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茶歌第一泡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无可置疑,但具体发源于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尚有争议。福建省安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蔡建明,安溪中国茶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国家一级评茶师吴小猛,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办公室主任陈志明共同完成了《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一文,从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为辅助,就厘清乌龙茶发源地问题展开探讨。

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同乌龙茶发源于福建,而具体发源于何地?是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或是闽南漳州?尚有争议。针对乌龙茶起源问题,进行以下思考:

武夷山发源说及其佐证史料的考辩

武夷山发源说主要出现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相关著述渐多,一度几乎盖过闽南安溪说,此说的佐证材料几乎都是阮旻锡的《武夷茶歌》、《安溪茶歌》和陆廷灿《续茶经》里引用王草堂《茶说》里的相关记述。反观著名茶叶专家在谈起乌龙茶发源时则审慎得多,并不妄下结论。

下面,来认真考究支撑闽北武夷山说重要佐证材料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密性。

目前,持乌龙茶起源于闽北的人士,其主要依据是对阮旻锡《武夷茶歌》、《安溪茶歌》和王草堂《茶说》、陆廷灿《续茶经》的解读而后引而为据。但仔细研读这些史料,都没有提及乌龙茶制作技艺的起源问题。

阮旻锡《武夷茶歌》与《安溪茶歌》的

文意解读

阮旻锡(1627—1712),字畴生,僧名释超全。福建厦门同安人。阮旻锡师从工部尚书曾樱,与之共患难。顺治五年(1649),清军攻袭厦门,曾樱战败,殉节自尽,阮旻锡冒险为其收尸。顺治十二年(1655),郑成功在厦门设储贤馆,阮旻锡为其幕僚之一。其后阮料抗清无望遂弃家行邀,奔走四方,留滞燕云二十余载。甲戌年(1694),阮慕茶名至武夷山,入武夷山天心禅寺为僧,与闽南籍僧人在寺庙研习茶艺,品茗论道,以茶论佛,以茶说经。阮旻锡大致在1694—1703年期间写下《武夷茶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厦门写下《武夷茶歌》的姐妹篇《安溪茶歌》。

《武夷茶歌》:建州团茶始丁谓,贡小龙团君谟制。元丰敕献密云龙,品比小团更为贵。无人特设御茶园,山民终岁修贡事。明兴茶贡永革除,玉食岂为遐方累。相传老人初献茶,死为山神享庙祀。景泰年间茶久荒,喊山岁犹供祭费。输官茶购自他山,郭公青螺除其弊。嗣后岩茶亦渐生,山中借此少为利。往年荐新苦黄冠,遍采春芽三日内。搜尺深山栗粒空,官令禁绝民蒙惠。种茶辛苦甚种田,耘锄采抽与烘焙。谷雨届其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道人山客资为粮,春作秋成如望岁。凡茶之产准地利,溪北地厚溪南次。平洲浅渚土膏轻,幽谷高崖烟雨腻。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苦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

《安溪茶歌》: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聩聩,世道如此良可嗟。吾哀肺病日增加,蔗浆茗饮当餐霞。仙山道人久不至,井坑香涧路途赊。江天极目浮云遮,且向闲庭扫落花。朝夕几焙茗香迷,无暇为君辨正邪。

《武夷茶歌》讲述了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文化信息。但并没有提到乌龙茶制作工艺的起源问题。

《安溪茶歌》的文意是:安溪适宜种茶,这里的居民于每年清明时节采摘茶叶,廉价卖给普通百姓;近来在武夷山做出了紫毫、白毫两种茶;外国的商船年年前来买茶,价格却全由牙行定价。武夷茶在西洋畅销,安溪茶模仿武夷茶;此时作者的肺病加剧,无法分辨真假!这只是当时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在如今的茶叶市场上也是比比皆是的!),只能说明武夷茶在西洋市场的欢迎程度,并不能说明乌龙茶起源于闽北。而且,茶歌中所描述的茶叶“紫毫”和“白毫”是两种红茶而不是乌龙茶。

著名茶学家、茶教育家、茶史学家陈椽在《新中国茶业科学论》中指出:青茶(作者注:青茶即乌龙茶)起源于安溪,茶农逃乱,先到沙县而到武夷山。青茶制法也传到武夷山。安溪茶农到武夷定居后,仿效小种红茶先炒后揉的制法,改进安溪青茶制法,提高香气,品质大大提高,销路很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安溪青茶仿武夷岩茶样,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改进制茶技术的一般规律,不足为奇。并不是武夷岩茶先于安溪青茶。

由此可见,阮旻锡的两首茶歌只是对武夷和安溪两地茶的采制、品类、技术改进、销售等的描述,而与乌龙茶的创制发源无关。仅仅以《安溪茶歌》中“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来作为乌龙茶发源于武夷山而后传入安溪,是解释不通的。

《茶说》与《续茶经》的文意解读

陆廷灿《续茶经》(成书于1734年)中引用王草堂《茶说》(清康熙、雍正年间)的记载。王草堂《茶说》载:“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一次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之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越发即炒,过或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焙之以烈其气也,汰之以存其精力。乃盛于篓而鬻于市”。

陈椽指出:《茶说》论述制焙方法很详细,不是乌龙茶的焙制方法,而是小种红茶的制法。从阳羡岕片和松萝、龙井的绿茶制法发展到小种红茶的制法。“过红锅”的技术,没有掌握好,半青半红正是表明红茶的花青严重。武夷岩茶制法是摇青,边红中青,旧称三红七绿。小种红茶制法的特点,是经过晒青(雨天烘青),过红锅后初焙,摊放拣梗,再焙。


△余泽岚2016年10月摄于武夷山星村镇九曲码头

显而易见,陆廷灿《续茶经》引用王草堂《茶说》的有关记载,只是记述了小种红茶(而不是乌龙茶)的制作方法,并没有提及起源一说。如今的引用者以此为据说明乌龙茶发源于闽北武夷山,但也都忽略了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茶说》只是对茶叶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记述,并非是对茶类起源的记述,这是不足以得出乌龙茶起源于闽北的论断的。

乌龙茶发源于武夷山的民间传说

据西安瓦库2014年7月22日《瓦库茶事·乌龙茶的起源与影响》一文中记载:关于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形成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传说清朝年间,有一队官兵经过武夷山,当时正值采制季节,厂主及工人们仓惶躲避,士兵们就睡于茶青之上。官兵走后,厂主见茶青已变软,部分边缘发红,痛心不已。无奈之下,将其炒、揉、焙,结果意想不到其茶不但香高、味厚,而且比之松罗茶更无苦涩。笔者认为,士兵们在茶青上睡觉时压迫、滚动,这种无意识的简单“做青”,却起到了部分发酵的效果,真是“歪打正着”。厂主、茶师们喜出望外,逐渐揣摩而为之,终于摸索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这当然是初级阶段的乌龙茶。有人将此引证为红茶起源,笔者认为欠妥。因为红茶主要在揉捻后发酵,而乌龙茶是在炒揉之前发酵,士兵不可能睡在粘乎乎的红茶茶胚上。这种偶然的巧合是有它的前因的。

