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茶砖怎么弄开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桑茯茶的一些故事

桑茯背后的故事

       北纬三十度的安化梅山深处,有一个小村落。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白茶花,一派“清裙玉面初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的盛景。一条小溪自村前蜿蜒而过,村口长着不少参天的桑树。每到四月,绿油油的桑树上开始结乌亮亮的桑葚。调皮的孩子会攀上桑树,去采摘桑葚,送给弟弟妹妹或者心仪的邻家女孩。而勤劳的村妇,则把桑叶采摘下来养蚕。


       其实,这个村子在茶马古道的必经处,每年都有茶商顺路进村收黑毛茶。他们把茶踩压成大包,用篾篓装好运往大西北,还顺便一起收购蚕宝宝吐的丝。而回程路过村子时,他们也会像走亲戚一样,停歇停歇,捎来一些西北的稀罕物。


       每年,只要马蹄声响了,村民们就知道,茶商又要经过村子了。


       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老桑树仍在,茶商换了一拨又一拨。小村静谧如昨。只是村民逐渐从茶商口里得知:陕西的泾阳能制茶砖了,原料用的就是安化黑毛茶。制的砖竟出了菌花,黄橙橙的,喝了口感比黑毛茶的更好,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边民们喜欢得不得了。


       村民不知怎么做茶砖,他们自家喝的,也只是茶商挑剩的条粗叶阔的残次品,但不妨碍家家户户每年都存着一些黑毛茶。那时的安化山民,能粗茶淡饭就已万幸,哪有多余的油腻可解。每年存的一点黑毛茶也皆用来待客,或当药用。


       那一年,桑葚又挂满枝头,高山茶也开始采摘了。


       那天,少年阿桑和邻居阿美采茶归来,经过桑树下小歇。眼瞅着阿美脸色不好,阿桑着急了:你怎么了?她有气无力地答道:早上赶早,喝了碗冷粥就上山了,没料到太阳毒,感觉身上很热。阿桑忙不迭地说,别急,到我家去。


       阿桑的父亲清源算村里的半个郎中,虽以采茶为生,但打小跟着父辈上山采药。谁有个三病两痛,经他弄点黑茶或者抓几把草药,就能药到病除。阿桑奶奶一早也有点不舒服,家里正煮着点黑茶呢。于是清源从灶间鼎罐里倒出一碗热腾腾的黑茶,要阿美趁热喝下去。可半晌过去,阿美不见好转,还一阵猛咳。清源这才细瞧:孩子眼睛红红的,还咳嗽不止,恐不仅仅是消化不良。


      屋前,阿桑妈妈正用一堆新鲜桑叶喂着蚕宝宝。清源想,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阿美咳嗽这么厉害,单泡桑叶只怕效果不大,不如加入黑茶里再煮煮,试试?


       他跑到阿桑妈妈跟前,抓起一把桑叶就走。阿桑妈妈不解:你拿桑叶做什么?他没回头:待会告诉你,有用。他将桑叶又洗了一遍,丢进鼎罐,再加些山泉水,继续用柴火煮。不一会,屋里就飘出除茶香外的桑叶的清香。他端出一碗热茶,对昏昏沉沉的阿美说:妹子,快喝下这碗茶。阿美听话地喝了。慢慢地,她额头不烫了,人整个清醒起来,还轻轻道了一声:这茶好香啊!阿桑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阿美妈妈闻讯赶来,也连连说,清源啊,多亏你救了阿美。


       从此,两家人关系更近了,阿桑和阿美在两小无猜中慢慢长大。清源知道成年后阿桑的心思,托人去阿美家提亲,阿美家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他们欢欢喜喜成亲了。


       桑叶和黑茶配在一起喝,不仅口感好,还能治病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仅仅在安化茶乡被视为良药,桑香茯砖由此应运而生。



       若干年以后,安化人掌握了茶砖的压制技术,黑砖、茯砖、桑香黑茶等都成为安化黑茶里的宠儿,桑茯更是以其金花的繁茂让菌香、茶香、桑香绝美交融。尘世间一切美好的相逢,必然结出最醇美的果实——桑叶与茶叶的完美结合,正如阿桑与阿美的美丽爱情故事。


       每次喝到桑茯,我就想起梅山深处的那个小村落,想起阿桑与阿美的故事。


       老桑树都还在吗?老茶山都还在吗?阿桑与阿美的后代还在做茶吗?


