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5年世界十大产茶国

找到约9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杭为茶都,茗响全球——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2019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发布会在杭召开

2020年1月17日上午,在龙坞茶镇之江管理处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2019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发布会。
这也是己亥年的杭州最后一场茶事活动。与杭州众多的茶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等有所不同,这一个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由著名作家王旭烽发起成立并连续执掌两届理事长。11年,这是从文化的经纬度为“杭为茶都”寻找茶都品牌的亮点,以一个人召感更多的文化人和业界茶人共同来擦亮“杭为茶都”的这块金字招牌。王旭烽老师多年来坚持举办的如“二十四节气与茶”,连续三届发起并举办的“茶与爱”世界语微电影大赛以及“今天你喝茶了吗?”全民饮茶日活动,彰显出了文人情怀中的茶都魅力。一场“2019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发布会”,亦可看作是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的十几年工作成就的集中展示:品质生活,茶美杭州,没有一个城市能像杭州这样茶靠得这么近,长在西子湖边的绿油油的茶园,是每一个杭州人心里的后花园。杭为茶都,茶是大家的自豪。“茶杭州,杭州茶,杭茶人,杭茶会,茶全球”,杭州的茶事,杭州围绕着茶的思考、研究、耕作、事茶;唱咏、品茗、教学、培训、茶修、茶旅甚至作秀,都代表了一种风向,不梳理不知道,我们一起去看王旭烽老师为这一幕盛典写的颁奖词:从现象到本质,皆是这座城市的惊艳!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岳飞主持2019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发布会


生活品质总点评是杭州最具城市生活特质和品位的标志性和影响力活动之一,自2005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4 届。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是根据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生活品质研究与评价中心关于《2019杭州生活品质行业点评活动工作方案》的部署,由杭州文娱生活点评组、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共同举办,是杭州生活品质点评系列之一。


2019年,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立足于具有杭州特色的生活文化、城市文化、行业文化、品牌文化,通过行业主导、专家引领、市民互动、媒体宣传,围绕“茶杭州、杭州茶、杭茶人、杭茶会、茶全球”五个方面持续开展品茶生活行业点评活动,结合专家评审以及大众点评产生了2019杭州市品茶行业年度“茶空间、现象、人物、区块、活动、产品”点评榜单。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2019品茶生活行业点评专家组组长王旭烽总结评选活动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顾问、2019品茶生活行业点评专家组特邀专家张士康先生点评致辞


今天发布的2019杭州“品茶生活”行业点评以五大方面为纲,分别从六大维度展示了杭州这一年来品茶生活涌现的诸多现象,正是这些区块、这些人物、这些品牌、这些空间和这些活动让杭州这座品茶之都的形象丰满和鲜活起来。


年度现象


【年度现象】

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茶叶学会成立于 1964 年,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支撑下,由我国茶叶科技、教学、推广、生产、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会员组成的国家一级学术性社会团体,是推进我国茶叶学科进步和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现拥有个人会员 9791 名,团体会员单位 663 家,在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 4A 级学会,曾两次获“全国科协先进集体”、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现为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杨亚军研究员,理事长江用文研究员,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阮建云研究员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研究员等


评语:中国茶叶学会是杭州的茶之权威,是中国的茶之权威,也是世界的茶之权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杭州,这全部的荣誉和责任,首先承担在自己身上。他们只能做好,并且排名必须第一。他们确实做好了,刚刚得到了陈院士领衔的国家科技二等奖。感谢你们,并预祝你们年年第一。

 

浙江大学童一家茶学培训中心

浙江大学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学重点学科,拥有全国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丰富。为传播中华茶文化,推动社会各界健康饮茶、科学饮茶,提高茶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浙江大学2002年经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开设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由浙江大学“童一家”茶艺开创者童启庆教授之学生、茶学专业教师王岳飞、龚淑英、屠幼英、顾志雷、陈萍和“童一家”茶艺传人朱晓玲、陈英、陈艺芳、徐懿、朱晓丽、毛丽丽等教授和老师授课,并邀请著名茶文化专家阮浩耕、徐南眉等老师授课。


评语:以中国当代茶艺的鼻祖童启庆先生为名建立的茶文化茶学培训机构,起点之高之正,为教学带来极好的平台。在此群贤毕至,老少咸宜,硕果累累,精英荟萃,是茶学与茶文化的权威培训机构。堪称,姜还是老的辣。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于1978年经国务院国科发字[1978]356号文批准成立,是直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由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隶属关系的调整,单位先后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蚕茧加工科研所”“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国内贸易部杭州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2000年3月正式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是集茶叶科学研究、质量监督检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信息服务和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ISO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技术归口单位。目前主要机构有:科技创新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省茶资源跨界重点实验室、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职业技能培训与信息中心、产业中心等。


评语:诚如西子湖有北高峰和南高峰,杭州城除了中茶所,还有中茶院。他们各领风骚,各有千秋。其中中茶院的职能偏于质量检验,是ISO国际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中国的唯一技术归口单位。就茶文化而言,茶奥会,茶食品都是中茶院的金名片,祝你们的金名片越来越多,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浙江农林大学非遗传承与茶疗研学

浙江农林大学相应国家文旅部号召与委托,选择绿茶手工炒制技艺(以国家级非遗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碧螺春等为主要案例)传承人群作为培训对象,对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可持续培训,以及为传承人群整体素质的提升积累有价值的经验。培训目的是提高普通传承人,尤其是传承人学徒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普通传承人的理论水平和手工技艺能力,提高普通传承人文化与艺术素养,并得到实际应用水平。扩大传承人群、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与人类生活的融合为宗旨,深刻理解项目的核心价值,使学员建立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现代市场结合意识,让传统手工技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理念与经营模式融进传统手工技艺,提高学员的素养与非遗保护意识,推进传统手工技艺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的扶持项目。


茶疗系列课程由浙江农林大学王旭烽教授携茶文化团队和扪心学院顾俊峰CKO携应用心理学团队共同打造。茶疗背景涉及广泛,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界,在医学、茶文化学,茶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都有专业涉入。浙江农林大学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多年来悉心关注、学习前辈及同行茶界专家、学者对茶疗的科研实践,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团队,进行跨界论证探讨,将重点放在茶疗体系中的茶与心理健康关系上,构建了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在内的茶感官保健体系。


评语:对茶文化建设的呈现化和国际化,从来就是该学院一以贯之的宗旨,而对茶文化深度的研究和广度的开发,亦是他们的方向。故无论对茶文化非遗的传承培训与教学,还是对茶与生理和心理的关系探讨学习,都构成了他们近年来的努力方向。作为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面对全球一千多所孔子学院与课堂的茶文化培训工作,他们正在使命中。

 

爱习茶工作室

爱习茶工作室由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茶艺与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张星海教授创办,”秉承“泡好一杯茶,上好一门课,传承茶文化”的宗旨,近几年共组织了师资国培班15期,培训师资500多人,学员遍布我国所有产茶省份,涵盖高校教师、企业一线员工、中高层管理及茶行业创业者。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广大茶艺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进一步规范国饮传承与产教融合。据统计,由张星海教授发起的“爱习茶”在5年内共组织各级茶艺赛事20余项,报名参与竞赛选手1000多人,培养竞赛裁判员300多人,承办全国茶艺与茶叶营销专指委大型会议10多次,共计参会人数600多人。


