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4年四川茶博会开幕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盘点2018年陕西茶行业20大事件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茶产业蜕变翻新,陕西茶产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过去的2018年,陕茶发展亮点纷呈,西部网也积极活跃到了陕茶品牌创建过程中,积极参与陕茶品牌活动,为陕茶发声。2018年,西部网茶业频道累计发布相关报道近300篇,原创稿件100余篇。

2018年,陕西茯茶登上国家外事舞台,第十二届西安茶博会、第六届西部茶博会规模空前,汉中茶叶随陕西卫视2018丝绸之路万里行走向世界舞台,陕茶宣传足迹遍布国内外,知名度大幅提升。我们综合相关报道,最终盘点出了2018年陕西茶行业20大事件(按时间顺序),一起回顾过去一年陕茶的卓越表现。

1、陕茶1号”荣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陕茶1号”荣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由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签署。这是“陕茶1号”继2014年荣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后,再次荣获国家最高级别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

2、习近平主席夫妇同英国首相梅夫妇茶叙 陕西茯茶受关注

2月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丈夫菲利普·梅茶叙。据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栏目视频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以及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和丈夫菲利普·梅在品尝了正山小种后,听取了工作人员逐一介绍各种茶叶的特质和味道,包括来自习近平家乡陕西的黑茶茯茶,茯茶茶叶内有一种独特的金黄色颗粒,俗称金花,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特雷莎·梅和菲利普·梅都饶有兴趣的仔细端详这种茶叶。

3、陕西苍山秦茶集团获评“西安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月18日,“大西安农民节”在西安市高陵区开幕。活动对“三农”领域十个系列的“十佳”先进典型进行了通报表彰,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荣获“西安十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誉称号。此外,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还被农业农村部公布为茶叶企业类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省仅此一家。茶叶,作为陕西省继苹果之后打造的又一优势农业产业,其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陕西茯茶产业。一直以来,苍山秦茶·泾渭茯茶助陕南茶农脱贫,且坚持传统技艺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真正践行着农民节所倡导的“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敬农爱农助农、推进乡村振兴”。

4、陕西春茶进入采摘期 明前汉中仙毫一斤千元左右

明前茶历来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推崇。3月21日,记者从汉中市西乡县了解到,目前新上市的明前汉中仙毫销售价格普遍在一千多元一斤,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采摘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现在茶叶的生长情况,每天只能采一斤多,一斤鲜叶工费百元左右,四斤多鲜叶才能制作一斤成品茶。

5、紫阳启动首届“春天茶叶季”活动富硒茶助10万农户致富

“春到茶山一片新,春光催人采茶忙……”3月28日,紫阳县首届“春天茶叶季”启动。当日,该县其他13个茶业发展重点镇也同步举行开园仪式。活动吸引了县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上午10时许,安康市副市长鲁琦宣布,中国·紫阳第一届“春天茶叶季”启动暨紫阳富硒茶开园。开园仪式主要有祭茶、种茶、采茶、制茶、奉茶、赠茶等。30名中小学生齐声朗诵《紫阳茶赋》,以此缅怀茶圣陆羽;紫阳富硒茶叶种植技艺传承人现场讲述紫阳富硒茶叶种植、栽培技术知识、茶叶采摘要领;制茶师现场示范杀青、揉捻、烘烤、包装等制茶工艺。

6、汉中仙毫等陕茶四大公用品牌集体亮相南京 受市民热捧

4月10日,苏陕协作·2018年陕西特色农产品南京宣传推介周在江苏国际农业展览中心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陕茶作为本次陕西省农业厅主要推出的农业“五宝”之一,受到了众多南京市民的关注。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实景展示外,现场还展示了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秦岭泉茗、泾阳茯砖茶等陕西茶叶的四大公共品牌。此外,20余家茶叶企业到会展示,泾渭茯茶和东裕茗茶两家陕西省茶产业龙头企业还设置了独立展位,布置了茶叶品鉴区,供到场的市民品鉴。

7、2018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公布 汉中仙毫价值22.57亿元

4月16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我省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汉中仙毫”品牌价值22.57亿元,较2017年增长1.8亿元,排名第22位。记者了解到,汉中是陕西最大的茶叶产区,截至2017年底,茶园面积119万亩,产量3.98万吨,占全省的47.4%和35%。“汉中仙毫”也是目前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最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的知名度。

8、陕西茯茶文化博物馆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馆

4月30日,以茯茶文化为主题的陕西茯茶文化博物馆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馆。该博物馆是泾河新城振兴茯茶产业的重要性节点,更是建设文化特色小镇的重要举措,有力推动了泾河新城全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茯茶博物馆地处泾河新城茯茶镇,是集茯茶文化展览体验、品质茯茶藏储、茯茶文化演艺、茯茶主题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该博物馆整体分为三层,一层主要以茯茶文化发展和传播为主线,讲述茯茶的起源以及在茶文化史中的地位,二层为茯茶文化演艺空间,重点包括可容纳200人的主题演艺剧场、简餐厅、特色商铺等项目。三层主要用于茶文化培训及交流。另外博物馆还有茶窖三座,可实现品质茯茶仓储约30吨。

9、首届中国茯茶产业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发起茯茶产业联盟倡议

5月14日上午,第三届丝博会举办期间,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泾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茯茶产业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特邀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500余人汇聚一堂,从茯茶文化、健康功效、产业发展、丝路合作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茯茶发展凝聚全球智慧。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喻建宏在论坛上发起中国茯茶产业联盟倡议。

