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吉茶厂

找到约22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个人视角下的安吉白茶编年史(一)

安吉白茶 编年史

记得我自己读初中那会儿大概96年左右,

有一天我外婆去给别人家采茶回来很神秘的对我说她采的那种茶喝上去鲜甜还有奶香,

要卖好几千元一斤,但是她也说不出那叫什么茶。

我当时很好奇什么茶会有奶香还卖这么贵,那时候她帮别人家采一天茶叶的工资也就12元,

在普通工厂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元。

后来才知道这种茶叫白茶,当时安吉人和一些茶商就把这茶叫白茶,只有官方才叫安吉白茶。

没过几年安吉政府便开始大力推广种植安吉白茶了,

那时候虽然白茶卖价很高但并没有交易市场,

阿里巴巴还只是《一千零一夜》里面的主人公。

安吉的老百姓担心种了卖不掉,很多人便处于观望状态,

一些农民人宁愿选择去打工也不指望荒山能变金山。

对,上世纪90年末安吉绝大部分的山都是荒野山林,山上除了毛竹值点钱好像没有更有经济价值的作物了。

山里人有时候为了增加一些收入偶尔会去山上砍一些柴卖。

我自己也曾上山背过毛竹和这些柴,说实话,这些活真不是人干的,

一两百斤的担子压身上这种活干多了会有明显的后遗症,我妈现在就经常性腰疼。

后来随着煤气的普及,上山砍柴的收入越来越低了,当时我也纳闷为什么这些人宁愿去砍柴却不选择去做生意?

回过头来才明白那时候山里人连做生意的本钱都没有,

自己穷,亲戚朋友也穷,借钱都没有门路,银行贷款?那是想多了。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上天赐予安吉人的这片叶子,

如果当年(上世纪80年代初)安吉白茶也就是现在的“白叶一号茶树”没有被开发出来,

安吉的老百姓特别溪龙和昆铜山区的老百姓大概率会继续吃很多年的土。

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幼年时游走于昆铜和溪龙交界处却没有一条像样马路,

一到下雨天这种狭窄的乡村小道就布满了烂泥和水坑只能走中间凸起的长着青草的那部分,

有些人家还住着那种黄泥隔砖裸露的土培房。

这两个地方和安吉大多数地方一样交通不便利,以高山和丘陵为主缺少大面积的空旷平原,

很难发展工业区,工业企业非常少。

那时候的绿水青山还不是金山银山,安吉的山里人普遍靠着山却靠不住山。

此时隔壁的长兴县正在轰轰烈烈搞工业,交通不便利的安吉老百姓确实很迷茫,不在迷茫中消失就是在迷茫中爆发,

最终凭借着勤劳智慧和本土资源优势搞出了三个产业,竹业、椅业和茶业。

这三个产业几乎同时起步,依次爆发出惊人的致富能力,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

发展初期都是通过订单形式在千家万户的作坊中生产再组配销售出去,

所以安吉经历了几乎村村有人办厂的时代,延续至今。

历经30余年发展,安吉竹产业总产值200多亿元,

从业人员近3万人,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近10%的竹业总产值。

安吉已成为中国的“椅业之乡”,是全国最大的办公椅生产基地,椅业已成为安吉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目前,安吉县域内白茶种植面积已达20.06万亩,2021年产值超过31亿元,

产业链从业人员占安吉总人口的近1/3,这是安吉三个支柱产业中最普惠的产业,没有之一。

安吉很多村落依靠这片叶子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

原先安吉数一数二的贫困村因这片叶子一跃成为安吉数一数二的美丽乡村。

我辞去工作投身到茶叶这个行业时已经是2010年了。

那时安吉白茶在种植端的利润依然相当可观,

记得10年那会儿一位采茶工一天的工资才50-60元上下还是本地和周边地区的人,言交通费用很低,这些费用都是要茶园老板承担的。

而2022年采茶工资150元左右,算上车费分摊下来基本上到了200元一天的用工成本。

那时候的安吉白茶不仅成本低,在交易市场上的批发价比现在还高,

所以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和小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掘金。