评语:这是一个培育老师的老师的地方,一个训练播撒种子的人的机构。仅仅传承茶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培育如何传承茶知识的技能。是一种关于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的故事。世界那么大,人人该喝茶,教会他们,我们责无旁贷。

 

素业茶院

2013年,国家级茶艺大师陈燚芳女士于杭州创建素业茶院。是一家立足中国茶艺等相关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和传播推广的综合性机构,秉承“素心清简,叶业传承”的理念,为茶行业培训专业技能人才4000余名,举办各类茶事活动120余场次。建院以来,成功承办了米兰世博会(2015年) 、杭州G20峰会(2016年) 、阿斯塔纳世博会(2017年)等重大活动,以及别克通用汽车、韩国化妆品等品牌传播活动中相关项目的策划与运管服务,取得的成绩获得政府及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2017年,为更高效地从事茶业学术研究、知识培训、文化普及、公益推广等非盈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组建了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2018年,为更专业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业务,组建了杭州素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素业茶院还在西安、南京等中心城市筹建了分院。至此,素业茶院基本完成了业务模块的科学化设计,和业务空间的专业化布局。素业茶院,立志打造茶行业培训与文化传播业态的"黄埔军校"。


评语:从来佳茗似佳人,佳人素业两相宜。素业茶院以培养美丽的茶和美丽的人而闻名茶之天下。茶之可观可赏可被迷恋,被这群佳人诠释得人茶不分。扎实的技能打造出美的象征,秀外慧中,一掬清流。

 

年度品牌


【年度品牌】

龙冠

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是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合资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地方国营杭州龙井茶场,当今公认的“狮、龙、云、虎、梅”五大产制区就是由国营茶场在历代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划分而来,广为流传的龙井茶十大炒制手法也是源自国营茶场的总结与创新。1958年国营茶场合并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为其下属茶叶试验场;1996年在茶叶试验场基础上成立龙冠公司;2013年联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团与中茶所达成战略合作并控股龙冠公司。


龙冠公司在龙井茶核心优质产区建有5000多亩优质茶园基地和12000平方米高标准清洁化厂房。依托中茶所强大的科研实力、创新的技术手段,在品种选择、科学种植、安全管控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龙冠公司强化食品安全理念,建立了龙冠龙井产品安全检测室,挂靠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领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获得欧盟认可的茶叶农残检测机构)。


数十年如一日,用真心做好茶,秉承“好产品从种植开始,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的理念,龙冠公司从种植端布局核心优质产区,从工艺端坚持传统制作技艺,建立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实施全产业链管控,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真正好茶。


评语:以高科技与茶文化双管齐下的高效方式,引领中国茶叶生产和品牌研发,将劳动资源、劳动过程、劳动空间和劳动成果完整串联,形成品牌,并将其以最契合的方式呈现,从而在杭州搭建起一座能够代表国家形象的权威性茶叶生产机构。

 

狮峰牌、狮牌

浙江狮峰茶业有限公司的狮峰牌,杭州狮峰茶叶有限公司的狮牌,双狮出龙,是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的龙头企业。他们将西湖龙井原产地一级保护区的茶农联合起来成立西湖龙井茶无公害基地,聘请农技专家对茶园的管理及茶树的施肥、实行无公害化生产。坚持对所有的茶按照统一加工场地、统一收购鲜叶、统一集中本村茶农、统一加工标准、统一手工炒制的原则,创造西湖龙井茶品质的最优化,保证消费者买到每一颗茶叶都产自原产地。


评语:以恒久的品牌形象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的劳作手段,不辜负龙井茶区的天时利人和,数十年如一日,成就龙井茶品质之荣誉堡垒。

 

茗酿

茗酿是运用高科技萃取技术,创造性地提取茶叶的草本健康活性因子和泸州老窖的优质基酒相融合的产物。茗酿,“萃茗入酿”之义,顾名思义,就是萃取茶中精华,融入酒中。茗酿创新酒体研发,以泸州老窖优质白酒做为基酒,运用现代生物酶解技术,萃取浓缩茶叶的有益成分,严格按照ISO9001及HACCP标准,以先进的融合工艺,在GMP标准车间环境中,将有益成分与基酒融合,不减老窖基酒的烈醇香醺,只增茶香氤氲的清净余甘,茶与酒的完美融合,成就茗酿的身心两悦。酒体入口柔和饱满,酒香悠悠而来,饮后舒适度高。茗酿在中国美酒的品牌定位下,从传统的“融合美、匠心美、品味美、自在美”中衍生出“中国大美”概念,以“遇鉴”为主题,结合各个落地城市的地域特色来展开品牌故事的延展,从而进一步丰满茗酿的产品辨识度以及消费者感知度。


评语:以茶的“跨界开发与全价利用”为宗旨,成功地将茶与酒进行科学与文化的勾兑,演化出新型的茶酒跨界新产品,并在市场运作中得以成功呈现。为茶的新型产品的到到来,吹响了又一支激动人心的进军号。

 

时光慢走

时光慢走系列产品,由浙江大学研究生创立,源自世界著名学府科研团队倾力打造。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学科始创于1952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为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本学科点于1986年被批准为全国茶学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2002年和2007年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为园艺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以及“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17年浙大茶学学科也顺利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团队长期致力于茶有效成份的生物活性,茶叶保健功效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成立至今,已经逐步形成了茶叶皮肤护理与眼部护理两大系列科研成果,坚持以严谨的现代科技精神,重新演绎古老的东方文明,开启茶叶的现代力量。

 

评语:以强大的科研团队为支撑和依托,将茶的生化功能从实验室成功活化,进入人体健康保护,开发新产品的过程更是培育茶文化新人的过程。寓教于学成为该内容茶学现象级形态,科研成果的开发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茶仕利

茶仕利品牌诞生于2006年,一直致力于推广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同时具备品质和科技内涵的茶生活方式。茶仕利依托浙江大学茶学系70余年科研成果累积,专注于茶叶深加工领域,把茶这一株古老植物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包括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护肤品等等产品。


茶仕利品牌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点名表扬在茶叶深加工领域作出的贡献,引领茶衍生品发展趋势。让茶更加容易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更好的传播弘扬茶文化。茶仕利品牌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日内瓦发明奖银奖、中华新锐茶企、韩国宝成世界茶叶博览会特别奖等国内外大奖。茶仕利品牌与张小泉、胡庆余堂、楼外楼、毛源昌等杭州知名品牌一起跻身“杭州品牌”,代表杭州本土的高生活品质。


茶仕利所属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成为副会长单位。公司联合浙江大学成立浙江大学国际茶学联合研究中心,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集茶文化宣传、人才培养、茶产品研发、国际茶标准制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研发机构。引领国际茶文化发展,广大我国茶文化与茶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茶产业迅速发展。


评语:具有时尚、现代和世界眼光的业界茶产业青春样板,成功打造关注身心的茶保健产品,吸收历史和现代茶界先辈的知识与精神,并拓展格局,以茶产品为主轴,将视野投射到全球,是一支茶界中的青年进卫军。

 

