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叶红茶有那些

找到约19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云南白茶也有春天(上)

谈到云南的茶,通常大家提起最多的可能是普洱茶、红茶,但实际上,云南也有绿茶、乌龙茶,当然也有白茶。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发展,云南白茶逐渐浮出水面,市场上品类繁多、花样百出的云南白茶如雨后春笋一般争相出现。

从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来看,云南白茶可以称之为是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到现阶段的“第三极”,它在当前云南茶叶市场中的表现极其活跃,是云茶产业中极具爆发潜力的板块。

在未来,也很有可能与普洱茶、滇红茶一起,带动云茶产业大步向前跨越。

大道至简的云南大叶种白茶

云南白茶,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望文生义”,即从字面理解为“云南的白茶”。但这样往往会产生歧义,比如,是“在云南生产的白茶”还是“以云南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是“外观显白的茶”还是“以白茶工艺制成的茶”?

市面上叫白茶的不少,概念也很容易混淆,比如一说到白茶,至今还有人认为是安吉白茶,显然这样定义是不准确的,会导致理解偏差。因此在准确定义云南白茶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确立一个依托标准。

虽然云南白茶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但既然云南白茶从属中国茶的品类,云南白茶所依托的标准就是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白茶。

陈椽教授在1978年发表的《茶业通报》上的《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一文中指出:“茶叶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以及应用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并在白茶分类纲目里明确提出“白茶的品质特点是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初泡无色。

要求黄烷醇类轻度地延缓地自然氧化,既不破坏酶促作用,抑止氧化,也不促进氧化,听其自然变化。一般制法是经过萎凋、干燥二个工序。”这里陈椽教授从工艺和品质对白茶有了严格的定义,白茶是明显区别于六大茶类中的其它茶类的一类。我们这里所说的云南白茶,也是指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白茶类。

但云南白茶又因为地理位置、原料品种的不同,有了区别于其它地区白茶的品质,因此,云南白茶的制作原料,只能是云南区域范围内的茶树鲜叶为原料。

有了这两个前提标准,云南白茶的概念水到渠成:云南白茶是以符合产地环境条件下的云南境内茶树为原料,按“六大茶类”白茶工艺制作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云南白茶分为散茶和压制茶两大类型。

由于云南茶树鲜叶原料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为主,再结合云南白茶定义的基础上,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定义也相应而生。

比如2021年实施的《云南大叶种白茶》(T/YNTCA 007-2021 )团体标准中就指出: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精制、蒸压定型干燥或不蒸压定型干燥、包装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按外形分为云南白茶散茶和云南白茶紧压茶。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大叶种,也造就了云茶。简单梳理一下云茶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还是风靡一时的滇红、滇绿,无一不是外来者提前嗅到商机之后推波助澜下起势的。

他们为什么而来?显而易见,只能是那片大叶子。这说明历史上以小叶种茶为美的品饮标准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品质的追求不止于好看、香甜,对茶滋味的醇厚度、丰富性和耐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南大叶种品种众多,品种的多样性决定了茶叶品质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特点。这些大叶种叶大芽丰,水浸出物含量高,因而都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特点,即茶叶的醇厚度和耐泡性。

大叶种有丰富的滋味与香气,是茶叶香气转化的基础,从口感上来讲,大叶种比小叶种茶制成的茶味道浓烈,层次丰富,经久耐泡,比小叶种茶香气更持久,抗氧化效果也强于中小叶种。

在外来茶人的带动下,云南本土茶人开始觉醒,云茶复兴依托的一大法宝就是云南大叶种。

大叶种托起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普洱茶虽然经过百年断代,但又再次被港台广东沿海地区所认知、喜爱,又将这种文化输入内地。

普洱茶也因为有了大叶种原料和保持活性的工艺,能够在漫长时空中保持生命力。红茶,也是,因为有了优质的原料基础,试制出了滇红这样的中国名茶。包括绿茶等,都呈现出与其他制茶地区完全不一样的品质特征。

因此依托云南大叶种原料基础的云南白茶,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渊源的。虽然云南白茶起步较晚,但追溯制茶技术的发展史,你会发现,最早的制茶技术出现在以茶为祭品的春秋时代,制茶只有一个步骤:生晒。类似现在一部分白茶的制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白茶是中国最早的茶类。

当世界开始承认茶树的发源地在以大叶种茶树为主体的云南时,以原始生晒为工艺的云南白茶瞬间成了六大茶类的始祖。从普洱到滇红,从滇绿到回归到云南白茶,可以说,云南大叶种,托起了整个云南茶产业。

