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席主题

找到约96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席意境

茶道意境,是意思的意,不是艺术的艺。

意境这个词是中国传统美学当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对事物找到境界的品悟的审美习惯,使在有限的时空直悟永恒的思维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性情和情趣取向,塑造了这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模糊,飘移,不确定。就像不同的茶,不同的人说好;但反过来说,一款好茶会让人人叫好,那种标准却又难以描绘。

从诗经的思无邪到中国的传统笔墨,最讲究的就是这个意境 。“作诗必此诗,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挂角,天马奔绝尘”(清 赵翼)在意境中包含情景,包含思,包含意。我们回到这个意字上分析一下中国人为什么对意字如此钟爱。

意是心上的音,我们经常说听话要听音,这个音更能表达说话者他最真实的意思。比如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您好!您好吗?您好啊!”相同的字,语气表达不一样,所包含的内含居然可以完全相反,以至成为相去甚远的另外一个意思

而在美学里讲的意,是更为丰富和更难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达了。比如那首诗: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前面

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但这都不是意境。宗白华认为只有到了“断肠人在天涯”才出了那份情,失神而专注,似有所待。在情景交流中的那个综合感受,表达到了那份意境。正是“信足别有境,举头自有深情”(计成《园冶》)境,其原意指人所感觉到的范围,心活动到的区域。“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是只能感觉,“欲辨已忘言”了。

席,一种参道,凝聚精气神韵的道场。“茶精极,屋精极,衣精极,器精极。”这里所谓的精极,是没有魅俗的痕迹。让人纯净而不做它想。把注意力牢牢牵在当下。它们钩沉的茶道席,意境几乎无处不在。从席间每个人的服饰到茶席的音乐,到一草一木构成的茶席景象,无处不在诉说着一种诉说。因为每一东西必须是有情的。

可以想见,在那样的一个午后,阳光灿烂。我们穿过洒满阳光的大厅,穿过庭院来到小小的茶室。在这个茶室里有那样的音乐暖暖融融舒舒缓缓的包围着我们。身着宽服,穿着白袜,从足下去珍惜每一个感觉,那种宁静的洁净,非常神奇的感受,会在你的每一个动作里灵动地展现。

茶席又称茶席曼陀罗。我们摆的每一个茶具,从壶到杯到公道杯,每一样器具都是经过茶道师,经过主人认真挑选的。它用了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既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比如说竹节壶,其文化人格在儒家,象征严谨和节制;如意壶主人表达如意和吉祥的祝愿;还有茶席之上最重要的主题挂画。记得有一次我在举行《月光白》的茶道会,大家进入茶席之后,静坐。大家听着音乐缓缓的去放松自己,把自己和外界隔断之后,有一声磬响:“叮——”然后提醒你回到茶席之上。这时整个茶道室是暗的,大家什么都看不见,又经过了那么长时间静心的打坐过程,这时候我的茶道师助理,是位云南的白族女孩。眼睛明亮亮的,笑容像云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亮。她拿着火柴,哗,点燃。茶席中间水钵里有个水晶球,水晶球下边有个莲花灯,莲花灯被砰然点燃。这个茶席环节,在大家小参分享时每个人都说,那一刻整个人被暖了一下,被照亮了。那种被难以言表的情绪暖暖地拥着抱着,用一道道的茶,进行心灵的洗礼。

还有一次茶道会也有用灯的一个环节。记得我们给传媒大学的学生摆的茶道会,在户外。那是一个接近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满满挂在天上。那天是个长长的茶道席,主宾分坐在茶席两旁。看着月亮听着音乐品着茶看着茶道师一道道给大家布茶。整个席间,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最后结束的时候每一个人发了一盏小小的马蹄灯。在那样的月光下提着马蹄灯,心都是亮亮的,整个世界因为一盏灯照亮了。

茶席之上表达意境的手段非常丰富。像灯,香,还有很多很用心的表达,极具情感的画面,都很容易把主宾带进一个非常神圣、非常宁静、非常悠远茶席的意境。在茶席设计上要力求瘦、皱、漏、空、透、远,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制造出无限的想象的空间。“锥划沙”、“屋漏痕”;岁月折叠成褶皱;空是无限,是宇宙灵气之往来,生命流动之处;透是多视角,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远是更丰富,地狱天堂尽在其中。随意布饰,不衫不履。

