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价值视域中的茶与茶和天下

价值视域的茶与茶和天下的“茶”,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具体的“茶”,而是从文化角度去考察的,包括“人化”成果和“化人”内容的、放大了的“茶”,它能够满足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延续在物质或精神上的某些需要,因此可称其为一类价值事物。

文章从价值视域的角度,通过简述茶的国内外印象,归纳分析茶对人类的多样性价值,提出茶的核心价值,并就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及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

▲ 浙江金华武义茶园

01

茶的中外印象

茶的价值是指茶与人的一种关系状态,茶的中外印象体现的正是人们对其价值的认同。

· 茶原产自中国,两晋南北朝之后,茶进入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

晋人张孟阳《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肯定了茶的地位,表达了对成都茶的赞美;晚唐杜牧《题茶山》诗:“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把茶放在祥瑞之草的首位。

茶也常作为女孩的美称,先秦《诗经》中“有女如荼”(“荼”为茶之古称),唐代有以“茶茶”“小茶”“阿茶子”等称呼小女孩。

· 茶由中国传到海外

茶传入日本,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称茶为“圣药”“万灵长寿剂”。

茶传入欧洲,伦敦最初的茶广告称“曾经由各医师证明的优美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为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体验是“来自中国的造形清丽的青花瓷、芳香扑鼻的茶叶、华贵的丝绸让我们心醉不已”;英国诗人埃德蒙·沃勒《饮茶皇后》赞道:“月亮、桂花是美的,可怎能与茶相比啊”;卡洛斯·邱吉尔发出“生命在哪里?它在茶中”的人生感叹;斯蒂民·史密斯牧师甚至说:“感谢上帝赐我茶叶,如果没有茶叶,世界不知道会是怎样!我们生在有茶叶的时代而感到荣幸。”

茶传入美洲,美国诗人亨利·龙弗罗说:“茶促进灵魂的平静”;美国作家约瑟夫·沃尔什在《美国的历史和奥妙》一书中说:“‘茶’与‘中华’是不同的两个词,但意思相同,毫无疑问,中国是‘茶的祖国’。”

到了19世纪,中国茶几乎传遍全球,各国语言中“茶”一词,大多源自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茶”的读音,以至有人说:“每当尝一口芬芳的清茶时,就好像在品中华文化”。

▲ 安徽黄山茶园

02

茶的多样价值

茶对人的丰富价值有两类,一是直接价值,如一杯茶能使人降热解渴;二是间接价值,如提到“茶话会”会使人产生油然而生的亲切感。这两类价值,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体现。

1、茶的直接价值

其一,茶具有饮用价值。中国古代饮茶风习自晋始逐渐普及,唐开元年间“茶道大行”,饮茶“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雪域高原藏族同胞也形成了“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俗。目前全世界有16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存在饮茶风习,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人饮茶。茶已成为具有广泛饮用价值的世界性饮品。

其二,茶具有保健价值。《神农食经》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三国华佗《食论》称:“苦茶,久食益意思”;晋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甚至认为“茶为万病之药”。日本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讲:“是故凡人有精神不济者,当思饮茶”;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授保利认为“茶对心理作用表现为加快现象的意识,如增加记忆、选择、作诗、注意力的活动、区别差异等。”可见,茶的保健价值在海内外是一种普遍共识。

其三,茶具有经济价值。茶及由茶发展而来的茶产业,在促进就业、扶贫帮困、共同致富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价值体现,比如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有337个贫困县直接或间接依靠茶产业脱贫。

▲ 陕西安康平利茶园

2、茶的间接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讲,茶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符号、一种样式、一种寓意,甚至是一种氛围。茶的间接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茶体现廉俭精神。陆羽《茶经·一之源》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他自己亦是“粗茶淡饭终残年”。茶清人正,廉者清风,茶性崇俭,生活朴素。清茶一杯的“团拜会”,既传承了文化习俗,又弘扬了清廉之风。

其二,茶能营造友善氛围。客来敬茶表现主人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友好的态度以及快乐的情绪,礼遇到访的客人。对于增加吸引力、凝聚力,沟通或改善人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三,茶体现特殊寓意。中国的“米寿”“茶寿”之说源于拆字,并结合生活体验做出的推理。在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有“三道茶”“四道茶”,长阳县土家族人的“四道茶”寓意“亲(清)热热”“香香喷喷”“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茶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只是相对划分。如组织一项有地方特色的茶事活动,茶作为一种符号和氛围,表面看与人的关系是间接的,但通过体验互动,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教育,于轻松中获得美的享受,这时茶对人又有了直接价值。

