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中茅台

找到约471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中茅台产品

中茶

茅台

生茶 2021年

吴晓波:谁将成为“茶中茅台”?

茶叶、白酒、丝绸和陶瓷“四君子”,只有白酒跑出了万亿市值的公司,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茶叶?

01

惊蛰一过,春芽萌动,又到了茗茶时节。

前日,华祥苑的肖文华从厦门来杭,送了我两盒上好的牛栏坑肉桂和大红袍。点香品茶,便聊起了他那个行业的事儿。

喝茶跟读书一样,有的人很专一,从一而终,忠贞不渝;有的人则口味纷杂,逐缘而走,随遇而安。我大概是后者。

我的家在杭州,这里是龙井茶的故乡,还有一座国字号的茶叶博物馆。年轻时喜喝绿茶,一杯明前龙井,足慰半生时光。后来喝普洱,喜它的厚重悠长。再往后,突然好上了潮汕的单枞和武夷岩茶,在放肆的茶香里品得到山野的自由。

喝了这么多年的茶,其实一直没有喝出什么门道。反倒是在商业研究中,碰到了一个难题:在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习俗中,茶酒不分家——一如东坡所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茶与酒,一阴一阳,可以悟道中式人生。白酒业巨子林立,还出了两家万亿市值的公司,然而,你报得出几个茶企的品牌?

茶香飘逸中,这个问题也难住了制茶廿载的肖文华。

02

其实在十五年前,我便在课堂上讨论过类似的话题。

那时,我在上海交大的安泰经管学院给EMBA班授课。有一堂课,专题讨论——“在未来,哪些中国的商品品类可能出现奢侈品品牌?”

整整一个下午,课堂上争论激烈,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所谓的奢侈品,文化和社交的属性远远大于功能性,消费者为之付出的高溢价,本质上是一种身份认同。在这个前提下,未来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只可能出现在具备内在性的文化元素的品类中。

由此,同学们排出了中国式奢侈品的品类“四君子”:茶叶、白酒、丝绸和陶瓷——大家赶紧给老祖宗们磕头吧。

那个时候,还没人提“文化自信”,也根本看不到国货浪潮,只是课堂上的学术推演,得出了那样的结论。那时,茅台的市值不过千亿,如果从课堂上跑出来就去买它的股票,远好过屯北上深的房子了。

十五年后的今天,茅台、五粮液已成了“社交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基石配置”。景德镇的瓷器,从日用陶瓷进化为售价不菲的艺术瓷。茶叶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好茶一泡难求。

但是,如果从奢侈品品牌的角度,除了白酒,茶叶、陶瓷和丝绸这三个“君子”还任重道远,未见超级卓越者。

03

听到这里,老茶人肖文华明显有点坐不住了。与白酒相比,中国茶叶的现状是十分尴尬的。

全国大小茶企大约6万家,国内销售额约2800亿元——是白酒业的一半左右,但是,没有一家主板上市公司,龙头茶企的集中度极低,全年零售额超过10亿元的居然排不到十个手指头。

华祥苑已是业内翘楚,它是钓鱼台国宾馆的唯一指定用茶,外交部曾用它招待过76位国家元首,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普京、英国的梅姨。2020年,华祥苑的全国连锁店达2020家。不过就规模而言,相比动辄百亿销售、数千亿市值的白酒业,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曾与业内的很多专家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先是叹一声气,然后给出的解释几乎是同一出:茶叶分类繁多,地域色彩太重,各地消费者口味难调,等等等等。

然而,跳出三界看天地,若干年前的白酒业,也面临过几乎完全相同的难题。

以已经成为“传奇”的茅台为例。到2021年的今天,茅台酒厂的历史也只有区区70年。在1949年前,茅台镇生产凋敝,仅余三家私人酒坊,到1951年,政府通过赎买、没收和接管的方式将它们合并,才有了今天的国营茅台酒厂。到新世纪的2000年,茅台酒的营业额才第一次突破10亿元。

茅台的崛起离不开季克良。这位江苏南通人从1964年起入职茅台,1998年掌舵,组建了茅台历史上的第一支销售团队。正是在他的率领下,茅台在生产、营销和品牌打造上,高歌猛进,终成霸业。

