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店面广告牌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浙江浙南茶叶市场的成功之路

茶叶是松阳县“烟、桑、茶”三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现代农业的发展机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茶业确立为农业主导产业,并积极实践茶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茶业正日益成为松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产业。

浙南茶叶市场始创于1993年初,随着茶叶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曾三易其址。2002年,经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正式更名为“浙江浙南茶叶市场”。自2003年起浙南茶叶市场连续被省农业、财政厅等六部门评定为“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11年起连续被省工商局评定为“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年起连续被省政府评定为“省重点市场”,2008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2009年被命名松阳县为“中国绿茶集散地”,2010年起连续被省政府评定为“省服务业重点企业”,2012年连续被省政府授予“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2016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2014-15年度全国诚信示范市场”,2015年被中国社科院授予“中国百强市场”,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市场首位,2022年交易量8.17万吨,交易额65.39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茶集散中心,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市场之一。

浙南茶叶市场能有今天的成绩和规模,离不开松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协作支持,离不开市场的规范运营。

一、提升硬件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浙南茶叶市场硬件建设是以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要求进行的。市场座落于县城长虹中路155号,占地面积9.36万平方米,拥有交易店面304间,交易摊位近万个,交易区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配套物流中心(停车场)占地2.3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办公楼、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等配套设施用房1万平方米,冷库、宾馆、茶楼、餐饮、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并积极探索建立“茶农+农业合作社+市场”三者紧密合作的茶叶生产流通一条龙经营模式。

二、产业依托增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浙南茶叶市场联结当地茶园15.32万亩,周边县市遂昌、武义、云和、丽水、衢州、龙游、建德以及湖南、江西、广西、福建等产茶省茶园1836余万亩,惠及茶农300余万人。松阳银猴系列等名优茶通过市场除销往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港澳、欧美、东南亚各国。茶叶上市旺季,日客流量达上万人之多,高峰时日交易额达1亿多元,已成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目前,来市场交易的茶叶,15%左右来自当地,85%左右来自周边地区以及全国主产区。浙南茶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了松阳及周边县市的效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当地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松阳形成了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的格局。市场的创办和提升,使松阳茶遍布全国,走向国际。浙南茶叶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茶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美好。

三、交易行为不断规范。由政府牵头,成立了浙南茶叶市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派出得力专门人员进驻市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并以商品准入证、检测、巡查执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整治市场交易行为,打击敲诈勒索、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实行公平交易,重点保护外地客商,让每个经营户和客商有安全感,让外地客户买得放心、安心、称心。二是建立茶产品准入制,重点保护品牌。首先是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监督站,加强茶产品质量监控,实行平时抽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抓农药残留和色素等问题,每年抽查上千余批次;其次是充分利用茶叶质量溯源管理系统,要求所有进入市场交易的茶叶使用IC卡;三是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品牌,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厉打击。

四、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市场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一是导入 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坚持持续改进。二是协同有关部门制订了绿茶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地方技术标准,并引导茶农、加工企业按该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三是每年与经营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消防安全责任书》《诚信经营承诺书》《商品交易市场商位租赁经营合同(示范文本)》,以约束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四是流通环节推行文明经营,诚信服务。统一设置店面广告牌,市场设有公平秤、公平筛,开通投诉电话,开辟公告栏、荣誉栏、曝光台等,坚决打击短斤缺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违法经营行为,使来市场客商都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市场经营户信用等级A级率达到100%。

