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吉茶厂哪里好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叶内幕曝光:到底50块钱和500块钱的茶有什么区别……

来,新手必看,茶叶内幕曝光,十个你听过却不知道原因的真相!看看我们的茶叶,神奇的魅力从何而来。

 

 1  -

50元的茶和500元的茶有什么区别?

 

有一句话在很多领域都适用: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三分货。

 

茶叶可大致分为名优茶和大宗茶两类。名优茶使用季节和嫩度最合适的原料,经常有原产地保护和特定的品种,有时需要手工采摘和手工炒制。大宗茶在生产上比较粗放,对品质要求比较低,全程机械化以实现低价。

 

在大宗茶与名优茶之间,50元和500元的确意味着品质上的差距。而在名优茶之间,买500元的安吉白茶还是买5000元的金骏眉,只有口味偏好,没有逼格高低。

 

不过,就真实情况来说,茶价水深,容易踩坑。花着名优茶的价钱买到大宗茶, 新手肯定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2  -

茶包就意味着品质不好的茶吗?

 

刻,板,印,象。

 

传统的茶包/袋内都是茶末或茶粉,无法用肉眼判断其原料品质优劣,导致很多人认为茶包就等于劣质茶。

 

其实,茶包不过就是一个包装方式呀。中国茶除了少数条形特别的茶以外,都可以用茶包装。由日本人发明、在西方已经很盛行的三角包,本身采用的茶叶可能非常好。

 

当然,还有一些袋泡茶本身的出发点是让办公族能迅速而便捷的喝到具有茶味的饮料,可以把它想成是速溶快捷的茶品。

 

 3  -

茶叶圈也有鄙视链吗?

喝红黑黄绿青白茶的,

真的就看不起喝花茶的吗?

 

其实,还好。

 

如果这条链子真的有,大概是喝茶的鄙视喝“非茶”的吧。北方人爱喝香片(茉莉花茶),江浙一带不少百姓只知道有绿茶,你能说谁瞧不起谁?

 

我们再说得“政治正确”点,无论中国、日本还是韩国,茶道精神里总有“和”、“敬”二字,应当常怀平和谦逊的姿态,总的说来,还是不要附庸风雅、贬低他人为好。

 

 4  -

如何判断茶叶品质好坏?

 

如果你在茶汤中闻到了任何不好的味道,譬如陈味或者焦味,那么这个茶一定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汤色,茶汤的透光度和折光度越好,那么茶叶品质也就越好。譬如好的绿茶汤色呈嫩绿色;好的红茶能够看到水边一圈金环,这就是折光率高的原因。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判断绿茶,就是看沉底率。茶叶吸饱水涨开后沉底越快,证明茶叶本身品质越好。针对普洱或铁观音,泡好的茶叶如果挑一片出来,叶子越肥厚,证明茶叶越好。

 

 5  -

茶的风味譬如清高、清纯、清鲜,

醇和、甘润……

这些抽象的名词到底代表什么感受?

如何去感知茶的风味?

 

抛开外形、汤色,从品尝的角度,可以从味觉、香气(嗅觉)和触觉(类似于红酒中的body)三个纬度去解析。

 

我们用嫩香(原料嫩)、板栗香(火工高的炒青)、花香果香、青气(杀青不当,残留青草味)等等来描述鼻子和味蕾感受到的滋味和香气,用醇和、细滑等等来描述舌头感知的触觉。

 

喝茶和喝咖啡、葡萄酒、威士忌,很像的。

 

整体来说,茶叶专业审评的基准是绿茶,鲜度是很重要的,意思就是茶叶冲泡出来的汤水要有很明显的鲜香和鲜味,类似于竹子和树叶的感觉。绿茶里有二十多种氨基酸,自然是有鲜味,但和西方所说的鲜(Umami)不太一样的是,茶所说的“鲜”更多是种嗅觉概念,是由芳香烃和酯类带来的,想象一下,刚摘下来的鲜叶清冽又芬芳的新鲜味道吧。

 

 6  -

茶里所谓的花香、果香到底从哪里来?

 

你尝、闻到茶里的花香、果香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类似于茉莉花茶窨香的工艺,好比是天然香料,香气来自于外部。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苏州东山碧螺春,东山农民并不主要靠茶叶作为经济作物,他们常年种植枇杷、水蜜桃橘子等多种果树,而茶树散种于花果树下,花香和果香已经长期渗入茶树的叶子中,于是碧螺春一经冲泡就会有花果奇香。

 

除了花茶以外,大多数中国茶不加香,化学加香更是不允许的。

 

另一个是茶叶由加工发生化学变化,内部产生的香气,加工后的茶叶相比鲜叶,至少多了三倍的芳香物质。工艺加工最神奇的例子是凤凰单枞,鲜叶来说,各种凤凰单枞差别不大,但一经加工,就会出现蜜兰、栀兰等多个不同香型出来。

 

 7  -

发酵茶和非发酵茶到底有什么区别?

