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上)

“一棵树”的荣耀之路

99绿大树

从1993年统购统销政策的全面取消,

到2008年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全面实施,

这15年间,

普洱茶市场可谓是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全新时代。

“中茶”一统江湖的地位已经时移世易,

不断有新的理论被人提出。在新旧体系交替之间,

或许会陷入一些黑暗的混沌,

然而,就在这“黎明前的黑暗里”,

定制茶点起了星星之火,最后形成了“燎原”之势,

并最终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普洱茶时代。

就像今天故事的主角“绿大树”,

在它之后,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4年这段时间,

简直就是大厂定制茶的天下。

孔雀、白菜、红丝带系列、

易武正山典藏、绿大树、7262等等,

不胜枚举,洗尽岁月的铅华,历经市场的考验后,

这些产品价格高企,

动不动就是几千一饼、几万、几十万的也是稀疏平常。

定制茶使得普洱茶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

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

传统制茶工艺的复原,所述种种,

都为普洱茶日后全面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盛极一时,到泯然众人

根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供奉朝廷,这可以说是正规记录在案的最早的定制茶记录了。而现代普洱定制茶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南天贸易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定制茶是在1996年后,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兴起,香港头盘商、二盘商分销体系的逐渐瓦解而出现的。

有人曾经统计过,在2001~2004的时间里,每年最少有10位以上的普洱茶商去勐海茶厂定制普洱茶。但是在众多定制茶中,目前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只有绿大树、白菜、孔雀等。剩余的大部分定制茶早已湮没在普洱茶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中不少产品甚至连名字以及产地都无法考证。

定制茶兴起于茶厂衰弱之时,就像90年代末的勐海茶厂,由于市场放开,省茶叶公司为了清理海量库存,不再按计划下订单,茶厂还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茶商的各种定制。

到了2004年改制,整个勐海茶厂除去红茶绿茶,厂货竟然只有五六吨,其他的全是定制茶。改制之后,大益集团成立,随着普洱茶的逐渐升温,茶企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建立了自有的专营体系之后,基本切断了所有的定制茶订单,勐海茶厂才开始了真正的现代茶企品牌化运营之路。

绿大树与前任

即便定制茶最后不再占有主导权,但是众多品质优秀的定制茶在普洱茶历史上的存在感是无法忽略,至今熠熠生辉,绿大树就是定制茶全盛时期的一颗璀璨之星。众所周知,99年的“绿大树”是国营勐海茶厂时期定制茶标志品牌之一,认真追溯起来,绿大树是有两个版本的区分。

最早的第一批绿大树其实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高山特级普洱茶饼”,也被人们称之为“87”绿大树。两者整体包装、使用原料都差异甚大,如果一定要说两个相同的地方是哪里,无非就是外包装绵纸上都印有极具标志性的一个绿色大茶树,这使得绿大树在众多普洱茶七子饼明星产品中格外引人注目。

IN 2024

“87绿大树”,也就是“高山特级普洱茶”,我们曾经在2018年第11期《普洱茶档案故事(二)》中有详细记载。在讲述过“前任”绿大树之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主角,“现任”绿大树。

这个绿大树和前任的寂寥相比,甚是热闹,2000年以后可是出尽了风头。“绿大树”这三个字,在普洱茶界几乎无人不知,甚至被誉为“茶中珍品”。而绿大树也成了它的创始人叶炳怀先生的热门IP。这棵树甚至比叶炳怀还要出名,是他开启了绿大树的荣耀之路,这条路背后的故事,也不应该随着岁月渐渐沉淀,让我们泡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品读吧。

叶炳怀与普洱茶

熟悉叶炳怀先生的人都知道,他为人非常低调务实,做茶极其讲究品质。在他成为茶人之前,他也在茶界跑了很多年的龙套。“1982年,我给广宁的茶商搬茶卸货,是一个打杂的小工。”谈论起这段做小伏低的日子,叶炳怀早已云淡风轻。因为正是这段工作的时光,令他结缘茶叶,慢慢地也开始对茶叶生意熟稔起来,不久之后去芳村开了一家茶叶店。

由于广东人爱喝早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每年茶叶出口量都非常巨大,于是叶炳怀就开始去各地收茶料然后出售给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他生意所涉及的茶类经营更是见证了20世纪80年代,广东人不同时期的饮茶风潮。从乌龙茶、绿茶、花茶发展到红茶时代,很多广东人喜欢英德红茶、民乐红茶,叶炳怀独独偏爱云南的滇红。于是乎,他很早就与云南这边的茶厂建立了联系。

很快,广东人就爱上了普洱熟茶,于是他也紧跟风向,做起了普洱茶生意。只是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来,叶炳怀跟随普洱茶市场一起浮浮沉沉,共同进退,化解了不少商业危机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叶炳怀坚信,普洱茶品质必须非常优秀方能取胜于市场。他已经不再满足于去收购低廉的毛料,开始到云南原产地去选购原料,于是,他做出来的普洱茶由于更加讲究的原料,口感就是比其他家更好喝一些。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