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县茶农

找到约615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学史力行办实事,解茶农燃眉之急,助安溪茶业振兴

茶山竹海,绿意绵延。晨风润润,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茶香,刺激着你尘封了一个晚上的嗅觉。茶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成片的摇摆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安溪铁观音的这抹绿,让无数茶客惦记上了。

近期以来,安溪县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我为茶农办实事”,以茶产业的发展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多方合力 解茶农燃眉之急

春茶萌动时节,在安溪县感德镇槐东村,和煦的阳光温暖着万物复苏的茶山。茶园里,村民们一边动作熟练地采茶,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今年采收春茶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个个喜笑颜开。但让他们最开心的不是卖茶赚了钱,而是跟着村里的制茶大师陈清元及党员茶农学到了花钱也学不到的手工制茶技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到许多贫困户因制茶技术较差而没有办法做好茶,改善生活质量,陈清元组织开展党员连心帮带——党员茶师“1+1”评茶活动,一对一帮扶指导,使一株株茶树成为“党员连心树”。

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铁观音茶叶需经过多道繁琐工序才能制成,对温度、发酵时间等要素的要求极高。为了更好地帮助茶农提高制茶技术,陈清元在感德镇铁观音制作技术研究会党支部设置党员责任片区,成立党员科普服务小组,将茶事活动与党建相结合。考虑到上好的茶都是在半夜凌晨制作完成,茶季时,茶农既辛苦也没有时间,陈清元便将课堂搬到制茶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形成“支部+民间社团”党建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场指导再到现场制作,将长期浸润田间地头的茶叶制作经验分享给茶农,与茶农共同探讨制茶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茶叶“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

△制茶大师陈清元现场指导女工采茶

“他们确实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通过他们的指导,我们的茶叶品质香气条形要好一些,市场上要好卖一些。”在陈清元手把手地指导下,王梅菊的茶叶卖出了好价格,她兴奋地说道。陈清元表示,只要有茶农需要,就第一时间赶到那里去,及时地到茶园、到茶农家、到茶厂车间,进行具体指导。

茶人采茶忙,茶师傅来帮忙。2020年5月成立的感德茶师傅技艺传承创新中心,被安溪县委人才办授予安溪县乡村振兴茶业人才培训基地,主要用于感德茶师傅日常技术交流,同时兼容感德茶馆交流品鉴及感德镇茶叶相关赛事举办场所。感德茶师傅技艺传承创新中心引导了更多高素质年轻人加入制茶师傅队伍,培养出一批有传承、精技艺、能创新的新一代“茶人”,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单打独斗’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许多人选择加入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加入合作社后,大家不仅提高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性,还积极跑市场、找销路,合作社在促进群众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感德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庆云说道。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感德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运作模式,设立理事会管理机构,为合作社开展生产协作,统一指导、培训,统一发放农事投入品。

合作社社员责任制管理茶园、制作茶叶、以质定价,并互相联保、监督,强化集体连带责任。首推实行“四重体检”(茶园茶树的体检、农事投入品的体检、加工环境的体检、毛茶产品的体检),始终做好各个生产环节的卫生管控,多重措施并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开创了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据统计,该合作社拥有77个联保小组,798个社员户,653个毛茶加工点,管控茶园6500余亩,年产量400多吨。

“一叶”到“一业” 以茶富农办实事

“茶业已成为安溪富民强县的最大民生工程、助力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引擎。”据安溪县副县长肖印章介绍,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县拥有茶园面积60万亩,涉茶人口8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于茶业。

据悉,今年春茶开采以来,安溪除了提供农技指导外,还从联系招募采茶工、为茶农购买保险、广泛联系茶商进山收购春茶等多方面出实招、办实事,千方百计服务茶农促增收。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系列活动之一,安溪县财政投入100万元实施茶业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立足产业发展和培训需求,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建立了层次多样、技术齐全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团队。在教学方式上,按照“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要求,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培训、指导、实践、服务一体化。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从‘一叶’到‘一业’,一株株茶苗,与茶农们的致富之路紧密相连。”安溪县县长吴毓舟说道。如今的安溪发展茶产业链条由“一叶”向“一业”加速转变,茶机械、茶配套、茶包装、茶文化、茶旅游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值突破50亿元,大产业格局进一步形成。在此基础上,瞄着更高的目标,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初步建成世界茶叶制造中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安溪县正着力实施品质、品牌、市场、文化、素质五大提升工程,争取用2-3年时间,进一步提升安溪茶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加快品牌国际化步伐。

