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席主题荷花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小暑茶席: 一只乌蓬入荷塘,满仓茶香

小暑,南风穿堂过,风吹莲花动。



伴著清远的莲花香,风遥遥地送几千里。

风动,莲动,心亦动。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小暑一到,每日热三分,是时候退避、隐居起来。辛弃疾诗中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小暑天,就做个懒人,做无聊的小事,比如读书纳凉,比如侍弄花草,比如泡茶饮茶。在小暑时候,沏一壶清茶,品味茶香,饮下一口茶汤,暑气渐消。

设计/茶席整体风格

背景:小暑时节,荷花盛开,一场小雨过后水雾袅袅,选择荷塘为背景,在乌篷船上布置茶席,茶道师服装为水墨荷花旗袍,整体搭配呈现出小暑节气的莲香荷韵。  

色调:为契合荷塘背景,在茶席搭配的颜色考虑浅色系,营造出清凉之感。

质感:结合荷塘、乌篷船、烟雾袅袅的景象,在茶具的选择上围绕简洁的纯色系茶器。

搭配/茶席细节

席布:选用蓝色茶席打底,呼应蓝天,再搭配浅灰色和白色纱布,用纱幔来营造烟雨雾气,仙气袅袅的感觉,用纱幔呼应水面的雾气。  

主泡器:睡莲紫带酱口盖碗,紫色和席布、壶承相呼应,在背景的衬托下更显眼。

壶承:手工玻璃蓝色水墨壶承,与茶席颜色相契合。

公道杯:脂白陶瓷描金海棠公道杯,五瓣海棠花的敞口,宁静素雅,柔美婉约。

品茗杯:磨砂琉璃品茗杯,带有荷花莲蓬的浮雕图案。

杯垫:选用荷叶状杯垫,杯垫上带有荷叶叶脉纹路。

茶荷:带有荷花、荷叶的图案雕刻的竹木茶荷,选用鸭子匙搁应情应景。

花器、花材:白瓷云朵花器搭配紫色睡莲和鸢尾叶,契合茶席主题,紫色睡莲呼应主泡器颜色。

这样一个小暑茶席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趁着夏日的蛙声蝉鸣布置一方茶席,品味茶中滋味也别有一番雅趣。

来源:大益茶道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春华秋实,四季茶席~

四季茶席,春华秋实

庄子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节气的变换,万物的荣枯,四季的秀色,天地的大美,都蕴含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演化之中。

与时俱进,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寒温燥湿,有不同的花开花落, 更有不同的茶饮。品饮不同的茶, 便勾勒出与茶与季节相融合的不同的茶席,或清雅、或清凉、或朴素、或华丽。

古人饮茶,常与琴、棋、书、画、诗、香、花为伍,优雅如此,从中能窥见那颗无染的茶心。光阴荏苒,花开四时,学会苦中作乐,足助茗边幽赏。从花草的光影里,感受春夏的余味,从积雪闭门的萧瑟中,感受桃花梅雨的生动。

忙里偷闲,能于顷刻间,放一下手头的琐事,放慢一下追逐的节奏,打开我们的诗心,睁开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四时茶席,一定会风生水起、香沁枯肠。

春之翠席,生机盎然

在唐代,有一个著名的春日茶席,见于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拨花砌,爱庭荫,清风逐人,日色流兴,卧指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味,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霞仙浆,无复加也。”

这个茶席野趣盎然,也很自由潇洒。参与其中的人们,既可躺在草地上,指点白云霞雾,又能坐攀于花枝间,逗引茶席旁边的黄莺。春色醉人,伊人不醉,是因有茶,才让人微觉清思。

春光烂漫,花材相对于其他季节,选择的余地较大。茶席插花的主色调,不能与茶汤的色彩相违和,最好能把茶汤衬托的更加亮丽清透。春季茶席上,经常使用的花卉,多为梅花、兰花、水仙、樱花、桃花、杏花、海棠、玉兰、连翘、牡丹、芍药、木瓜、凌冬的石榴、无名的山花等等。

夏之暑席,无上清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个季节,春花落尽,像苏轼词中描写的“踏散芳英落酒卮”、“一点微酸已着枝”。此时的梅花谢幕,微酸的青梅一点点,刚刚挂上枝头。其他的果木花卉,和清幽高寒的梅花一样,都已告别春天,饯别花神,所以夏季是寻找花材比较尴尬的季节。

