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马古道物流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

茶马古道上南来北往的马帮,整日风里来,雨里去,风餐露宿,在日久天长赶马走天下的生活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马帮文化,其影响源远流长。

图片描述  


因为茶马古道险要曲折,基础无法行驶车辆,只有靠人和马的徒步运输负担货运。在持久的成长中,为消弭旅途的孤寂并提防路上的盗赃和劫匪,渐渐形成了30-60人,马匹50—140匹阁下的马胡部队。
他们在旧道上南来北往,在担当着相称于当代物流业角色的同时,更促进丁各平易近族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换,也形成了旧道上特有的马帮文化。 
图片描述  
 一般说来,马帮的组织形式最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家族式马帮,全家人抑或整个家族都投入到赶马谋生的行列,骡马全为家族或自家所有,马帮以家族的名义命名。其二是“短凑式”马帮,一般是同村的几个人或邻近村寨的人,因其志同道合,为了共同谋取利益,每家出上几匹骡马,结队而行。其三是任意一时结成的马帮,因为同走一条道路或接受了同一宗业务,或者在路上可以共同防卫匪盗的侵扰,相互有个照应,就组成了马帮。这一形式的马帮,没有任何组织,集散皆共同需要而定。 一队马帮有“马锅头”、“马脚子”、“岐头”等人组成,“马锅头”就是一队马帮的首领,是马帮运输的核心人物,一队马帮由他负责各种采买分销,联系业务,甚至在野外开销吃饭,都由“马锅头”掌勺分饭分菜。“马锅头”经验丰富,懂得各行各业的行规礼俗,能够应付和及时处理马帮长途运输中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马锅头”既是经营者、赶马人,马帮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指挥者。有些“马锅头”同时又是一些商业集团或业主的雇主或心腹,能够长久与商业集团或业主密切合作,日就积累,往往成为巨富。“马脚子”就是赶马人,是“马锅头”雇用的小工,他必须听从“马锅头”的指挥。但一些小的马帮,“马锅头”同样也是“马脚子”。据说“马锅头”一词就是赶马人长年累月同吃一锅饭而得来的。一些“马脚子”经过一段日子的打拼后,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骡马,在运输中把自己骡马加入马帮,获取一份运费。有些“马脚子”用积累的钱在马帮上路时购买货物,随路贩卖,如此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就成了“马锅头”或老板。茶马古道上留下了无数这样白手起家的人生传奇,这也许就是茶马古道马帮运输吸引广大众生的原因之一。 在比较大的马帮中,除了“马锅头”和“马脚子”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其他人员:“马帮二锅头”一人,专门负责帐务,是马锅头的助理;伙头一人,专门管理沿途的伙食,同时负责马帮内部的奖惩事物;“哨头”2-6人不等,其任务是负责马帮的安全,即保镖和押运;“岐头”一人,是懂得人畜各种疾病治疗的“随队医生”。

图片描述  

  马帮骡马的编制
  有一首在滇西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赶马调》这样唱到:“头骡打扮玻璃镜。千珠穿满马笼头,一朵红缨遮吃口,脑门心上扎绣球……”所有的马帮对头骡马都极为重视,装扮极为华丽,额头带有红黄色火焰图案金绒色途标,标正中是一面大圆镜,有六面小圆镜环绕,套着镶嵌珠宝的银笼头,系九个铜铃,头上顶着6尺红布扎成的绣球,耳后佩有牦牛尾红缨一对,马鞍上各插有一面马帮帮旗或商号号旗或族旗。三角形的锦旗一般是马帮帮旗,旗上绣有帮主姓氏;金边方形的则是商号号旗或族旗,旗中央缀有锦鸡羽毛,寓意道路通达,前途锦绣。二骡马三骡马的装饰当然没有头骡马华贵花俏,但亦有别于一般的驮马。原则上,在一队马帮中,二骡马驮的是马帮所需的急救药物,三骡马是马锅头或病号的乘骑专用。   马帮的编制有群、伙、帮之说,一般以9匹骡马为一群,以三群为一伙,全部骡马加在一起就是一队大马帮,称之为帮。群有群头负责,选一匹骡马为群头,额头佩带红布底黄色火焰形途标,挂2尺红布扎的红绣球,系6个脖铃,鞍上插一面红色白色锦群;伙有伙头负责,选一匹骡马,佩带黄底红色火焰毡绒途标,挂4尺红布绣球,系8个脖铃,鞍插一面红底牙形锦旗。随后选择三匹好骡马为头骡二骡三骡,由此带领整个马帮前行。

