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03年大益茶

找到约585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大益茶的魔幻(来自网络)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大益茶史03】后邹炳良时期,晚节不保的卢厂长与知性茶后阮殿蓉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96年,邹炳良卸任厂长之前,为勐海茶厂指导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勐海茶厂历史上的首次改制。

1996年,57岁邹炳良老先生决定退休,卢云成为被选举为继任厂长。卢云是大益历史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不同于其他领导人,每当我们提起范和钧、唐庆阳、邹炳良这些人,都是牛逼,我次奥,厉害,得劲儿!光辉事迹不胜枚举,无一不是业界泰斗。但是卢云接手了勐海茶厂之后,凭借自己的骚操作让自身的口碑毁誉参半。卢厂长的存在,让人们看到大益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犯错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勐海茶厂,因为卢云而更具传奇色彩。

1957年,邹炳良18岁进厂的那年,我们的卢厂长出生在云南省的建水县,1974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显然,卢云是不安心在乡下呆着的。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主修茶学专业。直到1982年,卢云本科毕业,顶着高材生的光环,主动要求分配到勐海茶厂工作,由此可见,卢云对茶,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短短两年时间,卢云凭借自身的学霸特质,先后担任茶厂技术员、质检科长、工程师等工作,并于1984年被安排在主管质量、生产、设备的副厂长职位。当时的卢云,不过27岁,金灿灿的履历让卢云意气风发,成为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更有不少少女喊出“嫁人就要嫁卢云”。“卢云我要给你生猴子”的豪言壮语。

前文提到邹炳良先生创立了大益品牌,但是最终手绘商标的图案的却是我们这位继任厂长,因此,大益的商标,经历了两位厂长的共同创造,更像是一个接力棒,邹炳良卸任前,必然会叫卢云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场王朝更迭的会谈。57岁的邹炳良看着39岁的卢云,眼中都是自己曾经的样子,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少年逐渐成长,必然疼爱有加,邹老对卢云,充满了无限期待。

办公桌前,两盏对立的茶杯,一壶邹老亲手调配的熟茶

邹:小卢啊,进厂多少年了?

卢:自1982年,今年已经是14年了

邹:很快啊!一转眼,当初的小伙子已经有点秃了,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卢:承蒙厂长厚爱,一切都是源自自己对茶叶的热爱,辛不辛苦的什么的,不存在的。

邹:正是看中你对茶叶的喜爱,我们才愿意一手栽培你,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喜欢茶的人,才能带领勐海茶厂发光发热,才会让勐海茶厂,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我接手茶厂的时候,已经45岁了,大家都说我还年轻,你今年还不到40吧,你比我当时可年轻多了,茶厂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带着茶厂好好干!不要辜负我们一帮大哥的信任。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卢:厂长放心,定不负所托!小卢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谈话结束,邹老在卢云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欣然的微笑。

邹老留下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而且1996年的时候,得益于茶厂股份改制,政企分开,厂子的活力提高,员工们安居乐业,本可算作邹老留给卢云的第一个锦囊。只要好好做茶,即使任期没有创下丰功伟绩,但作为厂长,后半生的衣食无忧,基本没悬念,晚年请人写个自传什么的,也算留名青史了。

但是,卢云显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身怀满腔热血,充满了远大抱负与追求。深知“人生短短急个球,啊不追不罢休”的真理,上任不久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行业,先后开拓了啤酒、玩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彼时的中国,受“南韩财团”的影响,逐步迈入企业多元化,毕竟隔壁的韩国“三星”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大成者,横跨政商,无限风光。但是卢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三星的年纪仅仅比勐海茶厂略涨2岁,但是三星的多元化是基于本国情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韩国市场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之下,短短“五十余年”的勐海茶厂还是太过年轻了,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国内的竞技发展水平,甚至是浩瀚的国土面积,都难以支撑勐海茶厂的多元化建设。

· 可望不可即的三星商会

多元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勐海茶厂啤酒玩具业务不景气,大量的投入无法收回,企业连年亏损,走向了破产的边缘,1998年,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卢云下马就情理之中了。