大量的人承包荒山种茶,一些走在前面茶人开始不断加码投资扩建茶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安吉白茶(白叶一号茶树)的种植开发过程与19世纪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地区,

搞茶叶大开发的历程一模一样,出现了一些专门倒卖茶山的人。

其中很多所谓的茶山其实只是刚开辟出来种好幼苗的荒山,这些英国人有的赚的盆满钵满,有的血本无归。

同样安吉白茶的种植开发也进入了类似的狂热期,然后就是政府及时刹车,

个别人更是因破坏绿水青山身陷囫囵,从此禁止毁林种茶的政策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2005年-2015年这十年,可以说是安吉茶人最幸福的十年,产能稳步提升,市场也日益增长,从最初的长三角地区扩展到了西北五省。

由于安吉白茶呈现出与传统绿茶完全不同的口感和美感,

所以在价格上也是吊打其它绿茶,连批发的利润都相当可观,

使得茶叶商贩趋之若鹜。

安吉本地逐渐形成了两个专业交易市场,

一个是面向本地生产加工企业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

另一个是面向全国经销商的干茶交易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这两个市场让一片白叶子真正成为了一片富民的金叶子。

鲜叶交易市场的出现,让种茶的茶农不再担心茶叶售卖无门。

干茶交易市场的日渐完善直接推动了安吉本地茶叶加工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对,是大批量的涌现。

截止2022年听说安吉本地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已经有3000多家了。

你可能会严重怀疑这个数字,先别急,我听到后也很惊讶。

据我所知安吉本地拥有SC认证的茶厂不会超过300家,那这多出来的2700家是怎么来的呢?

对,就是茶农家里面的加工作坊,

这里面绝大多数仅是茶农在家里摆几台茶叶炒制机器就可以制作成品安吉白茶了。

为什么这么多茶农要自己加工成品茶呢?

因为要保障利润,鲜叶市场虽然可以让种茶人马上变现,但是与外地客商为主要买家的干茶市场不同,

鲜叶市场几乎都是本地茶商贩在收购,

他们大多也只是将收购来的鲜叶在自己或合作的茶厂加工成干茶后再拿到干茶交易市场批发的,会压低茶农的鲜叶价格。

一来二去茶农知道了卖干茶利润更好,很多人就开始自掏腰包买制茶机器自己加工茶叶,

有富余加工能力的还能帮临近的茶农代加工茶叶赚取一些加工费。

这对茶农而言虽然辛苦些但售卖的灵活性增加了,收益也更高了。

但是这样做也潜伏着很多不利因素,这几年就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在2005-2015年这十年中,

炒茶机器对于茶农而言意味着就是利润保障,卖鲜叶利润可观时便卖鲜叶,卖鲜叶不合算时就拿回家做成干茶卖。

这就是为什么安吉本地会有大大小小3000家茶叶加工厂的原因。

由此形成了安吉白茶大市场,小生产的总体格局。

来源:百竹源安吉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吉白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安吉白茶,属中国名优绿茶,地理标志产品,选用无性系良种“白叶以号”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原料按照特定的工艺加工而成,外形有“凤形”与“龙形”之分。精品凤形安吉白茶,外形芽叶挺直似凤尾形,芽壮实匀整,色泽嫩绿鲜活泛金边。汤色嫩绿鲜活明亮;香气嫩鲜清新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叶白脉翠,匀齐鲜亮。精品龙形安吉白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形似龙井茶;色泽嫩绿显玉色。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一芽一叶,芽叶成朵,叶白脉绿,色泽鲜亮。安吉白茶品质成分独特,氨基酸含量高达6%以上,比一般品种的氨基酸高出2-3倍,酚类含量较低,是普通绿茶的50%-80%,酚/氨比小。

安吉白茶是我国著名的白化茶,其早春幼嫩芽叶失绿呈玉白色,经脉翠绿,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春茶后期随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叶色逐渐转化为花白相间,夏秋茶为绿色。

