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12万的普洱茶饼

找到约735条结果 (用时 0.041 秒)

三重保护的普洱茶,竟然也发霉了!真相你想不到……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几天,江苏盐城的茶友“缤纷”(化名)向小懂反映了一个问题:去年买了两款熟普存放在家里,其中有一款为大厂的产品。


因为知道南方湿度大,他在存储方面做足了功课,采用“储存袋+纸袋+木箱”的三保险措施,可是一年之后,竟然发现两款茶的饼面都出现了白色的霉点。(见下图)

茶友“缤纷”的普洱茶,饼面已出现霉点。


茶友“缤纷”存茶用的木箱


据茶友“缤纷”介绍,很奇怪的是,这样妥善保存的普洱茶发霉了,而放在箱子外面的普洱茶,却安然无恙。因此,他怀疑两款发霉的茶饼工艺有问题(干度不够)。

事实是否真如茶友“缤纷”所有怀疑的那样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两款普洱茶同时发霉,而且其中有一款是大厂生产,且一直存放在大厂库房。一般情况下,大厂生产和存储的茶,相对比较规范。如果动不动就出现茶饼干燥度不够,含水量太高的情况,那大厂的损失可就大了!


其次,小懂调查了解了一下这两批茶的售后,都没有出现大量茶饼发霉、茶友维权的情况。


第三,如果是茶饼含水量过高,肯定是饼里的含水量更高,一般都是由里而外发霉,如果饼面都发霉了,那饼里早已变质,而这两款茶,只是饼面出现霉点。


而且,据小懂了解,如果含水量超标,茶叶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变质的情况,严重的可能一两周内就会出现发霉的情况。


这么看来,这两款茶大概率不会是工艺原因引起霉变,那会不会是茶友“缤纷”存储不当引起的呢?“三重保险”仍然免不了发霉吗?


小懂咨询了多位资深普洱茶人了解到,这两款茶之所以发霉,最要命的问题出在那个木箱上。


茶饼锁在木箱里,看似十分安全,相当于给茶饼建了一个密闭空间。这要是在干燥的北方,自然是好的,但在潮湿的南方,尤其是盐城这种地方,即使在干燥的冬季,湿度也超过了80%(而存储普洱茶空气湿度最好在70%以下),密闭会使空间长时间处于高湿度状态之下,对茶叶来说是致命的。

11月27日9:25盐城实时天气,湿度达83%


潮湿地区如何存茶?

那么,在湿度大的地区,该如何存茶呢?掌握一个总原则:茶叶要密封,环境要通风。


在湿度大的南方地区,尤其是梅雨季节,要尤其注意防止茶叶受潮。存茶房间最好保持环境通风、干燥,一般建议晚上敞开一下窗户,让空气对流。


小规模存茶,最好购置一个温湿度计和一台除湿机器,能实时看到温度、湿度变化,随时调整存茶方式。湿度较大时可以开启除湿机,降低存茶环境的湿度。

温湿度计


如果将茶存放在密闭的容器,要时常检查容器是否潮湿,最好能偶尔敞开容器,让它也通通风,保证存茶容器的干燥。敞开的频次视气候条件而定,可在雨天将茶密封起来,天晴后把容器打开透气,7~8个小时后,再封上。


千万不要以为,将茶密封好了,就万事大吉了!


小窍门

数据显示:晒青毛茶含水量≤10%才合格,普洱茶生茶含水量≤13%才合格,普洱茶熟茶含水量≤(散茶)12%、(紧压茶)12.5%才合格。正常茶厂出品的茶品,含水量一般都是合格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检测含水量的器具。不过也有小窍门:


撬茶的时候,茶针插入茶饼中,能听到脆响,说明含水量是达标的。如果是撬茶的时候感觉茶条偏软,说明含水量有点高了,需要干燥一段时间才能密封。


茶叶温度湿度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0375-2013》规定:


5.3.1  绿茶贮存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5.3.2  红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5.3.3  乌龙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对于文火烘干的乌龙茶贮存,宜控制温度10℃以下。


5.3.4  黄茶贮存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5.3.5  白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5.3.6  花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5.3.7  黑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


5.3.8  紧压茶贮存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

普洱茶撬不开?教你正确的姿势撬普洱茶饼!