03

茶的核心价值

在茶的价值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起着引领作用的价值就是茶的核心价值,它可用一个“和”字来概括,“和”也就是“和谐”。

· 茶的核心价值是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其一,在文明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为了求得神灵及祖先的护佑,以实现自然和谐相处,祭祀是经常性活动,而茶的最早记载也是以茶祭祀。《尚书·顾命》载:“王三宿、三祭、三诧。”《周礼·地官·司徒》载:“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诧、荼即是茶。中华民族崇尚和谐,重视“天人合一”“神形合一”“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这些理念广泛渗入到人们的心里,影响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

其二,传统的儒释道与茶都有不解之缘。茶与儒学融合,发展了儒家“仁爱”思想,形成了以“和”为主要内涵的茶礼。道家尊崇亲和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状态,茶是契合自然之物,茶“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茶与佛教互相渗透,深化了佛理,孕育了“茶禅一味”“茶意禅味”等理念,使饮茶成为和谐、宁静的心灵境界。儒释道与茶的相互融合,丰富了茶的内涵,也凸显了茶的核心价值。

其三,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源于人与茶互动的生活实践,反过来又引领着人的生活实践。古往今来,我国许多地方男女的婚姻离不开茶,因为婚姻追求“和合”,茶与人类婚姻的关系,以“和”寓意最丰富、最深刻,恰好契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 茶的“德性”

苏格拉底认为事物都有其“德性”。茶的“德性”就是“和谐之饮”,也即茶的本质特性,它对于推动或保持人的自我和谐具有突出作用,人们甚至将饮茶理解为自我和谐之道。

陆羽《茶经·一之源》曰:“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是通过饮茶及时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以实现自身和谐。

茶界流传一句名言:“一分钟饮茶解渴、一小时饮茶休闲、一个月饮茶健康、一辈子饮茶长寿。”由饮茶能生津解渴,推及休闲、健康、养生、长寿,进而实现人生的和谐。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事的协调方面,“和谐之饮”已成为普遍共识。

威廉·乌克斯说:“茶是社交生活中一种愉快的媒介物——是密谈或朋友间的普通谈话中重要的一部分。”

▲ 浙星畲族新娘茶

传统社会,人们走亲访友、亲人团聚、朋友相逢、招待贵客、接待外宾、商务洽谈等,大多以茶为媒介,茶象征着亲和、礼诚、高雅和热情,茶可以促进人清醒、合理决策,提高办事的效率或效果。“和谐之饮”营造和谐环境,和谐的环境首先表现为安全、和平的环境。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拒绝颓废等,是社会环境和谐的基础。中国民间有一种“吃讲茶”习俗,当事双方起了矛盾冲突,到茶馆请公众评判是非,这也是一种“茶解”,作为一种非法律调节手段,在一些地方很管用。进入新时代,茶对于增加人与人的直接交往,促进发展人性、丰富情感、完善人格的价值亦不应被忽视。

· 茶道、茶德、茶和天下等理念的提出

随着茶进入社会生活,人们不仅能从实践中不断体验到茶的核心价值,还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论证,以彰显茶的核心价值,如茶道、茶德、茶和天下等理念的提出。

先说茶道。陆羽《茶经·四之器》中的风炉用铜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煮的茶汤从“水”,煮茶过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和谐平衡。将五行调和理念用于指导茶事活动,为中国茶道奠定了哲学基础。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其基本精神为“和敬清寂”,“和”指和谐、和悦。

再论茶德。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即以茶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除病气、利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行道、可雅志,“十德”讲的是茶在十个方面的价值,也集中体现了茶的核心价值。当代庄晚芳先生将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将“和”解释为“和诚处世”。

最后谈谈茶和天下。中华民族幢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尚书》中就有“协和万邦”“燮和天下”的记述。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以茶人为主,围绕着体现茶的核心价值,各地广泛开展“茶和天下”的实践活动以及理论研讨,使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茶和天下”是以人类为主体,通过茶的推广与普及,全方位的体现茶的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茶的核心价值,在世界范围促进“人和气”“事和谐”“境和平”。