梅龙草堂

2015-2017年,梅龙草堂品牌创始人鲁华芳连续三年携梅龙茶文化团队在文博会上宣传展示九曲红梅茶文化。在浙江省第九届文博会上,接待中东欧十六国文化部长,让中东欧十六国文化部长品味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曲红梅”的茶香意蕴,为杭州西湖茶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此外,梅龙草堂品牌还以茶艺培训为传承传统文化途径,举办各类人群的茶艺培训班,茶文化研究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学习茶文化,认识了解杭州西湖龙井,九曲红梅。


创始人鲁华芳2016年获得杭州市三八红旗手 ;2017年获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4月28日,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3月31日,担任“西湖开茶节”茶艺师的培训导师;2018年5月18日,受国际茶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接待各国领导;2018年6月9日,受北京国家文化部邀请参加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宣传推广西湖龙井,九曲红梅非遗文化;2018年9月25日,赴法国巴黎参加“法国•浙江文化年”活动之一—“龙坞茶镇—浙江特色小镇海外推广展”进行茶艺展示展演;2019年获得杭州市百姓学习之星;2019年5月参加澳门回归20周年“根与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2019年6月在杭州国际日活动与浙大城市学院的学生传播查文化,接待38个国家地区各国大使馆领导,用茶的语言讲好杭州故事。


评语:在绿茶故里绽放出万绿丛中的红一点,是红梅从此具备了茶之品质,还是红茶从此绽放出梅之芬芳。一点一点地坚持,一寸一寸的耕耘,向全世界讲解中国故事,全世界也随着故事走进中国杭州西湖,你的那片茶园。

 

年度区块


【年度区块】

龙坞茶镇

西湖龙坞茶镇位于杭州市西南侧,绕城公路穿镇而过,离杭州市中心约15公里,四周群山环绕,茶园茶山连绵起伏,是西湖龙井最大产区,素有“万担茶乡”之称。龙坞茶镇初步规划用地面积217.26公顷,建筑面积78.59万平方米,水域面积0.0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0.72平方公里。龙坞茶镇以种植龙井茶为主,有茶园14000亩,耕地983亩,林地16592亩,近7成的西湖龙井茶产自于此地,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龙坞茶镇大力发展茶产业+旅游业。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俗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依据产业项目,拟规划形成七大功能区块: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比如何家村的国际标准骑行赛道、画外桐坞的文化艺术气息、龙门坎村的金莲寺与白龙潭、叶埠桥的石雕一条街;推出以“茶园漫步.养生之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把外桐坞的“艺术和民俗”,上城埭的“茶、森林、水库、民宿”,白龙潭的“水”、“氧吧”串珠成链;强化“茶源”保护理念,通过核心区打造,引进和茶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从而影响周边茶叶种植、加工,形成规模经济和建立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龙坞茶镇的旅游茶业也进一步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茶镇精选十种左右花期不同的樱花种植到各村社,形成追花观赏的循环美景。


评语:以站点为轴心,以视线为轴射点,划出目及所视之茶圈。作为全球第一所茶之小镇,构建起独一无二的茶之风景线,使茶的一切狂欢都有了空间,使全球茶人都有了自己可以落脚的精神家园。

 

年度茶空间


【年度茶空间】

杭州西湖龙井茶叶博物馆

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是西湖龙井茶产业的系统回顾 与展示,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呈现西湖龙井茶历史的民办 博物馆,该馆集中展示了杭州出土、传世的与龙井茶相 关的文物、文献藏品 1300 余件,如制茶工具、茶筹、 茶票、包装、公函、股票、贷款凭证等珍贵史料。从龙 井茶的源起、传承、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立体 地展示西湖龙井茶源远流长的韵味与魅力,彰显千年西 湖龙井茶的历史底蕴。它的兴办对弘扬茶文化,促进西 湖龙井茶产业、茶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评语:没有茶文化的呈现就没有茶文化,你们是茶圣陆羽有关“目击而存”的最有力的诠释者。西湖龙井的历史和现状,在你们手中缓缓打开,你们的茶空间,使有关茶的一切都变得秀色可餐。品饮龙井,品饮杭州,品饮中国。

 

年度活动


【年度活动】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

5月15日上午9点,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展式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并宣布开展,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出席并致辞。国内外嘉宾和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参加了开展式。本届茶博会现场客流量累计达18.52万人次,现场交易额1.862亿元,均比上届大幅增长。本届茶博会以“茶和世界 共享发展”为主题,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持续创新展会形式、扩大展会规模、丰富展会内涵,创新展会模式,取得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更”上,即展销更旺、层次更高、影响更大、参与更广。


评语:在茶文化高地上建立新的平台,使茶叶的物质形态与精神事象在更新更现代的巨大茶空间得以融汇贯通,为中国同类行业的呈现构建了标杆业态,并通过这一建立了华茶与世界的有效关系。

 

中华茶奥会

第六届中华茶奥会于11月8日在龙坞茶镇开幕,主题为“科技茶奥、品质茶奥、人文茶奥、活力茶奥、时尚茶奥”。本届茶奥会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华茶人联谊会共同主办。


2018年以来,杭州市把茶奥会作为重点经典主题茶事进行升级打造。第六届中华茶奥会在往届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共有五大亮点,围绕延续往届‘5+X’标准赛事的设置,设立涵盖茶技艺、茶科技、茶品质、茶文化、茶时尚等的11大赛项。其中包括赛事活动再开放,茶奥会进一步提高国际性,邀请部分世界主要产茶国和消费国选手参赛;赛事内容再丰富,重磅推出十大赛事,60余个项目。除了经典的8大赛事,也有根据新的消费需求设置的茶叶包装和抹茶产品的比赛。此外,茶奥会组织机构也更加规范、赛事保障更圆满、赛事成果更权威,并组织了“茶与健康”高层次论坛。


评语:将历史悠久的国际体育赛事嫁接到人文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领域,使异想天开的梦想,成为生机勃勃的现实,为茶文化增添了新的竞技内容和形式,是近年来影响最为广泛的茶文化活动之一。

 

全民饮茶

4月20日谷雨节气,2019全民饮茶日暨第八届万人品茶大会在素有“万担茶乡”之称的杭州西湖区龙坞茶镇拉开帷幕,分主会场、社会窗口、茶文化进学校三大区块。


本次活动以“每天一杯茶,健康进万家”为主题,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主办;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教育局,西湖区人民政府,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灵隐寺,各区、县(市)茶文化研究会承办。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立江、于辉达,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姚峰,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荣胜,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王建跃,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西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柴闻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助理汪一飞,在杭“国字号”茶叶机构,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级涉茶协会,各区、县(市)茶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专家以及茶企代表、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学校茶文化与健康联盟的师生等数百人参加启动仪式。


在西湖区龙坞茶镇主会场设置了31个杭州名茶展位和11家杭州茶科技跨界开发产品展示,向市民、游客朋友们提供各种优质名茶的品鉴和免费赠饮,150余位茶文化与健康联盟学校的同学体验了茶叶炒制加工过程,加深了对茶的了解。来自各地的茶企、茶楼(馆)以及灵隐寺的茶艺师们执壶赠饮,以茶会友,为活动平添了几分文人情怀。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城站火车站、火车东站、地铁沿线站点、茶楼等也同步进行了茶叶赠饮活动,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驻足品鉴。杭州各区、县(市)也结合本地特色,在谷雨日前后,举办了以茶文化展演、健康饮茶知识讲座及邀请民众亲自参与制茶等形式的活动,积极响应“全民饮茶”。


评语:历经十年,全民饮茶日关键性推动了联合国“世界茶日”的确定。以茶和茶人的大聚集方式,呈现我们的诗意愿景:将世界铺成一张茶席,让全人类在此和平共饮。

 

运河茶会

“运河茶会”是拱墅区茶文化研究会2019年创新推出的品牌活动,旨在通过“运河茶会”的载体,交流学习茶文化,普及传播茶知识,服务促进茶产业,展示推广茶产品,丰富茶与美好生活。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何关新会长为“运河茶会”点赞。并作出批示:“运河茶会内涵丰富多彩,茶文化进街区丰富百姓生活,绿色现代服务业成为时尚消费,我们共同分享,为杭州东方品质生活之城点赞!”