当然,卢云并没有忘记勐海茶厂的本质任务——做茶,7262便是卢云任期的得意之作,尽管坊间有人认为邹炳良时期7262就已经诞生,但是大规模生产和推广都是卢云的指令,7262于1996年试生产,1997年小批量生产,1998年底勐海茶厂的高等级毛料库存盘点(五级以上)一个158吨,这就为7262的定型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把高等级熟饼7262推向市场后,它作为常规熟饼当中的高端产品受到了茶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和好评。因此,在遍地都是普洱之父的茶圈,将卢云称为7262之父,没毛病。

随着卢云卸任,勐海茶厂踩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我们在这里按下暂停键,继续同步卢云的故事,毕竟卢厂长后面的故事更让人唏嘘。

卢云卸任之后的两年,依旧担任着勐海茶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的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调离勐海茶厂,到云南省外贸厅的一个下属公司工作。即使不在勐海就职,卢云对勐海也具有非凡的感情,面对07年普洱大跌,卢云也面对媒体站队大益:“‘大益’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当茶价涨到某个高位,没有人再以更高价格购买时,价格回调就在所难免,这也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然而,这样一种正常的价格回落现象,却被部分媒体频频加以“崩盘”、“缩水”等词。在卢云看来,这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利益“黑手”。

作为后人,一边感叹卢云的高瞻远瞩,一边感叹市场的宿命,总是在轮回。

同样是2007年,卢云与陈晓玲,雷兴勇一同创办起了上乐茶叶,因为是借资注册,账上的1000万元在注册之后便被转走,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三名合伙人以“非法集资”的形式,一边以高提成招募业务员,一边由业务员向社会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上乐公司实力雄厚,并极力宣扬卢云作为上乐公司董事长,在茶叶界有着极高的名声,他能够保障上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品质好,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可怕的是承诺除了收回投入的本金外,还可获得按合同约定的7%至51%不等的高额利润回报。但那一年,普洱崩盘了在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九个月时间,上乐茶叶与406人签订了茶叶购销合同637份,共骗取集资款1080万元,并将集资款挥霍,直至东窗事发,卢云与陈晓玲玩起了人间蒸发,留下一堆烂摊子给雷兴勇,这也让雷兴勇挨了不少的皮肉之苦。

· 网传卢云照片,未考证

2010年,陈晓玲与卢云被捕归案,三名曾经的合伙人再度见面,雷兴勇因背黑锅,与二人已是水火不容,三人在法院互相推卸责任。严重拖延了庭审时间,最终,一审结果认为,三人虚报注册资本罪、诈骗罪成立,两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三人不服上诉,二审的结果认为,三人罪名没有问题,涉及卢、陈二人态度恶劣,被加刑到16年,雷兴勇则维持原判。

· 三人庭审照片

这个时候的卢云,已经53岁了,16年的牢狱之灾,意味着即使熬到出狱,也将近古稀的老叟。16年,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让科技飞速发展,对于大益而言,可以熬过8名卢云这样的厂长,对于卢云本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场无期徒刑,这一生的终点,很难再走出这厚重的铁窗了。服刑期间的卢云,真的不急了,时常伏在铁窗一侧,望向远处的天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前那个年少有为的少年,人人向往的人生赢家,曾经被邹老寄予无限厚望的自己,虽然在大益的方向领导上出现了偏差,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晚节不保。生涯的自传是没有机会了,直到2020年末,才会有个叫做Mr茶不多的人,重新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这一切是因为贪婪吗?欲望吗?卢云将用剩下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2014年,服刑仅4年卢云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彼时,海湾茶业的空旷总经理办公室,邹炳良是否会泡上一壶卢厂长的经典作——7262,再次将两盏茶杯对立而放,想到14年前的那一场会谈,想到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邹老必然少不了一声叹息。

· 暮年邹炳良

现阶段的材料,大部分都会隐去卢云卸任之后的故事,但我选择保留,陈述事实,没有人是一帆风顺,也没有谁一辈子都正确,功过无常,才是人生,这样的卢云,难免被打上晚节不保的标签,但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也希望卢云的一生,能起到更多警世的作用。

以上,卢云的故事告一段落,让我们回到茶厂这边,1998年,茶厂已经来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凡一个稍微懂茶的人,都不会乐意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力挽狂澜。西双版纳自治州脑洞大开,大腿一拍,决定另辟蹊径,既然懂茶的不愿意接手,那我们找个不懂茶的来!

