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从茶叶罐取茶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上海茶博会丨存储绿茶这样做,一年四季都能喝到春天的味道

4月,春光明媚,佳茗已至。

随着各地绿茶陆续上新,很多茶友开始选购新茶,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绿茶要如何保存才好?





绿茶是不发酵茶,嫩芽叶在高温杀青的状况下,破坏了酶的活性,酶促氧化停止,使得绿茶具有“叶绿汤绿”的特征。很多茶客买绿茶、喝绿茶也是奔着绿茶的“鲜”去的,而几乎所有“鲜”的事物,尤为需要注重保鲜,以延长它的最佳色泽香气。

影响绿茶保存的几大因素


要保存好绿茶,须知影响茶叶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分、光线、温度、氧气、异味。


水分:绿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经过干燥之后,干茶水分较低,加上茶叶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得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因而茶叶需要放置在干燥之地。




光线:阳光会加速茶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使绿茶茶叶质量下降,因而茶叶需要放置在避光环境下。


温度:绿茶茶叶最佳保存温度为0-5℃,温度过高容易使得茶叶中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





氧气:绿茶茶叶中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后的绿茶茶叶汤色容易变红、变深,营养价值也会降低。


异味:绿茶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烯类化合物,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容易吸收异味。





家庭存储绿茶的几种常用方法


了解到了影响茶叶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展开的存茶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最普遍的家庭存茶法是冰箱冷藏法,但冰箱存放绿茶,需注意几个小问题。

1、冰箱中的水份较大,加上冰箱内存储其他东西,杂味较多,所以茶叶在放入冰箱前一定要密封妥当,可以在茶叶包装盒外面再套上一个密封袋保存,这样最万无一失。





2、从冰箱中取出茶叶罐时,最好是先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和室内温度差不多的时候再打开取茶,这是因为,茶叶刚从冰箱取出温度比较低,水汽容易凝结,此时打开袋子,水跑到袋子的内壁上,让茶叶吸走了。


3、如果非常喜欢喝绿茶,一次买的茶叶量多,建议采用分装的形式放在冰箱存储,以半月或一月的饮茶量分装,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与外界接触的次数。




4、茶叶在冰箱保存过,取用完需要继续放回冰箱储存,否则会因茶叶脱离了原先的稳定环境而容易加速氧化变质。


如果是在外租房等不具备冰箱的条件下,还有一些比较常用有效的存茶的小方法:

塑料袋法:这是最方便经济的方法。套上一个厚实、干净、无异味的塑料袋,在套好后反向套上一只塑料袋,扎紧。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交换,增强保鲜效果,延长绿茶的保鲜时间。


罐贮法:这个方法采用的容器是各种马口铁罐,也是市场上很常见的茶叶包装容器之一。双层铁盖的防潮性能更佳。一般只要把茶叶放入洁净的铁罐内即可。还要注意存放时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瓦坛贮茶法:用比较厚实的纸(如牛皮纸)把茶叶包好,然后把茶包置于陶瓷坛内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或硅胶包),茶叶量大的话石灰包也要适当大一些;再用棉花垫于盖口,减少空气交换,石灰视吸湿程度一两个月换一次即可。


懂不懂存茶,全看你会不会用茶叶罐

存储,储物。是人们生活中一件重要且讲究的事。

也许重要性大家都能理解,就像油、盐等小小调味料需要调味罐存放,果脯、腌菜等食物也需要储物罐密封保管。

我们捧在舌尖的“娇气”茶叶,自然也是需要好好藏储的。

不过,存茶,除了老生常谈的密封、干燥、无异味存储,还有什么好讲究的呢?

还讲究细节完美——一个完美的茶叶罐,基本的密封、防潮性、防异味性达标,器型趁手,外表亦美丽。

即使把它放在不同场合,用作多种用途,也不会特别突兀,反而雅致妥当,别有一番风韵。

这是器物的低调,也是日用之道的思考,安静地摆放在那里,都能将主人的品味衬托的与众不同。

开罐沏茶,便是打开了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

茶叶罐对茶的重要性

好茶叶需要好的茶罐来储存。

茶叶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易挥发。

茶叶保管不当的话,那就特别容易变质。因为保存不当而失去茶叶天然的芬芳,那样的话简直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选择一款好用耐用的茶叶罐就很重要,茶罐能护住茶叶,让它静默沉睡,直到遇水的那一刻。

密封、防潮、防异味

《群芳谱》中记茶叶是“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

那选择好的茶叶罐,必定先看这几点:

密封性。茶叶不宜暴露在强光之下,强光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使茶叶中的一些物质起光化反应,产生日晒味。

防潮性。罐盖以实木为主雕琢而成,实木有吸潮功能;只有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才可以让所盛放的茶叶保存更长久。

