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霍山茶厂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安徽霍山践行绿色理念,发展地标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霍山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富,霍山黄芽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也是全国最古老名茶之一。多年来,霍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一、霍山黄芽产业发展的现状

  霍山是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2019年全国“茶产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是“安徽省茶产业发展十强县”。

  (1)规模效益

  2019年,霍山茶叶总面积达16.45万亩,其中良种茶园6.5万亩,比重达39.5%,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拥有10.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并逐步覆盖全县。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5万亩,逐年增加。2019年霍山黄芽产量1430吨,一产产值2.98亿元,全县95%的农户拥有茶园,茶农10万余人,3000多人专业从事茶叶生产营销。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2)龙头企业与产品销售

  霍山黄芽企业(包括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200多家,初步形成了霍山黄芽的加工企业群,其中全国茶产业百强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产业化企业30多家。

  霍山黄芽以内销为主,霍山县城区有两个成熟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其中大别山绿色商城是农业部定点的产区专业批发市场。正在兴起的大别山农博城茶叶销售也是其中主要功能之一。乡镇有初级销售市场和专营店。霍山茶叶经销商在全国大中城市也开设有霍山黄芽专营店。

  (3)品牌建设

  一是坚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霍山黄芽品牌建设坚持走“母品牌+子品牌”共同发展之路。政府层面每年主要举办黄芽茶文化节、开茶节、推介会,20多年持续不断。每年组织茶叶企业参加有影响的博览会,宣传推介霍山黄芽等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共同发展。企业层面主要以宣传推广企业品牌从而提高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二是加快推进霍山黄芽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霍山黄芽已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霍山黄芽”是农业部认定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同时也是原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也是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特别是2017年,霍山黄芽被列为“中国和欧盟“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属于安徽省第一家进入该清单的茶叶产品。2014年,霍山黄芽作为首批推荐产品进入中国和欧盟“谈判清单”,经过多次修改“质量技术要求”等谈判资料,经过33轮谈判,霍山黄芽最终进入欧盟保护的“产品目录”。

  (4)公用品牌知识产权保护

  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作为“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的持有人,利用互联网平台,为霍山黄芽茶定制了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授权使用以“二维码”作为标识,只有粘贴协会统一印制的“二维码”的产品,才是“霍山黄芽”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标识的合法使用产品,只有粘贴 “二维码”的霍山黄芽产品,才是经霍山茶叶产业协会监制产品。“二维码”由协会统一印制,统一编号,以最小销售单位为准,实行“一品一码”,不同的企业每款产品都有唯一的一个编号,就像产品“身份证”。企业向协会申请,审查合格后协会授权使用。该二维码中含有基地种植、鲜叶采摘、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管理等过程信息。

  (5)品质特色与质量安全

  霍山地处北纬31度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制作工艺等造就霍山黄芽优良的品质特色。外形挺直微展、形似雀舌,色泽黄绿披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鲜亮。感官特征概括为“三黄”,既“色黄、汤黄、叶底黄”。霍山黄芽的理化指标:水分≤6.5%, 水浸出物≥38%,粗纤维≤14%,总灰分≤6.5%,碎末茶≤3.0%。

  2017年以来,霍山黄芽产品质量合格率96%以上。质量安全主要是从源头抓起,环节控制,茶园基地全面实施绿色防控,2018年起推广“双替代”示范行动,2019年继续扩大示范区域。“双替代”是指“在茶园逐步用有机肥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病虫防治方面,全面实施绿色防控,用生物物理防治替代化学防治”。  

  二、践行绿色理念,促进茶山变金山

  多年来,霍山立足生态优势,在茶产业发展上,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始终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茶山变金山。

  (1)基本做法

  1、科学化种植管理

  一是扩大茶园基地时首先做好规划,科学种植,坡度在5度以下实行条式种植,坡度在5-15度之间的实行等高种植,在15-25度之间的实行梯田种植,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地方不提倡种茶。二是因地制宜,适合造林就造林,适合种茶才种茶,使茶园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三是按照巩固老茶园、适度发展新茶园的指导思想,一方面通过“改土、改树、改园相、改管理”等综合措施实施低产茶园综合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建设高标准优质生态茶园。新辟茶园每年控制在2000亩左右,避免了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面积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严格控制化肥农药在茶园中使用