通过叮叮咚咚的水声,把我们带回到大自然无比清新的山水间。在那里,鸟语花香。甚至可以闻到青草味道。主题挂画能把我们从现实中暂时隔断,一下拉到那种神圣的,转眼的,非常亲切的精神世界里,用品味用画面来形容这样的情景都不足以表达 我们对意境的理解,但又能真真切切地无比愉悦地享受其中。

还有这样的意境表达在主宾间之间进行心灵沟通:参话头。我曾经主持的茶道会里就用过“口离心有多远 ”,作小参主题。当我把茶道会的邀请函,发给来参加茶道会来宾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走进我的茶席之上,开始认真思考口离心有多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家人间到社会朋友中到工作同事,我们有几个人有能力口对心讲地每一句话?记得有个人一接到请柬当场就给我回了信:“口离心要多远有多远,要多近有多近!”我听了之后内心很震撼。但是在茶席之上,其实不要求有答案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对的,只要参与了思考,参与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小参的过程。无论你在哪儿,你已经进入我茶席的意境了。时间可能是在三天前,也可能是在一周前。地点可以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遥远的你走向茶席中的我。

天地之大,何处安身立命?

喝茶的人是谁?

父母生我之前我是谁?

心在那里?

这辈子你是来干什么的?

这是在茶席之上小参活动。这个环节里也是一个意境空间的表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就是我们茶席的主题。

茶席主题里面的意境,想象一幅画得有名字,一篇文章得有个好题目。茶道师会精心的去提炼艺术表达的精髓,提炼修行艺术的表情。像文章炼题一样。在茶席主题里,很多茶叶名字的意境就很深远。比如《月光白》,多么有诗意有情景的名字!《铁观音》、《兰贵人》、以及我们非常神往的《东方美人》,这些名字本身就特别有诗情画意。在举行《东方美人》茶道会的时候,茶席上用深色的旗袍铺在底席之上,星星点点的白色杯子布在旗袍之上,背后是陈逸飞的《美人图》,清扬优雅的音乐滚滚而来。这个茶道会的主题是关于女性学的主题,比如“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如何做好你的女性角色”,这样就把幽幽雅雅的东方女性神韵铺陈开来。婉约到无言——《白毫银针》;绿野仙踪——《狗骨脑的禅意》,《红茶,熨烫内心的感动》,《九年寿眉——茶的味外之味》再根据季节,根据当时的情绪很充分地做茶席表达。比如到了秋天以《吟秋》;《如歌的行板》;《人淡如菊》为主题,配上那样的诗句,“ 宁可枝头报香死,不肯随舞秋风”。把我们对菊“此花开尽再无花”的意境,表达出生命之绚烂;在春天《丁丁香香的情客》,《落花水流红》,《花新水上香》,非常有画面感,那种红,那种水,那种时光的流逝,美好青春的留恋,都会在这样的主题里表达出清新又有时空概念的意境。《寒夜客来茶当酒》、《风雨故人来》人情篇;《红泥雪爪》《莲花,在记忆中绽放》;《崇高的高度》主题茶会,用《辛德里名单》主题曲,做生命教育。

更为深邃的意境主题如:《无门关》,《印水境》,《空间,在物质消失的界线》,《可不可以走出时间之外》。这个主题本身就可以带领我们进入极有参与性的意境。说到意境大家都觉得有点玄。 每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每一个用心的设计,每一个主宾间的真诚的交流,以及茶席之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个细节都是浓浓意境的表达。

(摘自2013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姜慧)

从花季到茶季

(《吃茶去》杂志)和高中时期的同桌,认识已有三十年了。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她不仅有一张令人着迷的娃娃脸,而且常常心意漫漫,神思杳渺,不饮酒便自带三分醉;开口言语时,气韵流转,音色悦耳。同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素习书法、插花,是一位美丽的才女,形、神、情、态莫不动人。

读高三时,老师在教室的后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高考倒计时日期。平素喜爱自由自在的我,早已被这单调乏味的备考生活折磨得不堪其苦,竟然置大考于不顾,一举逃进了琼瑶小说、三毛散文。每每还写首小诗,定要同桌分享……她倒是一脸认真,专注于课业,执着地问老师问题,反复地做难题……