“数字+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春季茶园管护时节,放眼茶乡田间地头,“数字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龙门镇洋坑村的高科技病虫害生物防治,引得央视《新闻直播间》“春日中国”专题报道现场连线;桃源有机茶园借助5G技术,茶园的温度、湿度、茶树生长情况、病虫害、土壤的信息,管理者足不出户实时检测……

这是安溪县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的缩影。近年来,该县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数字农业,凝心聚力开脑汇智,通过创新5G、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让“数字”下沉,数字乡村活力不断喷涌。在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交流活动上,以全省第一的亮眼成绩,获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走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工作人员检测茶园5G物联网灭虫灯

近日,走进部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桃舟乡桃源有机茶园,云雾缭绕,一株株茶树生机勃发。一张张粘虫黄板插在茶园每个角落,无线网络全域覆盖,一个个摄像头、传感器守卫在茶园各处。轻敲键盘,就能实时察看茶叶的生长情况;鼠标一点,就能自动给茶叶浇水施肥。原来一个茶叶基地需要多人管理,如今一个人就能扛下,这是有机茶园给人最深的印象。

“过去,种茶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茶树种植管理全凭经验,耗时耗力,效果还不好。”桃源有机茶园负责人汪健仁介绍,如今,通过建设茶园环境数据采集气象站、物联网灭虫灯、智能高清监控系统等,实时拍摄画面,智能监测基站收集茶园的温度、湿度、风向、降雨量等基本数据,改善局域小气候,让茶树“缺啥补啥”。之后通过分析处理图片与数据,还可实现茶园监控平台系统、虫情测报、土壤环境以及水肥一体等自动化运行和管理,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实现茶叶种植可控、加工可控、品质可控。

茶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已成为安溪县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表示,安溪以茶为媒,继续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数字农业,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茶农增收,铺牢乡村振兴轨道,绘出了新时代的农业农村新图景。

来源:闽南网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溪:“品茗识香”赛技能

冲泡、闻香、品韵……日前,第14届乌龙茶审评、拼配和烘焙技术大赛暨十佳制茶工匠选拔赛在安溪县火热举办。此次大赛设有理论、初制、烘焙、审评、拼配等五个比赛环节。来自各乡镇的47名参赛选手,在为期五天的激烈角逐中,比品茶水准、试烘茶功夫、赛拼茶内力,上演一出茶香四溢的茶叶技能大比拼。

▲拼配比赛现场

新增初制环节 考验选手综合能力

开赛仪式启动后,47名参赛选手首先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时间为60分钟,采取书面答题形式,内容以茶叶审评、拼配、烘焙等基础知识为主,题型为客观题。

理论考试前30名选手,进入下一轮茶叶初制比赛。比赛中,选手们自行携带60斤茶青到达比赛现场。经过称重、领取制茶工作服后,他们随即投入茶叶初制中。晒青、晾青、摇青……宽敞的厂房一下热闹了起来。

▲选手察看茶样烘焙情况

记者了解到,和往年相比,本届大赛新增茶叶初制环节。该环节要求选手们自带60斤适制浓香型铁观音的茶青原料,按适制浓香品质的初制工艺独立完成初制,并进行拣剔等工序,获得毛净茶,作为各选手烘焙比赛茶样原料。

为了做出更适宜烘焙的茶样,选手们在茶青选择、茶叶初制中就会进行调整。参赛选手钟添福告诉记者,他精心挑选了较嫩的、适宜做浓香型铁观音的茶青原料,并在初制过程中,不断调整工艺,使茶叶发酵得更充分,力争做出更好的茶样。