图片描述  

   马帮的信仰与崇拜   在传说中,骡马是一位叫罗哥的青年猎人驯服后才能驮货乘骑的,后人就把其奉为马帮行业的祖师爷。据说罗哥的化身就是马帮煮饭用的锣锅,要专有头锣驮载,使用时不能随意转动,更不允许用脚踩踢或随意丢放等;因长年在高山河谷间行走,马帮首先崇拜山神,而山神的化身是草果。在野外露营时,要用饭菜祭祀山神,同时丢几颗草果于火塘中。其次崇拜路神,路神的标志物是草鞋,路途中穿烂的草鞋一律不能随便丢弃,要带到宿营地火化。再次是卦神崇拜,其卦神的化身是煮饭时置锣锅的锅桩铁条,途中遇到疑难抑或要祈福消灾时,就用铁条打火卦占卜。马帮遇到雪滑不能成行,给马蹄绑上草鞋,就可解决路滑问题。

图片描述  

   马帮的禁忌   马帮日出而行,日落而歇,真可谓风餐露宿,走南闯北,就形成了诸多的马帮禁忌,这些禁忌是马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篇题为《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的文章中,对马帮的禁忌作了全面的总结:出行禁忌———生肖属马日严禁出行,农历腊月、六月忌出远行;方向禁忌———有俗语“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行走途中,严格按马帮编队行走,么锅为整个马帮的导向,手擂大锣开道,锣声既能惊吓兽类,又能起到让对方马帮知道做好让路和调整马队行走的速度,彼此能够迅速通过;语言禁忌———马帮赶马人交谈多使用行话,例如:途中歇息称“打尖”,吃午饭称“开稍”,野外露营称“开亮”,工钱称“彩利”等等;马帮生涯中的人对一些数字、音语、词汇也十分敏感,交流中要用别的词字来代替,如“三”谐音“丧”,就用“神”字来代;“四”、“十”谐音“事故”、“蚀本”,就用“重双”和“金”字来代;老虎称之为“高鹰”,蛇被称之为“老梭”,野狼称之为“山兵”,鬼称之为“黑影”,途中若遇洪水断路则称为“开顺”,遇出殡就叫“送财神”等等不一而足,成为马帮人中人人皆晓的行话。

