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炒青茶叶生产工艺

找到约1,12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不同炒青工艺加工机采茶原料的比较效益研究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绿茶是我国主要的茶类,2021年我国绿茶出口量为31.23万吨,占茶叶总出口量的84.5%。夏秋茶机采鲜叶是出口绿茶的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是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长炒青是出口绿茶的主要产品,鲜叶原料质量和不同工艺对长炒青产品品质影响显著,夏秋季长炒青产品常采用机采原料,机采原料老嫩混杂、匀整不一的问题严重影响着长炒青产品的品质与效益。茶叶分级机作为一种优化机采茶品质的设备,常被用于鲜叶分级过程,但在生产实践中,夏秋机采原料芽叶粗大,梗枝相连,茶叶分级机对鲜叶的分级效果并不理想。实践发现,分级机对于揉捻叶的分级效果较为显著,可进一步通过对揉捻叶分级加工来提升机采叶原料加工的长炒青产品的品质与效益。

研究以湖北典型茶区夏季欧标茶园基地机采鲜叶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工艺所制长炒青产品品质与价值差异,特别探讨了绿茶加工中揉捻叶分级加工方式对机采茶原料加工后所得产品综合效益的影响,并通过使用自主改进的茶叶分级机,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出夏秋茶揉捻叶分级加工参数,结合筛分精制手段,比较分析揉捻叶分级加工的长炒青产品经济价值的增量。

01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实验于2022年7月~8月在湖北伍家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和丹鼎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原料为欧标茶园基地机采鲜叶。

2、实验方法

(1)长炒青毛茶两种基本工艺及比较方法

机采茶鲜叶500 kg,摊放厚度20~30 cm,摊放6~8 h后,使用三段式滚筒杀青机杀青,一区温度240±10 ℃,二区温度260±10 ℃,三区温度260±10 ℃,杀青3±0.5 min;冷却回潮后的杀青叶上揉捻机组,揉捻2.0±0.5 h,转速40~45 r/min。以上工艺得到的揉捻叶再分两个工艺进行后续加工:“烘-炒-炒工艺”是揉捻叶在链板式烘干机中以260 ℃打毛火一道(约8.5 min)后炒三青、炒干并冷锅车色;“炒-炒-炒工艺”是揉捻叶采用茶叶炒干机,在180±10 ℃,使得叶温基本稳定在80 ℃,炒制1.25±0.25 h,回潮后炒三青、炒干并冷锅车色。

通过感官审评与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比较两种加工工艺所得制成品效果,其较优结果作为揉捻叶分级研究的基本工艺方法。

(2)长炒青绿茶精制筛分及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将每个毛茶样品称取1 kg依次过4、6、8、10、14、18目圆孔筛,18目筛下为末茶,其余每目筛上干茶用竹篾簸(挑)出茶片,簸(挑)出的茶片合并为片茶,保留的为当前目数的干茶分别记录其重量(单位为kg),将重量分别定义为B4、B6、B8、B10、B14、B18、B碎、B片。每个处理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通过参照2022年湖北地区分筛后各部分茶叶市场销售价格,再依次各目数干茶价值赋值,情况如下(人工等成本平均赋值于各部分,单位为元/kg),A4=11.70,A6=13.00,A8=19.50,A10=20.80,A14=22.10,A18=15.60,A片=8.32,A碎=7.80。

在实验中,揉捻叶经分级机筛分后,会得到不同孔径筛网的筛下叶以及出口叶(筛上叶),其各部分经济价值、重量占比均不等。每部分重量占比定义为MX.X,X.X对应孔径大小,出口叶以M出表示;每部分经济价值定义为AX.X,X.X对应孔径大小,出口叶以A出表示。

各孔径下经济效益:

AX.X=A4×B4+A6×B6+A8×B8+A10×B10+A14×B14+A18×B18+A片×B片+A碎×B碎

总经济效益=∑AX.X×MX.X

A代表价值,单位为元/kg,B代表重量,单位为kg。

(3)揉捻叶分级加工参数研究

在1.3.1长炒青毛茶两种基本工艺中选取“烘-炒-炒工艺”进行加工,在揉捻结束后,取同批次揉捻叶50 kg,用茶叶分级机分级,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不同揉捻叶分级条件的处理,每个处理取揉捻叶5 kg,正交表如表1所示,并通过1.3.2方法综合经济效益评价。不同炒青工艺加工机采茶原料的比较效益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4)揉捻叶分级加工提质增效效果评价

使用茶叶分级机,采用揉捻叶分级加工优化后的结果(孔径组合1.0、2.0 cm,转速29 r/min,投叶量5 kg/min),对揉捻叶进行分级。每个处理分级后加工方式按照1.3.1方法结果进行,毛茶进行感官审评并通过1.3.2方法进行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5)感官审评