五、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组团参与“中国名茶博览会”、“济南国际茶博会”、“北京茶博会”等各种茶事活动。近年来政府连续举办、市场协办的几次大型茶事活动——2007年茶文化研讨会、2008-2023年中国茶商大会,对松阳茶及浙南茶叶市场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取得了明显的品牌效应。市场还同苏州茶叶市场、济南茶叶市场、青岛茶叶市场等九家大型茶叶市场结为友好市场,加强业内沟通,交流经营经验。依托浙南茶叶市场的运营经验、行业信誉、茶商资源等核心竞争优势,打造总部经济,加强在湖北、四川等西部贫困省份连锁市场建设布局,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在湖北五峰的湖北西南茶叶市场已于2018年3月投入运营,成为浙南茶叶市场布局开发的第二个全国性茶叶专业市场,在四川宜宾投资的川之南茶叶市场也于2019年3月开始建设,2021年3月开始运营。远在四川的川之南市场是浙南茶叶市场布局开发的第三个全国性茶叶专业市场,将推动西南地区茶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随着浙南茶叶市场在中西部项目的建成和使用,真正形成茶叶批发、区域集散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从而带动当地茶叶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通过市场将全国各地的茶商、茶企“请进来”的同时,也将先进的、前沿的、符合茶产业发展实际的信息与技术带进中西部地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促进当地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浙南茶叶市场,作为松阳县茶叶销售的枢纽,将松阳茶乃至周边省市县的茶叶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茶集散中心。富足了一方茶农茶商,带动了当地百姓就业。市场也将继续努力朝着做大做强、规范管理、提升品牌的方向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五里亭茶叶市场27载沉浮录

这条茶叶街和我同龄。

 

1992年9月8日,福州农垦局从原有的茶叶厂房中拿出一个旧厂房改造成约400平方米的摊位式茶叶交易市场。创始之初,街上就是18家简易的摊位,用来收购毛茶、批发茶叶。

 

9月8日,比我大了整4天。

 

这里的老商户告诉我们,“这是福州唯一一个政府批准的茶叶交易市场,只有这里才能挂上‘福州市茶叶批发市场’的牌子。”说的时候昂着头,挺着胸,这是第一批在这里开店的“老人们”的骄傲。

 

图片由满香堂提供

 

那天,我们特地去了一趟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拍摄视频素材,Z同事是第一次到这里,到了之后她转过头和我说了一句,“我特别喜欢这种街巷,感觉有很多的故事”。

 

是。故事很长,有将近27年,故事很多,大约有700个。

 

视频短片:五里亭茶叶市场沉浮录

 

2008年最顶峰的时期,这里聚集了六七百家商户。如今,已经少了一半。

 

1992年-2008年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发展区位图 图片由满香堂提供

 

人越来越少,车越来越多。虽然街道不算窄,但在这里开车是个耐心活儿。当你看到这里的场景也就明白了,因为停车位少,所以大家就把车停在了街道两旁。才一个来回的路就遇到两次三车交汇的状况,免不了折腾一小阵。抬起头到处都能看见交织错乱的电线,老旧到褪色的广告牌,人眼所及,都在告诉你它已经老了

 


因为硬件老旧、商业模式老旧,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从几年前来时就一直就在“被拆迁,欲重建”的消息中。

 

这一天,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1. 爱茶,所以事茶,最后养刁了自己

 如果有人问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那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说:“淘茶!”

 

虽说是批发市场,但这里从不缺好茶。这里不少人,都颇有大隐隐于市的风范。

 

F老师在五里亭开了一家茶行,是个十足的爱茶人,最近正筹划着要去武夷山走一趟,看看今年的春茶,一边也和我们吐槽着腾不出时间去,因为这一去至少要四五天的时间。

 

每年春茶开采的时候,F老师一定会到各个茶叶原产地去,他说,要自己去茶园里看一看才能放心。作为一个爱茶人,他不允许自己店里有品质太差的茶叶。

 

“有一些人在外面买了一两千的茶带过来让我喝喝看,我一喝,拿店里的茶一对比,还不如店里三百多的。”F老师觉得气愤又无奈。虽说是个生意人,但F老师始终在坚守自己的道义。

 

五里亭的茶叶主要以批发为主,但也走一些零售。提到每年的销售量的时候,F老师坦言,茶叶一入一出,加上每年自己喝茶,招待朋友喝茶,收支基本就是持平的状态。

 

“就是够活着!”一位在这里坚守了二十多年的“老人”S老师跟F老师一样,靠着五里亭的这家店糊口。他的店原本在茶叶批发市场南区的街道旁,后来因为租金涨价,就把店移到了楼里面。

 

S老师是国企的退休老职工,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建起来之后,他就在这里开了家茶叶店。

 

“买茶还是喝茶?”才刚坐下来,就冷不丁的冒出了这句话。

 

我心里一惊,这是不欢迎?

