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界装逼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艺培训乱象与茶艺师的装逼

九月伊始,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就遇到一阵“瓢泼秋雨”。宣传片中,美女茶艺师倒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网友扒出,一时间引发“资深”茶人热议、批判。

且不论该片造成的社会舆论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当下茶艺师培训是否真的有专业可谈?

喝茶,是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的好,无人在意。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笑谈。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演,远胜茶品本身的精神。

“艺”,解读,阐释,沟通,传达,挥发,以及用肢体语言赞美。“艺”的存在,使得无言之茶有了叙述,有了吟哦,有了雄辩;使得寂寞之茶有了鲜活,有了涌动,有了飞舞。一“艺”傍茶,茶则熠熠生辉,娓娓有韵。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非洗茶倒茶让人喝这么简单。

国家人社部早已明察茶艺师存在的尴尬境况,为规整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取缔了各种上岗证,曾于2016年取消茶艺师、评茶员等的考证和资质审定。

然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该惠民之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的热潮所击破。基于强烈保留茶艺师的呼声,考虑到更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茶文化需求,人社部于去年又恢复了培训考证,令茶业内某些操作者暗自窃喜。

究竟是“谁”保全了这些茶艺师的职称?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艺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骨子里就是赚钱。

显然,林立国内的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足以使我们眼花缭乱。”

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精选课程的某大学堂,发文称:

“‘资深’茶爱好者变身‘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人。可是,一个重要条件是,茶评人专注评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品可藏,就是不能卖茶,更不能‘监制’、‘出品’。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人,在当下茶界,却一个也没有。”

言辞义正,大有破乱象之势。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是他们微店内热闹的卖茶、卖茶具的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诸名师,简介冗长,头衔众多。某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三级,在茶艺师里是较低的级别。我朋友家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就是高级了。还有一个什么级别也没有,其他头衔都是故弄玄虚,如此师资也敢开课教授,你说能教你什么呢?你又能学到什么呢?

而将自己的茶品捆绑销售的“老师”,利用茶学知识促销商品,学茶者能成为好的传播者与鉴赏者吗?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一个批评者吗?龙爷我就是。

茶艺师类似的引导,背离了喝茶的个体差异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培训。

培训机构的水平该从何判断?有些茶艺培训机构打出的“资深授课茶艺老师”是高级茶艺师,初入门者乍一听真觉得很高级。查阅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共分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高级茶艺技师(一级)。

这些级别要怎么评定?部分严格的机构,要求从中级茶艺师开始考,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一来,这“高级茶艺师”就没有那么高级了,甚至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认证。无论合理与否,民众都会盲从,以为“存在即合理。”很多茶艺师因在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及APP开茶艺(泡茶)直播,当起了网红,圈粉无数。

她们一般以诸如茶艺仙子、茶水仙儿等不沾风尘的昵称自诩,或着古装、或戴面纱,晒脸晒肉晒妖媚晒清纯晒泡茶之态无所不晒,其实质也是想从你的腰包里掏钱。

茶之道,在他们手里成为某种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妩媚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泡茶之术,不是为饮而泡,亦不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无法归为行为艺术,正如书法界“大书、特书”丑书一样,乱象横斜,不堪入目。

故有人调侃说:“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茶服小姐姐……”意味深长。

以茶问道、求道,赋予茶以神性、隐秘和佛性。简而言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应该是自然至善的。

我们且看日本的茶艺。近茶室要净手,入茶室要躬身,茶室布置十分自然和谐,如果墙上挂有花主体的画,那么席上绝不会再有任何插花;如果茶壶是圆的,茶杯一定是方的。没有重复,就意味着没有多余,没有拖泥带水。所有的陈设,包括茶艺师的举动,都是减到极简,恰到妙处,目的使茶客全部身心不受外在影响和阻碍,深深沉浸在与茶的品味、体悟交流中。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专家、泊园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先生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感知的深入,茶界内外对‘茶艺表演’异议不断,新标准已改为‘茶艺演示’。演示: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行为方式。利用实验或实物、工具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让人认识或理解。”

他认为,当下茶艺师及茶艺师培训之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他们完全以利己为目的,对行业发展没有丝毫责任感。而已具备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这对茶产业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希望我能抓出真正的“茶艺李鬼”。

很多茶艺师,窃茶之名,张牙舞爪,搔首弄姿,以夸张、做作的手法和姿态展示着他们的泡茶技艺。他们身着古装,打扮成仙女、大神的模样,手蹈足舞,惺惺作态,装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貌,措辞朦胧,玄乎其玄,仿佛想引领我们进入他们执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你喝茶喝到兴致,与其听看茶艺师的所谓表演,不如独自起舞。

茶艺培训乱象与茶艺师的装逼

九月伊始,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就遇到一阵“瓢泼秋雨”。宣传片中,美女茶艺师倒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网友扒出,一时间引发“资深”茶人热议、批判。

且不论该片造成的社会舆论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当下茶艺师培训是否真的有专业可谈?

