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的传播

找到约3,063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茶文化在古代的传播简史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茶源,在茶业的发展上对人类的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且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的一种灿烂辉煌的茶文化,以及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图片描述  

那么,茶在中国古代的是如何传播的呢?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故事?本期昆仑说茶我们就来聊一聊…

清代的儒学家顾炎武曾说过:“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可见当时就是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的说法,这也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


这一说法,现在也已经被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巴蜀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的时间,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将茶列为贡品。

关于巴蜀茶业的发展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一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这两句所见证。

前一句反映在当时的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则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形成商品化,出现了像“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在西汉时,成都不但形成了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且由后来的文献记载来看,很可能也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依然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到了秦汉时,中国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变化而发展。首先是向东部、南部地区传播,比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茶陵是西汉时设置的一个县,因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与江西、广东边界相临近,这就说明了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

到了三国、西晋阶段,随着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逐渐发展,且也由于着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比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者是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便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

三国时,孙吴占据了东南半壁江山,在这一地区,也是我们国家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

西晋,长江的中游茶业的发展的情况,可以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证明。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这说明了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从前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

南渡西晋之后,北方的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了我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到了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崇茶之风非常的盛行,这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向东南的推进。

这一时期,我国东南区域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这也,如《桐君录》中所记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

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图片描述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


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

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

同时由于贡茶设置在江南,大大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

由《茶经》和唐代其它文献记载来看,这时期茶叶产区已遍及今之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几乎达到了与我国近代茶区约略相当的局面。

从五代和宋朝初年起,全国气候由暖转寒,致使中国南方南部的茶业,较北部更加迅速发展了起来,并逐渐取代长江中下游茶区,成为茶业的重心。

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和发展起来。宋朝茶业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长江一带早春气温较低,茶树发芽推迟,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贡到京都。

福建气候较暖,如欧阳修所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作为贡茶,建安茶的采制,必然精益求精,名声也愈来愈大,成为中国团茶、饼茶制作的主要技术中心,带动了闵南、岭南茶区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见,到了宋代,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茶区基本稳定,茶业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演变。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贡茶的种类也从福建的建安茶转变到了云南的普洱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的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和传播。

清代,因为贡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政府对六大茶山的管理及发展茶叶生产措施的加强,以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该地在清代中期已年产干茶8万担,达历史最高水平。

在西双版纳广袤的沃土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茶马古道驼铃终年回荡,商旅塞途,生意十分兴隆。


成书于嘉靖四年的《滇海虞衡志》中写道:“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


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这是见诸史料对六大茶山及普洱采摘和贸易时的盛况的记载。

从道光年间到光绪初年(公元1821~1875),普洱茶的产销更是盛极一时,商贾云集普洱,市场繁荣,国内每年都有上千名藏族商队到此买茶。


印度、缅甸、锡兰、暹罗、柬埔寨、安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穿梭于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帮之声,终年不绝于耳,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

茶之传播 :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交流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交流

早在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介绍中国广州的情况,其中就提到了茶叶。


14~17世纪,经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通过阿拉伯人,中国茶的信息首次传到西欧。此时,欧洲传教士开始来到元和明朝传教,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起桥梁时,也将中国茶介绍到欧洲。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饮茶习俗的记载详细而具体。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茶才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




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交流


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输入俄罗斯是在明朝。明隆庆元年(1567),两个哥萨克人在中国得到茶叶后送回俄罗斯。1618年明使携带两箱茶叶历经18个月到达俄京以赠俄皇。至清代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互市条约,以恰克图为中心开展陆路通商贸易,茶叶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其输出方式是将茶叶用马驮到天津,然后再用骆驼运到恰克图。


鸦片战争后,俄罗斯在中国得到了许多贸易特权,1850年开始在汉口购买茶叶,俄罗斯商人还在汉口建立砖茶厂。此外,欧洲太平洋航线与中国直接通航后,俄罗斯敖德萨、海参崴港与中国上海、天津、汉口和福州等航路畅通,俄罗斯商船队相当活跃。此后,俄罗斯又增设了几条陆路运输线,加速了茶叶的运销。


▲哥德堡号商船


随着中国茶源源不断地输入,俄罗斯的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到各个阶层,19世纪时出现了许多记载俄罗斯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如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就有俄罗斯“乡间茶会”的记述。


1883年后俄罗斯多次引进中国茶籽,试图栽培茶树。1884年索洛沃佐夫从汉口运去茶苗12000株和成箱的茶籽,开始从事茶树栽培和制茶。



▲外商在检验中国外销茶


1888年俄罗斯人波波夫来华,访问宁波一家茶厂,回国时,聘去中国10名茶叶技工,同时购买了茶籽和茶苗回国种植,并建立了小型茶厂。几年后再次招聘技工、购茶苗茶籽,种植茶树,并建立茶叶加工厂。


