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白毫是花茶还是绿茶

找到约18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小众”名绿是哪些?

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产茶的大国,绿茶作为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产量最多,饮用人群最为广泛的一种茶,位居全国六大茶类之首。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绿茶品种占了6~7个。



除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这些众所周知的绿茶外,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小众”的名优绿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传统老式名绿


1

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朱德《庐山云雾茶》


1959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庐山植物园,品茶后即兴作了上面这首诗。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庐山云雾茶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景区


此茶自明代起便以“庐山云雾茶”为名。


云雾茶原来是一种野生植物,相传东晋时期的佛教名僧慧远大师,将其移栽到了东林寺,时常用来款待好友。到今天,人工种植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了。


庐山云雾茶通常用"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这“六绝”来形容。因为庐山气候凉爽多雾,日光直射时间短等环境因素,形成了叶厚,毫多,醇甘耐泡的特点。


2

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是建国后研制出的名茶种类,原产地是南京市中山陵


1958年,江苏省为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制新品种绿茶。由中山陵茶厂牵头,邀请各地制茶专家,选择南京上等茶树鲜叶,经过反复改进,制成了"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茶叶产品,以此来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


定名为"雨花茶",使人饮茶思源,表达对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把雨花台当成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邓中夏、恽代英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雨花台被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雨花茶冲泡时可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青花瓷盖碗,采用"上投法"冲泡。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的开水,待水温凉至80℃左右时,再投入雨花茶。雨花茶便如朵朵雪花飘于碗中,水面顿显白毫,汤色碧绿,香气清雅,滋味甘醇。


3

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乍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能联想到绿茶,但其实它早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是“超级网红”啦。


顾渚紫笋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被茶圣陆羽誉为“茶中第一”。自唐朝广德年间便开始以龙团茶进贡,因其品质优良,还被当时的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这用于祭祀的第一批茶要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也被称为“急程茶”。


顾渚紫笋成品色泽翠绿,银毫明显,茶汤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


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紫笋茶一度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4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属珠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当地的茶农仿徽州炒青的做法,并参照浙江平水珠茶的特点,创制出具有独特外形和上乘品质的涌溪火青。


成品火青色泽墨绿,油润显毫,形状类似珠粒,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有特殊清香。无论杯中水冷水热,一投入茶盅,茶叶立即沉底,无一丝一片漂浮。因此,涌溪火青也有了“落水沉”的别号。


后起之秀新绿


5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现在少见的传统蒸青针形绿茶,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高拱桥及东郊五峰山。


据"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蒸青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蒸青工艺盛于唐朝,是利用蒸汽来杀青的一种制茶工艺, 南宋时经僧人传入日本,启发了日本"茶道"的兴起。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绿茶


恩施玉露成品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有三绿一爽的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



恩施玉露加工工艺复杂,制作程序繁复,费时费力,因此长期以来,其产量较低,市场上比较难见到,因此大众对其认知度低。


2018年4月28日,恩施玉露与利川红一起,作为2018国事活动茶叙用茶,经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后,一夜爆红,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

 

6

峨眉山茶


自古峨眉产香茗,川茶三大产区,蒙顶柔和、宜宾刚烈、峨眉则在二者之间,刚柔并济


峨眉山自然气候奇特,云雾多、日照少,形成“高山云雾”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峨眉山茶芽叶肥壮、质地柔嫩、干茶重实饱满、色泽嫩绿油润的固有品质特色。


峨眉山茶史“始于楚昭、发于汉晋、兴于隋唐,盛名两宋”。由于峨眉山特有的佛教特色,峨眉山茶仿佛藏在云雾中,不接地气,大众都不太熟悉这种茶。


不过,随着峨眉山茶品牌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竹叶青、雪芽、仙芝竹尖为代表的几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成为大家熟悉的高端绿茶系列。

 

7

安吉白茶


说到安吉白茶,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白茶、绿茶傻傻分不清”。其实,安吉白茶真的是实实在在的绿茶呀,用的就是绿茶的烘青工艺