经过多年努力,以“白叶1号”“中黄1号”“中黄2号”等为代表的白(黄)化茶树品种在浙江省得到了快速推广,形成了一个生产效益高、竞争力强、产区规模集中的特色茶产业,成为助推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者简介:赖建红,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杰出中华茶人”称号获得者。多年来默默耕耘,见证并参与推动安吉茶产业的发展,在安吉白茶产业规划制定、品种选育、标准化茶园建设、品牌推广、茶农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作用。主持起草了《安吉白茶》国家标准,参与制定安吉四个五年发展规划;通过良种选育、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等课题研究,通过茶园机械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实现了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引导企业品牌建设,首创“母子商标”管理体系,制定行业公约、茶园溯源制度,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推进生产与消费的链接。

安吉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县,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和首批生态文明奖获得县。安吉白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海拔800米高山上发现单株野生白茶古树,经过40余年的繁育推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质”和“量”的全面突破。目前全县“白叶1号”种植面积20.06万亩,种植户17000余户,年产量2000余吨,年综合产值近5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超30亿元,为全县36万农民人均增收8600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高达26万人,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评估48.45亿元。安吉白茶已从单纯的农产品逐步向茶文化休闲、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

安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践行着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期望,实现了产业链的提升、产品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攀升。

安吉白茶的发现挖掘

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稀茶树良种,其早春嫩芽叶色玉白,叶脉翠绿;干茶形如凤羽,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馥郁绵长。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42%以上,其中:氨基酸含量高达5-10.6%,为普通绿茶的两倍以上,茶多酚含量14%左右,是普通绿茶的一半,故而安吉白茶味鲜爽无苦涩。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称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安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

回顾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40年,是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40年,也是品牌创优创强、影响不断提升的40年,更是茶农致富增收、实现小康的40年。

1、发现与品种繁育:1979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浙北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中,安吉县茶叶工作者在天荒坪镇大溪村发现了第一株野生白茶树,1980年成立了浙北茶树良种选育课题组在安吉县林科所设立浙北茶区--安吉当地茶树良种选育基地,1982年4月课题组成员从“白茶祖”上剪取嫩枝537支,经段穗扦插繁育成活288株;是年将扦插苗移栽至大田成活75丛,1989年成功种植了5.74亩安吉白茶园,直到1997年种植面积达到360亩,产量300公斤,产值60万元,从此开启了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雏形。

2、拓展与规模种植:基于安吉白茶特殊的品质特征和良好经济效益, 1998年安吉县政府成立了“安吉白茶开发领导小组”,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安吉县鼓励发展白茶生产的若干意见》、《安吉白茶产业发展“十五”规划》等引导安吉白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速推进茶园规模化种植,引导拓展安吉白茶产业规模。1997-2010年这13年间,全县白茶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了166.47倍、2833.3倍、1600倍。期间,成立了行业自治组织----安吉白茶协会、制定颁布实施了《安吉白茶地方标准》、《安吉白茶》国家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安吉白茶绿色原料生产操作规程》、《条形白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等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为安吉白茶绿色标准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组织实施了《安吉白茶产业化核心示范基地》、《安吉白茶标准化技术推广》、《白化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集成与示范》等先进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推广,使安吉白茶生产技术、标准化应用和产品质量提升、资源再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建了全国的名优茶的安吉白茶模式。

3、创新与品牌锻造: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调研,实地了解溪龙乡白茶基地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重要论断,坚定了安吉县立足生态保护和白茶产业发展同步的信心。2001年的1月成功注册了全国茶叶类第一个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又获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按照“母商标树品牌、子商标强溯源”的思路,创新打造安吉白茶“母子”商标品牌;为坚持做好“原产地”这篇文章,实施了茶园身份证管理、金溯卡溯源、会员协作自律、统一包装监管等“六合一”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从种植到采收、从加工到销售、从茶园到茶杯的全方位标准化生产、品质化管理、品牌化营销,得到了生产端、销售端、市场端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举办两届中国·安吉白茶节、安吉白茶与《大观茶论》研讨会、“白茶仙子”评选、5届安吉白茶开采节等节庆活动溯源、宣传安吉白茶;组织茶企参加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茶业盛会和名优茶斗茶赛,宣传安吉白茶,弘扬白茶文化。

安吉白茶先后获得“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多次“中茶杯”名优茶特等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品牌、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区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百强等荣誉。