       作者简介:申瑞瑾 ,笔名亦蓝,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怀化市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高研班学员。作品散见于《湖南文学》《文学界》《四川文学》《朔方》《文艺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纸媒。

       作品曾入选各类文学选本。曾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一等奖,等等




编辑 | 蒋启行

责编 | 李赋斌

主编 | 李劲峰

喝一泡20年的老白茶

我和“北京老刘”差不多失去联系十年了,最近他神秘地悄悄现身。打电话给我,说他住在前门三里河,好多年没见了,想我了。还说他手里有点老白茶,有年份了,南洋回流的。邀我过去喝喝,并让我帮他推一推。

在北京茶圈,有很多行走在老茶边沿的“神奇”人物,一会儿是拍卖公司“特约鉴定师”,一会儿是潘家园古玩摊的“古董中间人”,一会儿是台湾茶老板的“大陆首席代表”。有的时候,一身长袍马褂打扮,拎一只鸟笼出场,约人在“雍和宫”见面,说是要给人踅摸一把“三百年的老紫砂壶”,这是把很有来历的一把紫砂,是雍正爷龙潜时用过的,雍正大位之后,就留在了原来的亲王府中,是被该死的奴才偷了出来,才有可能到我手上。这不,他约你进雍和宫,就是带你亲眼看看,当年雍正爷用这把壶泡茶时坐的那个地方。更多日子,他们一身西装革履,腋下夹着一个文件包,有时候是“金利来”牛皮袋,有时候是国家商业部茶叶总公司的牛皮纸信封,或者,中国大饭店的手提袋,出没在北京饭店,燕莎或者嘉里中心,看到约的人来了,拉到一个稍微偏僻的角落,拿出包来,神秘兮兮地亮出里面茶包装的一角。

“北京老刘”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据说他早先在八大处门口一家素食店做事,喜欢上了茶,从此入行,开始了转手“老茶”的营生。第一次见他,应该是在2010年,有个朋友在恭王府弄了个茶会,我去了。喝茶之前,一个穿着旗袍的姑娘找到我,说有位先生要见我。然后就认识了。他说在马连道有一个工作室,欢迎我去喝茶。这样一来二去,就成了熟人。

后来,他在前门的刘老根大舞台旁边的胡同里,开了一家茶店,卖一些明清的古董,或者牛皮包装的“老茶”,如“亿兆丰”之类,以及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罐装“出口回流”茶。总之,门路很广,你要什么茶他几乎都能帮你弄到,88青自然不在话下,我见过他给人踅摸过成提的“八八青”。但后来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一段时间他销声匿迹了。这段日子,差不多已经十年。

前门三里河有一个只租不买的小区,由于这个地区限高,所以只有上下两层。很大,面积为天坛公园北边到磁器口西大街的一个正方块,里面也和胡同一样的纵横交错,“胡同”两边据说有几千个套间,房间也和胡同一样,有四合院,也有只有20多平米的小单间。由于面积太大,加上没有停车位,所以租金也不高,适合用来做工作室或者商贸公司。“北京老卢”的工作室在最里边尽头,靠东南的一间一居里面。

进得门去,有一段两米左右的走道,右手是洗手间,左手是厨房,但这种厨房只能煮煮咖啡什么的,不能生明火,因为没有烟道。走道前面挂着帘子。

掀开帘子,就是整个工作室,工作室的左前方靠墙,摆着一张茶台,围着茶台摆着三把椅子。一把是主泡席,两把是客席。我坐在靠进门的这把客席上,另一张客席的背后,是一个窗户,窗前摆着一个茶几,上面放着一个清代味道的瓷罐,约有20厘米高,旁边堆放着一些书。茶台主泡背后的靠墙,挂着一个小格子架,上面小格子中间放着几十个饮茶杯,有紫砂的,有瓷的,也有陶的。茶台这边,地上靠墙摆着一张罗汉床,床上和地上,堆放着各种纸箱,有装茶的,也有装别的东西的。

