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水

找到约10,970条结果 (用时 0.041 秒)

茶水产品

“茶水可以吸附病毒细菌?”又一个收割智商的视频开始流传

这几天各种微信群里在疯传这个视频,视频中一个女的将两条纸片浸泡碘伏溶液后分别放入茶水中和清水中,结果在茶水中的纸片变得很干净,在清水中的纸片则还是黑色。

然后又将分别浸泡了茶水和清水的纸片放入碘伏中,发现浸泡了茶水的纸片依旧很干净,浸泡了清水的纸片则变成黑色。

最后视频主人公得出“茶水能够吸附身体中的毒素,喝茶对人体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这个概论。

真相果真如此吗?

这让我想起了两件事,一是儿子上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就兴高采烈的告诉我他会魔法,说他会让碘伏变成无色,我不相信,他到家倒了些碘伏在碗里,接着将维生素C捣碎加进碘伏里搅拌了一下,碘伏就真的变成无色了.......

二是某年新闻报道一位老人买了一大堆保健茶,回家跟儿子说这茶很神奇,可以让碘伏消毒液褪色,可以清除体内垃圾,儿子怎么用科学跟他解释都不管用,他只相信卖茶时那个穿白大褂做实验的专家(这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于X莱健黑茶营销现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视频。


在碘伏中加几滴维C的效果

这下明白了吧,因为茶叶中含有维生素C的成分,维C能够还原分解碘伏,就这么简单,不存在什么茶水能够吸附体内毒素。如果真是这样,世卫组织、中国卫健委早就大力推广喝茶防病了,地球人早知道了,还用你在这里这样收割大众智商来宣传卖茶了!

虽然茶叶最初的利用是药用,但后来逐步被其他更有效果的中药材所替代。现代医学并没有在茶身上得到太大有助医学临床治疗的结论,这可以从现有的临床处方上得到结果,中医西医都没有,哪怕有也是实验室里小白鼠上的一些实验数据罢了。你几时看到过中医经方、验方里给出人参8克,黄芪6克,龙井3克这样的处方?西医也没有经茶叶上提炼的合成药剂。既然没有疗效,那就归类于食品,属于保健品。

现代医学也没有研究表明茶中的成分是独特且必需的。比如说到的维生素类、氨基酸类,茶叶中有,其他食材中也有,日常的饮食中皆可获取到,猕猴桃、酸枣、沙棘中含有的维生素比起茶叶高得多,牛奶、蛋类、海鲜类的氨基酸比茶叶高得多。

所以,千万别迷信喝什么茶能够治疗什么病的说法。喝茶就是一种喜好,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茶就是一个饮品,喝茶最大的享受是它能给我们带来别的饮品所给不了的愉悦感。

好好喝茶,别轻信妖言惑众。

泡在茶水里的民国大师

28万字的《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如28万片上好的芽叶,为我泡出了一大壶味道醇厚、鲜美无比的茶水,一个人躲进书房慢慢啜饮,仿佛是在与书中的16位民国大师一起有滋有味的喝茶,使我跟着茶水进入到了民国大师生活的那个年代里,感觉这本书为我展开了大师们的一个清澈如水晶的尘俗世界。读着这本浸透茶香的书,喝着杯中的紫笋茶,书里的茶香与杯中的茶香完全交融在一起,我已完全分不清到底是茶香还是书香,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谁想要拜见这16位民国大师,就请先与大师们喝一杯相逢一笑的茶,对于那些不喜欢喝茶的人,估计大师们也不待见,即使见了也会少了许多茶水一般流淌的知心话,可能是见了也还是相逢不相识。

