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制作工序

找到约4,577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湖北第一古茶的恩施玉露的制作工序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种以蒸汽杀青的针形绿茶,该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相对比其他绿茶工艺而言,“蒸青”是“恩施玉露”制作过程中的一项古老而独特的重要工艺。利用水蒸气超强的穿透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鲜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钝化,对比烘青、炒青等工艺,这个过程可以尽量减少茶叶流失的营养物质。

对茶叶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茶叶的等级与采摘制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好茶还需要有好的冲泡、品鉴方法,只有两者同时具备了,茶叶的口感才能够得以显现。那么,作为名茶的恩施玉露,从制作工序到冲泡、品鉴方法,其中又具有怎样的细节呢?大家需要对这些常识了解一下。

1.恩施玉露的制作工序

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千克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

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2.恩施玉露的冲泡方法

冲泡恩施玉露,获得独特的口感,需要掌握3个主要的细节,一是茶杯的选择,一般以玻璃杯或陶瓷杯为宜。二是对水温的把控,恩施玉露要求水温宜控制在80℃-90℃之间。三是对茶叶的投放量,根据个人喜好而定,但是总体不宜超过5克为宜,茶叶和茶水的比例应该控制在1比50左右,茶叶冲泡的次数不宜超过5次为宜。

3.恩施玉露的品鉴方法

品鉴恩施玉露,需要从色、香、味三方面去评价。首先看色,恩施玉露有“三绿”,即干茶翠绿、茶汤清绿、叶底嫩绿。其次闻香,恩施玉露因香气而得名,如玉露一般香气清爽,沁人心脾。最后是品其味,恩施玉露滋味醇和,茶汤能够给人带来独特的味觉体验,让人心神都得到放松。

所以,作为名茶的恩施玉露,果然是名不虚传。从制作到品鉴,只有真正掌握了细节,才能够真正品鉴出恩施玉露的精髓。

原标题:湖北第一古茶的恩施玉露,色香味俱全,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来源:羽叶集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开化龙顶:一片茶叶引发的“裂变”

网红理由

茶园随山坡起伏,一垄垄的茶树间,种植着银杏、桂花、红枫,位于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的御玺明代贡茶园内,建造了百茶博物馆、多彩音乐茶园以及茶文化广场等设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吸引了众人来此观光、研学,并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近日,御玺明代贡茶园来了一群小学生。他们欢快地观察茶树的生长,采摘茶叶,然后学习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等茶叶制作工序,再到百茶博物馆学习茶艺。一天下来,好玩又长知识。

茶叶的采摘、生产有着很强的季节性。夏天本是茶园的淡季,御玺明代贡茶园打响品牌后,通过茶产业带动研学、旅游、培训,让淡季的茶园变得热闹,一拨一拨的游客来此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以御玺明代贡茶园为核心的国家公园未来茶社区建设正在推进中,将为开化茶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茶园转型,三产融合

2019年,汪洋留学回来,成为这个茶园的新主人。

之前,他的母亲汪秀芳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汪秀芳从事茶行业30余年,曾荣获国茶工匠?中国制茶大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评茶师等荣誉,1997年成立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开始,汪秀芳翻阅大量史料,走访茶史专家,经过6年研制和反复对比实验,成功恢复御玺贡茶制作技艺,并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御玺明代贡茶园坚持做有机茶的思路,也很契合开化这个国家生态示范县的发展理念。

茶叶还是那片茶叶,茶园还是那片茶园,要延伸价值链就必须跳出茶叶、茶园做文章。汪洋接手后,充分发挥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强与农户和合作社的合作,做大茶产业。目前,拥有有机茶示范园1080亩,建有茶厂2座,内设1900平方米现代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车间。

在此基础上,这个“85后”的新农人经过调研,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茶园实行景区化运营。

随着研学热的兴起,汪洋抓住机遇,去年开始大规模举办研学活动。“我们的研学动静结合。动,我们准备了7套体验课程,包括采茶、制茶等;静,我们开发了12套PPT课程,普及茶文化,中间穿插有奖问答和小组讨论,增加趣味性。”

果然,研学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茶园热热闹闹,汪洋又把目光向外看了。“以茶为线,把开化的好山好水串起来。”他推出定制茶旅,让游客到茶园体验制茶和做茶点,然后到钱江源头,举办“取钱江源头水,泡开化龙顶茶”活动;开化长虹空气纯净,光污染少,有着“璀璨的星空”。今年夏天,汪洋组织了一批年轻人去长虹露营,举办星光茶会和露营活动。

汪洋的一系列动作,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参与,他看中的是年轻人传播力强,消费能力也高。