现今,俄罗斯的茶室遍布都市、城镇及乡村,有的昼夜营业,饮茶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习俗之一。

茶文化在葡萄牙的传播交流


1517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回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于1556年在广州居住数月,看到了中国人的饮茶情况,并于1560年公开撰文推荐中国茶:

“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治病”。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其实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2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茶文化在荷兰的传播交流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荷兰海船自爪哇来中国澳门贩运茶叶。1610年荷兰直接从中国贩运茶叶,转销欧洲。这是西方人从东方殖民地转运茶叶的开始,也是中国向欧洲输入茶叶的开始。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停在广州港


最初,中国的茶叶在荷兰仅仅局限于宫廷和豪门世家享用,饮茶成为上层社会炫耀阔绰、附庸风雅的方式。随着进口茶叶的增加和饮茶风气的普及,饮茶逐渐从上层社会转入普通家庭,并分为早茶、午茶、晚茶等,成为待客习俗。


荷兰人的饮茶礼仪相当讲究,每逢客至,主妇以礼迎客就座、敬茶、品茶、寒暄直至送别,其过程极为严谨。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茶文化在英国的传播交流


早在1600年英国茶商托马斯・加尔威写过一本名为《茶叶和种植、质量和品德》一书。1639年英国人首次来华与中国商人接触,对茶叶贸易做了调查,但未进行交易。1644年开始在厦门设立机构,采购武夷茶。1702年又在浙江舟山采购珠茶。1658年英国出现第一则茶叶广告,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售茶记录。1669年由英国直接进口的第一批茶叶在伦敦上岸。1820年以后,英国人开始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种植茶树。1834年,中国茶叶成为英国的主要输入品,总数已达3200万磅。


▲东印度公司到中国的运茶商船


英国茶文化,先在皇室上层流行,1662年嫁给英王査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人称“饮茶皇后”。当年她的陪嫁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在红茶的贵重堪与银子匹敌的年代,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起贵族们争相效仿。由此饮茶风尚在英国王室传播,不但宫廷中开设了气派豪华的茶室,一些王室成员和官宦之家也群起仿效,在家中专辟茶室,以示高雅和时髦。


▲18世纪英国人在饮下午茶


目前,茶在英国的普及,影响到了千家万户。英国人每年平均消费茶叶3千克左右,伦敦还有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茶叶市场。此外,英国还经常举行各种茶会,把杯论道,品茶磋商,进行学术探讨。


三个多世纪以来,茶不但是英国人的主要饮料,而且也在他们的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今,英式下午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交流


法国人接触茶叶,是中国茶传入荷兰后转销法国而开始的。1636年饮茶风气虽在巴黎盛行,但直到20世纪初,普通法国人并不饮茶。只是到了近年,法国人养成了午后饮茶习俗后,饮茶才在法国各阶层兴起。


法国人饮茶一般在下午4时半至5时半,有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我国目前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而无论清饮或调饮,均有各式糕饼佐茶。


▲法国下午茶


法国人饮茶以绿茶为主流,名贵茶饮用者主要是上流社会人士,包括一些英、美、俄诸国侨民。


饮茶可以益思,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为一些作家、诗人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所深爱。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就喜欢中国茶。

【茶世界】茶之传播 | 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交流

编者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在“一带一路”的时事背景之下,茶业界正在实现产业升级,再度复兴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福建是国家倡议“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山海侨优势凸显,大有可为。在【茶世界】里读懂茶,从茶里看世界。

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交流

早在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介绍中国广州的情况,其中就提到了茶叶。


14~17世纪,经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通过阿拉伯人,中国茶的信息首次传到西欧。此时,欧洲传教士开始来到元和明朝传教,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起桥梁时,也将中国茶介绍到欧洲。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饮茶习俗的记载详细而具体。


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茶才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




茶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交流


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输入俄罗斯是在明朝。明隆庆元年(1567),两个哥萨克人在中国得到茶叶后送回俄罗斯。1618年明使携带两箱茶叶历经18个月到达俄京以赠俄皇。至清代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互市条约,以恰克图为中心开展陆路通商贸易,茶叶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其输出方式是将茶叶用马驮到天津,然后再用骆驼运到恰克图。