△说茶编辑2020年4月在武夷山拍摄

但在武夷山地区广为流传的这则民间传说,更多人讲的却是红茶起源的传说。由福建农林大学等编写的《丝路闽茶香——东方树叶的世界之旅》一书中指出:传说,它的诞生纯粹是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武夷山民把它从茶树上采下,原本是要做成绿茶的,可是因故没有及时付制,芽叶全都发热变红,“变质”了!这可愁煞了山民们,无奈只好将错就错,并砍来松柴熏焙。这些“变质”的青叶做成茶后,乌黑的茶色看起来不甚美观,甚至还有些丑陋,与鲜翠的绿茶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松香,而且尝起来隐约间有类似于桂圆汤的味道,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泡红茶——正山小种。小种红茶在桐木关问世后,最先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它的美,然后又于1610年被荷兰人最先把它装进了商船输往欧洲,武夷红茶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1684年清政府首度解除海禁以来,武夷茶几乎已经传遍了欧洲。到了1689年,英国商船首次停靠厦门港,直接收购武夷红茶运回国。

乌龙茶闽北发源说的人士为了说明乌龙茶起源于武夷山也有民间的传说,却把众所皆知的红茶发源的民间传说套用在乌龙茶上,这也是说不过去的。

武夷茶不同于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姚月明论文集》中“武夷岩茶之崛起”讲到: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只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因两者有根本区别,前者应解释为武夷之茶,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散茶以及小种红茶、龙须茶、莲心等诸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生产加工在武夷的半发酵茶。

综上所述,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或者是所谓的民间传说,都无法说明乌龙茶起源于闽北武夷山的。

漳州发源说的质疑

经查,极少数认为乌龙茶发源于漳州的人士的观点,其依据也是对阮旻锡《武夷茶歌》和《安溪茶歌》进行解读而得出的结论。漳州市芗城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陈侨森在《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一文中主要是对《武夷茶歌》中“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安溪茶歌》中“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进行解读分析,认为:按两首茶歌和有关资料分析,明末清初,漳州茶叶商在武夷经营茶业,使漳州的乌龙茶制作工艺传入武夷。安溪的乌龙茶制作技术则是学习武夷,故说乌龙茶的半发酵制法源自漳州。不过那时不是叫乌龙茶,漳州茶商标名“漳芽、漳片”。当然乌龙茶工艺的“发明”不是偶然,而是漳州人讲究品茶、精心研制,逐渐改进的结果。由此得出乌龙茶工艺源于漳州,太过于武断和牵强,也许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吧!


△说茶编辑2019年8月在漳州诏安拍摄

论安溪发源说

相较于闽北武夷山或闽南漳州起源说,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的可能性更大,且有着权威、翔实的史料可以佐证。对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文献资料

关于乌龙茶的起源问题,实际上从解放前后以及多年来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下面以目前能够查询到的有关乌龙茶发源地记载的文献出版时间为序进行阐述:

《建瓯县志》(民国18年出版)记载:“乌龙茶叶厚而色浓,味重而远,凡高旷之地,种植皆宜,其种传自泉州安溪县”。福建省政府建设厅编印的《福建建设报告》(民国25年5月出版)记载:“第三节茶之命名法及其由来”“甲,依制造命名者有,一,乌龙茶——乌龙茶始于安溪。清光绪初各县工夫茶就衰,逐渐发明一种非红非绿之半发酵茶,因其来自乌龙树,故曰乌龙茶。”《崇安县新志》(民国29年出版)记载:“至于乌龙、水仙虽亦出于本山,然近代始由建瓯移植,非原种也。”“乌龙茶产于安溪,清代由詹姓者移植建瓯。”福建省政府统计处民国30年出版发行的《福建之茶》(上册)记载:“可见当时茶叶贸易之盛,及影响于福建之民生者。其时闽南之茶叶,亦臻极盛,乌龙茶之发源地安溪,以铁观音驰誉海外。”“闽北青茶中尚有乌龙一种,相传百余年前,有安溪人姓苏名龙者,移植安溪茶种于建宁府,繁殖甚广。及其死后乃名曰乌龙。其产量在青茶类中为最多,产地亦最广,即在茶叶市场亦极有名。海内外皆用乌龙茶,以分别红茶与绿茶间之半发酵茶。沙县昔亦产乌龙,近已绝迹。崇安之乌龙于清道光年间由安溪人詹金圃先移建瓯而再移往者。”1956年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茶业传习所印刷发行的《乌龙茶及包种茶制造学》指出:“清嘉庆三年(1798年),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把乌龙茶制作技术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制茶学》指出:“青茶起源,福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朝世宗胤禛雍正三年至十三年(公元1725年至1735年)创制发明青茶,首先传入闽北,后传入台湾省。”张天福教授主编的《福建乌龙茶》所表明的观点:“闽南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在制作技术上精益求精,虽然缺乏较早的有关历史文献,但亦不能就此认为安溪与乌龙茶的创制无缘。”“武夷岩茶卓著的声誉,除了优越的品种和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能工巧匠的精工细作是重要的因素。历史上,武夷茶工大多来自江西上饶,其中做青师傅多为闽南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指出:“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的铁观音”陈椽在《武夷茶三起三落——武夷茶起源考证》一文中指出:“历史上记载的武夷茶都不是指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是青茶的发展。武夷岩茶的创制,是从闽南安溪居民先逃至沙县而后逃来武夷山定居,所以沙县很早也生产青茶而改进的。武夷山居民至今是安溪人,亦是制岩茶的高手。武夷岩茶的采制者都是逃难的安溪人的后代。”“武夷岩茶茶工,除定居的安溪人,大部均为逃难到江西的闽南人,于春茶前由上饶、河口一带来山,茶季终了,除留少数为长工外,余均清算工资返回江西,现在还是这样。”“抚今追昔,安溪难民在困苦的生活中,振奋精神,发挥无穷的智慧,发明武夷岩茶的巧妙制法,流传后世,留下了千古不灭的功绩。”“安溪难民来武夷山后,在闽南青茶制法和闽北青茶制法的基础上结合武夷山小种红茶制法,创制发明武夷岩茶的高超的制茶技术。如安溪铁观音午后晒青,改为早上晒青,两晒两晾是小种红茶的复式萎凋,控制萎凋程度。安溪大笳蒌摇青改为水筛筛摇制法。控制所谓“发酵”程度,制成三红七绿的非红非绿的高超品质。双炒双揉改进红茶过红锅炒揉不匀,半红半青的花青。”