 

随后见他笑笑地说:“如果是买茶,就给你试喝一下xx款的茶,如果是喝茶,咱们就换一种。”

 

这家店主营福州茉莉花茶,因为市场导向的变化,其他的各种茶也都有。几乎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所有的店都是这样,从销售单一的茶叶跟随着市场潮流,慢慢开始成为了集各类茶于一体的“杂”家。

 

流行什么卖什么,是这里的潜规则。

 


S老师说,来他这里的散客大部分都是老福州,虽然武夷岩茶、白茶这几年很受欢迎,但是老福州还是好这一口冰糖甜的茉莉花茶。在闲话中,S老师提到了福州茉莉花茶的难。因为这几年市场上流行白茶,导致了茉莉花茶的原料价格上涨。

 

白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品茶出得快,不像茉莉花茶,春天收好了毛茶,还要等到夏季茉莉花开的时候再进行窨制,中间隔了好几个月。不过因为S老师自己喜欢做,习惯在这里呆着,也就没多想其他的事了。

 

习惯这东西就像吗啡,一旦碰上了便会如影随形。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离开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原因之一,习惯了,最好可以呆得久一点

 

视频短片:五里亭商户众生相

2. 五里亭藏着他们的使命

开始习惯在街角的某家饭馆吃饭,开始习惯路边一只流浪狗的身影,开始习惯呆在同一个地方,开始习惯做同一件事。难道只是习惯了吗?不,在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里,还藏着他们的使命。

 

算上今年,高愈正正好在这里开了20年的店,他经营的是一家纯手工加工炭焙茉莉花茶的茶行。

 

走进店里,你就会看到墙上高挂着茶叶泰斗张天福的题字——“茶业世家”。

 

高愈正生长在茉莉花茶茶叶世家,对茶,尤其是茉莉花茶,有着浓厚的情感。1999年,茉莉花茶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他来到五里亭开了这家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对茉莉花茶更有着满腔的热情。这三年,高愈正除了经营自己的茶叶店,每周二都坚持去普及福州茉莉花茶,自己做课件、做PPT,教学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在翻阅资料学习。

 

高愈正


喜欢用玻璃杯泡茉莉花茶,欣赏茶叶翻转舒展的姿态;喜欢看80年代的茶叶书籍;喜欢去研究各地的茶叶和茶叶技艺。他藏在五里亭的使命,是传承

 


店里最贵的那款茶,就是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如今,他的儿子也在从事这个行业。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他说,他相信茉莉花茶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

 

对于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改建,高愈正有些忐忑,又带着期许,“五里亭这个茶叶市场如果是要改建,是我们商家所不能左右的。那作为我来讲,当然希望能恢复到原来繁荣的市场景象。”

 

高愈正的使命是传承,而陈金堂在面对茶叶店生存的问题时,考虑的是百来人的生计。

 

陈金堂


陈金堂比高愈正早两年入驻五里亭茶叶市场,当时还只有一二十家的茶叶店。他的茶叶品牌是跟着永辉的专柜一点点做起来的,当时的永辉还不是超市,只是一家便利店,通过朋友介绍,陈金堂把茶叶放在专柜上销售,“当时都是纸包装手工包装。消费者看到我们的茶叶的香气不错,口感可以,然后价格也合理的情况下,他们也介绍了不少了客人”。

 

抱着“有人投诉就回家,没人投诉就跟着永辉走”的态度,陈金堂慢慢开始把品牌做得小有名声。但他不愿意离开五里亭,这里是他的根基。

 

“只能前进不能退!发展可以缓慢,但不能撤退,公司还有百来号员工,作为法人要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陈金堂的肩膀上已经担了这样的担子,不是自己说不干就不干的状态。

 

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这条街究竟会变成什么样,这些人还会不会再回来?所有的答案都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

3. 拆迁拆不走的茶生活

有人因为爱茶而来到这里生根,有人因为生意来到这里谋生,也有人为了实现另一个理想来到了这里。

 