跟茶叶一样,白酒产业也是分类繁多、地域色彩浓重、消费者口味难调,甚至面临年轻族群不喜烈酒的挑战。但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通过香型区隔、窖池认证、质量严控和渠道创新等办法,实现了全行业的焕然一新。

白酒业有“八大名酒”之说,但并不是每一家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实现了飞跃。今天的几家龙头公司背后都站着一个季克良式的人物——五粮液的王国春、洋河的张雨柏、泸州老窖的谢明等等。

归根到底,是人而不是酒,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一个产业的复兴。

04

重走茅台路,呼唤“季克良”,中国茶业正面临重大的破局时刻。

肖文华那次到杭州,是来考察龙井茶田的。

跟全国所有的茶企不同,华祥苑在过去这些年里,一直在探索庄园茶的新模式。在肖文华看来,茶产业的散乱差,必须从源头进行改造,茶叶的品质控制住了,才谈得上品牌塑造,才可能有规模化的未来。

老肖出身铁观音的故乡——福建安溪,肖家世代制茶。在安溪,每户每家几亩茶田,春风一吹,可度一年,外地茶商来收,拼拼凑凑,品质自然良莠不齐。2005年,肖文华在安溪承包了5000亩高山茶田,开建华祥苑的第一个茶庄园,从土壤和茶苗抓起,平地栽植,专心种茶。

在当时,谁都觉得他在做一件又笨又吃力的事情,十六年一晃就过去了,时间默默地开出了花。

到2020年底,华祥苑布局了八个茶庄园,拥有超10万亩茶田,其中,岩茶在武夷山星村、白茶在福鼎、红茶在宁德古田、毛尖在河南信阳、普洱茶在云南勐海。

那天下午,江南莺飞草长,风信子、瓜叶菊悄然盛开。在890会客厅,喝着肖文华带来的好茶,听他畅谈自己的理想,总觉得创业让人不敢老去,不敢懈怠。当我说到2000年的茅台时,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那也正是他创建华祥苑的年份。

“那年,茅台也只有10个亿。”企业家的对比总是很直接,也很霸道,“吴老师,你看我再干二十年,有可能干出一个‘茶中茅台’吗?”

闻者均吮茶而笑。看肖文华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文 / 吴晓波)

注:内容来源吴晓波频道,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900亿!茅台创下世界纪录!普洱茶界,何时才能出现茶中茅台?

8月7日,英国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2022全球Jiu类品牌价值榜:

茅台以429亿美元(大约2900亿元),位居榜首。

茶酒不分家,很多老板也幻想,基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打造茅台式的流通硬货。但终究,理想很丰满,目前,不可能出现茶中茅台。

-01-茶界梦想家

一个茶老板,信心满满地来找老杨,探讨他的做茶大业:

这位老板在别的行业赚了钱,又很爱普洱茶,刚好普洱茶跟酒一样越陈越香能升值,茶老板打算做一个流通性媲美茅台的硬货。

看着这长辈信心满满的样子,听了他的宏伟蓝图,只敢说一番加油的话,给这位长辈打打鸡血。


茶老板说了半晌,突然来一句:你要说真话,不要这么敷衍。

说真话?茶是一个天道酬勤的行业,用心做好茶叶品质,养家糊口没问题,但要说做一个媲美茅台的硬通货,现阶段很难,难到只是一场美梦。

茶老板一脸疑惑。老杨只敢小声说:普洱茶复兴时间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茶中茅台,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做的。

首先,茅台的历史底蕴形成的价值属性,几乎是14多亿中国人的共识。

目前,大约5000-6000万人喝普洱茶。普洱茶的受众,大约只有茅台的3.5%。

历史底蕴厚重,受众庞大,意味着:茅台的流通性强,就算不喝,可以送人,手头紧张的时候,如果运气好,还可以便宜点卖掉变现。

换作一饼普洱茶,爱茶的人自然是愿意藏的,藏了自己喝。做普洱茶的老板,也是愿意藏的,或许能升值。但大多数普通人,会选择茅台。

总之,茅台与普洱茶,受众基础不一样,注定二者的价值共识,就目前来说,有天壤之别。


其次,茶中茅台,有人尝试了。

普洱茶,色香韵俱全,越陈越香,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这注定了:普洱茶具备一定金融属性。金融茶,在茶界期待茶中茅台和期待茶叶标准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然而,几百上千万一件的金融茶,终究没有可以落地的价值归宿。没有茅台的受众和历史底蕴,资本撤退之后,金融茶就玩不下去了(别碰金融茶)。