“考古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庄为玑在《安溪县的发展历史》一文中说:安溪到了宋朝的时候,已有很大的发展,潘田的铁矿和仙苑的乌龙种,就在这个时候生产的。庄为玑教授把潘田的铁矿和仙苑茶联系在一起,可见仙苑的茶叶在宋初的发展已非一般。而制作茶叶手工业出现,则表明安溪茶叶的发展在宋初已具产业的雏形。”陈椽在《茶业通史》中指出:“安溪劳动人民在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创制的青茶首先传入闽北,然后传入台湾。”武夷学院教授李远华主编的《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的“导论”中指出:“福建安溪在清朝接连发生了几件震撼中外茶界的重大事件,如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发明和定型、名茶铁观音的发现、茶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发明、乌龙茶制作技术和铁观音茶苗传入台湾等。”中国茶叶学会编著的《茶知识108问——今天您喝茶了吗?》一书中的第14问“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乌龙茶?”答:“乌龙茶,又称青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前后(清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广东和台湾。”


△说茶编辑2019年4月在安溪拍摄

关于闽南、闽北之乌龙茶制法孰先孰后的问题,2022年8月出版发行并获得业界广泛好评的《近代以来中国茶叶研究及图鉴》的作者郭红军、郭楚嘉,通过查阅大量的史实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比对,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乌龙”这二个字,既是茶树品种名,又曾作为品质上佳的红茶花色之一外销,是众多外销茶“字号”中的一员,如今还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

乌龙茶制法之演变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初创时期——18世纪初,闽南地区安溪及邻近各县茶农,可能是基于耐冲泡等方面因素考量,从当地名为“乌龙”的茶树上采摘较为成熟的叶片制得一种青茶(或于每年春天红绿茶采制工作完成后),即以“乌龙”命名;最初主要为自用,后因经济实惠,受到老百姓普遍欢迎,渐渐成为本地市场商品之一。

演变时期——嗣后这种饮用乌龙茶的习惯及其制法随着当地人口迁徙等原因,向东传播至我国宜茶地区之台湾文山、淡水等地,发展出与闽南制法相同而制作上佳的“台湾乌龙茶”;向北则流传至邻近福州口岸之沙县、武夷一带,制法逐渐改良,清咸同年间并出产乌龙品质更为优良之“红边茶”,亦为现今武夷岩茶制法之雏形,“奇种”等花色得于光绪年间推销粤沪等地。

定型时期——20世纪初,清政府力图商业之振兴,措施频举,我国与南洋一带之华侨联系日益密切,商务渐趋发达。华侨多为闽粤人士,于是厦门乌龙茶绝处逢生,乃积极拓展侨销市场,运销香港、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复以制作更臻完善、品质堪称优异之武夷岩茶,满足上层人士所需。嗣后闽省又相继有茶务讲习所之成立、制茶机器之推广、茶业改良场之设置、茶叶出口之检验、茶树更新之运动等等,闽省青茶遂为民国时期侨销华茶之翘楚,而其制法在通过长期的生产和市场检验后最终得以确立。

武夷山实地调查访谈和游客的游记

武夷山实地调查访谈

1982年,承担省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编写《福建土特产》之《安溪乌龙茶》篇。为调查了解安溪乌龙茶史,笔者(作者注:谢志群)与安溪县科委副主任谢德保同志前往省图书馆、崇安县、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公社等地历经10多天进行调查、探访。

6月9日往崇安县茶叶局调查,谈到乌龙茶的制造史,当时崇安茶叶界的干部就有两种观点,有的认为武夷山的乌龙茶制作方法是从安溪传过来的;有的认为安溪乌龙茶制作方法是从武夷山传去的。后来他们介绍到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山公社进一步调查。据他们说,崇安乌龙茶制作多集中在武夷山区域内。

到了武夷山管理局,武夷山公社查阅了一些资料,又介绍到天心大队,说武夷山区域的乌龙茶产地集中在天心大队。到了天心大队,大队程书记介绍了一个情况,说天心大队制作乌龙茶技术掌握在天心一陈姓家族手里。

拜访了陈书省老茶师。到了陈家,见到陈茶师是一位稳重、经过沧桑的人,康健、个子高高,70多岁。他边泡茶边问:你们是哪里的?调研团队说:我们是安溪的。这一下陈茶师高兴了起来表示自己也是安溪祖的。可巧了,找到老乡了,话投机多了。调研团队就问:您们是安溪哪里的?他说:是安溪(蓬莱)彭格的。调研团队问:怎么到武夷山来了?他说,早前祖上陈姓两兄弟从彭格跑到江西上饶落户,后代又从上饶迁居到武夷山来做茶。调研团队又问:出来多久了?他说,从安溪搬往上饶已有十三、十四代左右,大约有300多年。调研团队问,有没有回安溪过。他说:很早前祭祖、续族谱时有回过安溪。

闲谈了一会儿,话题回到乌龙茶制作技术上。调研团队表示,被一路介绍过来,听说武夷山制作乌龙茶的技术掌握在天心大队陈姓家族手里,这是怎么回事?他说:确实是这样。调研团队又问:其他人家为什么不懂呢?他说:家族有很严的保密传统。我们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乌龙茶的制作技术只传子、传媳、不传女。调研团队很好奇地问:这是为什么?他说:如果传女,出嫁了,会把技术外传。调研团队又冒昧地问:那万一儿子身故了,儿媳妇不是也要再嫁出去吗?陈茶师说:祖上族规如果丧夫只允许儿媳妇招赘进来,不能让儿媳妇再嫁出去,以防制茶技术外传。所以长久以来,世世代代相传制茶技术都没有外传。

一路调查,武夷山掌握乌龙茶制作核心技术的竟是移居到武夷山的安溪人(祖籍),而且此技术传男不传女。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情节。

福州游客的游记——武夷山上的安溪小村

清初,安溪曾有许多制茶高手被武夷山聘为制茶师傅,传授乌龙茶制作技术,其中不少人就在武夷山定居下来。现在武夷山的天心洞、水帘洞等产茶区一带操闽南话的安溪籍村民上千人。多年前,旅居福州的陈民先生到武夷山旅游,在游览大王峰后,过幔亭,经三姑,欲睹鹰嘴岩风采,于马头岩下一个小村落的路边农舍里喝茶时,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操闽南话口音的老阿婆,为此特撰《武夷山上的安溪小村》。文中记述:

上得屋前,一位年老的阿婆十分热情地问调研团队从哪里来?调研团队说:“从省城来。不过,是闽南人。”阿婆表示自己也是闽南人,祖籍安溪,世代种茶为生,来武夷已经三代人。现在全村20来户人家,还全都讲闽南话哩。“真的?”见调研团队惊讶不已,阿婆索性用闽南话和我攀谈起来。那口音,与泉州方言太相似了。她说:“只是出来久了,闽南腔调有点变了,不过,还是闽南话,听得懂吧?”调研团队说:“听得懂,听得懂。”一种完全不同于当地崇安话的闽南方言,怎么会听不懂呢?阿婆又重泡了一杯“武夷岩茶”,并到厨房生火为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坐在闽北农家的阳台上,抬头可见奇异的马头岩风光,听着阿婆讲述从闽南到武夷的故事以及近年来武夷山旅游的话题,“孤独”的游人大有“他乡遇故人”的感受,心情十分激动。

茶叶传统命名法的逻辑

在按照鲜叶氧化程度和制作工艺不同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和青茶六大类之前,各地所产茶叶基本是按照“地名+品种”,或直接以茶树品种进行命名,每一种茶叶各自对应着相应的产地和制作工艺,并没有进行系统细分。六大茶类分类法在得到广泛认可后,方将各地茶叶按照工艺和氧化程度归类汇总,乌龙茶才与青茶完全等同起来。也就是说,乌龙茶一开始只是茶树品种名,或一种茶叶制成品的名称,它对应着相应的制作工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首先诞生于安溪。闽北的乌龙茶树品种由安溪传入,也就是乌龙茶首先产于安溪,而后闽北因移植安溪的乌龙茶树,才开始生产乌龙茶。同时,闽北最开始并没有称为乌龙茶而是称为武夷茶、武夷岩茶。

我国开始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武夷山市被认定的项目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而安溪县被认定的项目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说茶编辑2021年4月19日在安溪开茶节拍摄

在安溪西坪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传说

关于乌龙茶的发源地,历来有闽南、闽北之争,莫衷一是,没有定论。但在安溪人看来,乌龙茶的发源地为安溪无疑。因为这里的民间数百年来就流传着一段“苏良与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安溪县崇信里(现在的西坪镇)南岩村,山高林密茶茂,村民以种茶为主,狩猎为辅。村里贺厝半岭湖有一位茶农苏良(1440——1515),不仅善于种茶制茶,还是位狩猎能手。这位茶农因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长得健壮黝黑,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乌龙”(闽南方言中“苏”“黑”和“乌”,“良”与“龙”谐音)。有一次采茶返回途中,苏良忽然看见一头山獐从前方跑过,他端起猎枪,击中山獐。受伤后的山獐夺路而逃。苏良便背着茶蒌一路追赶抓捕。由于天色已晚,又忙于宰杀品尝,竟然把炒茶的事给忘了。第二天清晨要动手炒茶时,没想到搁置一夜的茶青已经变得柔软了,叶缘也呈现出红镶边,并散发出阵阵香味。全家人随即动手炒制,香味越发馥郁。做好的茶叶冲泡品尝,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滋味也更加醇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苏龙和家人欣喜若狂,连忙邀请左邻右舍的乡亲前来品尝。大家品后纷纷啧啧称奇。苏良细细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缘由:茶青在茶蒌中经过抖动,叶缘互相摩擦,从而形成红边,这样制出来的茶叶最终形成天然的花果香味。经过反复实践,苏良将摸索出的一整套新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大大地提高了茶叶品质。苏良过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便将依照此法制作出来的茶叶称为“乌龙茶”,并在他原来居住的地方兴建了一座“打猎将军庙”。苏良与乌龙茶贺厝人世代相传的这一则故事,兼有法师承传佛事辅证,因而为世人所认同。

乌龙茶如今已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虽然乌龙茶工艺的发明早些时候只有民间传说,缺乏更早的史志文字佐证,但这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个茶农,在偶然中发现并加以完善的新的制茶工艺,不但是茶农长期茶作智慧的结晶,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历史上有很多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人们在偶然中发现,加以总结、完善、提高、推广并且被接受和应用、传播的。

虽然民间传说不能等同于史料,但传说往往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实践。民间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才使得我国诸多的古代历史得以代代相传,较好地保留下来。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逐渐产生一种新的技术并世代相传,这也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

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

得到全球业界专家的认同

据《泉州府志》记载,五代越王钱俶幕僚黄夷简于北宋时退隐安溪时有诗云:“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可以说明公元960年以前安溪就已种植茶叶。安溪阆苑岩寺始建于唐朝,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明朝嘉靖《安溪县志》中记载:“茶,龙涓、崇信出者多”“安溪茶产常乐、崇善等里,货卖甚多”。明朝万历《安溪县志》载:“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清水、圣泉为安溪两大历史名岩。另据《清水岩志》记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和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经焉”。

光明网《科普中国》2022年7月26日发布了以《福建安溪铁观音: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为主题的完整视频,播放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先德副主席向公众推介的“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李先德介绍说:这个农业系统是在今年的5月20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中国有了普洱茶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那为什么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能够被认定为世界级的农业遗产,想来,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的三个重要特点有关。一是培育了安溪铁观音茶树良种;二是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殖法”技术;三是发明了乌龙茶“半发酵”制作工艺,生产出有别于“不发酵”的绿茶和“全发酵”的红茶的另外一种独特的茶类,也就是“青茶”,也叫它乌龙茶。


△说茶编辑2020年10月在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拍摄

李先德明确指出,在我国已有两个涉茶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能够入选世界级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有的三个重要特点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明了乌龙茶“半发酵”制作工艺。从而为乌龙茶发源于安溪提供了世界级的认同。

从乌龙茶的中、英文发音

进行考证乌龙茶发源于安溪

乌龙,闽南话的读音为woliong(乌龙、黑良),乌龙茶的英文单词为oolongtea,与闽南话的读音基本一致,可见乌龙茶出口时的叫法(读音)就是闽南话的读音。假设乌龙茶发源于闽北,其读音会是闽南方言的发音吗?

综上所述,在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以及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作为辅助,通过甄别、比对,调研团队认为: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起源地是闽南安溪西坪南岩村。

来源:说茶ShowCha 《福建茶叶》刊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没有这么一句诗,会让你秒懂一款茶?