陈辉如今虽然还身在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但已经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自己其他的事业上。

 

“因为没事做了,就到五里亭开了一家茶叶店,前5年都在卖茶叶,后来就当成了和朋友喝茶聊天的地方”,陈辉从2011年年底来到五里亭,当时红茶进入尾声,岩茶渐兴。后来因为原本店面所在的街道已经拆迁了,所以搬到了隔壁街道的二楼工作室。

 

陈辉


陈辉选择在五里亭开店,只是为了做一份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后来慢慢喜欢上了在五里亭的生活,“对这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跟朋友一起喝茶、斗茶,这是在五里亭最有意思的事情”。

 


茶这个行业有一种莫名的魔力,你一旦涉入其中,就很难再抽身。

 

而他继续在五里亭经营自己的工作室,一是因为这里的租金不高、交通便利;二是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陈辉坦言,如果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改建期超过两年,也就不会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了。

 

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命运究竟如何呢?今年年初,就盛传五里亭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成为以茶叶经营为主,集茶叶、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综合体,定位“中国东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林伟是茶城的经营者之一,在改建消息确定之后,他与商户们交流过茶城改造的新理念,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支持新的发展趋势

 

林伟


林伟所在的公司是从2005年开始建设海峡茶都,2006年5月16日正式对外营业,经过福州晋安区政府的牵线搭桥,把原本只有一条的茶叶街扩建成为一个规范的茶叶市场。从1200平方米到50000平方米,从交易额不到1000万元到高峰时期年交易额30亿元,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福建茶叶的标志性名片。

 

在他的规划愿景中,希望把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做成有名的商业街区,吸收更多新颖的商业模式。并且已经规划好将周边的楼盘店面作为商户改建期间的过渡,也并不担心这方面。

 

根据林伟的描述,新的茶城将在2022年以后改建完成

 

视频短片:互相成全,不离不弃,是他们与五里亭的别样情谊

4. 无能为力,则顺势而为

作为茶城经营者,林伟不担心改建的过渡期,但作为商户,就不得不考虑过渡期间客户的流失量和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

 

郑国在五里亭开店已经10年,常年活跃在各大茶叶赛事、活动中。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也已经开始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品牌店。在五里亭以批发为主的店面和在外经营的品牌店完全是两个相反的经营模式,从形象上就差别迥异。

 

郑国


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店面对形象没有太多的要求,所以当你来到这里时,会看到它杂乱无章,墙上的广告牌已经多年没有更换,泛白褪色。商户不愿意在这方面做固定的资金投入,也随时担心着会被拆迁。

 

虽然有了一家品牌店,但郑国并不打算停掉五里亭的这家店。“没有想过要搬走,做得很顺,业务也在持续增长,在这里这么多年了,客户也认”,郑国当初选择在这里开店,就是因为这里的包装、物流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省去了商户很多的中间环节。

 

他也向我们透露,其实有一些商户已经在外面物色店面了

 

“我会主动加入好的市场”。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另一家茶叶店的老板苏龙海对于新市场、新业态怀有很大的热情,也一直在考虑到五里亭以外开店,对于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改建,他也希望能够继续留下来。

 

苏龙海


苏龙海的茶叶店以经营铁观音为主,后来随着市场热度的变化加入了红茶、岩茶、普洱茶、白茶等等。苏龙海做批发,也做一些零售,平时最畅销的批发价位在一百多到五百多,零售价位在一千到两千之间,每年的销售额大约能在六七百万。

 

“有很多的老客户认这里,所以希望待得越久越好。”苏龙海希望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的改建能够带来更好的平台,“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对一些商户,其实是很大的支持,在这里安家立户,成为一个港湾。让很多商户在这边,成立一番事业。我们也期待着这个市场改建成功,继续留下来,把茶产业做的更好,也把茶文化也做的更好。”



有人走,有人留,有人想走走不出去,有人想留留不住。

 

27年,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见证了福建茶业的沉浮,诞生过累足成步的大品牌,留下了传承不息的茶人故事。

 

它要走了吗?它还会回来吗?它会回到当初的蓬勃朝气吗?