安吉白茶的提升发展

在习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安吉白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种植稳业、规模加工兴业、品质品牌强业、休闲旅游活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

1、强化一产硬实力,使农业园区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打造一批“标准化、良种化、生态化”的现代茶叶园区。一是编制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操作手册和生产模式图,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到人、到户、到园。安吉白茶成功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全域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1个,省级标准园6个,市县级标准园10余个;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近20家茶企通过了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认证面积居全国茶叶类之首,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二是以“白叶1号”良种为主导,积极推进良种、良法综合运用,目前全县茶树良种化率占97.6%。三是全面推进茶园生态化建设,以生态优先原则制定《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鼓励以退茶还林、退茶还耕和茶园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的复合型茶园生态;划定安吉白茶永久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实施分级保护管理。

2、提升产业价值链,使精深加工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孵化器”。重点做大做强一批茶叶深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引领,研发安吉白茶产品系列,实现由茶叶产业向茶业产业的提升。一是通过“个转企、小升规、订单农业”,引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提升安吉白茶企业规模和企业化高标准生产,提高安吉白茶品质,目前全县年销售额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订单茶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打造安吉白茶企业集群。二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研制推广应用符合安吉白茶生产特点的茶园机械和全自动加工装备,全县应用茶园耕作机、修剪机、采茶机7000余台,茶园运输轨道25万米,14家茶厂获省级标准化示范名茶厂称号。三是按不同生产季开发安吉红茶、安吉双白等多茶类,丰富茶品类;深度开发白叶1 号特质功能产品,成功研制生产了白茶饮料、白茶含片、白茶酒、茶糕点、茶餐饮等系列产品;提取氨基酸、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产品;利用茶园废弃物种植食用菌、配方鸡、羊、鱼的添加饲料;开发白茶花精油、白茶花面膜、洗漱用品等,使生物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应用。

3、品质保障全覆盖,使品牌营销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主心骨”。构建安吉白茶原产地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其原产地生态品质,融合多形式的宣传和营销,提升安吉白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从地方名茶向国际名茶的华丽转身。一是精心构筑安吉白茶品质保障“防火墙”,对全县20万亩茶园实施从茶园证、金溯卡到电子茶园、手机APP云平台,首创“六合一”智慧管理服务系统,对390余家安吉白茶商标授权单位进行编码管理,安吉白茶产品包装实施“四标一码一监制”的溯源管理,客户可用手机扫描验证生产企业、原产地茶园位置及面积等信息,保障了原产地安吉白茶从生产到交易到茶杯的全程跟踪与溯源。二是创新提升“母子”商标品牌管理和品牌宣传,组织茶企业、合作社参加中茶杯评比、农业部国际茶叶博览会等茶事活动,采用线下展示、线上推荐、融媒体发布等方式宣传推广安吉白茶,增强茶企茶农的市场主体意识。三是建成了以“中国白茶城”为龙头,溪龙“安吉白茶街”等中小型市场为补充的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原产地市场交易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现有安吉白茶天猫、京东、淘宝、抖音直播等线上销售网店2000余家,线上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安吉白茶在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注册,去年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证产品,借此契机着力开拓国际市场。

4、文化休闲多元化,使茶旅结合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催化剂”。大力推动茶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结合新业态,让茶园变景区,茶农变导游。一是以先后建成的白茶街、白茶仙子广场、白茶主题公园、白茶生态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彰显宋皇贡茗安吉白茶的历史地位和安吉昌硕文化;二是安吉白茶手工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效地提升了安吉白茶的技艺传承。三是每年安吉白茶开采节、博览会、品牌营销峰会、全民饮茶日、敬老茶会等茶文化活动,实现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学的三茶有机融合发展。四是依托生态美丽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同步开发建设,建成白茶祖、宋茗茶博园、涵田度假村、帐篷客酒店等景区,吸引了《如意》、《侠客行》等电视剧的入园拍摄;建成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道为一体、以白茶特色为主基调的休闲设施,安吉被授予全国魅力茶乡、十佳茶乡旅游精品路线及区域特美丽茶乡,进一步拓展了安吉白茶的产业价值和特色带动功能,实现了“茶园向景区”的转变。