《民国茶范》里的人物,个个耳熟能详,个个都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师,一页一页的翻阅时,16位民国大师从书中鱼贯而出,依次是茶博士胡适、不喝闲茶的鲁迅、茶人周作人、用功夫茶醒酒的梁实秋、茶大使林语堂、“He茶”的闻一多、逍遥做茶馆蟑螂的郁达夫、将学校命名为“中心茶园”的陶行知、逃课“泡茶馆”的汪曾祺、生前最后喝的是菊花茶的巴金、断食只喝茶的李叔同、茶僧苏曼珠、茶画大家丰子恺、冲泡苦茶的张爱玲、有茶癖的张恨水、失眠也要睡前喝茶的顾颉刚。就在大师们一一登台亮相的时候,大师们那些喝茶的故事、爱茶的故事,、推介茶的故事,、研究茶的故事,也徐徐在我的眼前呈现,那些点点滴滴的历史细节,充满了大师们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那些细细碎碎的文化真相,闪烁着大师们丰富多彩的志趣与性灵,大师们这些光鲜背影后的真实生活,使我能够真实地去触摸大师们走过的路,使我能够清晰地通过意念和想象真实地体验一把“与大师喝茶的日子”,即便我不是一个民国之人,但大师们在民国时的那些茶事与茶范,值得我认真反复的咀嚼寻味,从而慢慢在这些“文人中的茶人,茶人中的文人”身上,真切地感受着他们的体温、高度与学识、涵养,所以,《民国茶范》就像一壶极品好茶,让我欲罢不能,在酣畅的品读回甘中,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都沾上了茶的味道,被茶水彻底浸润了。

队列整齐的16位大师,各有各的建树,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光辉,但每一位大师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喝茶,《民国茶范》以茶为主要的线索,讲述了茶与大师生活的密切关系,点明了茶与文化、与人生、与世态的因缘,用茶这个核心词汇,串联起了大师之间的交往、大师的品位以及那个时代的大师风范。透过大师们手里冒着热气、散发着清香的茶杯,我似乎亲眼目睹了大师们伏案耕耘的身影以及大师们谈笑风生的优雅,我仿佛看见了一杯杯有助大师创作灵思的茶的神奇效果,尤其是大师们一句句充满温情的人间茶话,使我看到了表面风流实则艰难的时世背后的一线曙光和希望,使我看到了时光交错中民国才子结伴而去的茶馆,使我看到了穿行草木间的历史碎片所展现的精彩,见识了中国文人的风骨,感受了中华文化的气息。

一定有很多的路径可以进入大师们的内心世界,以前读过的这一类书,大都是以宏大叙事的政治、经济、思想的视角,来引领读者靠近大师,描写的都是一表人才的大师们的满腹经纶和尽情挥洒的才情,这难免使读者与大师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隔膜,而《民国茶范》选择的观察路径则是“开门七件事”的茶,是大师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是最普通的喝茶人际交往,是笑谈间端起茶杯的清欢,这样独具匠心的一个视角,这样别出心裁的一种侧写方法,我自然而然就会感到大师的亲近和温暖,就会获得一种平行的舒适感,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在我沿着大师们的生活轨迹眺望时,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就不再高高在上,就不再清冷孤寂,变得愈加平易近人,就算不曾谋面,我也仿佛与那段时光同在,有早已相识之感,不知不觉里因茶而互相信任,互相吸引,我不得不说,走进《民国茶范》,犹如走进了一个乱世中的风雅世界。

在《民国茶范》一书里,一个人人都知道都会书写的茶字,成了一个绝美的意象,不会轻易就被岁月的水泡淡,反而像普洱茶一样历久弥香。读完这本书我发现,16位主角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师,不单单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而是喜欢喝茶的普通茶人,走近这些大师,无需一颗敬畏之心,只要保留着一种虔诚的喝茶姿态就行了。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令我自豪的地方,那就是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和丰子恺都是我的浙江老乡,浙江人占了《民国茶范》的四分之一的江山,而广东的苏曼殊与天津的李叔同虽不是地道的浙江人,可成年后却长时期生活、工作在浙江,与浙江有着深刻的渊源,苏曼殊的墓就在西湖旁边,不远处还有李叔同的纪念塔,这从另一个角度又证明,浙江人历来就爱喝茶,我也是。

