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专业合作社

找到约4,998条结果 (用时 0.057 秒)

乡村振兴,紫阳县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组建纪实

茶叶是紫阳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25万余亩,年产茶叶近9千吨,有12万群众依靠茶叶产业增收致富。

紫阳县瓦庙镇瓦房村地处县城南部,平均海拔800多米,气候适宜,雨水充沛,为茶树的培育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但在2012年以前,瓦房村全村可采茶园面积仅有300余亩,缺乏企业带动和茶农种植信心不足是该村茶产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为改变这一现状,真正让村民通过茶叶增收,让茶叶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时任瓦房村村主任的唐成季积极向各级政府争取相关支持,并大力动员村民育苗建园,全村上下经过两年地不懈努力,最终新建幼苗茶园300余亩,改造老茶园100余亩,迈出这关键的一步为该村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唐成季又于2017年初在瓦房村建设茶叶加工厂,并于2018年3月建成投用,厂房和配套设施总面积1500平方米,设计年产能50吨,总投资400余万元,即紫阳县硒乡茗茶厂。而在此前,开办在瓦房村村委会楼下的一个茶叶加工小作坊是全村唯一的鲜叶收购点,由于产能有限且独家经营,茶农收入极其低微。

硒乡茗茶厂建成的同时,紫阳县硒乡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随之成立,并完成SC认证。这不仅标志着瓦房村第一家规模化茶叶加工厂诞生,更意味着该村茶产业发展将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能与全县茶产业的发展同频共振。

“尽管村里茶园面积已初具规模,也有了产能匹配的茶厂,但如何进一步整合茶叶资源,调动茶农的积极性,从而让企业和全村茶产业实现健康长足发展”,这是唐成季从建厂初期就一直深思的问题。他深知踏破铁鞋、苦口婆心地发动村民育苗建园的成果来之不易,也正如他所说“大多村民都是‘急性子’如果自己辛苦种进地里的东西看不到理想收益,他们是会闹情绪的”。因此,成立紫阳县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在他看来是条“破题”良策。但成立合作社相比厂房建设、公司注册等事务要繁琐得多。

在厂房建设初期,唐成季白天就盯工地,毕竟在瓦房村修建这样一个茶厂是史无前例的,这不仅是自己的产业更是全村茶农因茶致富的希望,因此他丝毫不敢懈怠。而到了晚上,唐成季就开始走门串户,重点先对茶叶种植大户“下手”,动员他们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这些“大户”们不仅茶园面积大、品种优良,而且大多都是开园即采的老茶,因此先发动这些人有利于加速合作社的组建。

但这次的动员工作要比当年发动村民育苗建园困难得多,因为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年之久,茶农们最初建的园区都已陆续投产,但几年来茶叶效益依然不够可观,这让原本就信心不足的茶农倍感希望渺茫,更别说又让其加入那个大多数人都还不曾知晓何为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尽管初次动员失败,但唐成季始终紧盯目标不放松,再次对“大户”展开“攻势”。和上次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动员前他先走访了县里多个相对成熟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收集了很多成功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成了他动员工作中的一件件“利器”,茶农们也逐渐开始了解和接受合作社这个新事物。随着大户的撬动,唐成季动员工作的阻力也渐渐变小,由三五户到三五十户,越来越多的茶农同意加入合作社。最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第一批100户入社茶农的造册,其中包括本村70户和周边堰塘、新光两村的30户,户均茶园面积8亩以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完成造册后唐成季随即就着手土地流转以及准备其他资料,并在三个月后顺利拿到了紫阳县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营业执照。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唐成季距离实现自己的兴茶梦又近了一步。

2018年3月下旬,硒乡茗茶厂正式开业,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里的100户茶农更是满心期待地迎来了这一天。但万事开头难,尽管合作社协议中明确写着,要以高于市场价3元的价格收购社内茶农鲜叶,可也同样要求茶农需按合作社指定标准进行采摘,不达标不予收购,茶农可自行到别处售卖。虽然在开园前合作社已经对社员进行了培训,但茶农数十年来养成那五花八门的采摘习惯绝非几次培训就能纠正得过来,因此开业当天大多茶农并没有卖到自己期望的价钱,鲜叶收购量也严重不足。

面对这些情况唐成季并没有着急,而是一有闲暇时间就跟茶农沟通交流,鼓励他们不要急于求成,要做长远打算。他深知如果不把好原料关,那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就无法提升,企业做不强就无法保障茶农长期受益。

按标准采茶只是协议里的其中一条,协议还明确要求茶农要按合作社提供的技术进行茶园管护;严禁在茶园里使用除草剂、化肥、催芽剂,并不定时对鲜叶进行农残抽检;在未得到合作社许可时鲜叶不准外卖;凡不遵守协议约定的社员,合作社将与其解除合作关系等。有约束自然也有鼓励,合作社始终向社员免费提供种植、采摘、管护等技术指导;免费向社员提供专用采茶工具;向社员提供平价有机肥或茶叶专用肥;年终组织召开表彰大会,对优秀茶园和茶农进行奖励;公司每年拿出利润额的30%进行股份分红,若遇亏损茶农不予承担等。

在开园后的近一个月里,合作社除了在鲜叶收购时耐心向茶农讲解采摘方法以外,还多次指派专人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逐渐茶农们的采摘标准和速度都有所提升,厂里每天收购的鲜叶量也大幅提升。直到5月中旬,硒乡茗茶厂结束了春茶生产,经过统计,这季春茶合作社里共产出鲜叶8吨,茶厂产出成品茶叶1.5吨,茶农最高收入达16000元,万元以上的有近20户,尽管这些数据并不惊人,但在瓦房村却是史无前例,在这之前当地茶农一季春茶的收入最高不过3000元而已。由此也证明了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分散种植”的模式完全具有可行性。