图片描述  

   骡马的禁忌   忌骡马额头有白毛、马耳前倒、马背毛生旋、白蹄白尾、鼻孔朝天,忌马日役马,忌骡马夜间卧眠,忌骡马夜间嘶孔,忌在外人面前数马,忌马穿过羊群,忌马脖带草藤而归等等;衣食的禁忌--赶马人一般忌穿红色、黄色衣服,衣服款式都十分宽大,不能扣错纽扣,不能敞胸露怀,忌绑腿松散,忌跨越草帽,忌乱丢草鞋,忌乱敲碗筷、锅、灶,忌筷子直插饭食上,忌吃饭时到处乱转,忌吃饭时坐在门上或马鞍上,忌一吃好饭就卧床休息,亦不能在途中捡食食物。在吃饭时,有人来临或路过,不管是谁,都要邀请同食,既便是飞禽走兽经过,也要抛丢一些食物,寓意同食;住宿禁忌———煮饭时,不能旋转罗锅,住宿后,绝不能移动罗锅。野外露宿不能选择在江河沙地、大箐口、悬崖下。住马店不能与生人同房,忌夜间火种熄灭,忌乱放东西等等;物象禁忌———忌见果木冬日开花,忌见鹰扑兔子,忌见老鼠搬家,忌见蛇交媾、脱皮,忌见苍蝇群集不散,忌见蜂巢乱蜂,忌遇野兽奔向路的下方,忌遇鸦雀噪林,忌听黄鼠狼、野猫嘶鸣等等;清明季节见雾不出行,电闪雷鸣时忌出行等等。   马帮中常用的语音   在长期的赶马生涯中,赶马人练就了一套赶马俗语,称之为“马语”,用此“马语”通过哨声、吆喝向骡马发出指令,如仅口哨声就有解闷、喂水、吃草、压惊四种功效,在漫漫旅途中,赶马人和骡马间形成了默契、和谐的氛围。赶马人对骡马的吆喝声亦极富亲和力,时间久了,骡马一听主人的吆喝,八九明白主人的意思。马帮中通用的一般俗语有:“哇—”意思为停;“启瞿”表示走;“堵启”表示让路;“驾”表示上驮鞍;“松松”表示卸鞍;“启几”表示举蹄;“松启”表示跑;“鸟乌”表示吃草;“嘘呼”表示饮水等等。   马帮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赶马人走四方,都勇于冒险,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在遭遇土匪强盗和碰上各种危机之时,要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在马帮生涯中,不仅劳力苦心,而且要知晓四季更替,天气变化,要能判别东南西北,要能与沿途的各族民众打交道,要懂得骡马的性情;一个赶马人在马帮中一定要服从马锅头的指挥,懂规矩,顾大局,明白事理,坚决完成自己份内的事;在货物运输和与人交往中,信誉和信用至上,从来说一不二,果断干脆,说到做到,绝无戏言;在路途中,马帮遇到困难,都要相互全力协助,不计报酬;马帮之间最忌争抢道路,争抢草场,争抢顾客、货物等。   马帮文化的商业性   马帮整日穿梭行走在大西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日出而行,日暮而歇,由此产生了许多驿站,这些驿站,从而演变成为人流、物流的集散中心,最终演变成为市镇,如思茅、普洱、墨江、易武、大理、丽江、祥云、腾冲、保山等等都是如此形成的。在《华阳国志.南中志》里说:“永昌郡,属县八,户六万,去洛六千九百里,宁州之极西南也,有闽、濮、鸠、獠、越、裸濮、身毒之民。”形成保山如此多民族的交集,是因为保山当时是茶马古道的物流枢纽之一,由此往北可进西藏、四川、通中原,往西可达缅甸、入印度,往东可抵滇中,往南可达普洱茶的生产中心思普一带。大抵茶马古道上的市镇都如此形成和繁荣。据有关资料记载:思茅降至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设思茅海关后,商业贸易呈现十分繁荣的局面,人们纷纷骡马驮运进各种商品贩卖,尔后购买转运普洱茶于各地,以获高利。据记载,当时仅思茅市场商品年营业额就达300万银元左右,这在以马帮为运载的年代已经是巨大的交易量了。


沿着“新时代茶马古道” 普洱茶“扬帆”再“远航”——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的愿景(3)

重重青山望不断,山间铃响马帮来。马帮的驼铃声和马蹄声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开拓出一条贯穿滇、川、藏,连接中国西南、南亚与东南亚地域经济流通、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通道——茶马古道。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已经看不到悠悠古道成群结队的马帮,茶马古道所承载的贸易功能已被现代立体交通路网所替代。如今,普洱人正传承着先辈开辟的“茶马古道”精神,让普洱茶沿着“新时代茶马古道”扬帆远航,奔赴更广阔的市场。


重走“滇藏茶马古道”让马帮铃声回响不辍

2021年8月,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普洱市5000吨低氟普洱茶成功进藏,这是普洱茶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不仅为普洱市大众生态茶产品开辟了新的广阔市场,也全面拉开了普洱茶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序幕。

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不是“一单子”生意,更不是“一锤子”买卖。市委书记李庆元多次指出,要充分认清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以低氟普洱茶进藏为契机,有序组织企业参与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趋于饱和的茶叶市场上撕开一个突围的缺口,迅速占领市场。

春和景明,万绿吐新。3月的雪域高原,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时隔半年,普洱市代表团又一次踏入了这片圣洁的土地,在两地政府的牵头推动下,拉萨净土低氟健康茶暨普洱茶展销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不仅填补了西藏市场上普洱茶品牌展销平台的空白,也让普洱市的普洱茶在雪域大地真正扎根安家。