一点点走近《民国茶范》,一个个远去的先贤的身影跃然纸上,一个民国的鲜活生活就在眼前,历史舞台上那些大师们优雅的脚步,以及大师们喝茶时的爽朗笑声,尤其是那一颗爱茶的心和一双泡茶的手,构成了民国的一种风度和一道风景,从而让我懂得,在人间、人心、人情交融或者分割的时候,有一杯清茶就够了,在埋头赶路的时候,能够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喝茶就行了,在十有八九不如意的现实里,能够过着有茶的日子就满足了,就可以像睿智的大师们一样,在怀疑、否定、追寻、向往的嬉笑怒骂中自在的喝茶。

这么说应该不为过,《民国茶范》将普天下茶客的情怀指数撩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自然也将我喝茶的兴致推向了一个亢奋的状态,我一会儿放下茶杯端起书本,聚焦那个时代中万千人的典范,聆听民国大师的声音,一会儿又放下书本端起茶杯,在温暖的茶香中轻啜慢饮,不管窗外纷纷扰扰安心喝茶,在放下与拿起这两个相互交替的动作中,书看进了眼里,茶喝进了肚里,书香和茶香都无一泄露的存进了心里,书里的情怀和茶里的情怀交织着融进了我的血液里,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大师们的茶范,了解了民国的风范,我知道了每一位大师都是岁月的流水冲泡的一片湿漉漉的茶叶,不管时光怎么变幻,依旧芳香袭人,依旧沁人心脾,我明白了大师们如此喜欢茶,是因为茶既是一种物质也是一份精神,哪怕大师们喝过的茶,最后虽然都从有味变得无味了,但无味其实就是至味。

放下《民国茶范》也放下茶杯时,思维清晰的我还在想:既然人生如茶,那就像大师们一样认真喝茶,天天喝茶。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胡胜光(浙江湖州)】

冲泡白茶,盖碗、玻璃杯、煮茶,不同的工具茶水比例该怎么控制?

【01】

喝白茶,学会冲泡,是门不小的学问。

在很多的情况下,白茶不好喝,与冲泡手法有很大相关。

同样的白茶,张三这能泡出鲜润清甜的好茶,李四这泡出来就成了又苦又涩的劣质茶,可见冲泡手法对白茶味道影响之大。

在白茶冲泡的过程中,茶水比例的控制和泡茶时间,是决定白茶滋味浓淡的重要因素。

其中茶水比例的控制和泡茶时间,在冲泡白茶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才能得出适当的茶味。

前不久,有茶友留言到,为什么冬天这么多人爱煮白茶喝呢,太重口味了?

白茶煮着喝会重口味?细聊过后,才发现这位茶友在尝试煮茶的时候,茶水比例没有控制好。

在煮茶时套用了白茶冲泡的茶水比例,盖碗泡白茶,110ml的盖碗就要搭配5克干茶,将茶煮着喝,茶壶可比盖碗容量大多了,投茶上翻了一番放进去煮。

茶水比例没有调整好,煮出来的茶味自然是又苦又涩,难怪这茶友要认为白茶煮着太重口味了。

那么,今儿个就来聊聊,在喝白茶的时,盖碗、玻璃杯、煮茶等不同的方式,茶水比例该怎么控制?

【02】

盖碗冲泡白茶,茶水比例该如何?

盖碗泡白茶,茶味要好喝,茶水的比例要合适。

最常使用的茶水比例是,110ml白瓷盖碗,搭配上5克白茶干茶,这是盖碗泡白茶的一条黄金定律。

盖碗泡白茶的这一茶水比例,无论是泡新茶老茶、散茶饼茶、春茶秋茶都同样适用。

在实际泡茶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白茶,体积蓬松程度不同,像是梗叶虬髯的秋寿眉,散茶形态下可比白毫银针要占更多的空间。

