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采茶节方案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第十六届大青城三月三采茶节暨都江堰制茶技能大赛拉开帷幕

“采茶需要很细心,采的时候要拣嫩绿的芽下手。”“第十六届大青城三月三采茶节暨都江堰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活动4月14日在都江堰青城道茶观光园举行。一大早,市民廖先生就带着孩子到青城山体验采茶乐趣。“不仅可以采茶,还能让孩子了解到中国传统茶文化。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旅程。”

都江堰青城道茶观光园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青城山采茶节。青城山自古就是中国著名的产茶区和中国道教的发祥地,茶历史悠久、质量上乘、闻名遐迩,是“青城四绝”之一。青城道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青城道家传统工艺,经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是茶中臻品,自唐代起就声名远播,宋代时列为贡品进献朝廷。2020年12月,青城道茶被成都市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产品远销国外。  

“传统制茶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都江堰制茶工艺代代传承,从茶叶采摘、手工制茶到成品包装,需要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等多道程序。”活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手工制茶费时费力,但手工茶的味道和机器制茶相比,味道更纯香醇厚。

据了解,今年采茶节活动围绕“人、城、境、业”,有机衔接全市“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打造全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构筑“三遗之城”的城市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创建“山、水、茶、道、熊猫、农耕”天府文化名片。采茶节中,游客可以逛茶山、赏茶景、吃茶餐、住茶宿、洗茶浴、观茶艺、看茶剧、话茶语、带茶品,体验别样的采茶之旅。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四川都江堰青城茶叶有限公司签订“院地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创建“青城道茶”精致川茶产业品牌,推进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现代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都江堰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制茶师傅进行比赛

“一年一度的‘青城三月三采茶节’在传承弘扬茶文化的同时,正成为都江堰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文化旅游的民俗品牌活动。”

据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活动围绕全市“两个率先”建设目标,升级都江堰市“山、水、道、茶、熊猫”一体多元的文化记忆和文创产品内涵。推动产业园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紧抓四川省打造“千亿川茶产业”发展机遇,高标准编制都江堰茶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国道茶第一村”休闲农业、美丽乡村项目,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提供乡村振兴发展的“都江堰方案”。

同时,活动实施多样化营销战略。搭建都江堰茶叶产业大数据云平台,展示都江堰茶旅生态、文旅资源优势,组建行业专家智库,开展“青城道茶名家品茶沙龙”,借力专家学者的行业影响力,做大“青城三月三采茶节”节会声势,改造提升道茶园区基地,开发“手工制茶体验、道茶工坊、道茶廊道网红打卡”等体验项目。

开幕式表演活动

活动现场

此外,活动还创建了“青城道茶”精制川茶品牌。实施“青城道茶”精制川茶品牌和“都江堰茶叶”地标品牌的建设和保护工程,实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主辅”全方位品牌战略。深挖川茶文化底蕴,梳理“青城山道源道茶文化、峨眉山儒家禅茶文化、蒙顶山茶马藏茶文化、米仓山生态高山贡茶文化和川南宜宾早茶文化”的巴蜀茶文化脉络,拓展打造“四山一早”的多层级川茶品牌建设体系,推进川茶产业纵深发展。

游客采摘茶叶

据悉,2021年4月至10月,采茶文化旅游季期间,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4月开展地方“非遗”农特旅游产品展销暨茶园踏青、采制体验茶旅活动;5月将开展“青城道茶”春茶品鉴暨新品发布茶商采购活动;6月将开展农旅融合、全域旅游、乡村振兴茶话活动暨茶乡摄影、采风创作活动;7月将开展“青城杯”书画雅集、“道茶仙子”竞选暨“一带一路”大熊猫文化旅游论坛活动;8月将开展青城太极、武术、瑜伽夏季训练营暨研学旅游节活动;9月至10月将开展茶艺交流、比赛暨茶山帐篷露营节活动。

来源:四川新闻网,(记者 何佳欣),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人间四月茶香四溢!“青城三月三采茶节”拉开帷幕

房山大安山乡:监督保障首届采茶节成功举办

近日,2023房山区端午节文化活动暨大安山乡首届采茶节在大安山乡宝地洼村成功举办。大安山乡纪委立足职能职责,靶向发力、精准监督,护航采茶节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助力“活力大安山”建设。

活动前,大安山乡纪委到采茶节活动现场检查相关工作准备情况。

参与式监督

主动参加活动筹备推进会,了解活动安排和具体细节,针对防火应急预案、活动安全、医疗、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实地到活动现场踏勘,了解活动流程。围绕活动安全,督促乡巡查队、乡卫生院落实职责要求,做好活动期间森林防火及应急救援准备等工作,确保活动实现安全有序。

服务式监督

为解决活动当天停车位、车辆引流等问题,乡纪委提前到活动现场与活动负责人沟通了解车辆停放方案,并主动督促相关部门到活动现场进行引导,要求活动举办地深挖停车潜力,充分利用文化广场、道路周边停车位等点位以及摆渡车等形式,有序安全妥善安排车辆停放。

跟踪式监督

乡纪委主动与乡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领导沟通情况,了解活动筹备进展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醒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纪律要求,确保安全办活动、廉洁办活动。

来源:清风房山、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酉阳800”宜居贡茶迎来采茶季 万余采茶人走进茶园助推亿元大产业

3月20日,春分时节,酉州大地茶香飘。“酉阳800”宜居贡茶迎来2024年春茶采摘季,万余名采茶人走进2.3万亩茶园开始一年的贡茶釆摘。

早上6点,走进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宜居乡建田村,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汽车的喇叭声、茶农的欢笑声、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声,一同被云雾里嫩绿的茶尖唤醒。定睛一瞧,山野间,成群结队的茶农挎着竹篓,趁着夜露未曦,茶芽湿润,一溜烟儿地钻进茶园。