  注重健康,从喝好一杯茶开始,这里是茶友网茶叶常识栏目。茶饼压的太紧扮不下来怎么办?怎么撬开普洱茶茶饼呢?相信这是很多茶友都经历过的事,嘿,茶友,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撬茶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吗?

  我的第一次撬茶,撬的是一个压的很紧的茶砖,茶砖撬成什么样子我已经忘记了,不过茶针因为打滑扎到了手却一直记着呢!所以今天在这里为各位还不会撬茶的茶友们介绍几个撬茶的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的撬茶。

  首先,选择撬茶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要找到对的工具。常见的撬茶工具有茶刀、茶锥和茶针三种。一般来说茶刀主要用来撬压制较松、条索较大的普洱生饼;而茶锥和茶针则主要用来撬压制较紧的茶饼、茶砖、以及沱茶等压的非常紧实的茶。

  其次,见缝插针

  撬茶要顺着茶叶的间隙,一层一层的将茶剥离茶饼,这样可以保持叶片的完整。一般茶饼有茶饼正反面,茶饼侧面。茶砖就好找一些了,侧面就有很明显的纹路,而沱茶的纹路可以从内凹,或者是外沱插针。找到合适的纹路,插入就可以撬茶了。

  再次,撬茶的方向

  撬茶的方向,对茶饼施力的方向很重要,特别是刚开始撬茶的茶友们。对于新手来说,撬茶容易碎,还容易伤到自己。所以,撬茶时手应该放在哪里,应该怎么撬就显得很重要了。推荐新手们,撬茶时一只手压住茶饼,一只手撬茶。千万不要把手放在茶针的前面,这样太容易发生打滑,然后伤到自己。

  最后,预判取茶的克数

  最后则是根据需要来撬茶,以盖碗为例,一般来说,一个人喝茶一般是3-5克,四人左右是7-8克,八人左右12克左右。根据需要的撬茶克数来撬茶,保证撬茶的完整。茶针第一次插入,稍微往上撬,随后在旁边再插入往上撬,这样几次后,就可以整块翘起来来了。

  各位茶友,普洱茶的撬茶方法就介绍就到这里了。了解更多茶叶知识请关注我们,我们下期再见。

中国茶界史上最贵茶叶,2000年班章橡胶青饼

5460万!中国茶界惊现史上最贵茶叶,亿万富翁也只敢看看!

  中国茶界,从来不缺顶级茶叶。

  两个月前的深圳茶博会上,天价茶的记录又被刷新,2000年班章橡胶青饼,一件茶叶84饼,售价5460万元。

  5460万,刷新了中国茶叶的记录;5460万,亿万富翁也只敢看看!  

  果然应了那句话:茶叶,品饮彰显不出大佬的身段,把茶叶玩到登峰造极,才能衬托其身份。

  2004年2月8日,鲁迅之子周海婴收藏的3g普洱茶砖(膏茶)以1.2万元的价格成交,从此,中国茶界杀出一匹黑马,不断刷新茶行业的记录。

  先放下你茶杯里的老班章,静静围观天价名茶!混在普洱茶江湖里,这些殿堂级的普洱古董,绝对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No.10 福元昌号蓝票圆茶

  福元昌号,诞生于光绪初年,年代不是最久,但绝对是拍卖场上的扛把子,代表了普洱茶、易武正山的雄壮之美!  

  来自普洱江湖里、大名鼎鼎的易武四大家族中的福元昌(另外三个:同兴号、同庆号、宋聘号),有百余年历史的蓝票圆茶,2010年12月以64.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过了100多年,出身名门的她依旧气质不减,茶饼上,依然能清晰地看见茶饼上厚大的茶叶以及内飞。

  据专业人士指出,这饼福元昌号蓝票圆茶,如今,在香气、茶味、茶气方面依然堪称一流。  

  No.09 同昌黄记圆茶

  古董级普洱,要在易武四大家族中挤出一条出路,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同昌号,绝对是普洱茶史上的一个经典。

  同昌号始创于同治七年(1869年),茶庄几度易主。最早的原昌号圆茶现在已经没有了。流传下来的,是30年代后的标明“主人黄文兴”或“同昌黄记主人”之茶品。  

  2010年12月,一筒同昌黄记圆茶,以67.2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同昌茶庄的主人换成了黄锦堂先生,茶品内飞落款也改成了“同昌黄记主人谨白”,内飞白底蓝色图字,变成了蓝底红色图字,她,妥妥地见证了一个茶庄的变迁历史。