  一是县设立绿色食品农资专供点,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茶园,保持茶园内部生态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二是茶园病虫害防治始终坚持“绿色防控”的方针,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协调其他防治措施,控制病虫的爆发性危害。三是在茶园中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鼓励人工清除茶园杂草。大力推广在茶园中铺草、铺地膜等免耕技术,从而抑制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四是茶园施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在茶园行间种植豆科作物、绿肥作物或其它生长周期短的经济作物,增加绿色覆盖率,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2018年起我县积极推广“双替代”行动示范;2020年在全县推广示范面积10000亩,已发放粘虫板100万张,安装杀虫灯400余盏,推广使用有机肥1000余吨。

  3、推进茶叶清洁化加工

  一是对落后的加工厂进行整合和提升,改善加工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扩大加工规模。新建茶厂严格按“生产清洁化、加工标准化”要求,合理划区,分区作业,减少交叉污染。同时积极引进清洁化生产流水线,大力推广清洁化能源,提倡使用电、汽、颗粒燃料等,淘汰以柴、煤等为能源的机械,实现茶叶加工安全无污染。二是重点培育扶持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带动力强的茶叶清洁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健全茶叶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生产加工质量保证体系,把质量标准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当中,确保茶叶生产加工有标可依,真正达到茶叶清洁化生产。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工作,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确保茶叶生产的清洁安全。

  4、努力拓宽延伸产业链

  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和茶叶的综合开发利用,引导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让增值收益更多的惠及农民。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与安农大研发的黄茶饮料正式投放市场销售。

  5、加快茶旅融合发展

  一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六安茶谷串联霍山的16个乡镇,设茶谷节点40多处,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大户建设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和观茶为一体的茶文化特色观光园、体验园。目前已建成宋家河古茶驿站,汉唐清茗茶产业园、抱儿钟秀黄茶文化园黄茶体验中心等茶文化旅游景点,每个景点特色不同,各景点自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2)基本成效

  1、茶农增收

  近几年,我县霍山黄芽鲜叶价格平均每年增涨5-10元/斤,2020年春,虽然受新冠疫情影响,霍山黄芽普通鲜叶平均价格50-70元/斤,精品鲜叶价格在80-120元/斤。开始时比去年同期价格略有下降,一周后很快回升,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且持续时间比去年长近10天,茶农收入没有减少,有些农户增收1000-2000元。成品茶销售价格稳定增加,全县每亩茶叶平均收入从5年前的2000元上升到5000多元,核心产区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等地亩均收入8000-10000元。

  2、企业增效

  我县拥有清洁化生产线20多条,HACCP认证企业3家,ISO9001认证企业2家,SC认证企业有50多家,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有1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全国茶叶百强企业”2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安徽抱儿钟秀茶叶有限公司、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家,自营出口企业2家。

  3、品牌提升

  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霍山黄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70.56亿元。霍山注册茶叶企业商标有900多个,其中有“安徽省著名商标”9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

  4、助力脱贫

  茶产业涉及全县95%的农户,10万多茶农,专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茶农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每年季节性解决上万人3--6个月的短期就业。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工程中,茶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9538户,其中发展茶叶产业项目的就有6543户,占近70%贫困户,2019年贫困户茶园低改21047亩、新栽茶园1100亩,支持贫困户发展茶产业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低改补助和购买良种苗。全县43个贫困村的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占37个,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茶产业占6个村。全县基本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茶的目标。茶园成了贫困户的“钱袋子”。在茶旅融合发展中,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了,农民幸福感大大增加。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

  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项目发展资金,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霍山黄芽基地建设,降低鲜叶采摘成本。一是推广良种良法。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扩大本地良种金鸡种和引进良种繁育和推广。二是加快推进低产茶园改造。结合产业扶贫,每年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以上。三是降低鲜叶采摘成本,对霍山黄芽核心产地,继续保持手工采摘传统。对于普通霍山黄芽生产,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降低鲜叶采摘成本,对相对集中连片的缓坡、平地茶园推广机械化修剪、采摘,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对小面积、单个农户的茶园,推广背负式电动采茶机采摘。

  2、提高加工水平,提升产品品质,确保质量安全。一是实施源头管控,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严禁茶园使用除草剂和菊酯类等高残留药物,继续扎实开展“双替代”示范行动;二是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和项目支持,升级改造老旧加工厂,建设标准厂房,引进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茶叶加工、运输、仓储环节全面实施“三禁”;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加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每年举办各类生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了茶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

  3、突出新产品开发。一是开发以彰显黄茶品质特色为重点的新产品,在大力推广机械化采摘原料的情况下,逐步弱化产品外形在品质评价中占比,突出香气、滋味、口感、功效及品饮便捷等特色作为产品品质评价的主要因子。二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以低端产品为基本原料,加快黄茶产品的深度开发,开发像“黄茶”之类饮品、食品、生活用品等。