然而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无论合作社还是茶厂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由于经营时间尚短,“硒乡茗茶业”的招牌还不够响亮,茶叶销量自然也不够理想,因此第一年的夏秋茶生产只能叫停,但合作社组织茶农召开春茶总结大会和茶园修剪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时节如流,转眼就到了第二年的春季,有了上一年的铺垫这一年合作社及茶厂里各项工作的推进都要轻松得多。茶农们更是迫不及待的盼着开园,曾经不想种、不愿种的想法也彻底转变成了我要种、我爱种。同样在三月下旬,硒乡茗茶厂开始了第二年的春茶生产,茶农们热情高涨,大多都能严格按照厂里标准采茶,鲜叶质量和数量都大幅提升,这年春茶结束后,合作社产出的鲜叶相比上一年翻了一翻,甚至有茶农的收入已达近3万元,数据刷新的同时也再次刷新了茶农对合作社及硒乡茗茶厂的认同感。

硒乡茗茶厂充分依托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逐渐走出了一条原料优质充足,产品健康可靠的路子。第一批入社的茶农受益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观望,踊跃申请加入合作社。但为了强化管理,本着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的原则,2019年度合作社仅从提交申请的50户茶农中择优选取了20户入社。截至目前,紫阳县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20户,精品茶园1000亩,近500人直接通过茶叶受益,人均增收近3000元。此外,硒乡茗茶厂自开办以来就坚持“用匠心做好茶,用品质赢口碑”的原则,通过不断努力,也实现了由远在深山无人知到广受青睐好评的转变,部分产品还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万丈高楼平地起,唯有基础坚实,企业才能取得长足发展。未来硒乡茗茶厂必将继续依托瓦房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坚定不移地走“统一管理,分散种植”的路子,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更好地助力紫阳富硒茶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同时还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让带动力辐射到更广的地方,把越来越多的茶农镶嵌在茶叶产业链上,逐步实现因茶兴业,因茶致富。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发挥独特优势 助力农民增收

位于上饶镇的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该合作社积极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近日,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广东省202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2011年,邓江南牵头成立饶平县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起“合作社+基地+农户+周边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从茶园管理开始,全链条强化管控,促进茶叶品质提升。

县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江南介绍,合作社的茶叶主要是以白叶单丛、蜜兰香为主,后来引进了一些大乌叶和鸭屎香。在茶园管理上,采用原生态的管理方式,不打除草剂、不泛滥地使用化学肥料,尽量用有机肥料,基本上就是把草割完之后覆盖在茶树底下的土壤里,让它自然吸收,所以茶叶香气也好,茶底也好,它的口感相当好,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为了提高社员及周边茶农的制茶水平,邓江南还经常组织开展培训指导,分享自己在茶叶制作、茶叶审评方面的技术经验。

县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林清现说,加入合作社十多年来,通过培训和学习,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加工出来的茶叶质量比较好,卖出去的收入有很大的提高。

如今,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种植茶园规模2100亩,年收茶青鲜叶总量达15.8万斤,制成干茶约3.2万斤,直接带动社员35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80户,并通过兜底收购、吸纳就业等方式,有效带动社员、村民增收。

邓江南说:“我们会组织收购社员加工出来的半成品毛茶,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我们会兜底收购社员的产品,首先考虑大批量收购社员的茶叶,解决他们销售的后顾之忧;采茶季用工这一块,我们在3月份采茶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首先我们是考虑了周边的村民、闲置劳动力,让他们来采茶,用工量达到每年1.5万人次。”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22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名单,饶平县柏峻茶叶专业合作社名列其中。

邓江南表示,这次获评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感到非常荣幸。接下来,将提高做茶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打开茶叶销售渠道,把合作社的茶叶推广到全国各地,增加社员的收入。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陕西十佳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巴县东和茶叶专业合作社

镇巴县东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陕川两省交界的盐场镇响洞村,合作社现有高标准无性系生态茶园2100亩,周边农户茶园2000余亩。建有年产100吨标准化加工厂一座。是一家集茶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茶叶龙头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生产线四条,合作社本着“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以“绿字当头,质字当先”为宗旨,推广产、加、销一条龙生产,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实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生产销售“正东和”牌汉中仙毫、秦巴毛尖、汉中炒青、汉中红系列名优茶45吨,产值300万元以上。合作社现有固定员工8人,其中:一线技师5人,外聘专业中、高级农艺师顾问3人,季节性用工480余人,生产的“正东和”牌系列绿茶在2018年陕西省优质茶评选中获得金奖。

合作社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参与农业产业化开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一是带动促增收。吸收和带动147余户贫困农户参与合作社茶园种植、施肥、茶叶采摘、加工等工作,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新增200余人本地就业。二是技术促发展。每年开展两次技术培训,使基地农户熟练掌握了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等技能,依托茶技站进行培训及技术指导。三是转型升级促发展。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200余亩,每年定期支付给农民土地流转费。四是整合项目促扩张。合作社积极争取和推进土地整理与水土保持,壮大企业发展规模,促进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几年,合作社将按照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突破发展的决定》,为进一步实现茶产业突破发展,加快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进一步完善茶厂设施,细化合作社管理制度,提升专业技能,优化产品质量,规范基地管理,加强品牌宣传,全力打造“正东和”牌高香优质绿茶第一品牌旗舰形象。

来源:陕西省茶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972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