安吉白茶的传承发展

“十四五”是我国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安吉县将以“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新起点,继续深耕安吉白茶产业,着力推动基础产业稳健发展、产业延伸拓展、品牌创优创强、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朝着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的“双百”的目标进军。

1、 以生态化、标准化建设茶园基地。一是推进“白叶1号”种质资源管理与保护。建立“白叶1号”繁育中心,实现全程智能化、机械化育苗;制定《“白叶1号”茶树品种》标准,规范“白叶一号”苗木市场,实行品种繁育登记管理制度,打造一个“白叶1号”繁育示范村。二是加快开展茶园生态修复。进一步落实《安吉县茶园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进行生态修复,对退茶还林和茶园流转进行补偿;开展茶园土壤现状调研,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加速茶园“双减”目标落实。三是提高茶园管理科技水平。实施《安吉白茶生态种植技术规范》,推进智能化示范茶园建设,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加工基地。一是初制加工提档升级。推动茶企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加大《安吉白茶自动化加工成套设备》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二是精制加工完善提升。建立完善茶叶拼配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培育一批精制加工企业;开发白叶1号系列创新产品。三是发展壮大装备产业。整合现有茶叶机械科技、生产力量,形成产、学、研三者有效配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以安吉白茶生产加工为模型,制造适合安吉白茶园、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辐射全国白叶茶生产基地和企业。四是加快推进茶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动安吉白茶产业从一产绿色高效种植、二产初级加工向功能性成分提取、健康保健等高新技术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构建茶-食品-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茶-医药-绿色产业升级创新、茶-日化-天然产业跨界创新、茶-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四大体系。

3、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一是优化产业联合体。优化联合体机制,构建科学高效、职责明确的协作机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联合体积极向新品类产品、深加工和三产融合方向发展;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建立茶产业联合体合作机制。探索链条延伸型、加工带动型、三产融合型等多种发展模式。二是培育壮大精专企业。优先培育一批大、中型龙头企业,形成10+10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由茶叶的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拓展;扶持一批区域条件优越、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微企业,使之成为安吉白茶的中坚力量。三是培育“互联网+”复合型企业。推行“互联网+”实现茶旅游、茶交易场、茶物流、茶包装等全产业链紧密结合,培育“互联网+”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开展B2B、O2O等流通模式,打造电商平台。四是培植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新型职业茶农培训,提高从业者专业技术能力;鼓励创办采茶、机耕、修剪、植保或病虫害防治、茶园机械租赁等专业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4、公用品牌保护提升。以长三角为市场重点发展地区,以高端消费群体为目标人群,开展安吉白茶品牌构建与营销。强化安吉白茶产业品牌战略指导下的品牌策划,重塑新时代的品牌形象,形成高端大气的安吉茶叶品牌新形象和品牌体系。一是构建品牌数字系统。打造链接产业链各个价值环节的数字服务系统平台,实现“生产端可追溯、加工端可审查、销售端可规范、流通端可管理”的四端协作模式。实行安吉白茶电子账户认证管理,强化安吉白茶标识管理,完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审查机制;逐步把安吉建设成为全国白叶茶标准、交易和综合指数发布中心。二是树立新型营销理念和品牌管理。树立新型品牌营销观念,实现精准营销;创新茶叶营销渠道,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中国白茶城、安吉白茶街等现有市场资源整合、改造提升工作。充分发挥协会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行为,强化安吉白茶商标管理。三是提升安吉白茶文化内涵。开展安吉白茶文化研究及文创产品研发,强化整合营销传播,以短视频、抖音、微信、微博等围绕安吉白茶文化精神进行创作传播;以协会为主体培养“安吉白茶传播使者”、设立安吉白茶茶学社,传播安吉白茶文化。

5、茶文旅康融合发展。以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突出科技引领与智慧化发展、特色与个性化发展,营销与品牌化发展、跨界融合与创新化发展,开展茶文旅康融合发展建设,争取到2025年,建设完成1个“白茶祖”景区,1个安吉白茶特色小镇,5家安吉白茶庄园,25家美丽茶园,15—25家美丽茶家和茶旅示范店,初步形成茶业、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的局面,建设成为网红茶旅打卡点、中国白茶文化之乡和世界白茶文化交流中心。

