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2023杭州站暨梧州六堡茶投资推介会在杭举行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六堡茶做大做强”的殷切嘱托,这一年来,梧州六堡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旺销走进了千家万户,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月20日下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之际,由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的“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2023杭州站暨梧州六堡茶投资推介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北辰大酒店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浙江省原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陈加元,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广勇,中共浙江省委老干部局原局长诸春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张士康,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本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黑龙江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哈尔滨茶业协会顾问、大发国际集团董事长周敏,茗边主编孙状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梧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广勇首先致辞,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梧州市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主动融入广西面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开发,使梧州与长三角地区及世界各国开放合作的友谊之船继续沿着“茶船古道”扬帆前行,行稳致远。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梧州市围绕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的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提质赋能、服务优化、品牌塑造、集聚发展,逐步构建起覆盖全要素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增茶园面积10万亩,在建规模以上生态茶园31个;获得SC认证茶企总数达到109家;年产六堡茶3万吨,综合产值160亿元;梧州六堡茶制作技艺于2022年底入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7.64亿元,获评2022中国茶叶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梧州六堡茶成为了畅销全国的网红产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在致辞中表示西湖龙井茶,广西六堡茶,同样以地名为命名的两种茶,有幸通过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城相会,这是一种奇特的缘分。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延续这种奇特的缘分,以茶为媒,共商合作,携手发展。

近年来,广西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有效促进了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根据统计部门数据,2022年全区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达155万亩、10.79万吨,同比增长11.45%。茶叶一产产值约110亿元。广西有多个茶叶产区,主要有六堡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5大类。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三江县、苍梧县、昭平县进入2022年中国茶业百强县。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品牌建设,高质量打造“桂茶”产业。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梧州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富民兴业的支柱产业。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曾作出指示:“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令茶界备受鼓舞,更使六堡茶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

六堡茶的持续热销,除了产品本身品质过硬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六堡茶行销全球的推介会,极大地提升了六堡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大手笔的亮相与推介、大规模的市场开拓与营销、系统性的分析与规划,迎来了六堡茶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连年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作主旨演讲,他提到5·20,我们要爱茶,尤其要爱六堡茶!表示自己与六堡茶是十分有缘的,十多年前就曾走进梧州配合当地政府与茶企研究六堡茶的健康属性,并于2012发布了六堡茶健康研究成果。从此双轮驱动,一是品饮属性的驱动,二是健康属性的驱动,让过去一度成为“侨销茶”的六堡茶能够走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走进了北方一些不产茶的城市。所以这些年来是一路见证了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今六堡茶的产量超过了3万吨,综合产值超过了160亿元,税收超过了1亿元。特别是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六堡茶逆势而上,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如今全面推进六堡茶转型升级的大好形势下,就六堡茶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一定要坚守品质,包括吸取传统工艺的精髓以及安全这一底线,做到既要有高的品质,也要有好的口感风味;二是进一步加强品牌的打造,六堡茶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要高举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大旗,提升所有的龙头企业及茶农的信心;三是梧州六堡茶要借助机会加强业态创新,利用好山好水好茶,以梧州优势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打造业态创新,做好茶旅融合让更多的人因为六堡茶的魅力走进广西走进梧州来体验六堡茶的物质与精神两个产业的魅力。

梧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孙本旭作六堡茶产业推介,他介绍道,六堡茶的故乡——广西梧州,是一座具有41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和粤语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汉代岭南首府、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和三总府所在地。梧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一座建在“两广”交界线上的千年古城,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广西东大门,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梧州生态环境美,北回归线从市区穿境而过,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森林覆盖率75.8%,位居广西第一,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优厚的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优质六堡茶原料生产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是广西六堡茶的发源地、核心区。

梧州市锚定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发展目标,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环节,以“带农促增收,引企拓市场,铸魂塑品牌,建标稳发展”为抓手,实现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六堡茶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9年到2022年,六堡茶价格年均增长20%~30%,六堡茶企业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

现场,苍梧县副县长高方超,蒙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县长韩格,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副主任邓行智分别对六堡茶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投资推介。

苍梧县副县长高方超

蒙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县长韩格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副主任邓行智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经理覃丹,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严晓丽,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棉分别进行品牌推介。

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棉

几年前,茗边就曾预言“下一个风口六堡茶”。如今,六堡茶风口已来,六堡茶产业一片兴旺,市场前景广阔。此次梧州六堡茶在杭州隆重召开推介会,这不仅仅是一次路演,更预示着六堡茶行销全球再下一城。

或许你早就听闻六堡茶是“可以喝的古董”,有着越陈越香醇、保健功效越好等特点,殊不知醇厚的味道里沉积的是悠远的文化。六堡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据史料《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作为著名的“侨销茶”,早在清嘉庆年间,就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我们常说的“一杯六堡茶,半部茶叶外贸史”正源于此。

