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科技特派员助力南华兔街茶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2024南华兔乐之古茶文化节”在哀牢山腹地楚雄州南华县兔街镇拉开帷幕。活动以“古茶树保护启动仪式和传统茶艺传承”为主题,结合兔街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资源优势,打造了一场线上线下参与的茶文旅盛宴。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科技特派员王白娟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活动当日,“兔乐之”系列茶叶销售额达46万余元,订单交易额达60余万元。王白娟团队通过6轮斗茶大赛的品评及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在科技的助力和扶持下,兔街茶叶的品质同比上年已上一个新台阶。2023年以来,茶学院科技特派员针对兔街镇茶业发展现状问题,通过产业调研、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科技成果应用、科普宣传等方式,在强化兔街古茶树保护、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提升茶叶加工技术、改善茶叶品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后组织专家服务团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兔街开展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工作60余人次,为当地开展茶园管理、茶树病虫害防护、茶叶加工生产、茶叶经营管理、茶区规划和茶厂建设等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2023年,兔街镇生产茶叶500多吨,实现产值2400多万元,带动310户1290多名农户脱贫,人均增收2300多元。

自2022年起,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多次深入兔街开展产业科技服务工作。依托兔街茶树资源,开发兔街优质茶产品,立足兔街茶历史,挖掘兔街茶文化,打造兔街特色茶品牌,推动兔街茶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携手推进兔街茶业发展,科技赋能共同助力兔街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已开展兔街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古茶树保护管理研究,形成兔街茶产业调研报告2份、兔街古茶树保护管理办法1份,云南农业大学古茶树保护宣传手册1份。对兔街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并针对当地农户开展“古茶树保护条例”宣讲,提高当地群众的古茶树资源保护意识。开展兔街茶园土壤和茶叶检测分析200余份,形成茶园土壤检测报告和茶叶感官评价、理化检测等报告共4份。

为兔街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和茶产品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开展兔街茶树精准施肥和病虫害管理技术应用示范,引入精准施肥器,大大提高古茶树肥料利用率以及施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减轻当地养肥流失问题,保证了古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质量。针对茶园大面积发生的蚧壳虫危害等问题,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保证茶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兔街茶园食用菌套种技术、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生态养蜂技术等应用示范,通过间套作构建茶树+食用菌、茶树+中药材+蜂源植物等二三层结构的立体茶园栽培模式,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农经济收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通过联合农村生产合作社,目前已成功打造茶园生态蜂蜜等兔街特色农产品。

下一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将继续以生态化、标准化和智慧化为方向,以科技创新赋能,助力兔街茶业转型升级。以“人才”为核心,加强兔街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兔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云南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启动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截至目前,云南已建成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队、科技特派团、企业科技特派员、国际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共同服务的科技特派员人才队伍,共有27个国家科技特派团、84个省级科技特派团、60个省级科技特派队、27499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2728名项目期内“三区”科技人才,协同服务乡村、边疆、企业和周边国家。科技特派员队伍体系,成为云岭大地上支撑乡村振兴、服务基层一线的科技人才服务“金字招牌”。

宣教中心

文图: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来源:科技彩云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