区成功举办。此次盛典以“盛世茶兴,五千年传承”为主题,云集了一批活跃在茶文化和非遗文化界的专家与大咖,带来高端论坛、技艺展示和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对我国茶产业发展、非遗茶文化,以及与茶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和展示。

盛世茶兴·五千年传承丨2021中国非遗茶文化盛典成功举办!

“国潮茶生活”系列活动

本次“国潮茶生活”系列活动精心策划了国潮系列单品、“国潮茶生活”——三行情书征集大赛、“最也国潮”网红茶空间打卡等主题活动,用创意联结茶与文化,让茶文化焕发生机,与时俱进。活动通过充满趣味的创新活动方式带来全新的饮茶体验和参展体验。

至此,2021华巨臣北京茶博会圆满落幕!华巨臣作为茶行业的领先企业,将一如既往践行责任,不断创新与突破。兴茶利民,步履不停,下一站,我们南宁见!

来源:华巨臣北京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安溪统筹做好“三茶”文章

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安溪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据悉,安溪县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大县之一。去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60万亩,茶叶年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320亿元,是我国茶业基础管理最精细、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配套最齐全、茶叶电商最发达、销售渠道最畅通的产茶县,安溪铁观音成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外商最熟悉、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

农遗助农,提升茶文化影响力

2022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参与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安溪以茶界“双世遗”为抓手,推动生态、制度、人才、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生态方面,实施茶源保护工程。制定《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和《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铁观音农遗核心区实行原生态保护,开展古茶树种质资源普查、立碑和挂牌,推动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农遗景观提升,促进铁观音农业遗产活化利用。

制度方面,实施茶村自治工程。在遗产核心区10个重点茶村,探索农遗保护“村级自治”模式,建设非遗传习所、研学坊和度假旅游茶庄园等,打造一批农业遗产保护典范村,让茶乡留住“乡愁”。

农业遗产保护典范村之一西坪镇尧山村。

人才方面,实施茶人培育工程。建设全国唯一一所涉茶公办本科院校——安溪茶学院。启动实施茶叶非遗技艺“长青计划”,举办安溪县2022年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有效搭建传、帮、带平台。健全茶业人才队伍梯次培养机制,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每年建设10个技艺传习所,培育100名茶业领军人人才,2000名新型职业农民,完成茶业技术培训2万人次以上),为茶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安溪县2022年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开班仪式

文化方面,实施史迹调查工程。成立安溪县茶史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各界全面征集安溪涉茶历史见证物,进一步挖掘整理安溪铁观音“双世遗”的内涵,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讲好安溪茶故事。在推动茶文化演绎传播方面,安溪不遗余力、多管齐下。扩充安溪县茶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人员队伍,创排《香望》等情景茶艺,创作《古厝听茶》沉浸式茶艺情景剧。举办“戏古茶香·围炉煮茶”文艺惠民演出,在溪禾山铁观音文化园等景区常态化展演。创编高甲戏《李光地》《莫耶·延安颂》等作品,融入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元素,获得全省戏剧会演一等奖。连续10年举办原生态茶歌邀请赛,传承保护安溪铁观音习俗文化。推出大型茶文化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以歌舞、戏剧、南音、茶艺等多元化艺术形式,演绎安溪铁观音的前世今生和精湛制作技艺,展现安溪人“靠自己骨头长肉”的精神特质。邀请大型茶文化史诗音乐剧《茶道:一叶乾坤》在安溪公演,融合3D全息技术,将中华茶文化和安溪茶香氤氲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多措并举,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安溪坚持产业带动,围绕质量安全、品牌建设、产业链条、销售渠道、茶旅融合等方面,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

基础管理扎实,茶叶质量安全。在全国率先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去化学农药化等“双减”行动,创立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在全国首创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近6年来,安溪茶叶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连续16年出口茶叶100%通过进口国官方质量检测。

品牌建设显效,品牌族群强大。打造形成以“安溪铁观音”公共品牌为核心,八马、日春、华祥苑等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品牌族群。2022年,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1430亿元,名列全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齐全。茶叶精深加工方面,安溪是全国重要的多品类茶叶加工基地,县内茶企共500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规模以上茶企82家;拥有禅心缘、桃源有机茶场、佛罗花、益酩茶酒酿造等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开发新一代功能性茶产品,向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日用化工、茶生物提取等行业延伸;茶配套方面,持续壮大茶机械、包装、器具、物流等,培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

茶叶市场活跃,销售渠道畅通。线上方面,与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抖音等头部电商合作,开启全民电商时代。全县共有淘宝镇10个、淘宝村57个,2022年,县域茶叶电商销售收入已达80.47亿,占全国茶叶电商近1/4的市场份额;线下方面,县内外茶业营销人员达30万,在全国有4万多家茶店,掌控着全国50%以上的茶叶营销渠道,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茶、卖全茶”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全国重要茶叶集散地,每年从安溪销售出去的各大品类茶叶达20万吨以上,县域茶叶交易量全国第一。

八马茶业电商智能仓工人们正忙着发货。

茶旅融合发展,产业生态丰富。创新“现代农业+文旅”发展模式,在全国率先发展茶庄园业态,建成39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园,“海丝茶源·茶旅圣地”线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0年中国美丽乡村旅游(秋季)精品线路,每年吸引120万人次以上的“铁粉”莅临安溪体验消费。

云岭茶庄园。谢旭东 摄

数字赋农,提升茶科技支撑力

安溪坚持以茶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安溪茶产业始终走在中国茶界前列。

搭建科研平台,培育创新沃土。建成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字号科技平台,在茶叶绿色发展、茶叶加工、茶机械智能化、茶叶质量安全等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举办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以赛事为载体,搭建茶科技创新交流应用转化平台,吸引了全国245个团队,总共1535人参加,其中,198个博士,725个研究生,涵盖1470个专利(软著),385个发明,共评选出优质创新成果37项,乌龙茶智能加工等10个项目落地转化。

密切产学研用,构筑科技支撑。与中科院、中茶所、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设中国乌龙茶研究院、国际乌龙茶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茶叶精深加工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基础课题研究和应用课题研究。

打造数字基座,建设智慧茶业。成功发射安溪铁观音一号和二号卫星,全面加快茶园数字管理步伐;建设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总投资超30亿元,提升产业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能力水平;建设并持续提升“151” 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即“一平台、五应用、一支撑”(“1平台”即安溪“数字茶业”云平台,“5应用”即安溪铁观音数字地标监管平台、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茶叶气候品质认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建设、茶都交易市场一品一码标准化改造,“1支撑”即天空地一体化安溪县茶园生态种植及其全流程监测工程),通过数字赋能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构筑智慧茶业县域。

“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安溪县有关领导表示,下一步,将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立足安溪,放眼国际,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至2025年,茶叶全产业链产值 350亿元,努力打造引领业界、全国最强、世界知名的茶业制造中心、茶叶交易中心、茶配套生产中心、茶业数字中心、茶业科技创新中心、茶文化旅游中心、茶业金融中心,建设现代茶业强县。

来源:人民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