防异味。茶叶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性质活泼,当茶叶与香皂、樟脑、卷烟等接触后,会很快吸附它们的气味,使茶叶产生异味。因此,要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质隔开,贮茶容器本身应当清洁无味。

龙泉青瓷,天青成色

如果用浪漫华丽来形容唐代陶瓷,就要用沉静素雅来形容宋瓷。江南山清水秀,一方水土养一方瓷,龙泉青瓷,开启了宋朝美学的新境界。

身为世界唯一的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被完整留存至今。

若再用些想象的话,龙泉青瓷大概就像浮游在青空中的雨水落入瓶中。

茶叶罐们,看造型质地,或圆润,或圆中带方,线条柔美流畅。尽显晶莹之美,透彻洁净。

看色泽,它们色有雅韵,1300多度高温下自然发色,匀称饱满,亦衬得茶叶赏心悦目。

它们素雅生动,自成风景。

雅致茶叶罐,密封木盖

再精致的茶叶罐,再漂亮的外形,那平平扁扁的盖子部分,可别忽略。

这些青瓷茶叶罐,便用心到细节处,其上的木盖,都不容小觑。

专场中的茶叶罐有鸡翅木盖和榉木盖。鸡翅木,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木之一,十分珍贵。

木盖表面经过专业木匠八次的全手工打磨,精致光滑,从外到芯,纹理深浅相间,且表面不做任何油漆处理,健康环保。

总之,有别于其它传统的密封圈,是为茶叶罐量身定做,用天然原木和麻布搭配,没有胶水等材料,更健康设计更合理,密封效果更好。

赏心悦目,生活美学

置于一隅的精致茶叶罐,为整个茶空间添上一些丰富的想象。

让一场茶事回归自然之境。

茶叶罐,既是茶之家,茶之仓,它经得住时间的打磨耐得住世俗的礼赞,它有茶“静而不争”的态度,不惊不扰,从容且共。

素手取茶,盖口密实须稍施力。取后归还,压盖声如冰晶翠玉。

瓷罐配上木盖,为清冷之器,注入了一抹自然的无华之朴,美而灵,内敛不张扬。

打开它,满室清风流香,舒心静然,甚是欢喜。

瓷性致密,普适性强,密封性好的龙泉青瓷茶叶罐,能匹配大部分茶叶类型。在茶叶储存方面,它不会让茶串味,在防异味方面效果好,甚至还可以将茶香又聚起来了!置于茶桌,低调又显高雅。

来源:茶的故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备战回南天,古人告诉你如何存茶

最让人期待的春天,总是伴随着潮湿。

春天的气息刚刚到来,回南天也已开始出现在两广等南方地区,东部地区很快也会迎来回潮天气。

这种连空气都能拧出水的天气,对茶友家中的存茶是不太友好的。室内湿度过高,茶叶容易吸取过多的水分而发霉,影响品质和口感。

现在有抽湿机和空调等电器设备,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来保存室内的湿度。那在没有这些高科技加持的古代,古人又是怎样让他们宝贵的茶叶度过回南天的呢?

1

前人存茶会“育”茶

陆羽在《茶经》中曾记载了一样工具叫作“育”,这个“育”,就是古时候最早用来存茶的专业工具。

《茶经》中对“育”的描述有原文如下:“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塘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从“育”的整体结构上来说,它是用木头做架子,用竹子编织,外部糊上纸,有可以开关的门,分为两层,一般上层放茶,下层用专门的容器放热量的碳灰。

在这个半封闭的环境里(存茶时“育”的门要打开一扇),用碳灰的热量可以对茶进行长时间的烘烤。如遇上江南的梅雨季节,就要(加大火力)把碳灰换成碳火。

用微弱无焰的火烘茶,这是一种低温长烘用以防潮的方法。

《茶经》对“育”的原注为:“育,以其藏养为名”,这说明“育”不仅仅是用来藏茶(存茶),还可以用来养茶。

这种藏茶,不仅可以防潮,保证茶叶不变质;还在育养于藏的过程中,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从这个小小的工具中,就可以看到古人对茶深刻的理解和高超的智慧。

2

唐人藏茶很多元

唐代专门贮藏茶叶的器具有很多。《茶经》中提到的有“纸囊”(以特制的白色厚剡藤纸缝制处夹缝,把烤好的茶放在里面,可以保持茶的清香)、“罗”(对碾碎的茶末进行筛选的筛子)、“合”(是贮藏细筛过后茶末的盒子)和茶笼等。

▲唐代"纸囊"形状

唐代的茶叶以饼茶为主,饼容易受潮,所以要先用纸或者叶来包装好,放在茶笼中,挂在高处,通风防潮,饮用时取出。陆羽《茶经》中提到的盛放饼茶的茶器具是用竹篾等编制的,但是法门寺出土的全套茶具中的茶笼是用金银制成,尽显贵族气质。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鎏金银茶笼