幸好,还有蔷薇、石榴花、荷花、木槿、松树枝、无名的山野之花等,可见之于茶席上。夏季的花,虽然不多,但却有着强烈的时令特色,如荷花,尤其是木槿花。《礼记》记载:“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夏至,木槿花才开始盛开,繁花似锦,朝开暮落,这都是节气的力量使然。

白茶的汤色,因年份的不同,汤色从橙黄乃至橙红不等。以白茶作为主题的茶席上,再用白色的花卉装点,从感觉上似乎有些不妥,若选择一枝绿叶簇拥着的半开红花,会很好地提升茶席的亮点,白与红的对比,容易激发起人们的文思与联想。

我经常在想,也有过类似的茶席体验,如是在开满山坡的梨花树下,设一茶席,瀹泡有年份的老白茶,胭脂红的茶汤里,映照着雪白的梨花,如此光景下,白茶的前世与今生,一定会让人恍兮惚兮。如是这样的席,插花便是多余,当花瓣簌簌地落到茶盏里,或“拂了一身还满”,茶汤里的梨花气息,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席意了。

秋之美席,绚烂之极

秋气堪悲未必然,清寒正是可人天。秋气干燥,气温适宜,是布席喝茶的好光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但果实累累,而且叶色斑斓,一枝红叶,一串野果,都是茶席上的盎然灿烂。菊花是秋季茶席的隐士,除此以外,桂花、芙蓉、火棘、红枫、红蓼、无名的野果等等,都有着浓郁的清秋况味。秋阴不散,秋雨中的枯荷与莲蓬,更是别具意象。

秋季之美的茶席背景,在诗词里随处可见。宋代陆游有“茶灶炊烟野寺秋”,王廷珪有“野寺石泉秋煮茗”。以上的诗句,似乎有点悲凉孤寂,同时代的赵湘,诗里的茶境、光影的变化,写得深邃耐读,他写道:“公堂伴语山光入,秋阁尝茶树影移。石上琴尊从赏月,水边台榭许题诗。”赵湘的一席茶里,有琴声月色,有亭台水榭,茶盏里有光影暗渡,秋阁中有茶梦千重。“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茶席上,有几分妙有的光影,便会增加几分生动。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色给人以欣喜,也会有花落水瘦、满目衰败的凄凉。秋天的茶席,色调丰富,用以慰藉渐渐远去的绚烂。秋风渐凉,能从席意中,感知到温暖,喝出收获的喜悦,便是用心了。秋日,我喜欢在书房里,插一枝故乡道旁的红叶黄花,焚一支沉香,相伴的是一壶炭焙的传统铁观音,浓浓的苦涩的茶汤里,有点悲秋思乡的味道。上品的沉香,能提升茶席的层次和氛围,闻起来清凉,细品,与茶一样,咽喉也会有明显的回甘。

冬之素席,内敛养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当万物开始沉寂、红消香断之时,山坳里的茶树,开始凝聚花蕾,花开冬季,清冽幽微,香漫山野。茶树的果实,也在冬季里孕育,这就是茶的高标俊逸、与众不同之处。

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著名的《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认为,秋去冬来,天寒气冷,菊花落尽,已没有多少花卉,可以装点这个世界了。可是,他还是忽略了茶山洁白的茗花,溪畔的山茶花、案头的水仙花,山野里的腊梅花。能够傲然风雪中盛开的,都是更有品格的花。有格调的花,最适合装点提升茶席的品位。除此之外,红透的南天星,娇黄的佛手,翠绿的菖蒲,也是茶席清供的上佳选择。

关于冬天的茶席,古诗文里描写梅花的较多。宋代葛绍体的《洵上人房》诗中写道:“自占一窗明,小炉春意春意生。茶分香味薄,梅插小枝横。”我们仔细体会一下这个冬日的茶席,便觉清雅无比。

诗人独自坐在窗前饮茶,红泥小火炉里炭火正炽,煮出满室的温暖春意,水沸点茶,茶香熏人,茶桌上一枝半开的梅花,横插在胆瓶里。宋代杜耒的茶席中,也写到纸窗和梅花,但他恰当地运用了“隔”的美学手法,好像写的更含蓄些。他诗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这个宋代茶席上,我们能看到的,有竹炉、水沸、炭火正红,还有那扇纸窗,诗人与寒夜来访的朋友,以茶代酒,相对而酌。但今夜却大不相同了,月色正好,因为窗外的梅花盛开了,投影构图在那扇窗户上,花枝摇曳,如写意水墨洇洇淡开。一室的春意盎然,哪里还有冬日的凄凉萧瑟啊?这席茶,前无古人,古典醇厚,暗香浮动了千余年后,至今我们还在回味着。