安吉白茶产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由“安吉白茶”这个品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这种茶树在早春气温低的时候,萌发出来的芽都是白色或浅绿色的,然后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温度上升后,茶芽又慢慢转绿


绿茶的加工工艺能够保留安吉白茶白化的独特外观,并保持其鲜美的口感。


近年,安吉白茶发展很快,无论是生产量还是社会热度,安吉白茶已成为绿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秀。

 

8

日照绿茶


山东省日照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另两个分别为日本静冈和韩国宝城。"日照绿茶"作为日照八大名片之一,闻名遐迩,是山东"南茶北引"的硕果之一。


日照绿茶是中国最北方的茶,这种茶叶因为地处北方,昼夜温差极大,生长缓慢,具备了南方茶所没有的特点。


较南方茶具有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


日照绿茶按产季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春茶最佳,秋茶次之,最差则为夏茶。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


9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平水茶区独有的传统名茶,由日铸茶发展而来。清朝海禁大开之后,成为了我国主要的绿茶出口产品


平水珠茶外形浑圆紧结,故又称"圆茶",其色泽绿润,香味浓郁,经久耐泡,被誉为"绿色的珍珠"。


“绿色珍珠”的名号除了因为外形像珍珠外,还有别的原因。18世纪中期,平水珠茶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的售价每磅高达十先令六便士,茶价之高,不亚于珠宝,故称为"绿色珍珠"。


如今,平水珠茶依然是中国绿茶出口的主力之一。


10

越乡龙井



西湖龙井,大家都知道吧。


但是大家认识同属浙江的越乡龙井吗?


越乡龙井产自浙江东部的嵊州,此地四面环山,四江汇聚,气候宜茶,是著名的"茶叶之乡"。嵊州茶叶古称“剡溪茶”源于秦汉,名起盛唐,以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经久耐泡闻名。


越乡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越乡龙井除了质优还量大,作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生产基地,嵊州年产龙井茶6000吨,占浙江省龙井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有的绿茶代表着工艺的传承,有的绿茶拥有流传百年时光的文化故事,有的绿茶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的绿茶品种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标签,有自己的故事。



我们今天所讲述的只是中国绿茶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有想让大家了解的绿茶,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呀。


号外:3月21日至23日,嵊州将举办“首届国际绍兴(嵊州)绿茶大会暨第20届越乡龙井茶文化节活动”。


届时我们的说茶小分队也将前往嵊州报道,请大家多多关注呀。

安吉白茶是绿茶,大红袍是青茶,单纯以“色”辨茶,可会认错茶的


《1》

之前写过大红袍不是红茶, 铁观音不是绿茶,它们统统是胡建本省的乌龙茶。

此言一出,不少茶客顿时凌乱在风中。

这不是吧!

“我自己虽然喝茶不大专业,但自从工作以来已经喝了快二十多年,铁观音在过去一直常喝。始终想不明白,铁观音明明看起来颜色绿绿的,汤色绿,茶味也很清香,怎么就不是绿茶?”

这个问题三言两语之间,难以概括说清楚。

一切的一切,还得从茶叶分类说起。

六大茶类包括有绿、黄、白、 青、红、黑,但它们的分类,远不是只看外观颜色那么简单。

毕竟,龙井绿茶里,尚有黄版、绿版之别。

眼下陆续上新的2022新白茶,从白毫银针、到白牡丹,再到春寿眉,也不见得全部都是芽白、叶白、汤白。

再说回红茶,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干茶大多偏黑偏深色,茶汤颜色是金黄、橙黄,并非所谓的红叶红汤。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色”辨茶,在绿茶、白茶、红茶、黑茶之间,可会闹出不少稀里糊涂认错茶的大乌龙!

《2》

一、铁观音和大红袍为什么都是乌龙茶?

因为它们的树种和工艺均有鲜明的乌龙茶特征。

何为乌龙茶?