2018年10月18日拱墅区茶文化研究会在香积寺广场举行《运河茶会》启动仪式。“一街一品”是区茶研会2019年提出具街道特色的“运河茶会”系列活动,湖墅街道、小河街道、拱宸桥街道、和睦街道”等四个常务理事单位,分别根据本街道的地域文化特色,先后策划组织“茶香进万家”、“茶香和睦、孝行家园”、“小河驿·茶汇”、“拱宸茶韵”等特色品牌活动,既宣传普及茶文化,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评语:以大运河起始点的独特地缘为茶文化区域范畴,设计各种类型的中小型茶文化活动,将视野更多地关注在社区和家庭,为茶渗透在个体灵魂做出了落地式的贡献,呈现出茶文化接地气、可复制的文化样式。


年度人物


【年度人物】

倪晓英

倪晓英,国家一级茶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1982年毕业于浙大茶学系,学茶事茶40多年,曾任原诸暨茶厂技术科长,原浙江省第一出口茶厂技术科长、销售科长。于1997年创建“你我”品牌,现为杭州你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你我茶燕茶馆(五星级)总经理、你我茶院院长;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工匠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校外指导教授;兼任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杭州茶楼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务,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倪晓英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团队,并创造了优秀业绩,出人才,出成果:工作室成员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茶艺大赛金奖,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劳动模范、杭州工匠、浙江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创建了一家优秀品牌的茶叶公司、一所荣获国家级和各类别荣誉的五星级茶馆、一所推广传播茶文化的茶院教育机构。倪晓英茶艺技大师工作室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茶文化公益传播活动,并多次组织出访多国的茶文化传播与交流,多次承担政府接待外宾和港澳同胞任务,受到省市各类媒体及社会的关注与重视,社会影响广泛,为推动全省茶业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语:出身于名牌大学,堪称资深学院派茶叶专家,没有选择象牙塔式的学究生涯,却一头扎进了茶文化实践的汪洋大海,根红苗正,亲力亲为,为国为家,起早摸黑,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带出了一群精英,是有坐标的定位,更是有传承的茶人。

 

毛立民

毛立民,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高级商务师、高级评茶师。浙江大学茶学系和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茶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国际茶业商会会长、浙江省微茶楼文化发展协会会长、ISO/TC34/SC8(国际标准协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会)联合秘书、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牵头开展有机茶国际认证,率先填补我国有机茶国际颁证出口企业空白而载入FAO调查年鉴;从事茶叶出口贸易近30年,为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2003年被授予省直属系统“十大创业新星”称号,2014年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2017年荣获“国际杰出贡献茶人”奖。


评语:多年来浸润于茶的国际营销和茶文化中外传播,在业界添列于制定茶业态规则的人群,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作为国际茶贸易的突出代表,驾一叶茶之小舟,为一方土地和五洲四海的联系探险跋涉,功劳卓著,请继续领航杭州茶叶,环球世界,造福八方。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理事长苏祝成主持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


盛会下半场,举行了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王岳飞当选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苏祝成为常务副理事长,白忠杰、朱红缨、刘志荣、孙状云、李晓军、邱仁明、张卫华、庞颖、胡晓云、姜爱芹为副理事长,张星海为秘书长,倪晓英为监事长,聘请王旭烽为荣誉理事长,何关新为总顾问,同时聘请毛立民、毛祖法、杨秀芳、吴晓力、张一民、张士康、张炳新、罗列万、周智修、曹增节、龚淑英、戴学林为顾问。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致辞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理事长王旭烽作《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工作报告》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岳飞作《关于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章程修订的说明》、《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财务报告》
第二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会员代表大会筹备组副组长张星海教授做《关于换届人事安排建议的说明》
杭州市民政局调研员曾欣华致辞
王岳飞理事长给王旭烽荣誉理事长颁发聘书
王岳飞理事长给何关新总顾问颁发聘书
顾问(部分)颁发聘书

新一届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领导班子(部分)


来自品牌办、品促会的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巡视员胡征宇,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增节,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杭州网总经理、19楼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华胜,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副研究员李勇;来自茶界的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张士康,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毛立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戴学林,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炳新,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一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秀芳,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研究员周智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龚淑英,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杭州龙坞茶镇负责人、杭州之江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忠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发展与促进部副部长梁国彪,浙江树人大学国际茶文化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茶艺与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张星海,杭州市茶楼业协会、杭州和茶馆创始人庞颖,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晏昕,杭州市茶楼业协会会长邱仁明,蓝城集团龙坞茶镇公司总经理郭玲玲,“茗边头条”主编、《茶讯》主编孙状云等领导嘉宾参加本次活动。


2020年度云南省茶产业发展报告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省级有关部门、各位专家指导下,我们坚持办会宗旨与各会员单位一道共同面对疫情爆发,共同度过了特殊艰难的一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要求,坚定不移的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为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实现千亿产业目标,稳面积、抓质量、强标准、重品牌、扩市场、促流通,动员会员认真做好防疫工作,积极参与支援武汉抗疫,全体会员奋发努力、共克时艰,在产品市场受影响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千亿产业目标,为推动云南省茶产业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贡献。

一、2020年云南茶产业基本情况

(一)2020年茶区气象条件

2019年第四季度云南主产茶区气候总体特点为“干热少雨”。主产茶区平均气温18.4℃,与历年同期相比偏高0.4℃,属正常稍偏高年;平均累积降水244.4mm,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131.7mm,偏少35%。2020年开春后持续高温干旱,2020年2月下旬或3月上中旬主产茶区气温即稳定通过18℃,较常年同期提前20-30天;平均累积降水36.7mm,较历年同期偏少近5成(66.2mm)。总体而言,主要产茶区春茶生产季高温少雨干燥的特点突出,茶园(林)空气湿度低,温高雨少,降水明显不足,茶区气温稳定通过18℃的时间较常年同期明显提前,少数茶树由于长时间缺水而枯死,春茶采收、上市时间比常年提前。

