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专业交易

找到约1,498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是全国品类最全、交易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芳村大道西,一把高悬的“紫砂壶”雕塑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指引着往来经过的人来到飘香四溢的茶叶世界。洞企石路的街头巷尾,装卸茶叶的货车日日穿梭频繁。蓝天白云下,南方茶叶市场里呈现出一片“彩色的”存在: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等品类次第铺排。

每一间铺位都有一段奋斗故事,每一壶苦茶都品得出回甘。依托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天南地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在芳村,形成了以南方茶叶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茶业大本营。市场的活水冲泡出香飘四海的茶,茶业江湖经历了风生水起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城市迭代。

近年来,传统批发市场屡受现代商业模式冲击,商户们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一股股新力量发起了对行业的新探索:茶叶价格指数破茧而出,开启了“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品牌茶饮店势如破竹,茶商逐步拉近与终端的距离,一个多层次的渠道体系正在形成。

2021年,芳村茶叶市场将迎来新蝶变。一场更新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市场将复原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形成兼具消费、研发、体验、环茶产业等多元功能板块,促进文商旅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可以想见,一场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茶商们所期待的,无论是茶杯里的生意还是人生,终将苦尽甘来。

聚与散


30年成就全国交易量最大茶叶集散地

“十三行外水西头,粉壁犀帘鬼子楼。风荡彩旗飘五色,辨他日本与琉球。”一首竹枝词道出了一口通商时期的粤海关盛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一艘艘外国商船从广州启航,驶向一片蔚蓝。船舱里,茶叶、彩瓷和丝绸满载而归,成为“大航海时代”中国出口贸易三大件。彼时,以十三行为中心,海外商品贸易的辐射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经广州出口的货物种类达80余种,奠定了这座全球流量城市的重要地位。

林庆艺的先祖便是当时活跃在粤闽两地的茶商,自嘉庆年间,林氏家族已开始经营茶庄。上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林庆艺与一批茶商从五湖四海聚首芳村,自发地在此经营起茶叶贸易。

“茶叶在山区、丘陵地带产值高,能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对脱贫攻坚作用很大。”他是家族中第一个在广州扎根的人,沏上一壶武夷岩茶,林庆艺边喝边讲道。在老家福建,林庆艺眼见的多是茶山与茶厂的忙碌。近年来,机械化运作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占据了很高比重,从前的师傅带着徒弟做,演变成了师傅带着机器做。

采青(鲜茶叶)、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这些步骤都不再需要人工,机器会跟随着老师傅的生产节奏进行。当师傅做好一个样本时,机器已批量产出了一批优质茶叶。

一杯茶里牵系着整条产业链的民生。如今,茶叶生产已开始从源头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成本。“但也无需担心机器会抢了茶农的饭碗。”林庆艺透露,目前,很多茶产区正在尝试做茶庄,将茶山的采茶活动与当地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实现文商旅一体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相当一部分茶农年收入可达15万-20万元。

茶叶从原产地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经过一个地方——芳村。眼见着零星商铺渐渐壮大到成行成市,林庆艺感叹:此前,他的父辈要在福建漳州港装卸茶叶。相比之下,广州的流通枢纽优势便是他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作为茶商谁不想来芳村开店?””林庆艺说,“在千年商都做生意成本要低得多,依托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进出口流量优势,广州茶叶流通成本低,即便是小额贸易也能享受即发即走的便利。

同在芳村30余年的韦品忠来自广西,在他的店里,红茶、绿茶、花茶等均有销售。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茶叶批发商,几十年间,依托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他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渠道批发网络。

“茶叶批发在芳村约有70%占比,批发商拥有茶厂资源和庞大的订购量,可以比经销商拿到更具价格优势的茶叶。”韦品忠认为,对批发商而言,货如轮转的南方茶叶市场即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行情好的时候,他一年可销售约4万担茶叶(1担为100斤)。

长久以来,荔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集散枢纽、聚集互补、体验展示等多重功能。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高速流转,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累积。从南方茶叶市场几十万元的店铺转手价来看,这里依旧是商户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

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30多年的坚守,成就了这片全国品类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占据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包括23家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其中,批发市场内共有经营主体2859家。

经过批量交易以规模聚势能,再经渠道传播辐射影响力,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了销售、展示、品鉴为主要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茶商们也在从各自领域出发,尝试着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价值。