乌龙茶即六大茶类里的青茶。

参考茶叶分类国标给出的定义,指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众多茶叶里,乌龙茶算是一个大家族。

按地域划分,有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

闽北乌龙,以武夷山的岩茶最为出名,包括大红袍、水仙、肉桂等。

而闽南乌龙,则以早年间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为代表。

虽然,经过工艺改良后,清香型铁观音的外形偏绿,兰香扑鼻,清香风味动人,但它和绿茶依旧存在本质区别。

毕竟,乌龙茶里最基础的做青工艺,在清香型铁观音里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发酵程度下降而已。

而大红袍的“红”,更是和红茶无关。

大红袍的得名,据民间故事流传,明朝时有位读书人在赶考途中生病,途径崇安(今武夷山)病倒,当地僧人用庙旁的茶树叶片救活了他,于是赶考成功,顺利高中。

后来,这名状元为了感念那株茶树的救命恩德,特意为茶树身披红袍官服,使得茶树鲜叶染上红色……

虽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经不起推敲,但从北斗、奇丹、紫红袍等与大红袍存在千丝万缕血缘亲本关联的茶树品种上,的确能看出这些茶树在春季新生的叶片偏红、偏紫红等特征。

可见,大红袍的“红”与其茶树叶片颜色相关,和红茶并无关联!

《3》

二、安吉白茶为什么不是白茶?

安吉是浙江的地名,当地盛产竹子、竹制品。

同时,安吉一带的白茶在江浙一带也颇有名气。

但说一句车轱辘的话,安吉白茶虽然名为“白茶”,但却和六大茶类里的白茶,存在本质区别。

按照分类,安吉白茶属于典型的浙江绿茶。

因为它的工艺,是典型的绿茶加工工艺,鲜叶采下后就立即杀青……


这与白茶的不揉捻、不杀青,显然截然不同。

既然,安吉白茶不是白茶,而是属于绿茶,为什么当地茶农却要取上这一容易引起混淆的茶名呢?

这和安吉白茶的特定茶树品种有关。

适制安吉白茶的树种,包括有白化一号等。

这是一类得了“白化病”的树种,春季茶树新生芽叶偏白、偏玉白,颜色明显偏浅。

根据这一鲜明的外形特征,茶农们便直接称其为白茶。

但论风味、论工艺、可储存要求、论保质期限,安吉白茶都与白茶毫无关联!

《4》

三、月光白是不是白茶里的白毫银针?

可以肯定,月光白不是白毫银针。

因为论树种,月光白采用的是云南当地大叶种茶为主,并非适制白毫银针的大白茶、水仙茶。

因为论香气,月光白没有明显的毫香特征。

因为论风味,月光白不具备白毫银针特有的毫香蜜韵。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月光白和白毫银针都是两类完全不相同的茶,不能混为一谈。

对白茶而言,并非是模仿白茶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茶就算是白茶。

在此之前,还有茶树品种的限定。

树种不对,即便工艺再相似,也不能实现特有的风味。

就像是做菜,对选材有要求。

不是所有鱼都能做成松鼠鱼,用带鱼、鳗鱼等不论如何也做不成型!

《5》

四、茉莉花茶是不是绿茶?

平日里,经常听到“花茶”这一说法。

其中,茉莉花茶是最常见的。

窨制花茶的花材除了茉莉花外,还包括玫瑰、栀子、桂花等。

关于茉莉花茶的分类,经常有茶友纳闷,它究竟是绿茶、还是红茶?

前阵子,有茶友发来图片问,别人给他送来一份茉莉银针,请问这是绿茶吗?和白茶里的白毫银针有什么关系?

看着芽头,隐隐感觉有些类似白茶里的银针。

其实说到底,茉莉花茶的分类很是出人意料。

因为它既不是绿茶、也不是红茶和白茶,论真实身份,它属于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即在茶叶成品上经历二次加工制成。

市面上常见的茉莉花茶,茶坯多数以蒸青绿茶为主,但也有包括茉莉红茶、茉莉白茶,甚至其他茶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包括玫瑰红茶、桂花龙井、蜜桃乌龙、小青柑、红柑熟普、茉莉银针、菊花普洱等,同样归入再加工茶这一类。

毕竟从本质看,茶叶是很纯粹的。

茶就是茶,不包括任何鲜花、水果等外来调味。

如果在茶叶基础上,经过二次加工制作。

那自然要独立门户,改称“再加工茶”才准确!