在用盖碗泡白茶时,为了能让不同的白茶,都能妥当安放在盖碗内,可以适当的调整盖碗的大小。

泡茶,若是泡白毫银针或是白牡丹,选100ml-110ml盖碗,搭配5克干茶。

要是泡寿眉散茶,尤其是秋天的寿眉,梗叶更为恣意舒展,在同样投5克干茶的情况下,盖碗可以调整为110ml-120ml,让寿眉能在盖碗内更好的妥当安放。

若是这梗粗叶大的寿眉,在泡茶时,仍不肯乖乖驯服在盖碗内,不妨将其粗大的茶梗稍加拗折,只一招就能让其在盖碗内更为妥帖的安放,便于后续的泡茶。

在拗折寿眉粗大茶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将其叶片弄破碎,体积蓬松的寿眉,在干度足够的情况下,梗叶出现适当破碎,是正常的情况,但要是叶片过多破碎,在泡茶时会加快内质物释放速度,增加泡茶难度,茶味容易泡苦。

盖碗泡茶,在同样5克茶的情况下,盖碗大小可以作适当调整,但在选择盖碗器型的时候,要选择开口大的,能将体积不同的白茶完整的投入其中,在注水时第一冲就能将茶全部覆盖。

在泡茶的时候,盖碗选择大小适中的,不仅是为了方便投茶量把控,在泡茶提起放下之间,更便于抓握,不容易烫伤。

若是盖碗的容量过大,一来泡茶时投茶比例不好把握,二来在注水后尤为重手,提起时抓握不准,容易将盖碗弄摔,引起烫伤。

在泡白茶时,盖碗选择大小恰当,茶水比例控制好的情况下,再练一练快出水的泡茶手法,就能泡出清香鲜润的茶味。

盖碗泡茶,茶味若想好喝,无他,唯出汤速度快尔,泡茶的功夫,是要讲究越快越好的。

泡白茶,前期冲泡的时候,都要做到快速出汤,一手注水后,另一手将茶汤倒出,在出茶汤时,敞口大的盖碗,对于快速出汤来说,尤为便利。

在这样泡了五六冲后,根据茶汤的颜色变化和个人的喝茶口味,适当的调整出汤时间。

在冲泡时,快速彻底的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就可以开始悠悠的一冲冲品着白茶的风味了。

泡茶,在茶水比例和泡茶时间控制好之后,人人都能泡出最为适合自己的白茶风味!

【03】

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上怎么控制?

盖碗泡白茶,一泡泡慢慢将白茶的清浅浓淡茶味慢慢喝尽,固然美矣。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能适用。

试想,若是在办公场合下,用盖碗泡茶,难免太过引人注目,这时,改用玻璃杯泡茶,是个相对折中的选择。

用玻璃杯泡茶,最为适合的,是泡当年新产的白茶,风味清爽,在办公闲暇之时,喝上一杯,尤为提神舒缓。

对于内质丰厚的老白茶来说,若是用玻璃杯来说,风采得不到完美释放,未免太过于浪费。

那么,在用玻璃杯泡白茶,茶水比例和盖碗有什么不同吗?

玻璃杯泡茶的方式,与盖碗不同,茶要一直浸在水中,茶与水的接触时间太长,在投茶量上,就要大大的减少。

玻璃杯泡白茶,投茶上适用宜少不宜多的原则,过多茶味易苦。

像一个300ml的玻璃杯,投上1.5g-2g的白茶干茶即可,若是手边没有准确的家庭克称,浅浅的将杯底覆盖即可。

用玻璃杯泡茶,需要先投茶,再注水,注入沸水来泡白茶,更能激发茶香。

在泡茶过程中,透过通透的玻璃杯,观赏茶在其中逐渐舒展的身姿,别有一番喝茶的乐趣。

在冬天里,长时间待在室内环境办公,暖气足足的容易干燥,空气不流动,人体容易缺水分和头脑沉闷,这时喝上一杯新白茶,润润燥,提提神,特别舒服。

掌握好玻璃杯泡茶的茶水比例,在办公场合中,也能享受到鲜润的白茶风味!

【04】

白茶煮着喝,要投茶多少?

将白茶泡着喝和煮着喝,是完全不同的口感,但只要掌握好煮茶方法,煮出来的茶汤是甘和稠润无比的,并不会重口味!