  4、继续抓好品牌建设,提升霍山黄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一是充分利用霍山黄茶现有的区域公用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宣传,培育销售渠道,努力提高霍山黄茶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二是继续培育霍山黄茶的企业品牌。

  5、继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下一步,在现有硬件建设逐步配套的情况下,提升游客采茶、制茶、品茶的体验水平,推进茶文化普及、茶餐、茶宿等系列项目建设。

  6、继续扩大产品销售。一是继续稳定传统的销售渠道;二是大力扩大网上销售,把疫情对产品销售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紧紧抓住“疫情”过后,人们对饮茶需求大大增加机遇,扩大黄茶产品宣传和销售。

  来源:徽茶

安徽霍山:筑巢引凤回,“老茶”发新芽

春生夏长,万物繁茂。时过立夏,霍山县漫水河镇南庄村一处高山茶园里,喝饱了初夏雨水的茶叶翠绿茁壮。

“黄大茶是立夏前后黄芽采摘结束,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时最好。原来我们只采黄芽,谷雨后茶厂不再收购就不摘了。现在村里办了一个黄大茶精制厂,我们可以一直采摘到六月份,每家收入都增加了不少。”46岁的何群正在和同村的几个妇女采摘鲜茶,两只手上下翻飞,忙得顾不上说话。

茶草称重。霍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产品单一,茶叶资源浪费

南庄村位于漫水河镇东南部,白莲崖水库上游,地处大别山腹地,淠河流域上游,境内山高岭大、沟壑纵横,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该村位于“西山药库”核心区,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天麻、茯苓、黄精等中药材的传统,中药材收入户均1.5万元。南庄东邻“黄芽之乡”大化坪镇,全村高山茶园共2600余亩,茶叶收入户均1万元左右。

5月中旬,霍山黄芽的采摘和制作已基本结束,但在南庄村的晋徽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一样的制茶机械全部开动,20多位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着摊凉、杀青、揉捻、烘制、焖香……

“我们皖西黄大茶是典型的大枝大叶大香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茶汤清亮,滋味浓厚醇和,具有提神助消化、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公司负责人余大为捧着刚炒制出炉的黄大茶介绍说。

漫水河镇几乎家家都有茶园,大多都是在初春时采摘霍山黄芽鲜叶出售,但霍山黄芽对鲜叶的采摘时间和采摘要求都很高,只取清明到谷雨前后一针一叶的茶树嫩芽。而一到立夏,气温升高加快,雨水增多,茶叶疯长,这时的茶叶就不再适合制作霍山黄芽了。所以往年这时候漫水河镇村民干脆就直接把茶树全部剪枝,开始外出务工。

茶园维护需要一年的时间,真正见效益的时间却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茶园利用率太低,茶农收入也一直提高不了,极大影响了茶农生产积极性。该地虽有悠久的黄大茶加工传统,但多为各家各户手工炒制,受市场制约,采摘量和加工量都微不足道。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霍山黄大茶的采摘加工更是处于停滞状态,造成优质茶叶资源的极大浪费。

筑巢引凤,拓宽增收渠道

2021年,为延长茶叶采收周期,延伸茶叶生产链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漫水河镇把黄大茶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一方面对原有茶叶基地完成低改,不断提升茶园的规范化种植水平,现在全镇茶园将近2万亩;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统筹扶持资金105万元,在南庄村建立了400平米钢架厂房,并购买了全套黄大茶加工设备。筑巢引得凤凰归,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余大为返乡成立霍山县晋徽茶业有限公司,助力黄大茶产业发展,促进当地茶农进一步增收。

40岁的余大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跟随父亲在山西省做黄大茶销售,20多年的市场打拼,他们父子已经把自己的销售渠道铺设到山西省20多个县市,全面打开了霍山黄大茶在北方的销售市场。多年的销售经验和多地的采购经历,余大为发现还是自己家乡的高山茶园制作的黄大茶品质最好,口味最佳,更得顾客青睐,因而早就有了回乡办厂的想法,正好南庄村建好了黄大茶精制厂虚席以待,余大为更加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