破与立


“广州标准”成全球市场“晴雨表”

承接自十三行的商脉绵延不断,早在民国初年,西关已铺开一张分工明确、辐射力强、专业化高的商业网络,形成了聚集式经营的商业模式,商家与市民都能在一条街中寻到各自所需。

如今,芳村茶叶市场聚集着1.2万商户,拥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批发市场。商业的繁荣引发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从采摘到加工,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每碗茶都体现着全产业链的智慧。

陈军日在南方茶叶市场经营十余年,如今先行一步率先转型为茶叶经纪人。“有天,路过一家房地产中介,看到琳琅满目的价格贴在窗口,公开又透明,我心想为什么茶业不能这样做呢?”陈军日这样问自己,直到东和指数平台上线的那一天。该平台专门发布普洱茶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为市场提供不同品类普洱茶的参考价,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交易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表示,市场越成熟对于规则的需求就越迫切,规范的交易标准能够让运作更加透明。“特别对于普洱等具有保值属性的品类,因其具有流通功能常被人们用来投资、珍藏。因此,在茶叶的等级和价格方面要建立起行业标准。”刘少群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将芳村茶叶市场推向全球,同时增强其客户黏性。

在很长时间里,普洱茶的交易价格并不透明,仅满足了小部分茶商的私利。在刘少群看来,这样的利益固化需要被打破,才能使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否则势必成为转型的一大阻碍。

市场走向公开、透明本是件令集体受益的好事。然而,新生事物一诞生便引来行业热议。“建立东和指数是希望信息更流通,交易更阳光,很多卖家刚开始却不理解。”陈军日回忆,随着公开价格体系的建立,市场成交量成倍攀升,卖家们才品尝到公平交易的甜头。

现在,东和指数平台日访问量达150万,可显示1400多种普洱茶交易价格,已成为全球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规范价格标准只是第一步,随着指数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和他的团队又启动了关于真假标准、交易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在东和茶叶总部,一层大厅摆满了等待质检的一箱箱茶叶,这是东和发货前的关键步骤。“观、拆、验、闻”四个大字就贴在墙上,质检师们不停拆开外包装查验,每一箱茶叶都要在此“闯关”成功才能流向市场。此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茶叶真伪鉴定服务。

如今,中国普洱走进了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受到了海外买家的肯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芳村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指数平台公司,实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茶叶交易信息。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从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行成市的规模化运作,南方茶叶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州标准”。

自此,从芳村输出的便不仅仅是一包包茶叶,更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与规则。整个芳村茶业界实现了从自发性向规范性的转变,市场完成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渠道的整合。

不仅茶商们在“抱团取暖”,事实上,芳村茶叶市场一直都以行业协同发展为目标。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成立,商会不断促进茶叶产销区交流,助力茶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为调动行业自律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商会还推动成立了南方茶叶市场法律顾问工作室,及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有效维护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创与守


全产业链提升 全方位服务

光阴流转,当一茬茬新芽又出山时,茶商们也在传递着行业的接力棒,芳村茶叶市场在岁月中迭代焕新。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茶商而言,将茶业作为祖业并不鲜见。

90后女孩林丽丽成长于南方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父辈们栖风宿雨的劳碌。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南方茶叶市场是车水马龙的货车和络绎不绝的访客。“当时的大宗茶叶交易都聚在芳村,各种品类的茶叶百花齐放。”林丽丽回忆说。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步入茶行,作为茶业的继承人,他们在茶香中成长,自小便坐拥家庭基业。“从告诉我好好学习不要做茶,到让我好好学习帮家里做好茶。”八方茶园总经理、90后女孩林欣告诉记者,父辈们对子女从事茶叶生意,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传递着两代茶人对行业的新期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茶行的90后们深有感触。“我们发现,90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不是批发市场,他们宁愿在家门口就近消费,而且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产品。”林丽丽认为,种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品牌的价值。

2013年,经过一番思想碰撞,林丽丽成功劝说父亲与台湾投资人联合开办“广清茶业”,将业务范围从原料出口扩大至茶饮生产。后来,广清成为某知名连锁茶饮店指定原料供应商。“这是一个创造需求的时代,打价格战没有意义,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东西付更高的价格。”林丽丽认为,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必须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