《6》

五,茶叶的分类,和什么有关?

这一问题非常宏观,茶友们大可参照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现行国标,得出直观分类。

这份国标里,对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基础概念,做出了明确解释。

比如,白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比如,乌龙茶是以特定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特定工艺制成的产品。

比如,红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产品。

条条框框,一目了然。

茶叶分类与茶树品种、制茶工艺、产地范围、甚至风味特点息息相关。

以红茶为例,虽说从大方向看,普通红茶并没有产地范围限定。

但具体到各地名茶,对产地范围、茶树品种、采摘要求都有严格规定,如此才能实现应有的风味。

要不然,稍有马虎,做出来的茶味肯定不正宗。

就像金骏眉,要以桐木一带若干公里范围内的高山茶树单芽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特定工艺后,能实现香中带甘、甘里透香等特有风味。

桐木一带,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极佳。

放眼整个茶圈,能从保护区内走出来的茶叶,寥寥无几。

这是金骏眉的天然优势所在。

若是非桐木当地所产,那么,原料不正,即便工艺再好,也不能实现金骏眉的特有风味。

外国人在接触茶叶时,闹出过一个笑话。

在他们眼里,绿茶是用绿茶树做的,红茶是用红茶树做的。

其实,茶叶的制作并没有那么简单。

茶圈内,并没有红茶树、绿茶树等不伦不类的说法。

更精准专业的用语是,茶树适制性。

就跟烹饪做饭那样,鱼的名字肯定不是按红烧鱼、酸菜鱼来区分的。

而是分鲤鱼、鲫鱼、草鱼、皖鱼、带鱼、黑鱼等。

茶树的名字,也不是按红茶树、白茶树、黑茶树来取名的。

而是称水仙茶、梅占茶、大白茶、大毫茶、桐木菜茶、乌牛早茶等。

做茶选对适合的茶树品种,再加上特定制茶工艺,是系统分类讲究的。

对高端茶而言,产地正宗、工艺精湛、风味出彩,更是基础要求。

唯有如此,买茶时认清基础概念区分,才不至于白白花出冤枉钱!

来源:白茶大课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展”大“闹”第七届非遗展!

8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落下帷幕。

此次非遗博览会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设有“新时代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共有全国各地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除主会场展演活动外,还举办了构建中国特色非遗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高端论坛、非遗策展论坛暨传播案例分享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中国味道”大运河沿线非遗美食节、曲山艺海合作联盟演出、“华服之美”非遗服饰秀等分会场活动。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线上直播专场,云游活动,共享精彩。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制茶技艺自成体系,饮茶习俗至今生生不息。由一片茶叶开启一段旅程,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板块,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向导。

此次非遗博览会,“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展以“和”为核心,该板块围绕40余个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代表性项目,从茶路、制茶、传承3个方面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与传播,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心灵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讲述了茶作为中国名片,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路3条贸易线,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小编就和大家一起“云逛展”!

绿茶制作技艺

绿茶技艺展区。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源于唐,成名于宋元明而盛于清。它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的龙井村盛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优质茶叶,因而名之为“龙井茶”。

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西湖龙井茶区的茶叶栽植和制作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科学炒制等一系列茶叶生产经验,特别是在炒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炒制工艺,其中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2008年,西湖龙井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州举岩

婺州举岩产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双龙洞顶一带,因金华在隋唐时期称为“婺州”而得名。婺州举岩的制作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

婺州举岩制作技艺主要由拣草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7道工序组成。炒制时以焙为主,炒焙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

2008年,婺州举岩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紫笋茶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完成。

2011年,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是一种烘青绿茶。安吉白茶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其鲜叶、干茶均叶白脉绿,颜色鲜活,茶叶汤色清澈、透亮,鲜味足,香气高而持久。

安吉白茶手工炒制过程分为: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安吉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创制于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为尖茶之魁,而茶叶制作技艺首创者又名“魁成”,因而茶叶得名“太平猴魁”。