茶叶感官品质按照GB/T 23776—2018标准进行感官审评。

4、数据处理

主要采用Excell WPS 软件进行主要数据的统计,并以SUMIF函数和方差分析分别判断揉捻叶分级参数因素与水平对其所制毛茶经济效益的影响的主次关系与显著性。

02

结果与分析

1、长炒青毛茶两种基本工艺的比较

夏季欧标茶园机采叶采用“烘-炒-炒工艺”(杀青-揉捻-烘二青-炒三青-炒干工艺)平均经济效益12.02元/kg,“炒-炒-炒工艺”(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炒干工艺)平均经济效益13.82元/kg。长炒青产品不同工艺审评结果如表2所示,结合感官审评“炒-炒-炒工艺”较“烘-炒-炒工艺”所制产品外形色泽更优、汤色更绿、叶底更亮、不带苦味等优点,且前者较后者有14.98%的经济增益,因此后续以“炒-炒-炒工艺”为基础进行揉捻叶分级加工提质增效的研究。

2、分级参数对揉捻叶分级效果影响

通过计算揉捻叶分级试验各处理的经济效益(表3),得到其相应毛茶的价值,通过正交分析(表4、5)可见分级机参数最佳组合为孔径1.0、2.0 cm,转速29 r/min,投叶量5 kg/min,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孔径组合>投叶量>转速,其中孔径组合的影响显著(p<0.05),同时投叶量和转速的影响相当且均不显著(p>0.05)。

3、揉捻叶分级加工对提质增效效果评价

取200 kg同批次揉捻叶,选择分级机孔径1.0、2.0 cm,转速29 r/min,投叶量5 kg/min进行生产试验,其经济效益为14.47元/kg,而揉捻叶不分级制得长炒青产品平均经济效益为13.82元/kg。以不分级揉捻叶为对照对比分级加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在进行揉捻叶分级后,1.0孔径下毛茶占比44%,经济效益为15.55元/kg,2.0孔径下毛茶占比56%,经济效益为13.62元/kg,平均总经济效益单位提升4.70%。因此,在工艺优化后,揉捻叶分级对夏秋茶提质增效仍有一定效果。

03

讨论

试验以欧标茶园机采鲜叶为原料,结合陈金磊等对于香茶经济效益的研究文章,用经济效益指标特别探讨了两种长炒青工艺产品与揉捻叶分级加工对夏季欧标茶园机采原料提质增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炒-炒-炒工艺”的模式相较“烘-炒-炒工艺”模式,可以带来14.98%的单位价值增益,且有外形色泽更优、汤色更绿、叶底更亮、不带苦味等优点,与李文萃等发现一定范围内延长滚炒时间和次数可以提升香茶的品质的观点一致;以“炒-炒-炒工艺”为基础,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出的揉捻叶分级参数,其揉捻叶分级加工制得的长炒青产品相较于未分级的长炒青产品,仍有4.70%的价值增益,可能是由于7月~8月机采原料质量稍差等原因使得揉捻叶价值增益与预期的目标有所差距,但也证明了揉捻叶分级加工对提质增效有一定的效果,为等级稍高的鲜叶原料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

张荣祥

山东青岛人,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品质,目前参与烘青绿茶、大宗茶机械化加工工艺优化等相关研究。

余志

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茶学专业本科生茶叶加工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与安全指标快速检测,茶叶多糖类功能成分。近3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湖北省水利厅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专利4件,参与审定地方与团体标注4项,并担任省科技厅驻竹溪县,孝昌县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 地理标志保护助力“屏山炒青”高质量发展

屏山县拥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屏山炒青”具有“条索紧曲,汤青叶绿,栗香浓郁,回味绵长”的独特品质,“屏山炒青”传统制作技艺于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从一片绿叶到一个品牌,屏山县充分利用区域公共品牌“屏山炒青”,让茶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屏山炒青”唱戏,区域品牌提升

茶叶是屏山农业的支柱产业,1984年起,“屏山炒青”连续十二届评为四川省优质绿茶称号,也是四川炒青制样原茶。2007年,“屏山炒青”制作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获得宜宾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屏山茶叶种植面积就达到15万亩,生产加工厂183家,茶叶产量4586吨,但茶叶总产值只有10397万元。产业大而不强,生产加工水平低下,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制约了屏山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

得益于屏山茶叶优越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优良的品质,屏山县委、县政府决定整合资源,以“屏山炒青”品牌为突破口,全县茶产业抱团发展,塑造茶叶区域品牌“屏山炒青”。2008年获原国家商标局注册“证明商标”、2009年获原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2011年获批原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获四川省“著名商标”、2017年获四川省“名牌产品”。

2015年,组建四川省屏山炒青茶业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屏山炒青”品牌营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组织“屏山炒青”专场推介、参与“川货出川”活动2次、组织企业参与展会10场次,举办了“炒青大师”评选,“屏山炒青”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加速提升。

——发明专利创新,质量基础夯实

“屏山炒青”工艺有300多年的历史,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及消费市场的变化,“屏山炒青”顺应潮流,屏山制茶人在传统工艺上敢于变革,积极创新。2023年,屏山茶叶行业已经有各种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63项。科技创新赋予“屏山炒青”新的内涵。