作为立顿的供应商,韦品忠也深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为跟上终端市场的消费节奏,他将茶叶线上销售部分交给了90后的儿子打理,店里的散装茶叶穿上了精美的“外衣”。最近,韦品忠还与部分茶厂签订协议,决定从源头运营,将资本投入到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中。

如今,转型先转观念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林庆艺接过家族的武夷岩茶生意,却不想再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他思考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实践全员股东的管理方式。“总是依赖血缘传承企业是走不远的,只有让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公司更有活力,让人才留在茶叶行当里。”林庆艺说,令他感受最深的转型压力便是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茶业大本营——芳村,茶商们总能率先感知市场的沉浮。近年来,商户们积极投身转型发展,从渠道整合到品牌孵化,大家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的中转功能,更多体验式、消费性项目纷纷出现,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成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去向何方?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荔湾区启动山村、葵蓬村的更新改造,位于其中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刘少群认为,茶业的兴旺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广。

此前,广州曾提出“一市一会一馆一园”的概念,即茶叶交易市场、广府茶叶博览会、广府茶叶博物馆和茶叶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白云山茶趣园、从化吕田晴耕雨读茶园、华南农业大学茶园等文商旅融合,产学研兼备的游乐型茶园。

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恢复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将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除了现有的交易、仓储、集散、品鉴功能之外,还具备茶艺培训、展示、研发、质检、品级认证、旅游博览、文化体验等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能力。

一个全新的茶叶市场正在广州西悄然蝶变,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正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的缩影。随着专业市场的蝶变,千年商都也一次次迭代升级。2021年,荔湾区将进一步聚合辖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商贸”战略,以国内大循环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岭南文化赋予商贸业鲜明特色,打造茶业、中药材、水产、花卉等产业品牌中心。通过持续推动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勇当广州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

原标题: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注: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郎慧、冯艳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芳村茶叶市场: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芳村大道西,一把高悬的“紫砂壶”雕塑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指引着往来经过的人来到飘香四溢的茶叶世界。洞企石路的街头巷尾,装卸茶叶的货车日日穿梭频繁。蓝天白云下,南方茶叶市场里呈现出一片“彩色的”存在: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等品类次第铺排。

每一间铺位都有一段奋斗故事,每一壶苦茶都品得出回甘。依托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天南地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在芳村,形成了以南方茶叶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茶业大本营。市场的活水冲泡出香飘四海的茶,茶业江湖经历了风生水起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城市迭代。

近年来,传统批发市场屡受现代商业模式冲击,商户们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一股股新力量发起了对行业的新探索:茶叶价格指数破茧而出,开启了“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品牌茶饮店势如破竹,茶商逐步拉近与终端的距离,一个多层次的渠道体系正在形成。

2021年,芳村茶叶市场将迎来新蝶变。一场更新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市场将复原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形成兼具消费、研发、体验、环茶产业等多元功能板块,促进文商旅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可以想见,一场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茶商们所期待的,无论是茶杯里的生意还是人生,终将苦尽甘来。

聚与散

30年成就全国交易量最大茶叶集散地

“十三行外水西头,粉壁犀帘鬼子楼。风荡彩旗飘五色,辨他日本与琉球。”一首竹枝词道出了一口通商时期的粤海关盛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一艘艘外国商船从广州启航,驶向一片蔚蓝。船舱里,茶叶、彩瓷和丝绸满载而归,成为“大航海时代”中国出口贸易三大件。彼时,以十三行为中心,海外商品贸易的辐射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经广州出口的货物种类达80余种,奠定了这座全球流量城市的重要地位。

林庆艺的先祖便是当时活跃在粤闽两地的茶商,自嘉庆年间,林氏家族已开始经营茶庄。上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林庆艺与一批茶商从五湖四海聚首芳村,自发地在此经营起茶叶贸易。

“茶叶在山区、丘陵地带产值高,能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对脱贫攻坚作用很大。”他是家族中第一个在广州扎根的人,沏上一壶武夷岩茶,林庆艺边喝边讲道。在老家福建,林庆艺眼见的多是茶山与茶厂的忙碌。近年来,机械化运作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占据了很高比重,从前的师傅带着徒弟做,演变成了师傅带着机器做。

采青(鲜茶叶)、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这些步骤都不再需要人工,机器会跟随着老师傅的生产节奏进行。当师傅做好一个样本时,机器已批量产出了一批优质茶叶。

