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蛋用绿茶还是红茶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六大茶类哪种茶叶最适合煮茶叶蛋?

  人有两样东西别人拿不走:一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二是心中的梦想。做一个有梦想的吃货,是多少人心中的向往。

  早在乾隆年间,江左三才子之一、诗坛盟主袁枚就完成了这个梦想,并创作出一本《随园食单》,至今被美食界公认为经典。在这本书的“羽族单”部分,记载着古法茶叶蛋的制作方法如下:蛋一百,用盐一两;蛋五十,用盐五钱;加粗茶煮,以两炷香为度。

  短短三句话看起来简单,但想想茶叶蛋能够与其他山珍海味一起被选入这份食单,就一定没那么简单!但是,究竟用哪种茶煮会比较好吃,食单没说?!

  茶友网全媒体小编本着“吃货精神”,一定要研究出六大茶类谁最适合做茶叶蛋!

  先准备祖传的材料:

  普通鸡蛋、桂皮、香叶、八角、花椒、生姜片、葱、茶叶、生抽、老抽(可能不同地区又有材料上的差别)为方便对比,每种茶都只用5克,第一批分别选用乌龙茶的正味铁观音、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熟普。

  首先,将鸡蛋放入锅中冷水,用中火将鸡蛋煮7分钟,然后取出泡冷水,再用汤勺围绕蛋壳全身轻敲出裂纹,裂纹决定了茶叶蛋成品的花纹。

  敲裂纹的时候一定要轻,不能把蛋白部分也敲破了。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所有的材料,除了鸡蛋,先把卤料汤煮开,然后小火熬煮15分钟。

  接着放入鸡蛋,依然保持小火慢煮,30分钟后关火,然后,继续让鸡蛋泡在卤料汤中,让其入味,随吃随取。

  第二批其他材料不变,将茶叶变成龙井、福鼎老寿眉,君山银针。

  6大茶类煮的茶叶蛋都出锅后,验货的时候到了。从外壳可以看出,龙井、君山银针和铁观音的颜色比较浅,而老寿眉、熟普和正山小种的颜色比较深。从颜值来看,红茶正山小种做的茶叶蛋最好看。

  试吃得出以下结论:

  1、白茶老寿眉不合适,带有明显的涩味,而且裂纹颜色过深。

  2、不管是什么茶做的茶叶蛋,都闻不到任何的茶香,但不排除是被其他佐料盖住了,可以减少其他的佐料,比如花椒和桂皮。

  3、不管是吃还是闻,都难以辨别是什么茶做的茶叶蛋。

  4、卖相最好的是正山小种,但龙井和君山银针也不错,而且跟敲的裂纹有关。

  由于茶叶是放在锅中煮,相当于是煮茶,而适用于煮茶的一般是比较粗老的茶。而不发酵或轻发酵的茶,比如绿茶、轻发酵乌龙茶、黄茶不耐煮,不适用于煮茶叶蛋。所以综合来看,红茶是煮茶叶蛋的首选!

资料来源于:茶周刊

无法想象,杯中喝的绿茶,都经历过什么~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的历史上可追溯至炎黄时期,下至现在茶的英文tea,便是源自于的闽南话里茶的发音tey


随着春天到来,各地的茶芽纷纷冒尖,引发一场“春茶热”。

 

一杯滋味鲜爽的春茶,代表着春天正式开始。

 


不过绿茶虽鲜,相对于茶的几千年历史,可以算是后来产物了,而这正源于制茶工艺的改变。

 

那么,为了这一口青绿鲜爽的春茶,中国人在茶的几千年历史里,究竟经历了什么?


| 吃茶羹


即使是现在,亦有人将喝茶叫作“吃茶”。这源于茶最早被发现当做药用有关,以茶为药,做成羹状,当然得吃。


德昂地区保留的吃茶习惯:利用陶罐腌制酸茶


在秦汉时期,茶虽然被发挥了其他用途,但依然将其与各种蔬菜煮在一起食用。


并且当时并没有什么工艺讲究,直接采用晒干的茶树叶子。

 