6、一片叶子再富四方百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为安吉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吉茶人“喝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主动捐赠2240万株茶苗,帮助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和贵州普安、沿河、雷山等3省5县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安吉白茶将继续成为在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的扶贫茶、友谊茶。

来源:《中华茶人》2022年白化茶专刊、中华茶人联谊会、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吉与松阳,浙江两个茶叶大县在念什么“茶经”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将在湖州举行。20年前,湖州安吉设立“生态日”;20年来,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在生态日的进阶路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步伐清晰可见。浙报集团湖州分社即日起推出首个全国生态日特别报道“拾绿记”,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勃发真理伟力,从湖州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的鲜活故事。

八月,骄阳同时炙烤着浙江一北一南两个茶叶大县,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浙北安吉的茶山上,已很难见到人影,偶有茶农打开阀门给茶树浇水。而在浙南松阳,此时依旧是采茶旺季,茶农们凌晨上山,赶在日上三竿之前摘下鲜叶,送到市场直接出售。

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自有其历史渊源。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20多年,萌芽之初就有政府的强力主导,靠着生态种植、品牌打造卖出了高价,茶农“一年只做一月茶”。

而松阳自三国时代以来就是产茶大县,优越的自然环境让茶树生长旺盛,千百年来,当地茶农早已形成了常年采茶、制茶的习惯,也靠着茶叶致了富。

只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语境下,这些年,松阳茶农越来越感觉到,脚下这片森林覆盖率超80%、空气优良率达99%的土地,能否淘出更多金子来?特别是2021年,松阳与安吉“山海协作”结对以来,两个茶叶大县紧密牵手,探索让青青茶山释放更大效益。


松阳茶山新兴镇供图

一年忙到头的茶青市场

松阳县新兴镇上安茶青市场,是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每年的2月到10月,当地茶农每天将当天采摘的鲜叶送往这里,卖到各地茶厂。一年中9个月人声鼎沸的场景,在全国也不多见。

8月4日上午10点多,新兴镇李山头村茶农毛伟聪用电动车载着一袋鲜叶匆匆赶来。“凌晨2点就上山了,两个人采到9点多,大概27斤吧。”她一边说着一边停好车。此时,早来的茶农们早已围着市场排成了三四圈。毛伟聪拎着茶叶,找了个空位放下,等客上门。她说:“夏天温度高,当天采的茶叶必须当天卖掉,否则就坏了。”

不一会就有采购商上前搭话。

“你这个茶叶太大了,卖不起价格。”

“我这个可是高山茶,你看看这品质。”

“11块钱一斤吧。27斤不到点,凑个整,300块好了。”

不到10分钟,毛伟聪的27斤鲜叶就成交了。她说,家里有10多亩茶园,一年中9个月都可以采茶,只要勤快点,一天三四百的收入不成问题。“辛苦是真的辛苦,人不能休息,地也得不到休息,就得多施肥。”

在松阳,像毛伟聪这样卖鲜叶的茶农有4万多户,主要种植龙井、白茶、乌牛早、黄金芽等绿茶品种,每亩茶园一年的纯收入平均在1万元左右。


刚从山上下来的农户在卖青叶。

“说起松阳,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好山好水好环境,而且茶文化也源远流长,有唐代贡茶‘卯山仙茶’,到了近代,松阳茶叶还拿过首届西湖博览会的一等奖。”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锋坦言,然而相比安吉白茶,松阳茶产业的效益还有不小的差距。

两组数据印证了赵锋的话。松阳现有茶园15.32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1.86万吨,产值20.49亿元。安吉拥有茶园20.06万亩,2022年白茶产量2100吨,产值32亿元。也就是说,从均价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3.8倍;从亩均产值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19倍——看似差距不大,但安吉茶农每年只需忙碌一个月,而松阳茶农却几乎是全年无休。

那么,怎样才能让茶农轻轻松松多赚钱呢?