 

这些商户的心里没有答案,只有一个希望。

中国茶村,福建大田县

中共大田县委办公室、大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大田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茶叶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

全文如下↓↓

大田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年)

行动方案

大田美人茶是大田县主导产业,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把大田美人茶作为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01

发展目标

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为目标,以提升茶科技为支撑,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产地管理,保障产品质量,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提升品牌效应,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至2025年,建立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培育省级茶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10家、县级 20家,新增SC认证15家,建设大田美人茶“云仓”,推动大田美人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文旅康养深度融合,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0亿元;“大田美人茶”进入福建“福农优品”品牌名单,美人茶品种库、种苗库、人才库加快推进,成为美人茶标准输出地、研发新高地、种源供应地、产品集散地、文创展示地和闽台美人茶交流中心、全市美人茶培训中心,初步建成中国美人茶核心产区。

02

工作任务

(一) 扩大茶文化影响力

1.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全面收集整理完善当地茶史、茶俗、茶歌、茶技、茶艺、茶品、茶人等茶文化相关资料、遗存。选编大田美人茶文创产品,编撰茶文化书籍,编写茶歌,编排茶舞,组织开展以大田美人茶产业为主题的文学、书法、摄影等大赛,提升大田美人茶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开发新式茶器具、茶摆件、茶空间、茶家具、茶服装、茶手工艺品等创意产品,制作茶文化动漫等作品,提升茶文化资源应用价值。积极推动大田美人茶制作技艺申报各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序推进茶文化区域整体性传承保护。

2.用好茶文化展示平台。在大田美人茶文化创意园建设茶博物馆、茶文化展示中心、大众茶馆、茶体验馆等,扩大茶文化影响力。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茶日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交易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漳州)茶会等平台,每年抱团参加国内外茶叶博览会、推介会3场以上,充分展示大田茶文化,讲好大田美人茶故事。

3.拓展茶文化活动。每年举办1次国家级美人茶斗茶赛、高峰论坛或美人茶品鉴会等活动,举办1届大田美人茶开茶节。组织茶企茶农参加斗茶赛、茶王赛、茶乡游等各种茶事和茶叶质量鉴评活动。大力推进大田美人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五进”活动,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派出 2~5人参加茶文化培训,鼓励参加茶艺大赛。各乡(镇)要因地制宜举办茶王赛、茶艺大赛、茶文化进校园(社区)等活动,支持茶企组建茶艺队,提升大田美人茶品牌影响力。发挥电视、网络、“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大田美人茶”品牌,提升知晓率和美誉度。

4.推动闽台美人茶文化交流。依托大田美人茶与台湾东方美人茶同宗同源优势,在大田美人茶文化创意园设立台商专区,建立闽台美人茶合作交流中心,加强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持续扩大美人茶文化国际影响。

(二) 增强茶产业竞争力

5.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围绕基本实现全县茶园不用化学农药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开展茶叶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持续推进“减药减肥和禁用除草剂”行动,强化茶园科学管理,倡导茶树健身栽培,严禁高度密植和过度矮化等掠夺性生产方式。按“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要求,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改善茶园生态。到2025 年,全县建设生态茶园10万亩,推广有机肥茶园面积超过95%,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加快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着力打造集数字茶园、数字茶工厂、数字茶仓储、茶质量溯源、社会化服务、数字茶旅为一体的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推进茶叶智能制造、智能包装、智慧茶园等数字茶叶发展。

6.扩大茶叶精深加工。推进广平等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等,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县名优茶比例提高到70%。支持发展茶叶深加工,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至2025年,力争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茶叶精深加工企业1~2家。

7.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颁布实施的《美人茶》《大田美人茶》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宣传和推广运用,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大田美人茶生产,提高贵、雅系列产品的辨识度。建立健全“源头赋码,一品一码”“从茶园到茶杯”的可追溯绿色生产质量管控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健全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县直相关部门与乡(镇)政府联合督查、检查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

