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 高质量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 (上篇)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

高质量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

(上篇)

贵州省茶叶协会/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为我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品种、品质、品牌为引领,推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省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的关键所在。


贵州日报

2024.05.227版理论

茶是唐宋以来我国海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是当今世界第一大饮品。新时代,茶产业更是我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省委书记徐麟在对第15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的批示中要求,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进一步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努力实现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全省茶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加工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市场渠道不断扩大、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茶产业比较优势凸显,为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优势

一是茶叶的极优生长环境。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内陆腹地云贵高原,北纬27°线横贯东西,处于地球最适宜植物生长地带和世界公认的茶叶生长黄金线上。贵州全域植被广袤,生态优美,青山绿水、云雾缭绕,是中国唯一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兼具的优质茶区。茶区土质肥沃,微酸性土壤为主,富含硒、锌、锶等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茶园遍布全省主要产茶县,为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健康茶的天然理想区域。

二是绿色生态安全防控。贵州构建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严格茶园投入品监管、茶叶生产全过程监管、质量安全溯源。做干净茶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安全已成为贵州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台《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全力推进基地黔茶系列品种、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茶叶专用肥“三大行动”,在全国率先明确茶树种植基地禁止使用剧毒、高毒、禁用农药,禁用化学除草剂,“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以草抑草、以虫治虫,潜心做好绿色有机茶,茶园和加工厂清洁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农业农村部茶叶风险监督抽查中,贵州茶连续12年合格率100%。

贵州绿茶的卓越品质优势

截至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茶叶出口均价全国第一,出口抹茶数量全国第一,贵州茶叶远销美国、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国家。贵州茶产业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贵州茶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四球茶籽”化石、百万棵古茶树、700万亩生态茶园构建起贵州茶产业的绿色金字塔。源自古茶树基因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孕育出贵州茶跨越古今、得天独厚的卓越品质。贵州茶叶的有机无公害和“香高馥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独特气质和卓越品质,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肯定和茶界的普遍认可,农业农村部授予“贵州绿茶”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贵州绿茶产业集群”获得农业农村部2024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拟立项项目,是全国唯一获支持的绿茶集群项目。卓越的品质使贵州茶逐渐展现出品牌之美,“贵州绿茶”“都匀毛尖”“遵义红”成为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都匀毛尖”跻身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成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在推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创新创造成为其强劲的内生动力。贵州茶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品牌培育,以品质提升为核心、工艺优化为基础、标准宣贯为前提、质量安全为保障,让黔茶文化为产业铸魂,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推动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研发出袋泡茶、冻干茶、茶浓缩汁等新茶饮,开发出茶保健品、茶护肤品、茶酒等精深加工产品。茶科技硬实力和茶文化软实力大力提升,充分展现了“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道路自信。

茶界和社会共识的世界茶源中心优势

贵州作为世界茶源中心的优势主要表现:一是拥有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晴隆县与普安县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为距今164万年的新生代晚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这颗弥足珍贵的茶籽化石静观百万年沧海桑田,成为世界茶文化起源最有力的物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贵州是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核心。

二是数量居冠的古茶树群和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贵州是全国唯一的全境高原茶区,是世界高品质绿茶的核心产区,是古茶树的王国。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就描述了贵州一带古茶树众多。20世纪30年代,茶学专家率先在婺川县(今务川自治县)老鹰岩发现了一株古茶树,成为我国西南茶树原产地最先发现的大古茶树。贵州是我国野生古茶树保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88个县级行政区域中已发现上百万株(丛)古茶树,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古茶园18处,200年以上的古茶树十多万株,千年以上的古茶树上千余株,普安林场茶树王经测定树龄是目前全国发现古茶树中树龄最长的古茶树。贵州堪称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现保存4000份茶树种质资源,自主选育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野生茶树、古茶树、古茶园,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起源地的“活化石”,也是茶树育种创新和未来茶业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库。贵州古茶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生态系统,是弥足珍贵的贵州茶文化资源。

历史悠久魅力无穷的茶文化优势

一是贵州茶的悠久历史。贵州是历史上边销茶和贡茶的主要产区。贵州产茶历史见诸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汉代。如在汉代扬雄《方言》、三国时期傅巽《七诲》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唐代陆羽《茶经》、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均有记载。丰富的历史记载表明贵州产茶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

二是涉茶民族语言数量众多。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有17个,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丰富多彩,在贵州民族语言中保存了许多关于茶的古音和别名,这些古音和别名是贵州茶史和茶文化历史悠久的重要证明,是贵州茶树原产地中心的重要佐证。三是全球最独特的饮茶习俗。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古老的烤茶被视为饮茶方法的活化石,这种古老而独特的制茶饮茶习俗,是贵州人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智慧,沉积了贵州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贵州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实现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通道、实践路径,是不断厚植产业根底、蓄积生态势能,推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重要举措。多年实践证明,贵州将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的样板产业,这一基本思路和战略定位是有实践基础论证的。

今后,贵州茶产业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守品种为源、品质为根、品牌为重、文旅为媒、富民为本,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富黔强省的特色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干净茶、生态茶、健康茶、放心茶、惠民茶。全省茶行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主动担当作为,集中全省力量、集中优势资源,把贵州茶产业文章做足做细、价值发挥到最大最优,加快构建更有主导力量的贵州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筑牢贵州茶产业在中国茶产业的第一方阵地位,奋发有为实现“十四五”时期贵州茶产业发展目标。

图片来源天眼新闻

来源:贵州日报理论周刊 大家理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