(二)全省茶园面积稳中有增、茶叶产量持续增长、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719.3万亩,比2019年增43.3万亩,增6.4%。“十三五”期间全省茶园面积年均增长3.6%,与2015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117.3万亩。全省干毛茶产量为46.6万吨,比上年增加3.5万吨,增8.1%。比2015年增加10.6万吨,2015-2020年年均增长5.1%。全省成品茶35.7万吨,精制率达到76.7%,较2015年增长3.1%,年均增速3.7%。普洱茶产量16.2万吨,占45.4%;红茶8.8万吨,占24.6%;绿茶10.1万吨,占28.3%;其他茶类0.6万吨,占1.7%;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图12015-2020年云南省茶园总面积趋势图

图22015-2020年云南省毛茶产量趋势图

图32015-2020年云南省成品茶产量趋势图及精制率变化图

(三)茶叶价格稳中有升、出口价略增、茶农收入逐年增长、总产值突破千亿

2020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01.4亿元,比2019年增加65.4亿元,增长7%。“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0%。2015-2020年间,茶叶农业产值从114.7亿元增长到185.4亿元,增加70.7亿元,增幅达61.6%,年均增长为10.1%;加工产值从230.4亿元增长到371.8亿元,增141.4亿元,增61.4%,年均增长10%,三产产值从277.9亿元增长到444.2亿元,增166.3亿元,增59.8%,年均增长为9.8%。茶产业一二三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一产占18.5%,二产占37.1%。三产占44.4%,产值比为1:2:2.4。

图42015-2020年云南省茶叶综合产值趋势图(亿元)

图52015-2020年云南省茶产业结构趋势图(亿元)

成品茶价格增幅稳定,毛茶价格波动大,普洱茶单价有所增加,红茶价格较为稳定。2020年,毛茶单价39.9元/千克,同比增长0.9%,“十三五”期间毛茶年均增长率4.6%,但变幅从16%到14.6%,价格波动较大。成品茶单价104.1元/千克,同比增长4.4%,年均增长率3.7%,“十三五”期间增长率变幅在2.2%-5.9%,较为稳定。

2020年,普洱茶平均单价139元/千克,比2019年增长4.3%,红茶平均单价61.5元/千克,比2019年增长4.9%,绿茶平均单价84元/千克,比2019年增长3.7%。“十三五”期间,普洱茶、绿茶价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5.1%,均呈稳步增长,红茶年均增长仅0.4%。

图62015-2020年云南毛茶、成品茶单价对比图

图7云南省2015-2020年份茶类成品茶价格走势图(元/千克)

图8云南省主要成品年份茶类单价对比图(元/千克)

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云南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茶产业涉及茶农600多万人,“十三五”期间,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9.2%,2020年,人均茶产业收入达4050元,人均比上年增收218元,增5.7%。比2015年增加1450元,增幅达56%,茶产业为精准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92015-2020年云南茶农来自茶产业收入趋势图

(四)绿色有机茶园建设、茶叶初制所规范化建设卓有成效、产业加工能力提升

2020年全省绿色茶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增加,有机茶园认证面积81.8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亩,增15.1%。认证有机产品1014个,比上年增加307个,增43.4%。认证有机产品产量8.4万吨,比上年增加0.5万吨,增6.4%。绿色茶园认证面积45.4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增3.4%。认证绿色食品504个,比上年增加77个,有机认证面积及产品全国居前,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六个,产量7.8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的17.1%。

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及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进展顺利,2020年共普查建档初制所6548家,验收登记2099家,初制加工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2020年认定了345个茶产业基地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总面积为158.5万亩。为绿色、有机茶产品生产奠定了较好基础。

图102015-2020绿色食品及有机产品数和组织数比较图

图112019-2020成品茶类产量产值比较图

(五)认真推进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助力茶产品质量安全和流通

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认真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文案的通知》(云政发[2017]12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8]63号)关于“鼓励支持建设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可查询的全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湖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及“加大云茶产地、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云茶标识”推广与应用,实行产品源头赋码、标识销售,产品有检测、过程可追溯,提高消费者对云茶产品的信赖度”的文件精神,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和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的大力推动下,以构建云茶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为宗旨,已为“十大名茶”为主的40余家茶企近1000款产品提供了质量保荐溯源服务;并启动了“年份普洱茶”和“晒青茶”质量保荐溯源;与政府和科研院校合作,起草并发布《晒青茶(大叶种)》、《凤庆红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标准》、《普洱茶质量安全追溯实施标准》等多项标准;帮助10余家茶企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标准化管理;帮助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凤庆县13个村9个合作社7家茶企近6万亩茶园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在为茶企提供茶叶产品质量保荐溯源的同时,帮助企业从基地管理、原料控制、初加工、精加工、贮存、库存管理、经销商管理、防伪防窜货管理等全链条引入标准化的管理,特别是影响质量关键过程建立标准化管理方案,提升了企业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和建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通过中心质量保荐溯源产品在市场上品牌认可度高,消费者信赖度高,每年产品市场销售价格都有10%-30%的涨幅,特别是一些主打产品销售业绩上涨20%-40%左右,为规范云南茶产业发展、促进云茶流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认真履行职责、助力产业发展

2020年,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及省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协会坚持“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流通”办会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全体会员和理事团结协作,坚持党的领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坚持疫情防控、恢复生产两不误,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助力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正确方向

2020年,协会全面贯彻新时代新部署,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党建强会。坚持政治引领协会工作,积极参与省民政厅党组织活动。在履行党建责任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进了行积极探索。提升了协会引领力、凝聚力、组织力。把握协会工作特点,团结凝聚会员,激发会员主人翁精神,在做好品质,提升品牌上下功夫,为云茶扩展消费区域,扩大消费群体,促进云茶产品有序流通做出积极贡献。

(二)齐心协力抗疫,防控生产两不误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开始向全国蔓延。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协会全体会员认真做好防疫抗疫。1月30日协会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发出《关于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倡议书》,提出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以赴、严防死守,以最强力量、最严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各会员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防控工作。茶企按照要求,建章立制,落实防控措施,杜绝了疫情传播,云南茶界无一感染者,为全国全省防控大局做出了贡献。协会急茶企、茶人所急,及时向全省茶企茶人征询意见,了解疫情防控中诉求。针对春茶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及主管部门上报《应对疫情,云南春茶生产中应加以重视的几个问题》,对云南省春茶生产提出对策建议,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协会创会会长亲自与勐海茶农电话了解情况并协调解决他们的困难。协会实施值班制度,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开通企业微信,建立远程会议平台,及时部署有关工作。开展了《抗疫情,做好茶培训》,组织知名专家,就春茶茶园管理、采摘技术、初制加工等,向全省进行远程培训,确保春茶生产正常进行。协会党支部带头向疫情灾区捐款,云南省茶人茶企积极响应,全省共有19家企业捐款1599.59万元,捐茶叶折合人民币230.49万元,40万只口罩,医疗防护服1000件,医疗护目镜1000个,康乐及雄达茶城减免房租1000余万元。

