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所传递的文化

找到约847条结果 (用时 0.213 秒)

六大茶山举行“销售小能手”展演活动,传递企业文化,提升服务能力!

“质量决定成败,文化主导未来”是六大茶山一直以来奉行的企业理念。为了更好地提升各位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工作积极性,六大茶山在昆明总部开展了“销售小能手”展演活动,六大茶山董事长阮殿蓉女士、财务总监高艳红女士、生产研发总监蔡昌敏女士和全体员工参加本次活动。

什么是营销,如何更好地做好销售?首先,我们需要设身处地的从客户层面,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服务。过程中,传递企业价值观,有效展现企业品牌,让客户产生信任,在客户心中建立深刻的认知。

六大茶山通过让员工现场展演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员工对于自家企业所传递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产品的认知程度,还能根据展演情况指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改进,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在接到通知时,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展演当天,有自备道具的、有慷慨激昂的、有幽默风趣的、也有实力与美感兼具的,好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程中,掌声不断,氛围热闹。

经过所有员工的展演,大家评选心中最佳的三位“销售小能手”,他们分别是品牌部经理李江、营销中心培训老师杨璐华、营销中心华北地区营销人员沈萍,恭喜三位荣获“销售小能手”称号。

“销售小能手”的展演结束之后,六大茶山还为员工举行了生日聚会,此举是为了增强公司、部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真正的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关怀,提升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财务总监高艳红女士、生产研发总监蔡昌敏女士为过生日的同事尚怀涛、杨东林、高兆花赠送生日茶饼以及贺卡。其中,品牌部设计师李明泽作为最年轻的父亲,迎来了第一个宝宝,为了祝贺,六大茶山送上贺礼——3公斤纪念大饼以及贺卡,祝贺他的人生迈入新阶段,祝愿他们一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生活如意。

六大茶山会通过不同形式的员工培训和特色活动,丰富企业文化,更好的提升品牌实力和服务好客户。

“茶”的文化符号学诠释

文化符号介入哲学研究已成趋势。卡西尔认为 “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才能理解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卡西尔将人置于文化视角上的这一思考,虽使人的本质在理论上获得新内涵,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因为在《人论》一书中所指的符号,主要是文字类的书写符号。符号学家约翰·迪利认为“万物都是某种方式的符号” ,即人类的文化成果应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符号中。这就是说,无物不是符号,茶也是符号的一种,茶符号是茶文化的焦点。

目前,从茶文化、茶道等角度解读茶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 但从符号学角度研究茶的文章却较少, 只有吴远之 《文化符号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茶道为例》等不多的几篇。有鉴于此, 以符号学作为研究茶的新视角, 期以敞开“茶”被忽视的细节,解读茶符号及其文化含义,探索茶符号背后的文化世界。

茶成为文化符号何以可能

目前, 中外学界对符号的定义莫衷一是,但符号作为一种对普遍思维规律的文化思索,目的是理清人表达与认识意义的方式。我国学者赵毅衡指出:“符号是携带着意义而接收的感知。”

换言之,符号与意义具有锁合关系。我们以中国文化符号为例, 如夸父意味着顽强进取精神;长明灯意味着灵魂不灭;孔子意味着万世师表;道教意味着长生久视。有趣的是,在中国绘画中,某些动物与植物也被符号化赋予了情感寄托。松鹤寓意延年益寿;蝙蝠寓意福气迎门;猴马寓意马上封侯;锦鲤寓意年年有余;兰竹寓意君子风骨。

可见,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被表达,符号的用途也是为了表达意义。在诸符号系统中的自然符号 (如风雨雷电、花草树木等物,茶包括其中)原本并非是为了携带意义而出现, 它的产生是有特定的依赖条件。主要依赖于“思维场、文化场、心理场”,其中“符号的文化生成部分,脱离不了文化场的土壤”。

如“月晕础润”:一方面,古人通过观察与实践,发现月晕(月亮泛起光晕)起风,础润(宫殿基台湿润)落雨,此现象虽是自然界发生之事,与人无关,但这些自然符号间的关系,却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加工而得来的。另一方面,苏洵《辩奸论》言:“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至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月晕础润”这一自然现象反映在人的意识里,被人的意识加以符号化,携带了特定意义。

那么,茶何以能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呢?