咏茶诗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

诗,以其高度艺术化的语言

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

内心世界及精神风貌

咏茶诗

则为我们呈现了诗人对好茶的定义

且蕴含审美趣尚与精神底色。

其实,茶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古今中外都是共通的

从感官到心灵

有没有这么一句诗,会让你秒懂一款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明·文徵明《品茶图》(局部)

宜兴阳羡茶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阳羡茶

宜兴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贡茶。

“茶圣”陆羽曾在阳羡考察,这里的茶为他著述《茶经》提供了许多现实的依据。比如,论及好茶的原料标准:“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

许多文人雅士也都深情吟哦过阳羡茶。其中,最有名的一句为:“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这句诗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也就是著名的“七碗茶歌”。

沉浸在山光水色里的茶园(园园摄于宜兴竹父镇)

明代周高起在《洞山岕茶系》写道:“淡黄不绿,叶茎淡白而厚,制成梗极少,入汤色柔白如玉露,味甘,芳香藏味中,空深永,啜之愈出,致在有无之外。”

西湖龙井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茶

杭州

歌咏西湖龙井最著名的诗句当属“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尽管这两句皆出自大文豪苏轼,但并非同一首诗,而是后人二者辑为一联,陈列于茶馆中,遂成千古名对。

龙井村春茶季(潘宪勤 摄)

若说最具代表性的西湖龙井咏茶诗,非明代屠隆《龙井茶歌》莫属。全诗共220字,首次明确提出了“龙井茶”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限于篇幅,以下仅摘录部分:

龙井茶歌

明·屠隆

香胜旃檀华庄界,味同沆瀣上清家。

雀舌龙团亦浪说,顾渚阳羡竞须择。

摘来片片通灵窍,啜处泠泠馨齿牙。

玉川何妨尽七碗,赵州借此演三车。

采取龙井茶,还烹龙井水。

……

一杯入口宿酲解,耳畔飒飒来松风。

即此便是清凉国,谁同饮者陇西公。

不过,论品鉴高手,恐怕还得让位于陆次之。他可谓西湖龙井的千古第一知己。他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洞庭碧螺春

碧螺飞翠太湖美,

新雨吟香云水闲。

碧螺春

苏州

“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碧螺春,原产于苏州吴县太湖洞庭山。其形卷曲如螺,清香优雅,浓郁甘醇,回味绵长。

苏州洞庭山茶园(草香居 摄)

清·王草堂《随见录》云:“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但,“碧螺春”之名的由来,人们还是喜欢蹭名人的流量,传为康熙帝赐名。

碧螺春

清·陈康祺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安溪铁观音

舌根未得天真味,

鼻观先通圣妙香。

铁观音

安溪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是闽南乌龙茶的代表。

其颗粒圆结重实,砂绿油润,有人形象地形容为“蜻蜓头,青蛙腿,蛎干形,茶油色”。

冲泡后,清香扑鼻,馥郁持久。汤色金黄清澈,醇厚鲜爽,入口生香,喉底回甘,有独特的“观音韵”,七泡仍有余香。

安溪铁观音“王说”发源地(刘洁智 摄)

元代刘秉忠的“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虽非咏铁观音,却常被用来形容铁观音的香气与滋味,堪称经典。

尝云芝茶

元·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凑浸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武夷大红袍

就中武夷品最佳,

气味清和兼骨鲠。

大红袍

武夷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唐·徐夤《尚书惠蜡面茶》)

“双世遗”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碧水丹山塑造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树一帜的“岩骨花香”之“岩韵”,令历代爱茶人赞叹不已。清人梁章钜曾将“岩韵”归结为:香、清、甘、活。

武夷山九龙窠大红袍母树

乾隆有诗云:“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冬夜煎茶》)。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则如是品武夷茶:“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武夷三味》)。

曾不看好武夷茶的袁枚也现身说法:“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随园食单·茶酒单》)。

武夷山独特的“盆栽式”茶园

他还作有一首《试茶》,里面有一句把“岩韵”写得很形象:“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停甘果至。”

“采之有时焙有诀,烹之有方饮有节。”独特的采制、烹饮方式,成就了武夷大红袍的“岩韵”。

福鼎白茶

太姥声高绿雪芽,

洞天新泛海天槎。

白茶

福鼎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宋·赵佶《大观茶论》)

宋徽宗所推崇的“白茶”,实际上是一种白化茶,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白茶。

白茶,不炒不揉,日光萎凋

至明代,才渐渐有了现代白茶的雏形:“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明·田艺蘅《煮泉小品》)“田子蓻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明·闻龙《茶笺》)

福鼎太姥山绿雪芽母树

因此,目前较为公认咏(现代)白茶的诗当为明末清初周亮工《闽茶曲》中的第八首:

闽茶曲(之八)

清·周亮工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

茗禅过岭全平等,义酒应教伴义茶。

绿雪芽,即福鼎白茶的前身。清乾隆年间邱古园《太姥指掌》云:“磨石坑三里许至平冈,居民十余家,结茅为居,种园为业,园多茶,最上者‘太姥白’,即《三山志》绿雪芽茶是也。”

云南普洱茶

独有普洱号刚坚,

清标未足夸雀舌。

普洱茶

云南

今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中国的荣耀,也是普洱茶的荣耀。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生茶(晒青绿茶)和普洱熟茶(黑茶)两类。

云南景迈山古茶林景观(图源:新华网)

普洱茶的产制历史逾千年,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在唐朝的樊绰《蛮书》卷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云南少数民族姑娘采摘古茶树的鲜叶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一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蒸而成团”,普洱茶保留了唐宋团饼茶的遗风,延续至今。

至清代,普洱茶因其独特的消食解腻之功效,成为宫廷中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茶品。“懂茶风雅帝”乾隆有诗为证:

烹雪用前韵

清·乾隆

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

点成一椀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

寒香沃心俗虑蠲,蜀笺端砚几间设。

兴来走笔一哦诗,韵叶冰霜倍清绝。

酷似红酒的普洱熟茶茶汤

福州茉莉花茶

他年我若修花史,

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花茶

福州

茉莉花

宋·江奎

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茉莉,这种来自外域的香花,传入中国后,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让花香也可被品尝,有滋有味。

宋·马麟(传)《茉莉舒芳图》(团扇 ,设色绢本)

花茶,是中国人一项浪漫的发明,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蔡襄《茶录》中所说的 “杂珍果香草”便是其雏形。

到了南宋,花茶从制法到工具,都已基本完备,明清时,更是臻于完熟。

茶引花香,花益茶味,相得益彰。窨(xūn)制,古时称为“熏香茶法”,是塑造花香茶味的最核心工序,是将花与茶拼和,花吐香,茶吸香,一吐一吸,配合默契。

茶引花香,花益茶味,相得益彰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原产地,“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真正的茉莉花茶,只闻花香却不见花,花魂入骨,鲜灵隽永。花与茶,聚散离合,成全了杯盏间的暗香流动。

福州帝封江茉莉花种植基地 (林武旺 摄)

中国红茶

月桂与秋色,

美难与茶比。

红茶

中国

“我觉得我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 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真可惜酒却是那么的有害……”

——英国诗人拜伦《唐璜》

“茶是可人儿,万灵丹。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

——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

这种有着迷人琥珀色、“松烟香,桂圆味”且富神秘感的东方饮料,正是产自中国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