同时,还举办了乡村振兴大讲堂、茶文化培训班、茶艺培训课等。

就这样,在传统的茶叶种植、加工之外,汪洋将各项业务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了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销售+培训研学+旅游+出口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也促进了茶文化传播。

龙头带动,农户增收

池淮镇是产茶大镇,随处都可见一个个茶园。高品质的茶叶还是需要手工采摘,采茶是当地人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每年春天,芹源村有一支几十人的专职采茶队伍。刘菊红就是一个采茶好手,她已经在御玺明代贡茶园采了多年茶。“每天一两百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汪洋介绍,他们公司通过茶产业,直接带动1357户农户增收,去年户均增收4500多元。

茶叶采摘有季节性,主要是春季几个月有收入,其他时候都比较空。让刘菊红没想到的是,近两年茶园一年到头都热热闹闹的,大人小孩都来参观、上课。

茶园仅研学培训,就增加了6个全职员工,负责接待、讲解。另外还要有人打扫卫生、烧饭。就这样,刘菊红在淡季又有了新工作,她说:“一天有120元。”

除了茶农增加收入,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果园和酒店的生意。

融合发展让汪洋看到了茶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大胆的设想也随之成型。“我们正在谋划建设国家公园未来茶社区。”汪洋说,未来茶社区覆盖芹源、池淮、航头三个村和位于池淮镇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将旅游、康养、教育培训等依附在茶产业上。“一期投资三千多万元,流转10亩土地,已经立项,正在走程序。”

未来可期。汪洋举了一个研学的例子,现在茶园接待能力有限,没有住宿,留不住人,以后村企合作,要建研学中心,“一次可以接待一千人,可以住宿,住一个星期都可以。”

对刘菊红这个茶农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她所在村庄将成为未来茶社区的一部分,在家门口赚钱已不成问题。

茶产业是池淮镇的主导产业。目前,池淮镇茶产业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池淮镇特产员虞枫说,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龙头企业,正在推进的未来茶社区建设,将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问道

云翠之问:传统农业产业如何突破“天花板”?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几千年沿袭传承的农耕文化,决定了农业产业仍是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产业。由于受自然条件、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很容易碰到“天花板”。适应消费升级时代的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是农业产业突破发展“天花板”的应对之策。

近年来,开化县在优化提升茶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浙江云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寻求突破: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以合作社为载体,让分散农户抱团闯市场,降低生产成本,抵御市场风险,让最美茶园成为景点,实现茶旅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放眼衢州,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各地都有一批特色农产品,有的已产生了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他们是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希望所在。“三衢味”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为衢州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并已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借梯登高、借势发力,衢州传统农业走向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未来可期。

来源:衢报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星球测评 | 何为岩韵?怎么买到高性价比岩茶?



上期我们从“挑选男朋友”的角度向朋友们分享了“水、肉、大”的岩骨花香的“基本身份特征”——

比如原生家庭:树种

性格:滋味

特长:产量高,名声大

加分项: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送礼不过大红袍!


这期我们来探讨一下啥是岩韵,这似乎是一个很中国式的审美问题,其实也不尽然。

“韵”“气”都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审美名词,正气、义气(广州小伙伴过冬基本靠“一身正气儿”)这个"气"如何理解,茶叶中的"茶气"是啥玩意儿,咱们下回再细聊。这期,就先说说“韵”,所谓“岩茶的岩韵”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回忆一下,在你的字典里,何为韵?

很奇怪,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对茶,有一种水很深、很玄的误解呢?

同样一个常见字,比如,你放到聆听一首音乐、品尝一款美食、欣赏一种艺术,你不会吐槽,为啥这个"韵"字前面加一个茶,大家就觉得茶人在故弄玄虚了呢?

说回"韵",我们恐怕从小学就会开始接触到,比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音乐的韵,“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诗词歌赋的韵,还可以用来形容舞蹈、摄影、美术甚至是建筑,当代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尤其是建筑,它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是一种间距、形状等有逻辑的“搭建”,就好像一组完美的五线谱。

我们会为一首歌潸然泪下、会为一幅画驻足、会深深的记住小蛮腰(广州塔)的样子,会觉得它们很"有韵味",你感受到这些美好事物背后的共通点了吗?

对,这就是

因为它们都会给你留下“记忆点”,以它们各自独特的方式。

当你再次听到这首歌、看到这幅画,你会有联想,甚至有“回到从前”的错觉。

这就是韵的体现方式,有喜有悲,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共鸣。

如果说“味”只是感性世界里的那些一般性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那些特别深刻、美妙而持久的体会,我们便可称之为“韵”。

所以,一款好茶,就和一道怀石料理、一首经典歌舞、一部经典电影、一幅经典绘画一样。。。。。。当茶汤在口腔回荡,直接刺激你的口鼻,当然也会有让人油然而生美好感觉的"韵"。

那么,回到具体的岩茶,其中所指"岩韵"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韵"字前面加一个岩字,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何为岩韵?


