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碗茶的茶叶

找到约14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可恶的茶叶”? ——美国作为咖啡消费大国的背后

作者介绍:刘章才(1975—),男,汉族,历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茶文化世界传播史、全球史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

提到茶和美国的关联,很多人就会想到“波士顿倾茶事件”,脑海中会浮现出北美激进人士头上戴着羽毛,脸上画着油彩,装扮成印第安人的样子,他们抡起斧头把一箱箱茶叶劈开,狠狠地倒入大海之中!然后,就想当然地认为,北美人民从此对茶深恶痛绝,原来钟爱的“东方树叶”变成了“可恶的茶叶”,所以美国成了流行咖啡文化的国家,咖啡消费高居世界首位,这也才产生了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巨头。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这种想法看起来合情合理,很多人深信不疑,但如果认真查一下世界茶叶进出口数据,可能会很吃惊:美国竟然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之一,多年来一直如此!在很多人印象里,美国人天天端着咖啡,但看到茶叶消费也名列前茅,不由得怀疑,难道美国人对茶并不那么仇视?

说到美国人和茶的关系,还得从殖民地时期谈起。大致在17世纪中期,荷兰人就把茶带到了北美,当时荷兰国力强盛,商船在各条航路上往来穿梭,所以,人们称荷兰“海上马车夫”。海上力量的强大,自然使荷兰独占鳌头,成为中西茶贸易执牛耳者,饮茶风尚在国内也十分流行,随着人员往来,还影响到荷属北美殖民地。后来崛起的英国,同样重视茶叶贸易,对饮茶也十分狂热,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北美殖民地。

因为北美对欧洲文化十分崇拜,很多商人也开始热衷于饮茶,认为这种新风气非常体面,能够彰显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交名媛也不甘落后,亲自煮茶待客,玉手执壶,给朋友或宾客倒茶。为了增加茶的香气,北美社会还喜欢在茶中加入番红花,饮用起来别有情趣。社会上流行饮茶,儿童也耳濡目染,玩耍时模仿大人的样子,“参加茶会”或者“喝茶”,商人约翰·马顿从中发现了商机,售卖商品中增加了迷你版茶具,让小朋友可以愉快地玩耍。

阿姆斯特丹的造船厂

“清茗蕴香,借水而发”,茶好喝不好喝,和水质关系很大。

随着饮茶风俗的传播,北美对怎样才能更好地喝茶十分上心,十八世纪,在纽约还出现了“茶水唧筒”。由于当时没有完备的供水系统,很多人能得到的水味道不佳,幸运的是,当时纽约郊外有一处泉水,水质清冽,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取水,用来饮用和煮茶。为了方便众人,有人加以整修,安装上了简单的取水设施,人们称为“茶水唧筒”。这一时期,来纽约旅行的人,也观察到了这种社会现象:“整个城市,没有水质甚佳的水源,唯有近郊的一处清泉,人们经常到这里取水煮茶。”但到郊外取水,毕竟耗时耗力,很多人无暇顾及,小贩发现了商机,到这里取水煮茶,然后在大街上叫卖,颇有点儿前门外大碗茶的意思。

“茶水唧筒”(1748年)

当人们享受饮茶的乐趣时,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因为茶税问题,最终在北美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随后掀起了独立战争。在革命风暴中,茶也被“恨”屋及乌,遭到革命者的打击,不准商船把茶叶输入到北美,还打压茶叶买卖,甚至妇女也进入了禁茶的行列。比如爱登顿的女士们,就迅速组织起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北卡莱罗纳地区的代表们,已经决定不再饮用茶叶,不再使用英国的布匹等物品,我们这里许多妇女,为了证明她们都有一颗热忱的爱国心,都加入了那象征着荣耀而高贵纯洁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饮茶习俗遭到前所未有的遏制,茶叶被贬为“可恶的茶叶”!反对饮茶的组织不断涌现,革命风暴也确实打击了饮茶习俗,但是,能把茶叶彻底清除吗?

反对饮茶的漫画

茶作为饮品,习惯饮用的人会上瘾,想完全戒除并不容易。独立战争进行期间,有一次和英军作战时,大陆军在树林里发现了一个地窖,可能是什么人用来藏匿物品的,结果找到了一些茶叶,然后送信询问华盛顿应该如何处理,很快得到回复:“将它运到司令部来给军队用。”华盛顿这样做,说明大陆军并没有完全拒绝茶叶,他本人更不厌恶茶叶。其他一些社会人士也是一样,助产士玛莎·巴拉德女士在独立战争时期,时常和朋友饮茶聊天,在日记中留下了很多记述,比如:“唐恩夫人和我去了达克斯特先生家里,在他家里喝了茶。”革命风暴也没能完全改变社会生活,饮茶习俗在北美并未完全消失。