唐代韩琬的《御史台记》写道:“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说明唐代有用陶器贮藏茶叶,这种陶器也称为“茶罂”,其形“为鼓腹平底,瓶颈为长方形、平口”。一般用来装散茶或者末茶。

▲唐代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3

宋人存茶有讲究

宋代延续了唐代一些茶的保存方式,更为讲究。

例如蔡襄的《茶录》记载:“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瓿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宋人的茶叶贮藏方式通常是将茶放到茶瓿中复烘后,用箬笼收藏,放置高处。这种藏茶器,在普通人家一般是用木盒、陶罐盛茶,富贵人家则喜用银盒装茶。

▲被南宋审安老人命名为“韦鸿胪”的茶笼

赵希鹄在《调燮类编》中则谈到:“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

即先将茶叶放入瓶子里,以十斤为量;然后每年烧大量稻草成灰,填入桶内;将茶瓶放在桶中,四周被草灰覆盖填埋;喝的时候,拨灰开瓶,取茶少许;取完茶后,再保持原状。

虽然感觉这样的茶叶罐像是巨型“皮蛋”,但四周覆盖的稻草灰确实可以充当去湿防潮剂的作用,隔绝和吸收了外部多余的水分,茶叶保鲜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

▲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4

明人存茶像今人

明代是所有朝代里关于茶叶的专著最多的时代,有关茶叶保存的记载也很多。皇子朱权所著《茶谱》是现存最早的明代茶书,其中关于藏茶的方法基本都是前代的延续。

明代的闻龙于《茶笺》中曾写:“茶之味清,而性易移,藏法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

这段话写到了茶的重要品性,叫“性易移”,所谓性易移是指茶叶的品质非常容易因为外界的条件改变。其中提到影响存茶品质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温度、湿度与异味。

在藏茶方面,屠隆绝对是个老司机,他藏茶有一套秘笈: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故收藏之家,先于清明时收买箬叶,拣其最青者,预焙极燥,以竹丝编之,每四片编为一块听用。又买宜兴新坚大罂,可容茶十斤以上者,洗净焙干听用。山中焙茶回,复焙一番。去其茶子、老叶枯焦者及梗屑。以大盆埋伏生炭,覆以灶中,敲细赤火,既不生烟,又不易过。置茶焙下焙之,约以二斤作一焙。别用炭火入大炉内,将罂悬架其上,至燥极而止。以编箬衬于罂底,茶燥者,扇冷方先入罂。茶之燥,以拈起即成末为验。随焙随入,既满,又以箬叶覆于罂上,每茶一斤,约用箬叶二两。口用尺八纸焙燥封固,约六七层,压以方厚白木板一块,亦取焙燥者。然后于向明净室高阁之。用时以新燥宜兴小瓶取出,约可受四五两,随即包整。夏至后三日再焙一次,秋分后三日又焙一次,一阳后三日又焙之,连山中共五焙,直至交新,色味如一。应中用浅,更以燥箬叶贮之,则久而不(沾湿)又法:以中坛盛茶,十斤一瓶。每瓶烧稻草灰入于大桶,将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以灰筑实。每用拔开瓶,取茶些少,仍复覆灰,再无蒸坏。次年换灰。又法:空楼中悬架,将茶瓶口朝下放,不蒸。缘蒸气自天而下也。”

明代紫砂茶具开始兴起,藏茶又怎能少得了这位重量级选手的身影。

张德谦《茶经》说:“瓶或杭州或宜兴所出,宽大而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

高元濬《茶乘》云:“藏茶莫美于沙瓶,若用饶器,恐易生润。”

许次纾《茶疏》曰:“收藏宜用瓷翁,大容一二十斤,四围厚箬。”

可见,紫砂茶瓶及瓷瓶作为一种藏茶神器,在明人茶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后直到今天,这类陶瓷茶瓶也很深受爱茶人的亲睐。

▲明代“茶”字款紫砂茶叶罐

除了陶瓷材质,明代茶叶罐还有金属材质的,以锡制最为常见。

冯可宾《岕茶笺》:“近有以夹口锡器贮茶者,更燥更密。盖磁坛,犹有微透风,不如锡者坚固也。”

程用宾《茶录》:“盒,以锡为之,径三寸,高四寸,以贮茶时用也。”

他们提到的锡制茶罐,直到现代,依然是很多茶商茶友藏茶的好物之选。

▲清·锡制诗文人物茶叶罐

虽然古代科技、条件对比现代是落后的,但从古人存茶的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古人对于茶的热爱,繁琐却细致入微。

当然,前朝历代的这些茶叶贮藏方法都是针对小批量、短时间的藏茶需求的。因为当时茶叶生产能力远不及现代,在供不应求的年代,茶叶大多数都被喝掉了,也很少能有被大量长期储藏的机会。

来源:茶馆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