优秀的大叶种基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绝佳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云南大叶种白茶天赋异禀的特质,白茶工艺不炒不揉,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是所有茶类中对内含物质破坏性最小的茶类,在简单的工序中恰到好处地实现内含物质的转变,生产出品质完美的云南白茶,是对大道至简的完美诠释。

极具潜力的增长极

云南普洱茶,之所以能成为云南茶的支柱产业,占据中国茶产业的半壁江山,这与其中内含物质丰富、经久耐泡的大叶种原料功不可没。

通过对不同产区优质白茶样的感官审评对比,追溯其原料品种的来源,我们发现,那些使用中大叶种的原料制成的白茶各项指标更出色,而这正是云南茶树品种资源的优势。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辽阔,茶树代代繁殖发展,并在广泛地区传播、种植和驯化,云南大叶种本就是原产地的特色茶种。又因长期受各式各样的自然气候、生态条件的影响,加之人工不断选择、培育,形成了极其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在全国认定的全国茶树良种95个中,云南省有勐海大叶、勐库大叶、凤庆大叶、云抗10号、云抗14号等5个品种。

其它如景谷大白、景迈大叶、邦东大叶、忙肺大叶、南糯山大叶、雪芽100、易武绿芽等传统地方大叶良种更是不计其数,这就为云南白茶优质原料的选择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我曾经采访勐海大叶茶厂的总经理黎琳,她谈道:“经过长期实践,我们认为云南大叶种白茶原料的内含物质是最大的优势,因为白茶是一种后醇化茶,内含物质的丰富性,决定了产品的醇厚度,这意味着云南白茶有良好的陈化空间。”

在一份对不同产区新制白茶和有年份的老白茶(月光白)做品鉴的对比报告中显示,在鲜爽度和香气浓郁度方面,其它产区白茶表现更出色,在甜度、醇厚度和耐泡度上,则云南白茶更有优势。此外陈年老白茶的转化方面,以大叶种为原料的云南白茶表现更为出彩,这也是云南大叶种白茶的一大优势。

云南普洱茶,正是有了大叶种基因的原料做后盾,才有了越陈越香的非凡气质,在中国茶舞台上崭露头角。和普洱茶一样,云南白茶,也因为大叶种的天然优势,属于当下最具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茶类之一。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白茶产量自从2019年的4.96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8.19万吨,净增长3.23万吨,在六大茶类中上升势头很猛。这其中,云南白茶的贡献尤其显著。可以预见,云南白茶,将成为另一个云茶产业中极具潜力的增长极,再次在全国茶产业中“出圈”。

云南白茶不仅在工艺上自然天成,保留了更多从云南山林中带来的生态“基因”;滋味上香甜适口,让人非常容易接受;丰富的内含物质使它健康功效更强,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至美追求。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凤宁茶学堂:红茶常见问题(第三篇)

十三、制作滇红茶的常见茶种有那些

在云南省内,最传统的品种就是云南大叶种,本地俗称老品种,分为勐库种,勐海种,凤庆种三个有性群体种,通常用来制作传统滇红(古树红或是晒红),另一大类是大理种,俗称野生茶,这是制作野生红的主要原料树种,如中国红等一些高香品种则大多是50年代后期省外引种的茶种,比如软枝乌龙、梅占、金萱、黄旦、铁观音、金观音等。显毫类的滇红茶大多数是云南省内的一些地方品种,比如生产大金针的品种有景谷大白,景谷大黄,凤七号等。生产蜜香金芽及金螺大多用雪芽100号,金丝多用云抗10号,也有用紫娟生产的紫娟红,用紫芽茶生产的紫芽红等。

十四、为什么有的红茶不是红汤红叶

红茶的茶汤与冲泡时水浸出物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就是看红茶里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色素的含量是多还是少,一般来说,细嫩的红茶茶黄素含量高,比如金芽或是金毫茶,冲泡出来的茶汤是金黄透亮的,而略粗老等级的红茶茶红素含量要高一些,比如传统的分级工夫红茶,茶汤多为黄红或是深红色。高等级的CTC红碎茶因为茶叶物质浸出快,茶汤多显深红色。

茶汤的颜色除了与原料等级有关外,跟发酵度也有关系,一般发酵偏轻的红茶是不怎么出红汤的。冲泡方式也会影响红茶的茶汤,一般低温冲泡或是快出汤,红茶的汤色多表现为金黄色,而高温重闷则多出红汤。