一杯茶里牵系着整条产业链的民生。如今,茶叶生产已开始从源头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成本。“但也无需担心机器会抢了茶农的饭碗。”林庆艺透露,目前,很多茶产区正在尝试做茶庄,将茶山的采茶活动与当地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实现文商旅一体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相当一部分茶农年收入可达15万-20万元。

茶叶从原产地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经过一个地方——芳村。眼见着零星商铺渐渐壮大到成行成市,林庆艺感叹:此前,他的父辈要在福建漳州港装卸茶叶。相比之下,广州的流通枢纽优势便是他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

“作为茶商谁不想来芳村开店?”林庆艺说,“在千年商都做生意成本要低得多,依托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进出口流量优势,广州茶叶流通成本低,即便是小额贸易也能享受即发即走的便利。

同在芳村30余年的韦品忠来自广西,在他的店里,红茶、绿茶、花茶等均有销售。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茶叶批发商,几十年间,依托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他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渠道批发网络。

“茶叶批发在芳村约有70%占比,批发商拥有茶厂资源和庞大的订购量,可以比经销商拿到更具价格优势的茶叶。”韦品忠认为,对批发商而言,货如轮转的南方茶叶市场即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行情好的时候,他一年可销售约4万担茶叶(1担为100斤)。

长久以来,荔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集散枢纽、聚集互补、体验展示等多重功能。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高速流转,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累积。从南方茶叶市场几十万元的店铺转手价来看,这里依旧是商户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

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30多年的坚守,成就了这片全国品类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占据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包括23家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其中,批发市场内共有经营主体2859家。

经过批量交易以规模聚势能,再经渠道传播辐射影响力,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了销售、展示、品鉴为主要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茶商们也在从各自领域出发,尝试着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价值。

破与立

“广州标准”成全球市场“晴雨表”

承接自十三行的商脉绵延不断,早在民国初年,西关已铺开一张分工明确、辐射力强、专业化高的商业网络,形成了聚集式经营的商业模式,商家与市民都能在一条街中寻到各自所需。

如今,芳村茶叶市场聚集着1.2万商户,拥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批发市场。商业的繁荣引发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从采摘到加工,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每碗茶都体现着全产业链的智慧。

陈军日在南方茶叶市场经营十余年,如今先行一步率先转型为茶叶经纪人。“有天,路过一家房地产中介,看到琳琅满目的价格贴在窗口,公开又透明,我心想为什么茶业不能这样做呢?”陈军日这样问自己,直到东和指数平台上线的那一天。该平台专门发布普洱茶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为市场提供不同品类普洱茶的参考价,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交易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表示,市场越成熟对于规则的需求就越迫切,规范的交易标准能够让运作更加透明。“特别对于普洱等具有保值属性的品类,因其具有流通功能常被人们用来投资、珍藏。因此,在茶叶的等级和价格方面要建立起行业标准。”刘少群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将芳村茶叶市场推向全球,同时增强其客户黏性。

在很长时间里,普洱茶的交易价格并不透明,仅满足了小部分茶商的私利。在刘少群看来,这样的利益固化需要被打破,才能使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否则势必成为转型的一大阻碍。

市场走向公开、透明本是件令集体受益的好事。然而,新生事物一诞生便引来行业热议。“建立东和指数是希望信息更流通,交易更阳光,很多卖家刚开始却不理解。”陈军日回忆,随着公开价格体系的建立,市场成交量成倍攀升,卖家们才品尝到公平交易的甜头。

现在,东和指数平台日访问量达150万,可显示1400多种普洱茶交易价格,已成为全球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规范价格标准只是第一步,随着指数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和他的团队又启动了关于真假标准、交易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在东和茶叶总部,一层大厅摆满了等待质检的一箱箱茶叶,这是东和发货前的关键步骤。“观、拆、验、闻”四个大字就贴在墙上,质检师们不停拆开外包装查验,每一箱茶叶都要在此“闯关”成功才能流向市场。此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茶叶真伪鉴定服务。

如今,中国普洱走进了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受到了海外买家的肯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芳村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指数平台公司,实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茶叶交易信息。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从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行成市的规模化运作,南方茶叶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州标准”。

自此,从芳村输出的便不仅仅是一包包茶叶,更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与规则。整个芳村茶业界实现了从自发性向规范性的转变,市场完成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渠道的整合。