 

发酵是个复杂的过程,能让茶叶释放更多风味,比如乌龙茶和红茶的发酵是通过揉捻(红碎茶是揉切)使细胞破碎后,细胞内的多种酶作用于各种内含物质,使其发生酶促氧化。黑茶的发酵,是空气或人为接种的微生物中的酶对茶叶进行发酵。

 

对于茶的发酵界定还有很多争议,按照发酵程度从轻到重,依次是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同时还有前发酵和后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的区别。如果你是新手,不妨从茶的颜色和风味来理解,将来我们会专门为大家介绍有关茶叶的发酵。

 

整体来说,越接近全发酵,风味越醇厚,花香会越少或者花香偏向浓重风格;而越接近非发酵,会有更多花香,花香会更高扬,口感会更清爽。

 

 8  -

哪些茶越新鲜喝越好?

哪些茶讲究陈年?

是否也会像红酒那样对年份也讲究呢?

 

理论上来说,现在只有绿茶才有越新鲜越好的问题,其他的茶都可以陈年。一般认为普洱生茶的陈化是最有价值的。

 

年份至今为止还没有进入茶叶收藏的因素里,主要因为对于年份的研究还是缺失的,但是如果你长期喝同一个茶厂或者炒制师傅的同一种发酵茶的话,那么你可以自己给年份做个评判。

 

 9  -

一壶茶到底可以泡几次?

我要把第一泡倒掉吗?

 

就持久度而言,和人一样,茶也有不同。

 

普洱茶和乌龙茶往往很耐泡,一般可以十几次,每一泡的滋味都会有微妙的变化,也许第一泡与最后一泡并不像同一款茶。红茶一般六到八次,滋味较为稳定。绿茶一般三次,由于绿茶浸出较慢,控制不好每一泡的间隔时间时,容易出现第一泡淡、第二泡浓、第三泡寡的情况。

 

第一泡要倒掉基本上都针对陈年老茶。因为老茶制作较粗糙,很多时候老茶都是摊放在地上加工的,或者运输/存放不当,容易有灰。

 

普洱还另有讲究,比如五年以内的普洱生茶,第一二泡滋味过于强烈,有人常常放弃;普洱熟茶的浸润泡要重复多次直至茶汤澄清为止,其间的茶汤都要倒掉。

 

打开茶的正确方式:水质,水温,投茶比,出汤速度等。

 

 10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茶很复杂?

能简单说下如何入门从哪里开始吗?

 

因为中国的茶实在太!多!了!

 

入门的话,从交学费和多喝茶开始。

 

两会直通车⑤三产融合“拓荒者” 茶叶增效“魔术师”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5日在京召开。

作为中国茶行业唯一国家级专业媒体,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别推出“两会直通车”系列报道。

本期刊登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的专访,以及他的涉茶故事。

龙献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

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说:

恢复发展茶叶市场,先要恢复提振信心

信心有了,办法就有了!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接受了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的采访。

茶周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茶产业有怎样的地位和责任?该如何推进“三茶”统筹、提升产业价值?

龙献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是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健康产业,扛起茶乡村振兴产业支撑重任,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推进“三茶”统筹、提升产业价值。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同发力,统筹推进。以中华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发展。科技赋能,提高产业链全要素生产率、全环节效益,以茶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融合,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造福民生。

茶周刊

结合您的实践经验,茶产业如何在三年疫情后恢复、发展?目前您所在茶区的产业或者消费市场遇到什么瓶颈,该如何突破?

龙献文

3年疫情,确实对茶产业冲击很大,欣喜的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实施,经济全面恢复向好,为市场注入了信心。

针对目前总需求、总供给都不足,我们一是要恢复提振信心,信心有了,办法就有了;

二是要从供给侧、促消费双侧发力。供给侧强化练内功、提品质、优服务、增新品,打造新消费场景、新业态,增加有效供给。

促消费要加大营销宣传,走出去、请进来,当下特别要抢抓春茶临市机会,做好春茶上市文章,举办茶文旅活动,讲好茶叶春天的故事,充分用好大数据新媒体,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相互赋能引流,通过聚合聚变,实现茶产业综效高效长效。

茶周刊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茶文化迎来了走向世界的千载难逢机遇,通过哪些路径和方法中华茶文化才能实现早日走向世界?