红茶的叶底色多与发酵度有关,发酵轻的红茶叶底会偏青,多以浅褐和橘红为主,而发酵过重则以深褐色为主。叶底的颜色除了与发酵度有关联,还跟茶种有关系,比如说福建的一些菜茶品种,乌龙品种,云南的野生茶种,因茶叶内质因素,发酵出来的红茶叶底也不会是红色,大多表现出浅褐色或是深褐色,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红茶就一定是红汤红叶。

十五、为什么很多细嫩的红茶都没黄芽毫

很多红茶为什么原料等级很高,但是制成干茶却不显芽毫,这其中是原料品种的原因,一般来说,云南大叶种茶,还有一些外省的小叶种茶做出来的红茶就会有黄毫,而福建的一些菜茶品种,如乌龙类的品种,云南的野生茶种,虽然原料等级高,但是做出来的红茶也很少显黄毫。

十六、滇红茶都有些什么香型

香气是决定红茶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红茶香气的形成始于萎凋盛于发酵环节。即在萎凋过程中,鲜叶中含水量减少,细胞的通透性增强,各种香气前体物质的糖苷水解,香气化合物迅速游离,产生香气。茶叶中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糖类也发生氧化降解而形成挥发性化合物,有的氨基酸进一步转化为茶叶香气成分;有些本身具有香气,如苯丙氨酸具有玫瑰花香,茶氨酸具有焦糖香。伴随着儿茶素的氧化,各类物质进一步降解、氧化,形成红茶独特的花香、果香。

茶树品种不同香气不同,就茶树本身含有的香气物质而言,云南和省外的红茶茶香是不一样的。祁门红茶和福建红茶茶叶本身含有的香叶醇、苯甲醇及2-苯乙醇的含量较高,因此祁红富有蔷薇花香和浓郁的木香;而云南红茶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总量突出,具有特殊花香。同时,海拔高度、季节、土壤、采摘质量以及加工工艺对红茶香气都会有一定影响,但大致香型不会有较大偏差。

生活中我们常闻到的红茶香气有:

花香:具有天然鲜花的香气。一些特殊的茶叶品种经过萎凋后会带有的自然香气。

果香:类似水果的香气,如桂圆、苹果、红枣等。花香、果香在红茶中普遍存在,一般以复合香型呈现,但香气程度各有偏重。

甜香:包括蜜甜香,甜花香、枣香、桂圆香等。

毫香:使用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而成的红茶茶品,外形金毫显著,冲泡时具有茶毫的鲜浓的香气。

火香:包括高火香、足火香等。一般是在加工过程中茶叶吸收火味形成的。

焦糖香:类似焦糖的香气,一般是干燥过程中温度较高,茶叶中糖类焦糖化形成的香气。

松烟香:在加工过程中干燥工序中用松、柏等熏干的茶品,如福建的小种红茶。

红薯香:类似烤红薯或蒸红薯的香气,大多数传统滇红都有此类烤红薯香气,此外部分晒红具有蒸红薯香气。

如果仔细辨别,红茶茶香并不是单一出现。并且,茶香因所接触的沸点高低不同,可分为低沸点茶香和高沸点茶香,故用不同水温冲泡出来的红茶会有不一样的香气。不同红茶,要有对应的水温进行冲泡,我们才能品到香甜适口的红茶。

十七、为什么有些红茶会有苦涩

如果喝红茶喝到苦涩,那么大多是工艺问题,红茶里面的涩,从工艺环节来说,主要是因为萎凋不足,失水率过低,还有就是发酵度不够,会有苦涩,但这种情况从叶底上可以看得出来,叶底会有青底。红茶烘焙不足,水份超标也会有涩感。苦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类似于绿茶跟生茶的重闷泡带来的苦,这种苦也会跟茶种有关系,比如云南的苦茶品种,无论做红茶还是发酵熟茶都是苦的,另一种苦是焦苦,发干,这种苦是烘焙过度造成的,这个情况会从干茶外形上表现出来,通常干茶茶梗跟嫩芽部分会有泡球出现。

十八、金骏眉与滇红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产地不同,金骏眉产于东南沿海福建的武夷山,滇红主产于西南云贵高原的云南的凤庆。其次,茶种不同,金骏眉的原料品种是武夷山桐木关菜茶品种,属灌木小叶种。滇红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多为乔木型,两个茶种的内含物质完全不一样。再次就是外形也不一样,金骏眉原料是桐木关春茶的菜茶芽头为原料,制成干茶后外形短圆紧实,乌润油亮富光泽,不显黄毫,云南大叶种茶芽茶做出来的红茶则是金毫尽显,所以从外形上是一黑一黄。最后,口感也不一样,滇红茶口感多为厚重,醇和,而金骏眉的口感则是高香(花香),甘甜。