喝茶,是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的好,无人在意。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笑谈。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演,远胜茶品本身的精神。

“艺”,解读,阐释,沟通,传达,挥发,以及用肢体语言赞美。“艺”的存在,使得无言之茶有了叙述,有了吟哦,有了雄辩;使得寂寞之茶有了鲜活,有了涌动,有了飞舞。一“艺”傍茶,茶则熠熠生辉,娓娓有韵。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非洗茶倒茶让人喝这么简单。

国家人社部早已明察茶艺师存在的尴尬境况,为规整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取缔了各种上岗证,曾于2016年取消茶艺师、评茶员等的考证和资质审定。

然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该惠民之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的热潮所击破。基于强烈保留茶艺师的呼声,考虑到更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茶文化需求,人社部于去年又恢复了培训考证,令茶业内某些操作者暗自窃喜。

究竟是“谁”保全了这些茶艺师的职称?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艺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骨子里就是赚钱。

显然,林立国内的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足以使我们眼花缭乱。”

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精选课程的云南某大学堂,发文称:

“‘资深’茶爱好者变身‘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人。可是,一个重要条件是,茶评人专注评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品可藏,就是不能卖茶,更不能‘监制’、‘出品’。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人,在当下茶界,却一个也没有。”

言辞义正,大有破乱象之势。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是他们微店内热闹的卖茶、卖茶具的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诸名师,简介冗长,头衔众多。某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三级,在茶艺师里是较低的级别。我朋友家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就是高级了。还有一个什么级别也没有,其他头衔都是故弄玄虚,如此师资也敢开课教授,你说能教你什么呢?你又能学到什么呢?

而将自己的茶品捆绑销售的“老师”,利用茶学知识促销商品,学茶者能成为好的传播者与鉴赏者吗?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一个批评者吗?龙爷我就是。

茶艺师类似的引导,背离了喝茶的个体差异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培训。

培训机构的水平该从何判断?有些茶艺培训机构打出的“资深授课茶艺老师”是高级茶艺师,初入门者乍一听真觉得很高级。查阅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共分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高级茶艺技师(一级)。

这些级别要怎么评定?部分严格的机构,要求从中级茶艺师开始考,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一来,这“高级茶艺师”就没有那么高级了,甚至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认证。无论合理与否,民众都会盲从,以为“存在即合理。”很多茶艺师因在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及APP开茶艺(泡茶)直播,当起了网红,圈粉无数。

她们一般以诸如茶艺仙子、茶水仙儿等不沾风尘的昵称自诩,或着古装、或戴面纱,晒脸晒肉晒妖媚晒清纯晒泡茶之态无所不晒,其实质也是想从你的腰包里掏钱。

茶之道,在他们手里成为某种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妩媚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泡茶之术,不是为饮而泡,亦不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无法归为行为艺术,正如书法界“大书、特书”丑书一样,乱象横斜,不堪入目。

故有人调侃说:“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茶服小姐姐……”意味深长。  

以茶问道、求道,赋予茶以神性、隐秘和佛性。简而言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应该是自然至善的。

我们且看日本的茶艺。近茶室要净手,入茶室要躬身,茶室布置十分自然和谐,如果墙上挂有花主体的画,那么席上绝不会再有任何插花;如果茶壶是圆的,茶杯一定是方的。没有重复,就意味着没有多余,没有拖泥带水。所有的陈设,包括茶艺师的举动,都是减到极简,恰到妙处,目的使茶客全部身心不受外在影响和阻碍,深深沉浸在与茶的品味、体悟交流中。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专家、泊园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先生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感知的深入,茶界内外对‘茶艺表演’异议不断,新标准已改为‘茶艺演示’。演示: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行为方式。利用实验或实物、工具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让人认识或理解。”

他认为,当下茶艺师及茶艺师培训之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他们完全以利己为目的,对行业发展没有丝毫责任感。而已具备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这对茶产业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希望我能抓出真正的“茶艺李鬼”。

很多茶艺师,窃茶之名,张牙舞爪,搔首弄姿,以夸张、做作的手法和姿态展示着他们的泡茶技艺。他们身着古装,打扮成仙女、大神的模样,手蹈足舞,惺惺作态,装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貌,措辞朦胧,玄乎其玄,仿佛想引领我们进入他们执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你喝茶喝到兴致,与其听看茶艺师的所谓表演,不如独自起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石一龙”(susongyilong)授权转载,作者石一龙,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茶叶江湖

微信ID丨jianghutea

茶人混圈必备:中国茶界装逼指南!