  这筒茶之所以有名,另一个原因是:年份特殊,她的年龄跟新中国差不多。  

  No.08 同昌号黄文兴铜版纸内飞圆茶  

  这筒20世纪30年的茶在2010年12月以84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

  历经几十岁月消磨,茶筒仍然油光色泽,筒顶的同昌号手书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饼身依然厚实并呈深栗色,条索扁长,白毫粗硕,可明显看出梗叶一体的茶菁,自然美观,油面光泽极佳。经岁月而不衰,着实难得。

  同昌圆茶和同昌黄记圆茶使用的是易武茶菁,但据品茗大师们品鉴,应都为倚邦茶品。 

  No.07 红印圆茶

  道光到民国90年的时间里,号级茶创造了经典的历史。但随着时间流逝,建国后才出现的印级茶也变得相当罕见。

  红印圆茶又叫现代普洱贡茶,这筒20世纪50年代红印圆茶,2010年12月100.8万人民币的高价拍出。  

  红色圆茶始制于1940年(范和钧创建佛海茶厂之时)。

  在中茶公司的普洱茶中,以八中茶作为标志,又以茶字为红色的,只有红印普洱圆茶和云南沱茶,这饼有70年历史的红印圆茶,可谓空前绝后。

  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质量,即使和现在的普洱茶对比,她依然是上乘佳品。条索饱满肥硕,颜色栗红,茶面油光,茶汤透红,叶底柔软新鲜,放在今天的勐海茶厂中,依旧可以傲视群雄。  

  No.06 同兴号向纯武内飞圆茶  

  这筒茶的问世时间大概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2010年12月,她被藏家以134.4万价格收藏。

  从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创办,同兴号已经走过288年的光辉岁月,这筒茶虽然年代久远,但包装基本完好,同兴号字样依然清晰可见,难能可贵的是,内飞上“主人向纯武披露”的字样依然清晰。

  不愧是与宋聘相当,具有典型贡品风范的经典老茶!  

  No.05 同庆号龙马商标圆茶

  同庆号1736年在易武设厂制茶,在易武的制茶历史就达百余年。

  同庆号圆茶分内票和内飞两种,1920年以前有龙马商标,之后有双狮旗图,两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为绝品。  

  这款20世纪初的茶,至今有将近120年的历史,2010年12月,土豪藏家以134.4万的价格拍下一筒。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包装依然精致美观,“同庆字号”、金红色朱砂写字“阳春”二字、左右分别“阳春嫩尖”和“易武正山”,这些字迹依旧清晰可见,在现存的普洱老茶中也是堪称顶级。

  她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龙马同庆号品质刚柔并济,冠艳绝伦,当之无愧的“普洱茶后”。  

  No.04 大票敬昌号圆茶

  敬昌号(信昌号)普洱茶,被称为最有艺术感的百年老茶,一筒茶叶可买香港一套房!  

  2017年5月,仕宏2017春拍古董级普洱茶及佳茗专场上,一筒七片百年敬昌号圆茶,成交价超过470万港元,355万人民币。

  在七子饼茶早已名扬茶界的时候,她一流的质量不需要再大谈特谈,值得说的是,她的内票非常有珍藏价值,制作精美的采茶图,3个少女在两棵乔木间采茶的生动景象,让其品牌价值更加突出。  

  No.03 福元昌号蓝内飞圆茶 

  这筒茶也是20世纪初的伟大作品,2010年12月的拍卖会上,竟拍出504万人民币的天价。

  这筒茶保存完整,弥补珍贵。一举夺得2010年茶叶拍卖的冠军,当年就震惊了整个茶行业,百年孤品,当世罕见,内飞白篮紫三种颜色,质量依然不减当年,汤色栗红明亮,水底沉香润化,茶气强烈醒神,当之无愧的普洱茶王。  

