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象数据遇上茶产业!在福建,它们擦出“乘数效应”!

在5月24日召开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气象分论坛上,福建省气象局茶叶特色气象服务报告引发关注。

近年来,福建省气象局聚焦“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需求,围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数字气象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大荒(福建)茶业有限公司,“一屏看茶、管茶”映入现实——工作人员随时获悉茶园综合生长指数,把握温度、湿度、风速、光照等实时环境监测数据,将茶园实景“尽收眼下”。


3月27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采茶姑娘正在采摘白芽奇兰。摄影:卢达鹏

在福建,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建设的各类茶叶气象监测设备97套,与71个国家站、2500个区域站以及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共同构成智慧茶园立体气象监测网,实现多要素定时、连续、定位观测。

一芽一叶一抹香。当前,福建各地基本完成春茶采摘工作,进入加工期。在智能预报技术的助力下,茶农从“凭经验做茶”转变为“看数据制茶”。

4月底,福建省福鼎春茶数字气象智能预报技术应用大赛落幕,“网格预报人工智能+气象服务”在基层落地,进一步提升全链条茶叶气象服务产品“适用度”。气象部门依托精细网格预报建立茶叶生长期、采摘期预报模型,开展茶叶核心产区分区域、分时段预报,实现对采摘期未来24小时逐3小时滚动预报,短临预警精确到1小时。

有了数字气象服务,茶叶全产业链减损增效“肉眼可见”。

智慧茶园系统实现在线监测、产量预估和线上问诊,可直通式服务374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和茶企。2022年,漳平茶农茶企根据低温霜冻天气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春茶经济损失182万元。

量身定做的“气候身份证”,提升了茶叶附加值。福建省气象部门累计为84家茶企提供气候品质评价以及茶叶生产基地、关键期气象条件、气候品质等级溯源服务,安溪50家茶企64批次高端茶叶销量增加10%至20%。


3月31日,在福建省春季农业生产暨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召开期间,福建省副省长来到“数字气象智慧茶园”展区,听取福鼎白茶气候资源保护和气象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介绍。来源:福鼎市气象局

3月13日,闽清县受寒潮影响触发的茶叶低温指数保险理赔正式办结,下祝乡麒麟山茶园的茶农获得保险赔付款106680元。如今,“靠天吃饭”变为“看天定损”。

福建省气象局作为省农业保险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之一,与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等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气象大数据融入产品研发、理赔评估等各个环节。2018年以来,天气指数保险为福建茶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近3亿元。

气象融入茶旅,赋能茶文化价值。以福鼎白茶为载体,福建气象部门助力天湖茶业(绿雪芽)气象研学旅行营地建设,构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采茶制茶文化体验场景,普及气象条件对茶叶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知识。

在云岭茶庄园,游客可以漫步福建首个气象文化主题茶园,茶农则能够随时点击二十四节气茶事生产建议“智慧掌上听”获取信息。如今,这里已形成集茶文化、产业、科技、生态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气象服务示范点。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李冬梅(马佳嘉、孙丽娜、田寰驰对本文有贡献)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