随后,普洱市与拉萨市净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行2022年普洱市普洱茶战略合作洽谈会,双方围绕共同推动普洱茶在拉萨市乃至全区推广普及工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一致承诺,将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藏区人民提供更多品类、更高品质的普洱茶。

“低氟普洱茶成功进藏,为我们开辟出一条‘新时代茶马古道’,为下一步茶企拓宽新市场提供了样板示范,赋予了普洱茶产业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天梅表示。

作为一家拥有丰厚历史积淀及稳定品质支撑的企业,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2021年承担完成了360吨的低氟普洱茶供货任务,2022年又积极参与藏区普洱茶展销品鉴活动。公司销售经理薛飞说:“茶自古代便是联通藏区和普洱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和媒介,我们是‘马帮的后人’,能为藏区群众提供健康实惠的低氟普洱茶,我们义不容辞!”

当前,普洱市上下正紧紧围绕低氟普洱茶成功进藏这个契机,在持续做好低氟普洱茶进藏工作的基础上,有力有序开拓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市场,以政府引领、国有企业引导、整合区域内企业为主体的方式走出去,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把市场组织起来,既巩固好现有市场基础,又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普洱茶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搭乘“钢铁茶马古道”让普洱茶奔赴更广阔市场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伴着普洱各族群众的欢呼声,一列绿色火车缓缓驶入普洱站,自此,普洱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普洱发展也迈入“铁路时代”。

中老铁路开通当日,普洱工业园区宁洱片区生产的500吨林板产品、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0吨产品等货物也搭乘上了第一趟列车,满满12节车厢的货物从宁洱站出发,在昆明分流后,分别运往四川、陕西、新疆、湖南等地。据相关部门统计,铁路开通运营半年来,普洱段累计发送旅客量约76万人,到站旅客约75万人;累计发送货物量约23万吨,到站货物量约19万吨。

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经过对中老铁路物流成本初步测算比较后发现,普洱至昆明货运经铁路与经公路相比,每吨货物物流成本节省约152元;同理,按照老挝货运价格,普洱至万象、曼谷,经铁路与经公路相比,每吨货物物流成本分别节省约421元和637元。

甘肃茶商郭维俊每年都会到普洱收购数百吨普洱绿茶,以往都是自己组织货运车辆进行运输。“铁路货运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也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适合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郭维俊表示,最近他正在和几个老乡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方法解决转运的问题,方便以后选择用火车运输茶叶。

“基于当前的发展需求和铁路货运的实际情况,普洱市拟出台针对铁路运输物流的相关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运输费用补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普洱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已经基本形成了茶、林、咖啡、矿产、烟草和生物资源开发、畜牧水产养殖等具有加大物流市场需求的支柱骨干产业体系。随着中老铁路开通,沿线的物流节点不断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普洱制造”将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国际。

中老铁路的开通,改变了传统的公路运输方式,降低了生产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也为当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普洱茶产业发展来说,将搭乘着这条“钢铁茶马古道”,奔赴更广阔的市场。

借助“网上茶马古道”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

普洱向来不缺“藏在深闺”的优质产品,缺的是“一点就到家”的畅销渠道。2021年9月9日,“中国特产·普洱馆”全新上线暨首届中国茶城“思茅有机茶直销节”启动仪式在思茅区京东(普洱)数字经济产业园举行,普洱和京东全面提档升级战略合作,携手拥抱新时代、逐梦新征程。

“在2021年京东‘普洱双十二暨年货节’上,我们通过朋友圈、微博、直播等各类媒体加大推广力度,实现超过2400万的曝光量,总销售额达到420余万元。”中国特产·普洱馆负责人杨显明介绍。

春光正盛,茶香漫山。四月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罗家村,正迎来一年一度的老乌山采茶盛会。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清香翠绿的嫩芽挺立枝头,茶农们身着民族服饰,挎着竹篓穿梭在一垄垄茶树间,灵活的手指在茶树上来回飞舞,一捏一提间,一叶叶嫩芽被快速摘下收入篓中。