10、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陕西主打生态和文化牌助推陕茶走出去

5月18日上午,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在杭州开幕,陕西13家名优茶企组团参展,集中展销推介汉中仙毫绿茶、安康富硒绿茶、商洛秦岭泉茗绿茶和咸阳泾阳茯茶等陕西品牌茶叶产品,对接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本届国际茶博会,陕西将茶叶与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秦岭四宝、西安城墙、大雁塔、丝绸之路等地域生态和历史文化元素符号有机结合,凸显陕西茶叶优良的生长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出众的品质。尤其是用152块茯砖茶拼出的大雁塔和依照西安古城墙风格设计的展销区格外显眼,吸引了众国内外客商、参会者和消费者关注、拍照留念、进馆品鉴陕西茶叶,成为茶博会展区的一大亮点。

11、第十二届西安茶博会开幕搭建“一带一路”茶叶贸易合作大平台

6月8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陕西省农业厅、陕西省贸促会和西安、咸阳、汉中、安康、商洛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西安茶博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未来4天,国内外千家茶企将集中展销万种茶产品,举办系列茶事活动,为古城茶客们带来一场集视、听、味、触、感为一体茶叶盛会。本届茶博会设在曲江国际会展中心B2、B3、B4馆,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共设展位1500多个,规划有普洱茶展区、白茶展区、红茶展区、黑茶展区、青茶展区和知名品牌展区、紫砂壶展区、港澳台国际展区、茶文化展示区以及陕西名优茶品展示区。共有来自陕西、福建、湖南、江苏、安徽、广西、四川、台湾和韩国、尼泊尔等国内外千余家茶企和相关配套机构参展,产品涵盖茶叶、茶服、茶食、茶深加工产品、茶具工艺品、紫砂陶瓷、茶空间等多个品类。

12、陕西表彰2017年度茶行业十佳机构和个人 助推陕茶健康发展

6月8日下午,2017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颁奖仪式在第十二届西安茶博会上举行,陕西省茶业协会对获得全省“十佳茶企”、“十佳茶人”、“十佳特色茶馆”、“十佳茶学机构”和“优秀茶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陕西省茶业协会秘书长张国安介绍说,2017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评选实地考察环节历时12天,分别从厂区环境、生产规模、设备管理、产品种类、销售渠道、经营模式以及2017年度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咸阳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报名的茶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比,共计考察企业33家,行程3500余公里,涉及13个区县。

13、陕西省首个茶叶类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启动

7月2日,我省茯茶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创新团队项目在西安正式启动,这是我省首个茶叶类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该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由陕西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牵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陕西苍山秦茶集团的相关科研人员组成,以茯茶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配套为主研方向,围绕茯茶产业在工艺、装备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持续攻关,通过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针对茯茶产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区域性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多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以期获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实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14、陕西茶园面积位居全国第八位 2020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8月10日上午,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室举办的“陕西加快茶产业发展努力打造陕茶优势品牌”发布会上了解到,截止今年5月30日,我省茶园面积达到260.1万亩,春茶干毛茶产量6.2万吨,产值117.8亿元,排全国第8位。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陕西全省茶园总面积将达到280万亩,茶叶总产量将达到13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50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万元,打造3个国内知名品牌,培育3个左右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扶持1-2家企业成功上市,实现西部强省目标。

15、2018丝绸之路万里行发车 汉中茶叶走丝路

8月29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丝路国际卫视联盟承办,陕西卫视、甘肃卫视、宁夏卫视、青海卫视、福建东南卫视、广西卫视等丝路国际卫视联盟台联合实施的大型文化经贸交流全媒体活动——2018“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盛大发车,媒体团车队将用2个多月的时间横跨亚洲和欧洲,途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荷兰、英国等16个国家。其中汉中仙毫作为指定贵宾用茶,以国礼形式全程参与活动,让国外政要、爱茶人和消费者了解到汉中茶叶历史与品质特色。

16、东裕茗茶获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9月7日,“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传来喜讯,东裕茗茶代表西乡选送的“东裕茶叶套盒”,即红茶、绿茶、毛尖、仙毫四件套,充分展示了西乡茶纯净、绿色无污染的地域属性,成为展会中饱受好评的“特色旅游产品”,一举夺得本次展会金奖并收获了奖金10万元人民币。

17、第六届西部茶博会暨2018首届丝路陕茶文化节盛大开幕

10月11日上午,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2018首届丝路陕茶文化节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陕西茶企抱团出击,首次规划了“丝路陕茶馆”,展览面积10000平米,设国际标准展位425个,设置了“各地市品牌展区”、“茶文化及相关产品展区”、“陕茶品牌推介区”三大主题区域。其中主要有汉中展区、安康展区、西安展区、咸阳展区、商洛展区、耀州窑展区,集中宣传展示陕茶取得成果,扩大陕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推动陕西茶企与国内外企业合作交流。为期5天的展会和文化节活动,更有数十场围绕陕茶品牌宣传的精彩活动轮番上演,尽显丝路陕茶魅力,弘扬丝路陕茶精神。