开展线上宣传和培训,鼓励云南省茶企提振信心。春茶采摘期间,新冠疫情和干旱对春茶生产影响严重,协会开展了“抗疫情·做好茶”宣传,发出《早春茶生产调查表》,派出协会常务副会长、茶叶专家前往产茶区,先后深入双江自治县各乡镇调研,助力茶农和茶叶初制做好初制生产。蹲点临翔区邦东乡,对茶园长势和初制加工进行指导。充分掌握茶区春茶生产形势和省春季气象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一要加快采摘速度,减少树体蒸腾耗水,尽量避免干旱对春茶品质的不利影响;二要尽快组织茶园蒲草覆盖,减少地面蒸发失水,延长春茶采摘周期;三要在初制加工中适当缩短鲜叶摊凉时间,杜绝隔夜加工和揉捻叶夜间堆闷,减轻内含物质降解转化程度;四要在日光干燥时,尽量薄摊匀摊,加快干燥速度等春茶生产建议,对全省春茶生产发挥了指导作用。

为认真完成省领导关于编撰《云南普洱茶名山名茶录》的指示要求,协会组织人员制订了《云南普洱茶名山名茶录》编撰方案、和撰写模块。陈舜副省长、农业农村厅领导多次到协会指导编撰工作,协会分别到州市县调研、指导编写、联系出版社,确保了《云南普洱茶名山名茶录》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借力国际茶日,助推产业发展

协会抓住庆祝首个“国际茶日”契机,将“国际茶日”活动与“全民饮茶月”结合,围绕当前云南省茶产业生产实际,精心策划实施系列活动。先后组织进行了“2020云南一山一味春茶品评推荐会”、“茶和世界·共品共享”的“首个国际茶日的启动仪式”、80、90后茶企CEO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运营”、会员及会员粉丝、全国茶叶爱好者通过链接进入“直播间”,参与交流互动,活动在线2万多人,政协第九届浙江省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著名茶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发表了视频讲话,充分肯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工作,对云南茶产业发展寄予厚望。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此期间还举办了妇女节茶会、春茶品评会、“快乐饮茶、健康生活”茶会。参与了省农业农村厅在昆明康乐茶文化城举办了云南最大规模的“云南春茶线上采”“云茶荟”春茶线上为时7天的各项活动,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在主会场设宣传中心的工作和服务职能。协会各专委会主任在昆明举办了研究茶馆业业态,提升茶馆业服务能力茶会及青年爱茶梦想茶会、“国际茶日茗友茶会”、石生古树茶品鉴茶会、主办云南省茶界联合庆祝首个“5.21国际茶日”座谈会、邀请援鄂医疗队代表、举办“春暖花开时、热茶敬天使”茶会、向援鄂医疗队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协会从春茶生产、茶叶营销、开辟线上销售、恢复茶馆业等高度,为云南省茶企出主意、想办法、建通道。协会还开通抖音公众号,组织网红在网络上推销云茶,倡导“云茶北上”,助力开拓北方市场;先后在北京、贵阳设立云茶文化传播中心,在多地举办了云茶品牌推介会。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振了会员们云茶产业发展的信心。

(四)着力职业培训,做实技能提升

协会立足于云茶产业长远发展,认真学习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要求,结合云茶产业实际,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单位审核批准成立了云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承接并及时开展共三大类26个类别的培训,计划用两年时间,举办1500多期培训,拟培训3万人次,此举必将对云南省茶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基础性作用。

(五)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一县一业

双江自治县是云南省“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县,协会与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在双江建立了工作站。为双江自治县地方产业发展中心规划、设计、实施培训方案;组织省内茶行业专家、教授编写教材,并深入四乡三镇两农场32个自然村,系统、全面培训了双江自治县茶产业管理行政领导、各乡镇村负责人、茶企技术骨干、茶农、茶企员工近5000人。

组织省茶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把课堂搬进茶园、搬进车间,理论结合实操教学。无论是教师配备还是课程设置,包括教学方式设置,都从适合参训学员需要出发。通过线上培训,扩大辐射面,1.76万人观看。从后台数据可以看出,此次可反复观看的直播覆盖了包括云南、广东、陕西、上海、浙江、湖北、山东、江苏、北京、河南等10个省份,以供学员反复学习。同时还制作了双江自治县茶产业教学片(10篇)和协会和湖南卫视联合录制的“普洱茶大讲堂”(13篇),经剪辑后推送到双江自治县的有关平台,让更多的人受益。

(六)扎实做好服务,经济年会胜利召开

协助办好第十三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是今年协会重点工作,我们主动向省农业农村厅汇报,认真参与相关筹备,多次派员同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政府会议接待、考察现场、食宿安排、合力协助签到、资料发放、接待等服务工作。

11月18日经济年会如期召开。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十余个地级市及六十余个重点产茶县,三百余家大中型龙头企业,各省茶业社团,我会会员单位及百余家内外媒体计1600多人参加本次盛典活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亲临版纳调研并出席开幕式,宣布年会开幕。会议表彰了2020中国茶业品牌十强县、十三五茶产业发展十强县、2020茶产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对中国制茶大师授牌。参会代表考察了勐海县大益、陈升号、雨林、勐昌号等重点茶企。云南省有勐海县、凤庆县、昌宁县、临翔区、云县、永德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康县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名单”;勐海县获“‘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昌宁县获“2020年度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庆丰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腾冲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茶业有限公司、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共10家企业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名单”;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共两家企业入围“2020年度茶业创新十强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茶业有限公司、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获“2020年度茶业社会责任十佳企业”;云南中吉号茶业有限公司获“2020年度茶业新锐十强企业”。

2020年是云南省茶业生产较为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办会宗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团结协作、奋发拼搏,竭诚为会员服务,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在人少、事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广大会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云茶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云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十四五”再翻一番的目标,云茶产业发展中还应高度重视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处理好产业主体与产业特色的关系

云南茶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坚实的产业规模基础。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720万亩,干茶产量已达46万多吨。这个产业基础由几百万亩现代茶园及几十万亩古树名山茶园所构成。古树、名山、小产区茶是云茶产业独具的特色,是历史遗存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将其做到极致。现代茶园则是建国后几十年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是云南茶产业的主体,我们应该将其做到极好。主体极好,特色极致,产业才能实现极强。这应该形成云南茶产业从业人员及各级领导机关的共识,并以此基本认识来指导宣传组织好云茶产业生产。但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部分云茶爱好者对古树、名山、小产区茶产品的追捧,导致了认为云南茶只有古树、名山茶是好茶,现代茶园产品都不是好茶的倾向,甚至出现有的企业产品都是古树、名山产品的混乱局面。导致现代茶园、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夏季放弃采摘,产品难销。有的茶农在现代茶园中挖除一部分茶树,将留下的茶树放养,让现代茶园成为不管理、少管理的放荒茶园,如此下去全省茶园面积和产量将受到影响。这与农业现代化的方向相悖,必然会造成茶产业主体难于做大做强。必须明确古树名山茶是云南特有,我们应把其做到极致,让高消费群体买到真正的古树名山茶。但是更要把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做好,让喜欢云茶的人都能喝到好茶、喝到生态茶、绿色茶、有机茶、放心茶,这是云茶产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二)必须处理好现代茶园茶产品与古树茶产品的关系