“大家可以看到,主播现在就在春茶采摘现场……”在活动现场,来自普洱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主播及普洱市本地网红主播们,热情地向大家介绍当地春茶种植、采摘、品质鉴别等情况,分享茶文化,带动春茶销售。寻着茶香,一路来到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庆乡田房村,春茶采摘期,茶林中的电商直播培训课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

近年来,电商直播带货也逐步成为当前主流的线上销售模式,众多普洱茶从业者对电商直播熟悉度和接受度日渐提升,商户和茶人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销售。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2021年以来,普洱市不断深化与抖音、阿里巴巴、饿了么、快手、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引进整合“普洱茶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和“快手普洱食品产业带直播基地”资源,结合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品供应链中心等建设,把拥有40个独立直播间的普洱市电商直播基地逐步拓展建成集政务服务、营销推广、创新研发、市场主体孵化、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仓储物流、产品展销、学术交流等综合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普洱茶电商直播产业园。

“我们积极拥抱电商新业态,借助平台的综合数字化营销服务能力,加力塑造品牌形象,拓展消费人群,为普洱茶等特色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普洱茶电商直播产业园负责人胡文玉表示,通过资源整合,“1+1>2”的园区聚集发展效应逐步显现,普洱市电商服务中心、普洱茶直播基地对新业态企业人才聚集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入驻企业、团队超过100个,建立稳定服务合作关系的企业、团队超过30个,基地线上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电商服务站负责人杨忠芳表示,自己的直播账号“邦崴姑娘的古茶园”自2021年10月开播以来,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0万余元;“腊肉小哥”左晓决经过3个月培训,从1名摩托车修理工成长为拥有粉丝1.4万余人、月带货额近百万元的“网红主播”……

据了解,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直播人才培训达1万余人次,开通直播人数近4500人,其中直播带货人数1651人,同比增长40倍以上,全市直播带货额达8.2亿余元(普洱茶直播销售占比70%左右),同比增长10倍以上。2022年以来,全市普洱茶直播销售额达2.53亿元,发展态势良好。

历久弥新的普洱茶与风华正茂的京东,在厚重历史与火样青春中相遇,实现了“优质供货商”和“金牌推销员”的珠联璧合,实现了一条千年古道与信息高速的相接相融。电商直播带货的热潮,则是普洱在逐梦前行过程中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一次深情相拥,加快了全市商务领域数字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了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也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进入新时代,昔日茶马古道的历史脉络至今可感可触,“钢铁茶马古道”让峻岭变通途,“网上茶马古道”正越走越通畅,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普洱人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的美好愿景也更加清晰。

来源:普洱日报 记者:苏建春 郭春祥 李毓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流通:古时候有“茶马古道”,而今有“顺丰速运”

  (原标题:“匠心茶韵,顺丰飘香”,茶叶寄递专家顺丰速运找“茶”忙)

  “普洱茶乡咏茗吟,驰名中外贯古今。”茶之流通,自古有之。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此有“茶马古道”,以普洱府驻地为源头,贩运茶叶为主,向国内外辐射出去,在这条道路上,茶叶运输依靠着最传统的马帮进行,送达至一家一户。

  而今,“茶马古道”早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纵横交错的快递、物流网络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互动、发展和融合。顺丰速运,则为好茶便捷出山,搭建了天网、地网,为茶叶运输保驾护航。

  9月9日,茶香四季·顺丰领鲜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发布会,在西双版纳·勐海·悦椿温泉度假酒店举行。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普洱市投资及进促局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发布会上,顺丰速运从成本、时效、安全、售后、渠道、科技等多方面切入,助力茶农茶企销售,助力茶马古道走出“互联网”速度。


  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

  扎实发挥顺丰优势,助力茶产业发展

  2019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茶类以普洱茶为主,占总产量近50%,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作为云南省的重点优势和特色产业,茶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云南省广大茶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

  云南勐海县盛产普洱茶、红茶、白茶等,该县同样也因茶产业迅速发展,成功摘下了贫困县帽子。目前茶产业已成为该县的第一大产业和最大纳税产业,但受制于地势险峻,道路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县内的茶农和茶企所面临的茶叶运输困难等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茶叶属于较为特殊的生鲜物品,因为其质地脆,稍稍受到外力冲击便会导致叶片碎裂,不仅易碎怕压,同时茶叶还极易受潮、串味。再加上茶叶包装形状不规则,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加以防护,很容易就会让茶叶整体品质受到影响。俗话说,好茶知时节,对于某些销售周期很短的季节性茶品来说,运输不仅要“保质”,“保鲜”同样重要。

