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茶产业建设步伐 做大“茶”文章——陕西省紫阳县获2018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巴山腹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茶叶的优质生长区之一。紫阳因茶而兴,因茶而富,因茶而名。近几年来,紫阳县立足资源,秉承基础,坚持把茶叶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第一大龙头实施重点突破,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多措并举,聚力推进,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使紫阳茶产业成为了紫阳最具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



全县共有茶叶基地镇15个、基地村88个,大小茶厂30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上茶叶企业15家,13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涉茶人员达12万人,全县茶园面积达21万亩,总产量由2012年的3811吨增加到2017年的6282吨,增长64%;茶叶总产值由2012年的6.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4亿元,增长54%;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40%;全县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农民年人均茶叶收入2700元,累计带动2.2万贫困人口脱贫。在企业及合作社推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精准带动模式,引导农户从茶工作,夯实群众产业增收基础,并且以茶产品辐射带动农村茶园旅游、电商贸易,不断给本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



多举措推进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


紫阳县以“紫阳富硒茶”商标品牌建设为引领,以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把品质作为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大力实施“八大创新工程”,推动实现“四个转型”,加快茶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一体化进程,奋力打造中国富硒茶叶产业强县。茶叶成为紫阳兴县富民第一产业,成为全县茶企茶农的“摇钱树”。



一是高度重视,推进落实。按照《陕西省种植业转型升级示范引领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安政办发〔2017〕70号、安林字〔2017〕28号、安茶办字〔2017〕2号等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茶叶作为产业扶贫首要项目、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部署,组织召开了全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推进大会,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夯实责任抓落实。出台了《紫阳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意见》、《紫阳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扶持暂行办法》等重要文件。政府常务会经常性的研究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茶企、茶叶园区、重点茶村实地调研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已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是创新管理,升级基地。围绕产业精准扶贫,发动骨干茶企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和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引领农户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实现增收。围绕标准化管理和基地安全,出台了《紫阳县组建茶园标准化管理专业服务队暂行办法》,采取政府奖补,以茶企、茶厂、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社会力量为载体,遴选组建专业服务队34个, 通过专业服务队、茶农自愿合作、镇村监管运行机制,按照基地托管、统防统治要求,实施标准化管理生产茶园,提升了茶园管理科技水平和管理质量。



三是建设平台,创新发展。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围绕富硒茶产业发展,在紫阳县焕古庄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安康市首个专家工作机构——“市科技创新茶叶专家工作站”,以此实施产品科技研发、茶叶科技推广应用;重新明确强化县茶叶研究所建设,已将县茶研所性质由原财政差额定补确定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扩编赠人,充分利用发挥好该机构牌子的影响力,更好地为紫阳茶产业发展服务。


四是挖掘资源,培育主体。坚持以优惠的政策条件,积极争取紫阳本土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争取本地一些原有其他行业企业转型,入驻茶叶行业,为紫阳富硒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力量,增强新动能。今年共争取在外三名矿业老板回紫阳建茶厂、建茶园、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争取本地一名原水泥行业老板转行建茶厂、发展茶叶园区,投资建设进度均较快,建设成效明显。



五是落实政策,激发活力。对2015年下半年以来所建清洁化标准化厂(含改造提升)和精品示范茶园、良种繁育母穗园培育、首次SC认证等,根据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给予了资金奖补;对今年专业服务队实施茶园标准化管理,购置新的管理机械给予兑现了资金奖补;对园区业主建精品园、贫困户发展茶园,政府采购给予了种苗扶持;围绕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落实了茶园管理产业直补项目政策,最高扶持1000元,促进贫困户茶园管理。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稳定和提振了茶企、茶厂、茶叶专业合作社及广大茶农发展茶产业的信心。


六是推进生产标准化。修订了省级地方标准《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实施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紫阳群体中扩繁育苗,扩大优势。针对茶园管护水平地下的问题,组织成立34支茶园管理专业服务队,边服务茶园边培训茶农,提高管护水平。全县多家SC获证茶叶企业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建成紫阳富硒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以零容忍的态势严格质量管控,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七是推进产品品牌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研发,初步形成了“绿红黑白”四大类40多个品类,成功开发硒陶茶器等周边产品。建立产品溯源体系,首批13家企业、156款产品实行质量追溯,产品产销全程管控。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产品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发展品牌直销店136家、网店489家、体验店120家。


八是推进经营集约化。坚持集约发展,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打造国家和省级茶叶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提高茶叶产业组织化程度。全县发展省级农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园区19个,茶叶企业30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3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上茶叶企业15家。



九是推进产业一体化。倡导“和敬廉健”茶德精神,弘扬紫阳茶文化,做好传统制茶工艺保护与传承,2017年开始启动暑期举办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初中级茶艺师和少儿茶文化专题培训班各1期,培训300人次;以企业为实施载体,政府给予相关政策、硬件配套,通过政企合作,启动了茶博馆、硒陶馆、城展馆“三馆”规划建设;与省档案馆合作,启动了紫阳贡茶文化书籍的编纂待出版;紫阳民间茶文化学者开展了“紫阳茶与陕甘茶马古道路线”考证研究,并将作为书籍出版,内容涉及紫阳茶历史、销售、品质、茶种及与汉阳陵出土茶品关联研究;在焕古硒茶小镇,秦巴山茶业建成了茶文化主题宾馆酒店;在蒿坪硒谷工业园区硒研究院,建成了集茶叶、硒及富硒产品展示的展厅。深度实施茶旅融合项目,建设山地生态茶园观光带,发展复合业态,提升综合效益,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


十是推进多方位联动。1、品牌驱动。积极推动紫阳富硒茶商标的发展、运用和保护,持续提升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吸附力,吸引更多企业和群众投身茶叶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实现品牌兴农、商标富民。2、企业带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紫阳富硒茶”商标为纽带,以28家获得商标使用授权的企业为龙头,以中小微企业为延伸,带动农户参与茶叶生产经营。3、合作社联动。利用合作社的优势,积极服务茶农、对接企业、联接市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茶园管护、安全防控,开展技术培训、订单收购,引导茶农从分散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转变。4、政策推动。我县积极为群众发展茶叶创造条件,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茶农以茶园、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分享收益。


(部分图片来源网路)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