不仅茶商们在“抱团取暖”,事实上,芳村茶叶市场一直都以行业协同发展为目标。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成立,商会不断促进茶叶产销区交流,助力茶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为调动行业自律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商会还推动成立了南方茶叶市场法律顾问工作室,及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有效维护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创与守

全产业链提升 全方位服务

光阴流转,当一茬茬新芽又出山时,茶商们也在传递着行业的接力棒,芳村茶叶市场在岁月中迭代焕新。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茶商而言,将茶业作为祖业并不鲜见。

90后女孩林丽丽成长于南方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父辈们栖风宿雨的劳碌。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南方茶叶市场是车水马龙的货车和络绎不绝的访客。“当时的大宗茶叶交易都聚在芳村,各种品类的茶叶百花齐放。”林丽丽回忆说。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步入茶行,作为茶业的继承人,他们在茶香中成长,自小便坐拥家庭基业。“从告诉我好好学习不要做茶,到让我好好学习帮家里做好茶。”八方茶园总经理、90后女孩林欣告诉记者,父辈们对子女从事茶叶生意,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传递着两代茶人对行业的新期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茶行的90后们深有感触。

“我们发现,90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不是批发市场,他们宁愿在家门口就近消费,而且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产品。”林丽丽认为,种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品牌的价值。

2013年,经过一番思想碰撞,林丽丽成功劝说父亲与台湾投资人联合开办“广清茶业”,将业务范围从原料出口扩大至茶饮生产。后来,广清成为某知名连锁茶饮店指定原料供应商。“这是一个创造需求的时代,打价格战没有意义,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东西付更高的价格。”林丽丽认为,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必须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

作为立顿的供应商,韦品忠也深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为跟上终端市场的消费节奏,他将茶叶线上销售部分交给了90后的儿子打理,店里的散装茶叶穿上了精美的“外衣”。最近,韦品忠还与部分茶厂签订协议,决定从源头运营,将资本投入到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中。

如今,转型先转观念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林庆艺接过家族的武夷岩茶生意,却不想再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他思考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实践全员股东的管理方式。“总是依赖血缘传承企业是走不远的,只有让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公司更有活力,让人才留在茶叶行当里。”林庆艺说,令他感受最深的转型压力便是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茶业大本营——芳村,茶商们总能率先感知市场的沉浮。近年来,商户们积极投身转型发展,从渠道整合到品牌孵化,大家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的中转功能,更多体验式、消费性项目纷纷出现,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成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去向何方?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荔湾区启动山村、葵蓬村的更新改造,位于其中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刘少群认为,茶业的兴旺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广。

此前,广州曾提出“一市一会一馆一园”的概念,即茶叶交易市场、广府茶叶博览会、广府茶叶博物馆和茶叶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白云山茶趣园、从化吕田晴耕雨读茶园、华南农业大学茶园等文商旅融合,产学研兼备的游乐型茶园。

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恢复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将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除了现有的交易、仓储、集散、品鉴功能之外,还具备茶艺培训、展示、研发、质检、品级认证、旅游博览、文化体验等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能力。

一个全新的茶叶市场正在广州西悄然蝶变,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正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的缩影。随着专业市场的蝶变,千年商都也一次次迭代升级。2021年,荔湾区将进一步聚合辖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商贸”战略,以国内大循环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岭南文化赋予商贸业鲜明特色,打造茶业、中药材、水产、花卉等产业品牌中心。通过持续推动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勇当广州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文:郎慧 冯艳丹/图:吴伟洪/来源:南方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执笔人:王春雷

近十来年来,中国茶产业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与消费国。截止2019年底,全国干毛茶产量达279.34万吨;茶叶农业总产值达2396亿元;内销总量接近203万吨,占72.67%;内销额达2740亿元,占99.27%。国内市场销售决定着我国茶叶销售的命脉。茶叶批发市场作为我国链接茶叶生产和终端消费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渠道,在茶叶销售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茶叶的终端形态日益丰富,营销渠道及其组合日益多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茶叶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压力和挑战,使得不少茶叶市场面临转型与升级的问题。

本报告围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简称:中茶协)2020年开展的“关于开展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经营情况调查”中的基本情况、交易情况、市场功能以及电子商务四个方面内容,多维度体系视角分析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运营状况、主要特点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茶叶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