据了解,宜居贡茶采茶季启动当天,有上万名采茶人走进茶园采茶。活动当天,呈现出万人炒茶、万人品茶、万人登山健身活动的壮观场景。


“宜居乡平均海拔800米,孕育出来的茶叶自明清起就是‘贡茶’,如今依托‘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赋能溢价,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说这话时,酉馨芽茶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冉金成自豪不已。

事实上,去年以来,酉阳立足生态资源、海拔优势,用好海拔800米“生态引擎”,擦亮“高山生态有机”金名片,倾力打造全县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撑,激活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让“海拔经济”赋予山区全新生命力,努力走出一条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

如今,宜居乡茶农们信心一年更比一年足,就是“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赋能带来的底气。

茶史悠久历久弥香

酉阳地处武陵山腹地,同时处于神秘的北纬28°黄金线,森林覆盖率达64.1%,年平均气温15.2℃,加之其独特的地形气候,造就了其种茶、饮茶的悠久历史。

“四围山水宜居,半幅田园如画。”谈及酉阳的茶,尤以宜居茶为代表。

“明清皇宫添贡品,云雾山中宜居茶。”据《酉阳直隶州志》和《酉阳县志》中记载,宜居茶源于唐朝,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所以宜居茶又有“宜居贡茶”的美誉。

美誉的背后,离不开宜居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宜居乡位于酉阳腹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整乡形似一片茶叶,宜居河贯穿全境,似为叶柄,大小支流蜿蜒其中,似为叶脉,土壤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PH值在5∽6之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此外,这里平均海拔800多米,四季云雾缭绕,使得宜居茶色泽嫩绿、香馥若兰。

宜居茶非遗传承人冉蜀吴介绍,宜居茶属绿茶的一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宜居清明茶,俗称“宜居毛尖”(主要指清明前采摘的宜居芽头茶和一芽一心茶)。此外,宜居茶富含人体所需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和茶多酚类、茶嘌呤碱、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1988年试制的“宜居毛尖”系列被四川茶叶协会评定为优质产品,1998年曾获“国家茶叶食品展览金奖”。《酉阳直隶州志》《酉阳县志》均有记载:“宜居茶”源于唐,在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曾为贡品进入皇宫。截至目前为止,宜居乡还遗存着不少树龄百年、数百年以上的古茶树。

据了解,近年来宜居乡通过本地茶叶企业建立与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公司+基地+茶农”链接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发展茶叶产业,已覆盖全乡9个村,茶叶基地达23000亩,人均茶叶收入超过万元,茶叶产业俨然成为了当地茶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品牌赋能借船出海

2023年3月21日上午,由酉阳县政府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发布会上,中国民贸设计专业委员会受权发布了“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方案,并推出了以茶、米、油、米、青蒿、酵素为主导的公用品牌的主推产品,掀开了酉阳品牌强农、质量兴农,加快推动农业系统性重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事实上,“酉阳800”作为酉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发挥绿色本底和生态优势,走绿色感恩、生态报国、品牌强县发展之路,建设有品质、有颜值、有底蕴、有内涵的现代农业体系,倾力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旨在通过品牌引领发展海拔农业、高端农业、品牌农业,打通“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推动生态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瞄准“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带来的发展契机,过去一年酉阳茶产业也乘势而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新征程。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宜居、五福、木叶、龙潭、花田等5个乡镇的1万亩茶园入选第一批“酉阳800”直供基地建设;重庆果蕊茶业有限公司、酉阳县桑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酉茗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酉阳县酉馨芽茶业专业合作社等4家企业被授权为“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桑竹公司张家村的1000亩茶叶基地获得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改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方法,规范茶叶加工工艺参数和流程,集成“酉阳毛尖加工技术”,制定推出《酉阳毛尖团体标准》;“酉州玉叶”“果蕊思牌酉阳红茶2号”在斗茶大赛中荣获金奖,6个茶企选送的8个茶样获“重庆好茶”.....

一片小茶叶孕育大产业

万人登茶山、万人采茶、手工炒茶展示、现场品茶、茶叶展销......3月20日,在“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即将一周年之际,一场以“助力高速通道经济酉阳800宜居贡茶谱写新华章”为主题的采茶节文旅活动在宜居乡宜居村拉开序幕。

“历年来,宜居乡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把确立品牌建设和规模化生产作为宜居茶叶产业的两大核心元素进行打造。”宜居乡党委副书记雷霆介绍,举办此次采茶系列活动,再次吹响了我们共筑“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冲锋号,将全面提升宜居贡茶的传播力、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助推宜居4A级茶园景区建设。据了解,目前,宜居贡茶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产值2.6亿元,给宜居人带来人均上万元的收入。

事实上,紧紧围绕《“酉阳800”品牌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去年来,宜居乡积极推进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40万元完成了6公里产业路建设,投入170万元建设补齐了应急水池短板,多措并举为茶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宜居乡党委书记白健龙表示,坚持协会联手、校地联合、区域联动,积极引入和培育优良品种,建立完善茶产品“溯源链”,去年,宜居乡获批665亩“酉阳800”直供基地认证,为宜居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2023年宜居茶年产值首次突破2.6亿元。

“茶是‘酉阳800’主推产品之一,而宜居乡作为全县面积最大的茶叶产地,对全县的茶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性、带动性意义。”酉阳自治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彭汀表示,一年来,在“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推动下,全县茶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发展至9.6万亩(绿茶9.3万亩),采摘面积达7.2万亩(绿茶6.9万亩),产量5560吨(绿茶5535吨),实现产值5亿元(绿茶4.88亿元),山野间一片片小小的叶子,正悄然筑起一个强县富民的大产业。

【来源】上游新w

【作者】谭柯 马源 冉川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