喝茶大都是愉悦的,因为茶叶中的氨基酸会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说喝茶有“恋爱的感觉”了。而茶的韵味,就好比我们听了一首动听的旋律,听完还会回味,茶汤也是。

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当你喝到一款有韵味的茶,它会让你安静下来、停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所以“岩韵”首先说的就是这款茶对你很有吸引力,你很喜欢。

所以,好茶就像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篇好文章,能唤起人的好心情。

那武夷山的岩茶之韵,又有怎样的风味特征呢?

如果你去过武夷山国家5A级名胜风景区,看着眼前一座座山峰俊秀,置身氧气森林无敌胜景,你会很自然的产生"美好如斯"的感叹。

生于斯、长于斯的武夷岩茶,正是合了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茶"的特点。

正岩茶特色——甜——氨基酸含量高

这与武夷山独有的生态环境有关,来来来,我们先看图~

丹霞地貌,奇峰突兀。武夷山的山体属沉积岩,相对疏松,镁、铁、锌、钾等矿物质丰富,生长在这么有营养的环境下,茶叶的内涵物质当然丰富啦,香气滋味那是棒棒哒;

光照以漫射光为主。丛林植被茂盛,直射光少漫射光多,坑、涧地处低,光照不会太强,而有些人以浓、强度判别是否为正岩茶,是有偏颇的。正岩茶有浓强度高的,但浓强度高的不一定就是正岩茶,这点很重要,要记住哦~

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沉淀,这个道理你肯定懂,想想为啥吐鲁番的葡萄为什么那么甜;

水雾丰富,雨后湿润的空气被锁在山涧的小环境里,不易散去,负氧离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奇丹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可达16%(绿茶的氨基酸含量通常在8%-9%),这个数据一出来令很多专家惊叹呢~

韵——全方位的感觉

这里的觉不只是味觉,还包括嗅觉、体感、精神层面享受记忆


如何体会岩韵?

啜吸法品饮茶汤,慢咽(正如清代袁枚所说的“不忍遽咽”)。喝茶时,一边吞咽一边呼气,体验喉部清凉、润甜的舒适感,茶香从口腔连接到鼻腔直至头顶,似通窍之感(像是吃了淡淡的薄荷糖),齿颊留香。

袁枚,清代文学家、评论家、诗人、美食家。他之于武夷岩茶品饮之道的最大贡献在于:以美食家的角度品评茶味,并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文。

乾隆四年,70岁的袁枚来到武夷山,游览了幔亭峰天游寺,在《随园食单》中的茶酒单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我震其名愈加意,细咽欲寻味外味。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卢仝七碗笼头吃,不是茶中解事人。”在他看来,岩茶之味是茶中的人间至味。


如何选择性价比高的岩茶?

根据小伙伴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了两种攻略:


自主学习型:适合有时间,求知欲更强的朋友


1.多读一些岩茶书籍(如《武夷岩茶百问百答》),了解科学、正确的岩茶知识,学会区分不当言论;网络上的不当言论有很多哦,比如:武夷山海拔越高的茶越好;焙火越重茶汤越浑浊;焙火越重品质越高。

2.多喝、多买、多入坑(交学费),喝茶用脑,实践出真知(嗯,喝懂茶真得靠智商)


喝茶时注意四点:

①看干茶、闻干茶

看干茶:干茶粗壮、紧结、乌润。如果有黄片(粗老大叶)干茶会比较松散、不成型。

闻干茶:干净、无异味

②看汤色:干净、透亮,即便用“破坏性”方法进行冲泡(100℃水闷泡1-3分钟),也只是颜色加深,茶汤依旧透亮。

③观察身体感受:茶汤喝下去的舒适感,香气、滋味是否令你愉悦。不好的茶身体会有排斥的反应,难以下咽,不想再喝。



④看叶底:鲜活、油亮、肥厚柔软有弹性

你学会了吗?

被动学习型:适合“拿来主义”,有啥喝啥的人群


这类朋友可以多看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测评类文章、视频,比如茶叶星球(没错,这是广告,哈哈);或者选择则专家推荐,优中选优,少入坑。


价格入门:多少钱一斤起步?