龙献文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茶日活动永久落户杭州,应该扩大影响,可以同步举办产茶各省分场活动。充分发挥世界非遗赋能中国茶产业作用,实施茶企非遗标志认证,做大茶非遗家族。

培养尚茶风气,从小抓起,将中华茶礼仪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提高中华茶文化在重要外事、国外使领馆等活动的参与度;

强化“一带一路”刚性支持,可专设“一带一路”投资银行茶窗口、“一带一路”中国茶企联络处,中企到哪里,中华茶就到哪里,让中华“茶和”理念在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也为中企与当地友谊团结注入 “茶力量”,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治理。

三产融合“拓荒者” 茶叶增效“魔术师”

——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

党总支书记龙献文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记者早有耳闻。今年,他再次成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梳理他的故事,你会发现,龙献文是个三产融合的“拓荒者”,茶叶增效的“魔术师”。

三产融合的“拓荒者”

今年56岁的龙献文出生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这个山村曾是个“老、少、边、穷”的纯苗族聚居村。龙献文还记得小时候住茅棚屋、点煤油灯,那些苦涩的苗歌记录着过往的生活:“有女莫嫁牛角山,三月米饭三月糠,还有六月无法过,薯藤野菜当主粮。”

“因为挨过穷,知道吃不饱饭的滋味,就更有脱贫的劲头。”龙献文身上有一股闯荡世界、改变命运的“拓荒者”的拼劲。他离家打过工,摆过摊,开过杂货店,当过包工头,凭着这股子拼劲,到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全镇第一个万元户。龙献文改变个人命运的“拓荒者”形象完成了第一次生成。

龙献文心里有个念头: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富起来,才是真本事。于是,1994年,他回到村里当上了村主任,四年后,又被村民们选为村支书。在一场与贫困决战的攻坚战中,龙献文改变牛角山村命运的“拓荒者”形象完成了第二次升华。

龙献文带头成立了村办企业,利用牛角山海拔800多米、生态良好的荒山开辟茶园,发展林下养殖,又以牛角山的传统村落来开发苗寨旅游……2008年11月,湘西自治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挂牌;2009年6月,古丈县牛角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2010年8月,古丈县夯吾苗寨旅游公司开门迎客。一条生态绿色有机的全产业链日渐成型。

曾让老百姓陷入千年贫困的大山,如今披上绿油油的茶树,竟蹚出许多脱贫的路子。这条路子的精髓就在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茶叶为核心,形成三产融合、增值互促的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圈。2020年、2021年牛角山村夯吾苗寨、夯吾戎寨分别接待游客87万人次、8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1.2亿元,解决固定就业380人。牛角山茶叶基地面积总计10800亩,建成了4600平方米年产1000吨的茶厂,获产地有机、产品有机双认证。龙献文的茶为中心、三产融合致富路走得早、行得稳,在“拓荒者”的脚下,牛角山村大变样了。

茶叶增效的“魔术师”

2016年,牛角山村全村脱贫了。龙献文把茶叶增收的目光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龙献文获悉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增收。在龙献文的努力下,“白叶一号”在湖南省落户到牛角山片区的翁草村、新窝村、夯娄村。现在,古丈“白叶一号”项目己高标准种植完成660亩;龙献文又在牛角山顶上追加“白叶一号”高标准种植530亩。

龙献文用“魔术师”一般的眼光和手法,在原有茶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品种、面积和效益,更扩大了助农增收的服务范围。这个“魔术”的背后,是龙献文辛勤的付出。为“白叶一号”项目落地湘西,他日夜奔忙:先后4次去浙江安吉市黄杜村洽谈供茶苗、供技术合同细节,天天带着茶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沟梁山坡,为“白叶一号”种植一块一块地选址、打桩、画线,组织村民砍青、挖地、整地,修产业路,又调来种茶能手村民,分散到3个村去种茶……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后,龙献文召集村支两委、村企、党员干部大会,在村里原来的“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中,特意加了一条“+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贫困户以土地、茶园、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如果说龙献文会“魔术”,这“魔术”的力量就来自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有乡亲们的团结奋斗。

如今的牛角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灯、训、医、文、娱等设施全部完善,绿化美化亮化基本覆盖全村,乡愁乡味乡村美丽如画。晚上,城里的广场舞也跳起来了,苗歌也对起来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满的。

“牛角山村和我今天的成绩,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听党话,跟党走!”龙献文说。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7年春-关于龙井茶我有话说

 

 

说起西湖龙井所有爱茶人士应该都不陌生,这可是有“国茶”之称的绿茶代表。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山区,主要产区有狮峰山梅家坞虎跑龙井村一带。I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名声大燥。2012年7月 “西湖龙井”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至今龙井茶在爱茶人心中的地位仍是其他茶无法超越的。