茶台对面。靠墙放着一个架子,上面竖立展示着各种茶饼或者茶砖,以普洱和白茶为主,也有几片安化黑茶砖和雅安藏茶。展示台靠窗户的墙上,展示架的两边,各有一座神龛,右边供着一尊观世音,左边供着一尊赵公明。

“北京老刘”热情地邀我入座,打开炉子,开始烧水泡茶。

先喝了一泡龙井,明前的狮峰,不错。然后又喝了一泡我带的戎氏十年。休息一下,吃了几个黄杏。他对我说,最近弄了一点老白茶,1999年福建东南公司出口南洋的老寿眉,没卖掉剩下的,堆在一个老仓库,让他给踅摸到了,不多,只有600来斤。

听了600斤,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心说,20年前,福建白茶出口主要面向欧美。而且,当时客户对茶叶的鲜爽度要求很高,白茶出口都是以银针牡丹为主,为的是赶早春,早出货,尽快把茶叶送到用户手里,以便于用户尽快消费。而且,南洋那地方,高温多雨,房屋矮小,不适合茶叶储存,也缺少储存茶叶的仓库。所以,南洋茶商,和我们的绿茶经营者一样,都是希望用户赶紧提货,免得货物最后砸在了自己手上。很少有人能像现在的东莞茶商一样,没有一个能开进卡车的仓库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茶老板。

茶叶来了,福鼎寿眉,茶汤红艳透亮,看上去像是有了些年份,喝到口里,也有些许老茶的绵柔,美中不足的是有点仓位。

我喝茶讲究纯真,喜欢茶叶本身的味道。所以一直对拼配茶不太感冒。当然也有好的拼配高手,能让不同时间和产地的茶叶口感过度不太明显,但是,我还是崇尚那种小范围产区同一个采摘期的茶叶,喝起来单纯,味真。经常有人问我纯料茶好还是拼配茶好这么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不太容易。因为很多茶商也不懂茶,心目中没有自己的茶品质评价标准,加上卖茶的“实用主义”哲学指导,只要你卖茶,怎么都是好。既然你买了这个茶,那肯定就是你喜欢喝,于是“茶无贵贱,适口为珍”也就隆重出笼了。

有的人把仓位看作为老茶的标志,说凡是老茶,都有仓位。台湾和香港的茶商们最喜欢这一口。如果那样,我宁愿不喝那种有“仓味”的“老茶”。尤其是白茶,白茶出口本来就以银针牡丹为主,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喝起来鲜爽。这种嫩度高的老茶基本上没有意义。因为“老茶”的卖点就是滋味的转化,本来鲜爽的滋味如何转化?这是摆在“老茶”们面前一个资深的课题。

所以,差不多所有的“老茶”都以粗枝大叶为主,正因为粗枝大叶,当初可能不好喝,因而才有可能留下来。也正因为粗枝大叶不好喝,也才有一个滋味转化的期待。一泡龙井,香气口感都非常好,你如何期待它的滋味转化?

而老茶的“仓味”,大多源于不法茶商“做旧”“老茶”过程中的产物。据说东莞的老茶做旧,一般选在高温溽暑的夏天,流程也很简单。就是在露天地里,摆几块木板,然后铺一层湿毛巾,在放一层茶饼,再铺一层湿毛巾,再放一层茶饼。几层茶和几层湿毛巾垒起来后,再用稻草或者塑料薄膜盖起来,放上温度和湿度计,定时浇水以保持温度和湿度恒定,日晒夜露一周左右,“老茶”就成了。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流程“做”出来的“老茶”,大多有仓味。据说前几年东莞有茶商经过“科学攻关”,解决了“仓味”这个难题。这个,我还没有体验过。但“北京老刘”这批600斤的寿眉“老茶”,显然还没有经过“高科技”的“加持”。

来源:二酉山房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