该制作工艺分采摘、拣尖、摊青、杀青、整形、烘干等六道工序。太平猴魁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每片茶都是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

2008年,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六安瓜片

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安瓜片源于六安茶。清代,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制作达于鼎盛。当时此茶的生产制作主要集中在六安麻埠街一带。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

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山毛峰

安徽省黄山市自古以来就是名优茶产区。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优良的自然品质和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使之逐步成为烘青茶中的佼佼者,对其后烘青类绿茶的研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清代光绪元年(1875),徽州漕溪人谢正安在当地创办“谢裕大茶行”。他凭着多年种、采、制茶的经验,带领家人于清明前后摘取肥壮的嫩茶芽叶,以“下锅炒(杀青)、轻滚转(揉捻)、焙生坯(毛火)、盖上圆簸复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艺精心加工,制成形似雀嘴、汤色清澈、味道沁人心脾的新茶叶。

2008年,黄山毛峰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主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制作技艺成熟而的独特,采用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分级的传统制作工艺,尤其是熟锅中理条的抓条、甩条,再加上三次烘干,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特点。

2014年,信阳毛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

雨花茶是江苏省南京市特产。它外形圆绿,条索竖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尤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2021年,雨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碧螺春茶

碧螺春制作技艺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碧螺春种植始于两晋南北朝,唐宋两代列为贡茶,俗称“吓煞人香”,清康熙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而赐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制作全部采取传统手工技艺,其制作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

2011年,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湖北省恩施市特产,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

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源绿茶

江西省婺源县制茶历史悠久,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

婺源绿茶外形紧细圆直,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杀青、揉捻、炒青、辉锅等工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2014年,婺源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擂茶

赣南客家擂茶是江西省全南县地方传统技艺。赣南客家擂茶起源于汉魏时代,由“粥茶”及唐宋时的“盐茶”衍变而成。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晒好的茶叶、适量的食盐、糯米等;制作工具有三宝:擂钵、擂棍、捞瓢,通过旋转研磨成糊状物。饮用时将热开水倒入擂钵并搅动,人称“一家煮茶百家香”。

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黑茶制作技艺

黑茶技艺展区。

六堡茶

六堡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特产,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

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两茶

湖南省安化县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唐代中期,这里出产的“渠江薄片”茶被列为贡品。宋代熙宁年间,安化置县时,当地的茶已“甲于诸州市”。明代万历年间,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销往西北和国外,民间因而有黑茶“无安化字号不买”之说。清代道光元年(1821),当地茶商为便于运输,将黑茶踩捆成小圆栓形,每支定为100两;同治二年(1863)又增加为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

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则要复杂得多,包括筛分、拼配、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经日晒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

2008年,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茯砖茶

茯砖茶产于湖南省益阳市,这是黑茶类中唯一具有发花工艺从而能产生有益菌的一个茶种,系以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筑制成型和发花等环节制作而成。

数百年来,在我国西北地区,茯砖茶与奶、肉并列,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成为各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神秘之茶”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

2008年,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又称“乌茶”“边销茶”“南边茶”“雅茶”“藏茶”等,系采用自然干燥、特殊压制、包装等工序,以手工操作方式制作完成,其生产技艺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特点。

雅安南路边茶主要供应西藏、青海和四川甘孜、阿坝等藏区,在藏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黑茶品质优良,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悠长,可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拌成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

2008年,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赵李桥砖茶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是湖北省赤壁市传统技艺。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叶,初制,渥堆发酵、陈化,复制,压制,烘制等多道程序。

赵李桥青砖茶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被国家授予“中华老字号”的“川”字牌青砖茶是其典型代表。

2014年,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盛川青砖茶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是传承652年的“湖北老字号”,是以鄂西南山区海拔600—1200m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等几十道工序压制而成的形似砖块的黑茶。成品茶形似青砖,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具有生津解渴、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2021年,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关沱茶

下关沱茶是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紧压茶,因创制于云南省大理市(原下关市),故名“下关沱茶”。下关沱茶是白族人民创造的十分典型的传统技艺,它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经拼配、筛分、拣剔、半制品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十余道工艺制作而成,多为手工操作,蕴含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征的技术知识。

