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徽富硒贡茶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程良斌:中国安康富硒茶——富硒产业大发展时期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安康是我国最早园栽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据《神农本草》介绍,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安康位于秦岭以南,古时因地处华山之阳,亦称华阳,是神农尝百草最近便的地方。茶马贸易、征课纳税时代,安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安康这个古老茶区焕发青春,探究其历史,可以分为八个时期。

八、富硒产业大发展时期

由于富硒茶开发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硒的保健作用深入人心,促进了富硒产业大发展。2012年来,安康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聚焦聚力,以硒为媒、以硒兴业,以硒富民,以科研为支撑,抓基地建设、打造品牌、设立标准,全市富硒产业稳步发展,已实现产值600多亿元。富硒食品产业连续6年实现30%左右的高速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到30.5%,居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首。以富硒产业为主的安康生态友好型产业占GDP比重超过65%,富硒产业已成为安康发展和富民强市的新引擎和增长极。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收入,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富硒产业脱贫,从而保持了安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第一方阵。

(一)园区基地

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建成各类现代农业园区891个,其中省级园区36个、市级园区338个、县级园区517个。建成富硒产业基地520万亩,其中富硒茶园面积94.6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6处、面积73.39万亩,认定有机农产品基地15处,其中,生猪规模养殖场和科技水平全省第一;富硒魔芋40.2万亩,面积、产量、加工能力均占全国1/10。富硒核桃186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年产富硒矿泉水27.4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富硒茶之乡”“全国魔芋之乡”“全国富硒产业基地”。

(二)龙头企业

全市培育富硒食品生产加工物流等规模企业230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41家,市级1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90个、职业农民8169人,开发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粮油、富硒果品、富硒矿泉水等富硒产品70多个品系,实现富硒食品产值478.7亿元。

(三)科研创新

依托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先后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大、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全面启动“安康市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等4个“国字号”创新研发平台落户安康,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申请专利6项,转化科研成果10余项。目前已成功孵化富硒产业企业46家,培育富硒产品品牌34个,研发出富硒速溶茶粉、绞股蓝籽油、魔芋新型膳食纤维饮品等富硒新产品80余个,其中中国农科院茶研所恢复创新了世界上最早的茶—秦汉古茶。组织申报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5类38项,其中天然富硒茶标准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标准,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无国家标准的空白。

(四)品牌效应

“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功注册。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含“硒”商标41件,涉硒相关产品商标1200件,农产品注册商标236个,认证无公害产品324 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农产品67 个。2015年,安康“真硒水”成为印度莫迪总理访华第一瓶水;2016年,安康富硒茶闪耀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家商品展上。安康富硒产品搭乘上了“一带一路”的快车,“中国硒谷”已经成为安康的地域品牌和城市名片。

(五)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富硒产品精深加工,从单一生产向多元开发延伸。富硒茶在注重开发绿茶的同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多茶类开发。紫阳焕古庄园富硒茶叶科技有限公司针对焕古茶的优良品质,又开发了硒香茶新产品。此外,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通过做优“硒+农业”、提升“硒+工业”、开发“硒+养生旅游”,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富硒产业是安康最具特色、最具竞争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市上决心建设全国著名的硒疗养生基地、全国最大的富硒产业聚集区和富硒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世界硒源地”,打造“国际健康城”。

(六)支持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省农业农村厅也将安康富硒产业纳入“3+X”产业建设体系。为了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市上成立了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安康市富硒产业总体规划》《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为了保障硒资源合理利用,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安康富硒产业健康发展,即将颁布《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富硒茶、那些地方生产富硒茶、富硒茶的功能······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

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所以富硒茶可以是红茶也可以是绿茶等其它茶类,只要其硒含量达标即可;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春茶>秋茶>暑茶>夏茶。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200μg是适宜的。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养生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来源:茶科学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程良斌:古为今用开发安康富硒白茶(二)

程良斌,高级农艺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安康市茶业协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中国安康富硒茶》、《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紫阳茶业志》、《安康地区茶业志》、《陕西省农牧志·茶叶》、《硒都曙光》、《中国名茶志·陕西卷》、《紫阳富硒茶文集》、《陕西茶产业》、《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等。

摘 要:据《紫阳县志》载,白茶是贡茶,民间除了用白茶饮用外,还用于治病和防病,岚皋有“万病之药龙安茶”的民间传说。

2016年5月6日,汉阳陵出土并在博物馆展出了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茶叶,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从多角度研究分析、汉阳陵出土的茶叶产自安康,安康秦汉古茶已恢复创新成功。安康不仅产传统白茶,又有广阔深厚的富硒区,紫阳已制定白茶标准,2022年元月又注册成立了由中茶公司、建行总行及紫阳县政府三方共同组建的中茶紫阳有限公司,以助力乡村振兴,富裕一方百姓!