▲ 河南信阳茶园

04

茶与茶和天下

1905年12月1日《纽约先驱报》刊文:“温和的茶对于普通人类均有益处”;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 ,这体现了茶与人类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关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9月6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

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指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在文明进步中,各国、各民族人民通过交流与学习,对某些基本价值逐步认同,形成并追求、践行的共识。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就最一般意义上理解,茶的核心价值正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内涵。价值是文化生存与传播发展的基础,茶和天下是以茶的多样价值为基础、追求茶的核心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为目的、最终获得茶在未来发展中的圆满实现。进入新时代,立足高起点推动茶和天下,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举茶和天下的旗帜,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茶全面走向世界。

首先是一如既往致力于普及茶饮。

18世纪以《训子家书》闻名的柴斯特顿勋爵曾风趣地描述:“尽管茶来自东方,它毕竟是绅士气味的。而可可则是个痞子,懦夫,一头粗野的猛兽。”茶、可可、咖啡是世界三大软饮料,都有很好的饮用价值,但茶更有利身心健康,被称为“天然第一保健饮料”“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今天的茶饮不再是一个能否被人类接受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如何推动茶饮平衡发展的问题。多数国家有茶的消费习惯,但还有部分国家没有茶的消费习惯;有些国家或地区茶的消费量很高,有些国家茶的消费量却很低;多数国家人民的茶饮结构仍然单一,这与茶叶类型丰富形成强烈反差。因此,要面向全人类,在稳定、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基础上,既要致力于缩小不同国家或地区消费量上的差距,又要从优化人们茶饮结构角度,提高茶的消费质量上下功夫,促进茶饮消费在世界范围逐步走向平衡发展,为茶和天下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是一如既往推广茶技术,扩大茶的应用领域,促进茶消费的多元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巴人民在漫长岁月中结下的真挚情谊,恰似中国茶农的辛勤劳作一样,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喜悦,品味的是友情。”

自清代以来,陆续有技术人员被邀请到国外传播茶的生产技术。清光绪年间,中国技师刘峻周携带茶籽、茶苗到亚欧之间的格鲁吉亚进行栽培,制作的茶叶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人们称此茶为“刘茶”,刘峻周被誉为高加索的中国茶王。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向马里、几内亚、阿富汗等国派出种茶技术人员,使茶树、茶籽在不利生长的酷热地区生根落户。今天,中国拥有世界最复杂的茶叶技术体系、最丰富的茶叶品类和最多样化的茶消费方式,这些往往也是最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近年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商务部援外培训基地,大力推广茶科技与茶文化,已开办38期培训班,56个国家1202名学员参加学习,这对于推广各类茶的加工技术、促进茶消费的多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三是一如既往推动茶和天下,促进茶和天下的价值超越,让茶和天下成为人类行动的旗帜。

茶和天下的实质是中国茶全面走向世界,惠及全人类,茶和天下以人类为其价值主体,也就是说对于人类有共同价值。

这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方面是从对象的认知角度,一般以事实经验为依据,尤其是通过科学实验研究获得的知识、经验。迄今为止,各种刊物上发表有4000多篇论文,证明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是癌症的克星;《美国茶行业2021年回顾和2022年预测》指出:“茶具有增强人类免疫系统的非凡作用”“心血管健康、免疫增强特性和情绪改善是人们喝茶的最普遍原因。”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必然性,以人类为主体,容易引起人类的共同关注,并形成人类的共同价值。因此,要从茶的科学知识的层面,传播成熟的茶科学、茶知识。

另一方面,具有共同点的人群或民族往往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或价值判断,对全人类而言,有关茶的共同点是主要的。在关涉人类生存、发展的那些温饱、健康、安全、尊重以及实现需要的方面,茶与人的关系往往存在着共同的价值标准或价值判断。平等、和谐的社会生活是人类的共同愿景,茶被喻为“润滑剂”“调节剂”。要充分利用茶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加强解读,扩大宣传,有效传播,在茶和天下旗帜的引领下,寻求全方位体现茶的价值,最大程度体现茶的核心价值,快速推动茶的民族价值向人类价值的超越,为维护和拓展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龚永新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茶学、茶文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教科研项目8项,出版《茶树栽培与制作》《茶文化与茶道艺术》等教材、专著10余部,以第一作者发表《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等学术论文100余篇。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杂志,2024年第1期文章《价值视域中的茶与茶和天下》,页码:51-55,作者:龚永新,张耀武*。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