春有百花夏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风花雪月,都可入席,但冬日茶席里的梅花与茶,其精神,其品格,温暖、激励了国人数千年。

冬季的茶席设计,要体现出温暖贴心。千利休在日本茶道的四规七则中说:“做茶事,要使人感觉到冬暖夏凉。”所以,冬天的茶席,需要通过插花、茶汤、茶器的色调、席布、茶境等方面,营造出温馨与关怀。让人从孤寂中看到明媚,从萧条中窥到春色,从积雪中望见春水,从寒冷中觉知春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茶里感知到春天,品出人生的温暖和希望,就是冬之茶席的要旨。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那些古画中美美的茶席,了解一下?


现代茶席


茶席是一种讲究的喝茶形式,茶席本身是视觉艺术,它的作用是帮助味觉和嗅觉艺术的发挥。


茶从单纯的饮料上升为有一定审美功能、表达人类精神情感的媒介之后,茶席应该就出现了。


(唐代)周昉 《调琴啜茗图》  

现藏于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唐代陆羽写作《茶经》,将品茶这一行为艺术化,大约这时候开始就出现茶席了。当然,古籍里是没有出现过“茶席”二字的,但艺术化品茶的文字描述和绘画作品流传下来却是不少。


下面我挑选一些我国古代著名的以茶为主题的绘画,为大家展示古代茶席之美。




户外茶席



陆羽在《茶经》里就有提到品茶除了室内之外,还可在“松间石上”、“瞰泉临涧”,以天地为席,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说的“户外茶席”吗?


给大家欣赏流传下来的关于户外茶席的古代绘画作品,直观感受当时的茶席之美。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斗茶图》此画中的意象有:风日晴和、山林松下、嗜茶茶贩、斗茶正酣




(元代)钱选《卢仝烹茶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卢仝烹茶图》画中的意象有风日晴和、绿树怪石、雅士仆役、栖神物外


 


(明代)文征明 《惠山茶会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画中的意象有风日晴和、茂林松间、名泉佳茗、嘉宾清谈、以茶会友、栖神物外




(明代)陈洪绶 《品茶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洪绶 《品茶图》画中的意象有风日晴和、野外石上、荷花清幽、雅士清谈、悠然品茗




综合起来,从这几幅宋代到明代的著名茶画中表现出来的户外茶席的意象有:风日晴和,松间林里,名泉怪石,羽客幽人,佳茗清谈,栖神物外。


茶席之美跃然纸上。


对照每一张画来看,很容易发现古人玩户外茶席的规律,通常会选择天气好的日子,在林子里、松树下、怪石边、名泉旁,知己好友,静品香茗。


其实古人的选择跟我们今人相差无几,但是古时候的画家通过人物和景色造境,传达出一种茶事的超尘脱俗之感。那种古典和文艺,仿佛是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特别自然。


今天人们的文艺,仿佛是缺乏土壤的,悬在半空的,不是不够,就是用力过猛,难得能有自然流露之感。




室内茶席



茶史专家朱红缨老师说,从明代开始就有了专门的茶房。


明代屠龙在《茶说》中写道:“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但是古代的茶房跟我们现代的茶室不一样,那时候茶室里是童子或仆役煮水事茶,主人是在书斋、会客室幽坐或是与佳客品茗,主人的桌上往往只有一壶一二杯和书籍而已。


文征明的画作《品茶图》和唐寅的画作《事茗图》就是这么表现的。


 

(明代)唐寅 《事茗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文征明《品茶图》(局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吴友如 《玉川品茶图》

综合上面三幅室内茶室的绘画,茶室或在山水之间,或在清幽精舍,主人坐在明窗静牖内,有茶、有器,户外风景如画,或是独自品茗,或是访客将至,或是主客之间吟咏、清谈、抚琴。画家通过各种意象,制造出一种茶事的栖神物外之感




无论是户外还是室内,我国古代的文人画家都喜爱将茶与山水相连,而且赋予了茶事超然物外之感,这便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所表现的茶席之美。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