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

43岁的叶洪清是较早尝试改变的松阳茶人之一。2008年,在外做生意的他回乡创办绿茗峰茶厂,注册了商标,自己种茶、自己加工。

“卖干茶肯定比卖鲜叶利润高,茶厂的效益还算不错。”叶洪清说,但是由于松阳茶叶的整体知名度不高,自己的品牌也打不响,很难在高端茶叶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彼时的安吉白茶却已经声名鹊起,成为高端绿茶中的新贵。叶洪清不断听说有关安吉白茶的新鲜事:禁用农药、物理杀虫;在茶园套种油菜、紫云英,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控制茶园面积,禁止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

“一开始就觉得新鲜,但眼看安吉白茶越卖越贵,渐渐看懂了:是‘绿色生态’四个字在给它涨身价。”看清了门道,叶洪清也开始大胆尝试。期间,恰好安吉选派了2名茶产业导师,定期到松阳进行茶园管护和品牌培育方面的指导。安吉白茶的“首席专家”、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就是其中之一。

“松阳茶叶最大的问题,一是采茶时间过长,茶园得不到休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而品牌的弱势,恰恰是因为没有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赖建红一针见血点出问题。


松阳县在新兴镇谋划“生态有机茶谷“项目”新兴镇供图

只要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叶洪清找准了方向,请来专业机构对茶园进行土壤检测,制定了一整套生态修复方案,又专门赶到安吉的白茶园实地学习。这几年,他陆续改建了300多亩有机茶园,一垄垄碧绿的茶树间,加种了不少果树,旁边还有毛豆、紫云英等作物生长正旺。

“为了达到有机茶园的标准,我分批让茶园‘休息’3年,虽然短期内有些损失,但长期的回报已经显现。”叶洪清颇有些得意地说,今年他茶园里产出的春茶,最贵的一斤卖到了3000多元。

眼下,不少松阳茶人正慢慢转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茶模式,县里也出台了创建“中国有机茶乡”扶持办法,鼓励发展生态、有机茶。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茶园面积4303.5亩,计划到2025年发展有机茶园1万亩。

南北携手,向茶园要更多效益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乡村旅游早已成为浙江的明星产业。利用茶园景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农增收,安吉与松阳高度默契。


安吉县溪龙乡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溪龙乡供图

在安吉白茶主产区溪龙乡,沿着5公里长的茶园绿道蜿蜒向前,在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打卡,喝一杯本地白茶制作的奶茶,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在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茶园景区,村民潘慧英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取名“茶田李下”。屋前8万余亩茶园随着山势起伏,游客可以漫步骑行,也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乐趣。


松阳大木山茶园景区新兴镇供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随着“山海协作”结对,让茶园里孕育更多美丽故事,成为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共同的美好愿景。

去年5月,溪龙乡和新兴镇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党建联建,开展跨区域合作。

在两地交流中,受溪龙乡茶旅融合新模式的启发,松阳县正在新兴镇打造“生态有机茶谷”。项目所在地有十多座千米以上高山,坐车穿行其间,眼前的茶山好似翻滚的绿色波浪,一直涌向天边,仿佛就要触碰到飘浮的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准备打造有机茶示范基地,配套民宿、茶文化体验等文旅业态。”新兴镇党委副书记郑海燕摊开规划图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让李山头、大岭根等行政村的村民受益。

除了联手“卖风景”,更令茶农们想不到的是,松阳和安吉还在一起探索卖碳汇。

茶树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茶树生长所需物质,同时发挥固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茶园土壤又具有吸碳固碳的作用。今年3月,李山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的1416吨碳汇,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谢西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一笔价值2万元的碳汇交易,碳汇交易量500吨。

巧合的是,“碳汇”这个新鲜词近年来也频繁出现在安吉乡亲们的生活里。不同的是,安吉是从漫山遍野的竹子入手,系统解决了竹林如何固碳、测碳、增碳、售碳等难题,竹林里的空气变成“真金白银”,还创新推出“竹林碳汇”系列信贷产品,为村集体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两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松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锋说,“安吉的探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安吉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杨奎强也说:“松阳因地制宜做文章,茶园碳汇成功了,也为安吉打了样。”

保护生态,惠及民生。浙江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正携手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关大道上。

来源:浙江日报 潮新w 记者 徐坊 通讯员 王骁,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9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