于是,政府的一纸批文,寄到了「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党支部书记处,收信人叫阮殿蓉,一名回族女性,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读EMBA学生。于婚后辞去了“律政俏佳人”的工作,随丈夫安家勐海,享受着相夫教子的乐趣,过着精致的小女人的生活。

· 阮殿蓉

然而随着委任状的认命,阮殿蓉不得不接过勐海茶厂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个时候的阮殿蓉,不过30岁,虽然出身茶叶世家,但是家里并没有强制她学茶,所以,阮殿蓉是一名标准的茶叶小白 ,连红茶绿茶都分不清。置身于勐海茶厂数百名员工之中,年龄小于阮殿蓉的,不过了了10人。大家不妨联想下周遭30岁的女性,大多然后将她们联系成茅台厂长,这必然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不难想象,当时有多少人等着看阮殿蓉的笑话。

阮殿蓉上任之后,一边恶补专业知识,一边提出了三个理念:

重建勐海茶厂的企业文化、

重塑勐海茶厂的企业形象、

重铸勐海茶厂的企业精神。

“初到勐海茶厂时,整个茶厂的生产规模为7500吨,实际产量为3000吨左右,以滇红、滇绿为主,当时的普洱茶产量只有600吨到800吨,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阮殿蓉面对的现实是,全厂账面上只有8000元,欠茶农的茶款达1590多万元,乡村的收购单基本都是白条。无奈,阮殿蓉带领三个人,利用12天的时间,跑遍了勐海茶厂的东北、西北、华南市场。这一跑让她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怪现象:“红茶及绿茶每生产1公斤要亏损1到2元,产量却很大,普洱茶略有盈利,却生产得少,出现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考察,阮殿蓉立即停止生产滞销的红茶、绿茶,并将红茶、绿茶车间改造成普洱茶车间,为此后勐海茶厂扭亏为盈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9年,恰逢云南99世博会,阮殿蓉董事长当时担任国有勐海茶厂企业法人,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食品生产质量,阮总向国家相关单位提交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请。随后在抽检勐海茶厂布朗山基地原料时,发现地上有使用过的农残包装物,德国认证专家因此一票否决了勐海茶厂有机茶认证申请。阮殿蓉报以专家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同时,决定与当地乡政府进行对接,用班章基地去申请有机茶许可认证。检测资料收集完成后,班章基地通过了所有检测环节,拿到了有机茶认证。于是,“大白菜”成为了班章有机的标志。众所周知,有机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的认证,适用于所有食品,而国有勐海茶厂是茶界里第一个取得有机茶认证标志的企业。

在阮殿蓉看来,勐海茶厂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茶企业,生产了不少号称“茶中之茶”的普洱茶精品。也就是说,茶厂本身并不缺乏一流技术人才。于是,为了能将一些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下来,阮殿蓉返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制茶师傅传经送宝,并请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台湾著名普洱茶文化专家邓时海教授授课。此外,阮殿蓉不仅组织人撰写以勐海茶厂为主线的第一本云南普洱茶专著《普洱茶记》,而且在云南电视台做了专题宣传片《普洱茶香勐海之上》,从文化上大大提高了勐海茶厂的知名度。终于在2001年,勐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在当年实现了10年以来最好的业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1月,仅仅4年之后,阮殿蓉急流勇退,断然辞去了勐海茶厂厂长一职,离开勐海茶厂。阮殿蓉来到昆明,“照我的想法,在昆明我可以更加从容地去挑选一项工作,宁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法律诉讼工作后,阮殿蓉也难以割舍对普洱茶的追求,对邹炳良老先生退休后的寂寞感同身受,因此,本着对普洱茶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阮殿蓉在那年的6月,在昆明创办了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

离开勐海18年后的今天,阮女士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从她偶尔更新的微博可以看出,阮女士使用着一机难求的华为MATE RS保时捷限量款,致力于“六大茶山”的宣传,用实际行动,成为普洱行业的布道者。

阮殿蓉之后,勐海茶厂迎来了第七任厂长——郑跃,关于郑跃的记载,网上大多就一句话,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在任期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无疑,郑跃带领的勐海茶厂,更像人们对卢云的期待,平淡,而又平稳。甚至连发达的网络,也难觅其宗。

再之后,2004年,之前提及的那名吴姓的男孩载誉而至。勐海茶厂也将正式以“大益”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当然,我们就留着下期再聊了。

比「炒茅台」还疯狂,60斤茶叶卖1500万,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找到约576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