18、首届陕茶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探讨陕茶品牌化发展之路

10月11日下午,第六届“茶与丝绸之路”高峰论坛首届陕茶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论坛邀请了业界专家学者和行业主管部门,围绕“新时代,新经济,新西商,陕茶的品牌化之路”主题,共同探讨陕西茶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论坛上,陕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郑芸瑄,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振清,陕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刚,陕西首席茶叶科学家,西北农林大学教授肖斌分别围绕“新时代,新经济,地方政府如何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汉中茶产业如何借助自身优势,打造茶+旅游新模式?”、“如何打造陕西茶叶产销集群和主打品牌”、“如何扩大陕茶的品牌影响力”等主题进行主旨演讲。

19、西乡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吨茯茶生产线投产

10月29日,陕西省西乡县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飛鳯嶺茶业)年产500吨茯茶生产线建成投产仪式在西乡县城南食品工业园区隆重举行。年产500吨茯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27.32万元。项目采用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茯茶生产线设备,引进“智能发花”技术,使茯茶“发花”的时间、温度、湿度完全在一个可控状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发花”作为茯茶生产的关键环节,“智能发花”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得到充分应用,可以说,“智能发花”颠覆了传统人工发花方式,打破了茯茶只能在泾阳才能发出“金花”的神话。

20、茶界“奥斯卡”盛典在上海举办陕西茶企荣获金芽奖和陆羽奖

12月27日,被誉为茶界品牌的“达沃斯”论坛与品牌的“奥斯卡”盛典的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茶品牌营销创新论坛与第十一届“金芽奖•陆羽奖”茶企品牌认证推选盛典在上海举办,我省一个茶区、三家茶企斩获五个奖项。其中,我省主要茶叶产区汉中市荣获“金芽奖”中国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我省茶业龙头企业、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评“金芽奖”中国深加工茶产品创新品牌,该公司总经理张为国获评“陆羽奖”中国茶行业特别贡献奖;陕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仙喜”品牌茯茶获评中国黑茶(泾阳茯茶)新锐品牌,汉中市云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山”品牌绿茶荣获中国绿茶(汉中仙毫)竞争力品牌。

四川茶产业发展报告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中下游。省内地貌十分复杂,东部以盆地、丘陵为主,西部多为海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故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势高低差异明显,区域间气候变化大,兼有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三种气候类型,总体气候宜人。此外,四川土壤类型丰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被称为“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良好的盆地周围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温适宜、云雾多、适度高、漫射光丰富,土壤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是茶叶种植尤其是绿茶种植的最适宜地区,在这样独特的地形养育下,不同地域生长的茶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茶叶发源地是中国,而巴蜀是史料记载中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地区,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省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蒙顶山、古蔺、北川等区域都发现有上千年的古茶树及白面古茶树群,自古以来享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川茶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四川现有茶园种植规模5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5000多家茶企、6000多家茶叶作坊和300万茶农,全年茶叶产量占据全国10%以上。川茶开发了系列知名商标如天府龙芽、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特别是绿茶品牌享誉国内外。四川省悠久的种茶历史、丰富的茶树资源、优良的茶叶品质和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为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传播中国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四川茶产业历史发展沿革

宋朝1086年,川茶年产量曾达到1950年前的高峰1.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8%,并成为“以茶博马”和“以茶治边”的重要物资。到了清朝光绪末年,由于战乱、苛税和社会封闭等原因,茶园荒芜,茶叶产销急剧下降,1949年时四川仅存74个区县产茶,茶园面积保留21万亩,茶叶产量4950万吨,这是四川茶叶生产在历史上的最低谷。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茶叶生产给予重视,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和经济扶持措施,新建诸多科研机构,积极组织茶农复垦荒芜茶园,对茶叶生产、收购价格、外销内销量进行统一调控。由于优惠政策的存在,茶农产茶积极性不断提高,全省茶叶生产得以恢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量与质量保持稳定上升。l97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锐增至169.5万亩,茶叶产量增至2.71万吨,分别为1949年的8.07倍和5.47倍。

改革开放后,中央对茶叶产业实行一系列产销经济体制改革。l984年起,国务院规定实行茶叶议购议销制度,除边销茶继续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市场得到彻底放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川茶企业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名牌战略,四川初步形成了盆东南茶区、盆西茶区、盆北边缘茶区和金沙江上游茶区四大产茶区。1980年,省政府财贸组、农业组发出《关于经营工作中几项政策措施的通知》,调整了茶叶收购标准样价,并规定实行价外补贴,促使工夫红毛茶在1979年正价基础上补贴15%、绿毛茶补贴5%、红碎茶(成品茶)每50公斤补贴8元,并提出合理留量、含税收购办法。1981年,省政府发出《关于茶叶生产、经营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重申继续实行合理的购留政策、含税收购;继续执行价外补贴措施,并实行精加工利润返还给生产者7%的规定。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省政府即时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搞好经营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落实茶叶生产的所有制和责任制,巩固办好联办茶场,并指示省农业厅进行良种繁育场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加速改造旧茶园,建设新式茶园;1982年起的4年中,农业银行每年安排l000万贷款新建茶园并延至5年还债、由外贸部门贴息,还再次重申继续执行提取茶叶改进费和利润返还办法。l983年又实行定收购基数三年不变和边茶、成品绿茶及交售、派购的细毛茶减税。此外,中国土畜产进口公司四川茶叶分公司三次扶持茶叶企业生产,1980年将精制茶收购鲜茶和毛茶所得的精加工利润返还给种茶单位60%—70%;1983年建立12个边茶生产基地县,拨给化肥6500吨;1986年建立12个出口红茶生产基地县和8个出口茶叶生产厂,又拨给化肥4000吨,周转资金200万元,钢材240吨。以上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加之各项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促使茶叶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1979年产茶2.84万吨,茶园面积发展到173.4万亩;八十年代初,全省茶叶产量达到3万吨,名列全国前茅;1985年,达到5.25万吨,跃居全国产茶省第三,1995年达到6.5万吨,茶园面积仅150万亩(不含重庆),茶园产量和茶园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一。