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我用胳膊肘碰了碰她,说,“最后排的那位刚转来的高个子戴眼镜男生在看你哦……”

“啊?……”她的脸蓦地红到了耳根……

之后,我们读了不同的大学,做了不同的工作,组成了各自的家庭,住在了不同的城市……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由生命中的花季走进了茶季。

用半生开花,再用半世花落。也只有在这落英的季节,我们才有机会品味到花的浓、潭的深、茶的醇……

甲午年春三月的一天,我不慎被车撞倒,因家人都在外地,怕他们担心,只字未提,和同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岂料她竟坐了火车来看我!那一日,我们一起品的是04年的普洱。一个美好的下午,她静静地坐在圈椅里,看我取出茶饼,焙火、煮水、候汤……轻声问我,为什么还要“焙”一下呢?我说,以前住在一楼,比较阴,焙一下,是让茶饼表面水汽散去,使得藏茶得其精,这步“暖茶”程序,是去唤醒茶质中的甘美。

“哦,明白了”她说,“就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也需一个事件,作为唤醒的契机……”

老普洱因茶单宁醇化,汤色已然红艳明亮,把盏品啜,入口沉稳,回甘细致……三十年的同桌,一起品那存放十年的老茶,竟然品味到十六岁花季新茶的鲜灵清高之香,又品味到四十几岁老茶的优雅醇和之美,这该算是“新鲜的陈年”?亦或是 “陈年的新鲜”?……她告辞后,茶席放在那里摆了一天,我在日记里写到:

“故人万里,一身清尘,归来对影,梅花初绽。

汤沸火红,酒满茶半,月上露台,酣畅倾谈。

这是一位走后令你不愿收起她用过的杯盏的友人。”

初夏的五月,我们在北京见面时,既不去景点,也不逛商场,而是直奔马连道茶城……临行时,她的老父亲送给我一个精美的茶道组,她则送给我一块湖南安化出品的久扬黑茶-手筑茯砖。我的皮箱里装满了茶具、茶器、茶叶,手里还捧着她插好花的花器,就这样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清秋的九月,我陪同桌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买字帖。行至紫文堂,她向堂主郭源先生请教书法,我则留意到里间的陈设,那里有几张茶桌,心想,难道说,帝都缘结爱茶人!

郭源先生见我们对他的篆书感兴趣,随即邀请我们入席品茶,一起品了九十年代出品的普洱,和03年出品的六堡茶。茶汤味道纯正,茶气力道刚劲。几道下来,体力不支,飘然醉茶。不觉时光飞逝,京都华灯初上,琉璃厂东街的店铺都已打烊。和郭先生告辞,从紫文堂出来,我和同桌在这被文化浸润的千年古街上,亦仙亦缈地游走说笑,好似浸润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今年立冬的第二天,是同桌的生日,我特意为她办了一个小型茶会,邀请了几位她想见的老友作陪。同桌偏爱紫色,我便以“紫云深处醉流霞”为茶席主题,配赏的相应茶品依次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顾渚紫笋、九年轻发酵紫芽、400年古树半发酵轻火紫芽、70年代出品的晒青普洱。

一个难忘的下午!我的同桌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回到了母校,找到了幸存下来尚未被拆除的女生宿舍,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我们高三六班的教室,并且和多年未见过面的老同学一起品茶……在《良宵引》的古雅曲韵中,紫笋身披白毫,芽头挺立,宛若身骨重实的婴儿;九年的轻发酵紫芽,汤色晶亮,气韵清扬,浅饮慢品,喉开齿畅;400年古树轻火紫芽,梅香、兰香、果香,香韵叠叠……当70年代的普洱出场时,我们看到茶饼已然变松,汤色已经变成了金黄,叶底却依旧保持了柔软。一位老同学悠悠地说,想想,70年代都发生了些什么?

那时,我们刚刚上小学哦……

在茶的芬芳中,蓦然回首,我们找到了时光酝酿的醇美……

藏茶的人,当年他如何能想得到,他精心藏放的茶,40年后,几经辗转,到了我们的生日茶会上!他收藏起来的何止是一个茶饼!那是一个春天,一座碧绿的茶山,一个飘然远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芸芸众生,我们不都是在苦苦寻找那个知味的人吗?