云蒸霞蔚的武夷山桐木茶园

正山小种最早在欧洲被称为“Bohea”,即“武夷”的谐音,并一度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也是英国皇室的奢侈品。

云蒸霞蔚的武夷山桐木茶园

正山小种最早在欧洲被称为“Bohea”,即“武夷”的谐音,并一度成为中国茶的代名词,也是英国皇室的奢侈品。

油画中的维多利亚下午茶场景

饮茶皇后歌

[英]埃德蒙•沃尔特

花神宠秋月,嫦娥矜月桂。

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

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

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

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

欣逢后诞辰,祝寿介比此。

“饮茶皇后”凯瑟琳

武夷茶还通过“万里茶道”运往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流淌在茶炊里,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日子。

“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诗意地写道。

俄国佩洛夫《莫斯科郊外饮茶》(1862年)

当喝中国武夷茶成为欧洲大陆的流行风尚时,财富与征服,奴役与反抗,战争与和平,也在全球轮番上演,深刻地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茶香四溢的诗句令你印象深刻?让你瞬间就能想起一款茶?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铁观音知识问答。

铁观音的半发酵工艺特别难掌握,需要根据温度、湿度、原料等变数的改变而调整制作过程。


工艺变数多,所以成品茶的滋味也会不一样,可以说,没有一款铁观音的滋味是一样的。



铁观音的相关知识是一个非常系统又需要时刻灵活运用的课程。前几天看到一个铁观音知识问答,觉得大部分非常到位,分享给大家:

1、安溪产茶历史始于何时?

答:安溪产茶始于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1957年,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在安溪县发现多处古茶树群,最大古茶树位于安溪剑斗,树龄达1200多年。


2、乌龙茶是起源于安溪吗?

答:是。安溪茶农创制了乌龙茶。随后,安溪茶种及乌龙茶制作技艺播衍至闽北、台湾、广东等地。

3、铁观音由来的两种传说是什么?

答:铁观音原产于安溪西坪。关于铁观音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是“观音托梦说魏说”,二是“乾隆赐名说王说”。

4、安溪在世界茶业发展史上有哪几大贡献?

答:安溪先后为世界茶产业做出了三大贡献:①首创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②发现培育了名茶铁观音;③发明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

5、安溪茶是如何风靡世界各地的?

答:①宋元时期,安溪茶就作为一种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在宋代,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达58个。

②明清时期,安溪茶畅销海内外,史称19世纪是乌龙茶风靡欧美时期。

③20世纪初,安溪茶成为畅销东南亚的“侨销茶”。

④20世纪80至90年代,在日本刮起安溪“乌龙茶热”。

⑤21世纪以来,安溪茶再次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续写海丝之路新篇章。

6、安溪铁观音属于六大茶类中的哪类?

答:安溪铁观音属于青茶类,又称乌龙茶。中国六大茶类包括: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7、安溪铁观音属于乌龙茶哪个产区?

答:安溪铁观音属于闽南乌龙茶产区。乌龙茶其他产区还有:闽北、台湾、广东。

8、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答:安溪县是我国第一重点产茶县,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为60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6.5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148亿元。

9、安溪铁观音在中国茶叶中的地位如何?

答: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之首。 2016年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

10、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何时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答: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溪县申报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1、安溪入选首批国家茶树良种有哪些?

答:安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全国首批审(认)定的30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中,安溪县的“铁观音、黄旦(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大叶乌龙”入选,也被称为“安溪六大名茶”。

12、“安溪铁观音”是我国第一枚涉茶的中国驰名商标吗?

答:是。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安溪铁观音”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涉茶的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

13、安溪县何时被授予“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

答:2015年10月,安溪县获得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认证茶园面积达到38350亩,位居全国第一。

14、近年来安溪茶业的主要荣誉有哪些?

答:2009年至2016年连续8年蝉联“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

2010年荣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第一位。

2015年荣获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2015年荣获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首位。

2016年荣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荣誉。

2016年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蝉联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第一位。

2017年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15、当前安溪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安溪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主要措施是:

四心: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秉承匠心、上下同心。

四化: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

四聚焦:聚焦“原产地”、聚焦“供应端”、聚焦“大品牌”、聚焦“新丝路”。

16、为什么说“安溪铁观音,好喝一身轻”?

答:安溪铁观音好喝是因为有兰花香、观音韵;喝铁观音有利健康,身心健康才能一身轻。

第二部分 种植与加工

17、形成安溪铁观音优异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因素是“天、地、人、种”有机结合。

“天”:是指安溪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铁观音生长和初制要求的自然气候条件,包括气温、日照、降水量、相对湿度等;

“地”:是指安溪具有独特的立地条件,包括安溪县所处的经纬度、土壤条件和植被等;

“人”:是指安溪茶农具有精湛而独特的传统制茶技术;

“种”:是指采用扦插繁育的纯正铁观音茶种。

18、什么样的海拔高度对种植铁观音最适宜?

答:在安溪种植铁观音以海拔300-1000米最适宜。

19、什么土壤类型适合铁观音茶树生长?

答:PH值在4.5-6.0的红壤、砖红壤、黄红壤、砂质壤土。

20、为什么茶园要进行土壤耕翻?

答:土壤耕翻能保持茶园良好的养分供应状态。其作用:①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结;②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力,提高土壤吸肥吸水能力;③促进茶树根系的更新和生长;④杀虫、杀菌和除草。

21、安溪县茶叶质量可追溯的核心是什么?

答:①生产有记录;②流向可跟踪;③信息可查询;④责任可追究;⑤产品可召回。

22、什么是生态茶园?

答:指在同一片茶园上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通过实施立体复合栽培,多物种共生共荣,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23、安溪县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答:①合理种植树木;②梯壁留草或种草;③套种绿肥;④建设水利系统;⑤完善道路设施。

24、怎样才算是高标准、高质量的茶园?

答:①茶园集中成片,生产实现区域化;

②坡地、山地建园标准化;

③土壤深垦基肥化;

④种植规格化;

⑤环境林园绿肥化。

25、什么是茶庄园?

答: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文化传播、科研创新、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品牌营销等为一体的茶园称之为茶庄园。

26、安溪铁观音采制时节如何区分?

答:季别  节气  时间

春茶

谷雨至立夏后

4月中下旬~5月上旬

夏茶

夏至前后至小暑前

6月中下旬~7月上旬

暑茶

立秋前后至处暑

8月上旬~8月下旬

秋茶

秋分前后至寒露

9月下旬~10月中上旬

27、安溪铁观音鲜叶原料采摘有何讲究?

答:①采摘天气:选择晴天;②采摘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4时;③采摘嫩度:小、中开面一芽三叶,提倡适当嫩采。

28、安溪铁观音精湛的初制工艺包括哪几道主要工序?