二、新时期茶产业发展地位

跨入21世纪,特别是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通过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战略,川茶更显示其优势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几年,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8年,全省召开茶产业科技发展峰会,推动了茶业科学发展。2014年2月28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这是川茶产业界乃至全国茶叶界第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川茶产业发展,明确提出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并于年底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动了茶叶新园区的扩张。2019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中,将川茶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优先发展。次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川茶”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川农领[2020]12号),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实现四川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四川省各级政府对茶产业的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加体现出做强川茶产业的坚定决心,由于茶叶比较效益较为可观,茶农种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茶园面积的扩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再加上良种普及率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未来茶叶产量和单产水平均会继续增加。

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上千万农民不同程度的依靠茶叶为生,茶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对促进四川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尤其对改善“三农”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茶叶种植已成为四川盆地周边和丘陵地区重要的农业经济收入来源,许多山区县把茶叶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三、四川茶产业生产种植现状

四川省茶叶生产规模较大,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历来位于全国前列。2000年至今,四川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保持逐年递增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四川省茶园面积为387.00千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2.46%,仅次于云南、贵州两省,位列全国第三;茶叶产量达32.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72%,位居全国第四。

在茶类结构情况方面,2019年四川省绿茶产量26.98万吨、红茶产量1.04万吨、黑茶产量2.32万吨、其他茶产量1.67万吨,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83.02%、3.21%、7.14%和5.14%,绿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优质绿茶为主,川红工夫红茶、雅安藏茶、茉莉花茶为辅的“一主三辅”特色茶产品格局。2017年,四川大宗茶和名优茶产量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名优茶产量17.07万吨,相比上一年增长5.11%;名优茶产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12.26%。名优茶机制率超90%,70%以上大宗茶能够实现不落地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近年来四川围绕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要求,稳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引导各地农业部门、经营主体和茶农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在30个茶产业重点县全面推广优质高产无性系良种茶苗和茶园机械化采摘、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产技术。截止2017年末,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26.56万公顷,改造低产茶园6.67万公顷,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5.86万公顷,机采茶园4万公顷。

图1 2000—201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及其增速变动情况

图2 2000—2019年四川省茶叶产量及其增速变动情况

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东北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全省21个地州市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地州市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巴中、达州等11个茶叶主产市,2019年茶园面积近37万公顷,占据全省茶园面积98%以上(见表1)。

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东北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全省21个地州市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地州市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巴中、达州等11个茶叶主产市,2019年茶园面积近37万公顷,占据全省茶园面积98%以上(见表1)。

四川现有产茶县130个,重点产茶县30多个,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18个,14个县跨入全国茶产业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20年7月2日举行的第九届四川国际茶博会中,四川首次官方发布茶叶十强县榜单并授牌,包括宜宾市翠屏区、广元市旺苍县、乐山市峨眉山市、雅安市名山区、宜宾市高县、泸州市纳溪区、达州市万源市、自贡市荣县、乐山市夹江县、雅安市雨城区10个县市区,这些县(市区)具备相对集中的种植和加工产能,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在四川省茶产业中的影响力十分显著。

注:上表排名范围包括四川省所有产茶县(市、区)。

近年来,四川省茶叶种植区域集中度显著提高。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区域比较优势和各地特色,可以划分为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即“两带两区”优势茶产业集群带,这些区域是四川茶叶产业发展的主体。

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是四川省产茶规模最大的优势区域,主要包括成都市的蒲江县、邛崃市,自贡市的荣县、泸州市的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乐山市的犍为县、夹江县、沐川县、马边县、峨眉山市,宜宾市的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眉山市的洪雅县,雅安市的名山区、雨城区、荥经县等21个县(市、区)。其中,宜宾市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全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为18.1℃,日照百分率达到26%,全年积温为4238.5℃,有利于茶树生长,故宜宾市九县一区均有茶叶种植。此外,该产业带中的雅安市位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上,海拔范围较广,气候温和,雨多雾多,年降雨量约为1000—1800毫米,土壤多为酸性或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茶园面积十分广阔,尤其是雨城区和名山区两地茶叶种植规模大,茶园面积超4万亩,茶叶产量近8万吨,在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包括绵阳市的平武县、北川县,广元市的青川县、旺苍县,巴中市的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达州市的宣汉县、万源市等9个县(市、区)。该区域内多数产茶县地势偏高,空气相对湿度大,云雾较多,且土质富含硒,可生产出优质富硒绿茶,所产的巴山雀舌等7个名茶曾获农博会金奖。2011年集中打造了广元、巴中、达州等100万亩优质富硒茶产业带。旺苍县茶园面积达到20.2万亩,茶叶产值达到4亿元,形成白水、木门、五权、东河为核心的4个万亩现代茶叶基地。所产“米仓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被命名为广元“七绝”产品之一。

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主要包括自贡市的荣县和乐山市的犍为县。其中犍为县地处最适宜于茉莉花生长的纬度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所产茉莉鲜花以花型大、花瓣厚、香气浓郁芬芳著称。犍为县拥有300多年的茉莉花种植史和近百年的茉莉花茶加工史,不仅是全国茉莉花主产区、优质茉莉花茶主产地,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茉莉花生产加工基地,被称为“中国茉莉茶之都”。“犍为茉莉茶”现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为乐山茶叶三大公共区域品牌之一。