金融茶,是越陈越香的普洱茶,模仿茅台和普洱茶自身标准化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普洱茶复兴才20年,只有几千万人的受众,决定了:普洱茶,目前还不具备出现茅台这类硬通货的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一代茶老板要做的,不是玩茶中茅台。

而是传播普洱茶文化,慢慢积淀普洱茶的底蕴,在5000万人之外,让更多的人懂得普洱茶的美。 

-0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万物,皆是一个过程。

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如此。

20年前,被公知忽悠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说人家一架飞机挣几千万,我们一件衣服只挣几美分,我们要反思……当时,居然傻傻的信了。

却不知,背后有客观发展规律。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守着50年代的重工业老底,静待时机。直到2001年后,从纺织业做起,通过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原始积累。

然后,再做家电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通过轻工业积累本钱,才能买别人淘汰的重工业设备和技术,以此为根基,自主研发。

只有重工业站稳脚跟,才能在钢铁、船舶等领域抢下发达国家的饭碗,积累尖端技术。

40年三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高新技术领域的冲刺。

茶产业也是一样的。普洱茶在上世纪40年代之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断代。直到本世纪初,才缓慢复兴,至今不过20余年。

对一个人来说,20年,可能是半生风华。但对一个产业来说,20年不过弹指刹那。今天,指着一个发展了20年的产业说,你这不行那也不行,人家葡萄酒发展的好,你普洱茶要反思。

这无异于是:对一个工业化初期、只会做衣服的时候说,你不会造飞机,你落后,要反思。这是忽视客观发展规律,耍流氓。

普洱茶产业要发展壮大,绝不是一朝一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做好品质

任何一个产业,品质是产业的基础。

普洱茶行业,有人做古树茶,有人做台地茶,二者都是市场。

茶行业,台地茶被污名化。但台地茶原料成本低,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要解决茶客都关心农残问题,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农药。还要保障低成本的茶叶,做出来之后干净卫生。

台地茶,占云南普洱茶产量的9成以上,是打开普洱茶大市场的中流砥柱。要保障台地茶产品安全、干净、大众消费得起,把台地茶打造成普洱茶客的日常口粮。

古树茶,成本高,原料是茶企大部分的开支。而且,很多茶老板喜欢囤茶,觉得茶叶囤进来,以后涨价就是大赚。

但如今,茶价一直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围绕着冰岛、老班章两大名山,名山茶价格趋于稳定。

做名山茶,就做好品质,做真做深做精,把名山古树纯料打造成普洱茶的标杆。

其次,产业精细化

目前,普洱茶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产能过剩、库存庞大,9块9的垃圾茶。

然而,茶行业有问题,做茶的老板却要硬着头皮活下去,这些问题会倒逼着茶老板自我革新。

产业革新的过程中,茶企为了占有市场,必然会推动茶产业朝着越来越细化的方向发展。

有人依然在山上倒卖古树原料,有人玩台地茶拼配,有人依托云南大叶种的适制性制作,用冰岛老寨的原料制作白茶、红茶。也有人模仿葡萄酒,开始普洱茶庄园化探索。

众多精细化的探索中,必然找到普洱茶的下一个风口。

写在最后:

茶酒不分家,茶酒差别又很大。

一个茅台,让无数爱茶的人执念茶中茅台的诞生。

如果,几十年后,普洱茶能发展到如绿茶一样,占据中国茶叶市场的8成以上。那么,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一定会出现一个茶中茅台。