  No.02 福元昌号圆茶

  这也是一筒20世纪初的伟大佳品,2013年的拍卖会,以1035万的天价再一次刷新普洱茶拍卖行业。 

  2014年,2016年,拍卖行虽然也拍出了900多万的普洱茶,但也没有打破她创下的纪录,直到去年5月,她创下的记录才被师出同门的福元昌号刷新。  

  No.01 紫票福元昌号

  2019年5月,香港四季酒店,东京中央春季拍卖会,福元昌号再次刷新了普洱茶的记录。  

  百年号级茶,一筒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以港币2632万元(人民币2311万)成交,一筒七片茶叶,每片价值港币3,760,000。

  这筒茶,以竹心篾包裹,篾上有字,虽年代久远,中间仍可见福元昌及左侧的…余福生…铭。百年老茶,虽然饱经沧桑,但风骨犹存。  

  写在最后:

  古六大茶山,创造了普洱茶的经典与传奇,但如今,普洱茶界后起之秀奋起直追,创造了新的神话:2020年7月16日深圳茶博会,一件2000年的班章橡筋白菜创下5460万的天价。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茶叶价格的最高神话!

  古董级老茶,一筒就是2311万。后起之秀老班章,一件就是5460万。很多人都在怀疑,真的值这个价吗?

  其实,你说值就值,你说不值就不值。  

  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从来不缺天价茶叶,2002年,一两六安瓜片茶王拍出4.6万元;2006年,信阳毛尖茶王“蓝田玉叶”以74.5万/(单)斤的价格拍出;

  2011年,3罐150克装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成交价高达10万元;2012年,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100克6.7万元;2016年,潮州凤凰单枞宋种一号以100万元/千克的价格拍出。

  西湖龙井御前十八棵价格不可估量,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更是神话般的传奇,被送给美国第一位访华的总统。  

  有人说这些茶纯粹是炒作博眼球,有人说这些茶就值这么高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说天价茶炒作博眼球,其立场是喝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这件生活里的小事,价格应该亲民,让人人都喝得起茶。一斤茶叶炒到天价,已经脱离了品饮属性。

  也有人说天价茶真值这个价,其立场是黄金有价茶无价。这类人,要么是富豪,要么爱茶爱得深沉。他们对茶,带有一种虔诚的敬仰,一泡好茶,一口都舍不得浪费。看见有人说茶的坏话,甚至不惜跟他较真到底。

  天价茶,两边倒的观点,总体而言,持天价茶炒作、博人眼球观点的人居多。说明大多数人立足于喝茶。  

  茶是用来喝的

  虽然天价茶层出不穷,价格炒的一次比一次高,归根到底,普洱茶是用来喝的,茶是最健康的饮料,坚持喝茶有利于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

  每天一杯普洱茶,喝的是是一种情怀,天下大道,都是茶道,喝的是茶,更是自己。

  劳累口渴一杯茶,喝的是解渴;闲来无事一杯茶,喝的是生活;三二好友,煮茶论道,喝的是感情。  

  天价茶,不该影响到我们对茶的感情

  天价茶一出现,总会被骂的很惨。

  天价茶现象,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这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又要满足少数人的身份需求。

  很多茶友喜欢把普洱茶的未来与葡萄酒相对比,其实,天价现象,在葡萄酒行业也很严重。一瓶1869年的拉菲拍出150万元;一瓶1947年的白马酒庄拍出199万元;一瓶1945年的罗曼尼康帝拍出387万元。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阶层逐步固化,进一步产生不同的需求。有些人懂茶,也喜欢茶,知道天价茶,把茶行业搞得乌烟瘴气,不吐不快。有些人玩茶,丝毫不懂茶,但是为了彰显身份,喜欢狂追天价。

  天价茶现象,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只是,茶行业这个泡沫被吹得太大了。以至于提起天价茶,很多人都愤愤不平。

  其实,大可不必。茶行业,不会因为天价茶的存在,突然间就崩了。也不会因为说出几句发出几句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个行业就突然变得成熟稳重。表象的背后,永远是利益在驳斥。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看清了这一点,天价茶的存在,哪怕不合理的现象,不该影响到我们对茶的感情。

  茶是用来喝的,能在一杯茶里,找到自己的需求。该喝茶就喝茶,该吃瓜就吃瓜,该吐槽的时候,吐槽几声又有何妨。

  在一杯茶里,喝出健康,喝出人生,找到自己的乐趣,就足够了。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找到约70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