六堡茶的药用价值,自古沿用至今。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六堡镇当地人把六堡茶当成药汤,用来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如今的六堡茶作为药方入选《中华药典》的唯一茶叶,具有护肝、养胃、祛湿、清火、养颜、降“三高”等独特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的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梧州进一步深化发展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的六堡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成立工作专班,多次组织召开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工作专题会,广泛调研,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如今已形成了以“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的品牌矩阵。梧州市围绕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的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提质赋能、服务优化、品牌塑造、集聚发展,逐步构建起覆盖全要素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推动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销量快速增长、实现历史性突破。

梧州市加大力度打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编制了“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注册了“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茶船古道”商标;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举办了“茶船古道六堡茶发展高峰论坛”和六堡茶推介活动;积极参加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国内重大茶事;组织“梧州六堡茶”高铁冠名活动;组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相关经贸活动宣传推介六堡茶;大力推动六堡茶产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发展,拓展升级海外市场,不断把梧州六堡茶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为持续提升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动力,梧州通过优化六堡茶产业发展思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多方面发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实现了苗圃和茶园建设、茶企和茶店总量、茶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七大“突破”。

六堡茶品牌建设自2019年起提升到自治区层级打造,并于2020年获得“广西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实现了从“苍梧六堡茶”“梧州六堡茶”到“广西六堡茶”的三级跨越,2021年和2022年先后获评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和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2021年,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全产业链发展思维,提出打造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目标,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由此翻开了历史新篇章。

截至目前,梧州市茶园面积已达28.89万亩,创下茶园面积新纪录。据统计,2022梧州市年产六堡茶3万吨,增长20%,综合产值约160亿元;六堡茶生产企业入库税收约1.15亿元,增长70.6%。六堡茶茶企和茶店总量实现新突破,获得SC认证茶企总数达到10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

一直以来,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近年来梧州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产业,积极打造六堡茶品牌,茶旅文农融合发展,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是坚定了梧州六堡茶发展的信心。未来,梧州还将继续在做大做优茶园、集聚壮大茶企、唱响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市场营销体系、加快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科技人才支撑六大方面系统推进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六堡茶品牌走向全国,香飘全球。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还有: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顾问姚俭,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中心原副主任徐云焕,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原茶叶首席专家、研究员罗列万,中国茶叶博物馆文化推广部主任蔡嘉嘉,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贺春,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商会秘书长赵宏权,浙大茶友会常务副会长李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杭州你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晓英,华茶名师会创会秘书长、中国茶文化教程副主编、云南香象渡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军,厦门同航咨询机构创始人兼首席顾问同航商学院院长毕晓军,素女会总会长阿甘,安吉白茶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锋,中国原料茶交易中心(云南一叶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郭小龙,和其坊静庐茶舍经理舒晓燕,中国《桐君煎茶道》非遗传承人陈岗。

来源:茗边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

产品:
喜龙圈枝臻品小青柑 喜龙圈枝臻品大红柑 旺旺礼盒小青柑 旺旺礼盒小青柑 旺旺礼盒大红柑 旺旺礼盒大红柑 旺旺礼盒大红柑 旺旺礼盒大红柑 泓达堂 吉祥三宝 吉祥三宝 喜龙一号小青柑 喜龙一号小青柑 喜龙二号小青柑 喜龙二号大红柑 喜龙三号小青柑 喜龙三号小青柑 喜龙白茶 小青柑 喜龙白茶 新会小柑胎 柑胎 新会陈皮丝 新会陈皮丝 喜龙一号礼盒装 柑之源 甘鼎王1701 青柑 柑之源 柑宝 胎柑 柑之源 柑韵 陈皮普洱茶 柑之源 橙色盒天马柑 陈皮普洱茶 柑之源 圆罐小青柑 小青柑 遇见系列之易武多依树 遇见系列之易武刮风寨 遇见系列之易武桐箐河 遇见系列之易武弯弓 遇见系列之易武薄荷塘 易武桐箐河 2016年 柑润堂 珍藏级老树青柑1634 2016年 柑润堂 茶坑生晒小青柑1638 2016年 柑润堂 易武生茶小青柑1629 2016年 柑润堂 勐宋生茶小青柑1630 2016年 柑润堂 老茶头天马大红柑 2016年 柑润堂 陈韵陈皮普洱茶饼1603 2016年 柑润堂 牡丹白茶大红柑 2016年 柑润堂 寿眉白茶大红柑 2017年 柑润堂 经典金奖小金罐 2017年 柑润堂 经典金奖小红罐 2017年 柑润堂 经典金奖大红罐 2017年 柑润堂 珍藏清香小金罐 2017年 柑润堂 珍藏清香小绿罐 2017年 柑润堂 鼎级天马小青柑 2017年 柑润堂 鼎级梅江小青柑 2017年 柑润堂 鼎级茶坑小青柑 2017年 柑润堂 鼎级生晒小青柑 2017年 柑润堂 经典高香小麦香 2017年 柑润堂 七月头采小青柑 2017年 柑润堂 牡丹金·甜美粉 2015年 柑润堂 纯干仓三年陈陈皮 2015年 柑润堂 轻享装三年陈陈皮 2018年 柑润堂 七月头采小青柑 1801 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