茶不仅是饮品,也是药物。

茶叶最早在中国被利用,很可能是基于药用价值,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故事,多少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茶被引入西方后,人们也很重视它的药用功能,可以说药用与饮用并行,所以茶叶一度在药店中售卖。北美大致类似,留下来的1712年的记载中,波士顿的药剂师扎柏蒂尔·博伊斯顿广而告之,零售“绿茶”与“原茶”,自然作为药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茶作为药物使用,并没有被禁止,有一张允许购茶的许可状保留至今,上面写到:“巴尔斯特夫人向我申请,允许她购买四分之一磅武夷茶。根据她的陈述,我考虑到她的年龄与体弱多病,购茶不会有悖于本会的规定,所以同意她的请求。”

乔治·华盛顿

战火消散之后,原来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变身美利坚合众国,饮茶在生活中继续存在,甚至较革命期间有所恢复。

华盛顿居住在自己的弗农山庄时,生活上保留了以前的习惯,具有明显的英式风格,早餐时食用英式茶加奶油蜂蜜饼,晚餐为茶加面包吐司和葡萄酒。至于玛莎·巴拉德夫人,也仍然与亲朋好友时常饮茶,在她留下的长达二十七年的日记中,七百多次讲到饮茶、各类茶或茶具,比如在1786年7月:6日,“贝特西·科伯恩和汉·麦克凯斯尼、川宁先生和杰克·诺斯在这里喝茶”;9日,“凯纳迪太太和玛莎喝茶”;10日,“珍妮·库尔在这里饮茶”;19日,“乌利亚·克利克与妻子、儿子和威尔姆斯太太在这里喝茶,丹尼尔·罗宾也在”;28日,“霍洛威先生修好了我的茶壶”。玛莎·巴拉德夫人简直无茶不欢,和亲朋好友不是在喝茶,就是在准备喝茶。

弗农山庄(华盛顿故居)

正是因为饮茶在美国并未消失,在中美贸易往来中,茶叶自然占有重要地位。独立之后,美国人希望和中国建立起贸易关系,1783年12月,“哈里特号”满载北美的人参——即西洋参,扬帆前往中国,但行至好望角时,英国人以两磅茶叶换一磅人参的价格,和美国人达成了交易,“哈里特号”不再继续前行,而是心满意足地返航了。1784年2月,美国商人又派出了“中国皇后”号,这艘帆船劈风斩浪,历经半年的颠簸,在8月25日抵达广州。“中国皇后”号运来的主要也是美国人参,运回的自然是中国货物:红茶、绿茶、南京布、瓷器、丝织物与肉桂。按照价值计算,茶叶占比92. 1 %,“中国皇后”号几乎就是一条运茶船!

“中国皇后”号冒险成功,刺激了更多的美国商人,很多人都积极行动,掀起一股略显疯狂的中国热,更多的商船扬帆前来,茶叶自然是从中国运走的主要货物,贸易量不断增长,1840年这一年,美国竟然从广州购茶近2000万磅!美国购买的茶少部分转销欧洲,剩下的运回了本国,因为国土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所以美国在世界茶贸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时常名列重要茶叶进口国目录,而茶在美国人的无酒精饮品清单上,虽然无法和咖啡竞争,但也不容忽视。

西洋参博物画

正是因为饮茶在美国有重要影响,这里才诞生了茶学经典《茶叶全书》。

饮茶习俗在美国社会持续存在,茶叶进口位居世界前列,所以到20世纪初,《茶叶与咖啡贸易》杂志主编威廉·乌克斯,编写完成《咖啡全书》之后,又耗费了25年的光阴,广泛搜罗材料,最终完成了约60万字的《茶叶全书》。

该书一经问世,就广受好评,与《茶经》和《吃茶养生记》比肩,并称世界三大茶书。作为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的主题选择和撰写顺序,本身就是茶与咖啡不同地位的隐喻:尽管茶的地位不及咖啡,但美国也是不容忽视的饮茶大国!

来源: 茶业复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碗茶” 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茶饮“夜”态重燃人间烟火!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就一个

'大碗茶' 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

大碗茶老招牌(1980年)

1979年,一位叫尹盛喜的青年带领着20多名待业青年在前门西南的马路边创办了“青年茶社”,专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在马路旁摆几张小桌和板凳,大碗茶茶铺就算是开张了。这一行动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成为独特的一种独特的京味文化。

清朝末期,北京街头,一男子卖大碗茶。大壶冲泡,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但始终以最廉价(图文一杯五厘钱)最快捷的方式服务大众,延续至今。

大碗茶,

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1979年起,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的方针,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北京各街道开始兴办集体生产服务事业,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群众,解决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当时天安门广场天天游人如织,渴了累了连个喝水的地方都没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栅栏“本地人”,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灵光一现:要是在这儿能摆个茶水摊,准能火!