一切商业的成功,都只是顺应时代趋势。但就目下而言,茶中茅台,仍然是茶行业的一厢情愿。

有人说,普洱茶发展到最后,必然是葡萄酒式的法国波尔多式的庄园经济。

这是普洱茶从业者,对商业化成功的葡萄酒市场的借鉴,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但终究,普洱茶不会走上葡萄酒式的商业化道路。普洱茶,若以茶文化为基础,借鉴葡萄酒模式,是有益的。但如果普洱茶一味地照搬葡萄酒模式,必然失败。


因为:经济模式的背后,是文化在支撑。葡萄酒与普洱茶,是两种文化、甚至两种文明的冲突。

葡萄酒文化,是无法融入中华文化的。它只能以一种小资生活方式,打动国人。

这意味着:当西式小资生活方式不再被追捧的时候,葡萄酒市场就会在中国衰退。

目前,葡萄酒依然强势,是西方工业革命缔造起来的强大生产力外溢到文化领域,让如今的葡萄酒和奢侈品,依然享受着西方生产力的落日余晖。

或许,20年后,当东方生产力对西方形成碾压。强大的生产力外溢到各行各业,大家也有钱有闲喝杯冰岛。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自信。那时候,再回首,还是传统茶文化好。葡萄酒所谓的庄园,也没有什么好学习的。

商业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角逐,而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是东方文明。

普洱茶发展的过程,你我都在见证历史。

喝好自己的茶,做好自己的事,

日拱一卒,静待那一天到来。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茅台又火出新高度之下,中国茶企永远不会出现一个茶中茅台吗?

  都说茶酒不分家,茶与酒,差别挺大!刚刚!茅台酒又火出了新高度,2021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茅台单股最高报2004.99元,茅台总市值超2.5万亿。市值高也就算了,还催生了网上代抢茅台的新业务,可见,茅台有多火。

图源:微博截图2021年1月4日7时

  都说茶酒不分家,但放眼中国茶界,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大茶企,前不久。中茶、澜沧古茶上市的新闻,在茶行业沸沸扬扬,如今也没了声音。

  01、中国茶叶很尴尬?

  2008年,新华社记者发声: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从此,立顿成了中国茶企的噩梦。大茶企,也成为了中国茶界的呼声。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十余年来,中国茶叶一直没有大茶企出现,中国顶级大茶企的实力是这样的:港股主板上市的天福茗茶2019年营收17.97亿元;想冲击大A股的中茶,2019年营收16.28亿元;以经营普洱茶为主的澜沧古茶2019年营收3.8亿元。这样的现实,与市值2.5万亿的茅台相比,平心而论,真的是天差地别。茅台火出了黄牛代抢,而茶叶,冷冷清清的躺在仓库。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酒是快消品,茶是慢消费品

  一瓶酒,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一顿就喝完了。但是换了茶,一饼357克,三五个人,一泡8克,一饼茶,足够泡一个月。同样的时间,酒的消耗速度是茶的十几倍。以至于国内卖茶的茶商,卖茶的时候,只能通过讲故事,让自己的茶叶脱颖而出,故事讲得越深,茶叶越好卖。

  但是,卖出去也不一定消耗掉,放在买家的手里,日积月累,茶行业,从茶园到茶杯,到处都是茶。茶叶快消化,是整个茶行业的硬伤。消费速度太慢,生产速度快,不可能物依稀为贵,只会产能过剩。

  其次,历史文化

  茅台酒的历史故事,说起来让人滔滔不绝,四渡赤水、接待外宾,一次次出现在新闻里,奠定了茅台酒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白酒千千万,唯独茅台,哪怕短期跌了点,早晚会涨起来的(这是真的),这是茅台的历史文化。换了茶叶,西湖龙井有御前十八棵,大红袍也有秀才高中状元的传奇,普洱茶还有茶马古道,其实,茶马古道才是最牛的。古代,中原王朝经略南洋,必须经营云南,而将南洋-云南-中原连在一起的就是茶马古道。

  有了这样的地缘基础,巅峰时期的普洱茶,有“入山制茶者数十万人”的盛况(来源:《普洱茶记》),但后来茶马古道没落了,如今的普洱茶,茶多酚抗癌承包了半壁江山。茶叶有文化,却是一类茶的文化。消费者想买西湖龙井,或者普洱茶,网上一看价格几百到几万的都有,不知道该买哪家的。去实体店问了问,原来还有几十万一斤的岩茶。