8.拓宽茶叶市场。支持并组织茶企到省内外开展展示展销活动,建立大田美人茶专卖店、电子商务等销售网络。积极发展“互联网+茶叶”模式、拓展电子商务、代理配送和网上交易等茶产品营销方式。探索创建大田美人茶“云仓”,开展存储+分销服务,带动茶叶销售,构筑“线上茶城”。进一步拓展女性用茶市场,鼓励茶企茶农开发各类高端论坛、会议专用茶、伴手礼,依托上海对口合作有利形势,利用上海进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和浦东新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加强美人茶产品推广推介,推进大田美人茶在上海、浦东新区的销售和推广,利用安溪对口帮扶,与永春、德化区域合作,推进大田美人茶与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德化陶瓷的协作,推动“四地”特色产业协作。

9.强化龙头带动。鼓励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生产经营主体。加快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在种、加、销不同领域培育一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25年培育茶叶类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超5家、市级10 家、县级20家,加快引导龙头企业同合作社、家庭农场、种茶大户合作,打造一批茶叶产业化联合体。至2025年建立茶叶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个以上,带动茶农200户以上,对产业联合体优先给予申请项目补助资金。

10.提升品牌效应。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新媒体的优势,加大大田美人茶公用品牌的宣传推介。推动“大田美人茶”公共品牌和重点茶业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道、省道和高速服务区、动车站、机场等休热场所,设立“三茶”主题宣传广告牌,鼓励在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工程建设中融入茶文化元素。聘请国内知名人士为大田美人茶代言人。鼓励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大田各驻外商会办公用茶、工作用茶优先采购大田美人茶。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战略,支持茶企开展自身品牌与公共品牌结合的宣传推介。支持茶叶企业注册企业商标,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 SC认证,对符合大田高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大田高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授予标识使用权。

11.促进产业融合。鼓励茶企茶农利用“福茶网”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等电商模式,实现茶叶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做足茶旅融合文章,发挥大田县士堡、民俗、温泉、茶乡小镇、高山气候等特色资源优势,开发茶点、茶宴、茶礼、茶工艺品等茶旅融合产品,推进屏山、广平、吴山、济阳等乡(镇)发展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着力创建国家区域特色公园,推动茶产业、茶文化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到2025年,建成茶旅融合示范点10个以上。

12.发挥协会作用。发挥大田县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等茶叶协会的优势和服务功能,由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大田县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开展一批茶事活动,不定期组织茶企业到省内外开展大田高山茶、大田美人茶巡回展示展销,加强对茶产业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指导功能,促进行业自律。

(三)提升茶科技支撑力

13.加强资源保护与品种创新。加强对广平、吴山等地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在吴山、梅山、广平等地建设美人茶良种繁育基地。与茶叶科研院所合作,加快选育特色明显、抗性显著、适制性强的美人茶树新品种。推广种植金萱、软枝乌龙、青心大冇、金牡丹、黄玫瑰等茶叶新品种,着力打造美人茶种质资源高地,促进茶类结构调整,提高茶叶品质。

14.推广绿色生产先进技术。扩大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应用,集成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推广套作。大豆、油菜等茶园土壤生境优化技术,以及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天敌友好型色板和“以螨治螨”“以螨携菌治虫”“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保障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15.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广山地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具和茶叶初制加工不落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萎凋设备、离地晾青设备、自动化包装机等。

16.加强“三茶”人才培养。持续推进茶农培训行动,引进省内外茶叶专家团队,强化大田美人茶项目策划、技术指导和品牌宣传。加快培育本上留得住、用得上的“三茶”专业人才,聘请省内外、台湾等知名茶叶专家、制茶大师举办美人茶、红茶等多茶类生产加工技术培训班,在大田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中列入茶文化相关内容,在大田职专开设“三茶”专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至2025年,力争全县每年培训从事“三茶”高素质人才不少于1000 人次,组织参加远程培训1万人次以上。组织参加制茶工程师、特级制茶工艺师评审(选)活动和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

17.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福建农科院茶科所等国内知名茶科院所的交流合作,开展大田美人茶品质化学特征与保健功能项目研究,高起点编制大田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年规划(2023-2032),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茶叶科技创新体系。