澜沧江西岸红茶带

说起云南红茶甚至中国红茶,有一个地方就绕不过去:临沧凤庆,云南红茶滇红的代名词——

据说云南全省CTC红碎茶生产线,这种小时产量以吨为计算单位的高效机械,约有半数落地凤庆,红条茶生产线比例更高。

这里说的只是量,至于品质方面,按惯例言必称英国的女王,言必称国礼,言必称出口,似乎不那么自信,但红茶属于茶叶中“世界语言”,全世界每年将近一半的鲜叶,最后都要制成红茶,如果不这样“举例说明”,语态方面又不那么接轨国际。

凤庆方面当然以此为自豪:凤庆县城南部开发区不远处一座小山上,宝塔之下,“凤庆——世界红茶之乡”巨大字样的茶树拼图,格外引人注目。

1938年“滇红”诞生,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建厂,奠定凤庆“滇红”的故乡和发源地以外,也使凤庆一跃成为中国多年欣欣向荣的出口名茶基地。

与其他红茶比较,云南红茶的特色,主要由茶树品种——云南大叶种所决定,甚至外观也与其他红茶区别明显,高档红芽茶,金丝黄亮,俗称“金芽”。

记得1980年代,昆明一家报纸上,有过一场争论:一位半吊子英语爱好者,撰文说“滇红”的茶盒上,红茶一词译成BLACKTEA,搞成了“黑茶”,出现了大错误。自然有人出来反唇相讥,投稿说红茶的英文,本来就是如此,完全不必庸人自扰。

真要从头说起来,云南大叶种红茶出现以前,其他叶种茶树鲜叶加工的红茶,多数颜色深沉,看起来比较“黑”。红茶在这个澜沧江西岸山区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林中遍布茶园。

凤庆旧称顺宁,元置土府,明设流官,古为蒲蛮之地,亦称蒲门,1954年改称凤庆,设府置县长达600多年。

有栽培型古茶树群落3100亩,民国前栽培的古茶园21300亩,野生古茶树群落31600亩,合计56000亩。

清朝未期,顺宁知府琦璘倡导种茶,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民间大兴种茶之风。顺宁种茶、制茶业空前发展,茶叶贸易商号也应运而生。

凤庆香竹箐茶树王I李晓萍

凤庆茶叶最大变数,发端于1938年秋天,出现在1939年。

1938年10月,年近四十的茶叶专家湖南人冯绍裘,从昆明出发,先乖车沿滇缅公路颠簸了三天,接着步行十天,来到当时称为顺宁的凤庆到考察。

冯先生见凤庆凤山茶树高大成林,品质优异,认为适宜制作高端精品红茶,第一时间就用凤山鲜叶,制成红茶250多克,结果香味浓郁,品质优越为国内罕见。

冯先生大喜过望,当年十二月就赶回昆明,汇报情况,并受命筹建顺宁实验茶厂,生产滇红茶。

1939年,实验茶厂生产了500担滇红茶,先大篓包装,用马帮沿鲁史古道运到大理祥云,再经滇缅公路运抵昆明,改换木箱铝罐包转,转运香港出口,凤庆滇红茶至此拉开与“祁门红”比肩、风靡世界多年的帷幕。

1959年以后,滇红特级工夫茶被国家定为外交礼茶,指定由凤庆茶厂独家定型定量生产。冯先生当之无愧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

昌宁县与凤庆县接壤,南部地区的纬度与凤庆相当,从凤庆县城出发,顺“云保公路”,不到一小时,就可以进入昌宁县地界。

昌宁县隶属于保山市,但地理气候以及茶叶种植加工状况,与凤庆县非常相似,如果以茶产业的眼光去看待,按理应该可以合并为同类项。与凤庆安石一样,昌宁茶叶种植加工专业村也有不少,莽水、翁堵等乡镇,比比皆是。

昌宁县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昌宁开始加工红茶,始于1956年,接着全面开展“绿改红”。1958年昌宁茶厂投产,同样也是生产“滇红”主要厂家之一,那些年所产“滇红”茶全部供出口。目前一款名为“昌宁红”的新品高端红茶,已经渐渐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并初步得到认可。

“澜沧江西岸红茶带”的势力范围,远不止凤庆、昌宁两县,辐射面早已到达诸如临沧市永德、沧源等县区,以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为例,那里茶叶主要用来加工红茶,茶农采摘鲜叶,以单芽为主,用来加工高档红茶。

来源:普洱杂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