鸦片战争后,俄罗斯在中国得到了许多贸易特权,1850年开始在汉口购买茶叶,俄罗斯商人还在汉口建立砖茶厂。此外,欧洲太平洋航线与中国直接通航后,俄罗斯敖德萨、海参崴港与中国上海、天津、汉口和福州等航路畅通,俄罗斯商船队相当活跃。此后,俄罗斯又增设了几条陆路运输线,加速了茶叶的运销。


哥德堡号商船


随着中国茶源源不断地输入,俄罗斯的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到各个阶层,19世纪时出现了许多记载俄罗斯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如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就有俄罗斯“乡间茶会”的记述。


1883年后俄罗斯多次引进中国茶籽,试图栽培茶树。1884年索洛沃佐夫从汉口运去茶苗12000株和成箱的茶籽,开始从事茶树栽培和制茶。



外商在检验中国外销茶


1888年俄罗斯人波波夫来华,访问宁波一家茶厂,回国时,聘去中国10名茶叶技工,同时购买了茶籽和茶苗回国种植,并建立了小型茶厂。几年后再次招聘技工、购茶苗茶籽,种植茶树,并建立茶叶加工厂。


现今,俄罗斯的茶室遍布都市、城镇及乡村,有的昼夜营业,饮茶已经成为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习俗之一。

茶文化在葡萄牙的传播交流


1517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回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于1556年在广州居住数月,看到了中国人的饮茶情况,并于1560年公开撰文推荐中国茶:

“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治病”。


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其实茶最早并不是传到英国的,而是葡萄牙与荷兰,虽然当时英国人也饮茶,但后来的风靡还应该归功于1662年嫁给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布拉甘萨。

茶文化在荷兰的传播交流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荷兰海船自爪哇来中国澳门贩运茶叶。1610年荷兰直接从中国贩运茶叶,转销欧洲。这是西方人从东方殖民地转运茶叶的开始,也是中国向欧洲输入茶叶的开始。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停在广州港


最初,中国的茶叶在荷兰仅仅局限于宫廷和豪门世家享用,饮茶成为上层社会炫耀阔绰、附庸风雅的方式。随着进口茶叶的增加和饮茶风气的普及,饮茶逐渐从上层社会转入普通家庭,并分为早茶、午茶、晚茶等,成为待客习俗。


荷兰人的饮茶礼仪相当讲究,每逢客至,主妇以礼迎客就座、敬茶、品茶、寒暄直至送别,其过程极为严谨。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茶文化在英国的传播交流


早在1600年英国茶商托马斯・加尔威写过一本名为《茶叶和种植、质量和品德》一书。1639年英国人首次来华与中国商人接触,对茶叶贸易做了调查,但未进行交易。1644年开始在厦门设立机构,采购武夷茶。1702年又在浙江舟山采购珠茶。1658年英国出现第一则茶叶广告,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售茶记录。1669年由英国直接进口的第一批茶叶在伦敦上岸。1820年以后,英国人开始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种植茶树。1834年,中国茶叶成为英国的主要输入品,总数已达3200万磅。


东印度公司到中国的运茶商船


英国茶文化,先在皇室上层流行,1662年嫁给英王査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人称“饮茶皇后”。当年她的陪嫁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在红茶的贵重堪与银子匹敌的年代,皇后高雅的品饮表率,引起贵族们争相效仿。由此饮茶风尚在英国王室传播,不但宫廷中开设了气派豪华的茶室,一些王室成员和官宦之家也群起仿效,在家中专辟茶室,以示高雅和时髦。


18世纪英国人在饮下午茶


目前,茶在英国的普及,影响到了千家万户。英国人每年平均消费茶叶3千克左右,伦敦还有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茶叶市场。此外,英国还经常举行各种茶会,把杯论道,品茶磋商,进行学术探讨。


三个多世纪以来,茶不但是英国人的主要饮料,而且也在他们的历史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今,英式下午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茶文化在法国的传播交流


法国人接触茶叶,是中国茶传入荷兰后转销法国而开始的。1636年饮茶风气虽在巴黎盛行,但直到20世纪初,普通法国人并不饮茶。只是到了近年,法国人养成了午后饮茶习俗后,饮茶才在法国各阶层兴起。


法国人饮茶一般在下午4时半至5时半,有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我国目前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而无论清饮或调饮,均有各式糕饼佐茶。


法国下午茶


法国人饮茶以绿茶为主流,名贵茶饮用者主要是上流社会人士,包括一些英、美、俄诸国侨民。


饮茶可以益思,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为一些作家、诗人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所深爱。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就喜欢中国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鸣谢:来源于中国茶叶博物馆编著的《话说中国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分享,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找到约3,01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