答: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在完成采青的基础上,主要有10道工序: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

29、安溪铁观音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什么?

答:安溪铁观音的香气成分达上百种,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紫罗酮、a-萜品醇、2-苯乙醇、茉莉内酯、茉莉酮酸甲酯等。

30、安溪铁观音香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安溪铁观音香气成分来自于鲜叶,香气的形成主要是在做青期间酶促反应的结果,还有一部分则是烘焙、复火等工序中热效应引起的物化反应而形成的。

31、安溪铁观音茶汤颜色和滋味的主体成分是什么?

答:茶汤颜色主体成分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滋味主体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嘌呤碱等。

32、什么样的天气有利于制作出优质的铁观音?

答:天气晴朗、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是制作高香优质铁观音的最佳气候,俗称“北风天”。

33、安溪铁观音精制工艺流程有哪些?

答:安溪铁观音从鲜叶到毛茶的加工过程称为“初制”,从毛茶到成品茶过程称为“精制”。其主要工艺流程是:毛茶→验收→归堆→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焙→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34、浓香型安溪铁观音烘焙环节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①提香作用,使香气转为清纯;

②减少苦涩,使滋味更甘醇;

③叶色转为黄绿色,茶叶带有焦糖香和甜味感;

④水分含量降低,保持品质,利于贮藏。


第三部分 标准与法规

35、安溪铁观音和铁观音的区别是什么?

答:安溪铁观音是指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安溪县辖区范围)自然生态条件下,选用铁观音茶树品种进行扦插繁育、栽培和采摘,按照独特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铁观音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安溪县域范围外生产的铁观音不能冠以“安溪铁观音”标识。

36、铁观音产品的分类?

答:国家标准GB/T30357.2-2013《乌龙茶 第2部分:铁观音》中对铁观音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陈香型铁观音三大品类。

37、清香型安溪铁观音的主要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参照国家标准GB/T19598-2006清香型铁观音的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色泽翠绿油润、匀整洁净、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音韵明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

38、浓香型安溪铁观音的主要品质特征是什么?

答:参照国家标准GB/T19598-2006浓香型铁观音的品质特征为:外形肥壮紧结、色泽砂绿乌润、匀整洁净、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鲜音韵明、汤色金黄清澈、叶底黄绿肥软有红边。

39、陈香型铁观音有什么特点?

答:参照国家标准GB/T30357.2-2013陈香型铁观音的品质特征为:色泽乌褐、紧结匀整洁净、陈香明显、滋味醇和、汤色深红或橙红、叶底乌褐柔软匀整。

40、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什么时候实施?

答:2016年4月26日起实施。

41、安溪铁观音产品分为几个等级?

答:清香型安溪铁观音分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浓香型安溪铁观音分五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陈香型铁观音分为三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

42、安溪铁观音产品的理化指标是什么?

答:GB/T19598-2006《地理标志产品 安溪铁观音》规定铁观音产品理化指标:水分≤7.5%、总灰分≤6.5%、碎茶≤16%、粉末≤1.3%。

43、什么是商标?

答:商标俗称牌、牌子,是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符号)。

44、什么是集体商标?

答: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45、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什么?

答: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标示某铁观音产品来源于安溪县境内,且该铁观音茶叶产品的特定质量、信誉及其他特征,主要是由安溪县特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46、使用“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需要申请吗?

答:“安溪铁观音”图形商标 是安溪县茶业总公司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向安溪县茶业总公司提出申请,取得《证明商标准用证》后方可使用。

47、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能宣传茶叶功效吗?

答:《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茶叶经营者不得在商业广告中宣传茶叶有预防、治疗、保健等功效。

48、广告能使用“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吗?

答:《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49、食品(茶叶)包装标签必须标示哪些内容?

答:①食品名称;②配料表;③日期标示(生产日期、保质期);④净含量和规格;⑤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⑥贮存条件;⑦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⑧产品标准代号;⑨质量(品质)等级;⑩食用方法。

50、限制茶叶过度包装有哪些要求?

答:GB/T31268-2014《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对限制茶叶过度包装进行规定:(1)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2)包装空隙率(包括填充物)不得超过产品体积的25%;(3)包装成本不超过产品价格的15%。

第四部分 品鉴与营销

51、安溪铁观音主要的品质风格是什么?

答:安溪铁观音主要的品质风格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集红茶绿茶优点为一身的半发酵茶,具有天然花果香和独特观音韵,堪称茶中之王。

52、什么是安溪铁观音独特的观音韵?

答:安溪铁观音的独特优异品质是由品种香、地域香与工艺香三者有机融合而成。表现为香气幽雅馥郁,滋味醇厚甘爽、回甘生津、齿颊留香,具“天真味、圣妙香”,称观音韵。

53、如何鉴赏安溪铁观音外形?

答:从成品干茶外形的紧结度、匀整度和悦目度(顺眼度)来鉴赏。在干茶外形同等悦目度的前提下,颗粒越紧结且越匀整越好,反之越差。

54、如何鉴赏安溪铁观音香气?

答:从清纯度、强弱度和持久度来鉴赏。在同等清纯度的前提下,香气越高强且越持久越好,反之越差,如有异味、杂味更差。

55、如何鉴赏安溪铁观音汤色?

答:从适度金黄度、清澈度和明亮度来鉴赏。在适度金黄度的前提下,越清澈且越明亮越好,反之越差;汤色太浓或太浅均不符合清香型铁观音的特征。

56、如何鉴赏安溪铁观音滋味?

答:从爽口度、醇厚(饱满)度和回甘度来鉴赏。在爽口度的前提下,越醇厚且回甘越明显越好,反之越差。但如带有明显的苦味、明显的涩味、明显的酸味,也不能称为好茶。

57、如何鉴赏安溪铁观音叶底?

答:从柔嫩度,肥厚度和“发白”度来鉴赏。在叶底(茶渣)同等集结的前提下,越肥厚且“发白”度越明显的越好,反之越差。


58、第一泡茶水即冲即倒有什么说法?

答:在安溪有两种说法。一是,饮水思源,感恩土地。把第一泡茶水倒出敬土地公,感恩大地赐与我们神奇的茶树。二是,温润泡,或叫“醒茶”。铁观音外形紧结,为让茶叶更快浸泡出来,先温杯,再温茶,然后冲泡茶叶。

59、安溪铁观音感官审评时如何打分?

答:安溪铁观音审评时一般采用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的百分制评分法

60、品饮安溪铁观音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茶叶的投放量(茶水比例);二是冲泡用水的质量;三是冲泡用水的温度(要用刚沸腾的开水);四是浸泡的时间。

61、清香型铁观音怎么保存比较合适?