当年,在十六岁花季,紧挨着,坐在一个座位的那个人,和我一起对着一道题苦想的那个人,和我一起悄悄分享我写的小诗的那个人,现在,我们仍然设法见面。一起讨论的“题”已经有了很多,而且,“题”或有很多解,或根本无解。三十年后,还能够和同桌一起“做题”,一起走进人生的茶季,一起品味花的浓深,茶的甘醇,真好!

“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冯宜)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也是茶道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当代茶文化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一实操性很强,符合茶文化的教学需要;二实用性很广,符合茶业市场的需要;三艺术表现空间很大,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于运用这一语言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有着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茶席设计探源

 

 

遍查中国古代茶文化史料,无“茶席”一词。茶席应从“席”逐渐引申而来。

席,同古字“蓆”,指用芦苇、竹篾、蒲草等编成的坐卧铺垫用具。《中国汉字大辞典》《诗·邶风·柏舟》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韩非子·存韩》有“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杆蔽,入则为席焉。”等句,将席的质地、形状、作用说得十分清楚。后又引申为座位、席位。《论语·乡党》:“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正席,即首要或主要的席位。后又引申为酒席。《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梁书·韦桀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谓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可见,这里的“席”仅指桌上的“酒”和“菜”。

至此,查无引申之“茶席”一词。

“茶席”一词,在当代日本常有使用,表明的是“本席”、“茶室”,即茶屋。介绍日本京都旅游的《华属世代自游自在》说得很明白:“……左侧的古池前是第一间茶席三巴亭茶席”。

韩国也有“茶席”一词的出现,一则观光公社的广告语上说:“茶席:为喝茶或喝饮料而摆的席。除摆放各种茶、糖水、蜜糯汤、柿饼汁以外,还放蜜麻花和各式茶食、油果等。”并配有图,图上摆满各式点心,可见指的是茶果茶点。

近年,我国台湾“茶席”一词出现颇多,但多指茶会,或茶会环境的布置。如设立某种主题茶会,叫“露雪茶席”等。

从当代文献中第一次看到“茶席设计”一词,是2002年童启庆所著的《影像中国茶道》。童启庆教授在书中解释说:“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气氛的环境布置。”2003年周文棠先生所著的《茶道》一书,对“茶席(案)设计”的解释和童启庆基本相似:“茶席是彻茶、饮茶的场所,包括沏茶者的操作场所,茶道活动的必要空间、奉茶场所、客人的坐席、修饰与雅化环境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

由此可见,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茶席的设计和茶室的布置,在内容的划分上仍比较模糊,对“茶席”一词,实际上仍指的是“茶室”。

 

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基本的要素结构而成,每个要素又有其构成的要素成分。事物的构成,就是要素构成之构成的规律,茶席设计也同样如此。

 

一、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也是茶席设计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因茶而有茶席,因茶而有茶席设计。茶,在一切茶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既是源头,又是目标。

茶,是茶席设计的首要选择。因茶而产生的设计理念,往往会构成茶席设计的主要线索。

茶的色彩是异常丰富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茶的各种美味和清香,曾醉倒天下多少爱茶人。茶的形状,千姿百态,未饮先迷人。如一旗一枪,旌旗招展;金坛雀舌,小鸟歌醉;六安瓜片,片片可人……茶的名称,浸透诗情画意,如庐山云雾、龙岩斜背、凤凰单枞、九曲红梅……有许多很好的茶席设计作品,如《龙井问茶》、《普洱遗风》、《大佛钟声》等,都是直接因茶而发的。

 

二、茶具组合

茶具组合,是茶席构成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实用性决定艺术性,艺术性又服务于实用性。因此,在它的质地、造型、体积、色彩、内涵等方面,应作为茶席设计的重要部分加以考虑,并使其在整个茶席布局中,处于最显著的位置,以便对茶席进行动态的演示。

茶具组合的类别,一般有金属类、瓷器类、紫砂类、玻璃类和竹木类等。

茶具组合的个件数量,一般可按两种类型确定。一是必须使用而又不可替代的个件,如壶、杯、茶叶罐、茶则、煮水器等;二是齐全组合,包括不可替代的和可替代的个件,如备水用具水方(清水罐)、水勺等,泡茶用具茶海、公道杯等,铺助用具茶荷、茶碟、茶针、茶夹、茶斗、茶滤、茶盘、茶巾、水盂、承托(盖置)、茶几等。