现在,晋徽茶业有限公司的建成,不单给南庄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漫水河全镇茶农都因此受益。在公司门口,漫水河镇李家河村的村民何申平骑着摩托车驮着上午刚采摘下来的两大口袋鲜茶,骑行了5公里路来南庄村卖茶。“黄大茶虽然收购价格比不上黄芽,但茶大易采,一天能采一百斤左右。我家有6、7亩茶园,往年只采黄芽只能卖将近2万元,今年黄大茶也有茶厂收购了,我们可以多采一个月,还能多卖个五六千元。”

“两茶”并进,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晋徽茶业有限公司黄大茶销售产量达250吨。今年截至目前,该茶厂每天收购加工黄大茶鲜草1.5万公斤,制成干茶4000公斤,预计年销售量有望突破400吨,产值1200万元。周边农户通过黄大茶的采摘和在茶厂务工,户均增收可达7000余元。

“乡村振兴战略对我们返乡创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镇村各级不但积极打造有机茶叶种植基地,提升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采摘效率;还帮我们打造好了加工生产平台,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黄大茶品控和市场销售。我们更有信心搞好黄大茶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余大为信心满满地说。

“霍山黄大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实践基地,多年来,霍山县始终把加快发展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稳定脱贫的主导产业。当前,霍山已成为全国茶叶生产重点县、全国“茶产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出口农产品(茶叶、水产)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16万亩,黄茶产量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50%以上。

“下一步,我们还要引进茶叶采摘机械,降低人工成本,延长茶叶采摘期,提升茶园利用率,提高标准化程度,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优支柱产业,增加茶农收入,壮大村级经济,努力把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品牌做得更强、打得更响、擦得更亮。”漫水河镇镇长陈伟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陈波)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对接“一带一路” 霍山茶产业大有可为

5月28日下午4时许,诸佛庵镇小干涧村大冲茶叶精制厂的郑俊昌开着自己那辆面包车满载着一吨干茶,准时送到了位于黑石渡镇的安徽霍山绿源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精益求精

龙头企业惠乡梓

每年春夏之交,霍山黄芽采收结束,郑俊昌的茶厂便紧接着开始了绿茶的加工生产。4月底到7月初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郑俊昌每天都是风雨无阻将当天初制好的“毛茶”送到绿源公司。而像郑俊昌这样给绿源公司供货的初级茶叶加工厂还有100余家,这些“毛茶”经过多道工序深加工后,最终都将漂洋过海,沿着“一带一路”出现在万里之外非洲大陆居民的餐桌上。

“我们霍山的茶叶内质好啊!茶农在县里这么多年的引导下,都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坚决不使用高残农药,从源头上杜绝了草甘膦等除草剂残留。经过茶园低改和良种换代,许多乡镇都开始了茶叶的有机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原来我们这里只在清明到谷雨期间采摘黄芽,夏秋茶因为没人收购大都弃采了。现在绿茶收购可以一直持续到7月初,茶农每户至少还能增收1000余元,这对许多以茶为生的低收入家庭可太好了。”郑俊昌一边卸货一边介绍说。

走进霍山绿源茶业的精制车间,隆隆的机器轰鸣声盖过了人们的说话声,各个工位上的工人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

“这些送来的毛茶,首先都要倒入这个大型炒炉中,去除多余的水份,为茶叶增香,这第一步就叫炒香。然后再经过和圆筛、抖筛和风选,去除茶叶中的浮沫和老叶,最后再经过这两台激光色选机,留下这色泽墨绿、颗粒饱满、大小匀称的绿茶精华,经过包装后才算是能出口外销的茶叶成品。”绿源茶业的负责人储成江一边走一边介绍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

“只有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我们的茶叶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这种红色包装是销往毛里塔尼亚的,这些绿色包装的是销往阿尔及利亚的。”56岁的储成江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茶叶箱说。作为一辈子专注绿茶生意的“老茶人”,他的霍山绿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主要生产出口大宗绿茶,年收购毛茶1200吨,销售总额2000多万元。从2018年开始开辟海外市场,2021年自营出口202吨绿茶,产值创外汇120万美金,是六安市茶叶出口企业的龙头老大,出口量占全市近50%。

漂洋过海

霍山绿茶誉北非

“那一年省商务厅组织大型茶企出国举办茶叶展销会,我也代表霍山县茶企一起到了摩洛哥。我们带去的茶叶样品非洲客户很满意,但那时由于还没有建立商务关系,结付款成了最大障碍。经过那一次的经历,我知道自家的茶叶品质再好,要想卖到国外,还必须得有人来自己来开辟市场,打开销售渠道才行。所以,儿子大学一毕业,我就建议他到非洲来拓展。”如今提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储成江还是无比感慨。