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主要包括宜宾市的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4个县(市、区)。川红工夫红茶产于四川东南地区的宜宾等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宜宾具有冬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春季回暖特早的气候优势,因此宜宾茶树在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发芽早,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4月即进入市场。宜宾川红工夫红茶以早、嫩、快、好的显著特点及优良品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同时,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四川茶产业加工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茶叶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不断发展,全省共有规模茶企614家,其中销售额为500—1000万元的有377家、1000—5000万元的有157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8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9家。2017年,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8.3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3.5%。川茶加工业发展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一)产业化经营形式创新

一是,龙头企业密切联系,带动川茶产业进步。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川茶集团)、成都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四川金典藏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的四川天府龙芽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运营,共同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四川茶企抱团发展,将“天府龙芽”品牌走出四川、走向世界。二是,各生产经营主体互相联合,推动茶产业增产增收。四川各主产茶区基本形成围绕品牌茶企建基地,即“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867个,省级示范社67个,种植大户1029户,家庭农场568个,带动茶农近400万人。竹叶青茶叶自有基地0.15万公顷,产量1000吨,辐射带动1.6万余公顷,产量12200吨;川茶集团订单基地达2.53万公顷,精制茶达10772吨。

(二)茶叶生产科技含量增加

首先,四川省依托国内农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省内龙头企业,组建川茶产业商学院、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茶叶创新团队,专注茶产业科研项目。同时,四川加快茶叶育种创新和推广速度,全省茶园良种化比例达到70.8%。其次,实施茶厂标准化改造,通过持续推广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改进茶厂设备等方式,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四川省现已建成连续化、自动化茶叶生产线1800余台套,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大宗茶实现不落地加工,居全国先进水平。4家企业获“2019中国茶叶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分别是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文君茶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蒙顶山跃华集团有限公司。

(三)茶产品质量安全得到重视

四川省全面推进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可追溯工作,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清洁化加工技术,全省绿色防控面积达336.5万亩,无公害茶园354.9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33.9万亩,有机茶园5.95万亩、占全国的10%以上,茶叶有机产品示范县5个,GAP认证的茶叶企业3家。连续3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食药部门对茶叶基地和产品的抽检中,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四)茶叶加工区域布局逐步成型

根据四川茶叶生产“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藏茶为辅”的品类结构特点,省政府在川茶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上,规划、建设了现代化、专业化“一主三辅”茶叶产品加工集中区,包括川西名优绿茶、川南名优早茶等6个精制川茶加工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提升川茶整体加工水平。

五、四川茶业市场与消费趋势

(一)消费群体

四川茶叶消费群体数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据2019年京东大数据院数据显示,四川男性在茶叶品类的下单金额远高于女性,占比全省67.7%。36—45岁人群是核心购买人群,占比39%。46—55岁人群紧随其后。此外,随着越来越多90后、00后愿意接触中国传统茶文化,茶叶消费群体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年轻群体将成为未来茶叶消费的最主要增量。

(二)交易市场

省内各地的茶叶市场对促进茶叶流通,沟通产销两端起到了关键作用。四川知名的茶叶批发市场主要有成都大西南茶城和成都海峡茶城等。成都大西南茶城是四川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全国16个主要产茶省区的茶商、茶厂在这里设有门店,年交易量超过80万担,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但该茶城一直流于传统类型批发市场,整体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整个市场显得档次不高。成都海峡茶城位于成都城北三河场,是我国首座海峡两岸斥资10亿元联合打造的专业茶城,该茶城并非简单的囤货和批发市场,而是集展示、交易、休闲体验、会展、仓储物流、研发、质量检测、信息交流、电子商务、茶博馆文化体验十大功能于一体的茶业高端市场。

(三)交易方式

四川茶叶交易方式分为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两种。线下交易方式即传统的产地、销地经营方式,如农户、厂家售卖等。如今,四川省批发市场和实体店销售也呈稳步恢复态势,30%以上批发市场的客商来自江苏、浙江、河南、福建等产区,需求的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及白茶,按外形分以一芽一叶扁形茶、卷曲形茶为主,约40%的绿茶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此外,茶楼茶馆也是四川茶叶线下交易的重要形式。古语有云:“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在四川,人们自古以来习惯饮茶,城乡、大街小巷、公园景点、桥头溪畔等,处处都有茶馆的身影,泡茶馆已经成为四川人的一大嗜好。如今,线下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但也逐步暴露出整合能力弱、信息滞后、茶农生产成本和茶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等弊端。在“互联网+”的新经济浪潮带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茶企运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川茶融入“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促使茶叶消费市场从排浪式的大众消费,向便利化、个性化、品牌化、优质化、时尚化、社群化和功能化转变,销售方式也需从实体店销售向电商、微商发展,吸引年轻群体利用“搜索+推荐”双引擎模式关注和入驻茶空间,拉动茶销售,推进线上线下快速融合发展。自2011年起,四川省商务厅和农业厅连续多年联合举办“川茶网购节”活动,以推动川茶流通,提升川茶品牌知名度。2014年,“川茶集团”成四川茶叶行业首家做电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一起推进的方式,开拓川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份额。“川茶5G商城”通过与知名互联网平台5G云平台合作,以良好的资源优势联合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采取以线上结合线下共同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引领川茶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70%以上的茶企通过与天猫、京东、淘宝等合作的方式参与电商,竹叶青开展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活动,仅2017年双十一,线上销售就突破千万元,成为天猫绿茶类热销品牌第一名。川红集团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线上交易达900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