这也导致了茶有一个缺点:青草味很重。

 

不仅仅是现代人,古人亦觉得青草味难以忍受。

 

煮茶叶蛋的部分用料


所以在吃茶时,需要在加入一些生姜、大葱和食盐等,有些时候还会加入花椒和橘子皮来掩盖这种青草味,有点类似现代煮茶叶蛋。

 

虽然现在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味道当做菜还是非常不错的。

 


并且,如此“吃茶”一直吃到陆羽长大。


| 煮茶汤


大概是某个风情日和的下午,陆羽在吃了当时的茶后,大为不满,怒而起笔写出后来的茶界圣典《茶经》。

 

不过即便对花椒橘子皮大发牢骚,经过陆羽老先生改良的茶汤,依然是加了姜与盐用来调味的。

 


而陆羽老先生能感悟出“泡茶真谛”,其实也源于当时制茶技术的改善。

 


唐时,人们已经发现茶叶的青味可以通过蒸来去除。

 

故当时的制茶工艺是将茶叶在蒸笼上蒸过后,再挤出里面的汁水,最后把茶叶放入模具里压成饼状(类似现在的普洱茶饼)。

 


要喝这样的茶,得先用工具撬下些许,加入姜盐放入火上炙烤后,擂成细末再煮成茶汤。

 

由于泡茶工艺渐渐精细标准化,古人开始将这一步骤演化成艺术,比如宋朝的点茶。 

 

| 点茶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的高峰时期。

 

此时饮茶口味渐淡,人们逐渐体会到茶之本味,但只是部分人。


宋代茶饼模型


据说曾有人送了苏东坡一饼“费万钱”的好茶,结果被家人用生姜煮了起来。

 

东坡居士只好感叹“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处于对艺术的追求,宋人在唐人的基础上,将“茶艺”发挥的巅峰至极。

 

点茶的流行令当时的茶人追捧能体现茶膏汤色的建盏


当时的点茶是利用“茶筅”搅动茶膏后茶汤表面浮起的茶沫,“点出”不同画面的图案,如水墨画一般,可谓风雅。


现在的茶白戏便是继承了宋时的点茶。 


| 点茶艺


宋朝之后,除了崖山巨变,饮茶方式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明代中叶时期,当时的制茶师傅发现了一个更好的保存茶叶香气的方式,那便是炒茶,冲饮式也由此诞生。

 

明代紫砂壶


对于之前的蒸茶工艺(非蒸青),虽然能去除茶的青草味,但无疑,也同样去除了茶叶的鲜甜。

 

而新鲜的茶叶采回之后用铁锅来炒干,通过茶青干燥,茶叶不仅维持了缘由的风味,更因为炒制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额外的香味。

 


至此,中国人终于从茶叶里品尝到春天的滋味。 







随着技术完善和制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会”,红茶、白茶、黄茶等其他茶类在绿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比如采下来的茶叶不立刻进行揉搓,而是等待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产生作用,将茶多酚变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再进行加热炒干,如此就得到红茶。

 

若发酵程度不够,乌龙茶这种半发酵茶便有了。

 


所以虽然六大茶类各有所好,但各路茶人不约而同,总要在春天时候囤上一点绿茶用来尝鲜。

毕竟,这杯中的鲜爽滋味可是跨越了几千年的春天啊!