一方面,在“能指”的现实性上讲,中国是茶的故乡。首先,有大量史料记载茶事,如:《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苦荼, 其甘如荠” ;《尔雅·木部》:“茗、苦荼”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而且与茶相关的名人轶事也是不计其数,如孙皓赐茶带酒、隋文帝饮茶治头痛、武则天以茶喻福祸、宋徽宗被誉为茶痴皇帝、杨万里视茶如命、易安居士角茶助学、唐伯虎书画写茶情、郑板桥茶结良缘等。

其次,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我国茶学科研人员对茶叶的“染色体核型”和化学成分“儿茶素”进行了分类比较研究,确定了野生茶树进化等级, 证明四川金佛山野生大叶种茶树最为原始, 这为中国是茶的故乡提供了确凿证据,在“能指”的意义上为茶符号找到了依据。

另一方面,在“所指”的文化性上讲,首先,其“指示义”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生于林野,受水泉涤洗,气韵高洁。这与佛养心、道修身、儒治世的理想性格和人生追求相互契合。佛家以茶参禅礼佛、儒家以茶自省明志、道家以茶养生敬奉,均期以由茶观道、悟道,觉解人生。其次,在“含义”上,古人认为“茶”字可解释为,人在草木之中。

儒士僧侣将儒释道之智慧注入茶理,表意人生。如佛家讲“吃茶去”,意在喝茶吃饭间识得自性,觉成正果,点亮菩提灯心;道教认为茶乃养生之仙草,以茶养形辟谷, 渗透长生久视之思想;儒家发皇“仁爱”本心,自唐以来,如春秋大祭、殿选御试等均有茶仪茶礼,再将茶引入家礼,行于婚丧嫁娶,后世更有“无茶不礼”之说。

我们如何看待茶符号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须回归到生活本身。因为生活的存有,需借助文化的完成才能成型,否则,生活只会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生活分为两类:理性活动和情感寄托。茶符号是茶文化的典型体现。也就是说,茶符号既是茶文化的焦点,通过茶符号建立起来的茶文化,在本质上也是符号,是以符号构造的茶文化体系。同时,茶符号也是展现人们生活(理性活动与情感寄托)方式之一。从理性活动看,符号强调自身的理性特征。茶符号在我们理性活动中,所承担的基本角色是帮助人们思辨地、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茶的安顿性很好地落实了中国文化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秉持中道,排斥极端激进主义。茶文化受此影响,精行俭德,从容自在。其次,茶的反身性再现了中国文化的比附思维。

中国传统思想中将茶比作人的伴侣、将品茶视为人生历程, 从中两相观照, 读出人生、生活、生命等多重意味。这表明,茶符号传递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并影响着人们的理性活动,而人们理性活动的完成,须借助符号的文化力量。茶符号之中有理性的成分,或者说,茶符号就是理性活动的结晶。

另一方面, 符号又将人置于情感寄托中,茶符号在我们感性活动中, 作为一种情感寄托,主要注重人的文化属性,即“精神现象”的存在意义。中国文化只是中国人的一个影子,中国人也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影子。“茶作为基础的情感寄托,已成为集体意识或者文化基因” 。

赖功欧先生也以为“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曾分别地作用”又“综合贯通地共同作用”于茶文化。这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无意识文化基因,在生活劳作与文化传递的有意无意之间,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中国人的生命中,茶符号给中国人带来获取情感寄托与体验的一种可能。也就是说,符号作为文化的焦点,以文化来调节、运转、安顿我们的生活、生命,给人们决定了一个文化的人生方向。

要之,茶这一自然物被称为文化符号,在于茶被意识加工而符号化后, 便携带茶的文化意义。茶文化的生成脱离不了中华文化场的土壤。茶符号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文化符号,在于其吸收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形成了茶文化,反过来又与其他文化符号一起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整合与成熟。茶符号促进人们理性活动的发展和情感寄托的实现,使茶人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实现有机结合。因此,当我们确定“茶是文化符号”这一观点时,我们便可以继续探求,茶符号之文化精髓为何,又如何在生活世界中展开?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做进一步分析与解读的。(来源:一盏茶的时光)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在动静之间 茶的身影