(四)消费品牌

四川省进一步创响品牌,按照区域品牌分层级打造的原则,省上主抓“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的打造,大力支持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三山一早”地方区域品牌打造。2015年,省政府推出的“天府龙芽”区域公共品牌,包含“六大茶类”,是全国唯一的省级茶叶公共区域大品牌,唱响了“雪山之水润天府,盆地之气催龙芽”的川茶主旋律。而各地打造的“宜宾早茶”、“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11个品牌入围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6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个。“蒙顶山茶”、“宜宾早茶”还在农业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和“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品牌”,弥补了四川茶叶在全国名茶评选中的空白,开启了书写川茶品牌历史的新篇章。

(五)消费种类

一是,在红茶方面,2016年全省红茶内销量近3000吨,市场供不应求。通过引导与宣传,四季饮用红茶消费者逐渐增多。二是,绿茶消费仍然是主体,且年龄层主要分布在30—65岁之间。随着健康意识地不断增强,许多年轻消费群体饮用习惯也由果汁饮料、咖啡、碳酸饮料等转变为茶饮,促进全省绿茶需求量依然与日俱增,性价比较高的品牌绿茶消费增势明显。三是,四川茉莉花茶畅销国内外,特别是受到东北、华北和成都平原等地消费者喜爱。四川茉莉花茶消费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全省茉莉花茶总产值约在23.7亿元左右。四是,不同规格和质量的茶叶消费趋势变化不同。根据对批发市场、实体店、商超以及电子商务的调查,2017年包装茶销售增加,100克/袋和20克/袋的产品增幅较大,增长15%左右。价格在1000—2000元的高档红茶价格平稳,销量比上年略增5%;中、低档红茶价差缩小,平均单价提高10%,销量增长60%,价格在150—500元1斤的中档绿茶成为消费主流产品。

六、川茶历史文化底蕴

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雅安茶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被誉为“世界茶源”,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禅茶文化、茶技艺文化等源远流长。

(一)茶祖文化

世界茶文化由蒙顶山起源。蒙顶山因此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祖文化。西汉甘露年鉴(公元前53—前50年),制茶师祖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七株野生茶树,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植茶树第一人,开创了人工种茶历史的先河,后人尊称他为“茶祖”。

(二)贡茶文化

茶文化与宫廷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蒙顶山独特的贡(皇)茶文化。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正式列用和祭天祀祖的专用茶,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1169年,是中国茶叶史上知名度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名茶。从唐至清,蒙顶茶的品质和生产规模世所称道。《唐国史补》评价:“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宋代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体会,明代黎阳王越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感叹。这些都实实在在反映出历史上蒙顶山茶崇高的地位。“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顶”等诗词闻名遐迩。

(三)茶马文化

茶文化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形成了川茶独特的茶马文化。如雅安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既是川藏马古道的起始地,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将川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和开辟了西藏1300多年的饮茶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界,并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马古道”。公元682年唐《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域塞外,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荣而归”,这是茶马交易的明确记载。可以说,川茶在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四)禅茶文化

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在漫长的历史中,茶与禅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入,最终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禅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儒、道、佛的思想精髓同茶的高贵品行融合在一起,具备“正清和雅”的鲜明文化特征。日本平安时代延历二十四年(805),高僧最澄曾将大唐茶种种于日吉神社,造就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川茶在佛教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曾有日本茶道专家、禅僧等来四川蒙山寻“茶文化之根”。如今,四川成都大慈寺以禅茶最为出名,据说,大慈寺禅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五)茶技艺文化

尽管机械化不同程度地侵蚀传统手工业和古老技艺,四川仍有许多传统制茶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蒙山派茶道分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属一柔一刚,被誉为中国茶艺文化艺术的两座里程碑。宜宾叙府龙芽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宋代,其“烘炒结合”的制茶工艺皆由师徒口述手授流传至今,体现出制茶者极高的技术造诣,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2011年,该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红工夫红茶在早期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后经过一代代制茶人的改进,逐步形成了如今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川红工夫红茶技艺。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四川茶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是促进川茶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创新举措。随着四川省茶产业的不断壮大,众多茶企纷纷涌现,积极参与茶叶生产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一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的茶产业链发展模式,并衍生出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产品等附加产业,与四川茶产业紧密联系、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一)打造茶旅融合景区

各茶叶主产区,充分挖掘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名茶与名山、名水、名人有机结合,为消费者设计茶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茶文化旅游成为茶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四川省把“川茶文化”作为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品牌来抓,支持培育了一批国家级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注重加强对古茶树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茶文化的保护,依托茶史古迹,在峨眉山、青城山、蒙顶山等旅游景区,以“茶马古道”等为主题,打造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川茶文化“走出去”。其次,四川参照生态农业理念,发展茶乡旅游项目,不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在促进茶叶基地景观化的同时,积极开发茶文化养生、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现已打造30个功能完善的茶旅融合主题景区。另外,四川省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茶史古迹、生态优势和独特的地形地貌,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着力推进茶旅融合园区建设。如雅安市结合蒙顶山——百丈湖景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蒙山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打造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推动茶文旅一体化发展。原农业部授予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中国主要农业文化遗产”荣誉称号,授予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茶叶专业村红草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全国首个国家茶叶主题公园一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一挂牌。蒙山新村、茶马古城、牛碾坪、红草坪、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跃华茶庄等一批茶旅综合体建成并对外开放。