样本市场基本情况

(一)数据分布情况

本年度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经营情况调查采用了重点茶叶批发市场样本市场(以下简称:样本市场)中的基本情况、18-19年各茶类的交易量、交易额、客户类型、市场管理、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等多项信息。汇总显示,各市场填报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为合理分配采纳名额,本次报告选取了年交易额较高、批发额占70%以上且据有代表性的茶叶批发市场进行分析,共涉及12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2个、上海4个、天津1个、福建1个、广东1个、四川2个、浙江1个、河南1个、江苏1个、河北2个、山东1个、黑龙江1个。

(二) 基本情况分析

1.市场面积及利用率

根据2020年样本市场数据统计,样本市场中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为12个,占比为66.7%,综合型批发市场为6个,占比为33.3%,综合型批发市场中的茶叶比值平均为71.83%。建筑总面积为106.62万平方米,营业总面积为76.89万平方米,批发市场平均利用率为72.12%(图1)。

2.平均租金及出租率

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样本茶叶批发市场总商户数量为7859家,知名品牌企业达724家,占总商户数量的9.2%。平均租金为1274.88元/平方米/年,排名前三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黑龙江(图2)。近三年,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平均出租率稳中有增,2017年为90.36%,2019年达到95.18%。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河北、江苏、山东、黑龙江始终保持着90%以上的出租率,天津、广东、河南、四川也有明显提升(图3)。

图片描述

样本市场交易情况

(一)2018年、2019年市场交易情况

1.2018、2019年市场交易量

2018年,2019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量分别为191万吨、203万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2019年样本茶叶批发市场交易总量分别为10.01万吨,10.14万吨,分别占当年销售总量的5.24%,5%。(表1)

2.2018年、2019年市场交易额

2018年,2019年中国茶叶内销总额分别达到2661亿元、2396亿元。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2019年样本茶叶批发市场交易总额为174.44亿元,187.90亿元,分别占当年内销总额的6.56%、7.84%。(表2)

(二)近五年茶叶批发市场销售产品结构

近五年来,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各茶类交易量格局相对稳定。目前,我国前三类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绿茶仍是主导茶类,占比为71.88%;红茶、乌龙茶分别占比13.19%、5.55%。白茶发展迅速,近年来在内销市场获得了长足的提升与发展,占比达到5.18%,但与其他大茶类相比,产量、产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与扩容空间。

(三) 茶叶产地排名

调研结果显示,样本市场所销售茶叶的产地前三名依次为福建、浙江、云南。福建茶占比为38.2%,福建茶叶品牌争相辉映,地理标志品牌成长迅速,多种茶类良性竞争,使得福建茶的影响力逐年增大。浙江茶占比为30.1%,浙江主产绿茶,名优绿茶众多,产量逐年增大却始终保持高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南茶占比为12.7%,云南是世界茶树的源生地,盛产普洱茶与滇红茶,品种优良,民族特色浓郁是云南茶特有的优势。紧随其后的有贵州、河南、四川、安徽、广西等地。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概况

在国际上,绝大多数的茶叶是通过茶叶批发市场或者拍卖市场进性交易的。由于茶叶批发市场具有产品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中心功能以及调节供求等经济功能,并且具有流通费用低、效率高的特点,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一)中国茶叶批发市场已具备基本服务功能

2008年起,我国的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调试阶段。这意味着国内茶叶营销模式、茶业经济增长方式、茶类消费结构等的转变,对中国茶叶市场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从国内茶叶的内销渠道上来看,我国茶叶市场的内销售主要依赖茶叶批发市场、农贸集市零售、超市商场专柜、茶叶加盟店、茶叶电商等销售渠道。其中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二)茶叶批发市场发展遇到瓶颈

回看茶行业的零售领域,以传统批发模式为主的茶叶批发市场依然是主流,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茶叶批发市场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电商的崛起,以及新零售模式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茶行业的创新。茶叶零售终端迅速发展,早期的茶叶批发市场所处的区域,茶叶品牌连锁店、大型商超茶叶专柜、茶馆、茶叶博物馆、茶叶工作室等茶叶零售及文化体验终端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店铺数量逐年增加,销售额逐步扩大,这极大的分流了批发市场的客户。