混在茶圈:买茶卖茶,多是云淡风轻。

然而,中国茶界,高手如云,“装人”辈出。

偶尔也会出现:喝茶的“装神”,偶遇卖茶的大忽悠。斗法的场面,简直不堪入目。


-01-隔壁老王的“蜕变”

2003年,小王大学刚毕业,恰逢茶城落成。

风华正茂的小王,对茶一往情深,就开了个店,走上了卖茶的不归路。

小王卖茶,十分心虚,总感觉找自己买茶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懂茶。港台大师巅峰时期的品鉴技能,被小王理所当然的想象在每一个茶客身上。总之,坑客这种事情,绝对不敢。

小王卖茶,还十分良心,那时候,成本100块的易武400克大茶饼,小王160块就卖了。遇到爱茶的茶客,会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定要送两泡好茶,睡觉才能踏实。

不知过了多久,小王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还发现:自己对茶一往情深,一饼茶叶就赚个几十块,客户的反应居然是:你吹那么好,卖那么便宜,肯定是假的。

一想起这么多年,岁月已经磨平了茶叶情怀,被生活毒打过的辛酸涌上心头。终究活成了那句: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做茶7年,对茶一往情深的小王,终于还是变成了隔壁卖茶的老王。

一开始,老王忽悠人买茶还有些心虚,但后来发现:茶叶这玩意没有标准,喝过真正好茶的人也不多,找自己买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你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也就完全放开手脚忽悠了。

老王总暗示自己:这个看脸的世界,做茶一定要讲面子。台地茶的原料不要紧,但表面一定要盖上一层十分显毫的料。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这其中的猫腻,老王亲切地称之为“撒面茶”。


卖茶的时候,老王面露微笑,上来一句:平时都喝点什么茶。客户回答:老班章古树。

“哦!生活有讲究啊!”老王一边说着,心头暗说一句:老班章,我都搞不到。天天喝老班章,你还用买茶。老王一边想着,奸商值已经从0暴涨到100%。

老王坐下来,捧着茶饼介绍:试试老班章旁边的寨子。你看我这茶,十分显毫,隐隐中透着墨绿,是上好的茶品。说罢,对着茶叶深吸一口气,脸上一脸陶醉,仿佛闻到了淡淡的干茶香。

开汤之后,老王一边喝,一边自言自语:我这个茶,太霸气了。有点苦,但马上就化开了。你有没有感觉到了。

听老王这么一说,茶客似乎也感觉到了霸气,略略点点头。老王心头一喜:这货上沟了。

紧接着,老王果断问:小兄弟哪里人。无论客户回答哪里,老王一顿吹捧,点出当地特产,猛夸一阵人杰地灵,你们那里老板很多。最后,吹捧两句,小伙子好好干,以后前途无量啊!

一阵彩虹屁轰下来,客户满脸笑容,心花怒放,顿时间感觉茶叶倍好喝了。

喝完之后,客户用5000一公斤的价格,买了一提茶叶。老王还送了他几个礼盒,方便送人。

老王看着客户出了门,心里嘲笑一句:一般人,能喝出3000的茶,跟5000的茶有多大的区别,那就真见鬼了。

客户走远之后,老王拿起电话:上次拿的那个400一公斤的茶叶,再来两件。

就这样,年复一年,看人下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算店里来了个俄罗斯妹子,老王也敢拍着胸脯说:亲爱的达瓦里氏,干了这瓶伏特加,咱们再谈买茶的事。

日积月累,卖茶的老王已经套路满满,油腻十足,也赚了不少的财富。

然而,2022年开局不久,老王居然栽了。

-02-“装神”的落寞

1月初的清晨,老王见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转来转去,像是在找茶。

老王扯起嗓门一喊:进来喝茶嘛。

年轻男子进门就说:那来个锅底塘吧!老王不经思考,虽然没听说过锅底塘,但马上吐出一句:我这里刚好锅底塘的。还竖起大拇指说:喝这个茶,懂茶,有品位啊!我刚好有。

说罢,老王神神叨叨地拿出一块黄布包裹的茶叶,一层一层地拆开,黄布裹得极厚,足足拆了二十余秒。


老王开汤之后,年轻男子喝了一口:茶汤入喉,还是强忍住不皱眉头,却昧着良心说:你这个茶,品质还不错。心里却一万头野毛驴在奔腾:你欺负我没喝过茶吗?

老王一脸开心,马上说到:我这个茶呀,源自1848米高山千年古树原料,普洱茶大师古法手工打造,资深普洱茶玩家最爱,云南古树茶之极品,限量版中的珍藏版,市场上,一般买不到的。

听老王这么厉害的吹嘘,男子点点头,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你这个茶,虽然有梅子香,但不是最纯的锅底塘,茶是阴面产的,喝下后寒气重。

老王为了客户开心,一遍喝一边夸:你这年纪,有这种水平,实属不易啊!