2011年,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茶制作技艺

红茶技艺展区。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是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特产,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首,久已闻名于国内外茶叶市场。

坦洋工夫制茶过程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先使新鲜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适度氧化,再做成有条索的红毛茶,保持芽叶完整,红色红汤。然后,再经过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分成各个级别的商品茶。

2021年,坦洋工夫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红茶

宁红茶主产区为江西省修水县,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中国较早的工夫红茶之一。有“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和“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之美誉。

宁红茶属全发酵类中小叶种红茶,制作严谨,分为初制和精制两个流程十余道工序。

2021年,宁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乌龙茶制作技艺

铁观音制作技艺展区。

铁观音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而盛于现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安溪所产茶品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故此得名“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精湛的制作技艺在我国茶类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制作安溪铁观音,先要以晒青、凉青、摇青等方法控制和调节茶青,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变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和独特的色、香、味,再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韵味的高雅茶品。

2008年,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茶制作技艺

花茶制作技艺展区。

张一元茉莉花茶

花茶源于宋、始于明而成于清。在清代,北京的不少茶庄均以销售茉莉花茶而著称。清代末年,张昌翼开办张一元茶庄,世代传承,专门制作销售茉莉花茶。

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时采用福建烘青绿茶——春茶为茶坯,初制过程主要包括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这种深受京城百姓喜爱的花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蕴涵着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底蕴,具有广泛的市场。

2008年,张一元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吴裕泰茉莉花茶

始建于1887年的吴裕泰是国内知名的茶叶老字号,一贯秉承自采、自窨、自拼的独门窨制技艺,其主要包括茶坯制作、花源选择、鲜花养护、玉兰打底、窨制拼和、通花散热、起花、烘培、匀堆装箱九道工序。只采用春茶茶坯,坚持茉莉花“三不采原则”,在拼配中适当增加徽茶茶坯所占比例,并且运用“低温慢烘”等独门技艺,最终形成了吴裕泰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明亮、耐泡”的特色。

2011年,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技艺

德昂族酸茶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展区。

德昂族酸茶分湿茶和干茶两种,湿茶为食用,干茶为饮用。一年之中选择春夏两季来制作酸茶。湿茶一般当做菜来食用,干茶则是用来饮用的,其汤色年限浅的呈黄绿色,年限稍深则金黄透亮,十分诱人,年份较深的则呈现出优美的红色。嗅之微酸,喝之轻柔爽口,既有熟茶的柔和,又不失绿茶的清新,回味甘甜,余韵悠长。

2021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富春茶点

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展区。

江苏省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建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2006年12月,富春茶社被商业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它将花卉、茶艺、点心、菜肴结合在一起,让人在闲静雅致的环境中品赏色、香、味、形俱佳的美食。

富春“魁龙珠”茶系富春茶社独家创制,它取浙江龙井之味、安徽魁针(太平猴魁绿茶)之色、福建珠兰之香,以扬子江水沏泡,谓之“一壶水煮三省茶”。此茶澄澈清香,醇正绵和,解渴去腻,堪称茶中珍品。

2008年,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俗

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

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艺(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油茶习俗

瑶族油茶习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传统民俗。居住在八桂大地的各族人民,均有"打油茶"的习惯,并因此而诞生出独具风格的油茶文化。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

2021年,民俗(瑶族油茶习俗)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茶文化范畴。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2014年,民俗(白族三道茶)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音乐

茶山号子

茶山号子展演。

湖南省辰溪县东与溆浦县接壤,南与中方县毗连,此地现有瑶民近四万人,主要居住在黄溪口瑶乡一带。广泛流传于瑶乡的茶山号子是瑶民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民歌形式,承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瑶民挖茶山时唱起这种劳动号子,能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当众人挖茶山时,歌手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茶山号子敲打一阵锣鼓,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有时则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形式。茶山号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扬、奔放婉转的特点,其演唱技巧极难掌握。演唱者发音十分奇特,旋律进行一般在高音区,发出的声音连双唢呐也无法压倒,堪称一绝。

茶山号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