中英茶养生各有门道:中国求保健,英国重营养

一直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有关茶叶养生益处的研究从未间断,饮茶之风更是代代相传,以中英两国尤甚。

两国茶叶消费数一数二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最早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古往今来,饮茶不仅与健康有关,还与各民族和地方的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相融合,如汉族的大碗茶、白族的三道茶,凡款待宾客、寿辰庆典、男婚女嫁,都必以茶宴请,并衍生出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201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198万吨,占全球39.4%,人均年消费超1公斤。中国人爱茶,地球另一边的英国人也嗜茶如命。英国每天消费大约1.6亿杯茶,每年消耗近20万吨茶叶,占全球茶叶贸易总量的20%,居发达国家之首,堪称“饮茶王国”。早在17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流行“下午茶”,主人让家仆配备红茶和点心,邀请好友共享。18世纪中期后,茶才进入平民生活。如今,无论是首都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都可以看到人们喝茶的情景,各地“茶屋”也十分普及。

中国求保健,英国重营养

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与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这意味着每5人中就有2人有喝茶习惯。世界各国的饮茶习俗,都直接或间接地出自中国,英国也不例外。英国本土不产茶,工业革命后,英国一度称霸世界,所以在西方,英国茶的名气更大。由于中英两国人民饮茶目的、方式大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茶养生文化。

效用不一。早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人们就发现新鲜茶叶可以解毒。因此,一直以来,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防病。我国最早的茶书《茶经》中记载“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民国年间存世的186本茶书中均有关于“饮茶有益健康”的记载,粗略统计,茶叶共有二三十种保健养生益处,包括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等。

英国人则更强调喝茶的营养价值,英式早餐茶口味较为纯正浓郁,提神效果明显;英式下午茶口味相对清淡飘逸,搭配面包、饼干、松糕、司康饼、巧克力等一起食用,可为下午补充更多的营养和热量。

搭配有别。饮茶有清饮、混饮和调饮之别。中国人多推崇清饮,将茶叶直接用开水冲泡,这种方式能保持茶香的纯粹和茶叶的功效。相反,英国人喜欢“混搭”或“勾兑”,即把不同的茶叶(至少两种以上)放进一个茶包里,大名鼎鼎的英式下午茶就是由大吉岭和锡兰茶二者混合。

种类不同。我国绿茶种植广泛,适合多数人的口味,英国则以红茶为主。其实英国最初也常饮绿茶,但当地人喜欢喝牛奶,搭配绿茶口感略差,因此产自印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红茶逐渐成为国饮。英国有一种“草本茶”,更侧重营养保健功效,类似于中国的“养生茶”。

时间差异。尽管任何时间都可饮茶,但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早茶文化,英国人则热衷下午茶。中国民间有句谚语:“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广东,早晨去茶楼喝茶已成为一种传统。

英国人不注重午餐,直到晚上8点以后才吃晚餐,早晚两餐间隔时间长,容易出现饥饿和疲惫,因此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引导下,人们在下午四五点左右会吃点心、喝杯茶。

喝茶应成为生活一部分

中国人饮茶总量不少,但在全球饮茶之风下,人均茶叶消费量却不足土耳其的1/3。近年来,各类咖啡、甜饮料成为时髦饮品,英国也受到这些饮料的冲击,但茶依然是位居第一位的饮品。

劳逸结合。工作学习之余,不妨学学英国人,走进茶馆或自己沏上一壶茶,偷得浮生半日闲,在沏茶和品茗之间,从烦闷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休养。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闲话家常,传递情谊,享受精神的愉悦。

少食多餐。古代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并不适合今人尝试。英式下午茶则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尤其在繁忙了大半天后,下午茶能够起到三餐之外的“加油站”作用,符合现代“少食多餐”的健康理念,为身体补充了水分和能量。

以茶养生,未必只是饮用。茶还可以入菜,例如茶叶蛋、绿茶酥、茶香熏鸡等,还可做茶叶酱、茶叶酒,甚至是茶叶酸奶、茶叶冰淇淋;制作茶叶枕,安神助眠,驱除蚊虫;茶叶水可以清洁皮肤,消除口臭、杀菌消炎等。对于茶叶的深加工,美国、日本和韩国走在前端,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尽管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饮茶。饮茶分季节,春夏季节多喝绿茶,缓解乏困,清热解毒;秋饮乌龙茶,使人神清气爽;冬喝普洱,可生热暖胃。有胃病的人少喝绿茶,可用红茶代替。睡眠和心脏不好的人不宜饮用。

(来源:生命时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