▲选手进行散茶

乌龙茶审评、拼配和烘焙技术大赛是安溪县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老牌赛事。而今年,新增茶叶初制比赛,不仅增加难度,也更加考验选手各方面综合能力。县茶管委办副主任林松洲表示,新增初制环节,可以引导参赛茶农、茶商、茶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作工艺、不同生产环境等条件制茶,有力提升茶叶整体品质,推动安溪铁观音更好走进市场、走向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选手们自带茶青,并在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内进行制作,通过以赛促学,营造全县争当制茶能手的浓厚氛围,有力提升安溪县茶农制茶技术。林松洲表示,此次大赛还为安溪县选拔出十佳制茶工匠,并带动全县茶农进一步提升传统制作工艺,让茶农们实现由“专才”到“杂才”转变,从而助推安溪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青年选手增多 制茶人才持续壮大

走进烘焙现场,只见参赛选手们分别守候在各自的烘焙机旁,或观察样品,或调试温度,潜心对自己初制而成的净茶进行烘焙,茶技赛场上飘起了阵阵茶香。记者看到,一位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只见他娴熟地操作着烘焙机,时不时记录着温度数据。

这名年轻人叫陈少训,年龄虽然只有30出头,但他与茶叶打交道已有15年了,也是第三次参赛,算是赛场上的“老手”了,对于如何烘焙好今天的茶叶,他早已心中有数。“首先通过尝试烘焙、试茶,来了解茶性与不同温度、不同机器的变化情况,然后用中低温的温度进行低温慢焙,使茶汤的浓度和滋味成分适当再转化,最后再用高温去巩固品质。”陈少训认为,这样烘焙出来的茶样才能具备甜醇感、花蜜香,呈现音韵足的效果。

▲茶样称重

此次大赛,像陈少训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90后”选手余添全便是其中之一,在拼配现场,只见他观色、闻香、品茗、记录,一丝不苟地辨别,犹如一位“身经百战”的老茶人。“从茶园管理、再到做茶,最后到茶杯,这些环节都要学会。参加比赛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能更好地了解到现在市场的风向标,对从事茶叶工作也更有信心。”对于此次比赛设置的环节难度,余添全有自己的看法。

“今年来参赛的选手以青年为主,大多是80、90后的‘新茶人’,这是很好的信号。”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表示,年轻人接受能力强,而且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能够接好老一辈传承的“接力棒”,是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发展的人才后备力量,有利于加快安溪县传统茶业转型升级。

▲观汤色闻茶香

“乌龙茶审评、拼配和烘焙大赛已连续举办14届,是打造茶产业人才梯队的重要举措。”陈志明表示,安溪县将继续培育和选拔高技能人才,打造好茶产业人才基座,助推安溪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安溪县打造中国“三茶”统筹先行区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安溪县始终把培育茶人才、叫响茶品牌、做足茶文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通过举办茶王赛、大师赛、技能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让懂做茶、会做茶、做好茶的茶人茶农能够评得上荣誉,受到尊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茶产业,持续擦亮茶界“双世遗”金字招牌,茶产业呈现稳健发展势头。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章艺涵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8月15日,央广聚焦安溪茶庄园!

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福建省广播电视集团福建广播《走进乡村看小康》之“聚焦明星小镇、网红小镇”,第一站来到安溪县西坪镇的茶庄园,聚焦安溪县茶产业转型升级。一起来听一下具体报道——

男:听众朋友,大家好!

女:《走进乡村看小康》今天继续准时出发。

男: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走进福建、上海、安徽、湖北的明星小镇、网红小镇,去了解它们的特色,探寻他们的发展,看看当地农民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今天的直播,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福建省广播电视集团福建广播、安徽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共同奉献。

女:走进乡村看小康,第一站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的“茶叶庄园”。

男:说起福建省泉州市以及泉州市下辖的安溪县,大家都知道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之一,而安溪茶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产品。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安溪县并不靠海,它处于闽南沿海平原的丘陵地带,曾经是福建省最大的贫困县。改革开放以后,才实现了由贫困摘帽到小康,再到全国百强的三大历史跨越。

女:安溪的发展离不开茶产业的支撑。如今,安溪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安溪铁观音是一种天然健康饮品,具有“一茶三香”的特色。

男:安溪县西坪镇是铁观音的发源地,这里纬度、气候、降水量、海拔、土壤特别适宜种植茶树,发展茶产业。近年来,当地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成为安溪县重要茶叶交易市场、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