茶具组合既可按传统样式配置,也可进行创意配置。既可基本配置,也可齐全配置,其中,创意配置、基本配置、齐全配置在个件选择上随意性,变化较大,而传统样式配置在个件选择上一般比较固定。

 

三、铺垫

铺垫,指的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铺垫物,也是铺垫茶席之下布艺类和其他物质的统称。

铺垫的直接作用表现为:一是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触及桌面或地面,以保持器物的清洁;二是以自身的特征和特性,辅助器物共同完成茶席设计的主题。

铺垫的质地、款式、大小、色彩、花纹的选择,应根据茶席设计的主题与立意要求,以对称、烘托、反差、渲染等手段加以表达,或铺桌上,或摊地下,或搭一角,或垂另隅,既可作流水蜿蜒之意象,又可如绿草茵茵之联想。

在茶席中,铺垫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家的关系,使器物有一种归属感。只要在铺垫中,茶器具就可任意摆放,谁也不愿被弃之铺垫之外。铺垫是器外之物,却对茶席器物的烘托和主题的体现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铺垫的类型有: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绵、绸缎、手工编织、竹编、草秆编、树叶类、纸类、石类、瓷砖类及不铺类等。不同质地的铺垫,往往本身就能体现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特征。

铺垫的形状一般分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几何形和无形。不同形状的铺垫,不仅能表现不同的图案以及图案所形成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多变的形状,还会给人以不同的想象空间,启发人们对茶席设计整体构思的进一步理解。

铺垫的色彩原则是:单色为上,碎花次之,繁花为下。色彩和花式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茶席的铺垫,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情绪和行为。

铺垫的方法有:平铺、对角铺、三角铺、叠铺、立体铺和下铺等。铺垫的方法,是获得理想铺垫效果的关键所在。不同方法的铺垫,使铺垫在质地、形状、色彩的不同效果之外,又增加了它的可变化内容,使铺垫的语言更具丰富性。

 

四、插花

插花,是指人们以自然界的鲜花、叶草与枝干为材料,通过艺术加工,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再造形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持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面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他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态;悬挂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解明的体现。

花材,是茶席插花的主体。它由花、叶、枝、蔓、草等构成。自然界中,花材的品种数量繁多,称谓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不同。茶席插花所选的花材限制较小,在山间野地和田头屋角随处可得,也可在一般花店采购。

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做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描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衬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五、焚香

焚香,是指人们将从植物和动物中获取的天然香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各种不同的香型,并在茶席环境中进行焚熏,以获得嗅觉上的美好享受。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焚香,一开始就从人们的生理需求迅速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唐代,就出现了争奇斗香的香文化形式。宋代,它又和挂画、插花、点茶一起,被称为“四艺”一同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中国的香文化还影响了日本。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就曾记载了古代日本民族学习“唐人”的样子所举行的“香会”,后逐渐形成今天的日本香道。

香料的种类繁多,茶席中所使用的香料,一般以自然香料为主。在自然的香料中,又注重从自然植物中进行香料的选择。因为自然界中具有香成分的植物十分广泛,采集比较容易。例如紫罗兰、丁香、茉莉等,可采其鲜花;柠檬、橘子等,可取其果皮;樟脑、沉香等,可采其枝干;龙脑等,可采其树脂;丁香、肉桂等,可采其果实。这些原料采集后,用蒸馏、压榨、干燥等方法即可取得。

茶席中的香品,总体上分为熟香与生香,又称为干香与湿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选购,生香是指在做茶席动态演示之前,临场进行香的制作(又称香道表演)所用的各类香料。熟香的样式有柱香、线香、盘香和条香等,另有香片、香末等作熏香之用。生香的临场制作表演,既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艺术,具有可观赏性,对于香道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焚香的香炉种类十分繁多,大多为仿古的样式,有鼎、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在类别上又有香炉、熏炉和手脚炉等,在质地上有铜、铁、陶、瓷等。茶席中的香炉,应根据茶席所表现的题材和内涵来选择。

香炉在茶席中的摆置,应把握不夺香、不抢风、不挡眼这三个原则,即在不影响茶的香味和茶席动态演示的方便和有利于茶席结构的形成来进行。

 