翻看杂志的时候,往往会惊诧于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它的身影出现在哪里好像都显得很合适。所以,它出现在家庭里、书桌上或者旅行途中、郊野山林,它也和瑜伽、梵音、书画很合拍,眼耳鼻舌身意都得到了满足。

茶就是这么神奇而充满的趣味,让我们跟随编辑的笔触,在动静之间,找到茶的疗愈之力。

把日子装进茶罐

初识茶,只为那一抹茶香,只为给心一个栖息之所,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再往后,便是被茶所蕴含的文化所深深吸引,是茶文化也是茶道。

几乎每次去泰国旅行,行李箱里总不会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普洱茶。差旅在外时不刻意讲究冲泡器皿,也不追求水的品质,这个简单的片刻,是属于我的仪式感,我从这短暂的茶歇里,获得一种绵长而稳固的力量。能够让我在茶汤里,感受时间的肌理。

在凤凰花开的季节,我去了普吉岛。

清晨从Novotel Vintage Park Phuket酒店出发,熙熙攘攘的街头已经热闹起来,站在十字路口,和煦温润的晨风溢满棕榈林,“咯吱咯吱”的拖鞋声与隆隆的摩托车声叫醒沉睡的古城。汗珠从额头渗下来,东南亚湿热的气候,如同这里的人一般热情。

我们前往芭东海滩,看着深邃的海洋,踩着细软的海沙,它们任性地在脚上游走,柔软、细腻,像极了我随身带着的“冰岛茶”。

在东南亚,喝热水就像在零下20℃吃冰棍一样难,因为燥热的天气只想让人躲进冰窟里。所以冰水泡普洱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低的温度,让茶的味道展现不一样的风味,细腻淡淡的幽兰香混合着风中的缅栀子,躺在海边的躺椅上,看渔船忙碌。坐在我旁边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Roy,他问我杯子里装的是什么时,我笑着向他们介绍说:这是普洱茶。

他告诉我,他是华人族,在马来西亚也喝茶,我将冰水冷泡茶同他分享,此刻饮茶,把日子放慢,去欣赏被海浪打到沙滩上的贝壳,我们交换着各自的故事。茶就是最好的媒介,让不认识的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临别,我将包里的龙珠赠予他,分享也是一种美好。

碧罗雪山上饮一杯茶,与自然撞个满怀

从泰国回来,我去了雪山。

我与朋友说,我有一个梦想,“看一场雪山的日出,看一场大海的日落。”日落已经看到,接下来就该出发去看雪山的日出。

受邀参加怒江的阔时节,所以从曼谷回来,我在机场又转到了保山,而后宣传部的人把我接到了泸水。沿着玉带一般的江水逆流而上,从泸水出发一小时有余,趁着夕阳的余光,我们到达了福贡的阿尼大底村,坐落在高山环抱的村庄,远处的日照金山让我们纷纷拿出手中的摄像机狂拍。同行的天麻兄弟曲义华说,在怒江,这样的美景只是冰山一隅。碧罗雪山上的美景才叫真正的“大片”。

入夜,在碧罗雪山的怀抱里,我们在傈僳族的村寨与当地的村民一道,围在火塘边,笑声与烧旺的火堆成了冬夜里的温暖,壶嘴里还冒着热气,茶与水在沸腾相拥。大家你一杯,我一杯,你一句我一语,一扫舟车劳顿的疲惫。

第二天我们到达本恩底牧场,遥看对面的高黎贡山,云海与江水,山巅泡一杯茶,与自然山水融在一起,此刻,忘记自己是谁,将要去哪里,把身体和灵魂安住在当下。

带上茶去旅行,这是我在繁忙的生活里,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身体和灵魂在路上,品茶是调和剂。

在我看来,茶也像时间里的一个空间,如何让旅行中的空间充满意义?那就是不断找寻自己和丢弃自己的过程。在舍与得之间博弈!让生命始终保持“空杯”的状态,才能装进更多的东西。