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是云南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所决定的基础。至2020年全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已达到80余万亩,认证有机产品1000多个,认证有机产量8万余吨;绿色茶园认证面积45.4万亩,认证绿色食品500多个,产量近8万吨。但是全省毛茶平均价每公斤仅39.8元,普洱茶平均价每公斤仅139元,滇红仅61.5元,绿茶平均价仅136元。这与生态、绿色、有机茶产品生产付出差距甚远,达标优质茶产品未能得到应有的价格,这与宣传推广缺位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传统拼配技术与有机、生态结合使产品品质得到更好发挥,但这些高品质产品市场仍冷清,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古树名山茶有其特有特点,物以稀为贵,但其数量有限而成为高价位茶品,因数量少,价位高,不可能满足全部饮茶人需求。生态、绿色、有机茶叶是高品质的饮品。就世界各产茶国的实际而言,各国包括中国的产茶省份都是以现代茶园为主,世界各国的茶产品都是以现代茶园的鲜叶加工而成,共同注重的是必须达到食品安全的指标要求,必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三)必须处理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其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这对茶产业而言指导意义尤为重要,特别是云茶产业国内市场发展还有广阔空间,扩大消费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市场潜力很大,扩大消费群体空间广阔。通过推广引导,增加人均消费量亦有巨大空间。促进消费要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市场布局上应加大力度开辟国内市场。同时要下大力气恢复、巩固、扩大国际市场,将云茶流通消费加速融入国际市场。特别要重视绿色、有机茶产品出口,茶类上要突出红茶出口优势,加快推进普洱茶出口,促进云茶市场以内为主、内外互促,构建云茶发展新格局。

(四)必须处理好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

6500万年前的板块碰撞形成了强大的水流切割山地横断山脉,构成三江并流的世界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域,云南成为茶树的起源地。各民族利用茶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及各民族世代利用茶的传统工艺,构成了云南特有的普洱茶、滇红、滇绿优质茶产品,云南茶区有着悠久灿烂的古滇文化、雄伟壮丽的高原风貌,丰富多样的民族风情,绚丽迷人的边境风光,还有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极富哲理的民族茶文化,加之韵味悠长的普洱茶香、滋味浓厚的滇红味道,郁郁葱葱、青烟绿雾的原始森林,永远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康养胜地。我们有条件做好做优“茶+文化+旅游+茶游学+康养”大文章,发掘民族、民俗、民食、民风,以茶山多元文化体系将茶区建设成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圣地,前景十分广阔。

(五)必须处理好品饮与收藏的关系

普洱茶是茶叶中的瑰宝,其不可复制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世代传承的传统加工工艺,代表了人类摄食的最佳标准,原生态的生态环境,精彩的加工工艺,令人陶醉的后天滋味,成为人类饮品中的佳品。其经过岁月陈化,回甘生津绵延不绝。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健康饮品,其陈化生香的特性也是极好的收藏品。在茶产业产能已呈过剩走势的今天,品饮得到健康应是人们的首选。专业的收藏得岁月的洗礼,再投放市场应是少数专业人士的责任。云南七百多万亩生长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环境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红土地中的自第四季冰川以来躲过了数次地球灾难的大叶种茶。既可满足人们的品饮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收藏,喝了的终究是现实的、自己的,收藏的也会获得以外的惊喜和收获。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的开启之年。协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把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这篇文章做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结合社会组织工作实际,学习好、落实好中共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云茶产业、服务茶农、茶企和消费者,为“十四五”期间云茶产业再翻番做出积极贡献。

(执笔人:谭中贵陈勋儒)

来源: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简单而又深远。

  茶叶,自古以来就在我市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更是在我市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茶叶产品越来越丰富,茶叶品牌越来越响亮,茶叶效益越来越好。从传统茶叶到现代茶业,茶叶科研越来越深入,茶旅融合快速升级,茶业发展越来越壮大。

  如果用一个坐标轴来展示我市茶产业70年的发展历程,横轴代表70年,纵轴代表我市茶产业发展成就,那么,两者的交集所呈现出的曲线一定令人惊叹:雅茶产业,从落后到崛起,在去年底实现鲜叶总收入35.05亿元,综合产值170亿元。

  70年来,雅茶产业走过了艰难起步、曲折前进、迅猛发展的历程,绘就了一幅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

  “扛起川茶振兴大旗,擦亮‘蒙顶山茶’金字招牌”,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雅茶产业提出的发展要求。为此,我市提出,力争2022年底,全市优质茶叶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农业(鲜叶)产值38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以上,茶叶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全省前列;培育1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1亿元、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亿元、2家以上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努力把“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培育成国际知名品牌,将雅安建成中国绿色茶产业基地、中国茶叶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国际茶文化旅游胜地。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起步 一片茶叶华丽蜕变

  70年来,从产业基础薄弱到成为世界最大产茶国,茶在我国的丰富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果把茶产业这7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那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则是第一个阶段。

  据《名山县志》和《名山茶业志》记载:1949年,名山共有茶园451.2公顷(约6768亩),茶叶总产量296.5吨,其中名优茶2.8吨,细茶32.2吨,边茶61.5吨;总产值10.01万元,“茶园基本兼营农业,茶树常与豆、麦、玉米间种”。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和促进措施,使老茶区很快得到巩固和发展,新茶区不断扩大。

  1950年,当时的名山县政府为恢复农业生产,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帮助茶农垦复荒茶。1952年,茶农从土地改革中获得经营茶地自主权,在生产逐渐恢复的基础上,一面垦荒播种,更新衰老茶树,一面开展深耕、除草、施肥措施,加强管理。4年时间,复垦荒芜茶地1230亩。到1957年,名山茶园面积发展到9102亩,茶叶总产量584.6吨,总产值达到了37.99万元。

  1958年成都会议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李井泉专程到名山视察,传达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蒙山茶要发展,要和群众见面,要和国际友人见面。”

  不仅如此,当年毛泽东主席还亲临茶区视察,向全国发出了“今后要在山坡上多多开辟茶园”的重要指示。

  因此,名山县委号召组织了800多人上蒙顶山,开荒种茶。历经半年共开荒1129亩,复垦皇茶、新种茶地338亩。

  伴随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茶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1978年开始的生产体制改革,把茶园分包到户,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1985年开始的流通体制改革,让茶叶作为商品,流通更加活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

  在雅安市,茶园面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还在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

  1999年,国家出台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拉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

  仅以名山为例,1978年的茶园面积为2.5万亩,茶叶总产量74万公斤。在各项政策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农民开始大面积种茶。到2005年,名山拥有茶园面积23万亩,茶叶总产量1.71万吨。

  这一阶段,包括名山在内,我市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到2011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5.96万吨。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茶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茶业发展要抓市场、抓科技、抓文化,使茶产品回归大众,加快农民致富。

  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茶产业有很多文章可做,包括茶叶深度开发、茶文化和旅游结合等,要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2014年,我市抓住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产业强省机遇,围绕“振兴雅茶产业,打造世界茶源”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从茶叶资源大市向茶产业强市跨越。随后,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雅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与此同时,我市抓住“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机遇,对茶产业进行了全新、全面、上档升级的规划和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9.18万吨。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前行 一个产业破茧成蝶

  尽管拥有贡茶光环,但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为代表的雅茶产业依然在曲折中前行,努力成为真正的强势产业。

  2002年,我市获得了“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权。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市为举办这一次“茶界奥林匹克”盛会倾注了大量精力。

  2004年9月19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开幕。这一天,28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人聚首雅安,共祭茶祖、朝拜圣山。这次会议,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让蒙顶山茶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依托厚重的茶文化历史,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强质量管理,雅茶产业践行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思路,品牌认可度逐年提升。