女:目前,西坪镇有5.6万亩茶园,年产茶叶6千吨。其中,优质铁观音生产基地1.5万亩,茶园数量与茶叶年产量均居全县之首,全镇90%以上人口参与茶产业或以茶产业收入为生。

男:在西坪镇盖竹村,有一位名叫王辉荣的茶农一心想着“打造共同体、合作制好茶”。十多年来,他带领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村民发展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如今,他们的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请听报道:

王辉荣:“今天茶叶开始进来,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排好,要包装、发货的时候就比较快,比较好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记者彭建军采访王辉荣(右一)

记者:在盖竹村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刚刚投用的二期厂房里,七八个社员正在忙碌着。合作社理事长王辉荣手把手指导社员将茶叶分类装箱。他告诉记者,这批“不用放冰箱的铁观音”是合作社的一大卖点。

王辉荣:“现代工艺要放冰箱,传统工艺就是不用放冰箱,可以长期保存。泡下去,绿叶红边明显,汤色金黄明亮,喝起来回甘持久,很香很香。”

记者:在合作社的茶叶制作老厂房里,记者看到上百台设备。王辉荣说,一到制茶季,这些设备都很忙。每天晚上,17个制茶小组还要集中“斗茶”,分出品级、斗出优质。

王辉荣:“一组对一组,你这边差在哪里,火候各方面是哪里做不对,哪里没有达到标准,找不好的问题。比较好的我们都奖励,能达到一级的二级的,特级是最好的。”

记者:王辉荣出生铁观音制茶世家,对于茶的品质有着执著的追求。他坚信“好原料、好天气、好技术”是好茶必备的三个条件。2009年,盖竹村成立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他当选为理事长。他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老茶园,将自家的20亩老茶园作示范地。改造效果明显,一斤毛茶的平均价格从十几元卖到了200元:

王辉荣:“按这个生态有机肥标准跟那些没有这种的来对比,买茶的来比过去,马上就买走,平均价基本是增加了5倍以上。所以说,你效益一出来,他们就想加进来咯。”

记者:想要带动别人,自己必须有核心技术。王辉荣带着社员到处学习种茶、制茶的老手艺、新理念,向乡亲们传授自己的独门绝技、茶园管理、茶叶营销经验。十多年间,合作社成员基本覆盖全村,社员家庭年收入也从一开始的不到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约15万元,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也成为“首届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辉荣:“因为现在,路也通,环境也好,农产品也带动起来。”

女:从盖竹村可以管窥西坪镇。那么,在成为福建茶产业明星镇以后,茶农是如何升级发展茶产业,继续依托茶产业奔小康的?根据我们了解,当地人结合产品营销、茶园休闲旅游、茶文化等,建起了茶庄园。而此刻,我们总台驻福建记者彭建军就在盖竹村的德峰茶庄园,我们来连线他,请他做个介绍。

女:彭建军,说到庄园,我很自然就会想到法国的葡萄酒庄园,没想到还有茶庄园,这个茶庄园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请你介绍一下。

记者:好的。近年来,安溪县,特别是西坪镇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这种经营模式,在全国最早探索茶庄园业态。目前,全县已有22个茶庄园。我现在在的德峰茶庄园就是其中一个。这个茶庄园拥有8700亩的生态茶园,所在的地方海拔有800多米,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周边及庄园内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宛如“世外桃源”。所以庄园主人王辉荣说,他们庄园不只卖茶叶,还卖风景。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他们办起了茶主题特色民宿,平时周末有很多泉州、厦门、福州的客人自驾车来这个天然氧吧里吸氧,到观景台看日出,节假日民宿更是常常一房难求。

女:既然是茶庄园,应该还有一些跟茶文化有关的内容吧?