(二)创建农业产业园区

四川正在由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跨越的进程中,以茶旅融合为载体,推动茶叶向加工、消费等产业链下游环节扩展,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茶产品的竞争力。2017年,峨眉山市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发展、优质茶加工、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融合园区建设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以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茶产业园的基础为样板,积极推进50个省级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结构调整精品区、转型发展样板区、三产融合示范区、产业扶贫主导区、美丽乡村先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

(三)建设特色示范园区

四川也在建设茶文化风情体验园,拓展茶叶现代园区功能,展示茶叶从采摘、加工、质检、包装到品饮的整个过程,介绍茶叶基本知识,同时游客也可自己采摘、加工,亲自尝试制茶工艺,体验茶农之乐。纳溪区按照“一地一景观”和“一庄一特色”的原则,成功打造了白节瀚源茶庄、护国凤岭茶庄和梅岭茶庄等5个示范园区,并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特色茶旅游资源区”。

(四)举办各类茶事活动

随着川茶推广范围的日益增大及“走出去”的方针与战略的实施,川茶在全国市场的拓展速度加快。为建立良好的茶叶企业推广交流平台,四川省政府、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等举办了茶博会、川茶文化摄影大赛、茶叶开采活动周等众多茶事活动。2013年,由四川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泸州市政府主办的四川首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在中国特早茶之乡“秀美纳溪”隆重开幕,至今已举办七届,旨在以茶为媒,紧扣时代发展新篇章,促进中国茶文化和川茶文化的共同繁荣。2016年1月至6月,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发起了“通江白茶杯”首届川茶文化摄影大赛,希望通过摄影家的镜头,从茶文化的角度,重塑川茶形象,扩大川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2019年,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届茶博会规模达30000平米,国内外800余家企业汇集于此进行参展和销售,总交易额达2.1亿元,共接待观众6万人次,促进了川茶企业与其他省份及外国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5月21日,为庆首届“国际茶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四川茶为国饮茶业有限公司、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联合举办了“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师徒茶艺汇演”,活动在展现以茶为中心、以茶为源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工匠精神,以助川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八、科技创新支撑四川茶业发展

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六大茶类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茶企纷纷加快与中茶所、省农科院茶科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创新工艺,优化技术,提升设备,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犍为县茶企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形成了犍为首创、全国独有的炒花工艺,研发了“浓香、清香、熟香、兼香”四种不同香型的茉莉绿茶和茉莉红茶;同时成功开发了茉莉花酒、茉莉花浸膏、茉莉花精油等茉莉花衍生产品,打破了国内单一传统的“花一茶”加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条。为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川茶集团、元顶子茶场等企业充分利用绿茶加工中产生的片、末,与食品企业合作,加工茶饼干、蛋卷、茶含片等茶食品,受到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雅安藏茶制成的“天路牌”藏茶精华液大量投放市场,成为一种时尚的保健饮料。茶叶过度包装一度制约着中高档产品的销售,为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性价比高的茶产品,茶包装向着简化、美观、方便的方向发展,如米仓山茶业将绿茶包装制作成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套装,并利用收集成套包装换礼品,更是刺激了消费。

近五年,四川省农科院通过畜禽育种攻关等项目,在茶叶种业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助推了四川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育省级审定茶树新品种3个(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和川茶5号),新品种登记7个(紫嫣和川茶6号:登记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紫嫣编号:GPD茶树(2018)510007,登记日期:2018.6.28,川茶6号编号:GPD茶树(2018)510007,登记日期:2018.6.28,川茶10号和川沐318)。其中,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为我省首次选育的花香型和浓香型突破性红茶新品种,“紫嫣”为四川省选育的高花青素含量突破性新品种。

二是,收集茶树野生品种资源721份,经品比试验研究,筛选出特色茶树品种资源新材料43份,选育茶树新品系23个,其发芽早,抗性强,内含物十分丰富,有的品质成分如氨基酸、儿茶素、水浸出物、咖啡碱等含量特高,在全国属少见,其成茶品质具有香气高(有的显花香)、滋味鲜等独特风格。

三是,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野生茶树资源挖掘利用与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成果获得201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省首个茶树育种高档次重大成果奖。其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是:

首次在四川大规模收集和发掘利用茶树野生种质资源。先后收集和保存茶树野生种质资源2558份,引进国内外品种220个,建成了我省首个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茶树野生品种资源圃和种质资源基因库,数量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二。通过DNA分子标记等方法评价、鉴定和发掘特色育种新材料185份,选育出茶树新品系92个,并进一步构建了遗传图谱、开展了数量性状定位研究。

育成的系列茶树新品种性状优良,特色突出,实现了茶树特色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先后育成特早、高抗、高鲜、高香、高儿茶素、高花青素、高产型等系列茶树特色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家级新品种3个,省级新品种21个,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被列为四川省推广主导品种4个。尤其,选育出的早芽品种“峨眉问春”比对照早20—30天,是全国发芽最早的茶树品种;“云顶绿”酯型儿茶素含量高达11.96%,是目前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的茶树品种;“紫嫣”花青素含量最高达3.28%,是目前花青素含量最高的茶树品种。

