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上个世纪的茶音 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助力沱茶新发展

2024年1月10日,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

相聚围坐苗品记开埠文化茶馆-南滨路开埠公园店。


重庆这座山城,不仅有繁华的现代,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重庆沱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也曾在这座城市中大放异彩。

由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牵头,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带领沱茶项目组,邀请十多位老专家坐而论道,让我们跟随他们的回忆,一起走进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苗品记开埠文化茶馆-南滨路开埠公园店

01/

探讨追忆

揭秘老重庆沱茶工艺

原国营重庆市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茶叶工程师,原重庆市茶叶商会永发茶业公司总经理的谢全绪先生,在座谈会上率先发言;

他讲到,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一大特点就是陈香味,这个陈香让沱茶在一众茶林中独领风骚,坐拥一批忠实的粉丝。这在过去几乎是评价一款重庆沱茶是否正宗的一大标准,但是如今很多茶品牌已经没有了这个特点,这与时代的巨大变革有关。

“重庆沱茶没有这个品质就不叫沱茶”

老重庆的沱茶陈香味是自然形成的,在沱茶形成一派的路上渐渐演变成适宜重庆的口味,风味形成一般需要两三个月。

以前的原料来自川东各个县,打包后装箱再发到集合到重庆,晒青的工艺方式使得茶叶内部保持含水量在9%左右。在运输质量效率低的过去,麻袋的包装材质加上长途路途造成熟成陈化,造就了重庆老沱茶的味道。

随着科技时代发展,单个地方的产量增加,人们也不在需要从多个原产地采购原料,于是失去了综合原料的特质,口感渐渐单一,在场的老茶人们一边大笑一边怀念着过去的老味道,倏忽六十年,带来了额头的皱纹和华发。

“晒青”

这一工艺曾经险些被淘汰的工艺却是沱茶不可替代的生产方式,晒青为茶叶带来阳光的温暖味道,相较于炒青和烘青更加的传统和天然难得。

谢老在一旁说道,沱茶没有足够的天然浓度就不能称为沱茶,如今部分茶厂极端的追求口感的浓郁,嫩度太高强度就不够,但这类沱茶并不受市场的欢迎。

02/

旧日辉煌

产能口感的巅峰

原国营重庆茶厂审检科长,茶叶工程师,制茶分厂厂长高方碧老人讲到重庆茶厂对重庆茶叶市场做了很大贡献,重庆茶叶的发展离不开这一群坚持守旧的老茶人。

重庆茶厂最多的时候有一千来人,曾经达成过三个月沱茶五万吨产量的记录;当时主要通过香港出口到法国,东南亚等等。

茶厂出品质量极高,高奶奶还分享了多年前的一则趣事,有人随手买了一份沱茶送到外国参加评选就摘得了金奖,足以窥见过去的重庆老沱茶的质量优秀;

高奶奶说到过去的茶叶品种,大部分选用中小叶种,也引进了不少云南的茶叶,主要使用扦插的种植方式,用有性繁殖的效果最好。

采叶的时候,鲜叶选用一芽一叶到一芽三叶之间,风味秘诀在于必须要拼配,但这个比例到如今依然是个秘密。

03/

复兴重庆沱茶

“贴合老百姓口味的才是好沱茶”

陈叔叔做了六十五年茶,说到过去的重庆茶厂出产的沱茶,有卖相,有市场,味道好,自然而然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抢手货。给那个时期的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具有汤色浓,滋味浓,浓而不涩的特点。

而今,尽管时代变迁,但重庆人对沱茶的热爱依然未减。

陈叔叔说:“与下关沱茶相比,重庆沱茶更加松散。”他还分享了如何更好地享用沱茶的窍门,例如微波炉加热或者使用提锅蒸煮等。“重庆沱茶就是我们重庆人未来的名牌,和永川秀芽一样共享的通用品牌,大有文章可做,前途无限广阔,已经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了。”

老人们对沱茶的发展寄予厚望。

如今沱茶品牌百花齐放,只有拼个性,品质,宣传和落实在色香味的具体问题上,只有真切地贴合老百姓的口味才能做出真正受市场认可的重庆老沱茶。

在座谈会进行到尾声,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选择了5款流传较广的沱茶请各位专家进行盲品,5款沱茶各有特色长处,最终选出魁首为苗伟先生私藏的07年下关老沱茶,其余几款不分伯仲。

历史河流滚滚向前,那些璀璨的,夺目的,独特的,在河流中被迫杯河水冲刷,但总有一部分东西能够傲然于彼岸,独立潮头。

一些东西慢慢流失再也不见星点影子,一些东西却能够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找回浴火重生的灵魂。

在重庆农业委员会的支持下,未来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秉承前辈志向,将举行更多活动来复兴沱茶文化。

来源:苗品记茶馆TE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