将茶泡着喝,水温是处在不断的下降状态,而在煮茶的时候,壶内的温度却是在不断的上升状态。

在不同的水温之下,白茶内质物释放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煮茶的时候,在沸煮的过程中,足够的高温更能激发白茶的深层内质物。

不能拿来闷泡的白茶,却可以拿来煮,原因正在于在不同的温度下,白茶的释放内容不同。

因此,对于同样的白茶,泡着喝和煮着喝,若想得到适当的茶味,投茶量需要调整的。

相对于泡茶,将茶煮着喝,投茶需要的量可要少得多。

一把600ml的煮茶壶,在注水400ml的情况下,直接煮干茶只需要投放2g-2.5g左右的白茶即可。

在煮白茶饼时投茶2g,在煮散茶的时投茶2.5g-3g,具体的投茶量,需要根据白茶的品质高低以及个人的喝茶口味来定。

相对散茶来说,白茶饼在经过压饼之后,白茶中部分细胞壁破裂,内质物释放速度加快,在投茶量上可以稍微偏少。

世异则事异,泡茶的工具不同,白茶形态不同,茶水比例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将白茶煮着喝,除了要注意茶水比例的调整外,还需要先选对茶,并不是所有的白茶,都能拿来煮。

白茶中,当年出产的新白茶,在未经过时间沉淀历练之下,体内蕴含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拿来煮着喝,茶味太易苦。

在煮茶过程中,适合选择有年份的白茶,像是存了一两年的陈年白茶,或是存了多年的老白茶,在内质足够的情况下,都适合拿来煮着喝。

将白茶煮着喝,在煮茶时间上需要有所把控,并不能长时间沸煮。

煮茶先煮水,将壶内的水烧沸后,再投茶进去煮,待到壶内的水再次沸腾后,转文火慢慢温上半分钟,一壶醇美的茶汤就算是煮好了。

将茶煮着喝,正常情况下,煮上三四壶是没问题的,在后续的煮茶过程中,壶内保留1/5量的白茶母汤,再注入沸水进行煮茶,随着煮茶次数的延长,煮茶时间适时增加,煮出来的茶味更佳。

将白茶煮着喝,除了直接煮干茶的情况外,还可以先冲泡后煮茶,这是对于茶味最好的利用方式。

经过冲泡后煮茶,是煮白茶冲泡过后的叶底,在茶水比例上,400ml的水,煮茶可以直接沿用5克盖碗泡茶泡开后的叶底。

内质丰厚的白茶,泡上七八冲泡,茶味变淡时,就可以采用煮茶的方法将茶味彻底的逼发。

在煮第一壶茶时,原则上要水沸后再投茶进去煮,但泡过后的叶底较为舒展,壶内的水沸腾后,热气不停的往上冒,水沸再投茶,高温的蒸汽容易将手烫伤,因而可以折中一下,先投茶,再注入沸水进行煮茶。

在后续的煮茶过程中,若是只泡了几冲,内质还很充足的叶底,同样是要用注入沸水煮茶的。

若是泡了八九冲或以上的白茶叶底,内质物剩余不多时,才需要注水冷水煮茶,在慢慢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将藏在深处的茶味彻底激发!

将白茶煮着喝,直接煮干茶,散茶饼茶茶水比例有所不同,在冲泡后再煮茶,方法讲究也不少。

在冬日煮白茶,茶水比例、煮茶时间、煮茶火候等,需要慢慢调整好后,才能煮出白茶的好滋味!

【05】

品味白茶,盖碗冲泡、玻璃杯泡、煮着喝,都可以感受白茶的风味。

但要想茶味好喝,选对泡茶方法很重要。

单就茶水比例来说,就有着不少学问。

投茶量少了,达不到白茶的最佳风味,喝着滋味淡。

投茶量过多,滋味浓重苦涩,对茶味是种浪费。

在喝白茶过程中,投茶量要适中,茶水比例不浓不淡,才是刚刚好的。

茶水比例得当,泡出来的茶味才更好喝。

然而,对于不同的喝茶方式来说,茶水比例的恰当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要是在茶水比例上一概而论,采用差不多就好的方式,那出来的茶味,可是差的远呀!

找到约10,78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找到约18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