03

扶持政策

(一)种植方面

1.品种改良补助。当年新建、改植话制美人茶茶叶新品种连片10亩以上的,隔年验收合格后县级给予每亩补助1200元,乡(镇)给予配套补助50%。

2.“五新”技术推广补助。对生态茶园、茶树留高等“五新”技术推广示范点,每亩给予补助300元。

3.项目资金扶持。对列入全县茶产业示范基地的茶企茶农、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安排上级补助资金,主要支持茶园基础设施(路沟渠、喷灌滴灌等)、茶园绿化、品种改良及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等项目。

(二)加工方面

4.支持新型经济主体建设。鼓励龙头茶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实体店,对新获涉茶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分别补助30万元、20万元、5万元、1万元,对新获涉茶国家、省、市、县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补助5万元、3万元、1万元、0.5万元。

5.扶持做大重点茶企。对列入全县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每年2-3家)有关标准建设的,每家给予补助30万元。

6.SC 认证补助。对茶叶食品生产许可证(SC)新证每证补助3万元、换证每证补助1.5万元。

(三)销售方面

7.支持拓展茶叶市场。鼓励新开设大田美人茶专卖店,对按照县里要求统一店面招牌、统一店内设计图纸装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外重点城市及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三明等省内重点城市开设,且店面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大田美人茶展柜不少于店面面积的1/3的大田美人茶专卖店,每店分三年给予补助5万元,其中第一年补助3万元、第二年补助1万元、第三年补助1万元。对在本县城区统一组织开设、统一标识、统一设计的大田美人茶专卖店,店面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大田美人茶展柜不少于店面面积的1/3,每个店面分三年给予补助2万元,其中第一年补助1万元、第二年补助0.5万元。第三年补助0.5万元。

(四)品牌建设方面

8.鼓励茶企申领证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新证或换证每证补助1.5万元,有机食品认证新证每证补助4万元、换证每证补助2.5万元。

9.茶事活动以奖代补。在大田县举办的斗茶赛(含茶叶质量鉴评等,下同),茶王奖励3万元,金奖每个奖励2万元,银奖每个奖励1万元,铜奖每个奖励0.8万元;对大田县统一组织参加的县外举办的斗茶赛,茶王每个奖励0.6万元、金奖每个奖励0.3万元、银奖每个奖励0.2万元、铜奖每个奖励0.1万元(主办方有设奖金的除外)。县里统一组织参加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交易会、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海峡(漳州)茶会等市外展示展销,每家茶业企业补助0.5-1.0万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1.0万元);县里统一组织参加的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等县外市内展示展销,每家企业补助0.2万元。由大田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大田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牵头,每年组织茶企不定期到省内外开展大田茶产业巡回展示展销3-5次。

10.强化统一形象设计。鼓励使用全县统一设计、印制的包装盒,经县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授权的茶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可使用全县统一设计包装盒,并加贴企业商标和厂名等,对县里统一组织的宣传推广活动给予赠送一定量的包装盒。

11.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自愿参加评茶员或茶艺师培训,对取得评茶员、茶艺师和制茶师等茶类专业资格证书的,省级及以上的每人奖励0.1万元,市级的每人奖励0.08万元。

以上已享受省、市、县同类型等额奖励优惠政策的,不再重复补助,不足上述同等额度奖励优惠政策的补足差额。以上第5、7、10 项具体标准由县农业农村局另行制定。

04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大田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大田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大田县人大常委会、大田县政府、大田县政协分管或联系的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农村、林业、水利、财政、发改、文旅、市场监管、商务、科技等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长兼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建立闭环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三茶”工作。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茶业工作的领导,制定茶产业发展具体扶持措施,强化茶业要素保障,全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

(二)加强资金整合。大田县财政要把茶产业作为县、乡(镇)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对县里确定的茶产业发展项目实行集中投入,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计其功”的原则,集中资金投入茶产业重点项目。

(三)强化部门职责。宣传、发改、财政、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管、环保、商务、科技、供销、金融、文旅等部门要依据相关职能,加强协作,做好推进大田县茶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要强化跟踪考评,将茶产业列入县农业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重要内容进行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行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评,抓好考评结果应用。

来源:大田县融媒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