男子也当仁不让,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个阴面产的茶,后背发汗。阳面产的茶,额头发汗,你这个茶,后背发汗,所以是阴面产的。而且,树龄只有186年,也算是古树了。

老王不想失去客户,仔细听着他胡说八道,连忙跟着点点头,问道:平时都买这么高端的茶噶。

男子顿时来了精神气,一脸嫌弃地说:我不买茶,我喝的茶都是别人赠的,比如台湾回流的普洱。新茶嘛,冰岛老班章烂大街没品味,这两年流行锅底塘和水井头,但是,我只喝大师杀青的单株。

男子一边说着,掏出手机,放出一张跟普洱茶行业某某名人的合照,吓得老王一阵哆嗦:你认识他啊!

男子收起花50块钱找人P出来的图,胡说八道更有底气了。毕竟,看老王那铁青的脸色,已经被震撼到了。

老王:您跟他很熟噶?

男子故作镇定:忘年之交,好兄弟,他教了我很多东西,回头我给你引荐引荐,我先给你这茶室提个意见吧。

老王洗耳恭听。


男子滔滔不绝地说:喝茶讲究,卖茶也要讲究。你这茶室,还有改进的空间。要用红酸枝架子摆放高端普洱茶饼,才能让懂茶的人知道你是行家。

毛茶不能装在那种口袋里,景德镇名家茶罐存放名山古树和单株,看起来高级,还便于客户拍照。

卖茶时,茶饼要让客户自己看。介绍茶,决不能说香高水甜,一定要从火功和韵味上点评这款茶的高级之出,这才是懂茶之人的评茶之道。

茶桌的摆放也太过简陋了,茶席要经常换,方便拍照。卖茶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发圈只发产品。一定要从制茶的过程中领悟人生,并转化为具有禅意的文案,这样才能凸显你懂茶叶内幕。

配图可以简单,但要有一只朦朦胧胧的女性的手,这样能证明自己不是独自喝茶,还能让中年男人知道你的茶室经常有美女光顾。

你看你这器具,一大一小的盖碗,野鸡紫砂壶,不妥。必须有3把以上的紫砂,虽说顾大师的可能搞不到,但必须出自名家。

杯子,再不济也要自用景德镇名家,如果能搞到乾隆时期的粉彩,那才是真正的高级,给客户,只能用普通景德镇瓷器,这样才能彰显自己懂茶又独一无二。

如果能有一个雍正时期的象耳折角方瓶,里面插上一株枯死的文竹,既能彰显大道至简,又能凸显风雅,这是卖茶的加分项。

烧水也不能含糊,烧水的器具,日本回流的老铁壶要有两把。普通客户可以用电烧水,但遇到懂茶的客户,一定要用红泥炉配橄榄碳。

水为茶之母,水质要讲究,卖茶很难搞到山泉,普通的纯净水也还尚可,但真正的高手,世间万物,有形无形,皆可泡茶。鄙人就曾用“香槟”泡台地茶,还喝出了人生的苦味。


盛水的器皿,也有讲究,要用高容量的紫陶大缸,放上清洗之后的鹅卵石。

茶叶店里,面积还很宽,只摆茶叶太过浪费,可以摆一个古琴,至少要学会弹一首曲子,特殊时候,镇楼必备。

喝茶如果不焚香,前面的一切都等于白做。香炉香筒一定要应有尽有,而且,只烧上好的沉香,最好是一个晚上烧掉4位数。

最后,卖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头衔,挂在店内醒目的位置。在当下,茶人之类的称呼,已经是自命清高。卖茶的头衔,至少也应该是高级评茶师起步。

最有用的方法是:拉上同样卖茶的圈内人,四五个人组建一个中华普洱茶XX联盟副会长,亦或是全球普洱茶XX理事长,或者云南普洱茶XX鉴别(评估)中心秘书长……

总之,一个看起来上档次的头衔,能增加茶叶的销量。

男子说了一大堆,老王倒出来的最后一杯茶,直接不喝,皱了皱眉头就走了。

老王,卖茶多年,虽然已经很能忽悠人,但哪见过这阵势。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茶叶圈里,论起忽悠和装,终究还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写在最后:

买茶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个卖茶的老王。

喝茶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用茶装神弄鬼的人。

有人就有江湖,茶叶也不例外。茶叶没有标准。有的茶老板自说自话、看人下菜。然而,做茶是长线,坑人一次,也就永远失去了客户。

茶圈里,用茶装神弄鬼的人,玩茶走火入魔的人又岂止一两个。

然而,这世间的事,更是有人愿意演,就有人愿意看,过于较真,心累。是是非非,又怎能说得清楚。


与其争个对错,不如喝好自己的茶,茶里茶外,图个舒服开心。

庸庸扰扰,窗外戏言,权当看戏罢!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