各地茶叶批发市场销售主要以老客户为主,大部分市场商户盈利逐年递减,商户流失率增高,部分市场出现了多年未见“空位”。加之茶叶批发市场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不符合现有的城市功能定位。很多市场出现了批发交易额下降,市场辐射功能弱化甚至“有场无市”等现象。

(三)茶叶批发市场加速转型升级

纵观行业发展规律,一个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志通常是渠道升级。中国的家电行业经历了传统百货到国美、苏宁这类专业连锁,再到京东这种电商巨头的升级。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批发市场规划与有利政策,促进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相关的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部分茶叶批发市场已有意识的转型升级,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要完全摆脱批发市场所面临的困境,必须促进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升级。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管理规范性不强。

我国茶叶在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范化方面相对落后,茶叶市场交易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交易方式提升也受到制约,在产品包装、贮存、保鲜技术的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新的交易方式,例如拍卖,长途运输,自营出口等。

(二)市场功能传统,配套服务不足。

在调研的茶叶批发市场中,绝大部分茶叶批发市场功能较为单一,只具有商品集散、仓储物流等传统功能,少数茶叶批发市场仍以传统租赁服务为主,缺少其他配套服务。个别茶叶批发市场已开始有意识的开展相关服务,可是持续性不强。从物流配送方式来看,批发市场自建物流的比例比较低,绝大部分市场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不能满足其参与现代流通方式的需要。

(三)市场与商户建关系脆弱。

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力度大幅减弱,在众多连锁品牌、商超与电商重重挤压的艰难情形下,茶叶批发市场的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市场内商户自负盈亏,市场的租金随着地产行业的火爆逐年上涨,导致商户的成本增加,利润率降低。商户们很容易对自身的发展前景不看好而撤离农贸市场,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缺乏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关注的行业问题暴露了个别企业的诚信问题,如虚假广告、真假混买等,这对茶叶批发市场及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茶叶批发市场内的商户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绝大多数商户靠自觉诚信经营,但个别商家社会责任感低,以次充好,破坏市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无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中国茶叶批发市场

未来趋势与建议

(一)强化规范管理,建立茶叶批发市场标准化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市场管理规范,建立市场标准化体系。建立涵盖资质证明、区域规划、市场监管、价格形成、信息服务、仓储物流、电商平台建设等服务元素的中

国茶叶批发市场标准化体系;加强对现有市场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打造专业市场管理团队,对市场经营的产品进行合理分类,按照不同品类或高低质量合理分区,调研消费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净化市场环境,并对包装袋等统一标识化,改善杂乱无章,松散的市场秩序,提升茶叶批发市场的综合实力,推动全面转型升级。

(二)完善市场配套服务,凸显市场附加值。

完善市场服务,是市场交易方式提升的前提条件,要逐步建立健全信息、结算等重要支撑体系,加强现代管理系统建设,搞好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市场的集散力和辐射力,扩大交易规模,有效调节供求。除了传统出租场地外,市场可以发展会展论坛、商品整理、质量验证、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加工包装、信誉担保、价格维护、代理储运、统一结算、商务洽谈、文化传播、品牌运营和推广等多项配套业务,从中也可以增加市场的收入。引进多种现代化交易模式,推动电商平台搭建,加快茶叶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同时,商品售前经过市场的检验分级和标准化包装,不仅质量有保障,也更有利于后续的储运、加工和零售。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把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办成:茶叶交易中心、信息传播中心、标准制订和执行中心、茶文化传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三)打造“线上营销+线下体验”模式,积极协调好商户关系。

茶叶批发市场急需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市场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要加强对商户的电商业务培训,搭建电商产销平台,并进行大数据关联,了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适时举办线下茶事活动,或市场营销活动,组织消费者与专业采购商到市场,通过消费大数据的云计算,与线下的服务和体验有机结合,提高商品附加值,实现个性需求,点对点消费,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要善于维护管理,协调好与商户之前的关系,要时刻保持着和商户合作的意识,积极鼓动商户的参与意识,努力实现双方共赢。

(四)强化社会责任,建立茶叶批发市场信用体系。

市场需建立茶叶批发市场信用体系,助力商户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助力茶叶批发市场建设健康、诚信的营销环境。设立黑红名单制度或奖惩制度,将诚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严格履行,控制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良好的资信等级和信誉度,是企业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依托,能为茶叶批发市场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从而提升茶叶批发市场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来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2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