 

 

每一年的春季都是新茶下来的季节,2017年龙井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莫道带您一起品读龙井的干货知识。

三月,新茶将至,我们流着口水,等着杭州的天气一日日变暖。

可杭州现在的天气,并不是我们人力可以控制,所以茶农很辛苦,也只能靠天吃饭。天气关乎龙井茶的生长、采摘时间、制作、和滋口感各个环节。如果您真爱龙井茶,请天天看看杭州的天气预报,那今年的品质与采摘时间您也能大致知晓了。

2017年春·西湖龙井现况:这两天龙井茶当地小规模已经开采了,但海拔较高的茶园还正在冒芽阶段,今年龙井茶的价格与其他年内的相比较为适中,不会猛涨也不会大降。所以想喝品质较高的龙井茶,就要稍等一周左右哦。那时海拔高的龙井茶园会进入正常采制期。

 

杭州天气预报图

 

山上的龙井茶园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芽头初冒,正等温度升高,芽头便可茁壮成长。所以好喝的龙井茶,先不要着急,遵循自然环境与季节气候,才是能喝到真正好品质龙井茶的关键。如果原料就不肥厚也不饱满,茶中的汤感与粘稠又从何说起呢。。。

 

 

一杯好茶,原料为先,工艺更是形成优良品质的关键。莫道茶事只为您带来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传统龙井茶的制作工艺:采摘——青锅——晖锅——压形——干燥。现今大部分龙井茶的工艺在退化,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大部分茶厂的龙井茶是机器做的,机器温度是定死的180度,不高也不低,不能合适的掌握炒制温度就是极大的缺陷。二是萎凋也很关键,茶青采下来大部分茶厂会马上变成现金,所以采后会马上机器做好卖出去,时间都非常紧迫,所以哪里还有合适的萎凋时间呢?萎凋三至四个小时,更是一种工艺奢望!导致龙井茶品质和口感内在越做越差。

 

狮峰龙井,现在龙井茶产区中的佼佼者。因独特的地理优势,海拔337米,是杭州茶山最高的山脉之一,前面有前塘江的水蒸汽,右边有小溪湖的水雾气,一年四季雨量充沛,几百年前火山爆发的深山铸造了狮峰山独特的特点,三十年代和四、五十年代最顶级的龙井茶品质是兰花香,而且是用古法石灰保存。狮峰山所有茶园树种都是群体种,也都是老树种,产量低、耐冲泡、回甘好、香气高,就是卖相不好看。

 

关注“莫道茶事”微信公众平台,抢先报名哦!莫道新茶品鉴会带您一起享受古法藏龙顶极龙井茶的魅力。

 

龙井茶区分与鉴别:早时根据产地分狮、龙、云、虎四个字号的龙井茶,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地,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差异较大,现今从名字统一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顶级龙井茶需要在铁锅里用手翻炒,一次只能炒二两,好的龙井茶来之不易。

爱茶人,请珍惜每一杯您手中的绿茶。

 

钱塘龙井

 

越州龙井

 

狮峰龙井

 

这是不同地区龙井茶的图片,小部分可以看出,不过真正的鉴别就一定需要品鉴和对比的。关注莫道茶事,龙井专业鉴别茶会报名时,茶友们不要错过哦!

 


在这里莫道茶事教您泡好一杯龙井茶

 

龙井茶的品饮与冲泡:龙井茶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所以炒青工艺使龙井的香气完全释放。

冲泡茶量:3—4克。

冲泡器具:玻璃杯。

冲泡水温:首泡90度左右(因原料肥壮,水温稍高更助于香气和滋味的挥发),之后80度左右。(当然一定要是烧开后放凉置所需温度)

冲泡时间:首泡8秒(好的龙井非常天然干净,绿茶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自己喝时不洗茶也可以哦),之后每泡3秒左右即可出汤。

冲泡次数:3-5次。(绿茶不发酵,所以物质遇水后挥发较快,并不是没有物质哦!绿茶可是茶类中的维生素之王。)

品饮方法:先看干茶、后闻香气、再品滋味、后赏叶底、余吃嫩芽叶。

 

 

龙井干货,莫道茶事就为您分享这么多了。关于龙井茶的历史也是相当久远的,您可以查阅更多相关的书籍资料来丰富绿茶龙井茶的知识。更可以报名加入莫道茶事,和我们一同学习品鉴国茶的魅力。

下期更新2017春·安吉白茶知识必读。都是干货,敬请期待!

 

© 版权声明

本文为莫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