尹盛喜在前门卖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

在尹盛喜的带动下,北京一些热闹的街头重新出现了很多茶摊,一些青年在那里满腔热情地卖大碗茶,供汗流浃背的过往行人去暑解渴。既解决了青年就业,又服务了国内外游客和本地群众。

1987年,当年摆茶摊的地方,“大碗茶”被写上了金字匾。(胡敦志/摄)

物美价廉,

成本最小的营生

大碗茶是因用大号碗装茶而得名的,而茶品则用普通大宗茶就可以了,若有茉莉花的茶片就已经是算得上上等的茶了。

大碗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上煮好的茶加上玻璃盖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

普通的茶叶,追求的就是个味重、味苦,什么茶香什么口感都没人掰理。有的摊上为了成本和售价,还用碎茶沫来冲泡,在老北京,这样的茶叫“高末儿”,或者“高碎儿”,价格最为便宜,份量又足,最受平民的欢迎。

由于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就算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是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如今老舍茶馆前的“老二分”茶摊(图源:中国青年网)

当今“大碗茶”,

茶饮新“夜”态

这两年,夜市、地摊经济在全国都沸腾不止。逛夜市,吃宵夜,简直是吃货们乐此不疲的天堂。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又在各种美食饮品中爆发。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凑热闹”是中国人的天性,节日、周末越热闹的地方越是要去。茶饮行业若在此能抓住一线生机,可想潜能无限。似乎这又双叒是一个风口上的生财之道。

越“夜”越热闹(耳东/ 摄)

现在我们提起喝茶,总会与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其实古人喝茶,在茶楼也在夜市茶摊。

在宋朝,社会包容度拉满,夜市、地摊经济也相当榕,其中支柱非茶摊莫属。有游走在街边的茶贩,有三更半夜都有提瓶卖茶者,有佛家僧侣的茶摊。

茶在宋代是一种刚需的存在,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宋人慰藉生活的一剂良药。生活的烟火气,除了饭食之外非茶饮莫属!

这幅《茗苑赌市图》描绘的就宋代普通百姓的快乐喝茶时光

年轻人不摆烂了,开始集体摆摊。

如今的夜市,已经出现不少网红茶饮:益生菌茶饮、各种果味的手打柠檬茶、烤奶茶、瓦缸茶、养生茶……价格也相对实惠,十元一杯的茶饮口味不输头部新茶饮品牌。摆摊形式也层出不穷,有“后备箱夜市”、“露营夜市”。

在夜市里面边走边看,就能感到蓬勃向上的红火,充满热闹与喜悦的氛围,夜市经济与精致无关,人们更需要的是娱乐与社交属性的融入。

夜市爆火的手打鸭屎香柠檬茶(耳东/ 摄)

夜市茶饮,不管是大碗茶还是新茶饮,必须是大碗喝、大口喝。只有这样,才够爽,就像大排档吃羊肉串一样,主打随心安逸,无拘无束。

如果谁能创新出当今如“大碗茶”一样亲民又好喝的爆款,掀起现象级全民喝茶的风潮,推动大家没事就喝一碗茶的习惯,那才真是茶行业的春天来了。

网红烤奶茶(耳东/ 摄)

来源:茶道C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大碗茶、潮汕工夫茶...这些各地茶俗你都知道吗?

  各个地方、民族的茶俗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和民族地方特色,都具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情韵,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有名的北京大碗茶、广州早茶、潮汕工夫茶。

  01

  北京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在中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闻名遐迩,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的。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挑子前头是个短嘴绿釉的大瓦壶,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还挎着俩小板凳儿,一边走一边吆喝,碰上了买卖,摆上板凳就开张。

  后来渐渐演变成摆摊设点的茶亭,在路边支起个白布篷,摆上一张简陋的木桌和几把小凳。茶亭主人用大碗卖茶,价钱便宜,便于过往的行人就地饮用。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一碗,随便饮喝,无须做作的喝茶方式,虽然比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深受北方老百姓的欢迎,现在也成为了北京地区的一种风俗文化,充满了横街窄巷间浓浓的人情味。

  02

  广东早茶

  在广州,人们将“饮早茶”称为“叹早茶”。“叹”在广州话中是“享受”的意思,包含有享受茶香,享受美食的意蕴,也包含了人们在享用时,沉淀心灵、品味生活的缓慢过程。

  粤式早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同治年间。那时早茶铺类似于街边支摊,以茶为主点为辅。后来饮早茶文化逐渐流行,路边摊也就慢慢变成了茶馆、茶楼,进而演变到今天的各大酒家。

  当然,茶楼除了宴请饮食的功能之外,还是许多生意人交流信息的地方,这也同时体现了广东“重商”价值取向。

  03

  潮汕工夫茶

  潮汕的工夫茶并非指某种茶叶或茶类的名称,而是一种泡茶的技艺。因为这种泡茶工艺比较复杂和讲究,操作起来需要花费不少工夫,故而得名“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最大的特点是: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及以茶寄情。泡饮潮汕工夫茶,一般选用半发酵的乌龙茶、铁观音等,相对来说,潮汕工夫茶,更讲究的是茶具器皿。

  在潮汕,有客上门,主人家就开始冲茶,尽管用的是粗茶,冲出来苦涩难耐,所以主人热情请客人喝茶之时,更常常会自谦一句:“茶薄人情厚。”,意思是茶虽淡而情意深厚。

找到约13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