“受疫情影响,我已经在非洲两年没有回来了。”储成江的儿子储召煌是位“90后”,读大一时便应征入伍,2011年12月退伍后回乡和父亲一起经营绿茶。他们生产的绿茶虽然品质上乘,但一直苦于无外销渠道,只能低价卖给浙江等地客商,由他们转销国外。

六安海关看到多年大宗外销茶叶的原产地都来自大别山茶叶主产地霍山,但好茶却没卖上好价,就主动联系上了霍山县内的几家大型茶企,鼓励储成江等人专注茶叶品质,尝试做自营出口生意,为国家多赚外汇,并主动帮助他们办理自营出口证、茶叶产地证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出口手续。

在六安海关的积极推动下,储成江决定自力更生打开自家的茶叶外销市场。2017年,储成江让儿子储召煌专门到合肥自费学习了两年英语、法语及相关国际营销知识。2018年5月,28岁的储召煌孤身一人远赴非洲考察。经历了异国他乡的千辛万苦,储召煌终于在西非毛里塔尼亚找到突破口。2019年,满载着24吨霍山绿茶的第一个货柜登陆非洲,由此打通了绿源茶业的国际销售通道。

截至目前,绿源茶业已经在冈比亚设立了自己的进出品公司,并在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注册了Evella和Mbollo两个商标,以毛里塔尼亚为销售总部,以年出口增长15-20%的比例,逐步拓展非洲茶叶市场。

绿源茶业生产的绿茶外形匀齐、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明亮、泡沫持久,经过毛里塔尼亚等国电视台的大力宣传,AH(安徽)标志的中国绿茶已经成了这些国家的国民饮料,深受非洲、中东和欧洲等地客户和消费者青睐。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再加上居民大都以牛羊肉为食,各民族都有饮茶习惯。他们煮过的茶汤浓如咖啡,再加入少量白糖和鲜薄荷叶,味道香甜醇厚,是大部分居民的一日三餐生活必需。

“近两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我们每年的出口额还是在稳步增长。除了毛里塔尼亚,我们的绿茶还畅销西北非的冈比亚、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和马里等国。国外的食品安全法规很严,如果我们出口到非洲的茶叶在当地检测中出现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被销毁,而不是退货。这也倒逼我们在茶叶生产的源头就格外重视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

绿色发展

中国好茶香世界

霍山县深处大别山腹地,境内山高林密,气候多样,生态良好,茶叶资源丰富,现有茶园20.64亩。202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0910吨,产值10.28亿元,是全国优质茶叶的核心产区之一。2018-2021年霍山县连续四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

茶叶是霍山县山区百姓的“绿色银行”,全县90%以上的农村人口从事茶叶或相关产业。茶产业始终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每年季节性解决上万人3-6个月的短期就业。全县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原贫困户中,发展茶叶产业项目的占近70%,原全县43个贫困村的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茶叶专业村占37个;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茶产业占6个村。在霍山县,贫困户人均一亩茶,就能达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效果。

多年来,霍山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县茶园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双替代”行动。县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农业投入品管理,对茶园实行属地管理,每年对土壤、原料和产品进行随机抽检,生产基地实行生产资料定点专供制度。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茶园4.5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01500亩,无公害茶园全覆盖。20家茶企取得绿色产品认证,有机茶认证6家。

2020年,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双双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确定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1年,霍山黄芽成功正式成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第一批产品清单。2021年4月1日开始,霍山黄芽出口欧盟正式受到“欧盟地理标志保护”。

除了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霍山县还有大小绿茶初制加工厂200多家,绿茶精制加工企业4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2家。2021年全县炒青绿茶产量为4800吨,占茶叶生产总量的45%,绿茶产值为1亿多元,占茶叶总产值的20%。

绿茶的未来涉及大部分乡镇,关系全县20万亩茶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关乎10余万茶农的切身利益。霍山县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加快推进茶叶初制厂的升级改造,指导企业严格遵循生产技术规程,走规范化、清洁化生产道路,全面实施“三禁”管理,支持生产企业加快SC认证,建立健全IS0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高全县绿茶加工水平及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际茶叶市场变化。

“霍山是产茶大县,除了霍山黄芽等名优茶,绿茶的产量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将炒青绿茶做好做精有助于全县茶产业整体效益提升,也将为霍山茶叶大批量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茶叶的质量安全和品质把控,增加绿茶产量,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打响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美誉度,扩大自营出口比例,让来自东方大国的茶叶飘香‘一带一路’。”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磊表示。

来源:霍山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