集成创新了茶树良种高密度高效扦插繁育、茶园机械化采摘、名优茶分段干燥组合提香等配套关键技术,建立了技术体系6套,其中5套被列为四川省主推技术,解决了茶树新品种应用推广与配套栽培、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脱节的难题,加速了良种的应用推广,促进了我省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

获国家级、省级茶树新品种25个、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2个,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91篇,出版专著5部。

创建了5种示范推广新模式,加速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20年来,新品种及配套关键新技术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441.5万亩,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和名优茶新产品开发新增效益60.47亿余元,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五是,发表论文64篇,其中,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中文CSCD核心期刊20余篇,制定省级标准17部,制定茶叶发展规划13部。

六是,研制获奖新产品51个(古来茗心红茶、古来茗心绿茶、米仓山黄芽、名优白茶、金凤甘露、川香绿牌川香绿茶、御芽天娇牌红茶、振霞飘雪牌茉莉花茶、秦巴鸿源牌踏雪无痕、平昌雀舌、大观梁牌大观绿茶等),先后获得了中国(成都)第五、六、七、八和九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优质名茶金奖。

来源:天府农科智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首届蒙山派茶文化节11月9日即将盛大开幕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历史悠久的蒙山派茶文化,以修习茶道、陶冶情操、弘扬国饮、传承文化为宗旨,成都秋季国际茶博会开幕当天将举办首届蒙山派茶文化节”活动。

 

中华蒙山派17年茶文化传承与传播历史:

2001年正式成立中华蒙山派

2003年参加雅安市举办皇茶祭天祭祖活动;

2004年参加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08人同台展示《龙行十八式》

2005年参加国际旅游节大型主题晚会《千秋蒙顶》的表演;

2006年参加中国西部文化博览会演出;

2007年参加贵州茶文化节;

2008年受哈萨克斯坦国务院邀请为其演出;

2009年日本国家电视台对蒙山派进行专访并拍摄专辑全球播放;

2010年蒙山派茶艺表演成功进入世博会中国馆演出被多国领导人接见;

2011年受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邀请参加当地的中国茶文化节演出;

2012年组织培训参加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四川赛区;

2013年受四川省人社厅委托组织培训考核全省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师的工作;

2014年组织培训参加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茶艺比赛暨第二届四川电视茶艺大赛;

2015年组织培训参加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茶艺比赛暨第三届四川电视茶艺大赛;

2016年参与由四川省政府组织带队的四川旅游推荐活动,蒙山派茶艺作为四川文化代表在欧洲16国分别进行展示,为四川茶文化走向世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7中华蒙山派创始人,非遗传承人,成先勤老爷子不幸离世,蒙山派众弟子举行隆重祭奠仪式

2018年蒙山派响应国家号召,与工共同开启茶产业万人免费技能提升与职业资格鉴定。

一、活动名称

2018中国(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

首届蒙山派茶文化节

二、活动时间

(一)11月9日-12日(共四天)

(二)精彩呈现时间:11月9日(周五)上午9:00—12:00

三、活动地点

世纪城会展中心5-6连接馆舞台区、6-7号展馆内

六大亮点

亮点一:50人以上同台展示长嘴铜壶技艺《龙凤呈祥》

据悉,为弘扬蒙顶山茶文化,传承蒙山派茶艺精神,展示蒙山派长嘴铜壶技艺,本次茶博会上将隆重呈现50人以上的长嘴铜壶同台展示。

2004年首届国际茶文化节上,108人同台演绎《龙行十八式》以来,鲜少有如此大规模的铜壶茶艺表演!场面壮观,想想都有些激动! 

亮点二:掌门人收徒仪式

为更好的继承、发扬蒙山派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理念,据悉,本次文化节,蒙山派掌门人成昱将再收弟子!本次将有更多的国际友人拜师蒙山派,新增门徒都有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亮点三:蒙山派经典茶艺展示

融三教以成茶道

及高明而得中庸

蒙山派一路走来,始终学习与传承其创始人成先勤老先生的茶道指导精神,以茶为载体,修身养性,以艺释道,将日日习茶作为修习日常!本次蒙山派茶文化节上,将展示蒙山派创编的多类型中华茶艺之美”。 

亮点四:通关文牒!

江湖传言,要参加此次蒙山派茶文化节,须有“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在6号馆门外“蒙顶山”起点领取,沿着地面线路标识,每到一个驿站,即可“盖章”通关。 

亮点五:再走茶马古道 惊喜等你来拿

参加首届蒙山派茶文化节,重走茶马古道,获取通关文碟后,沿着地面标识,一路穿过碧峰峡”、“荥经庄王”、“宜东”、“海螺沟”、“泸定”等川藏茶马古道驿站。每经过一个驿站,盖上印玺,到达打箭炉(康定)”驿站,还有惊喜等你拿!

亮点六:背夫壮歌

本届蒙山派茶文化节,30名茶马古道背夫将进行重走茶马古道大型实景剧表演。

以两万平米的展场为舞台,贯通“川藏茶马古道”七个主要驿站。

值得期待的是,11月9日当天,90高龄的罗陞洲老人——这位茶马贸易见证者,将来到活动现场,与茶友们互动,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

 召集令

如果你是蒙山派的优秀弟子,那么赶快回家了!长嘴铜壶技艺传承弟子还在甄选中!

如果你是蒙山派的粉丝,赶紧联系报名,预留嘉宾席位哟!嘉宾席位共计200名。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