就像我们会通过一次空间的变换来重新感受熟悉的事物,而茶的香气、味道、颜色、甚至触感和感受,都能让自己在旅程中有一个可以妥帖安放的片段。在旅途不讲究型,讲究境,是对旅途不确定性的安住。在这种务实之中,人们摆脱了精致的必然性,摆脱了规则的既定性,也放松了对某个结果的期待。它在很大程度上,让人和茶都归于普通,归于一种更自然的状态。也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人们呈现更包容、更本原的面目,折射出身上最为朴素的善意。

茶香洇水墨

说起他与茶的渊源,还得从他18岁说起,当时他在景东工作,为机构画科技插图。我们知道景东无量山,自古至今都是澜沧江上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因为工作的关系,让他喜欢上了喝茶。起初只是解渴,后来因为读书绘画,让他在茶里窥得画里乾坤。

“那时候,出差我都会带两个本子,一本记录行政工作,一本就开始手绘山水自然风物。”随身所带的普洱茶就能让他偷得浮生半日闲。

摊开还泛着淡淡油墨味的画册,《一窗梅放天地春》,在笔墨之间,能感受到他对自然山水的感知力。梅花绽放,一杯茶,谈古论今。在苏东坡、郑板桥之类的古代文人画家的相关故事中,能寻找到周崇舜艺术精神的文化脉络渊源。以书为骨,以诗为韵,以形立意,以情作画。气韵生动,意境感人,自入高境。

在杜甫诗意图里,三人对饮,绿柳红花,自在逍遥。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进生前有限杯。在诗意中,绘画成了辅助的载体。他说,山水的美不在山水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道”。当谈及画境时,他力求有感而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出一种爱国爱乡的美好情怀。他把握了传统三味,所作山水画具有撼动人心的气魄和云水流动的生机,高耸的崖壑、飞动的流泉、变幻的烟云、与点景之人物、村舍,共同构筑出富有韵律而生机勃勃的画面,气象苍茫,浑厚奔放,可亲可爱可游可居。

从杜甫到陆游,从诗境到画境。周崇舜说,写诗、喝茶、画画是一种“韵”的体现,“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这自然物象的生命情趣,实则源于作者情怀,在凝神观照,物我交融的过程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贯注于自然物象,方使实境化为诗境。古人云:诗言志,实则画亦未尝不是如此。以诗画陶情怡性,亦以其抒发性情怀抱,表现出一种特行独立的人格力量,在其笔下都赋予了作者的情怀,体现了造化与心源并重,“神、骨”与“韵、逸”并重以及不随流俗,不慕荣华的人格思想和诗文、经史、书法等的文化修养及审美价值。

茶有中和之美,可静以修身,怡悦性灵,返朴归真。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茶人合一是茶的最高境界,人画合一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饮茶能使人内心平静,而绘画正需要这种心内的平静,这也不失为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古人曾道“花香蝶自来,茶香人自品”。

而他说用茶水能写茶字、画茶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这在古代也叫分茶,又称水丹青、茶百戏、茶汤戏、茶艺戏等,这才是能够真正见识到茶汤中显现的文字和图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茶道。茶水与墨交融,呈现奇妙的变幻,既有悠远美丽的景色,又似飘逸潇洒的书法。

唐代徐寅在《尚书惠蜡面茶》中就有关于分茶的初步描述,即用沸水冲茶末,使茶乳变幻成图形、字迹的一种品茶技艺。增进了饮茶、品茶的乐趣。

在周崇舜看来,茶经过漫长的岁月向我们走来,她行过乱世离散,看过盛世长安,才有了这微涩回甘的味道。茶与画都与水脉息息相关,茶出于水而清香胜于水,水墨画得益于水的渲染,使得画作更进一筹。水赋予茶全新的生命,赋予中国画不朽的灵魂。她们与水交融,相辅相成,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内在的相互依存以及不可分割。

茶与画是内心的隐逸,正如陶渊明用他的诗文来表达他的隐逸情怀和对回归田园的向往之情一样,画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触动自己内心的美,记录传递给世人。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2021年3月刊

作者丨王邦旭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28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