品质过关的岩茶是有基础价格的,因为岩茶的产量少,你知道吗?正岩茶只有72平方公里~(内心苦涩,不知喝了多少A货正岩茶o(﹏)o)

而且岩茶的制作成本很高,比如,茶园养护成本、人工采摘、人工挑拣的成本,而且岩茶需要反复焙火,制作工期长(6个月),制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费用也高,这些环节都表明了岩茶不可能便宜!!!

ememmmm,入门级岩茶起码是400/斤起

另外,喝茶也是一个晋级的过程,就像打小怪兽一样,随着经验的积累,你对茶叶等级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最终打爆大BOSS。

重点来啦: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来判别,多数时候都不会吃亏,因为我们的味觉、身体不会欺骗我们!

“破坏性”(审评)冲泡方法:高温+坐杯(100℃闷泡1-3分钟)


为啥岩茶这么好喝?有啥秘诀吗?

为啥?因为制作工艺呗~大师和大厨一样,工夫很重要!岩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制作工艺:做青、焙火

做青: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根据茶叶的状态做青数次,从下午6点左右到第二天凌晨3、4点。我喜欢把乌龙茶叫做“熬夜茶”,制茶真的是熬心血,每到茶季,制茶师傅们的生物钟都混乱了,好辛苦。

什么是做青嘞?它有两个工序:碰青晾青,并且交替进行。碰青——茶叶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茶叶外缘的细胞壁破损,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状态,芳香物质不断释放、变化的过程;碰完之后晾一会,让受损的地方“自我修复”一下(主脉的水分流向叶缘,补给受损地方,重新舒展)。

是不是有点像我们的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焙火:更是漫长的过程,岩茶要至少三道焙火,从4、5月到10月,半年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状态进行焙火(焙火越重、存放时间越长,茶叶越黑)。但并非越黑越好,要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焙火是啥?请看下面的“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另外,根据岩茶的制作工艺,要在秋冬季才能喝到当年的新茶。有些茶焙火重,需要放置1个月,退火后再喝滋味更佳。所以,岩茶不像绿茶,追求“绝对新鲜”。

PS:岩茶油润度好并非高品质岩茶的重要标准,有些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其油润度才会慢慢展现出来。


茶叶星球の秒懂百科

①岩茶客们常聊到的「蛤蟆背」是什么?

焙茶的时候,火温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茶叶受热膨胀鼓起来,表皮和叶肉分离形成的气泡点,如蛤蟆的背部一样,这个就被人俗称“蛤蟆背”。But,这个不能作为评价岩茶品质的标准。

你听说过铁观音的“蜻蜓头”吗?未来某期告诉你~

“焙火”是啥?

你是不是以为把茶叶放在火里“烧烤”?NoNoNo!

焙火类似于烘焙蛋糕、咖啡豆(有些重焙火的岩茶闻起来与咖啡熟豆相似,就是这个原因啦~属于“火攻香”),主要目的是把茶叶里的水分、青气蒸发掉,干燥是所有茶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是干燥的一种方法),只有水分达到一定标准后(通常是6%以下)才可以长期贮存。传统的烘焙(碳焙)是把茶叶放在焙篓上,下面用炭火的热量慢慢烘干茶叶,有点像广东人煲靓汤“文火慢炖”

岩茶的焙火非常讲究,其他茶叶焙火1-2次,而岩茶焙火至少3次,甚至5、6次,从四五月份采摘鲜叶,到最后一次焙火,要经历6个月之久,做到“焙熟、焙透、不伤茶”,让茶叶始终保持活性,吐纳呼吸。

焙火工序非常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和经验,这就是上一篇文章开篇讲到,为啥传承技艺那么重要,为啥有那么多非遗传承人了。


②为什么没有老丛肉桂?

答:肉桂是近几十年的优良品种(有好种、好养、好活、产量高、抗病性强等特性),最老的肉桂有50余年。而水仙是老树种,有百余年,所以称为百年老枞。通常80岁以上称为“老枞”,不到80岁但树龄比较高的叫做“高枞”。



下期预告


写在后面的话

茶为国饮,什么是国饮?老百姓喝得起,可以天天喝、门槛低、味道好、对身体好的才能称为国饮。但很多人不喝茶,为什么?

水太深、不会选、不会泡......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茶叶把年轻人拒之门外。作为不年轻的90后、00后,我们要为茶叶发声!茶,并非玄学!它喝起来真真切切。“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便有了茶。”至于茶艺、茶道等我们老了,自然有所体会。我们想做的是:让你爱上这杯茶。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评测同类茶叶,以直观的视频、图片分享每款茶的品质特征,帮小伙伴们挑选适合自己的茶,然后,爱上茶!


找到约4,495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