  最后:收藏属性

  有人想要消费,还得让人买了放心,用着方便。无论藏酒能升值,还是藏茶能升值,后期仓储都很重要。茅台酒是密封的,对后期仓储要求小,随便放在家里就行了。茶叶里,最值得收藏的是普洱茶,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属性,但是,后期转化需要严格的仓储。

  关于仓储,普洱茶行业依然争论不休,有人说纯正的干仓存储才能越陈越香,有人说湿仓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还拍着胸脯说:大马仓就是湿仓的代表,也不见香港人喝出什么毛病;最后出了个妥协派,干仓能越陈越香,但是对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除了这些争论,南方雨季,茶叶该怎么防潮,这也是个问题。一群想入门的茶友刚踏进门槛,吓得马上退出来了!

  02、没有大茶企,很丢脸吗?

  未来几年,国内可能有茶企上市,但营销额不会太大,中国茶企,目前营业最强的天福茗茶,2020上半年营收7.51亿元。国内没有大茶企,对茶行业来说,很丢脸吗?我们需要正视茶行业没有大茶企的现实,更不能规避现实背后的意义。

  前不久,国家出手反垄断,阿里之后,美团中枪。未来几年,反垄断都是个热门话题,但垄断这种事情,不可能出现在茶行业。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显示:我国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7000万人,其中包括茶农2600万人,采茶工月3300万人,加工和流通环节1100万人以上。7000万人与茶相关,这不是个小数目。茶产业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就业,带动了大批贫困县的发展。

  茶叶是第一产业,茶行业,没有把财富集聚在资本家手上,他们分散在农民的手里。这对老百姓来说,真的是福音。一旦茶行业被资本垄断,一开始各类茶叶降价,就像淘宝买衣服一样,方便又实惠,但是等到垄断了用户之后,资本总是要回报的。跟数千万人的生活比起来,大茶企只是个面子工程,让茶客喝茶的时候聊聊天罢了。就业是最好的福利,孰轻孰重,自然知晓。中国茶叶,需要的不是大茶企,而是少点炒作,让老百姓都喝得起茶。

  03、中国茶叶独一无二

  茶叶,是最健康的饮料!中国茶叶,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健康饮料!中国茶叶,品种最全,百花齐放,绿茶宛若花季少女,西湖龙井干鲜醇和,祁门功夫鲜醇甘厚,似花,似果,又似蜜,铁观音的观音韵也吸引一众铁粉。

  但品茶的终点,当属普洱茶。普洱茶,有生有熟。论香气,花香、蜜香、果香,各类香气应有尽有。茶汤入喉,汤感饱满,滑入喉咙的瞬间,令人心旷神怡。回甘显现的刹那,让人莫名的欢愉。

  好茶入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特色,都是中国茶叶独一无二的。外国茶叶,立顿之类,大吉岭之流,跟本没有这样的品质。能与中国茶叶媲美的,只有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的顶级葡萄酒。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种饮料,中国茶叶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神属性。在一杯茶里,喝出自己的人生,在一杯茶里,喝出愉悦的心情。若有闲时,放空自己,一泡茶的时间,洗净茶具,烧一壶水,泡一壶茶,生活的烦恼,都会在一盏茶的时间里,随水溜去。这是中国茶叶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吧!若是能在一盏茶里,喝出人生如茶,苦如茶,香亦如茶的境界,已是一生离不了茶了。世间饮料无数,茶叶无数,唯独中国茶叶,可称之为“道”。中国茶叶,可以喝,亦可玩。

  总之,茅台的商业成就,令人羡慕。但中国茶叶,丝毫不差,也不必出现一个茶中茅台。因为,一片传承千年的树叶,承载了一方百姓生活!一杯香甜韵味的淡茶,成为你我心灵的归宿!你我凡夫俗子,能在万千茶市,找一饼适合自己的茶。待有空暇时,泡出生活的味道,捧一本书,静静喝茶,品味人生的滋味!

  来源于:吉盛祥茶业

找到约44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