六、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指以挂轴的形式,悬挂在茶席背景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茶圣陆羽在《茶经》“十之图”中,就曾提倡将有关茶事写成字挂在墙上,以“目击而存”,希望用“绢素或四幅成大幅,分布写之,陈诸座偶”。

茶席挂画中的挂画内容,可以字,也可以画。一般以字为多,也可字、画结合,我国历来就有字、画合一的传统。

字的内容,多以表达某种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和人生情趣,以乐生的观念来看待茶事,表现茶事。例如,将各代诗家文豪们对于品茗意境、品茗感受所写的诗文诗句为内容,用挂轴、单条、屏条、扇面等方式陈设于茶席之后作背景,常见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以茶会友”、“廉美和敬”、“草本人”、“追香”等。也可写些与茶有关的佛语、道义、儒训等字句,如“茶禅一味”、“吃茶去”、“饮即道“等。

除写字,也可绘画。绘画以水墨画为主。我国茶中挂轴的绘画内容,相对较为多姿多彩,既有简约笔法,抽象予以暗示,也有工笔浓彩描以花草虫鱼,最常见的还是表现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及水墨山水为多。

茶席挂画,提倡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裱。

 

七、相关工艺品

相关工艺品和其他物品一样,是人们某个阶段生活经历的物象标志。当人们想起某段生活,脑海里就会浮现那段生活的人和物。同样,当人们看见某种物品,也会想起以往的那段生活。因此,茶席中不同的相关工艺品与主器具的巧妙配合,往往会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使茶席获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关工艺品范围很广,凡经人类以某种手段对某种物质进行艺术再造的物品,都可称为是工艺品,如珍玉奇石、植物盆景、花草杆枝、穿戴、首饰、厨用、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生活用品、乐器、民间艺术品、演艺用品、宗教法器、农业用具、木工用具、纺织用具、铁匠用具、鞋匠用具、泥工用具、古代兵器、文玩古董等,只要能表现茶席的主题,都可进行运用。

在茶席的布局中,相关工艺品不像主器物那样不便移动,而是可由设计者作任何位置的调整。因此,相关工艺品成为最便于设计者运用的物件,在对它作不停地换位调整后,最终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更加深化的作用。在选择与摆置上,要避免衬托不准确、与主器具相冲突及多而淹器、小而不见等不当的摆置发生。

 

八、茶果茶点

茶果茶点,是指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在茶席中它的主要特征为:份量少,体积小,制作精细,样式清雅。

茶点分为干点和湿点两种,茶果分为干果和鲜果两种,茶食主要指瓜果的果实。

茶点果实的选配方法,应根据茶席中不同的茶品和茶席表现不同题材、不同季节、不同对象来配制。如对不同茶品的配制,台湾范增平先生规则为“甜配红,酸配绿,瓜子配乌龙”。

在茶点茶果的盛器选择上,干点宜用碟,湿点宜用碗,干果宜用篓,鲜果宜用盘,茶食宜用盏。同时,盛器的质地、形状、色彩还要与茶席的主器物相吻合。茶点茶果一般摆置在茶席的前中位或前边位。总之,只要巧妙配制与摆放,茶点茶果也是茶席中的一道风景,盆盆碟碟显得诱人与可爱。

 

九、背景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所设定在茶席之后的某种艺术物态方式。

茶席的价值是通过观众的审美而体现的。因此,视觉空间的相对集中和视觉距离的相对稳定就显得特别重要。单从视觉的空间来讲,假如没有一个视觉空间的设立,人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自由观赏,从而使茶席的角度比例和位置方向等设计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也使观赏着不能准确获得茶席主题所传递的思想内容。茶席背景的设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背景的设立,还反映了某种人性的内容,它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视觉阻隔作用,使人在心理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安全感觉。茶席的背景形式,总体有室外现成背景和室内现成背景两种。

室外现成背景形式有:以树木为背景,以竹子为背景,以假山为背景,以街头屋前为背景等。

室内现成背景形式有:以舞台作背景,以会议室主席台作背景,以窗作背景,以廊口作背景,以房柱作背景,以装饰墙面作背景,以玄关作背景,以博古架作背景等。

除现成背景条件外,还可在室内创造背景。如:室外背景室内化的利用、织品利用、席编利用、灯光利用、书画利用、纸伞利用、屏风利用和特别物品的利用。

找到约95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