  发布会上,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景对顺丰助力茶叶发运表示了极大肯定,“顺丰依托强大的运营能力、遍布全国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及'互联网+'销售模式,在助力农村发展的背景下,把'互联网+'和快递下乡落到实处,不仅是助力茶叶保质保量出山的优选,还极大地助力版纳农业经济发展。”


  西双版纳州邮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景致辞

  “顺丰速运作为物流业的老大哥,颇具前瞻性的入驻到茶产业物流链条中,将会掀开勐海县茶产业高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更多茶农感受到茶叶寄递的鲜、快和安全,这是云南全体茶企代表的福音。”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也对顺丰速运进行了高度评价。

  昆明市茶业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致辞

  一盏清茗酬知音,顺丰寄递勇创新。作为国内同行中网络控制力更强、稳定性更高,具有网络规模优势的智能物流运营商,顺丰速运在了解到茶农、茶企们在茶叶运输方面的困扰后,针对当地特色经济,深入全产业供应链,专门定制出茶叶项目发运解决方案,从成本、时效、安全、售后、渠道、科技多方面着手,扎实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地为当地茶农、茶企提供个性化的寄递服务。


  云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高红发言

  6大关键词,为好茶出山护航

  顺丰速运此次发布茶叶项目发运解决方案,让不少茶农茶企欢欣鼓舞。从山间到舌尖,顺丰速运深入茶叶产区,实现服务区域密集覆盖。

  在成本方面,顺丰从优化成本的角度出发,为广大茶农茶企定制了满足发运成本需求的空运、陆运系列服务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不同用户的需求。针对电商客户,更有量身定制上午电商解决方案产品。不同模式,同样的低价,最大程度上为茶农、茶企控制寄递成本。

  在时效方面,为了保障发运需求,满足运输时效,顺丰整合“陆铁空”三大资源,建设起强大的茶叶运输网络。首先在航空资源上,顺丰在昆明长水机场——投入3架全货机,顺丰全网68架全货机协同中转,日均40吨以上的舱位,覆盖135个城市;同时还开通储备了昆明始发9个流向的高铁资源,日均保障7吨舱位。

  另外,顺丰为茶叶项目建立起来的陆地运输网络同样让人惊叹。其不仅拉通了5条勐海直发线路,同时,在整个云南省涉及茶叶寄递的地区,开通了1600个支线接驳班次,接驳车500余辆。

  在安全方面,顺丰在云南为茶叶寄递投入了3块场地,分别位于勐海、景洪、昆明,所有的场地都按照标准操作规范,避免人工搬运,降低货品运输损坏几率。而且运输过程可全程追踪,确保茶叶运输的安全性。

  在售后方面,顺丰设立专项客服团队,为茶农茶企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涵盖账单/订单异常解决、运输过程追踪、周期性物流分析报告等全方位信息共享和问题解决服务。

  在渠道、科技方面,上行深入茶叶产地、加工区、茶叶市场,下行直达C端消费者,顺丰为茶行业全链条构建出针对性的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物流配送方案,助力茶农获取更多收益,茶企做大做强。

  2020年顺丰茶叶寄递解决方案讲解,为茶叶寄递助力

  为进一步助力“云品出滇”,打造好云南“绿色食品品牌”,顺丰速运此次以茶叶为媒介,以“茶叶寄递解决方案”为契机,与各级政府、企业、媒体深入合作,采用智慧农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多方联手,推出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推动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为农产品打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

  随着疫情好转,茶叶产销渐入佳境。未来,顺丰将继续依托其自身优势以及物流生态布局,以层次更丰富的产品形式和持续更新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整个茶产业的深度对接。在保障茶产品能够安全、快速“出山”的同时,也让茶农、茶企真正做到抢先机、赢商机,更让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清冽、醇厚的茶香,进而助力茶行业发展壮大,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本文来源:大众新闻

找到约13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