为提升茶叶品质,在前端,从源头到产品规范统一的茶叶产品质量,在新的生产技术加持下,于2014年制定了《屏山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屏山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在中端,2020年起,县政府投入补助资金1200万元,新建成年产能300吨以上的标准化加工厂10个,建成、扩大炒青20余条生产线,将茶叶生产企业从100多家整合为26家。在后端,新组建国资国企屏山炒青集团,优化产业结构,运营“屏山炒青”公共品牌,拉高品质,助力产业做大做强,运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管理模式打造坚实的“屏山炒青”质量基础。2022年,充分结合屏山县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契机,大力推动茶叶产业申报有机产品(基地),促进茶叶质量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共有11家茶叶企业,15个茶叶基地成功申报有机转换证书,茶叶有机基地总面积达8155亩。

——强化保护动真,树立形象见效

“屏山炒青”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占有率。2012年,屏山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7.8万亩,茶叶产量达9532吨。《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屏山排名71位,品牌价值4.14亿元。屏山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

但市场上、区域外“碰瓷”“屏山炒青”,违规使用“屏山炒青”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到2015年,市场上有20多款产品涉嫌违规使用“屏山炒青”,质次价低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屏山炒青”形象。为保护“屏山炒青”品牌,屏山县市场监管局、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联合在茶叶协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站,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商标信息检索和注册咨询,受理投诉。通过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跨区域协作打击违规产品,“屏山炒青”市场逐渐得到净化,为“屏山炒青”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知识产权工作的推动下,“屏山炒青”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屏山茶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屏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较大贡献。2023年,屏山县有地理标志用标企业18家,使用地理标志62万枚,用标企业“屏山炒青”总产值7700万余元,比2022年增加49.3%。屏山县茶园发展到21.5万亩,茶叶企业26家,茶叶产量2.416万吨,综合产值46.82亿元(其中用标企业茶叶总产值23.44亿元,占全县茶叶总产值的50%),比去年同期增长12.55%,15万茶农茶叶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2022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组织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屏山炒青品牌价值为39.68亿元,成功进入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

——产业规划引领,互融抱团共进

为全面提升屏山县茶产业发展水平,屏山县制定了《茶产业提质增效发展规划(2020-2025年)》。目前,屏山县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三带”即屏山、大乘、锦屏一带10万亩有机早茶基地,屏边、夏溪、新市、新安一带5万亩优质名茶基地,龙华一带5万亩出口茶基地;“六点”即庄子万亩早春茶、岩门万亩炒青茶、锦屏万亩库区茶、夏溪万亩有机茶、龙华万亩绿茶、中都万亩白茶核心区。茶产业已经成为屏山茶农增收致富最重要、最稳定的支柱产业之一。

下一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茶叶将以质量塑品质为基础,以实现基地共建、技艺共商、渠道共享、品牌共造为手段,以美誉塑屏山炒青品牌为突破口,以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为后盾,以屏山炒青集团为龙头,以屏山炒青现代茶产业示范园为平台,以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为目标,进一步整合屏山茶企抱团发展,打通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实现屏山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作者】邓发俊

【来源】中国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四川宜宾有好茶,屏山炒青,非遗匠心

为持续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宜宾茶产业发展,第四届“工匠杯”天府龙芽·宜宾早茶评比活动和手工制作技能竞赛于今年4月在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举行,40名制茶选手同台竞赛,其中四川省屏山炒青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蒋存林荣获手工制作技能竞赛一等奖。蒋师傅作为第六代屏山炒青非遗传承人,从事制茶工作30余年,多次荣获市、县级手工制茶大赛奖项,2023年荣获屏山县首届“炒青大师”荣誉称号。蒋师傅制茶技艺精湛,各项荣誉无疑是对蒋师傅技艺的认可与回报。

屏山县作为宜宾市6个重点产茶县之一,种茶历史悠久,生态资源优异,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形成了屏山炒青条索紧实、汤清叶绿、栗香浓郁、回味绵长的独特品质。屏山炒青传统制作技艺于2022年被列入第六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屏山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高山、生态、有机、富硒”资源禀赋,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把茶产业作为先前脱贫攻坚及当下乡村振兴和富民兴县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致富产业,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繁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川省屏山炒青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屏山县茶叶代表企业,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是屏山县县属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从事茶叶生产销售、茶相关技术培训,以及茶机、茶具、茶苗、农副产品销售。

屏山炒青集团秉持“屏山炒青,非遗匠心”的理念,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内抓品质,外铸品牌,肩负助推屏山茶产业品质提升和持续发展的重任,公司通过整合市场和资源、打造品牌等方式做大做强屏山茶产业,提升屏山炒青知名度,公司拥有海拔1200米的高山有机认证基地600亩,辐射海拔800~1200米的绿色食品基地10000亩,现有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认证无公害茶叶2个、绿色食品茶叶15个。公司开创了优秀的管理机制并且注重人才培养,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茶叶生产相关课程,开展专题茶叶加工技术研习,鼓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项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出以蒋存林为代表的一批制茶工匠。作为宜宾市茶产业发展的先行开拓者,屏山炒青集团拥有优质原料资源和较好产业基础,并重视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结合品牌打造,不断深耕茶叶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擦亮屏山炒青非遗招牌,推动以屏山炒青为代表的宜宾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9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