记者:是的。我参观了这里的铁观音非遗传习所示范区、茶家乐生活体验区。游客到庄园里来,可以体验“摇青”等制作铁观音的传统工艺,学习铁观音制作技艺。品尝自己制作的茶,看书、聊天,放松心情,放慢生活节奏。我了解到,这个茶园准备开建第三期的观光厂房,扩大特色户外帐篷茶旅区、铁观音非遗传习所示范区、茶家乐生活体验区的范围。同时,对接旅行社、高校,把茶旅游、研学做大、做强、做出名。相信茶庄园的发展会给安溪县茶农带来更大收益。

女:好的,感谢记者的介绍。在安溪这个全国第一产茶大县,当地还制定了生态修复规划,推进茶山生态提升工程,探索形成山水茶林草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模式。请听报道:

记者:在山上的茶园,记者看到茶农们正在茶树行间除草,但茶田梯壁上的繁茂杂草却被刻意保留下来。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毕业的黄金水是2000亩有机茶园的管理人,他给当地带来了立体生态循环种植技术。

黄金水:“开垦过程中我们就注意植物植被的保护,比如说,原有的树林我们就给它保留起来,鸟类就在茶园中安家,引入一些益虫、七星瓢虫,它就可以吃,通过这些益虫和天敌来控制害虫的发生。人工挖除恶性杂草,种上那些良性的杂草,这样子它不会影响茶树的生长,长大之后,人工割除,又可以埋到茶园中做绿肥。”

小小一片茶叶,是当地百姓生计之所赖,只有发展“有机”和“生态”,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安溪茶的价值。经过生态改造的试验田产出的茶叶,制成的成品滋味更浓厚、香气更悠长,售价也提高了30%。

黄金水:“首先那个试验田的土壤,它就比普通还没有试验的,它就更肥沃、更疏松、叶子更大。而且我们的有机茶是没有施用那些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它不含农残,可以直接食用。”

近年来,安溪县还通过创建山长制,建立可追溯体系等举措,实现从“增绿量”到“涨颜值”,从“护根基”到“强底色”的变化。目前,全县建成超过35万亩的高标准生态茶园,相继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鹏:“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将持续深入实现茶园生态提升工程,完善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安全看得见’的健康好茶,擦亮安溪铁观音金字招牌,让茶乡人民的‘金饭碗’端得更牢。”

女:茶产业的确是集文化、经济,生态等属性于一体的产业,全国有近千个主产县,都可以向安溪学习,将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支撑和实现健康中国、绿色中国、文化中国的重要保障。

男:是的,在安溪,如今的茶产业早已不是单一的“茶”,而是融合了茶+文旅、茶+互联网……等等。在安溪,有一家颇具文化味儿和时尚感的茶生活体验馆,馆主王文良是位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别看他年纪不大,开茶馆已有十年时间了。现在,福建广播记者陈雪玲就在体验馆泡茶,我们连线她,一起感受一下这个不一样的“茶馆”。

△福建广播记者陈雪玲走访茶生活体验馆

男:雪玲,古代文化人生活雅致,讲究“琴棋书画诗酒茶”。所以,茶叶自古以来就具有文化属性。你所在的茶生活体验馆是不是也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呢?

记者:是的。这家茶馆很大,有两层楼,一楼最吸引我的是挂在玻璃橱窗里的各式旗袍,还有墙上的各种画作,然后才是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的安溪铁观音。除了传统工艺制成的功夫茶礼盒,最吸引我的是一款小巧盒装茶饮,它跟常见的铁观音不一样,打开盒子看不到茶叶,而是一小包一小包的即溶茶饮。王文良介绍说,这款即溶茶饮是他结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和市场需求,进行一次次铁观音原液萃取试验出来的新产品,他给我泡了两杯茶,一杯是传统功夫茶,一杯是即溶茶饮。即溶茶饮水冲下去3秒就可以喝了,我品尝了一下,两杯的颜色、香气、口感、滋味一样,证明即溶茶饮也是滋味纯正的铁观音好茶。

男:原来茶生活体验馆的重点在体验,这个跟一般的茶叶店、茶馆确实有所不同。王文良为什么这么早就想到要开这么一家茶生活体验馆呢?

记者:他说啊,这个茶生活体验馆是以茶为主,把画、诗、旗袍结合在一起,打造出这样一个沉浸式的、更有深度的茶空间。在体验馆二楼的包间,客人可以自定茶的品种、茶文化主题和音乐,更惬意地体验茶文化、茶生活的美。现在,他的茶生活体验馆已经开到了珠海、上海等地。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