答:清香型铁观音的品质特征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贮存时要特别注意干燥、密封、避光、防高温,以保持其特有的鲜爽度。

62、市场上成批量的茶叶产品为什么要进行拼配?

答:①提高茶叶品质;②提高经济效益;③提高销售区域的针对性;④平衡控制销售水准;⑤提高茶叶收购的指导性。

63、安溪茶商公约的行为准则是什么?

答:“守法、诚信、公平、规范“。

64、安溪铁观音消费群体如何分类?

答:按消费群体的心理因素可分为:爱好性消费、健康性消费和文化性消费三部分。

第五部分 茶艺与礼仪

65、什么是安溪铁观音的茶艺、茶道、茶文化?

答:广义的茶艺是指涉茶所有技艺。而狭义的茶艺则仅指茶叶冲泡表现形式和表演艺术。

茶道是以茶为载体并融入一定的说教和事理等的行为模式或方法的精神传播表现形式。

茶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66、安溪铁观音茶艺的六要素是什么?

答:茶艺包括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六个要素。

67、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的步骤共有几道?

答:12道。⑴展示茶具-备器;⑵沐霖瓯杯-洗杯;⑶观音入宫-置茶;⑷悬壶高冲-冲茶;⑸春风拂面-刮沫;⑹瓯里酝香-侍茶;⑺喜闻幽香-闻茶;⑻观音出海-倒茶;⑼点水流香-点茶;⑽香茗敬宾-敬茶;⑾鉴赏汤色-观茶;⑿品啜甘霖-品茶。

68、安溪铁观音茶艺礼仪包括哪些内容?

答:茶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行为姿态、言谈举止、风度礼节。

69、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茶王赛、茶诗、茶画、茶对联、茶歌、茶舞、茶庄园、茶摄影、茶艺表演、十里茶诗廊、茶文化博览馆等等。

70、安溪茶艺表演所体现的茶道精神是什么?

答:安溪茶艺表演所体现的茶道精神理念是“纯、雅、礼、和”。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71、冲泡安溪铁观音用什么茶具最好?

答:冲泡安溪铁观音以瓷器盖碗最好,原因有三:

①盖碗又称为“三才杯”,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是为天地人!也喻为铁观音为天地人合一。

②安溪铁观音香高韵长,用盖碗冲泡,翻开盖碗闻茶香,方法简单实用,动作雅致超凡。

③由于盖碗是白瓷制造,不吸味,导热快。安溪铁观音外形紧结,干茶与展开后的体积相差较大,盖碗有利于其叶面的伸展,以鉴赏叶底。

72、茶为何只倒七分满?

答:这是闽南民间待客传统习俗,常言道:“七分茶,八分酒”。敬客人酒以八分为宜,斟茶则以七分为宜。

73、奉茶时需要注意哪些?

答:从客人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目视对方。敬茶顺序一般是:先老后少,先客后主。也可以采用从左至右顺序奉茶。

保健与应用

74、安溪铁观音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答:科学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主要含有氨基酸、生物碱、多酚类、糖类、芳香类、矿物质、维生素、天然色素、有机酸、蛋白质等数百种营养成分。

75、安溪铁观音有哪些保健功效?

答:安溪铁观音具有:①抗衰老,②抗癌症,③抗动脉硬化,④防治糖尿病,⑤防治龋齿,⑥杀菌止痢,⑦清热降火,⑧提神益思,⑨醒酒敌烟,⑩消食减肥等。

76、安溪铁观音最新研究的五大保健功效是什么?

答:2016年10月13日,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刘仲华教授在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成果发布会上,阐释了安溪铁观音主要的五大功效:①降脂护肝;②降低尿酸;③调理肠胃;④抗炎清火;⑤延缓衰老。

77、不同品类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是否相同?

答: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林金科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清香、浓香、陈香型安溪铁观音都具有预防高血脂和高血糖发生的作用,还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等作用。此外,对预防肝肿瘤发生也具有一定作用。不同品类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程度不同。

78、为什么喝安溪铁观音四季皆宜?

答:安溪铁观音是茶中极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以茶性来说,性平,不冷不热,一年四季,老少皆宜。

79、安溪铁观音的养颜功效如何?

答: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研究小组通过长期研究证实:安溪铁观音在延迟衰老作用最明显,其中清香型铁观音比浓香型、陈香型铁观音的表现更为优越。

80、不同年份的陈香型铁观音保健功效有何不同?

答:不同年份的陈香型安溪铁观音保健功效峰值不同。存放16年的陈香型铁观音降血脂效果最好;在降尿酸作用方面,以16~21年间效果最好。在调理肠胃方面,则年份越长效果越好,30年陈香型安溪铁观音止泻作用最强。

81、为什么常饮安溪铁观音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答:因为安溪铁观音成分中的茶多酚可阻止有害蛋白质累积、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护脑细胞,维持大脑认知能力。

82、为什么常饮安溪铁观音能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

答:安溪铁观音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维生素类可以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

83、为什么吸烟的人应多喝安溪铁观音?

答:香烟中的尼古丁被人吸入人体后会促进血管收缩、硬化,加速动脉硬化和使人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因此吸烟者多喝安溪铁观音,可有效地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更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中的茶多酚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84、为什么常饮安溪铁观音有利于减肥?

答:安溪铁观音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质,不仅可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而且可促进中性脂肪酶的代谢作用;安溪铁观音具有抑制食品脂肪吸收;安溪铁观音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能调节脂肪代谢,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促进血液中脂肪燃烧效果。

85、为什么常饮安溪铁观音能防治糖尿病?

答:安溪铁观音富含茶多糖、茶多酚和茶色素,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糖尿病患者应常饮铁观音,饮茶量可稍多一些,使茶叶的有效成分在体内保持足够的浓度,从而发挥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86、为什么常饮安溪铁观音能防治龋齿?

答:安溪铁观音富含茶多酚,茶多酚化合物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聚合,这样病菌就不能在牙上着床,从而使龋齿形成的过程中断。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有益。

87、为什么饮用安溪铁观音提神益思的效果特别明显?

答:这主要是由于安溪铁观音中咖啡碱的作用。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常饮铁观音能提神、去烦、解乏、醒脑,能显著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反应。

88、为什么儿童喝安溪铁观音淡茶水可提高免疫力?

答:安溪铁观音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儿童饮后能利尿、抗菌、防龋齿、防辐射,能促进胃肠蠕动、消食去腻、增进食欲。儿童坚持每天喝三杯安溪铁观音淡茶水,可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89、安溪铁观音的深加工产品有什么?

答:铁观音蜜茶、铁观音茶食品、铁观音速溶茶、铁观音茶水饮料、铁观音茶酒、铁观音茶香枕和茶多酚、茶皂素、γ-氨基丁酸等铁观音提取物。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