  2008年,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第四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再一次为雅安茶产业发展写下了大大的惊叹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雅安“中国藏茶之乡”的美誉。这一年,雅安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馨香千载的茶韵。

  2012年12月,第六届全国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的150余名茶学专家齐聚雅安,畅谈茶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让我市50万茶农受灾。灾难面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以爱之名,帮助蒙顶山茶产业重建。同年11月21日,借助广州秋季茶博会的平台,我市举办了“千秋蒙顶·茶香天下——雅安蒙顶山茶感恩推介会”。

  201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雅安“中国茶都”称号,打破了“中国茶都”称号具有唯一性的历史格局。

  2016年,全国首个国家茶叶主题公园——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落户我市。同时,我市还荣获“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特色茶旅资源区”等荣誉称号。

  一年后,我市被授予“中国茶文化之都”,蒙顶山茶文化获“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同年,“蒙顶山茶”品牌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荣获中国品牌最高奖——“中华品牌博览会金奖”。

  去年,“蒙顶山茶”商标取得首张国际商标注册证。这标志着蒙顶山茶正式有了行走国际的身份标识。

  在茶企发展方面,从零星作坊到村村冒烟,从小厂房到大公司,我市茶企数量曾一度达到上千家。近两年,我市加大了淘汰燃煤小锅炉污染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实施茶叶初制厂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生产,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淘汰燃煤锅炉,着手“煤改电”和“煤改气”改造,安装除尘降噪设备。近两年,全市关停“小、乱、差”茶企600余家。截至去年底,全市工商注册茶企462家、个体经营户1286家,拥有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4家,省级(茶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7家,为全省市州最多;市级(茶叶)龙头企业21家,规模以上茶企32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6家。这场“革命”不仅成就了我市绿色发展的初衷,也满足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近年来,我市在茶园基地建设上下功夫、在品牌打造上做文章、在市场建设上想办法,始终围绕“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五大战略”和资源换证、机器换人、品牌换市“三换行动”,充分发挥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实现雅茶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茶叶总产量5.14万吨,综合产值110亿元。同时,“蒙顶山茶”品牌于2017年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在今年达到了33.65亿元,全国排第8位,品牌强度排第3位;“雅安藏茶”品牌价值在今年达到18.61亿元,名列全国黑茶第3位,品牌强度排第6位。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发展 一片叶子托起脱贫梦想

  乐英乡爱国村是天全县36个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制约,一直处在贫困落后状态。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53人。

  爱国村海拔680米至1800米,温度适宜、降水丰沛,茶叶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茶叶是爱国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5年底,雅安农耕时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参与爱国村脱贫工作,“社+企”合作模式,促进爱国村产业升级、农民致富。

  2016年,爱国村已如期完成“人脱贫、村退出”的工作目标。

  2017年2月28日上午11时,爱国村4组原村小里响起鞭炮声。随后,场地上响起发动机的轰鸣,一辆挖掘机在这里破土动工。当天开工建设的是爱国村茶叶加工厂,主要进行乌茶粗加工和绿茶精加工。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让村民对增收致富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气。

  无独有偶,在荥经县民建彝族乡,连绵起伏的茶海让人神往,而金鱼村就是这片茶海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很难想象,在没有发展茶产业的岁月里,金鱼村曾何等困苦。

  山高路远,村里曾经几乎见不到楼房,甚至还有群众以篱笆房为居所。人们虽辛勤耕耘,但生活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2016年9月,民建彝族乡脱贫攻坚项目金雅茶厂投产,一批批鲜叶在经过整套生产流程之后,变成一包包色香味俱全的茶叶。看着家门口的茶厂投运,村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茶厂建成了,大家在家门口就把茶卖了,价格有保障,很方便,还能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脱贫致富有了‘定心丸’”。

  之后,金鱼村还以茶叶基地为依托,成立民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再以合作社为平台,成立专合党支部,引导精细化产业发展。通过“加工厂+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种茶不愁技术、售茶不愁销路,让生态茶产业成为持续富民的支柱。

  近年来,除了爱国村和金鱼村,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名山区蒙阳镇上瓦村……依托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实现了脱贫致富,阔步迈向小康。

  此外,茶乡生态优美,这给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早春二月,茶园新翠、云雾缭绕。在我市各大茶园,游人与采茶人一道采茶、制茶,品尝新茶,茶乡风情体验游已成为我市旅游的新亮点。

  伴随我市茶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和上档升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与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茶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蒙顶山,牛碾坪、红草坪、合江丝茶小镇、中国藏茶村……一个个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以名山区为例,2018年,全区茶园面积达35.5万亩,人均1.5亩,茶叶产量4.99万吨,鲜叶产值19.63亿元,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茶农人均纯收入超过7000元,占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2元的50%以上。在蒙顶山茶产业的带动下,全区75%的人口都在从事与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二,发展综合实力在全国264个主产县(区)中排名第四、四川第一。茶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全省非常具有代表性。

  70年辉煌茶事 雅茶茗声远扬

  未来 一杯好茶香飘世界

  中国是茶的故乡,四川是茶的摇篮,而雅安则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家喻户晓。茶,成为我市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

  据相关资料记载,公元5世纪,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国茶及茶文化流传到世界各地;19世纪初期,首批中国茶农跨越千山万水到巴西等拉美国家种茶授艺;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已经传遍全球。

  数据显示,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全球贸易量超过200万吨。茶早已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宝贵财富。

  放眼全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就设立了中茶公司,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是当年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窗口。伴随着茶产业全面发展,这片神奇的树叶再次给世界带来了袅袅茶香。

  1915年,“蒙顶山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一百年后的2015年,“蒙顶山茶”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再次登上了国际性舞台,大放异彩。

  2018年3月20日至21日,来自国际茶叶委员会,以及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茶叶组织的20多名嘉宾齐聚雅安、齐聚蒙顶山,参加由名山区主办、蒙顶山茶业公司承办的蒙顶山茶国际品鉴交流会。活动期间,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蒙顶山茶史博物馆、甘露井、皇茶园……所到之处,都让与会嘉宾赞叹不已,并授予了名山区“世界最美茶乡”的荣誉。

  千百年来,蒙顶山茶作为贡茶,铸就了中国茶史上的历史佳话。蒙顶山茶文化引领了人类饮茶史,承载了世界茶文明,推动了茶产业,也把蒙顶山推向了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至尊地位。而雅安藏茶则作为藏汉情谊的桥梁和纽带,被载入史册。

  近年来,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不断登陆央视各大节目,还先后出现在了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摩洛哥、哈萨克斯坦、毛里求斯等国家的展会舞台和销售市场,其知名度一路上升,为雅茶走向国际坚定了信心。

  千年雅茶沉淀,70年厚积薄发。

  如今,随着产业基础提升、龙头企业培育、藏茶突破发展、产业招商延链、品牌宣传推广、茶旅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的不断实施,雅茶产业再次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千亿川茶产业”的排头兵,为川茶振兴当尖兵、打头阵,努力扛起川茶振兴发展的大旗。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已经铺展开的“一带一路”倡议下,雅茶故事将越来越精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找到约9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