关键词:白茶、历史、信票、贡茶、龙安茶、秦汉古茶、富硒白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陕西安康境内早有白茶生产,当地土著居民群众不仅将白茶作为日常饮料和治病良药,白茶还是向朝廷敬贡的尊贵产品。

3. 复古创新安康秦汉古茶

3.1 秦汉古茶公司正式成立

2016年5月6日,汉阳陵出土并在博物馆展出的茶叶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可见早在2150年以前,茶叶已成为皇家饮品。

秦汉古茶公司成立后,秦汉古茶复古创新工作逐步展开(5)。安康由扶贫投资有限公司发起并代表市政府出资,陕西原生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以现金、专利及产品入股,汉阳陵博物院(汉晖文化公司)以“世界上最早的茶叶”、“汉阳陵”、“千古一叶”等版权,授权图案著作权和汉代茶器仿制版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组建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2 秦汉古茶恢复创新研究的历史依据

2017年10月25~28日,第五届法门寺茶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隆重举行,程良斌应邀参会,并发表了《陕西汉阳陵出土世界最古老茶叶产地探讨》论文(6),论文从历史文献、文物古迹、茶叶区划、气象资料、品种资源、茶饮文化和贡茶历史多角度研究和分析、推断得出汉阳陵出土的茶叶产自安康的一重要结论,学术界的充分认可与尊重,为安康秦汉古茶恢复创新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

3.3 白茶风味古茶获好评

2018年5月8日,首批白茶产品试制成功,有三两、七两、一斤四两、二斤六两和六斤五两等级别。5月17日在杭州举行了产品研发座谈会,听取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茶与食品学院院长张正竹、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的建议,11月5日,举办了科研成果发布会。

秦汉古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技术与工艺创新团队研发,项目负责人邓余良副研究员。工艺上突出重萎凋,不揉捻,具古代白茶风味,属紧压茶,外形扁平端正、松紧适度、黄绿显毫、金银相间,汤色金黄明亮。其典型品质特征是金银相间色,清醇甘甜味。

经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学院院长张正竹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中国茶研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安徽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段建真教授,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肖斌教授,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孙越赟副站长评审,认为:产品研发方案科学,技术路线合理,加工工艺创新,资料齐全,产品风味独特,产品研发很成功。建议加快该产品定型量产和产业化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安康茶产业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段建真教授挥毫题词“秦汉之地,古茶醇香。”

陈宗懋院士题词:“丝路瑰宝,秦汉古茶。”

4. 白茶质量等级已有标准(7)

4.1 《紫阳富硒茶生产白茶质量等级》标准:鲜叶采自符合紫阳茶产地的紫阳群体种茶的新梢,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污染和无其他非茶类夹杂物。

4.2 紫阳白茶鲜叶分级

分五个级别:

特级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其中一芽一叶占70%。

一级以一芽二叶为主,其中一芽二叶占80%以上。

二级以一芽三叶、一芽四叶为主,其中一芽三叶占70%。

三级以一芽四叶、嫩梢为主,其中一芽四叶占60%。

四级嫩梢、叶片、对夹叶为主。

4.3 紫阳白茶各级别品质要求如表1所示

4.4 紫阳白茶的制作工艺流程

萎凋→干燥→拣剔→储藏。

由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特别适合有通风透光、无异味、干净的大屋顶或院坝的茶叶大户人家自行生产。制做白茶的器具如竹匾,水筛、摊晾架、萎凋槽等应透气,包装成品白茶的袋子必须符合食品包装要求,选择储藏白茶的房间应干燥、阴凉、避光、无异味。

来源:陕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